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股票怎麼看股票
分時圖的基礎知識
分時圖是指大盤和個股的動態實時(即時)分時走勢圖,其在實戰研判中的地位極其重要,是即時把握多空力量轉化即市場變化直接根本,在這里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概念性的基礎常識。
大盤指數即時分時走勢圖:
1) 白色曲線:表示大盤加權指數,即證交所每日公布媒體常說的大盤實際指數。
2) 黃色曲線:大盤不含加權的指標,即不考慮股票盤子的大小,而將所有股票對指數影響看作相同而計算出來的大盤指數。
參考白黃二曲線的相互位置可知:A)當大盤指數上漲時,黃線在白線之上,表示流通盤較小的股票漲幅較大;反之,黃線在白線之下,說明盤小的股票漲幅落後大盤股。B)當大盤指數下跌時,黃線在白線之上,表示流通盤較小的股票跌幅小於盤大的股票;反之,盤小的股票跌幅大於盤大的股票。
3) 紅綠柱線:在紅白兩條曲線附近有紅綠柱狀線,是反映大盤即時所有股票的買盤與賣盤在數量上的比率。紅柱線的增長減短表示上漲買盤力量的增減;綠柱線的增長縮短表示下跌賣盤力度的強弱。
4) 黃色柱線:在紅白曲線圖下方,用來表示每一分鍾的成交量,單位是手(每手等於100股)。
5) 委買委賣手數:代表即時所有股票買入委託下三檔和賣出上三檔手數相加的總和。
6) 委比數值:是委買委賣手數之差與之和的比值。當委比數值為正值大的時候,表示買方力量較強股指上漲的機率大;當委比數值為負值的時候,表示賣方的力量較強股指下跌的機率大。
個股即時分時走勢圖:1) 白色曲線:表示該種股票即時實時成交的價格。
2) 黃色曲線:表示該種股票即時成交的平均價格,即當天成交總金額除以成交總股數。
3) 黃色柱線:在紅白曲線圖下方,用來表示每一分鍾的成交量。
4) 成交明細:在盤面的右下方為成交明細顯示,顯示動態每筆成交的價格和手數。
5) 外盤內盤:(來源:股市馬經 http://www.goomj.com)外盤又稱主動性買盤,即成交價在賣出掛單價的累積成交量;內盤主動性賣盤,即成交價在買入掛單價的累積成交量。外盤反映買方的意願,內盤反映賣方的意願。
6) 量比:是指當天成交總手數與近期成交手數平均的比值,具體公式為:現在總手/((5日平均總手/240)*開盤多少分鍾)。量比數值的大小表示近期此時成交量的增減,大於1表示此時刻成交總手數已經放大,小於1表示表示此時刻成交總手數萎縮。
實戰中的K線分析,必須與即時分時圖分析相結合,才能真實可靠的讀懂市場的語言,洞悉盤面股價變化的奧妙。K線形態分析中的形態頸線圖形,以及波浪角度動量等分析的方法原則,也同樣適合即時動態分時走勢圖分析,具體實戰研判技巧筆者將另文探討。
❷ 股市到底掙誰的錢
本人金融專業研究生,根據自己所學盡量回答樓主的問題:
簡單的來說,你賺的錢就是其他投資者虧進去的錢。
因為不知道樓主的金融知識有多深厚,所以分幾個步驟來解釋這個有點粗糙的答案:
一,首先要明確二級市場並不產生價值:
你所說的股市指的是股票二級市場,根據定義,二級市場主要功能之一是為金融資產提供流動性。
在二級市場上,各種對股票的未來持有不同預期的交易者按照自己對股票的評估進行買賣【比如:你認為某隻股票現在的價格被低估了,未來一定會漲,於是你買入該股票】。總的來說,你買就有人賣,你賺的總有人虧。但股票交易本身並不產生任何價值。
二,那麼股票的漲跌主要由什麼決定呢?
極其粗糙的說,是由其他股市上的投資者對這只股票總的預期決定的【也就是說:大多數投資者覺得某隻股票要漲,那麼就會有很多人買進,於是股票就真的漲了;經過實證分析已證明,符合某些條件時,股票價格與公司的實際價值基本無關。】
三,股市上的錢是誰的錢+博傻理論?
