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發現個認知概念缺點外匯單位我理解不了歐元英鎊美元的程度,必須要依賴於轉換成人民幣標准才能直接感悟出
好深奧哦你說的。我每次都用美金去轉換其他國家的幣種。所以沒想過你說的問題。
Ⅱ 國內人對外匯市場的認知有多少
大部分人不怎麼了解的人中有一些是連聽都沒聽過,另一些是聽過沒繼續了解。極小部分人作為客戶長期操作比較了解,還有一部分是從事這個行業或者剛剛開始炒外匯,半知半解。
Ⅲ 如何了解外匯
外匯簡單的講就是國際貨幣間的自由兌換
Ⅳ 是不是越是不被認可或認知的東西,以後發展的可能性就越大,比如外匯行業呢
金融產品引入國內時間不長
股票不才20多年 還不成熟, 國外都上百年了
看看香港就知道, 投資環境都比國內好很多
這也有個漫長的過程啊
工商銀行不是在申請黃金做市商嗎
需要時間
Ⅳ 談談你對外匯的看法
外匯與股票相比在交易機制方面有很多優勢,當然現在股市好的話可以一邊做股票一邊學習外匯,因為股市畢竟是有牛熊市之分的。
國際外匯市場交投旺盛,吸引了不少人參與,買賣外匯已成為普通大眾的一種重要的投資工具。
投資外匯的八大優點:
(一)投資目標是國家經濟,而不是上市公司業績。
(二)外匯是雙邊買賣,可買升可賣跌,可避免其中之規限。
(三)可以進行保證金方式交易,投資成本輕。
(四)成交量大,不容易為大戶所操控。
(五)T+O交易。
(六)能夠掌握虧損的幅度(設定止損),不會因為沒有買家或賣家承接而招致更大的損失。
(七)二十四小時交易,買賣可隨時進行。
(八)利息回報率高(股票每年最多隻派息四次,而外匯則是若投資者持有高息貨幣合約者,每天都可享有利息)。
外匯保證金(外匯期權)買賣之優點:
A、 世界性金融市場
國際性外匯市場不可能被部分人士、銀行、外匯商、基金、外匯供需者或國家操縱。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之統計每日全球成交量接近二兆億美元。
B、 全球性的買賣
每日國際間之外匯買賣以一日24小時,由東方至西方不間斷的進行。就投資則言,幾乎可在任何時刻,隨時根據新的走勢變化,進行外匯的買賣操作,可絕對的掌握匯率之漲跌,極具投資的方便性。
C、 大眾化的市場
外匯買賣的參與者,有各國之大小銀行,中央銀行、金融機構、進出口貿易商、企業的投資部門、基金公司甚至於個人,因此不論貧富均有參與買賣的機會。
D、 資金靈活度高,變現性高
在長達近24小時的時段,投資者根據匯率的波動進行買賣,無論是進場或出場均無時間的限制,而且可因個人的資金調動隨進將資金匯入或匯出市場,極具變現性和靈活性。
E、 雙向買賣,操作靈活
保證金方式可先買後賣,亦可先賣後買,買賣可設{止損單-控制風險}及{獲利單-保障利潤},除了匯率波動之獲利外,投資者亦可買進利率較高之貨幣或賣出利率較低的貨幣,以賺取利息。
F、 成本量低,獲利率最大
外匯保證金之額度可擴充至數十倍大,因此可充分利用財務杠桿之原理,便利資金的靈活運用。
G、 交易方便,無套牢之苦
外匯保證金的買賣是以電話買賣或網上買賣,因此在近24小時的時間內,投資者可任意的選擇出場,不會發生無法出場而被套牢的風險,從而有效控制投資者的資金風險
Ⅵ 如何正確認識外匯投資的優缺點
一、成本低到你完全沒有感覺
很多外匯投資者並不把交易成本作為選擇交易商的重要參考,因為相比收益或虧損,這是一個極小的額度。大多數外匯經紀商從貨幣買賣之間收取一部分點差收益,且免除傭金和其他手續費。與此相比,在股票或其他證券的交易中,由於交易模式、券商結構差異,投資必須承擔比外匯投資高得多的交易成本。
二、只要你想交易隨時都可以
外匯市場全天24小時運行,不管你是在上班、下班、廚房還是洗手間,只要你想交易,隨時可以。而且外匯投資非常適合短線投資者(從幾分鍾到幾小時)。例如美國的白天是中國的夜晚,投資者擁有舒適的時間和環境來交易美元。在入睡前完成一筆短線交易,就像開關房燈一樣簡單。當然投資者也可以進行持續數日或數周的交易,一切取決於對市場的走勢判斷,外匯交易就是在這種寬松的方式下,贏得了眾多投資愛好者的芳心。
三、絲絲入扣的流動性
與任何其他金融市場相比,外匯市場擁有數量最多的參與者,它提供了最高水平的流動性。這意味著即使是超大筆的外匯交易訂單,也非常容易在極短的時間快速執行,而且不會有任何價格上的偏差,對於投資者來說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這使得價格操作和異常報價變得不太可能,從而保證嚴格的交易執行,確保投資者在一個公平的環境下進行交易。而且這是一個持續循環的市場,投資者也不必擔心在開市或閉市時的高波動性,或者由於交易量縮減而導致的價格波動停滯,這些是在證券交易中司空見慣的弊端。
四、一個沒有中央交易所的超級市場
作為一個在全球范圍內運轉,但卻沒有中央交易所的外匯市場,已經將各種優勢最大化。在一些情況下,各國央行會根據需要干擾市場,但這些都是罕見的事件,只有在極端條件下才會發生。在股票交易中,一家公司可能突然宣布巨額虧損,導致股價的巨大變化。而外匯交易這種分散,解除交易中心的模式,有助於避免任何突發的事件。此外,在外匯市場的內幕交易的機會幾乎為零,尤其是主要貨幣對。
五、其他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優勢
1.外匯交易中主要貨幣趨勢一旦形成,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而且趨勢明顯。2.多達數十種貨幣交易,你總能找到市場的交易熱點,根據你的交易喜好,保守或是激進,你只需要在各個貨幣之間進行切換。3.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資金,可能無法參與交易,但外匯市場保證金交易,完美的解決你的難題。4.數以百計的外匯交易指標,可供你參考。找到合適自己的交易方式,並完善它,能幫助你實現巨大的投資收益。
