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外匯的綜述

外匯的綜述

發布時間:2020-12-19 19:58:09

Ⅰ 1949到2005年的人民幣匯率改革的綜述

我國外匯體制沿革及變遷

從1949年到2005年,我國外匯體制變革大體經歷了五個階段。一是「匯率基本穩定期」,從1949年---1980年12月,歷時31年;二是「雙重匯率制」,從1981年1月---1984年12月,歷時3年;三是「回歸單一匯率制」,從1985年1月---1993年12月,歷時9年;四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人民幣匯率制度」,從1994年1月---2005年7月,歷時11年半;五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從2005年7月至今。匯率機製作為一個價格機制,既是一個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也反映了整個國際經濟與貿易、資本流動的客觀環境變化。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認識本次人民幣匯改的意義,現對我國外匯體制沿革及變遷做簡要回顧:
匯率基本穩定期。建國初期,匯率主要根據當時國內外的相對物價水平來制定並調整。1953年後開始參照西方各國的匯率進行調整,並逐漸同物價脫離。在當時國際上實行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下,人民幣匯率與英鎊掛鉤,只在英國宣布英鎊升值或貶值時作相應調整。到1972年底,人民幣匯率基本保持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從1953年到1972年底的20年間,人民幣對英鎊的匯率只在1967年11月英鎊貶值14.3%時調整過一次,從1英鎊摺合6.893元人民幣調整至5.908元人民幣。1973年西方主要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後,我國原則上採取盯住貨幣籃子的匯率制度,根據貨幣籃子平均匯率的變動情況來確定匯率。1949年至1980年30多年間人民幣匯率是基本穩定的,是當時世界上最穩定的貨幣之一。應該說,當時的匯率政策是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人民幣基本穩定的政策,有利於當時外貿企業內部核算和各種計劃的編制和執行。以至於在改革開放後一段時期內,對外貿易仍實行嚴格的計劃管理和統一經營,進出口都按國家批準的指令性計劃進行,並實施「出口收購制」和「進口調撥制」。即出口商品貨源按國內計劃價格收購,進口商品的內銷按國內調撥價供應;出口商品的外銷和進口商品的購進則按國際市場價格作價。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計劃體制逐步脫離了進出口貿易的實際,且內外有別的規定割斷了國內外市場價格的聯系,匯率風險也隨之產生。雖然匯率波動加上國內外兩種市場價格給出口企業造成很大虧損,但當時國家的政策是進口補貼出口,這種國家統負盈虧的狀況使得企業形成嚴重依賴性。因此,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匯率只是外貿的工具,一方面,內外雙重標準的外貿價格體制會招致風險;另一方面,盈虧由國家兜底的狀況又使得企業缺乏風險意識,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這種匯率體制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沖擊。
雙重匯率制。1979年以來,為了調動企業出口的積極性,國家開始實行了外匯留成制度。由於企業持有的外匯指標留成額度與現實生產需求之間有一個時間差,加上在企業現實的經營活動中,企業作為創匯者與用匯者的雙重身份常常發生職能上的分離。因此,在1980年10月開創了外匯調劑業務,建立了外匯調劑市場,全國各地紛紛設立了外匯調劑中心,形成以外匯調劑市場上的外匯供求關系為基礎的外匯調劑價格。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大門徐徐開啟,計劃經濟逐步向市場經濟過度,對人民幣高估帶來的問題逐漸顯現,一些外貿企業出現了「出口越多虧損越多」的經營困境。據統計, 80年代初,全國進出口總額只有約幾百億美元,對外貿易的持續逆差,使國家面臨外匯短缺的局面,所以在外貿體制改革後,提出了「獎勵出口,適當限制進口」的方針,而與此相配套的兩種官方匯率適時產生。從1981年起,人民幣實行兩種官方匯率:一是繼續保留人民幣的公開牌價,主要適用於非貿易外匯收支;二是貿易外匯的內部結算價,開始把企業的利益與進出口業務掛鉤。由於實行了外匯留成制度和貿易內部結算價,一定程度地刺激了出口,增加了外匯儲備,1981年到1983年,我國的外匯儲備數量由27億美元增加到89億美元。