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一帶一路對外匯影響

一帶一路對外匯影響

發布時間:2020-12-21 06:58:02

㈠ 一帶一路對人民幣匯率有什麼影響

隨著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得到了一帶一路的沿岸國家高度贊賞和歡迎,紛紛積極的共同合作,共同發展,被締造亞太地區最大的經濟合作區,共同努力,可以讓人民幣更加融入國際金融體系。

㈡ 一帶一路的戰略的實施,有利於中國外匯儲備減少嗎

一帶一路的戰略的實施,可能面臨的風險外匯儲備過剩(減少)。

「一帶一路」戰略設想影響重大。一方面,我們可以把資金貸出去,用活過剩的外匯儲備;另一方面,可以把過剩產品銷售出去,利用好過剩產能,從而在中國境外創造一個新興的大市場。但是其中也存在著某些風險,值得警惕。
一、我國可能面臨資金無法收回的風險。
如果資金接受方發生政局變動,那麼如何收回資金就是需要提前進行研究的現實問題。為此,我們可能應當加強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政策協調,尤其是要注意發揮出口信用保險的作用,積極參與「巴黎俱樂部」和「伯爾尼協會」等相關機制的國際協調與合作。
二、我國可能面臨國企改革動力不足的風險。
如果該項目由國有企業主導且成為唯一的受益者,可能會加速國有企業的合並與壟斷,從而使國企改革出現倒退跡象。為此,建議在規劃「一帶一路」戰略方案時能夠明確規定:國有企業必須進行徹底改制後才能參加該項目,以此來倒逼國企改革。
三、國家和企業可能面臨技術創新動力不足的風險。
當過剩產品能夠很容易地銷售出去、過剩產能都被利用起來時,科技創新的腳步反而可能會放緩,會出現創新動力不足的現象。為此,建議國家盡快立法,規定一些底線,比如國內的技術創新投入不得低於對外投資或者對外貸款的增長速度,以此來確保國內的技術創新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

四、由於我國缺乏納稅人意識和監督約束機制,如果一哄而起,可能會形成新的債務隱患。
如果說,十五年前,我國的債務人主要是國有企業,今天我國的債務人主要是地方政府的話,那麼,倘若我們不從現在起就注意加強風險管控,十五年後的主要債務人就很有可能變成了外國政府或企業。

㈢ 一帶一路什麼意思,一帶一路的意義是什麼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負著三大使命:
探尋經濟增長之道:「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實現全球化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開創地區新型合作: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㈣ 我國的外匯儲備過剩,通過一帶一路投資,為什麼還要成立亞投行融資

亞投行的目的是為了大力發展金融行業。
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人民幣內逐漸被全世界的人容民接受。
中國想要像美國一樣,將人民幣的地位提升到美元的水平,可以在全世界通用。
但是又怕像資本主義國家產生金融危機,因為中國人太多,又是一黨執政的國家,一旦金融危機出現,社會就會動盪不安,難以穩定。
人民幣的數量如果太多就會通貨膨脹,但是一帶一路政策,在國外搞經濟發展,最終都是要把貨幣統一換成人民幣的。
也就是說,一帶一路的結果會產生大量的人民幣,如果再投放回國內市場,就必然會通貨膨脹。
所以建立亞投行可以把國外的人民幣再次集中起來和國內市場分開,繼續發展屬於我國的國外經濟。
可謂「一舉多得」。

㈤ 一帶一路對外匯有何影響

從理論上講,人民幣在離岸市場可以自由交易。不過,過去幾年的一些情況凸顯出,中國政府影響香港離岸市場有多麼容易。例如,1月份香港市場人民幣短期借款成本驟漲,使得做空人民幣的成本大大增加。分析人士往往把離岸人民幣借款成本大增歸因於中國央行。所以,雖然離岸市場人民幣因此走強,但這並不是因為投資者改變了對人民幣的看法。

㈥ 一帶一路戰略對於外匯有什麼好處

一帶一路體現的,第一,是個新的大國觀。就是要走不同於傳統大國崛起的道路,為什麼呢?我們這個倡議不是打仗;不是去侵略;不是去殖民。我是跟大家合作共贏,一塊協商共建這樣發展的,我是和平的、發展的,新興大國的體現。
第二個我叫它新型的發展觀,新型發展觀為什麼呢?二戰以後最大的功效就是推動了世界市場的開放,發展中國家利用這個開放的市場參與實現了很快的發展,但是,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能夠得到很大的好處,所以這樣就需要來幫助這些發展中國家改善基本的發展條件,同時在開放的條件下改善它們,而且發展,不解決這個問題,它很多就發展不起來,所以既為我們,也為大家。這是一種新的發展觀,就是要幫助發展中國家改善基本的條件,不能光強調這種市場開放。

