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固定匯率下開放經濟自動平衡機制是怎樣的
1、運用貨幣政策 運用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調整貼現率使利率發生變動 , 引起本國幣值發生變動和刺激國際資本流動 , 以引起外匯供求狀況改變 , 進而引起匯率變動。當匯率上升,有超過匯率波動上限趨勢時,該國貨幣當局常常提高貼現率 , 帶動利率總體水平的上升。這一方面使通貨收縮 , 本幣實際幣值提高;另一方面吸引外國資本流入 , 增加本國的外匯收入 , 從而減少國際收支逆差 ,使本幣匯率上升、外幣匯率下降 , 使匯率維持在規定的波動范圍之內。當匯率下跌、低於規定下限時 , 則降低貼現率、帶動利率總體水平的下降 , 使國內貨幣供給增加、本幣對內價值降低、資本外流,本國外匯需求增加, 最終使匯率在規定的幅度內變化。 2、調整外匯黃金儲備 一國為了滿足其對外政治、經濟往來需要,都必須保有一定數量黃金和外匯儲備,黃金和外匯儲備不僅是國際交往的周轉金,也是維持匯率穩定的後備力量,還是彌補國際收支逆差的手段之一。管理當局經常利用所掌握的黃金和外匯儲備 , 通過參與外匯市場上的交易(買賣外匯)平抑外匯供求關系 ,以維持匯率在規定的上下限內波動。 3、實行外匯管制 一國國際收支狀況異常嚴峻和國際收支長期惡化, 黃金外匯儲備不足 , 無力在外匯市場上大量買賣外匯以進行干預, 則藉助於外匯管制手段 ,如直接限制外匯支出、 甚至直接控制匯率的變動。 4、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 一國出現暫時國際收支逆差而且有可能導致匯率波動超過規定幅度、同時動用外匯黃金儲備不足以干預外匯市場時 , 就可以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借款。這將減輕或避免為糾正國際收支不平衡而匆忙對本國貨幣宣布貶值、 或採取緊縮性宏觀政策、或訴諸管制等非常措施給經濟發展帶來消極影響。 5、實行貨幣法定升值或貶值 當國際收支長期存在巨額順差時 , 一般會導致該國貨幣匯率大幅度上浮 , 超過規定上限,貨幣管理當局應對本國貨幣進行法定升值,但是盡管順差國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容易引起通貨膨脹,可政府能夠採用沖抵政策減少順差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 , 其結果是順差國貨幣法定升值的內在壓力被嚴重削弱。而當國際收支長期存在巨額逆差、通過上述 1—4 種手段不能使匯率穩定時,貨幣當局就常常實行貨幣法定貶值 ( 以法令明文宣布降低本國貨幣的含金量 ) , 當貨幣貶值後與其他貨幣之間就形成了新的黃金平價 ,表現為外匯匯率上升。這樣可以減少由於維持原來匯率而使本國外匯黃金儲備流失 , 還可以提高本國商品出口競爭力, 增加出口收入 , 改善國際收支狀況 ,也有利於維持新的匯率穩定。例如在 20 世紀60 年代以後 , 日本、聯邦德國等國家經常存在巨額貿易盈餘, 往往不願及時使其貨幣升值以減少或消除國際收支順差 , 實際上被迫採取匯率干預措施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是逆差國。據統計在 1947—1970 年間 , 共發生過 200 多次貨幣法定貶值 , 而貨幣升值僅有5 次。
⑵ 在固定匯率制服和浮動利率情況下哪種情況要求國家外匯儲備多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
⑶ 外匯儲備來維持固定匯率的利弊
這個問題要分很多層次說
1 1利: 在資本流出的時候,把手中的人民幣或者人民幣存款,兌換成美元或者美元存款,造成大量資本流出的時候有足夠的美元兌換就不會造成外匯恐慌導致人民幣貶值。
2 決定匯率: 國 際收支狀況。國際收支是直接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它的影響機制是:國際收支的差額如順差或者逆差的狀況會即刻反映在一國的外匯市場上,而這種外匯的供求關系又會影響到外匯市場上的匯率形成。舉例來說,如果國際收支順差就意味著外匯的供給暫時大於外匯的需求,即外匯的供大於求,那麼外匯匯率就應下跌(貶值),而與其相對的本幣匯率就應上升(升值);而當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就必然對本幣匯率有下跌壓力,對外幣匯率有上漲的需要。國家干預:
以國際收支順差為例,如果這時該國的中央銀行不希望看到本幣升值的情況出現,那麼,它就在外匯市場出現超額外匯供給的時候,將超額的外匯買進,同時拋出本國貨幣,從而平衡了當時過剩的外匯和缺乏本幣的局面,使外匯供求基本平衡,匯率也就保持穩定。而這種穩定帶來的變化是中央銀行外匯儲備的增加和基礎貨幣的投放。
3 弊 :在外匯統一管制,即在央行強購持匯的,央行必須買入大量的貨幣,這樣就會增發貨幣,造成貨幣供應上升,可能會造成流動性過剩。
4 敝:央行固定匯率容易貨幣容易受攻擊在熱錢流入的時候,為維持既定的人民幣與美元匯價目標,中央銀行都必須通過發行本幣來吸收「過剩的」外匯市場資金;這就形成國內貨幣供給持續性擴大並進而導致未來通貨膨脹的局面或可能性。 在面對國內通貨膨脹出現爬升傾向時,對匯率目標的顧慮又可能使中央銀行的利率政策操作受到明顯束縛,即難以充分地根據國內經濟形勢需要顯著提高利率水平。這主要是因為,如果國際市場上的利率水平出現低落的同時,提高國內利率水平很可能會吸引更多的國際資金流入,從而引起人民幣匯率進一步上升的壓力。
5 中國在以前是單一盯緊美元戰略,美元在國際貨幣市場上升值時,人民幣的國際價值隨之升高;當美元在國際貨幣市場貶值時,人民幣的國際價值隨之下降。為了降低貨幣風險中國已經更多盯緊日元 歐元等發達國家貨幣。這次美國重災區把中國也綁架了。
76改革: 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每個國家貨幣都有他的優勢,也有劣勢,關鍵是怎麼採取靈活應對的宏觀調控手段。中國現有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防止沖擊的穩點性還是蠻強的,但是太多外匯儲備流動性不強也是在浪費資源。現在已經走出了固定利率的時代,採取靈活的利率調節,促進經濟發展,計劃時代已經過去了,靠人為的干預經濟是沒用的了,國家與國家貿易經濟往來越來越密切,固定匯率時代已經過去。
⑷ 實行固定匯率制的國家,能否使外匯儲備發揮金本位制下黃金的作用,通過價格現金流動機制實現國際收支平衡
你說的意思是可以的,但有點差別,物價現金流動是自發調節的,固定匯回率之下需要人工調節。答逆差條件下本國貨幣貶值,但不會像金本位那樣金幣外流,當資本完全流動時,是資本外逃,但央行是固定匯率制不會允許它發生,買本幣拋外匯,穩定匯率
⑸ 實現固定匯率要求一國的央行有足夠的外匯或黃金儲備
固定匯率就是和一國貨幣或黃金掛勾,比如以前好象是24美元固定兌一once黃金。如果美元出現內貶值,大家就都會到容銀行去換黃金,所以央行要維持固定匯率就必須有足夠的黃金儲備,就是這個道理。人民幣和美元的道理也可以此類推。
⑹ 5、由於外匯匯率的變動,使我們很難控製成本,因此,我們需要在合同簽訂後在銀行辦理固定匯率(在合同支付
要避免匯率波動對購買商品的成本的影響,只能通過期貨交易的形式。金融期內貨是指協議雙方約定容在將來某一時間按約定的條件買入或賣出一定標准數量的某種特定金融工具的標准化協議。金融期貨交易的目的:保值、投機,獲取價差。比如說:某投資者預計A股票的價格會由現在的每股10元上漲至15元,所以分以期貨的方式按每股10元價格買進1000股該股票,交割日為9月10日;到8月20日該股價格果然上漲至每股14元,賣出1000股,獲利4000=(14-10)*1000。但如果買入股票後股價下跌,就會損失。期貨交易可以帶來股價上漲的好處。
在外匯市場上也有期貨交易。遠期外匯交易也稱為期匯交易,是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確定時間,按照事先商定的價格,以預先確定的方式買賣一定數量的貨幣的交易。金融遠期合約的特點有非標准化、無固定的交易場所、交易目的大多是為了避險。比如說,你預計人民幣的匯率會從8元/美元上漲到6元/美元,你事先和賣家商定好以6.5元/美元的價格購買1000美元的或並無,到時候果然人民幣升值到6.5元/美元,那麼,你就相當於節約了(8-6.5)*1000=1500元,這不是就避免了匯率上漲的風險嗎?
