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民幣兌美元創新高哪些人群受益
8月29日消息,用「勢如破竹」來形容近期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勢再合適不過。8月28日,人民幣中間價報.6353,較上周五大幅上調226點。在強勢中間價的帶動下,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接連升破6.63、6.62、6.61關口,盤中收報6.6050元,較上周五夜盤收漲434點,最終收盤時報6.6323,創一年多新高。更多反映國際投資者預期的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則升破6.63、6.62,收報6.6184。
有分析人士認為,上周五,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擾亂了市場情緒,當日美元指數大跌,這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8月28日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
美元「跌跌不休」 人民幣迎來窗口期
同時,如果人民幣匯率進一步升值,境外機構配置國內債券的意願將更加強烈。
根據中債登與上清所最新公布的2017年7月份債券託管數據顯示,境外機構7月份單月增持人民幣債券398.86億元,增持規模創下年內新高,目前已連續5個月增持人民幣債券。同時,國債仍是境外機構配置人民幣債券的首選,增持規模達到378.18億元,同樣創下年內新高。
② 2020第九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議程公布,你覺得有什麼新的亮點
今年資本市場的一場盛宴如期而至。
11月27日上午9點,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0第九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在深圳拉開帷幕。 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高端經濟論壇之一,本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以“解碼雙循環 謀局十四五”作為主題,呼應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特點和新格局。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國家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也會以“以開放的雙循環支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主題進行演講。另外,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劉煜輝也會以“宏觀經濟及大類資產展望”為主題表達他精彩的觀點。
除了知名學者、業內人士的演講外,參加高峰論壇的優秀上市公司董事長還會圍繞“十四五規劃,如何抓住企業發展的機遇和風口”、“科技+創新,持續提升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力”兩大主題進行圓桌對話。相信這些來自優秀上市公司的掌門人們會為大家帶來最新、最有價值的觀點。
值得一提的是,《2020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藍皮書》新書發布儀式也將在此次論壇期間一並舉行。
③ 2011年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分析報告
新聞分析:2009年我國國際收支呈現哪些特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2010年02月0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5日電(記者 安蓓、姚均芳)國家外匯管理局5日公布2009年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國際收支延續「雙順差」格局,其中經常項目順差額較上年下降35%。同時,國際儲備資產增加額比上年下降18%。這些數據反映我國國際收支狀況哪些特點?如何看待資本項目差額和外匯儲備資產增量的變化? 我國國際收支狀況繼續改善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說,盡管2009年我國國際收支狀況繼續保持較大順差,延續了前些年的「雙順差」格局,但經常項目順差絕對額有所下降,佔GDP比重也進一步下降,國際收支狀況繼續改善。 我國政府近幾年一直致力於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並將之作為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經常項目順差額較上年下降35%,佔GDP比重也從2008年的9.9%下降為2009年的5.8%,延續了2008年以來佔比下降的格局。 管濤說,這說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努力正在發揮成效,我國經濟增長正在從外需拉動更多轉向內外需均衡拉動。 他指出,事實上,經常項目GDP佔比下降由很多因素引起。但從理論上看,這也意味著匯率更加接近合理水平。 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國際儲備資產增加3932億美元,與2008年4795億美元的增加額相比下降18%,這也說明我國國際收支狀況進一步改善。 資本項目差額變化非「不可解釋」 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達1091億美元。