第三個我叫它就是新的合作觀,為什麼呢?發展中國家需要合作,它要發展,合作發展,所以就需要創建新的合作機制。那你有新的發展觀了,但是你沒錢也不行,光中國一家拿錢也不行,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了一帶一路,我們就很快地推動了亞投行,很快地推動了新的發展銀行、金磚國家、建立了絲路基金等等。還有一個,就是大家注意不太夠的,我叫它新的秩序觀。就是我們的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它和傳統的不一樣,和傳統的這種海洋秩序不一樣。傳統的海洋秩序,就是最著名的美國的專家提出來的《海權論》。那麼一個大國,最容易得到它的擴展利益的,就是海洋,為此它需要霸佔海洋。那我們這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是一個開放型的,不是尋求海洋霸權,所以我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家認識一帶一路的意義,還遠遠不夠,還把它作為一個項目,但是一帶一路,它提供了一個開放的、 合作的一個框架。在這個框架下,你就盡情地去創造,給你想像的空間、創造的空間。
望採納

㈦ 一帶一路對人民幣匯率有什麼影響

「一帶一路」戰略能夠有效推動沿線國家乃至世界各國實現互利共贏。因此,概述了「一帶一路」戰略現狀,深入分析了「一帶一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並探索了「一帶一路」戰略對人民幣國際化負面影響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措施

一、「一帶一路」戰略構想

(一)「一帶一路」概述

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戰略東起東亞經濟圈,西達歐洲經濟圈,其間橫跨的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我國與周邊各國旨在建立一條實現共同發展、繁榮的互助共贏之路,這有利於彌補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短板」和培養新的全球經濟增長點。

「一帶一路」構想主要是由內外兩方面因素驅動的。

1.從國際形勢來看,全球經濟重心正在逐步發生轉移

目前,我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相對貢獻迅速上升,這其中,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總規模達21萬億美元,全球佔比達29%,貨物和服務出口全球佔比達23.9%,經濟重心正從發達國家轉向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另一方面,我國面臨的國際壓力加大。近幾年,美國相繼推出了重返亞太和亞太再平衡政策,並且相繼簽訂了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以及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這一系列舉措意味著全球經濟規則的改寫,我國可能面臨被邊緣化的境地。因此,我國需要發展多層次和多元化的貿易結構,通過「一帶一路」的經濟紐帶加強與周邊國家的貿易合作和經濟互補。

2.從國內經濟形勢而言,首先是需求不足現象突出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在全球經濟疲軟的大環境下,全球出口增速十年見頂回落,過去三年持續零增長,中國較難獨善其身。首先,國內低成本優勢消退,低端製造業向東南亞轉移已成態勢。其次,我國的產業結構存在低附加值、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產業比重偏高的狀況。表現在消費領域中,即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供需錯配:國內消費增速持續下降與中國居民在海外瘋狂掃貨,國內航空客運增速緩慢下行與跨境出遊卻持續高增長形成鮮明對比。另一方面,我國的產能過剩行業圈佔資源,不利於經濟的中長期發展。總而言之,就是消費、投資、出口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疲軟,無力拉動我國經濟的長期發展。目前,我國GDP同比增速持續下滑,2015年為6.9%,經濟發展已經由高速進入中高速,要素成本優勢逐漸消失,傳統的經濟驅動因素疲軟。因此,我國亟需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推動經濟結構優化,並且創造有利的外部經濟環境,利用國際貿易拉動國內需求增長。而「一帶一路」戰略為我國新的經濟發展構架了平台。可以預見,「一帶一路」在未來進程中將囊括更多的國家,促進更多經濟體實現交流與合作。

(二)「一帶一路」現狀

「一帶一路」在國內主要區域以西部和東南省份為主,途徑我國西部的蘭州、西安、烏魯木齊和東南部的福州、泉州、廣州、湛江、海口等地。重點行業包括基建(鐵路、港口)、油氣管網及設備、旅遊、電網設備、交通物流、農產品、商業貿易和金融業。經過大多數古代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和與中國關系友好的鄰國,體現了地域和國別上的開放政策。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1—2月,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相關經濟體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共計22.3億美元,同比增長41.1%,占同期總額的7.5%。投資主要面向東南亞國家。對外承包工程方面,對相關的60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421份,新簽合同額154.6億美元。

二、「一帶一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

(一)「一帶一路」戰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1.「一帶一路」擴大了人民幣的認可度和結算范圍

