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寬松的貨幣政策是如何影響匯率的
寬松的貨幣政策是導致外匯市場上本幣供給量的上升,造成一定的通貨版膨脹,這會導致本幣權對外幣的貶值傾向。
當讓匯率是各種經濟因素的綜合體現,貨幣政策只是一個小方面,比如目前人民幣,從長期來講還是要升值的,而我國也非常可能在長期內維持一個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
一、寬松的貨幣政策含義:
寬松貨幣政策總的來說是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比如直接發行貨幣,在公開市場上買債券,降低准備金率和貸款利率等
二、具體政策:
1、降低存款准備金率,使商業銀行減少上繳的存款准備金,增加可貸資金。
2、降低再貼現率,使商業銀行將票據貼現給中央銀行時,可獲得更多的資金,增加可貸資金。
3、中央銀行在市場上購買有價證券、貨幣投放市場。
4、放鬆信貸條件和規模。
『貳』 寬松和緊縮貨幣政策
緊縮貨幣政減少貨幣供給,提高利率等方式來抑制投資、降低通脹。版通脹下降,人權民大眾受益。
在政策的遲延性情況下,伴隨著不完善的市場環境,貨幣政策是不會馬上起效果的。
熱錢的湧入,通過外匯占款變成新的貨幣供給,降低了緊縮貨幣政策的效果。與是否應該執行緊縮貨幣政策無關。
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前提下,央行通常不會升息,因為升息意味著人民幣名義匯率要提升比例更大。實質就是人民幣貶值。
『叄』 中國一直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但是為什麼外匯儲備卻沒有減少,人民幣反而有升值的趨勢呢
中國的寬松政策是說利用降低人民幣利率或者其它手段爭搶國內的人民幣流通,現在人民版幣還沒有成為國際性權通用幣種,人民幣升值是因為國內經濟發展比其它國家好所以升值。現在人民幣還沒有完全加入外匯市場,等以後加入了,貨幣政策對人民幣的升降影響就會大了
『肆』 量化寬松對外匯是漲還是跌
量化指的是擴來大一定數量的貨幣發源行,寬松即減少銀行的資金壓力。我們看下量化寬松對外匯是漲還是跌:
匯龍網訊:歐洲央行宣布推出總額達1.14萬億歐元的量寬政策之後,歐元兌換美元立即快速貶值,美元匯率指數上升到95的水平,創11年新高,而中國央行則將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中間價大幅下調95個點子,創一個半月來的新低,報1美元兌換6.1342元。
在中間價大跌的引導下,國內人民幣兌換美元現貨價大幅走低,盤中一度貶值202個點,低見6.2297元,逼近6.23元關口,全日收市下跌193點子,報6.2287元,貶值0.31%。歐洲央行推出量寬政策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趨勢明顯。
『伍』 在外匯管理比較寬松的國家,實際交易中所使用的是什麼匯率
直接標價法:是以本國貨幣來表示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的匯率表示方法。一內般是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外幣能容夠摺合多少本國貨幣。本國貨幣越值錢,單位外幣所能換到的本國貨幣就越少,匯率值就越小;反之,本國貨幣越不值錢,單位外幣能換到的本幣就越多,匯率值就越大。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匯匯率的升降和本國貨幣的價值變化成反比例關系:本幣升值,匯率下降;本幣貶值,匯率上升。大多數國家都採取直接標價法。市場上大多數的匯率也是直接標價法下的匯率。如:美元兌日元、美元兌港幣、美元兌人民幣等。
間接標價法:是指以一定單位的本幣為基準來計算應收多少外幣,在間接標價法下,匯率越高,表示單位本幣所能兌換的外國貨幣越多,本幣升值而外幣貶值;反之則反是。如英鎊兌美元、歐元兌美元、澳元兌美元。
『陸』 貨幣寬松政策有什麼弊端嗎
轉載兩篇
一
由於金融危機之下的信貸市場的凍結和危機對消費者行為影響的深化,整個經濟運行正在表現為緊縮,銀行系統不願放貸、消費者不願借錢、商品價格走低,並且這樣的鏈條似乎正在形成自我強化的負反饋應。
世易時移,央行的貨幣政策也出現了從「緊縮」到「適度寬松」的根本性轉變。11月26日,央行猛降息108個基點,大大超出市場的預期,而此前央行已連續三次降息81個基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累計降息幅度達189個基點。無獨有偶,近日美聯儲更是激進地將美國聯邦基準利率下調到了0~0.25%區間,這無疑加強了市場對央行進一步降息的預期。此外,央行的「適度寬松」還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央行連續下調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將以前從商業銀行吸收的資金重新「吐回」商業銀行;二是央行最近大大減弱央票發行力度,暫停了3年期和1年期央票的發行,到期央票的資金也開始「堆積」在商業銀行體系內。
簡單的講,世界經濟大亂,中國亦未能獨善其身,央行正試圖通過運用寬松貨幣政策向銀行體系內大量注資,以期增加實體經濟的消費與投資,進而阻止經濟下滑。這是凱恩斯主義的傳統了。