貿易外匯的內部結算價的出台是為了適應外貿體制改革後鼓勵出口、限制進口的需要,其定價標準是在往年全國出口換匯成本的基礎上上浮10%作為利潤來定價的,因此,外貿出口企業由虧轉盈的效果是比較明顯。其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與非貿易使用的掛牌匯價之間的差價實際上相當於對外貿出口的一種補貼,因而對進出口確實起到了一種調節作用。雙重匯率脫胎於新舊體制並存、膠著的狀態之下,它作為當時外貿體制改革的「權宜之計」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國內包括價格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的深入,也失去了應有的生命力。隨著產品價格的放開,出口成本的上升,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格對出口的促進作用已不明顯。因此,調整在所難免。
回歸單一匯率制。1985年1月1日起,國家取消了貿易內部結算價,實行單一匯率。從1985年起,我國經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國家財政對國有企業進出口補貼下降,到1990年取消了出口財政補貼。當政府逐步減少行政手段干預進出口貿易時,匯率對出口量進行調節的作用開始加大。此間人民幣官方匯率先後在1986年7月、1989年12月和1990年11月進行了三次大的貶值調整,擬通過人民幣貶值來刺激出口。但由於我國出口商品價格彈性低,因而靠降低價格並沒有按比例擴大出口額,人民幣匯率貶值總的效益差強人意。內部結算價取消後,實際上存在的是官方牌價匯率與外匯調劑市場並存的雙重匯率,其根源就在於外匯短缺,外匯供不應求,外匯資源在外匯需求與外匯供給者之間的配置「錯位」,造成官方牌價「有價無市」。外匯調劑市場的繁榮成為這一時期的重要標志。1991年國內實際利率和投資收益均高於發達國家,1992年我國外資流入17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0%,說明國際社會承認中國的相對比較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加快改革開放步伐,迫切需要外匯管理體制更深度、更廣度的變革。
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人民幣匯率制度。1994年1月1日,我國宣布進行外匯體制改革,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軌。以1993年底的外匯公開市場匯率1美元摺合人民幣8.7元作為人民幣市場匯率,並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有管理」主要通過銀行結售匯制度及外匯周轉頭寸管理制度體現,當然進出口核銷制度的推出也是一項重要內容。1994年的改革是對外匯管理體制的一次根本性的變革,建立了銀行間外匯市場,它的穩定運行,保障了銀行結售匯體制的有效運行。1996年對外匯體制改革繼續深化,企業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可以不經過計劃審批,只要憑著有效證件,就可以到外匯指定銀行購買外匯。1996年11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致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自1996年12月1日起實行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人民幣匯率形成進一步邁向市場化。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中國政府審時度勢,承擔了人民幣幣值穩定的責任,受到了國際上的一致好評,但自身的經濟發展也受到了一定影響,外匯市場也不例外。應該說,人民幣匯率的「浮動」主要是體現在1994年到1997年這一時期,1997年後,則是「穩定」地盯住美元。因此,盡管匯率政策服從貨幣政策的總體需要,但匯率政策的倒逼作用越來越大,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越來越弱。特別是隨著人民幣匯率對外匯資源的配置主要從貿易領域擴大到貿易與資本流動並存的時候,外匯管理的難度和潛在的匯率風險也越來越大。
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中國對匯率進行了進一步調整,不在以盯住美元為主,而是實行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預計在未來的幾年,隨著入世後金融市場的全面開放,我國的匯率制度將會進一步深化,宏觀監管的力度會加強,市場對外匯需求的調節作用越來越大,人民幣匯率的浮動的幅度會加大。

(《外債信息》2005-11期)