而2008年已公布的這一數字為190億美元。 對此,管濤解釋說,最新公布的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只是預估值,含凈誤差與遺漏,因此與2008年已公布的數字不具有可比性。 他強調,資本凈流入的大幅增長是多種因素促成的,並不是不可解釋的。 首先,2009年受國際金融市場形勢影響,國內商業銀行重新調配境外資產和負債規模,減少境外資產規模,凈調入外匯600多億美元。而2008年則是凈調出外匯300億美元。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字,2009年全年外匯各項貸款增加1362億美元,同比多增1105億美元。 管濤說,央行境外資產的迴流也是造成資本凈流入大幅增長的一個因素。 2008年上半年以前,央行出於貨幣政策調控需要,要求銀行以外匯繳存人民幣存款准備金。2008年下半年,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央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調低存款准備金率,同時返還外匯繳存的存款准備金。 此外,去年境內企業境外上市融資及QFII項下額度增加,導致證券投資項下有較快增長。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前11個月境內企業海外上市籌資比2008年增加了一倍多。 管濤說,200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向各成員國分配特別提款權,建議按照國際收支手冊第六版原則,將分配的特別提款權記錄為各成員國儲備資產和對外負債,也是造成資本流入增加的原因。 外匯儲備資產數據剔除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價值變動影響 根據央行公布的數字,2009年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3992億美元,同比增長23.28%,全年外匯儲備增加4531億美元。而此次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字則顯示外匯儲備資產增加3821億美元。 管濤解釋說,與央行公布的數字相比,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剔除了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價值變動的影響。 他說,近年來,由於我國外匯儲備資產規模增長較快,且國際市場美元匯率波動較大,外匯儲備資產中非交易變動規模日益擴大,可能影響社會對真實國際收支狀況的判斷。在此情況下,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對平衡表中外匯儲備資產記錄方法進行調整,記錄外匯儲備資產交易變動數據,剔除非交易變動的影響。因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因素引起的儲備資產價值變動將通過國際投資頭寸反映。 以2009年為例,有710億美元外匯儲備資產增加是由於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因素引起的,因此未記入平衡表。 此前,國家外匯管理局曾表示,去年外匯儲備的增長不存在「無法解釋」的問題。社會上較為普遍採用的「新增外匯儲備-貿易順差-實際利用外資=熱錢」的估算方法不夠科學,得出的結論也具有較大誤導性。在分析外匯儲備余額增加時,除考慮外貿和外商直接投資因素外,還應充分考慮服務貿易、個人、外債、證券投資項下的資金跨境流動情況,以及外匯儲備本身的投資收益、貨幣折算等因素,絕不能僅作簡單的扣除之後就宣稱「無法解釋」,甚至貼上「熱錢」的標簽。 我都是抄的這個
④ O(∩_∩)O謝謝!請推薦,中國人寫的外匯書籍(不要魏強斌的他是研究者不是實際勝利者)。要原創,不要翻譯
1.李漢抄軍多年實戰經驗,寫書毫無保留,把最最重要的第一步講的清清楚楚毫無保留,值得尊敬,評85分; 2.魏強斌太多保留,為了賣書弄了太多案例,每本書只講1-2個核心觀點,把完整的技術要素割裂到多本書細講,整體寫的確實很好,但是最最重要的第一步基本完全保留,其他方面講的非常不錯,評70分;3.邵悅華寫書毫無保留,內容體系的系統性最好,但其方法需要完善,評60分;4.鹿希武技術不行,評30分。5.外國那些書籍適合提高基礎知識,對實戰無幫助作用,適合初學者,評40分。李漢軍的書適合有經驗和基礎的人士用於提高。別人一本書,魏強斌竟然寫了6本以上,確實是為了賣書,但內容很不錯。魏強斌的書讓人迅速少走很多彎路,李漢軍的書讓你思路清晰水平更上一層樓,都要讀。
⑤ 如何對待資本賬戶開放
論壇顧問、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余永定;論壇成員、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國泰君安證券高級經濟學家林采宜、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徐剛、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袁力、國家統計局總工程師鄭京平;論壇理事、SAC中國宏觀研究主管邢自強、北京艾億新融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家林;論壇理事會單位代表、國家開發銀行首席國際業務顧問李山、中國農業銀行戰略規劃部副總經理李運;論壇特邀嘉賓、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研究員丁寧寧、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二司副司長郭建偉、新天域資本投研負責人黃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都鐸投資公司中國經濟和策略總監馬青、慕容投資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趙眾;論壇特邀研究員、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沈建光、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參加了本次會議。 研討會上半場,盛松成、林毅夫分別就「協調推進利率、匯率改革與資本賬戶開放 」、「加快資本賬戶開放:弊大於利」發表了主題演講;研討會下半場,正反方論壇成員及嘉賓就資本賬戶開放的時間表、路線圖之規劃與風險等核心問題展開了進一步討論。本次會議由論壇秘書長王海明主持,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協辦。