目前,亞洲國家大部分處於手工業化、城市化起步或加速的發展階段,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亟需長期的資本服務。而中國的一些產業已經具有輸出能力,如中國的高鐵、核電、對外工程承包、智能電網、大型設備、建材生產線等已經具備國際競爭力。中國的設備製造質優價廉,配套能力強,與這些國家的需求高度吻合。例如,在高鐵方面,我國申請技術專利多達200餘種,佔全球高鐵申請總額的70%,而且我國高鐵成本低廉,時速350千米的項目為每千米1.29億元,時速250千米的項目為每千米0.87億元,遠低於每千米3億元以上的國際高鐵建設成本。因此,「一帶一路」戰略將推動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互補,利用我國的基礎建設優勢彌補其他國家的缺口,同時又能夠緩解我國國內需求不足的狀況。在「一帶一路」進程中,我國與相關國家的貿易規模將持續擴大,油氣管道、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通信網路、航線航道等將成為我國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的重要載體,而且剛成立的亞投行可以為這些亞洲國家提供貸款,增加了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使用范圍。在我國與亞、歐、非洲等多國進行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交流的同時,也將推動人民幣在這些區域的認可。特別是我國進行的相關設備輸出、基礎建設、提供運營管理服務,均可以採用人民幣作為結算和計價的貨幣,這些都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2.「一帶一路」推動人民幣境外流通量

在亞洲地區,存在著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通常以低價換來過剩的產能。我國目前在建材、鋼鐵、服裝等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而其他國家對此類產品存在旺盛需求。在推行「一帶一路」之前,我國主要以貿易形式來銷售這些過剩產能,但是由於人民幣在外匯的認可度太低,所以只能以本幣貶值的方式來換取過剩產能的銷售,但會產生匯率波動的風險。「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後,能夠為沿線國家建立海路、陸路沿線國家建立與毗鄰國家的互聯互通,中心城市與經濟腹地的互聯互通等貿易通道,推動貿易發展,有利於形成以人民幣為結算貨幣的貿易圈。同時,通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多變金融機構,有利於構建一個軟通貨的計價機制。當一國資金短缺,亟需融資購買建材產品,恰好我國有過剩的建材產品時,只需要用人民幣進行支付,這樣不僅我國的過剩產能銷售出去,人民幣也慢慢在國際上流通了,還可以從中獲取利差。這些都表明,「一帶一路」將有利於提升人民幣的境外流通量,當境外流通量達到一定規模時,人民幣甚至將成為周邊國家的儲備貨幣,這些都最終推動了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3.有利於擴大人民幣的資金融通

依託於「一帶一路」戰略,通過開展跨境人民幣貸款、境外人民幣債券融資和權益融資等,有利於實現人民幣輸出。結合我國提供基礎設施建設所產生的融資需求,可以設立人民幣投資基金,專門用於以人民幣的形式投資於國外基礎設施建設、礦產資源開發等項目,並附帶購買中國的產品和設備等條件。這些項目投資將產生巨大的人民幣融資需求,從而擴大人民幣的資金融通。

(二)「一帶一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負面影響

1.金融市場波動的風險加劇

「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除了中國、印度、俄羅斯、土耳其這樣的較大的新興經濟體之外,絕大多數是經濟不發達、貨幣幣值波動風險高、金融機構抵禦風險能力弱的小國,這些國家多發貨幣信用與金融風險,並且通過「一帶一路」的聯結,周邊國家潛在的信貸違約風險極易通過亞投行傳導給我國。

2.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的提高將引發「特里芬難題」

Triffin於1960年首次提出特里芬難題,他以美元為例,指出美元作為國際結算與儲備貨幣,需要美國保持長期貿易逆差;但美元作為國際貨幣,需要具備幣值穩定與堅挺的特性,這反而需要美國保持長期貿易順差。這兩個目標互相矛盾,形成一個悖論。人民幣國際化推進,可能導致其他國家增加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就意味著中國的國際收支逆差將拉大,而國際收支逆差又會導致人民幣貶值。因為為了滿足各個沿線國家對資金的需求,我國就需要發行更多的貨幣,發行過量又將會引起人民幣貶值,動搖其他國家及地區對人民幣的信心。人民幣持續逆差時,持有人民幣作為儲備資產的國家可能放棄持有更多人民幣,從而使人民幣遭遇貿易逆差引發的貶值壓力與維持幣值堅挺的沖突。

3.削弱貨幣政策獨立性

目前,央行能夠有力調控貨幣供應量、利率、信貸規模等,貨幣政策調控的作用比較直接。人民幣國際化後,央行的貨幣供給不但受到國內貨幣需求影響,還受到國際貨幣需求影響,另外,來自國際的需求,不管是出於盈利、保值還是風險規避等多種目的而進行外匯交易,都會影響國內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在人民幣在境外流通量大幅上升的情況下,央行對國內人民幣的調控能力將同時受到國際上貨幣流通的限制和約束。同時,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制定貨幣政策時,必須考慮對其他國家的經濟產生的連鎖反應,這也加大了宏觀政策的調控難度。