Ⅱ 求:外匯風險管理的理論綜述

從事交易外匯時,您應學習掌控風險的基本策略。
外匯市場和其它金融市場不同,外匯市場的速度、波動性和巨大規模是金融界里任何其它市場無法比擬的。 外匯市場是不可操控的,沒有任何一個事件、個人或因素能夠控制它的走向。 外匯市場交易存在高風險,就像任何其它投機性行為一樣,高風險也帶來潛在的高回報。

貨幣市場的本質是投機性大且波動性高。在幾天、幾小時,有時甚或是幾分鍾內,任何貨幣與另外一種貨幣或所有其他貨幣相比其價值都可能增長或下跌。貨幣市場的不可預測性和高回報是吸引投資者在貨幣市場進行交易和投資的原因。

但是也請投資者問問自己,「我能承受怎樣的損失?」在投資之前您了解潛在的風險嗎?採取規避風險的措施了嗎?讓我們看一下一些可能會出現在您每日外匯交易中的外匯風險管理問題。

貨幣匯率的不可預測性
外匯匯率的大幅變動性
波動的市場提供獲利機會
損失付款
付款和收款的延遲確認
收到的銀行匯票和合同價格之間的差異
這些問題是每個交易者在交易前和交易中都應關注的。
在達到贏利目標時退出外匯市場
限價訂單*,也被稱為獲利拋售單,允許外匯交易者在預定贏利目標處退出外匯市場。 如果您賣空(賣出)一組貨幣對,系統將只允許您以低於當前市場的價格下限價訂單,因為這是贏利區間。相似的,如果您看空(買入)該貨幣對,系統將只允許您以高於當前市場的價格下限價訂單。限價訂單有助於建立一個有序的交易方式,使交易者離開計算機而不用時刻留意市場變為可能。
*請注意本段中我們指的是傳統意義上的「限價訂單」條款,而它經常會涉及到獲利提取。

在Easy-ForexTM 交易平台上,我們為您提供「獲贏」(取得一定收益後,您的頭寸將被自動結算)和「限價」工具(當您預設的價格在市場中出現時,系統自動為您建立日間交易頭寸)。

通過設定損失上限控制風險
止損訂單允許交易者為避免交易損失設定退出點。假設您看空某貨幣對,那麼限價訂單應設定在當前市場價格之上。假設您看多某貨幣對,那麼限價訂單應設定在當前市場價格之下。它們幫助交易商通過設定損失上限來控制損失。限價訂單是有悖於直覺的,因為您不想價格達到設定點;但您又會為設置了它們感到慶幸! 當理性占上風時,您就能控制貪欲.

我應在哪裡設置止損單和止贏單呢?
就一般經驗而談,交易者應該設置的止損價要比止贏價更接近於建倉價。若遵循這個原則,交易商只需在小於 50% 的時間內是正確的就能獲利。 例如,交易商用的是30個基點的止損單和100個基點的獲盈單,那麼他只需在 1/3 的時間內是正確的就可以獲利。在哪裡設置止損和止贏取決於投資者願意承受怎樣的風險。止損單不應該限制太緊,否則正常的市場波動就會波及它。類似地,止贏單應基於市場的交易活動和想保持頭寸的時間長度反映出對獲利的實際預期。在建倉初期,投資者應更改止損價並將其設置為"中間位置"價格,這樣它們既不會對交易過度反應,也不會太接近市場價格。

外匯交易對受過培訓和富有經驗的投資者來說是一種要求高、獲利潛力大的活動。 但在決定參與外匯市場前,您應慎重考慮所希望獲得的投資結果以及自身的經驗水平。

不要進行超出您的承受能力的投資。

任何外匯交易都有相當大的風險。任何涉及貨幣的交易都有風險,這不只限於潛在的政治和/或經濟狀況變化,它們都可能實質性地影響貨幣的價格或流動性。

進一步來說,外匯交易的杠桿本質意味著任何市場波動都會影響到您存入的資金。 這對您來說有利有弊。一種可能是您可以用初始保證金填補所有損失,並需要存入額外資金以維持您的頭寸。如果您不能在規定時間內滿足保證金要求,您的頭寸將被清算,而您要負責由此引起的任何損失。「止損」或「限價」訂單策略可以降低投資者承擔的風險。