如果股票的價值已經與公司價值脫離了緊密的聯系,那麼就是說,這已經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完全是在投機,而投機的標的是其他人對股票的預期。之所以說這是投機,是因為我們無法知道股市上其他投資者的觀點,只是在進行類似買 大 小一樣的猜測。
一些研究者認為,股市上投資者普遍的心態是:
雖然我不知道股市未來的走勢,但總會有一個比我更傻的人,他總是比我更遲緩的買入或賣出他的股票。只要我不是最後一個賣出的人,那麼我就還有賺。
這就是博傻理論——投資者總認為至少有一個人比我更傻,而我可以賺他的錢。
所以更詳細的回答樓主的問題:
股市上你賺的錢是那些比「我」更傻的人(對股市價格分反應更慢的人)的錢;投資者賺的錢都是與這些比自己更「傻」的人鬥智斗勇得來的。
另外,在世界上某些地區的股市上,也會出現傳說中的「庄 家」,他們一般都是「聰明人」。
------------
回答補充的問題:
首先,這里講「股市交易沒有創造價值」,是說股票不會因為交易次數的增加而變得更有價值。
但專業投資者的勞動依然是需要獲得回報的。
所以給職業投資者工資的道理很簡單:
如果你是資本家,但不會投資,就很可能成為股市上的「最笨的那個人」,在股市上非專業投資者的收益很低,甚至可能是負數(不知過少富翁敗在股市上……)。
但如果藉助專業投資者(或者受過訓練的投資助理)的技能,就能讓這些低收益資本獲得更高收益,於是這些代理人從中抽成作為工資。
比如:有1000塊錢,自己投資只能賺5塊;藉助投資助理,1000塊能賺30塊,但助理要求提成10%。
你會不會答應呢?
回答是一定的——藉助投資助理你賺得更多,他也獲得提成,兩全其美。
這里助理幫你賺的錢依然是其他「更笨的投資者」的錢。
所以簡單的說,投資助理讓資本變得「更聰明」,他們的工資就是讓資本變聰明的「學費」。
❸ 香港股票交易時間是什麼樣的,和國內的時間是一樣的嗎,兩者之間有關系嗎
香港是10點半開盤,現在正要改成和國內一樣9點半開盤。但是下午是2點半到4點半。
❹ 為什麼股票只能買漲不能買跌
以一賣燒餅的故事 來描述股市
有一個故事,來看看能不能解答你的疑問。
假設一個市場,有兩個人在賣燒餅,有且只有兩個人,姑且稱他們為燒餅甲、燒餅乙。
假設他們的燒餅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
假設他們每個燒餅賣一元錢就可以保本(包括他們的勞動力價值)
假設他們的燒餅數量一樣多。
——經濟模型都這樣,假設需要很多。
再假設他們生意很不好,一個買燒餅的人都沒有。這樣他們很無聊地站了半天。
甲說好無聊。
乙說好無聊。
看故事的你們說:好無聊。
這個時候的市場叫做很不活躍!
為了讓大家不無聊,甲對乙說:要不我們玩個游戲?乙贊成。
於是,故事開始了。。。。。。
甲花一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一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兩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兩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三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
於是在整個市場的人看來(包括看故事的你)燒餅的價格飛漲,不一會兒就漲到了每個燒餅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燒餅數一樣,那麼誰都沒有賺錢,誰也沒有虧錢,但是他們重估以後的資產「增值」了!甲乙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這個時候有路人丙,一個小時前路過的時候知道燒餅是一元一個,現在發現是60元一個,他很驚訝。
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00元一個,他更驚訝了。
又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20元一個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因為他是個投資兼投機家,他確信燒餅價格還會漲,價格上還有上升空間,並且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在股票市場,他叫股民,給出目標價的人叫研究員)。
在燒餅甲、燒餅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甚至路人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接下來的買燒餅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燒餅價格節節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興,因為很奇怪:所有人都沒有虧錢。。。。。。
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見,甲和乙誰手上的燒餅少,即誰的資產少,誰就真正的賺錢了。參與購買的人,誰手上沒燒餅了,誰就真正賺錢了!而且賣了的人都很後悔——因為燒餅價格還在飛快地漲。。。。。。
那誰虧了錢呢?
答案是:誰也沒有虧錢,因為很多出高價購買燒餅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認的優質等值資產——燒餅!而燒餅顯然比現金好!現金存銀行能有多少一點利息啊?哪比得上價格飛漲的燒餅啊?甚至大家一致認為市場燒餅供不應求,可不可以買燒餅期貨啊?於是出現了認購權證。。。。。。
有人問了:買燒餅永遠不會虧錢嗎?看樣子是的。但這個世界就那麼奇怪,突然市場上來了一個叫李子的,李子曰:有虧錢的時候!那哪一天大家會虧錢呢?
假設一:市場上來了個物價部門,他認為燒餅的定價應該是每個一元。(監管)
假設二:市場出現了很多做燒餅的,而且價格就是每個一元。(同樣題材)
假設三:市場出現了很多可供玩這種游戲的商品。(發行)
假設四:大家突然發現這不過是個燒餅!(價值發現)
假設五:沒有人再願意玩互相買賣的游戲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個假設出現了,那麼這一天,有燒餅的人就虧錢了!那誰賺了錢?就是最少佔有資產——燒餅的人!