但是,即使如此完美的交易市場,也有他的不足之處,如果你打算以外匯投資作為職業,一定不能忽視它們。
一、選擇監管的交易平台
由於零售外匯市場大多數情況下,是由經紀商提供個人投資者交易服務,這可能使得一些不正規的交易商參雜其中,這也意味著外匯市場並不是完全透明的。一旦選擇了不正規的交易商,投資者可能無法獲得最優的報價,訂單無法執行,或無法按照對投資者最有利的價格執行等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是選擇有嚴格監管許可的機構進行投資交易。如受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管理局(FCA)監管的經紀商,訪問FCA的官方網站,並確認它們的監管號。
二、復雜的價格確定過程
外匯利率是由多重因素影響的,主要取決於全球政治或經濟形式,對於沒有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士,可能難以進行全面到位的分析,而且一些錯誤的分析可能導致虧損。另外大多數外匯交易會側重技術指標,投資者需要長期專注其中,以提高勝率!
三、杠桿和風險並存
外匯交易可在高杠桿下進行,這意味著投資者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或更嚴重的虧損。如100:1的杠桿,人們需要只有1美元即可獲得100美元的頭寸。雖然交易者可以從杠桿中受益,但損失也可能被放大。不合理的使用杠桿,會使外匯交易變成虧損的噩夢,除非投資者對杠桿有清晰的認識,有有效的資本配置方案,並對情緒有強有力的控制。
四、需要強大自我學習能力
在股票市場,交易者可以尋求投資經理,顧問和客戶經理的專業協助。但外匯交易是完全靠自身,很少能夠得到他人有效的幫助。嚴格的紀律和不斷的自我學習,是整個交易生涯中必須持續完善的事情。大多數投資者在最初級階段退出交易,主要是受到外匯交易知識的局限,以及不正當交易導致虧損而失去信心。
五、高波動的風險
由於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無法控制,人們可能在極為罕見的波動中遭受損失。如當冰島破產,外匯交易者眼睜睜看著持有的冰島克朗大幅貶值;瑞郎央行的意外之舉導致市場的極大波動。如果您覺得難以定期監控價格和波動,最好的方法是對所有外匯交易嚴格止損。
Ⅶ 在微信上認識一個外匯分析師,讓我做外匯,做嗎,他有什麼好處還是騙局
理論上他只是一個經紀人而已。俗稱銷售。
可能確實有懂行的分析師提供一些分析、策略、建議,由他們來轉發吸引客戶。
客戶參與交易產生的手續費,是經紀人的提成收入來源。
Ⅷ 談談對我國匯率的認識 (從歷史回顧、我國對外匯管理體制及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方面回答)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並發行了統一的貨幣——人民幣。1949年1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天津首次正式公布人民幣匯率。四十多年來,在不同的時期,人民幣匯率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有著不同的特點。
一、改革開放前的人民幣匯率安排
建國以來至改革開放前,我國人民幣匯率安排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第一階段(1950~1952)。由於人民幣沒有規定含金量,因此,對西方國家貨幣的匯率,最初不是按兩國貨幣的黃金平價來確定,而是以「物價對比法」作為基礎來計算的。也就是說,建國初期人民幣匯率制定的依據是物價水平,這是一種比較市場化的匯率安排。
建國初期,由於國民黨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惡性通貨膨脹和其他因素的影響,我國物價節節上漲。如上海批發物價指數以1949年6月為100,到1950年3月則上漲至2242.93。由於國內物價上漲、國外物價趨跌的價格對比關系,根據前述政策要求,我國人民幣對美元匯價由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舊人民幣,調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 元舊人民幣,在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內,人民幣匯價下調49次。至於和其他外匯的匯價,則是根據它們對美元的匯價進行間接套算的結果。
從1950年3月至1952年底,隨著國內物價由上漲轉變為下降, 同時,由於美國對朝鮮發動了侵略戰爭,大量搶購戰備物資,美國及其盟國接連宣布一系列對我「封鎖禁運」的措施,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必須降低外匯匯價,以利於推動本國進口。因此,根據當時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國匯率政策的重點也由「推動出口」改變為「進出口兼顧」,並逐步調高人民幣匯價。1952年12月,人民幣匯價調高至1美元=26170元舊人民幣。
這一時期,我國對外貿易對象主要是美國,對外貿易主要由私營進出口商經營。人民幣匯率的及時調整,可以調節進出口貿易,保證出口的增長。
