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自由兌換還會有外匯儲備馬

自由兌換還會有外匯儲備馬

發布時間:2020-12-20 20:12:55

① 什麼是外匯儲備

什麼是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 。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指一個國家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黃金、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

外匯儲備的發展

為了應付國 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即外匯儲備。同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可隨時動用的款項一起,構成一國的官方儲備(儲備資產)總額。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外匯儲備的主要形式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是美元,其次是英鎊,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在國際儲備資產總額中,外匯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匯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繫到該國貨幣匯率的維持和穩定。它是顯示一個國家經濟、貨幣和國際收支等實力的重要指標

外匯儲備的功能

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是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是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四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外匯儲備的代價

外匯儲備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標志,它是彌補本國國際收支逆差,穩定本國匯率以及維持本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礎。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往往要持有高於常規水平的外匯儲備。但是,外匯儲備並非多多益善,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急劇擴大對經濟發展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1、 損害了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我國外匯儲備的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

2、 帶來了較大的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會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也將嚴重縮水。

3、 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我國每年要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我國又持有大約6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 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 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外匯儲備過多會使我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我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外匯儲備管理原則

1,保持外匯儲備的貨幣多元化,以分散匯率變動的風險;

2,根據進口商品、勞務和其它支付需要,確定各種貨幣的數量、期限結構以及各種貨幣資產在儲備中的比例;

3,在確定儲備貨幣資產的形式時,既要考慮儲備資產的收益率,也要考慮流動性、靈活性和安全性;

4,密切注意儲備貨幣匯率的變化,及時或不定期調整不同幣種儲備資產的比例。

因此,國家外匯儲備的管理原則是:「安全、靈活、保值、增值」。第一位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保值和增值才有基礎。但由於儲備資產是支付工具,應該隨時能變現,因此必須具有靈活性,這兩者缺一不可。當然,這里所說的安全,不僅是貨幣匯率、利率風險的防範,更重要的是變現、流通、兌換風險的防範。因此,為減少儲備資產風險,在考慮對外支付的情況下,應該採取積極主動的手段,把儲備當作金融資產進行管理和運營。在保值的基礎上,不僅僅要獲取基本利息的收益,還要努力爭取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實現儲備資產的增值。

附:中國外匯儲備
中國外匯儲備(不含港澳台)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2006年2月底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總額為8537億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匯儲備),首次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2007年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第一季度中國外匯儲備增加1357億美元,同比多增795億美元,一季度的外匯儲備增加額已經接近2006年全年外匯儲備增加額的55%。截至3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達12020億美元,同比增長37.36%。

中國大陸外匯儲備作為國家資產,由中國人民銀行下屬的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管理,部分實際業務操作由中國銀行進行。

1.幣種構成
中國外匯儲備的結構沒有對外明確公布過,目前屬於國家金融機密。據估計,美元資產佔70%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依據來自於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路透社報道以及中國外貿收支中各幣種的比例。

2.外匯儲備結構原因
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元資產為主有以下幾方面歷史和國際金融理論原因:

1、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活動要以國內經濟為主,雖然美國占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但是與美國龐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遠遠低於日本、德國、瑞士的相應指標,後者三國的主要經濟活動是外向型的,其貨幣價值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干擾而大幅波動,不利於保值;

2、除美國外,日本、德國、瑞士的央行拒絕其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3、美元是歷史形成的國際支付手段、交易中介、價值儲藏手段;

4、國際貿易中2/3以美元結算;

5、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批發交易絕大多數以美元交易,各國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採用美元;

6、各大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資產;

7、國際銀團貸款和國際債券市場的絕大多數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債券。

3.儲備成本
由於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中美元資產較多,在2000年之後的美元大跌過程中,中國外匯儲備在賬面上貶值嚴重。有觀點認為,2003年中國的外匯儲備賬面損失約200億美元,2004年上半年賬面損失約400億。

4.流動性風險
「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特別強調安全性和流動性,這決定了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國際市場上信用等級較高的債券」;「中國的外匯不是拿著一些外國的現鈔放在那裡,而是買了外國的一些高收益、低風險、非常安全的債券」。然而約佔60%比例、高達數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以美國國債和債券形式存在,使得外匯儲備的流動性不足,受到中美關系、美國國債市場規模的威脅。

