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是不是所有的外幣都是外匯
舉例來講:美圓\英鎊\港幣\歐圓\日元\澳大利亞元\新加坡幣\瑞士法郎 等等,是外匯
印度盧比\緬甸元\伊朗里亞爾\朝鮮圓\墨西哥比索\蒙古圖格里克\南非蘭特\柬埔寨瑞爾
等等,這些只是外幣,而不是外匯
⑵ 南非貨幣與人民幣匯率是多少
1南非蘭特=0.4016人民幣1人民幣=2.4901南非蘭特
一,第一階段:1949-1978年,人民幣匯率主要實行單一匯率制。1949-1978年是計劃經濟時代,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的外匯管理體制,全國外匯歸國家所有、由國家計劃經濟委員會統一分配使用。這一時期,國內經濟發展以自力更生為主,採用進口替代工業化戰略,基本不借外債,也不允許外國資本在境內開展大規模直接投資,對外貿易由國營外貿公司按計劃統一經營,外匯收支得以保持平衡;但是,國內產品出口競爭力不強,人民幣匯率長期高估,國家外匯收入主要來自出口獨特的資源、工藝品以及僑匯,外匯收入匱乏導致外匯資源長期短缺。具體到匯率方面,人民幣匯率主要實行單一匯率制度,由中國人民銀行(簡稱:央行)對外公布匯率數據,匯率作為記賬核算工具、沒有調節經濟運行的功能。
二,第二階段:1979-1993年,人民幣匯率實行雙軌制。1979-1993年,是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時期,這個時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價格領域的雙軌制,其中也包括匯率價格。1979年,國家開始對外匯管理體制進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1.實行外匯留成制度,將一定比例的外匯額度留給創匯的地方和企業,這又導致外匯資源分配不均。到了1980年,國家在北京、上海等地區開辦了外匯調劑業務,允許企業按照國家定價、有償轉讓外匯留成額度,逐步形成了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匯率並存的雙重匯率制度。2.引入外商開展直接投資,為彌補國內建設資金不足,我國積極改善國內投資環境,支持企業合理利用外資,對中外合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給予諸多政策優惠。此外,由於用匯需求增長較快,20世紀80年代我國又建立了外匯儲備管理制度,調撥外匯積存形成的外匯儲備。3.推動人民幣匯率雙軌制改革,1978年後,貿易經營權被下放到部委和地方外貿公司,但是高估的匯率影響了企業出口創匯積極性,對此,國家進行人民幣匯率雙軌制改革,而匯率雙軌制又可分為兩個層面:1981年到1984年的貿易內部結算價與官方牌價並存的雙軌制和1985年到1993年的外匯調劑市場匯率與官方匯率並存的雙軌制。
三,1994年後,人民幣匯率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目前,我國的匯率改革尚未完成,離現代意義上真正的浮動匯率制還有差距,央行干預外匯市場制度、人民幣離岸市場、人民幣自由兌換及跨境流通等方面有待進一步完善。因此,人民幣國際化依然任重道遠,匯率改革也不能孤軍深入、而是要和其他外匯改革統籌安排。對於個人而言,系統性了解人民幣匯率制度的來龍去脈,有助於跟蹤外匯市場走勢,分析匯率變化對自己工作、生活的影響,從而更好地辦理外匯相關事宜
⑶ 中國的一塊錢等於非洲的多少錢
等於2.04南非蘭特,南非蘭特兌人民幣 1 南非蘭特 = 0.4902 人民幣,人民幣兌南非蘭特 1 人民幣 = 2.04 南非蘭特
拓展資料
1.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位於東半球西部,歐洲以南,亞洲之西,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縱跨赤道南北,面積大約為3020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時也是人口第二大洲(約12.86億)。
2.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簡稱,對於Africa一詞的由來,流傳著不少有趣的傳說:一種傳說是,古時也有位名叫Africus的酋長,於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裡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後來人們便把這大片地方叫作阿非利加。另一種傳說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北非的柏柏爾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這位女神是位守護神,據說早在公元前1世紀,柏柏爾人曾在一座廟里發現了這位女神的塑像,她是個身披象皮的年輕女子。此後,人們便以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為非洲大陸的名稱。還有一種說法是africa一詞來源於拉丁文的aprica,意思是「陽光灼熱」的地方,與地中海北岸希臘、羅馬互相比,北非地區的陽光的確要灼熱得多。此外,afri在是北非和迦太基人常見的名字,通常認為這和腓尼基語afar,「塵土」有關。但是1981年又有新的說法是該詞彙是源於柏柏爾人的詞彙ifri,即「洞穴」,指代這一地區的穴居人。不過在古羅馬人通過三次布匿戰爭打敗迦太基人以後,不斷擴張,建立了阿非利加行省,這個名字的含義才不斷地擴大。最初這個名稱只限於非洲大陸的北部地區。到了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在非洲的疆域擴大到從直布羅陀海峽到埃及的整個東北部的廣大地區,人們把居住在這里的羅馬人或是本地人統統叫阿非利干(African),意即阿非利加人。這片地方也被叫作「阿非利加」,以後又泛指非洲大陸。中世紀開始在英語里也用作Affrike指代非洲。
3.考古學的材料證明,非洲各族人民很早就創造並發展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在遠古時代,當西方殖民主義者的故鄉還處在冰川封固階段的時候,在非洲大陸上就已出現了沸騰的生活。那時候,尼羅河流域還是不適於居住的沼澤,現在荒無人煙的撒哈拉沙漠,在那時卻是一片河流縱橫的森林和草原。大約距今一萬年以前,北非氣候發生了急劇變化,大草原逐漸乾旱而變成沙漠。
4.尼羅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尼羅河下游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埃及早在公元前五千年就出現了農業,懂得了栽培穀物和興修水利。埃及人很早就發展了天文學,早在公元前4241年,埃及人就制定出相當精確的人類最早的太陽歷。太陽歷一年365天,分為三季,一季4個月,每月30天,最後一個月多加5天作為宗教節假日。它每年與回歸年的誤差僅約四分之一天。古埃及在公元前35世紀就創造了象形文字,公元前19世紀就知道如何計算正方形的邊長和截頭角錐體的體積,公元前21世紀左右埃及人就已經能夠近乎精確地確定圓周率為3.16。
⑷ 中國的一籃子貨幣有哪些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經國務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從原本緊盯美元的匯率制度,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
2017年1月1日起,按照CFETS貨幣籃子選樣規則,CFETS貨幣籃子新增11種2016年掛牌人民幣對外匯交易幣種,CFETS籃子貨幣數量由13種變為24種,有:美元、歐元、日元、港元、英鎊、澳元、紐元、新加坡元、瑞士法郎、加元、馬來西亞林吉特、俄羅斯盧布、泰銖、南非蘭特、韓元、阿聯酋迪拉姆、沙特里亞爾、匈牙利福林、波蘭茲羅提、丹麥克朗、瑞典克朗、挪威克朗、土耳其里拉、墨西哥比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