2.第二階段(1953~1972)。從1953年起,國內物價趨於全面穩定,對外貿易開始由國營公司統一經營,而且主要產品的價格也納入國家計劃。計劃經濟本身要求對人民幣的匯價採取基本穩定的政策,以利於企業內部的核算和各種計劃的編制和執行。同時,由於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的確立,各國之間的匯價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持了相對穩定。再加上我國同西方工業國家的直接貿易關系和借貸關系很少,因此,西方各貨幣匯率變動對我國人民幣匯率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在國內物價水平趨於穩定的情況下,我國進行建國以來的首次幣制改革。1955年 3月1日,開始發行新人民幣,新舊人民幣摺合比率為1:10000。自採用新人民幣後,1955年至1971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直是1美元摺合2.4618元新人民幣。
1971年12月18日, 美元兌黃金官價宣布貶值7.89%,人民幣匯率相應上調為1美元合2.2673元人民幣。
這一時期人民幣匯率政策採取了穩定的方針,即在原定的匯率基礎上,參照各國政府公布的匯率制定,逐漸同物價脫離。但這時國內外物價差距擴大,進口與出口的成本懸殊,於是外貿系統採取了進出口統負盈虧、實行以進口盈利彌補出口虧損的辦法,人民幣匯率對進出口的調節作用減弱。
3.第三階段(1973~1978)。1973年3月以後,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解體,西方國家普遍實行了浮動匯率制。為了避免西方國家通貨膨脹及匯率變動對我國經濟的沖擊,我國從1973年開始頻繁地調整人民幣對外幣的匯率(僅1978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就調整了61次),而且在計算人民幣匯價時,採用了釘住加權的「一籃子」貨幣的辦法,所選用的「籃」中貨幣都是在我國對外貿易的計價貨幣中佔比重較大的外幣,並以這些貨幣加權平均匯價的變動情況,作為人民幣匯價相應調整的依據。
這一時期人民幣匯價政策的直接目標仍是維持人民幣的基本穩定,針對美元危機不斷發生且匯率持續下浮的狀況,人民幣匯率變動較為頻繁,並呈逐漸升值之勢。1972年為1 美元=2.24元人民幣;197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幣;1977年為1美元=1.755元人民幣。
自50年代中期以來,由於我國一直實行的是傳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對外自我封閉,對內高度集權,直至80年代初,國家外匯基本上處於零儲備狀態,外貿進出口主要局限於社會主義國家,且大體收支平衡,國內物價水平也被指令性計劃所凍結,盡管人民幣匯率嚴重高估,但它並未帶來明顯的消極影響。
二、改革後的人民幣匯率安排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人民幣匯率安排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1.第一階段(1979~1984)。1979年我國的外貿管理體制開始進行改革,對外貿易由國營外貿部門一家經營改為多家經營。由於我國的物價一直由國家計劃規定,長期沒有變動,許多商品價格偏低且比價失調,形成了國內外市場價格相差懸殊且出口虧損的狀況,這就使人民幣匯價不能同時照顧到貿易和非貿易兩個方面。為了加強經濟核算並適應外貿體制改革的需要,國務院決定從1981年起實行兩種匯價制度,即另外製定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並繼續保留官方牌價用作非貿易外匯結算價。這就是所謂的「雙重匯率制」或「匯率雙軌制」。
1980年人民幣官方牌價為1美元=1.5元人民幣。從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期間, 我國實行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貿易外匯1美元=2.80元人民幣;官方牌價即非貿易外匯1美元=1.50元人民幣。前者主要適用於進出口貿易及貿易從屬費用的結算;後者主要適用於非貿易外匯的兌換和結算,且仍沿用原來的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的計算方法。
隨著美元在80年代初期的逐步升值,我國相應調低了公布的人民幣外匯牌價,使之同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相接近。1984年底公布的人民幣外匯牌價已調至1美元=2.7963元人民幣,與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持平。
2.第二階段(1985~1990)。在人民幣雙重匯率制下,外貿企業政策性虧損,加重了財政補貼的負擔,而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外國生產廠商對雙重匯率提出異議。1985年1月1日,我國又取消了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重新恢復單一匯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幣。