Easy-ForexTM外匯技術全天 24 小時鏈接全球外匯交易,讓您能看準最低的外匯匯率並利用一切機會建倉或結算交易。

在交易外匯時,降低風險
學著像技術分析師那樣交易。既要理解投資背後的基本面分析,也要理解技術分析方法。當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指向同一走勢,特別是配合使用了良好的貨幣管理技巧時,您有較大的幾率取得交易的成功。使用簡單的支撐和阻力技術分析、斐波納契回撤(Fibonacci Retracement)和逆轉交易日。

遵循規則。在了解的前提下建立有止損位和止贏位的頭寸。規則包括在止損位斬倉,不要經不住誘惑放任頭寸的損失超過止損位。

經驗之談:在牛市中保持看漲或持平的位置 - 在熊市中保持看跌或持平的位置。 永遠不要在下跌時補倉。Easy-ForexTM平台允許交易者在交易進行過程中,多次更改他們的止損價格和止贏價格。交易者可以在未到達止損或止贏價格時,自行結算交易。許多成功的交易者設置止損價格於建倉價之上,這樣在最壞情況下,他們也能及時止損和獲利。

外匯操盤手風險控制十招
第1條:不必害怕投資風險,只怕風險未被控制

第2條:只要我能避開風險,我就一定能賺到錢

第3條:在你想要賺錢之前,先估可以賠多少錢

第4條:虧損本就無法避免,作一個懂輸的贏家

第5條:不可動用生活費用,不可超過自己能力

第6條:不可讓獲利變虧損,不可放任虧損繼續

第7條:不可攤平虧損單子,遵守分批進場原則

第8條:遵守分散風險原則,遵守停損停利原則

第9條:空間停損控制縱軸,時間停損掌握橫軸

第10條:撥獲利到另一戶頭,畫自己資金K線圖

Ⅲ 論文文獻綜述範文

我國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下外匯儲備存量問題研究

一、引言
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亞洲諸國痛定思痛,紛紛上調外匯儲備額以應對國際游資的再次沖擊,捍衛本國貨幣,我國也不例外。截止2003年末,我國外匯儲備額已達創記錄的4033億美元,比10年前增長了近20倍,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舉國上下無不為之歡欣鼓舞。然而,高額外匯儲備是否真能在穩定一國匯率中起到"定海神針"的 作用,它在我國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下是否真有存在的必要,真的有利無弊呢?對此,許多經濟學家和金融領域的專家學者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既有支持保 持現有儲備存量觀點的,又有認為應當降低儲備數量的。因此本文獻綜述嘗試對各種不同的觀點進行歸納和整理,以利於在比較中分析利弊,抓住問題的實質。
本文基本上按照對外匯儲備存量問題討論的先後順序展開。第二部分介紹劉力臻等人強調實行高額外匯儲備的觀點。這一觀點的提出主要是通過分析東南亞金融危機得 出的,支持這一觀點的學者們都認為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亞洲諸國紛紛失守固定匯率的根源就在於沒有強大的外匯儲備作保證,使得國際投機游資在交戰中佔了上 風。第三部分介紹圍繞劉力臻等人實行高額外匯儲備的觀點反對派學者(余永定等)所提出的種種反駁和理由,他們認為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有一定量的外 匯儲備是維持匯率穩定所必需的,但通過維持大量外匯儲備來抗禦貨幣危機則是無效、危險和代價高昂的。第四部分則是關於一些經濟學家提出的消化過量外匯儲備 的建議。