5.非常規使用
2004年1月,國務院動用450億美元外匯儲備以充實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的資本金。這次注資行為不屬於外匯儲備的常規運用范疇,2003年12月16日成立的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承擔執行人的角色。

6.儲備規模
有觀點認為,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家外匯儲備以GDP的10%左右為好,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水平明顯偏高。亞太區國家的外匯儲備額佔GDP的比例平均上都要比西方國家高出很多,這個現象並非中國所獨有,而且高外匯儲備對於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也是有幫助的。有些觀點認為,考慮到中國的銀行壞賬情況比較嚴重,適當的增加外匯儲備不但是必要的,而且現在的儲備水平還太低。

人民幣匯率曾經採用盯住美元的做法,在人民幣/美元購買力平價失衡、全球預期人民幣將會相對美元升值的情況下,大量美元熱錢湧入中國換取人民幣,以求收買廉價資源並獲得匯率波動收益。中國央行為了維持固定匯率,不得不大量買入美元,加劇了中國外匯儲備問題,導致了通貨膨脹的風險。統計表明,2004年約有1000億美元熱錢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中國。人民幣的匯率2005年7月21日改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② 為什麼一國貨幣是可自由兌換貨幣時該國就可以沒有外匯儲備

這個比較簡單,因為外匯儲備是為了支付國際結算的支出的,譬如說人民幣,中國向英國進口了一批貨物,你用人民幣支付對方拒絕收,要英鎊支付,那我們必須要有英鎊的外匯儲備以支付英國的進口,但是如果一國貨幣可以自由兌換貨幣時,你就可以用人名幣換英鎊,再支付英鎊,就不要外匯儲備了。
岔開點說,並不是什麼貨幣都是硬通貨,本國貨幣的流通程度取決於該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實力。譬如美元可以做世界貨幣,就沒有外匯儲備,有他的經濟做後盾。而我們看到的外匯市場好像外匯都可以自由兌換,事實上不是這樣的,通常情況下我們先把本國貨幣兌換成美元,再用美元兌換你需要的貨幣,而且是一種貨幣有人需要,你才賣得出去,譬如說中國政治環境不好,通貨膨脹極其嚴重,就沒有人需要人民幣,人名幣就沒有匯率。

③ 外匯的使用對象涉及到國民經濟各個部位類。這個說法正確嗎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當然這並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

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因此,持有外匯儲備,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

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元資產為主有以下幾方面歷史和國際金融理論原因:

1、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活動要以國內經濟為主,雖然美國占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但是與美國龐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遠遠低於日本、德國、瑞士的相應指標,後者三國的主要經濟活動是外向型的,其貨幣價值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干擾而大幅波動,不利於保值;

2、除美國外,日本、德國、瑞士的央行拒絕其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3、美元是歷史形成的國際支付手段、交易中介、價值儲藏手段;

4、國際貿易中2/3以美元結算;

5、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批發交易絕大多數以美元交易,各國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採用美元;

6、各大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資產;

7、國際銀團貸款和國際債券市場的絕大多數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債券
由於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中美元資產較多,在2000年之後的美元大跌過程中,中國外匯儲備在賬面上貶值嚴重。有觀點認為,2003年中國的外匯儲備賬面損失約200億美元,2004年上半年賬面損失約400億
「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特別強調安全性和流動性,這決定了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國際市場上信用等級較高的債券」;「中國的外匯不是拿著一些外國的現鈔放在那裡,而是買了外國的一些高收益、低風險、非常安全的債券」。然而約佔60%比例、高達數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以美國國債和債券形式存在,使得外匯儲備的流動性不足,受到中美關系、美國國債市場規模的威脅。
有觀點認為,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家外匯儲備以GDP的10%左右為好,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水平明顯偏高。亞太區國家的外匯儲備額佔GDP的比例平均上都要比西方國家高出很多,這個現象並非中國所獨有,而且高外匯儲備對於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也是有幫助的。有些觀點認為,考慮到中國的銀行壞賬情況比較嚴重,適當的增加外匯儲備不但是必要的,而且現在的儲備水平還太低。