事實上,1986年隨著全國性外匯調劑業務的全面展開,又形成了統一的官方牌價與千差萬別的市場調劑匯價並存的新雙軌制。而且當時全國各地的外匯調劑市場,在每一時點上,市場匯率水平不盡相同。這種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存的多重匯率制一直延續到1993年底。其間,外匯調劑市場的匯率形成機制,經歷了從開始試辦時的人為定價到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過程。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我國物價上漲速度加快,而西方國家控制通貨膨脹取得一定成效。在此情況下,我國政府有意識地運用匯率政策調節經濟與外貿,對人民幣匯率作了相應持續下調。1995年8月21日,人民幣匯率調低至1美元=2.90元人民幣;同年10月3 日再次調低至1美元=3.00元人民幣;同年10月30日又調至1美元=3.20元人民幣。
從1986年1月1日起,人民幣放棄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做法,改為管理浮動。其目的是要使人民幣匯率適應國際價值的要求,且能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
1986年7月5日,人民幣匯率再度大幅調低至1美元=3.7036元人民幣。1989年12月16日,人民幣匯率又一次的大幅下調,由此前的1美元=3.7221元人民幣調至當日的4.7221 元人民幣。1990年11月17日,人民幣匯率再次大幅下調,並由此前的4.7221調至當日的5.2221元人民幣。
從改革開放以後至1991年4月9日的十餘年間,人民幣匯率政策的特點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分別實施過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與公布牌價並存的雙重匯率體制,以及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存的多重匯率體制;二是公布的人民幣官方匯率按市場情況調整,且呈大幅貶值趨勢,這與同期人民幣對內實際價值大幅貶值以及我國的國際收支狀況是基本上相適應的;三是在人民幣官方匯率的調整機制上,做過多種有益的嘗試,如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小幅逐步調整方式以及一次性大幅調整的方式,這些為以後實施人民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奠定了基礎;四是市場匯率的機制逐步完善;五是市場匯率的調節作用在我國顯得越來越大。
3.第三階段(1991~1993)。自1991年4月9日起,我國開始對人民幣官方匯率實施有管理的浮動運行機制。國家對人民幣官方匯率進行適時適度、機動靈活、有升有降的浮動調整,改變了以往階段性大幅度調整匯率的做法。實際上,人民幣匯率實行公布的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即外匯調劑價格)並存的多重匯率制度。
我國人民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主要指人民幣官方匯率的有管理的浮動,其基本特點是,我國的外匯管理機關即國家外匯管理局根據我國改革開放與發展的狀況,特別是對外經濟活動的要求,參照國際金融市場主要貨幣匯率的變動情況,對公布的人民幣官方匯率進行適時適度、機動靈活、有升有降的浮動調整。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調低,但仍趕不上水漲船高的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
4.第四階段(1994~2005)。從1994年1月1日起,我國實行人民幣匯率並軌。1993年12月31日,官方匯率1美元兌換人民幣5.8元;調劑市場匯率為1美元兌換人民幣8.7元左右。從1994年1月1日起,將這兩種匯率合並,實行單一匯率,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定為1 美元兌換8.70元人民幣。同時,取消外匯收支的指令性計劃,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實行銀行結匯、售匯制度,禁止外幣在境內計價、結算和流通,建立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改革匯率形成機制。這次匯率並軌後,我國建立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趨穩,並一直保持在1美元=8.3元左右。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外匯管理體制相繼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尤其是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後,我國政府承諾:在2000年之前,將實現經常項目下人民幣可兌換。
事實上,1994年我國已開始實行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有條件」的可兌換,並已削除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中的絕大多數限制,如歧視性貨幣措施或多重匯率安排已完全廢除,而絕大多數經常項目交易的用匯和資金轉移也不再受到限制。
