A. 農業銀行有外匯業務嗎
目前農行已開展外幣兌換、結售匯、外幣電匯等外幣業務。
外幣兌換是指銀行或外幣兌換機構回對個人客答戶提供的一項櫃台業務,包括買入外幣、賣出外幣和一種外幣現換成另一種外幣。包括外幣旅行支票的兌付業務。
結匯是指外匯收入所有者將其外匯收入出售給我行,我行按一定匯率付給等值的本幣的行為。售匯是指我行將外匯賣給外匯使用者,並根據交易行為發生之時的人民幣匯率收取等值人民幣的行為。
個人電子銀行結售匯業務支持年度總額以內的個人結匯和境內個人購匯,超過年度總額的個人結售匯業務應按相關規定通過櫃台辦理。
外匯電匯匯款(TelegraphicTransfer,T/T)是指農行按照匯款人的指示,以SWIFT(環球銀行間金融電訊網路)方式將一定的外匯款項支付給指定收款人的結算方式。也叫SWIFT匯款。
具體匯率牌價可以通過農行官網網頁鏈接查詢核實。
B. 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如外匯遠期合約及金融掉期合約,來管理外匯及利率,降低購匯成本。
這個具體你可抄以去相應銀行的咨詢公司問問,他們會有一套算fx的系統(forward exchange),如果你是大客戶(遠期結匯量比較大),銀行的熱情肯定會高一點,因為global market 靠遠期賺錢比較容易對沖或者平衡自己銀行的貨幣內存也是很可行的,這種業務對銀行來說很容易規避風險,他們很願意做
C. 外匯風險准備金率調整為零是什麼意思
基本情況:這個准確的稱呼是遠期購匯風險准備金,是央行15年出台的一項政策,要求銀行把客戶做的遠期購匯業務美元的名義本金的20%存到央行,存一年,不給利息。意味著銀行每接一筆客戶的遠期購匯業務,就有一筆美元資金被央行凍結,增加了銀行的資金成本。這個資金成本大約摺合200個基點,會被銀行折算進遠期購匯業務的報價里,相當於提高了客戶做遠期購匯的成本。
政策出台的背景:15年人民幣匯率承壓,市場預計人民幣將持續貶值。基於這個預期,代客遠期購匯業務規模大幅增加(套保或套利),從而在銀行間市場產生了大量人民幣賣壓,進一步強化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此外央行為了維持匯率穩定,在市場上的一些操作也需要大量的美元(彈葯)。這個政策的出台即提高了遠期購匯業務的成本(報價高了200BP,抑制了部分遠期購匯需求),又為央行無成本提供了一批彈葯(我估計在幾百億美元左右,沒有公開數據)。
政策取消的考量:最近一個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大幅升值,匯率波動幅度也較大。「人無貶基」的市場預期已經建立並有向「人有升基」發展的勢頭。15年政策出台時的背景已經完全反轉,自然也沒有繼續維持的必要,所以政策取消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出台的時點,在人民幣大幅攀升的這段時間內,市場對央行心理水平的猜測眾說紛紜。這個時點的選擇也向市場傳達了一些重要信息。
摘抄,來自知乎網友chen shi回答!
D. 遠期外匯合約的會計處理是什麼}
遠期外匯合約的會計處理通常包括:收入確認方法,企業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方法,存內貨計價方法,容壞賬損失的核算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編制合並會計報表的方法,外幣折算的會計處理方法等。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都會影響會計資料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進而影響會計資料的使用。
註:遠期外匯合約又稱期匯交易,是指買賣外匯雙方先簽訂合同,規定買賣外匯的數量、匯率和未來交割外匯的時間,到了規定的交割日期雙方再按合同規定辦理貨幣收付的外匯交易。
(4)遠期購匯和遠期外匯擴展閱讀:
遠期外匯合約的特點:
1、外匯遠期合約的交易地點並不固定,通常是通過現代通訊手段進行,交易時間也不受限制,可以24小時交易,因而屬於無形市場。
2、外匯遠期合約是交易雙方經協商後達成的協議,在交易幣種、匯率、交割方式、金額等方面能夠靈活地滿足交易雙方的偏好,因而是非標准化的合約。
3、外匯遠期合約雙方當事人都要承擔信用風險。
E. 遠期外匯交易與遠期結售匯業務有何區別,還是就是一個
有區別的。
遠期結售匯業務的門檻是非常低的,個人客戶也可以參與;
遠期外匯交易內,是指直容接在銀行間的遠期外匯市場中參與交易,以前國內的遠期外匯市場只有銀行可以直接參與,現在門檻適當降低,規模以上企業也可以參與其中了。直接參與遠期外匯交易,比個人用戶通過銀行遠期購匯在交易成本上低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