人民幣匯率曾經採用盯住美元的做法,在人民幣/美元購買力平價失衡、全球預期人民幣將會相對美元升值的情況下,大量美元熱錢湧入中國換取人民幣,以求收買廉價資源並獲得匯率波動收益。中國央行為了維持固定匯率,不得不大量買入美元,加劇了中國外匯儲備問題,導致了通貨膨脹的

④ 什麼叫官方外匯儲備

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用於彌補國際收支逆差、維持其貨幣匯率和作為對專外償債保證的外匯屬資產.
三個特徵:
1.官方持有.因為彌補國際收支逆差、維持其貨幣匯率和作為對外償債保證都是國家行為.即官方行為.
2.可自由兌換:在發揮作用時對方可直接接受.
3.流動性:隨時可以支配發揮作用.

⑤ 國家外匯儲備過量會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一言以蔽之,有利有弊
利:1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內
2充足的外匯儲容備可以使中央銀行有效干預外匯市場, 支持本幣匯率
3充足的外匯儲備也是人民幣最終實現可自由兌換的一個必備條件
弊:1高額外匯儲備加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2增加外匯儲備成本與風險
3存在通貨膨脹的風險
4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 F)的優惠貸款
親,寫了好久,採納 呵

⑥ 是什麼決定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又稱為外匯存底,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

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指一個國家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黃金、國外有價證券等。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個人認為外匯儲備是通過企業對外貿易、匯價結算、個人用匯、國家的國際收支等因素決定的。說白了就是一定數量的外匯通過國家兌換成本國貨幣,國家支出本國貨幣,收入外匯,形成外匯存底,再通過購買外國國家債券等形式保值增值。

具體知識內容可參考下列網站:
http://ke..com/view/38015.htm
http://wiki.mbalib.com/wiki/%E5%A4%96%E6%B1%87%E5%82%A8%E5%A4%87

⑦ 外匯儲備遭遇損失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什麼影響比如物價和就業

外匯儲備,與老百姓沒有直接關系.因為外匯管制的原因,我國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外資進入回我國時必須兌答換成人民幣,因此,這些外匯儲備都是兌換過人民幣的外幣,與老百姓沒有直接關系.
外匯損失對老百姓的生活不會有直接的影響,因為老百姓手裡的錢並沒有少.影響物價的因素很多,外匯儲備不是直接因素.外匯儲備反映了國家的實力,國家實力越強,政府手裡有錢,就能辦更多的事情,比如修建更多的共用設施,這樣是可以促進就業的.

⑧ 央行為什麼要買入外匯道理何在

現在那麼多熱錢來中國炒房投機,目的就是想把中國那點外匯儲備量架空,把中國回銀行架空,使其答通貨膨脹,然後被迫升值匯率,這樣熱錢逃逸就能不老而獲

拿個上世紀索羅斯襲擊珠幣的案例給你分析一下

上世紀亞洲金融風暴,索羅斯大量熱錢投入泰國,泰國人民都感覺很有錢,前途無量,但索羅斯投入到泰國的熱錢超過泰國貨幣儲備量的時候,他就大量拋售珠幣,泰國政府就得買,1美元買100珠幣(打個比方),當儲備的美元不夠的時候,只能升高匯率,1美元買50珠幣,這樣索羅斯就能不勞而獲,投機成功,泰國慘敗

中國的現在情況雖然略有不同,但投機者的目的是一樣的,匯率升值,所以中國現在外匯儲備最高但仍然需要大量外匯,不然外匯不夠的話熱錢馬上逃逸,中國就空了,只剩下rmb了

⑨ 外匯和外匯儲備的區別是什麼

具體如下:

1、外匯

(1)是以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結算的支付憑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外匯的解釋為: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和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2)包括:外國貨幣、外幣存款、外幣有價證券(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等)、外幣支付憑證(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

2、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1)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 。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用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

(2)包括現鈔、國外銀行存款、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3、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即外匯儲備。同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可隨時動用的款項一起,構成一國的官方儲備(儲備資產)總額。