央行的意圖是好的,可事實又是怎麼一回事呢?11月中旬央行發布的10月份金融數據顯示,M1(狹義貨幣量)、M2(廣義貨幣量)同比增幅已回落至接近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的水平。貨幣供給的回落主要是因為實體經濟對貨幣的需求減少所致。加之央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深化,目前商業銀行體系內資金面異常充裕,機構面臨較大的資金運用壓力,最終迫使央行在12月18日的銀行間市場進行了200億元的91天正回購。這就帶出了問題的本質,央行釋放的流動性在短期內的確可以緩解現有金融危機的繼續發展,但由於金融機構之間和金融機構與實體經濟之間的互不信任,相當數量的通貨被金融機構「凍結」和個人「窖藏」起來。從經濟學的理論上來講,以降息為主的適度寬松貨幣政策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提升整個經濟的信心,降低投資成本,尤其是利息成本;二是積極配合財政政策的刺激方案,因為財政刺激中至少有一半的錢來自銀行,這樣成本自然就低了。比如近日推出四萬億財政刺激方案後,央行就跟進降息了。但是我們都忽視了問題的重點,大多數人認為現在市場最缺乏的是信心,只要有信心就有希望。然而信心的最終來源是信用,信用需要市場對風險資產的有效定價。值此金融危機蔓延和深化之際,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和惜貸本身就是一種理性的行為,原因在於目今整個金融市場已經無法有效為風險資產進行定價,市場信用已經被過去的泡沫過度投機了。這也就是羅斯巴德所說的,緊縮是對通脹時期所犯錯誤的修正。央行的適度寬松貨幣政策不是在加快這修復的過程,反而是延長了。利率的不當調控估計是最嚴重的,因為這利率是市場最重要的價格,央行不會比市場更清楚利率應該在什麼位置。對未來經濟結構的形成有不小的誤導。
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干擾了市場自我矯正機制的功效。金融市場信用貨幣的創造阻塞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黑洞,這一點在各國競相降息後顯得尤為突出。與此同時,金融機構卻仍深陷信貸緊縮泥潭,在既要「增加信貸規模」又要「控制風險」之間做出艱難的平衡。而實體經濟正面臨著緊縮背景下實際債務額上升的風險,對未來收入的不確定更加強了銀行不願向其貸款的意願。由適度寬松貨幣政策所引致的流動性陷阱為未來經濟的滯脹(stagflation)埋下了較為明顯的隱患和風險,陷入流動性陷阱的國家將面臨復甦時間人為延長的風險。
我認為,用寬松貨幣政策來遏制經濟衰退,就如同用油撲火,最終只能是成倍的放大滯脹風險。因此,就當前的經濟金融形式看,應當採取有效手段,如債務重組和整合、引導性協議性的去杠桿化等舒緩經濟金融內部的風險敞口,促進市場自我矯正和修復機制的順利進行,最終引導市場恢復對風險資產的定價功能。而不是一味的用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去釋放流動性,這將以未來更加劇烈的通脹為代價。
二
量化寬松政策帶來的積極效果正日益衰減,副作用卻越來越大。在新的貿易形勢下,如果繼續採用通過壓低匯率取得出口競爭優勢的做法,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弄巧成拙
進入2013年以來,全球股市高開上行,美國紐約股市道瓊斯指數甚至突破了14000點大關,似乎顯示世界經濟正在回暖。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稱,世界經濟增長依然存在下行風險。美國紐約大學經濟學家努里爾·魯比尼則發表文章說,世界經濟下行風險正在加強,原因是新出台的非常規政策所致。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歐洲中央銀行、美聯儲、英格蘭銀行和瑞士國民銀行等主要發達經濟體中央銀行一直致力於不同形式的量化寬松政策措施。日本銀行也加入到了這一行列之中,旨在增發貨幣,壓低匯率,提高出口競爭力。從目前情況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積極效果日益衰減,副作用越來越大。
西方發達經濟體包括日本實施量化寬松政策的意圖是借增發貨幣之機壓低匯率,以提高出口競爭力。以往的實例表明,匯率貶值能使本國商品出口獲得競爭優勢,可在短時間內改善對外貿易收支逆差局面。但如今的國際貿易已不是傳統終端產品單向出口模式,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型貿易關系。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企業根據技術、成本和銷售需求,在全球布局生產,最終將所有部件匯集總裝。顯然,如果繼續採用通過壓低匯率取得出口競爭優勢的做法,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弄巧成拙。
以日本為例。由於日本自身幾乎沒有礦產資源,其石油天然氣和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均依賴進口,如果日本一味壓低匯率,勢必造成資源進口價格升高,引發企業生產成本大幅上漲,但產品出口時又因日元貶值而低價賣出。因此,從產業鏈角度看,壓低日元匯率也將給日本帶來貿易難題。一個實例是,美國波音公司波音787夢想客機35%的部件外包給日本企業生產。在這條生產鏈上,日本企業需要進口原材料部件,然後出口到波音公司美國工廠總裝。日本企業產品在這款飛機上占據了三分之一的份額,因而日本自然要捧場,大量購買這款飛機。如此這般,按照日元貶值的預期,日本對外貿易實際上是高進低出,貴買賤賣,這樣的虧本生意,何談改善對外貿易收支狀況?