⑥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主要賬戶有哪些
資本項目下的外匯管制,是指對於國際收支平衡表中,記入資本項目下的各項外匯借貸科目進行管制,在該項目下,外匯不可自由兌換,相應的,屬於經常項目的各項外匯借貸,可以自由兌換。
資料:國際收支
一、 國際收支概念
國際收支是指在一定時期(一般是一年)內,一國居民與外國居民之間經濟交易的貨幣價值的系統記錄。所謂「居民」,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包括一般政府、個人、企業、非營利機構。所謂經濟交易,一般是指價值的交換,商品、勞務和資產從一國到另一國的轉移,以及相應的貨幣的支付和收入。還有一種單方轉移賬。
國際收支是流量概念,必須指明是哪一段時期。國際收支是開放經濟中最重要的經濟指標之一。
二、 國際收支平衡表
國際收支平衡表是一種統計表,它以特定的形式記錄、分類、整理一個國家或地區國際收支的詳細情況。
編制原理:復式簿記
記賬方法:
(1)凡引起本國外匯收入的項目,記入貸方,記為「+」(可省略)
(2)凡引起本國外匯支出的項目,記入借方,記為「-」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內容:
(一)經常項目
經常項目主要反映一國與他國之間實際資源的轉移,是國際收支中最重要的項目。經常項目包括貨物(貿易)、服務(無形貿易)、收益和單方面轉移(經常轉移)四個項目。經常項目順差表示該國為凈貸款人,經常項目逆差表示該國為凈借款人。
(二)資本與金融項目
資本與金融項目反映的是國際資本流動,包括長期或短期的資本流出和資本流入。是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第二大類項目。
資本項目包括資本轉移和非生產、非金融資產的收買或出售,前者主要是投資捐贈和債務注銷;後者主要是土地和無形資產(專利、版權、商標等)的
⑦ 外匯管理局的國際收支平台操作
目前外匯局版的收支平台貌似只能進行用戶的設置、維護,企業網上申報功能的開通和關閉,申報數據情況的統計查詢,申報數據的報送一般都是通過外匯指定銀行自己開發的銀行端採集錄入和向外匯局報送數據
⑧ 2014年前後我國在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時採用的編制標准有什麼變化
新聞分析:2009年我國國際收支呈現哪些特點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10年02月05日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北京2月5日電(記者安蓓、姚均芳)國家外匯管理局5日公布2009年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國際收支延續「雙順差」格局,其中經常項目順差額較上年下降35%。同時,國際儲備資產增加額比上年下降18%。這些數據反映我國國際收支狀況哪些特點?如何看待資本項目差額和外匯儲備資產增量的變化?我國國際收支狀況繼續改善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說,盡管2009年我國國際收支狀況繼續保持較大順差,延續了前些年的「雙順差」格局,但經常項目順差絕對額有所下降,佔GDP比重也進一步下降,國際收支狀況繼續改善。我國政府近幾年一直致力於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並將之作為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經常項目順差額較上年下降35%,佔GDP比重也從2008年的9.9%下降為2009年的5.8%,延續了2008年以來佔比下降的格局。管濤說,這說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努力正在發揮成效,我國經濟增長正在從外需拉動轉向內外需均衡拉動。他指出,事實上,經常項目GDP佔比下降由很多因素引起。但從理論上看,這也意味著匯率更加接近合理水平。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國際儲備資產增加3932億美元,與2008年4795億美元的增加額相比下降18%,這也說明我國國際收支狀況進一步改善。資本項目差額變化非「不可解釋」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達1091億美元。而2008年已公布的這一數字為190億美元。對此,管濤解釋說,最新公布的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只是預估值,含凈誤差與遺漏,因此與2008年已公布的數字不具有可比性。他強調,資本凈流入的大幅增長是多種因素促成的,並不是不可解釋的。首先,2009年受國際金融市場形勢影響,國內商業銀行重新調配境外資產和負債規模,減少境外資產規模,凈調入外匯600多億美元。而2008年則是凈調出外匯300億美元。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字,2009年全年外匯各項貸款增加1362億美元,同比多增1105億美元。管濤說,央行境外資產的迴流也是造成資本凈流入大幅增長的一個因素。