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5年七月二十日中國銀行外匯牌價
2015年7月20日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受權公布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公告
中國版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權中心公布,2015年7月20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1197元,1歐元對人民幣6.6499元,100日元對人民幣4.9472元,1港元對人民幣0.78960元,1英鎊對人民幣9.5858元,1澳大利亞元對人民幣4.5214元,1紐西蘭元對人民幣3.9998元,1新加坡元對人民幣4.4860元,1加拿大元對人民幣4.7122元,人民幣1元對0.61361林吉特,人民幣1元對9.1999俄羅斯盧布。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
2015年7月20日
Ⅱ 97金融風暴的原因
97金融風暴:
一,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泰銖貶值。不久,這場風暴掃過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等地。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
二,原因:
1,直接觸發因素包括:
(1)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沖擊。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
(2)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
(3)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
(4)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匯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2,內在基礎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經濟高增長和不良資產的膨脹。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願望。當高速增長的條件變得不夠充足時,為了繼續保持速度,這些國家轉向靠借外債來維護經濟增長。但由於經濟發展的不順利,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亞洲有些國家已不具備還債能力。在東南亞國家,房地產吹起的泡沫換來的只是銀行貸款的壞賬和呆賬;至於韓國,由於大企業從銀行獲得資金過於容易,造成一旦企業狀況不佳,不良資產立即膨脹的狀況。不良資產的大量存在,又反過來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
(2)市場體制發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上干預過度,特別是干預金融系統的貸款投向和項目;另一個是金融體制特別是監管體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亞洲不少國家經濟成功的重要原因。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三方面的不足:一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生產成本會提高,出口會受到抑制,引起這些國家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二是當這一出口導向戰略成為眾多國家的發展戰略時,會形成它們之間的相互擠壓;三是產品的階梯性進步是繼續實行出口替代的必備條件,僅靠資源的廉價優勢是無法保持競爭力的。亞洲這些國家在實現了高速增長之後,沒有解決上述問題。
3,世界經濟因素主要包括:
(1)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經濟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但由此而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如民族國家間利益沖撞加劇,資本流動能力增強,防範危機的難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國際分工、貿易和貨幣體制,對第三世界國家不利。在生產領域,仍然是發達國家生產高技術產品和高新技術本身,產品的技術含量逐級向欠發達、不發達國家下降,最不發達國家只能做裝配工作和生產初級產品。在交換領域,發達國家能用低價購買初級產品和壟斷高價推銷自己的產品。在國際金融和貨幣領域,整個全球金融體系和制度也有利於金融大國。
Ⅲ 中國什麼時候加入wto
答:
中國於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其第版143個成權員。2001年9月12日至17日,世貿組織中國工作組第18次會議在日內瓦舉行,此次會議通過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多邊文件提交總理事會審議。會議宣布結束中國工作組的工作。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貿易組織多哈會議批准我國為正式成員。
(3)7月20日外匯擴展閱讀:
世界貿易組織(英語: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簡稱WTO),中文簡稱是世貿組織,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市舉行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部長會議決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貿易組織 ,以取代成立於1947年的關貿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 擁有164個成員,成員貿易總額達到全球的98%,有"經濟聯合國"之稱。
Ⅳ 財政部的職能
財政部職能:
擬訂財稅發展戰略、規劃、政策和改革方案並組織實施,分析預測宏觀經濟形勢,參與制定各項宏觀經濟政策,提出運用財稅政策實施宏觀調控和綜合平衡社會財力的建議,擬訂中央與地方、國家與企業的分配政策,完善鼓勵公益事業發展的財稅政策。
起草財政、財務、會計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組織涉外財政、債務等的國際談判並草簽有關協議、協定。
承擔中央各項財政收支管理的責任。負責編制年度中央預決算草案並組織執行。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報告中央、地方預算及其執行情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決算。組織制訂經費開支標准、定額,負責審核批復部門(單位)的年度預決算。完善轉移支付制度。
負責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負責政府性基金管理,按規定管理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財政票據。制定彩票管理政策和有關辦法,管理彩票市場,按規定管理彩票資金。
組織制定國庫管理制度、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指導和監督中央國庫業務,按規定開展國庫現金管理工作。負責制定政府采購制度並監督管理。
負責組織起草稅收法律、行政法規草案及實施細則和稅收政策調整方案,參加涉外稅收談判,簽訂涉外稅收協議、協定草案,制定國際稅收協議和協定範本,研究提出關稅和進口稅收政策,擬訂關稅談判方案,參加有關關稅談判,研究提出徵收特別關稅的建議,承擔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的具體工作。
負責制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規章制度,按規定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制定需要全國統一規定的開支標准和支出政策,負責財政預算內行政機構、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非貿易外匯和財政預算內的國際收支管理。
