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未來雄安新區百分之八九十都將是裝配式建築
老瓶裝新酒,裝配式建築再出發
「未來雄安新區百分之八九十都將是裝配式建築」的消息,讓裝配式建築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現年79歲的黃匯,上世紀80年代曾在北京裝配式建築的重要推動力量——北京市住宅建設總公司設計所任總建築師,參與拼搏打造出我國裝配式建築最輝煌時期。
談及裝配式建築發展話題,她開門見山:「應該打造完整的產業鏈。」
行業復興呼喚全產業鏈
在唐玉嬌看來,隨著我國裝配式建築產業政策與住宅產業結構調整改革的逐步推進,裝配式建築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如果企業各自為戰,血拚價格,忽視質量,不把目光放長遠,都一錘子買賣,那麼產業既不能良性發展也不能長久發展。」唐玉嬌認為,發展裝配式住宅,除了技術的突破、政策法規的指引,更需要有產業聯動的支撐平台。她介紹,作為市場的新生力量,在技術創新、開拓市場的同時,北京凱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與建材總院下屬建築材料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聯手,在利用科研優勢提升中小企業技術力量的同時,積極組織集合上下資源產業鏈的聯盟。
唐玉嬌表示,雖然現在還沒有形成大的氣候,雖然優質技術工人欠缺,雖然各專業技術仍有很大進步空間,但希望能共同進行工程合作、聯合技術開發幫助產業升級發展。
「上世紀80年代,北京市政府調兵遣將,著力成立了北京市住宅建設總公司,建立了完整的住宅產業建設產業鏈。」黃匯分析發現,許多發達國家的大規模鋼筋混凝土集合住宅產業化從上世紀60年代起步至今節節高升,究其原因就在於其規劃和操作過程的科學性。「如今我國發展裝配式建築,也需要對全產業鏈的程序和全部主要參數進行分析、研究,提出策劃性方案,經過試驗、測試、論證確定對全產業鏈的規劃。」
目前在我國,住宅是裝配式建築的主要應用領域。在黃匯看來,在服務對象方面,住宅和IT行業一樣,用戶的構成和同一用戶的需求隨時都在變。但住宅和IT產品的本質和生產運作很不一樣,住宅成本高、壽命長,難以隨時升級、更新甚至換代。「規劃中,調查依據的可靠性、目標的前瞻性和在遠近期的需要、成本、利益和技術可實施性等方面權衡的科學性,都對成敗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各方協作工作,相互制約監督,讓新的技術更具完善,發展更快!
❷ 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為裝配式建築帶來的機遇
1、裝配式建築多重優點,綠色環保優勢突出
2、裝配式建築卡准雄安「綠色新城」定位
3 、雄安為裝配式建築起到示範推動作用
4 、政策紅利扶持裝配式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