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阿爾及利亞是不是外匯管制只能做信用證信用證風險是不是很大
阿爾及利亞的證我經常做(我是銀行審單的),品質質量證書似乎都有,找回CIQ給你出一份就行啦答。給客戶一份正本就等於提前放貨給對方,如果你跟客戶不熟,因盡量避免這樣做,要求改證。
改不了也有規避辦法。此時信用證會要求你提交2/3提單,並出具一份證明信,證明你將1/3提單郵寄給客戶,你只要打證明就行啦(有要求是還要提供快遞回執),1/3提單自己保存,不用寄給他,開證行只能憑單據表面一致性判斷單證相符,除非他告你欺詐,這種情況很少,你應與客戶提前溝通好告知他你不會寄1/3提單,這樣就不必改證啦。
㈡ 阿爾及利亞是不是外匯管制只能做信用證信用證風險是不是很大
信用證對於有經復驗的制賣方來說,應該是最好的接受貨款的支付工具。當然對於無經驗的人來說,可能有很大的風險。
如果提單的收貨人規定為:TO ORDER OF ISSUING BANK,即便是直接將正本提單交給客戶,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客戶收到正本提單之後,必須到開證行蓋章背書才能夠提貨,而開證行蓋章之前,客戶必須付款給開證行。
㈢ 炒外匯是不是騙人的
單純炒外匯不是騙人的,炒外匯的集團培訓是騙人的。
炒匯作為一種比股市投資更回優越的金融答投資工具。其投資方向是全球外匯市場。由於匯價每日波動幅度不像股市那麼大,若以實盤換匯交易投資的話,回報率小。
利用保證金交易來投資,外匯投資人可以運用杠桿原理,以小搏大、雙向交易、操做靈活,而且由於是全球性的市場,行情被個人或機構控制的機會很小,所以相對於股市來說更加透明和公平。
(3)外匯管制風險擴展閱讀:
某些犯罪團伙採用在微信群里推廣自行搭建的「xx集團」虛假交易平台,以指導他人炒外匯賺錢的方式實施電信詐騙。
嫌疑人每次只將1名受害人拉進其精心設計的炒外匯微信群,群里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但其實除了受害人一人為投資者外,其餘群成員都是該犯罪團伙其他成員,他們使用多部手機。
更換扮演客服、指導師、海關工作人員、投資者等多種角色,分工明確,輪流對受害人進行信息轟炸,精神洗腦,繼而攻破受害人的心理防線,讓受害人掉進他們設計好的詐騙陷阱。
㈣ 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范圍
大原則是出口商履行合同和保單約定,由於進口商信譽問題或進口國國家風版險發生導致貨款無法回權收,都在責任范圍內。
1、一般貿易項下短期出口信用保險,保DP DA OA LC方式帳期在1年內的出口應收帳款風險。
2、中長期,一年以上甚至10年項目類收款風險
3、海外投資保障企業在海外投資面臨的風險。
具體說:
政治風險:進口國戰爭暴亂外匯管制限制進口,撤消許可證等國家風險
商業風險;進口商或開證行破產拖欠拒絕承兌,拒收貨物。
㈤ 個人或者家庭經濟損失的常見風險事件
1.純粹風險:純粹風險指損失機獲利能風險比房屋所者面臨火災風險、汽車主面臨碰撞風險等火災碰撞事故發便遭受經濟利益損失 2.投機風險:投機風險相於純粹風險言指既損失機獲利能風險投機風險般三種:沒損失;二損失;三盈利比股票市場買賣股票存賺錢、賠錢、賠賺三種屬於投機風險 按照標 1.財產風險:財產風險指導致切形財產損毀、滅失或貶值風險及經濟或金錢損失風險廠房、機器設備、品、傢具等遭受火災、震、爆炸等風險;船舶航行能遭受沉沒、碰撞、擱淺等風險 財產損失通包括財產直接損失間接損失兩面 2.身風險:身風險指導致傷殘、死亡、喪失勞能力及增加醫療費用支風險、、病、死等理規律自、政治、軍事等原早逝、傷殘、工作能力喪失或依靠等 身風險所致損失般兩種:種收入能力損失;種額外費用損失 3.