⑩ 龐大的外匯儲備能否用於那些投資市場

分為兩個方面來講:一是適度內的外匯儲備如何管理?另一個是超過外匯儲備本身需要的多餘外匯資產如何運用?關於第一個問題,主要是做好儲備貨幣多元化的戰略選擇,以及在日常管理中解決好流動性和盈利性之間的平衡,例如根據流動性和盈利性,將儲備資產分成「一線」、「二線」和「三線」儲備分別進行管理。目前我國外匯儲備主要以美元資產形式持有,提高歐元、英鎊等其它國際貨幣在外匯儲備中的比例應是明確方向。不過由於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過於龐大,外匯儲備的多元化實施起來可能比較困難。但這並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學者們和輿論往往誇大了美元貶值對我國外匯儲備造成的損失。美元貶值對我國外匯儲備造成的損失主要是帳面上的(會計學意義上的),而不是經濟意義上的。美國現在實行的是對外弱勢但對內強勢的美元政策。人們對美聯儲及其主席伯南克保持低通貨膨脹的決心和能力應該有信心。只要美元儲備不去兌換歐元、日元或人民幣,而是去美國購買商品、服務、技術和不動產,或去國際市場購買那些以美元標價的大宗商品,美元儲備就不會因美元貶值而蒙受損失,何擔心之有?

對於超過外匯儲備本身需要的多餘外匯資產如何運用的問題,人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案。如用這些外匯購買黃金和石油等戰略資源、購買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國有金融機構改革,甚至是填充社會保障資金缺口、投資教育和醫療等。通過購買黃金、石油和其它大宗商品來消化官方外匯資產,其困難在於巨大的需求將導致價格暴漲,從而使我們蒙受損失。所以與儲備貨幣多元化一樣,建立戰略資源儲備將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購買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屬於微觀企業的決策,應由企業自主進行(經常項目已實現自由兌換),這似乎不是官方外匯資產好的消化方式。至於填充社會保障資金缺口或投資教育和醫療這樣一些方案,其問題在於,在現行制度下,外匯資產在國內的任何運用,都將導致這些外匯重新迴流到央行,這就違背了消化多餘外匯儲備的初衷了。多餘外匯資產恐怕只能夠到國外去運用。關於多餘外匯資產運作主體,成立一家專門投資公司來進行商業化、專業化運作會更加有效率,成立由政府控股的「國家投資控股公司」是值得考慮的方案。至於「國家投資控股公司」由央行主導還是財政部主導,我們認為應該是後者。央行是貨幣政策的責任機構,國有金融財產的管理從職能上來說應該歸屬於財政部。

具體的做法可以是財政部通過在社會上發行人民幣債券籌集資金,用發行所得向央行購買這筆超額的外匯資產,然後用其出資建立「國家投資控股公司」。較之財政部直接向中央銀行發行債券置換這筆外匯資產,向社會發行人民幣債券的方式使央行得以回籠與這筆外匯資產相對應的高能貨幣,顯然是更為可取的方法。要指出的是,一旦央行的外匯儲備轉移到了這家「國家投資控股公司」,它就變成了單純的外匯資產管理問題,而不再是外匯儲備管理問題了。至於這筆外匯資產如何進行運作,那是受聘的職業經理人去考慮的事。政府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規定業績指標。要注意,這家公司雖然由財政部出資,但不應要求其執行原本屬於財政的職能,注資社保這類事情是不能要求這家公司去做的。政府能否完全不幹預這家公司的投資和經營活動,是能否指望它像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那樣成功的關鍵。

閱讀全文

與自由兌換還會有外匯儲備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東方財富手機版怎麼看南下資金 瀏覽:907
小米貸款取現收費嗎 瀏覽:423
南寧信託大廈 瀏覽:642
明股實債信託 瀏覽:789
遺產信託基金 瀏覽:67
安徽和生投資 瀏覽:823
股指期貨對應基金 瀏覽:89
股票里做t是什麼意思 瀏覽:968
玩股票資金怎麼籌 瀏覽:49
銀行貸款日利息怎麼算 瀏覽:211
什麼是互聯網基金產品 瀏覽:688
私募基金的主要策略 瀏覽:211
外匯Ham 瀏覽:178
錢吧理財 瀏覽:684
中郵穩定收益A基金 瀏覽:851
企業投資管理辦法 瀏覽:388
外匯什麼指標最准 瀏覽:291
招商銀行滬深300理財怎麼樣 瀏覽:967
投融資會上的講話 瀏覽:45
富國互聯科技股票基金封閉期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