量化寬松帶來的副作用在美國和歐盟也同樣存在。美國於去年底推出了第四輪量化寬松政策,但對美國外貿出口改善有限。數據顯示,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去年第四季度萎縮了0.1%,今年1月份失業率也上升了0.1%,外貿逆差依舊。事實表明,壓低美元匯率並沒有產生顯著效果。相應的是過去5個月中,歐元對美元匯率雖升值13%,但德國對外出口並未受到打擊。這說明,採用單方面壓低匯率的方法,在新的貿易形勢下不僅收效甚微,還會產生很大副作用,對發達經濟體來說得不償失,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經濟體也會帶來諸如輸入性通脹、外匯儲備縮水等嚴重負面影響。對此,發展中經濟體應給予高度警惕,並採取措施積極應對。
有專家認為,西方發達國家繼續採取量化寬松政策已經弊大於利,不合時宜。當前最為有效的脫困途徑,就是在多邊框架下如二十國集團內,相互協調宏觀經濟和財政貨幣政策,在充分考慮經濟全球化和產業鏈的基礎上,確定相互合理的匯率水平,以良好的合作意願共克時艱。
『柒』 貨幣寬松對黃金市場有什麼影響
貨幣寬松將會導致寬松的貨幣供應和流通,會導致通貨膨脹、貨幣內貶值、等等。那麼很多的資容產為了尋求保值、抵禦通脹、規避貨幣貶值、規避高風險資產、就會買入貴金屬。黃金白銀是首選,黃金的價格就會大幅上漲。
-------------------------------------------------------------------------------精藝求金黃金外匯投資專家
『捌』 所謂寬松的貨幣政策指的是那些行為
1、降低存款准備金率,使商業銀行減少上繳的存款准備金,增加可貸資金。 2、降低再貼現率,使商業銀行將票據貼現給中央銀行時,可獲得更多的資金,增加可貸資金。
3、中央銀行在市場上購買有價證券、貨幣投放市場。
4、放鬆信貸條件和規模。
「央行回購」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
正回購與逆回購都是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吞吐貨幣的行為,是一種調整貨幣政策的方式。
中國人民銀行從1998年開始建立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制度,選擇了一批能夠承擔大額債券交易的商業銀行作為公開市場業務的交易對象,目前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業銀行。這些交易商可以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作為交易工具與中國人民銀行開展公開市場業務。從交易品種看,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其中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正回購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央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後者為央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
網路
『玖』 寬松貨幣政策是什麼意思對匯率有什麼影響
緊縮貨幣政策通俗的意思是:政府認為在外流通的貨幣太多,希望能減少一點所回採取的貨幣政答策!緊縮貨幣政策一般是在經濟出現通貨膨脹,中央政府通過加息來抑制消費增長,控制物價的過快增長,以達到控制通貨膨脹的目的。
對股市有負面影響,由於央行把社會上大量的流動性吸收了,導致股市沒有足夠的資金去追逐了,自然就跌了。從另一個角度說,流動性緊縮了,本身取得資金的成本就高了,所以導致企業債等各方面的貨幣收益會高很多,所以很多股市裡面的資金就會去追逐獲利更高的渠道。
2008年11月中國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提出貨幣政策「適度寬松」,寬松貨幣政策總的來說是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比如直接發行貨幣,在公開市場上買債券,降低准備金率和貸款利率等。
貨幣量多了需要貸款的企業和個人就更容易貸到款,一般能使經濟更快發展,是促進繁榮或者是抵抗衰退的措施,比如中央放出的大量信貸就是寬松貨幣政策的表現。
『拾』 外匯留存是什麼意思它是如何來實現比較寬松的外匯管理的
外匯儲備(外匯留存)怎麼來的。外匯兩個大頭,一個出口,一個外部投資。中國人出口回商品到答國外,換回美元,以前的「強制結售匯規定」以及現在的「央行高價收購美元」,造成中國商人會到銀行把美元換成人民幣。央行靠回收市場上的人民幣或者新印人民幣給商人,拿到了美元,就形成外匯儲備。投資也類似,外國人想在中國投資,得使用人民幣,於是就去銀行拿美元換。央行用同樣的方法拿到美元,也形成了外匯儲備。
這些美金不能用在國內,外匯管理也沒有所謂的寬松外匯管理,你聽誰說的?
可以用在這幾方面:
1.購買國外礦產,石油,黃金
2.幫助中國中小企業國外設廠公司貸款
3. 貸款給學生到歐美留學
4. 距須借給美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