負責審核和匯總編制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決算草案,制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制度和辦法,收取中央本級企業國有資本收益,制定並組織實施企業財務制度,按規定管理金融類企業國有資產,參與擬訂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相關制度,按規定管理資產評估工作。
負責辦理和監督中央財政的經濟發展支出、中央政府性投資項目的財政撥款,參與擬訂中央建設投資的有關政策,制定基本建設財務制度,負責有關政策性補貼和專項儲備資金財政管理工作。負責農業綜合開發管理工作。
會同有關部門管理中央財政社會保障和就業及醫療衛生支出,會同有關部門擬訂社會保障資金(基金)的財務管理制度,編制中央社會保障預決算草案。
擬訂和執行政府國內債務管理的制度和政策,編制國債余額限額計劃,依法制定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和辦法,防範財政風險。負責統一管理政府外債,制定基本管理制度。代表我國政府參加有關的國際財經組織,開展財稅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負責管理全國的會計工作,監督和規范會計行為,制定並組織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指導和監督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指導和管理社會審計。
監督檢查財稅法規、政策的執行情況,反映財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問題,負責管理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
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它事項。
(4)7月20日外匯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負責財務的國務院組成部門。其前身為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財政部。
2016年1月29日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2217億元,增幅再創新低,比上年增長8.4%,同口徑增長僅5.8%,比上年回落2.8個百分點,低於預算增長7.3%目標。這是1988年以來我國財政收入最低增速。
2018年4月,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
2018年,財政部安排撥付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060.95億。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主要職能
Ⅳ 當今中國,有哪些方面可以讓西方刮目相看
改革開放幾十年,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處於世界第二了,漸漸的靠近世界第一,中國復興的偉大目標,正在逐漸實現,中國的復興不僅是中國人民,也代表世界人類的巨大進步,讓西方國家措手不及,尤其是美國真的慌了,想從各方面阻止中國的進一步崛起,他們擔心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超級強國,真正的發達起來。
中國的創新技術,和創新成果正在走向世界,來自中國的技術創新風潮正在引領全球科技市場的變化,包括數字技術,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等,在中國孕育成功的技術正在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中國建築的速度,創造多項超級工程,從高鐵到跨海大橋,中國完成了外國想不到不可能完成的超級難度的建設工程。中國在其他方面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那些想阻止中國發展,阻礙中國崛起的陰謀一定會失敗,再過幾十年,中國必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時間可以證明一切。
Ⅵ 中國那四大銀行
中國四大銀行,是指由國家(財政部、中央匯金公司)直接管控的四個大型國有銀行,具體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亦稱中央四大行,其代表著中國最雄厚的金融資本力量。
一、中國工商銀行(簡稱ICBC ,工行)成立於1984年1月1日,總行位於北京復興門內大街55號,上證A股代碼601398,總市值2.3萬億(截止2018年3月5日)。擁有中國最大的客戶群,是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之一,2017年度全球500強品牌榜單排名第10位,2017年福布斯世界銀行排名第一位。
二、中國建設銀行(簡稱CCB,建行)成立於1954年10月1日。總行位於北京金融大街25號,上證A股代碼601939,總市值2萬億(截止2018年3月5日)。中國建設銀行擁有廣泛的客戶基礎,2017年度全球500強品牌榜單排名第14位,2017年福布斯世界銀行排名第二位。
三、中國銀行(簡稱BOC,中行)於1912年2月5日,經孫中山先生批准,正式成立。總行位於北京復興門內大街1號,上證A股代碼601988,總市值1.2萬億(截止2018年3月5日)。中國銀行是國內唯一持續經營超過百年的銀行,也是國內全球化、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銀行,機構遍及中國內地及51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度全球500強品牌榜單排名第29位,2017年福布斯世界銀行排名第七位。
四、中國農業銀行(簡稱ABC,農行)最初成立於1951年,總行位於北京建國門內大街69號,上證A股代碼601288,總市值1.3萬億(截止2018年3月5日)。2017年度全球500強品牌榜單排名第34位,2017福布斯世界銀行排名第九位。
Ⅶ 港幣的硬幣上寫有50毫是什麼意思
「毫」是一種輔幣單位,相當於主幣「元」的1/10,也就是說相當於人民幣「角」的概念。歷史上香港的貨幣進制為:1元=10毫=100仙(Cent的音譯,分的意思)=1000文。所以50毫 = 5塊,
港元或稱港幣,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貨幣。按照香港基本法和中英聯合聲明,香港的自治權包括自行發行貨幣的權力。其正式的ISO 4217簡稱為HKD(Hong Kong Dollar);標志為HK$。
香港金融管理局及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香港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及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等3家香港發鈔銀行於2010年7月20日公布,將推出2010版港幣新鈔票系列。香港建立了港元發行與美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外匯基金所持的美元就為港元紙幣的穩定提供了支持。
(7)7月20日外匯擴展閱讀:
香港的第一張紙幣是1845年由東方匯理銀行發行,但在很長時間里都沒能真正的普遍流通。直到1857年,香港政府准許用紙幣支付費用,隨之許多銀行相繼開始發行鈔票,到1865年有5家銀行發行的鈔票得到了香港政府的認可,但5元以下的鈔票除非特別許可不得發行。真正以港元為貨幣單位是在1935年11月。
1945年以後,香港地區流通的貨幣是由三家銀行發行的,即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和有利銀行,1元以下的由政府發行。到1959年有利銀行被匯豐銀行收購,這一時期的港幣鈔票均由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發行,5元以下硬幣由政府發行。
1994年中國銀行開始在香港地區發行鈔票。到2012年為止香港地區有三家銀行發行鈔票,即匯豐銀行、中國銀行和渣打銀行。在香港地區發行鈔票的三家銀行對老版鈔票一般不宣布停止流通,而是回籠後不再投放,使其逐步退出流通。
自1993年起,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發行的新版鈔票將代有殖民地色彩的圖案均由獅頭和紫荊花圖案所代替。舊版鈔票仍可使用,但將會逐漸退出流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