這個賣燒餅的故事非常簡單,人人都覺得高價買燒餅的人是傻瓜,但我們再回首看看我們所在的證券市場的人們吧。這個市場的有些所謂的資產重估、資產注入何嘗不是這樣?在ROE高企,資產有高溢價下的資產注入,和賣燒餅的原理其實一樣,誰最少地佔有資產,誰就是賺錢的人,誰就是獲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為一個投資人,要理性地看待資產重估和資產注入,忽悠別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錢!
在高ROE下的資產注入,尤其是券商借殼上市、增發購買大股東的資產、增發類的房地產等等資產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為,你很可能成為一個持有高價燒餅的路人!
❺ 股票跌掉的錢都去哪了
因為股市本來就是經濟的晴雨表,隨著經濟周期的不同,牛熊轉換也是交替的,版在牛市存在權泡沫,在熊市會被低估,並不存在投資者的錢虧給了誰,只不過隨著這種周期轉變市值產生了變化而已。
股票是以錢來量化的一種商品。它和普通的商品基本上沒有區別,這種商品的價值和市場對它的估值有關。所謂估值就是基於預期的證券價格,其實是一種虛擬經濟。在股票上漲時,持股人只是浮盈,在股票下跌時,持股人只是浮虧。這種上漲或者下跌就是由於預期的變化,也就是估值變化。
(5)賣燒餅股票擴展閱讀
從微觀角度來說,如果散戶甲認栽退出這個市場,賣出了自己手中的籌碼,形成實際的虧損,而乙接手了,後面隨著股價上漲,乙賺錢了,就意味著甲虧損的正好被乙賺了。
而事實上,這里的乙這就是大家常說的股市零和博弈,其實股市不是零和博弈,是負和博弈才正確,因為只要投資者交易,就會有券商的傭金收入、印花稅等成本,雖然每一筆不多,但是時間長了累計起來還是不少,這就是為什麼虧損的人總比賺錢的多的根本原因所在。
❻ 買股票怎麼會賺錢
您需來要先開通證券賬戶,交易日16點前源開通的話,下一交易日可以交易股票。
如果您是年滿18周歲且持有有效期內的二代居民身份證的個人投資者,可以通過互聯網自助開戶,您需要先准備好您本人的二代身份證以及同名銀行借記卡(存摺),通過券商官網或者手機應用商城下載開戶APP自助完成開戶手續,比如廣發證券的開戶APP為「廣發證券開戶」,您亦可直接下載交易APP「廣發證券易淘金」進行開戶與交易。
❼ 股票賺錢是賺誰的錢
呵呵,這個問題也奇怪也不奇怪,很多才來股市的新股民們常常問這個問題,甚至於很多炒股炒了很多年的老股民也不明白。
股市上的人有賺的就有賠的,關於錢的流動,理論上應該是這樣解釋:
1、股市上的錢具有流動性,具體來說,賠的人把錢賠給了賺的人,一方面如此,另一方面也許你會說,那麼股市上的錢的總數是一定的不變的?不!如果是那樣,股票的股價也一定不會漲和落了。在市場清淡的時期,股價很低迷,因為大量的錢都退出了股市,這時候錢都到別的市場或者在股票帳戶里存留,所以股價這時是縮水狀態。市場比較活躍的時候,股價被買入的資金推高,錢都流向了股市,這時候其實是新的股民湧入了市場,他們在股價很高的情況下買入,他們卻只能准備賠錢,當時他們卻不知道,以後市場下跌,他們恐慌賣出,然後再到下一個牛市中被別人低價買入,賺錢的人也不知道是以前這些股民賠的錢。自然賠錢的人也不知道是賠給了賺錢的人。
2、不過有一個例外:國家是永遠的贏家。國家在股市裡養活了一批巨資持有者,他們被股民們叫做莊家,莊家在股市裡操縱股價,興風作浪,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大量吃進股票,然後操縱股價節節推高,拉動整個市場掀起牛市行情,然後在很高的位置股民們蜂湧而至的時候他們卻悄然拋出股票,然後用手中殘留的股票拚命低賣,達到打壓股價的目的,等股價十分低迷的時候再出手買入。周而復始。
如此您應該知道賠的錢就是賺的錢,而股民就是來賠錢的,賠給誰了?我不說,您一定就會知道了。呵呵
❽ 誰能幫我舉個實際的例子證明一下股票的問題!