責任風險:責任風險指由於或團體疏忽或失行造財產損失或身傷亡依照律、契約或道義應承擔民事律責任風險 4.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指經濟交往權利與義務間由於違約或違致使遭受經濟損失風險進口貿易口(或進口)進口(或口)履約遭受經濟損失 按照行 1.特定風險:與特定關系風險即由特定所引起且損失僅涉及特定風險火災、爆炸、盜竊及財產損失或身傷害所負律責任均屬類 2.基本風險:其損害波及社風險基本風險起及影響都與特定關至少所能阻止風險與社或政治關風險與自災害關風險都屬於基本風險震、洪水、海嘯、經濟衰退等均屬類 按照產環境 1.靜態風險:靜態風險指社經濟情況由自力規則變化或失行所致損失或損害風險雷電、震、霜害、暴風雨等自原所致損失或損害;火災、爆炸、意外傷害事故所致損失或損害等 2.態風險:態風險指由於社經濟、政治、技術及組織等面發變所致損失或損害風險口增、資本增加、產技術改進、消費者變化等 按照產原 1.自風險:自風險指自力規則變化使社產社等遭受威脅風險震、風災、火災及各種瘟疫等自現象經、量發各類風險自風險保險承保風險 自風險特徵: (1)自風險形控性 (2)自風險形周期性 (3)自風險事故引起共沾性即自風險事故旦發其涉及象往往廣 2.社風險:社風險指由於或團體行(包括失行、行及故意行)或行使社產及遭受損失風險盜竊、搶劫、玩忽職守及故意破壞等行能財產造損失或身造傷害 3.政治風險(家風險):政治風險指外投資貿易程政治原或訂立雙所能控制原;使債權能遭受損失風險進口發戰爭、內亂止貨物進口;進口實施進口或外匯管制等等 4.經濟風險:經濟風險指產銷售等經營由於受各種市場供求關系、經濟貿易條件等素變化影響或經營者決策失誤前景預期現偏差等導致經營失敗風險比企業產規模增減、價格漲落經營盈虧等 5.技術風險:技術風險指伴隨著科技術發展、產式改變產威脅產與風險核輻射、空氣污染噪音
㈥ 政府為什麼不允許企業有過多外匯
主要是出於外匯管制的目的。
企業不同於個人,因為業務需要,對外匯掌控量要大得回多。一旦有企答業群,有目的的聯合行動,對外匯市場進行巨額的買賣,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外匯市場的穩定。這一點,對於一些外匯儲備不是很多的小國,尤其致命。當年97東南亞金融危機,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甚至韓國都受到了殃及。主要就是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外國資本,通過建立空殼公司、收購小型公司,然後買賣外匯,來破壞當地經濟,從中收益。
國家現在當然絕對不算是弱國,外匯儲備也非常豐厚。但畢竟沒人願意去預留一個隱患。
㈦ 突尼西亞國家外匯管制的條件下,有沒有可能使用T/T 呢即期信用證會有風險嗎希望得到高手的幫助,謝謝!
突尼西亞對外匯實行嚴格的管制.近年來正逐步放鬆外匯管制,以進一步發展經濟,促進出口,吸引外國投資.目前,突尼西亞外匯管制的主要規有:
(1)憑許可證進口的商品的進口用匯,需經中央銀行批准.
(2)出口實行外匯留成.凡出口額占其全部銷售額15%以上的外貿企業有權從其外匯收入中扣除20%的外匯作為企業留成.
(3)居民從國外帶回的資產和收入,允許自由兌換.
(4)擁有來源於國外的資產和外匯收入的居民,允其開立外匯或可兌換突尼西亞第納爾特別帳戶.突尼西亞或外籍自然人和法人,只要將來源於國外的外匯資產和外匯收入向中央銀行申報,可免除將其外匯轉讓義務,並可開立外匯或可兌換貨幣帳戶,帳戶里所存款項可在突尼西亞和國外自由使用.
