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莊家如何靠大量買入賣出控制股價
1、莊家控盤,指的是主力資金(一般多為基金、信託、券商、私募等機構及個回別的大戶聯合)通過答低位建倉,打壓吸籌、震倉洗盤等方式,獲得個股流通盤中的股份,且這些股票佔比足以影響股價漲跌甚至操縱股價的程度的現象。
2、莊家通過大量買入股票或賣出股票控制股價的方式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
①炒反彈,在大盤接近低點時買進,然後快速拉升,待散戶也開始搶反彈時迅速出貨;
②炒題材,出重大利好消息前拉升吃貨或利用消息立即拉升吃貨,之後繼續迅速拉升並盡快離場。其次短線莊家需要的資金不多,有三、五百萬甚至更少,都可以做一把庄。而有這樣資金量的機構、個人大戶也有許多,也就是說,潛在的、有資格做莊的人眾多。
㈡ 大單買入多 為什麼股票降了
買入有時候是可以人為製造出來的假象。
比如之前我觀察一隻
股票
,成交內時顯示的是買入5700多手容,但實際上在成交
之時
,該
價位
下方的大量買盤
掛單
消失,而
賣盤
掛單基本沒有減少。
實際上是有人在利用系統統計的幾個毫秒的誤差,打時間差。
在上
一個統計結果結束到下一個統計結果出來之前的這段時間內,先大量賣出,之後又同等價位少量買入,這樣在統計的時候,就顯示成買入。其實是在賣出。
㈢ 股票最後時刻大單買入 為什麼
因為早盤買入雖然也能買到漲板股票,但是,下午面對大盤風險是短線高手很難規避的。
有時候當股票漲到高位之後,有一種主力會通過掛大量的買單進行誘多,讓很多投資者誤認為買單很大,該股做多人氣很足,待很多散戶高位接盤之後,迅速砸盤賣出,這常常是主力藉助大單誘多出貨的一種手段。
另外,主力莊家在洗盤的時候,也常常會通過關聯賬戶對倒,也就是盤中你會看到大單買入,但這卻是主力其他很多分散的小賬戶集體賣出的。
一是可以活躍場內交易氛圍,二是換手率可以做起來,而散戶一般盤中不注意區分的話,往往只看到大單買入,換手率也高,會誤認為這是主力進場信號,其實往往是主力洗盤或者准備賣出的信號,這種情況股價肯定也不會漲。
(3)股票大量買入擴展閱讀:
股市運作周期:
股市周期是指股票市場長期升勢與長期跌勢更替出現、不斷循環反復的過程,通俗地說,股票上漲下跌的一個循環,即熊市與牛市不斷更替的現象。
指短期內股價指數的漲跌變化。股市每日有漲有跌,構成了股市周期性運動的基礎,但不能代表股市周期。
股市周期性運動是指股市整體趨於一致的運動,而不是指個別股票、個別板塊的逆勢運動。股市周期性運動是指基本大勢的反轉或逆轉,而不是指股價指數短期的或局部的反彈或回調。
股市周期性運動是指股市在運動中性質的變化,即由牛市轉為熊市或由熊市轉為牛市,而不是指股價指數單純的數量變化。
牛市和熊市的性質是不同的,但牛市中也可能出現股價指數下跌的現象,而熊市中也可能存在股價指數上漲的局面,關鍵要看這種數量的變化能否積累到使基本大勢發生質的轉變。
㈣ 股票大量高階買入會急漲 急速下跌呢
今年的A股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從1200元的貴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葯,再到3000億市值的醬油股。
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
不過從傳統意義上的估值情況來看,大消費板塊無論市盈率(PE)還是市凈率(PB),都已經不便宜了:
① 食品飲料行業的PE為32.17倍,達到歷史百分位68%,PB為6.5倍,達到歷史百分位的81%;
② 細分白酒板塊市盈率更是高達32.17倍,遠高於歷史均值水平。
消費股的估值,過高了嗎?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最新發布《堅守消費龍頭,分享中國成長》,詳細地分析了消費股估值邏輯正在發生的轉變。
本文共2303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鍾,拉至本文底部可閱讀本文核心觀點。
還記得美國「漂亮50」嗎?