2008年上半年以前,央行出於貨幣政策調控需要,要求銀行以外匯繳存人民幣存款准備金。2008年下半年,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央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調低存款准備金率,同時返還外匯繳存的存款准備金。此外,去年境內企業境外上市融資及QFII項下額度增加,導致證券投資項下有較快增長。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前11個月境內企業海外上市籌資比2008年增加了一倍多。管濤說,200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向各成員國分配特別提款權,建議按照國際收支手冊第六版原則,將分配的特別提款權記錄為各成員國儲備資產和對外負債,也是造成資本流入增加的原因。外匯儲備資產數據剔除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價值變動影響根據央行公布的數字,2009年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3992億美元,同比增長23.28%,全年外匯儲備增加4531億美元。而此次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字則顯示外匯儲備資產增加3821億美元。管濤解釋說,與央行公布的數字相比,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剔除了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價值變動的影響。他說,近年來,由於我國外匯儲備資產規模增長較快,且國際市場美元匯率波動較大,外匯儲備資產中非交易變動規模日益擴大,可能影響社會對真實國際收支狀況的判斷。在此情況下,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對平衡表中外匯儲備資產記錄方法進行調整,記錄外匯儲備資產交易變動數據,剔除非交易變動的影響。因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因素引起的儲備資產價值變動將通過國際投資頭寸反映。以2009年為例,有710億美元外匯儲備資產增加是由於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因素引起的,因此未記入平衡表。此前,國家外匯管理局曾表示,去年外匯儲備的增長不存在「無法解釋」的問題。社會上較為普遍採用的「新增外匯儲備-貿易順差-實際利用外資=熱錢」的估算方法不夠科學,得出的結論也具有較大誤導性。在分析外匯儲備余額增加時,除考慮外貿和外商直接投資因素外,還應充分考慮服務貿易、個人、外債、證券投資項下的資金跨境流動情況,以及外匯儲備本身的投資收益、貨幣折算等因素,絕不能僅作簡單的扣除之後就宣稱「無法解釋」,甚至貼上「熱錢」的標簽。我都是抄的這個
⑨ 解除金融管制有效嗎
多年來,中國一直限制其國民和外國投資者的資金自由進出該國,理由很充分:每個取消這種管制的新興市場,都經歷了重大的金融危機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增長遲緩。
去年,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可能在5年至10年內「放開」金融體系。而上周,中國開始提高外國對華投機資金的上限。這不禁讓人發問:為什麼現在急於推進這個問題?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說,這是為了使人民幣成為一種全球貨幣。
無疑,長遠而言,世界經濟不依賴美元這一種貨幣,肯定是好事。對中國這個世界最大貿易國之一(及其貿易夥伴)而言,用人民幣交易將減少匯率風險。而且,通過消除世界對美元的過度依賴,也能降低全球風險。
為了實現目標,中國需首先謹慎改革其利率、匯率和金融監管機制。但如果開放資本賬戶,便幾乎不可能成功駕馭這些改革。中國要推進必要的改革和維持增長率,金融穩定就不可或缺。
中國一直保持著低利率,為工業發展提供低息貸款。這對中國發展成世界製造業出口大國發揮了關鍵作用。但目前,中國的投資率太高,需要增加消費。低利率促使居民對房地產過度投資,引發了全國的房地產泡沫。
如果中國在改革利率政策之前,取消跨境金融管制,那麼就會有大量資本逃離中國。
中國利率低而國外利率高,這將為許多中國富人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資金回報率。資本外逃不但會危及中國近兩年進展很大的匯率改革,還可能引發人民幣大貶值,而這會進一步削弱購買力,從而損害消費者利益。
中國的大銀行對大量不良貸款負有間接責任,並越來越與不受監管的地下銀行系統交織。這些銀行需要重大改革。
上世紀90年代,拉丁美洲過早地向外國金融界打開大門,結果導致國內銀行被排擠出局。接著,市場的新霸主外國銀行並未向國內公司提供創新思想,從而削弱了增長和經濟轉型。結果,這些國家變得投資率低下,工業化程度下降,增長率缺少包容性。這其中的經濟教訓一清二楚:監管資本流動,對控制匯率相對於經濟基本面的波動,必不可少。
中國並未受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拉美和東亞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而這些危機的產生同開放資本賬戶密不可分。印尼等國至少倒退了10年,為什麼中國沒經歷同樣的災難?因為中國謹慎地管制跨境資本流動。
如果中國不謹慎,發生了金融危機,那麼很少有國家能倖免。現在,全球都依賴中國的貿易、投資和金融。世界承受不起中國發生危機,中國太大,不能倒下。
所以,督促中國不要取消對金融體系的管制,符合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利益,最重要的是,這符合中國自身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