(5)中央銀行允許任何自然人或法人開立外匯或可兌換突尼西亞第納爾職業帳戶,只要其產業機構設在突尼西亞
值得要注意的一點:
突尼西亞不良客商在貨物抵港後拒不付款提貨,也不出具同意轉賣或轉運的同意函,導致貨物抵港4月後被海關拍賣,這種事情屢有發生。二是不了解突尼西亞限制進口的產品明細,盲目發貨,貨物抵港後面臨查扣的風險。
建議中國公司要求突尼西亞客戶開立不可撤銷的即期信用證,以免遭受損失。
㈧ 外匯風險特徵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對外開放領域的不斷拓展,國際經濟交流將更加頻繁。對外貿易、資本的輸入和輸出、國際資金融通等,無論從規模上還是水平上,都必將躍上一個新台階。然而,在浮動匯率制度條件下,匯率波動具有經常性和不確定性,對外經濟活動中難免會遇到匯率變動而產生的風險。如何正確地認識外匯風險和較好地防範和化解外匯風險,是一個亟待探討和解決的問題。本文的重點在於探討防範和化解外匯風險方法。一 外匯風險的定義 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牙買加協定》承認浮動匯率制的合法性。於是各國的貨幣匯率頻繁變動,並且經常大幅進行變動,正是如此,各國在國際經濟交易中就會產生外匯風險。外匯風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外匯風險是指由於匯率的變化以及交易者到期違約和外國政府實行外匯管制等給外匯交易者和外匯持有者帶來經濟損失的可能性。狹義的外匯風險僅指由於匯率的變化以給外匯交易者和外匯持有者帶來經濟損失的可能性。二 外匯風險的表現外匯風險的種類很多,主要表現為交易風險、會計風險、經濟風險和儲備風險。 (一) 交易風險交易風險指在約定以外幣計價成交的交易過程中,由於結算時的匯率與交易發生時即簽訂合同時的匯率不同而引起收益或虧損的風險。這些風險包括: 1、以即期或延期付款為支付條件的商品或勞務的進出口,在貨物裝運和勞務提供後,而貨款或勞務費用尚未收付前,外匯匯率變化所發生的風險。 2、以外幣計價的國際信貸活動,在債權債務未清償前所存在的匯率風險。例如:某項目借入是日元,到期歸還的也應是日元。而該項目產生效益後收到的是美元。若美元對日元匯率猛跌,該項目要比原計劃多花許多美元,才能兌成日元歸還本息,結果造成虧損。3.向外籌資中的匯率風險。借入一種外幣而需要換成另一種外幣使用,則籌資人將承受借入貨幣與使用貨幣之間匯率變動的風險。 3、待履行的遠期外匯合同,約定匯率和到期即期匯率變動而產生的風險。 (二) 會計風險會計風險也稱折算風險,是指由於外匯匯率的變動而引起的企業資產負債表中某些外匯資金項目金額變動的可能性。它是一種賬面的損失和收益,並不是實際交割時的實際損益,但它卻會影響企業資產負債的報告結果。例如:某企業進口設備30萬美元,當時匯率為100美元=890元人民幣,換算為267萬人民幣,並記錄這一負債。在會計期末對外幣業務賬戶金額進行換算時,匯率發生了變化為100美元=830元人民幣,這時資產負債表上外匯資金項目的負債為249萬元人民幣。其中18萬元人民幣就成為匯率變化而產生的會計風險。 (三) 經濟風險 經濟風險是指由於意料之外的外匯匯率變化而導致企業產品成本、價格等發生變化,從而導致企業未來經營收益增減的不確定性。例如,我國某集團公司在美國有一子公司,利用當地資源和勞動力組織生產,產品以美元計價銷售。突然美元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貶值,這就會給子公司的經濟績效帶來潛在的風險。 (四) 儲備風險儲備風險是指外匯作為儲備資產因外匯匯率變動而引起價值下跌或上升的可能性。上述四類風險有一定的聯系,從時間上看,會計風險是對過去會計資料計算時因匯率變動而造成的資產或負債的變異程度,是賬面價值的變化;交易風險和儲備風險是當前交易或結算中因匯率變化而造成的實實在在的經濟損失或經濟收益;而經濟風險是因匯率變化對未來的經營活動和經營收益所產生的潛在的不確定性。