探討消費白馬股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謂「漂亮50」,指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追捧的50隻大盤股,它們當中有很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漂亮50」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盈利、高PE同時存在,直譯為「很貴的好股票」。
自1971年開始,「漂亮50」股價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數超過40倍,最高的寶麗來公司估值甚至超過了90倍,而同期標普500估值中位數僅為12倍。
縱觀市場,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股尤其受到大資金的重點青睞。分析其背後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
1、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 2、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消費股抱團行情何時會結束?
仍舊以美國「漂亮50」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終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國大幅的財政赤字和信貸擴張積聚高通脹泡沫,糧食危機觸發CPI上行,美聯儲不得不加速收緊貨幣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導致通脹進一步惡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蝕企業盈利,企業毛利率和盈利增速雙雙下行,股市由牛轉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開始回落,盈利穩定性受到市場質疑。
我們認為,A股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只可能在兩種情況下被打破:
1)消費龍頭業績持續低於預期,但目前而言,貴州茅台、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馬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2)像美國「漂亮50」那樣,A股遭遇大的外部變動,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級或全球經濟斷崖式衰退,但目前來看概率很小。
兩種情況在目前來看可能性都很小。
後續如何配置?
後續配置上,我們建議從兩條主線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1)供給看效率:經營效率高、業績增長穩健、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將會持續通過擠壓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來獲得成長,值得重點關注。
2)需求看紅利:三四線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紅利,看好所處賽道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尤其是戰略重心向低線級市場擴張、能夠通過自身管理及成本優勢提升市場份額的龍頭公司。
本文觀點總結:
1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消費板塊現在已經不便宜了。
2 但消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龍頭股不應簡單按照市盈率(PE)判斷估值水平高低。
3消費行業的估值體系正在從PE模型向DDM模型轉變。消費龍頭一旦建立起足夠深的「護城河」,穩健增長、市佔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續分紅等就足以支撐其估值水平。