只要你買了股票,那你賬戶裡面的資金就會根據你買入股票股價的波動而隨版時波動。
比如你20元買了權500股股票,花費資金10000元;買上後,它一直下跌,跌到10元長期橫盤,那你賬上的10000元就變成了5000元。
❾ 股票的錢 都去哪裡了
給你講個故事,你就明白股市大概的運作和蒸發的問題是怎樣產生的了。
假設一個市場,有兩個人在賣燒餅,有且只有兩個人,姑且稱他們為燒餅甲、燒餅乙。
假設他們的燒餅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
假設他們每個燒餅賣一元錢就可以保本(包括他們的勞動力價值)
假設他們的燒餅數量一樣多。
——經濟模型都這樣,假設需要很多。
再假設他們生意很不好,一個買燒餅的人都沒有。這樣他們很無聊地站了半天。
甲說好無聊。
乙說好無聊。
看故事的你們說:好無聊。
這個時候的市場叫做很不活躍!
為了讓大家不無聊,甲對乙說:要不我們玩個游戲?乙贊成。
於是,故事開始了。。。。。。
甲花一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一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兩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兩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三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於是在整個市場的人看來(包括看故事的你)燒餅的價格飛漲,不一會兒就漲到了每個燒餅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燒餅數一樣,那麼誰都沒有賺錢,誰也沒有 虧錢,但是他們重估以後的資產「增值」了!甲乙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這個時候有路人丙,一個小時前路過的時候知道燒餅是一元一個,現在發現是60元一個,他很驚訝。
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00元一個,他更驚訝了。
又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20元一個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因為他是個投資兼投機家,他確信燒餅價格還會漲,價格上還有上升空間,並且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在股票市場,他叫股民,給出目標價的人叫研究員)。
在燒餅甲、燒餅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甚至路人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接下來的買燒餅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燒餅價格節節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興,因為很奇怪:所有人都沒有虧錢。。。。。。
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見,甲和乙誰手上的燒餅少,即誰的資產少,誰就真正的賺錢了。參與購買的人,誰手上沒燒餅了,誰就真正賺錢了!而且賣了的人都很後悔——因為燒餅價格還在飛快地漲。。。。。。
那誰虧了錢呢?
答案是:誰也沒有虧錢,因為很多出高價購買燒餅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認的優質等值資產——燒餅!而燒餅顯然比現金好!現金存銀行能有多少一點利息啊?哪比得 上價格飛漲的燒餅啊?甚至大家一致認為市場燒餅供不應求,可不可以買燒餅期貨啊?於是出現了認購權證。。。。。。
有人問了:買燒餅永遠不會虧錢嗎?看樣子是的。但這個世界就那麼奇怪,突然市場上來了一個叫李子的,李子曰:有虧錢的時候!那哪一天大家會虧錢呢?
假設一:市場上來了個物價部門,他認為燒餅的定價應該是每個一元。(監管)
假設二:市場出現了很多做燒餅的,而且價格就是每個一元。(同樣題材)
假設三:市場出現了很多可供玩這種游戲的商品。(發行)
假設四:大家突然發現這不過是個燒餅!(價值發現)
假設五:沒有人再願意玩互相買賣的游戲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個假設出現了,那麼這一天,有燒餅的人就虧錢了!那誰賺了錢?就是最少佔有資產——燒餅的人!
這個賣燒餅的故事非常簡單,人人都覺得高價買燒餅的人是傻瓜,但我們再回首看看我們所在的證券市場的人們吧。這個市場的有些所謂的資產重估、資產注入何嘗 不是這樣?在市盈率高企,資產又高溢價下的資產注入,和賣燒餅的原理其實一樣,誰最少地佔有資產,誰就是賺錢的人,誰就是獲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為一個投資人,要理性地看待資產重估和資產注入,忽悠別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錢!
在高市盈率下的資產注入,尤其是券商借殼上市、增發購買大股東的資產、增發類的房地產等等資產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為,你很可能成為一個持有高價燒餅的路人。
❿ 股票漲跌賺的是誰的錢
你5塊錢買進一支股票,漲到6塊錢你賣出,你獲利一塊錢。誰在6塊錢買你的股票,你就回賺誰的答一塊錢。
同樣,如果你5塊錢買進,股價跌倒4塊錢時,你賣出,你就虧一塊錢。這時候你虧得是你自己的錢。你所虧得那一塊錢讓成本價比5元低在5元或5元上賣出的人所得。至於在5元買進的人,他能不能獲利,取決於是不是有人願意以更高價買進這支股票,願不願意買進,取決於大家對這只股看不看好
如果股價持續高位橫盤,很多人都沒賣出的話,那隻是賬面盈利,並不代表實際贏利。
假如說某隻股票你5元買入,大家一致看好,很多人以高於5元的價錢去爭相買入,結果,該股連拉4個漲停,把股價推升到7元以上。可是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該股業績造假,實際價值市場普遍認為不到4元,從第二天開盤起,所有人都爭著想賣出,沒有任何人想在7元甚至5元上方買進。這就導致該股連續5天開盤一字跌停。所有5天前賬面盈利的人現在賬面都虧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