另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後,央行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與抑制通貨膨脹的目標可能發生矛盾,這種內外平衡之間的矛盾,增加了貨幣政策調控的難度。此外,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我國需要與一些經濟體建立貨幣合作和貨幣政策協調,這又將導致人民幣匯率政策工具部分失效,限制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三、應對措施

(一)實施控制風險措施,降低金融市場波動風險

我國需要實施控制風險的各項措施,為人民幣搭建金融安全區域,從而有效降低金融市場波動風險。例如,為了我國進口商面臨的風險問題,應該構建大宗商品人民幣期貨市場和其他的金融產品。我國應該積極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貨幣、貿易、政策、道路等多方面合作,了解不同國家的具體需求和目標,從而因地制宜地確定合適的合作機制。其關鍵是要把握雙方的利益共同點,系統推進「一帶一路」戰略。

(二)為大型經濟項目構建融資平台,穩定人民幣匯率

針對「特里芬難題」,一方面,我國可以在其他國家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另一方面,我國應積極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IMF等多變金融機構合作,共同為大型的經濟項目構建融資平台。同時,我國主推的亞投行也應採取開放式的合作模式,形成多邊協作的金融平台。這些措施將推動沿海多國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減少外界摩擦,降低貨幣量發行過多或過少的現象,同時也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三)人民幣國際化的加快使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受影響

伴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央行對貨幣政策的調控難度加大,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受到影響。因此,在制定貨幣政策時,央行應綜合考慮其他經濟體的貨幣供需狀況,承擔維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責任。並且在進行調控時,應關注多國的利益共同體。同時,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前中國的貨幣政策更需「以靜制動」。

㈧ 一帶一路到底是什麼政策

具體政策根據不同區域的經濟狀況、交通條件等自主制定
開放態勢: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將充分發揮國內各地區比較優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強東中西互動合作,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1.西北、東北地區:
發揮新疆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向西開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與中亞、南亞、西亞等國家交流合作,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商貿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
發揮陝西、甘肅綜合經濟文化和寧夏、青海民族人文優勢,打造西安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加快蘭州、西寧開發開放,推進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構建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產業和人文交流基地。
發揮內蒙古聯通俄蒙的區位優勢,完善黑龍江對俄鐵路通道和區域鐵路網,以及黑龍江、吉林、遼寧與俄遠東地區陸海聯運合作,推進構建北京-莫斯科歐亞高速運輸走廊,建設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
2.西南地區:
發揮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鄰的獨特優勢,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發展,構建面向東盟區域的國際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
發揮雲南區位優勢,推進與周邊國家的國際運輸通道建設,打造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推進西藏與尼泊爾等國家邊境貿易和旅遊文化合作。
3.沿海和港澳台地區:
利用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環渤海等經濟區開放程度高、經濟實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優勢,加快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
充分發揮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福建平潭等開放合作區作用,深化與港澳台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推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加大海南國際旅遊島開發開放力度。加強上海、天津、寧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台、大連、福州、廈門、泉州、海口、三亞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設,強化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機場功能。以擴大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形成參與和引領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成為「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
發揮海外僑胞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獨特優勢作用,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為台灣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出妥善安排。
4.內陸地區:
利用內陸縱深廣闊、人力資源豐富、產業基礎較好優勢,推動區域互動合作和產業集聚發展,打造重慶西部開發開放重要支撐和成都、鄭州、武漢、長沙、南昌、合肥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加快推動長江中上游地區和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的合作。建立中歐通道鐵路運輸、口岸通關協調機制,打造「中歐班列」品牌,建設溝通境內外、連接東中西的運輸通道。支持鄭州、西安等內陸城市建設航空港、國際陸港,加強內陸口岸與沿海、沿邊口岸通關合作,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優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布局,創新加工貿易模式,深化與沿線國家的產業合作。
參考資料:
網路:一帶一路
http://ke..com/view/12241799.htm

閱讀全文

與一帶一路對外匯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什麼指標最准 瀏覽:291
招商銀行滬深300理財怎麼樣 瀏覽:967
投融資會上的講話 瀏覽:45
富國互聯科技股票基金封閉期 瀏覽: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戲理財 瀏覽:11
招商融資發布會 瀏覽:20
租賃表外融資 瀏覽:575
中國股票價格為什麼高 瀏覽:803
適合20歲怎麼理財 瀏覽:83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