二、贊成實行高額儲備的觀點及理由
許多專家學者都認為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對於我國經濟的正面影響是非常明顯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理由:
東北師范大學劉力臻教授認為實行高額儲備有利於防範國際金融風險和政治風險,保證國家在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劉力臻:《國際金融危機 四重分析》)。外匯儲備可以用於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匯率穩定(在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理論上是不需要為干預外匯市場而儲備外匯的),夯實我國加快改 革開放和抵禦外部沖擊的物質基礎,這在亞洲金融危機後變得更為明顯。同時,入世後,我國持有的大量外匯儲備明顯提高了我國對世界經濟的適應能力。
尹艷林在她所著的《從治理通貨膨脹到防止通貨緊縮》中提到外匯儲備快速增長極大改善甚至是扭轉了我國外匯資源短缺的局面,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宏觀調控能 力,增強了海內外對中國經濟和貨幣的信心,吸引了更多的外商來華投資。而且外匯儲備多使得中央銀行有能力通過收購外匯,投放基礎貨幣,增加了貨幣供應,支 持了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抑制了國內通貨緊縮的趨勢(尹艷林:《從治理通貨膨脹到防止通貨緊縮》)。
外匯儲備快速增長還有利於實施"走出去戰略"。外匯儲備大量增加反映了我國的資金過剩,有利於國內企業對外投資的擴大,特別是像家電、服裝等優勢產業,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將生產能力向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於潤/張嶺松:《國際金融管理》)。

三、反對實行高額儲備的觀點及理由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委員會委員、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揚在《中國的外匯儲備觀已經過時》一文中認為動用外匯儲備進行干預以維持匯率穩定是一件十分冒險 的事情。在把辛苦賺來的大量外匯儲備賭光之後,最終還是不得不使貨幣貶值。比如泰國、韓國等,貨幣當局都想通過拋售外匯來維持本國貨幣的穩定,而結果都是 寶貴的外匯被花光了,本幣卻依然下跌不止。外匯儲備的職能已不在於實實在在地用真金白銀去滿足進口和支付債務的需要。在IMF對外匯儲備功能的新表述中,「增強對本幣的信心」被放在核心地位上。簡單地說,外匯儲備過去是准備「用」的,而現在,則主要是給人「看」的。因此,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過多的外匯儲備已經沒有什麼必要。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認為外匯儲備過多,目前已經造成我國極為短缺的外匯資本資源的浪費,出現窮國反而向富國輸出資本,支援美國等發達國家 人民的高消費。同時,維持高額外匯儲備的難度和成本加大,央行在保持巨額外幣資產的同時,為防止貨幣供給量增長過快,又不得不通過出售國債的方法對迅速增 長的基礎貨幣進行對沖操作,央行會因此承受很大損失,而且我國儲備結構較為單一,其中的70%以美元的形式存在,外匯儲備過多,必然會增大外匯儲備的風險(余永定:"消除人民幣升值恐懼症")。
央行分析,外匯儲備增加過快的負面影響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給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造成壓力。其次是可能延緩結構調整和綜合國際競爭力。第三針對我國貿易和國際壓力逐漸加大。
另外,外匯儲備過快增長可能刺激短期資本流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國際壓力(王雅範/管濤/溫建東:《走向人民幣可兌換:中國漸進主義的實踐》)。

四、消化過量外匯儲備的途徑
一些學者提出多餘外匯儲備的出路可以考慮用這些儲備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以及保證國家安全的戰略物資,這樣在支援我國經濟建設的同時又加強了國防實力。另 一些學者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同時也為今年初央行宣布使用部分外匯儲備對國有銀行進行資本金補充找到了理論依據,但提出在注資的同時要注意新的不良資產的產生。