1996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消除了若干在1994年後仍保留的經常帳戶下非貿易非經營性交易的匯兌限制;1996年7月, 又消除了因私用匯的匯兌限制,擴大了供匯范圍,提高了供匯標准,超過標準的購匯在經國家外匯管理局審核起初後即可購匯;1996年7月1日,我國將外商投資企業也全面納入全國統一的銀行結售匯體系,從而取消了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後尚存的經常項目匯兌限制。
1996年11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致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將不再適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14條第2款所規定的過渡性安排,並正式宣布:自1996年12月1日起, 我國將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8條第2款、第3款和第4款的義務,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從此不再限制不以資本轉移為目的的經常性國際交易支付和轉移,不再實行歧視性貨幣安排和多重匯率制度。
2001年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郭樹清指出,根據中美1998年簽訂的有關協議,中國承諾將擴大人民幣彈性。因此,如果現在中國選擇釘住其它幣種或採取一攬子貨幣聯系匯率制度,不但會違背承諾,還是一種後退。增加匯率彈性是現實的選擇。中國現階段仍將以穩定匯率為主,同時用足每日3‰的匯率浮動區間,使市場逐漸適應匯率波動。今後將採取措施,提高人民幣匯率生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如有效利用銀行間市場匯率浮動區間;調整銀行結售匯周轉頭寸管理政策;進一步完善結匯制度。
三、人民幣匯率安排的新階段
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05〕第 16 號文——關於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相關事宜公告。其主要內容如下:
(1)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
(2)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
(3)2005年7月21日19∶00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外匯指定銀行可自此時起調整對客戶的掛牌匯價。
(4)現階段,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上下一定幅度內浮動。
(5)中國人民銀行將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匯率浮動區間。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負責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籃子貨幣匯率變動,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的正常浮動,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維護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這一次的人民幣匯率安排改革的核心是放棄單盯美元,改盯一籃子貨幣,以建立調節自如、管理自主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更富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從此次人民幣短期升值來看,這將有利於緩解國際收支失衡的巨大壓力,同時,釋放人民幣潛在的升值壓力,並能淡化人民幣兌美元的國際矛盾。從長遠戰略來看,人民幣匯率新機制的建立,將有利於推進人民幣匯率安排的市場化改革進程,最終為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實現可兌換創造漸近條件。
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簡單的說就是從管理匯率制度逐步過度到以市場供求決定的浮動匯率制
Ⅸ 在網上認識一個網友,熟悉了以後說帶我做外匯賺零花錢,就是在一個微
只要你交易他就有提成拿
Ⅹ 外匯業務員一般了解的知識有哪些
看你們公司的發展思路 還有 你個人的意願了。。。。
假如你們公司可以結合一些培訓啊。課程說明的,邀請一些嘉賓說明的,開始的時候,你只要把顧客約到公司,之後進行一些洽談說明的。 但這套現在很多公司在用。。。
關鍵是你要讓顧客覺得 認識你是他的榮幸。。。。這樣就成一大半了。。。
最後 還要有些 真本事,這個本事可以在你開戶之後,進行一些學習。無論是技術面的分析還是基本面的分析。都可以。。。但必須要去學。。。
學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顧客就跟著你走了。。。總會有屬於自己的顧客的。。。開始的時候會很累很累,看不到 希望的。。。只要你可以走過來。。。一切都會好的。。。加油吧。。。我們也正在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