⑺ 為什麼固定匯率之下該國要有相對較多的外匯儲備
因為一般選用固定匯率的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金融市場不是很穩定,容易遭受國外風險投資者的沖擊。例如97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這樣。所以從那是以後,發展中國家都開始增加自己的外匯儲備,中國也是這樣。
⑻ 固定匯率與外匯儲備的關系
固定匯率的優點主要是穩定,因為在國際貿易中匯率的不確定是很大的風險,如果你賣出商品是人民幣兌美元830,但實際收到貨款時已經漲到了790,那就是說你賣出100美元的商品要少了40元的收入。匯率固定的話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所以固定匯率比較受發展中國家的青睞。
固定匯率的弊端:不能靈活反映外匯供求關系,使匯率的市場性喪失或削弱;匯率市場性的喪失或削弱又使其不能反過來調節外匯的供求關系,自動調節功能大大降低,因而只能由政府調節。但政府確定匯率的弊端十分明顯:一是受到主觀影響,如果政府調控能力不強還會出現重大失誤;二是受到客觀因素的牽制,匯率的確定和變動涉及到各方面利益,政府不得不充分考慮;三是受不同政策目標的牽制,匯率目標可能和其他目標相沖突,若匯率水平脫節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就可能引發金融危機。另一方面,「蒙代爾三角」理論認為,資本自由流動、固定匯率和貨幣政策三者不可能兼顧,只能犧牲其中之一而保證實現另外二者。因為假如在固定匯率制度和資本自由流動下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利率會上升,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利率的上升帶來對本國投資收益的增加,大量的外國資本會流入,造成本幣升值的壓力,為維持匯率的固定水平,政府要賣出本幣買入外幣進行干預,這樣緊縮的貨幣又被擴張了,貨幣政策無效。因此,在資本自由流動的前提下,堅持固定匯率就要放棄貨幣政策的自主性、獨立性和有效性。
⑼ 為什麼當一國國際收支赤字時,為了維持固定匯率,當局要拋售外匯,回購本幣請詳細說明哈
供求關系影響價格:拋售外幣,購回本幣,使市場上的外幣增加,本幣減少,形成本幣難求的局面。
⑽ 固定匯率制下,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外匯市場的後果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固定匯率
固定匯率是圍繞一個相對固定的平價的上下限范專圍波動。除非央屬行干預。
那你的情況就是屬於央行干預。
固定匯率會使匯價十分穩定。突然使用外匯儲備干預會照成貨幣突然性的增值。在固定的匯率機制下。這種情況會有爆炸式的回應。增值後會有大量外國熱錢瞬間湧入,使得本國貨幣繼續無節制增值。然後在熱錢感覺增值空間渺小時候又大量撤退。這樣倒霉的只有本國國民,錢都讓外幣賺走了。留下只有通脹過頭的市場而已
其實這個題目本身就有問題,外匯市場的利潤就是買賣貨幣賺取差價依靠貨幣間匯率的快速變動套取利潤。若是固定匯率,基本無法形成外匯市場。固定匯率下。外匯市場只是單純的政府調節貨幣工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