Ⅳ 外匯保證金交易文獻綜述

我建議 你搜索 中國外匯超市網視頻, 你看完就有把握了。

另外你看完可能對外匯交易也感興趣了, 那你就可以下載軟體做做模擬, 或許會有更多的靈感,。

Ⅳ 外匯風險文獻綜述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外匯市場,一些新手就總會問一個問題:外匯投資真的賺錢嗎?風險大嗎?
外匯市場收益誘人,當然也伴隨著一些風險,收益越大往往伴隨的風險也就越大。在收益不小的外匯市場上,如果不對其中的風險稍加防範,則勢必會造成損失。下面恆贏學院帶你了解一下外匯投資理財有哪些風險以及如何避免這些風險。
市場需注意的風險都有哪些?
▌外部因素的劇烈變動
影響外匯價格變動的因素突然之間發生巨大變動,例如重要經濟指標的變動、爆發政變、政府政策的改變等等,會使外匯價格有一個較大的波動,投資者還沒有來得及給予回應時,會存在一定的風險。
(1)經濟指標的變動
比如每個月月初美國勞工部公布的非農就業報告,對於市場就是一個不小的風險事件,無論數據是符合預期還是好於預期又或是不及預期,都會為美指帶來一定的行情變化,若投資者未能很好的把握,那麼勢必會造成損失。
例如2014年3月公布美國非農數據增加17.5萬人,好於預期的14.9萬人,美元兌加元短線走高百餘點,現貨黃金快速跳水逾14美元,若投資者此前做空美元兌加元或是做多黃金而未能及時發覺行情,那麼損失必定是慘重的。
(2)爆發政變
政變指統治集團少數人通過密謀,用政治或暴力手段等非正常途徑實現權力轉移的行為。政變不改變原有制度或根本政策,一般國民也不參與。常見的類型有軍事政變和非軍事政變,流血政變和不流血政變。
(3)政府政策變動等
比如2013年10月美國政府由於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與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在實施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又稱奧巴馬醫改、美國全民醫保)出現的分歧,造成美國政府停擺17日。期間政府停止工作,經濟數據也停止發布,美元指數低迷,非美貨幣紛紛不同程度獲益。
▌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由於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貪」、「怕」、「賭」的心理作怪而造成的損失。因為市場在隨時變化,心態隨著市場調整是最重要的。
很多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覺得,「再等等,我還能收益更多」、或者在沒有分析市場的情況下認為「我猜這個貨幣對會漲」這樣都有可能造成損失。
▌網路技術風險
這種風險往往是最難避免的,由於外匯投資都是通過網路下訂單的,電子信息系統的技術性和管理性安全就成為網路交易運行的較為重要的技術風險。這種風險既來自計算機系統停機、磁碟列陣破壞等不確定因素,也來自網路外部的數字攻擊,以及計算機病毒破壞等因素。
那麼對於以上幾點風險究竟怎樣避免呢?
首先投資者需擺正心態,外匯市場有得有失,在投資中切不可出現僥幸心理,認為自己可以再等等,也許收益會更多或者損失會變小,市場隨時在變,隨著市場走勢改變自己的投資策略也是必要的。
其次投資者需提高自己的投資技巧,不可單純靠「我感覺」「我覺得」去下單投資,外匯市場隨走向不定,但均有理可循,若掌握了其因果線索,當會大大提高投資者的收益概率。
最後投資者需時刻關注市場動向,關注市場暗藏的風險,及時做出反應,不談收益,至少可以減少自己的損失。

閱讀全文

與外匯的綜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保險的意義與功用 瀏覽:533
黃金藤價格價格 瀏覽:503
85港幣摺合人民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05
江蘇八方貴金屬軟體下載 瀏覽:344
證監會首批批准證券投資機構 瀏覽:928
趨勢投資利潤回吐 瀏覽:593
益民集團產業投資 瀏覽:398
平安綜合理財 瀏覽:461
不良貸款不良資產 瀏覽:307
如何用100萬來投資理財 瀏覽:793
縣域理財 瀏覽:425
理財王冠 瀏覽:623
理財客戶細分 瀏覽:16
st興業股票 瀏覽:136
怎麼購買印度基金 瀏覽:876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費用 瀏覽:84
企業如何通過基金融資 瀏覽:570
項目融資的結構 瀏覽:379
融資33 瀏覽:370
拆借信託 瀏覽: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