三、外匯風險的防範外匯風險屬系統性風險,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是我們在對外活動中只要樹立外匯風險意識,建立外匯風險管理機制,對外匯風險進行科學的預測和分析,設計和選擇防止或減少損失的處理方案,就有可能以最小的成本,達到風險處理的最佳效能。如果操作得當,不但可以化解外匯風險,甚至可以借之牟利。目前國際上常見的防範外匯風險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一)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規避外匯風險衍生金融工具在外匯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外匯風險管理和金融工具創新是密切相關的。一方面,創新金融工具的出現是金融市場(包括外匯市場)發展的結果,外匯市場的發展,使得外匯風險日益加劇,從而對管理手段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創新金融工具的出現,也促進了外匯市場的發展,對外匯風險管理「雪中送炭」,為企業外匯風險管理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運作空間,財務風險管理不再僅僅局限於企業內部,而是延伸到企業外部的外匯市場之中。從目前情況看,外匯風險管理所運用的創新金融工具主要有外匯遠期合同、外匯期貨、外匯期權和互轉等。 1、 匯遠期合同避險遠期合同指企業處於避免外匯風險或投機的目的,與他方簽定合同,規定買賣外匯的數量、匯率(遠期匯率)和交割時間,到規定的交割日,買賣雙方按合同約定,賣方交匯買方付款的外匯交易。遠期合同避險,就是利用遠期外匯市場,通過簽定抵消性質的遠期合同來防範由於匯率變動而可能蒙受的損失,以達到保值的目的,及企業預定在未來一定日期,會收到或支付一筆外幣款項時,先在遠期外匯市場上賣出或買進該種外幣,將未實現的匯率予以固定,而不管契約期間的匯率如何變動,企業都可以確定將來能夠收到或付出一定數額的本國貨幣,遠期合同是不可撤消的,應否採用這種避險工具的關鍵是對未來匯率的預測,若匯率預測失誤,雖鎖定了風險,卻也失去了本應得到的收益。因而,這種避險工具常用於保守型管理策略之中。 2、 匯期貨避險外匯期貨的避險原理與外匯遠期合同是相似的,即為了使實際或預期的外匯頭寸免受匯率的不利影響,進行與現貨頭寸相反方向的外匯期貨交易。也就是買進(賣出)與現貨市場數量相當,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以期在未來某一時間通過賣出(買進)期貨合約而補償因現貨市場價格變動所帶來的實際價格風險。根據套期保值交易採取的方向,外幣期貨分為買進對沖與賣出對沖。賣出對沖又稱空頭,是指預期未來將在現貨市場售出某種外幣,而先於現貨市場出售與該幣相同或相當的外幣期貨契約,到時,在現貨市場出售該幣的同時,再將原先已售出的期貨契約在期貨市場結清。買入對沖又稱多頭,是指預期未來將在現貨市場購入某外幣,而先於此買入與該外幣相同或相關的外幣期貨合約,到期時在現貨市場上買入該幣的同時,再將原先買入的期貨契約在期貨市場結清。通過對沖,實際上是將未來外幣交易匯率事先固定下來,從而可避免匯率波動的風險。外匯期貨交易的選擇,同樣也取決於匯率預測的可靠程度及信用風險,但期貨有獨特的保證金制度,它是利得與損失的杠桿,它既不限制風險,又不限制收益,即到期不履行時,支付保證金。可見,該避險工具可滿足持「中庸型」或「保守型」風險管理策略的需要。 3、 外匯期權避險外匯期權又稱外幣期權,是一種選擇契約,其持有人及期權買方享有在契約屆期或之前已規定的價格購買,或銷售一定數額某種外幣資產的權利。當形勢有利時,他有權買進或賣出該種外幣資產,如形勢不利時,他也可不行使期權,放棄買賣該種外幣資產。