4 國內資金和海外資金在大消費行業保持了較高的配置熱情。消費股受到大資金青睞的原因是其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且在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5 消費股抱團行情在短期內不容易被打破。後續配置上,從供給看,關注龍頭企業;從需求看,關注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
㈤ 股票,連續兩個交易日大單賣出比大單買入多,什麼意思
大單賣出比大單買入多最好把你的股票發出來,有可能是機構控盤了,因為只回有機構把價答格再往上拉才能出貨。另外這類大單買賣可以對敲完成,資金流向,但是這個大單賣出在震盪市比較好用,說明大資金流出,主力利用流動性資金打壓股指,目的是從散戶手裡吸籌碼,後市不看好。
在這個時候,往往需要看看基本面。一般在大盤出現整體下探趨勢的時候或企業在基本面上有重大利空消息的話。會出現大賣遠遠大於大買。這個時候,就是要考慮及早出貨的時候。
另外,還需要看股票所處的位置,在低位是機構倒倉居多。高位基本可以確定是拉高出貨。
㈥ 股票經常有大單買入可股價不漲是什麼意思
轉一文供你學習參考:
巧辨洗盤還是變盤
到底是洗盤還是變盤,結合股市的歷史規律,可以通過以下幾種特徵進行綜合研判和識別:
一、價格變動的識別特徵。
洗盤的目的是為了恐嚇市場中的浮動籌碼,所以其走勢特徵往往符合這一標准,即股價的跌勢較兇狠,用快速、連續性的下跌和跌破重要支撐線等方法來達到洗盤的目的。
而變盤的目的是為了清倉出貨,所以,其走勢特徵較溫和,以一種緩慢的下跌速率來麻痹投資者的警惕性,使投資者在類似「溫水煮青蛙」的跌市中,不知不覺地陷入深套。
二、成交量的識別特徵。
洗盤的成交量特徵是縮量,隨著股價的破位下行,成交量持續不斷地萎縮,常常能創出階段性地量或極小量。
變盤時成交量的特徵則完全不同,變盤在股價出現滯漲現象時成交量較大,而且,在股價轉入下跌走勢後,成交量依然不見明顯縮小。
三、持續時間的識別特徵。
上漲途中的洗盤持續時間不長,一般5至12個交易日就結束,因為時間過長的話,往往會被投資者識破,並且乘機大量建倉。而變盤的時候,股價即使超出這個時間段,仍然會表現出不溫不火的震盪整理走勢或緩慢陰跌走勢。
四、成交密集區的識別特徵。
洗盤還是變盤往往與成交密集區有一定的關系,當股價從底部區域啟動不久,離低位成交密集區不遠的位置,這時出現洗盤的概率較大。如果股價逼近上檔套牢籌碼的成交密集區時遇到阻力,那麼,出現變盤的概率比較大。
㈦ 股票經常有大單買入可股價不漲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
在股票交易中,會時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成交明細中存在大量的買入手筆並且呈現成交,可是股票價格就是遲遲不上漲,甚至還有下跌的跡象。在這里就需要解釋一下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在買賣中,並不是說單一或者幾單的大筆買入賣出操作就能夠影響股價,影響股價上漲需要買盤的增加,當然也是需要賣盤的減弱,買盤願意出更高的價格買入,賣盤要出更高的價格賣出,這樣股價才會上漲,因為期望價格在上漲。
舉個例子:
如果說一隻股票10元價格的時候成交了10萬手,大單交易,並且不斷的有成交,2萬手、3萬手、5萬手等等大筆買賣,可是股價就是不上漲,這就說明在這里交易活躍,賣出的人願意以這樣的價格賣出,並且賣出的人越來越多,而買入的人更加願意以這個價格買入,買入的人越來越多。買方力量減弱了,一些想低價賣出的股票也變少了,股票變得交易冷淡。賣出的人更加傾向於高價賣出,而買入的人願意出高價格買入,那麼就算是1股成交,價格也就是上漲的。
(7)股票大量買入擴展閱讀
股票的市場價格
股票的市場價格即股票在股票市場上買賣的價格。股票市場可分為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因而,股票的市場價格也就有發行價格和流通價格的區分。股票的發行價格就是發行公司與證券承銷商議定的價格。股票發行價格的確定有三種情況:
(1)股票的發行價格就是股票的票面價值。
(2)股票的發行價格以股票在流通市場上的價格為基準來確定。
(3)股票的發行價格在股票面值與市場流通價格之間,通常是對原有股東有償配股時採用這種價格。國際市場上確定股票發行價格的參考公式是:
股票發行價格=市盈率還原值×40%+股息還原率×20%+每股凈值×20%+預計當年股息與一年期存款利率還原值×20%
㈧ 為什麼股票在2:30以後就有大量的資金買進
回答你這個問題的同時順便說明一下(個人總結的掃盲級理論):
一般意義上說的「買進」其實科學地說應該是「主動買入」。因為理論上,是不存在純粹的買入的。打個比方,你買了某支股票,那這股票必然是另一個人賣給你的。而當你賣出一支股票的時候,必然有一個人買了你的股票。如果沒有任何人想賣股票的話,你是買不到股票的。
那進一步說。分兩類來說,第一類:
如果某支股票現價是10元/股,但是沒有人想以現價賣股票,所有股票持有者覺得這股票至少要10.5元才能賣(這個時候,賣單上會顯示有多少手希望在10.5元賣出)。
這第一類裡面分兩種情況,第一種:你想買,但是你認為這支股票雖然想買但是它不值10元,我只希望9.8元買入。於是,你在9.8元掛了買單。結果呢,結果就是不成交。在技術指標上面的顯示就是「成交量為0」。放在整個股市就是成交量萎縮,或稱惜售。實際上,只要你覺得這支股票不值10.5元,不掛比10.4元更高的單就不會成交,股價維持在10元。
第二種:你覺得這支股票它值10.5元。然後你掛了10.5元的單。這個時候,你的買單就會以10.5元和賣單成交。那麼新的股票(最後一次成交價格)就會變成10.5元。
第二類:
你覺得某支股票即將下跌,雖然現在有10元,但是不久就會下跌到9.8元,所以你在9.8元掛買單,希望以這個價格買入。而此時某位股票持有者認為股票即將下跌,要趕快出手,所以寧可低價賣掉,看有人掛了9.8元的買單。於是掛9.8元的賣單。股價在9.8元成交,新股價變為9.8元。
第一類的第二種情況和第二類情況都是成交,對於你來說,同樣是買入股票,但是結果卻是一個漲一個跌。其原因是什麼呢?就是一個是主動買入(相應的,賣股票的那人就是被動賣出),一個是被動買入(相應的,賣股票的那人就是主動賣出)。主動買入,就是你主動去找賣單成交,不惜以高於股價成交也要買入。被動買入,就是你在低於股價的價位掛買單,等待賣家來和你成交。
一般意義上所說的買入即為主動買入。由上面的說明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主動買入會令股價上升。
在股票軟體裡面你會發現這兩個指標:外盤和內盤。分別對應主動買入和主動賣出(主動賣出和主動買入性質相當,只是一個是買,一個是賣,但都比較積極主動)。而成交量,就是所有買賣總和。把成交量減去外盤就是被動買入,用成交量減去內盤就是被動賣出。所以說,內盤+外盤就是今天的成交量。內盤和外盤的單位一般是「手」,1手=100股。
以上所說雖然膚淺,但發現即使很多炒股老手都沒有這個概念…
㈨ 一支股票有大量杠杠資金買入是好還是壞
利好。說明大資金看好後市,融資凈買入。
㈩ 全天大跌的股票,尾盤有大單買入使股票拉升一些是什麼意思
最近,有很多新股民反映,自他們入市炒股以來,經常遇到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就是自己一買進股票,該股票就下跌。而一賣出股票,該股票就出現大漲,好像主力機構眼睛整天在盯著你操作似的。這些股民詢問,為何會發生這種奇特現象,如何才能擺脫自己當前「買進股票就下跌,賣出股票就大漲」的魔咒呢?
對此,我們認為,股票買進就跌,賣出就漲,主要是股民自己的交易心態在作怪,讓我們先來分析,這類現象為何會頻繁發生:第一,先說股票一買進就下跌,主要是股民想要買股票的時候,已是大牛市進入後半段,接近尾聲之時,這個時候股價天天上漲,有了賺錢效應,股民就想往裡面沖,結果一買進去,卻買在歷史高位之上。此時,股民高位追漲就成了韭菜,而機構投資者卻是全身而退。
第二,還有一種一買股票就跌,就是牛市行情已經結束了,剛剛由牛市轉為熊市,股民此時往往看不清趨勢,以為這還是在牛市的回調階段,然後還會有下一輪上攻行情。此時股市的下跌,被股民們認為是「千金難買回頭牛」,可以趁股市調整趕快抄底,結果卻被套在了由牛市轉熊市的過程中。而這些股民一旦在股市下跌中繼橫盤的時候炒底,往往是一買進股票沒多久,就會遇到大跌。
第三,接下來是「一賣出就上漲」。主要是在熊市的底部區域,股市在經歷了幾年的長期下跌,股民們此時信心已經潰散,而機構投資者想要在底部區域拾到股民手中的籌碼,以便發動新一輪牛市行情。所以,此時機構一直把股指往下砸,甚至讓股票再去不斷創新低。結果,絕望的股民沒有挺到最後一刻,看到熊市股價跌得這么慘烈,害怕後面跌得更慘,於是只能在熊市底部選擇割肉,而當股民在熊底完成割肉過程,機構投資者馬上就會展開拉升行情,迅速脫離底部區域。結果,股民們一賣出股票,該股票就快速上漲,這意味股民永遠踏空了。
第四,在牛市的初始階段,一般是中小盤股、績差股大漲,再輪到大盤藍籌股、白馬股上漲。有些股民看到自己手中的股票一直沒有漲,而別人手裡的股票卻有很大漲幅,於是想換股票,就去買上漲幅度大的股票,這樣也能分得一杯羹。但是,當股民把手中不漲的股票賣出後,這只股票就開始了補漲行情,而買入的那些前期上漲過快股票,卻因前期漲幅過大,而出現大幅調整。此時的股民還不如不換股票為好。
在投資股票過程中,很多股民都遇到「買進就跌,賣出就漲」的情況。其實,這就是股民個人的交易心態,因為人性是貪婪的,是有情緒的。而主力機構也是因為掌握了股民的這樣的心態,來讓廣大股民高位接籌,低位割肉。事後又發現好像被機構在牽著鼻子在操作一樣。倘若每個股民都遵循著自己的投資理念不變,不按機構下的套路走,自然會很少出現「買進就跌,賣出就漲」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