而期權的賣方則有義務在買方要求履約時,賣出或買進期權買方買進或賣出的該種外幣資產。從避免外匯風險的角度看,外匯期權是外匯遠期合同和外匯期貨的延伸,但外匯遠期合同是不可更改的,即使合同到期前,出現匯率朝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變動,也必須按約定履行,從而不得不坐失本可得到的匯兌收益;外匯期貨契約簽定後,雖可在匯率朝有利方向變動時,與契約到期前以反向交易沖銷原契約,而不坐失匯率有利變動的好處,但期貨契約必須交納保證金,並每日按清算價計算盈虧,必要時尚需追加保證金,否則已進行的期貨契約會被拍賣掉;期權則不同,它有選擇餘地,買方可放棄履約,從而隨市場行情的變化,獲得無限大的利益,他無需每日清算,而只需支付權利金,又稱其權費或保險費,於定約時由買方支付給賣方,以取得履約選擇權的費用)。因此,這種避險工具可適用於持「積極進取型」風險管理策略的需要。 4、 貨幣互換避險互換又稱掉期,指交易雙方依據預先約定的規則,在一段時間內,交換一系列付款的交易。貨幣互換為互換的一種,它的基本做法是,在交易之初,雙方以議定的匯率互換的本金,根據互換的金額,計算利息,互換交易期間,雙方按約定的付息期和金額進行利息互換;在交易到期日,雙方進行本金的再次互換。在貨幣互換交易中,由於匯率是預先確定的,交易者不必承擔匯率變動的風險,因而起到避險的作用。貨幣互換是以目前現匯匯率為基礎,或以事先約定的遠期匯率為准,匯率多少由交易雙方商定,且互換交易的期限往往較長,因而它比運用期貨、遠期合同等方式來避免長期外匯風險要簡潔的多;另外,它在企業籌資中具有籌資成本低,籌資靈活性大等優點,故受到企業廣泛的採用。當然,外匯風險管理所用的創新金融工具還不止這些,隨著國際金融業的競爭的加劇,不斷有更新的金融工具推出。如目前最新的幾種外匯交易方式,有可變式遠期外匯交易、圓筒式期權交易、投標期間買匯期權、防止出口投標風險期權等;另外,為了揚長避短,各種金融工具往往組合使用。但是,正如前面所說,運用各工具避免風險,也僅僅是避免風險而已。(二)貨幣選擇法規避外匯風險
選擇好計價結算貨幣是涉外企業避免外匯風險的一種最普遍最基本的方法。企業計價貨幣選擇的原則是:
1、合理選擇計價貨幣
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既有本幣與外幣之分,又有硬幣與軟幣之分。企業在交易過程中,選擇合適的計價貨幣,是防範外匯風險的重要方法。選擇計價貨幣應遵循以下原則:
(1)遵循「收硬付款」的原則。即在出口貿易中,力爭選擇硬貨幣來計價結算;在進口貿易中,力爭選擇軟貨幣計價結算。但是在實際業務中,貨幣選擇並不是一相情願的事,因為交易雙方都希望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貨幣,從而將匯率風險轉嫁給對方。因此交易雙方在計價貨幣的選擇上往往產生爭論,甚至出現僵局。為打開僵局,促成交易,使用「收硬付款」原則要靈活多樣。比如,通過調整商品價格,把匯率變動的風險計進商品價格中,同時還可採取軟硬對半策略等等,使買賣雙方互不吃虧,平等互利。
㈨ 巴基斯坦為什麼是外貿風險國家與他們做貿易應該怎麼樣收款L/C風險大嗎,T/T完全不可以嗎
隨時有可能爆發戰爭的國家!突然銀行被炸了,你說你的L/C還有用嗎? 像這種國家就搞T/T咯
㈩ 什麼是外匯管制風險
通過來外匯管制可以穩自定本幣匯率,減少涉外經濟活動中的外匯風險。
匯率的頻繁地大幅度波動所造成的外匯風險會嚴重阻礙一國對外貿易和國際借貸活動的進行。擁有大量外匯儲備的國家或有很強的借款能力的國家可以通過動用或借入儲備來穩定匯率。對於缺乏外匯儲備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外匯管制是穩定本幣對外幣的匯率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