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非洲增長和機遇法案
《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概述
美國的《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Africa Growth and Opportunity Act,以下簡稱《法案》),於2000年5月4日和11日分別在眾、參兩院獲得通過,5月18日由柯林頓總統簽批,並於10月1日起生效,期限至2008年9月30日。2002年 8月1日,《法案》修正案,即《法案》第二期獲得通過。
《法案》為48個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以下簡稱"黑非洲")國家提供了單方面貿易優惠條件,符合該法案條件的黑非洲國家在8年內可按普惠制(GSP)向美國免稅出口460種商品。其中在《法案》安排下受益最顯著的是紡織品和服裝,而且其中5類可免關稅、免配額口
黑非洲國家普遍對《法案》表示歡迎。美國政府則表示,該法案可以加快非洲改革,促進非洲獲得美國的專業技術、信貸和市場,以及在貿易和投資方面開辟高層對話等途徑,給美國和非洲長期關系帶來變化,並幫助非洲實現繁榮。可以說,該法案的簽署和實施,是非洲與美國雙邊貿易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 2003年1月,在模里西斯舉行的第二屆美非經濟論壇上,美國總統布希通過電視錄相向大會宣布,他將建議美國國會將《法案》的有效期延長。該建議一旦獲得美國國會批准,未來《法案》新的有效期將超出2008年。非洲國家對布希總統的動議表示歡迎,並希望能將它延長至2015年。因為自該法案實施以來,黑非洲各國進入美國市場的紡 織品服裝數量大增,一些國家藉此大力投資,興建棉紡和服裝廠,預計今後幾年輸出到美國的紡織品還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法案》的主要內容
(一)受益國的標准
《法案》對受益國提出下列標准:(1)必須已經建立或在建立市場經濟,明確保護私有財產,保證促進經濟自由化;(2)完善的法制體系和政治多元化,已經制定或在制定消除貧困政策;(3)取消對美國貿易和投資的壁壘,建立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保護知識產權;(4)反對腐敗,實行民主民政;(5)改善環境,加強衛生保健,注意食品安全, 增加教育機會;(6)採取措施,不侵犯國際認可的人權,保護勞工權利,消除童工現象;(7)反對國際恐怖主義,不能參與危害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的活動。目前有38個黑非洲國家已成為《法案》的合格受益國。
(二)適用零關稅的商品。
美國確定的非進口敏感性的黑非洲國家商品,都可在普惠制下免稅進人美國市場,這類商品約有460項,包括 石油等戰略性資源。2000年12月21日,美國總統柯林頓將可享受免稅待遇的商品增加了1800項,包括鞋類、行李、 手包、表、扁平餐具等。
(三)服裝條款
1.《法案》取消了對非洲紡織品和服裝的進口配額。
2.《法案》的合格國家不一定能享受服裝條款的優惠待遇。該法案的標準是:必須能建立起有效的出口簽證體制;調查和杜絕非法轉口與假造文件;建立符合要求的服裝條款實施和認證程序,或正在此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同意 與美國進行海關合作,全力協助美國海關確認產品原產地。對具體國家的簽證體制及認證程序的要求,由美國駐這些 國家的使館根據情況提出。目前有《法案》19個合格國家成為服裝條款受益國。
3. (1)用美國不產的紗線和織物等原料加工製作的服裝;(2)用美國產的紗線和織物等原料加工製作的服裝; (3)以美利奴羊毛和開司米為原料的毛衫;(4)以絲綢、絨、亞麻等其他美國沒有商業產量的原料製成的服裝等,進入美國市場免關稅、免配額。
4.《法案》第一期規定,用黑非洲當地出產的紗線和織物為原料加工製作的服裝可有條件地享受免稅、免配額待遇,即免關稅、免配額進入美國市場的數量不超過美國當年全部服裝進口額的1.5%,且在8年內這個比例將逐步增至3.5%,這個限量之外仍使用最惠國關稅口
而《法案》第二期將上述比例提高了1倍,即到2008年,黑非洲國家按免關稅、免配額出口至美國的服裝佔美國服裝總進口的比例上限由3.5%提高至7%,黑非洲國家對美國服裝出口的年增長率由1.5%上升至3%。
5.對欠發達受益國的特殊政策:對於1998年人均國民收入低於1500美元的欠發達國家,其生產的服裝無論原料產地,即使用任何國家原料生產的服裝出口到美國,可在2004年9月30日前享受免關稅、免配額待遇,數量上限同以上第四條。目前共有32個黑非洲國家符合這一條件,即在原來的38個受益國中除去了6個,即:波札那、納米比亞、加彭、模里西斯、塞席爾、南非。如果這32個國家能達到服裝條款的其他要求,即可享受該項"特殊政策" 但事實上,波札那和納米比亞兩國可以例外地不受該條款限制。
6.美國商務部長將每月監督服裝進口,防止失控。如果進口嚴重影響或威脅到美國服裝工業,總統可下令中止某種產品的優惠市場准人。
7.《法案》對紡織品服裝的原產地規則按照產品必須在受益國"生長、生產或製造"的原則,一般都需要當地海關出具的原產地證,並且監督執行非常嚴格。目前,肯亞、波札那和模里西斯已加入該法案免審進入美國市場簽證系統。
《法案》的實施和作用
非洲是世界上最貧窮落後的大陸,黑非洲地區尤甚。迄今為止,非洲在政治和經濟上被重視的程度遠遠不夠, 2002年非洲向美國出口也只佔美國全部進口額的2%。《法案》則為非洲提供了一個與產品廉價的亞洲國家、與地理位置優越的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國家進行競爭的機會。
《法案》實施三年來,黑非洲國家普遍從《法案》中得到了實惠,盡管程度有所不同。目前自黑非洲國家進口的服裝已佔到美國服裝進口總額的1.5%。其中賴索托對美國出口增長了7倍,已取代模里西斯成為非洲第一大對美國服裝出口國;馬達加斯加的服裝出口增長速度也很快,連續兩年翻番;肯亞2002年對美國出口增長119.5%,創造了5 萬個就業機會;南非擁有非洲最發達的紗線和紡織品工業,2002年對美國服裝出口增長174%,此外,南非通過大力發展製造業(主要是對美國汽車出口),就業人數增加了9萬。
但必須看到,在對美國貿易中,黑非洲國家對美國的依存度遠遠大於美國對非洲的依賴程度。美國是非洲最大的單一國別市場,理論上《法案》涉及的產品雖然有6則多種,但執行的只有紡織品服裝、石油、礦產品(鑽石、鉛)、汽車等少數幾種,其中最主要的是紡織品服裝。
1.非洲資源豐富,尤其是近些年來一些國家相繼發現石油,使美國對黑非洲的關注度加大。非洲原油已佔到美國原油進口總值的18%,奈及利亞、安哥拉分列美國的第五和第八大原油供應國。黑非洲石油供應地位的上升,可使美國減輕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對美國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利用《法案》保證黑非洲對美國的資源出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法案》同時也起到靈活調整美國與黑非洲貿易投資戰略,促進美國對黑非洲出口和投資的作用。黑非洲是世界上最後一塊未開發的大市場,長期以來,黑非洲國家與其在歐洲的原宗主國關系密切,經濟貿易多依賴歐洲,美 國作為後來者欲搶占黑非洲市場,《法案》是個得心應手的工具。
3.《法案》是個非互惠協議,但它不僅有利於非洲國家,更有利於美國自身。首先,《法案》所列產品基本上都是美國需要進口的,擴大產品來源,使其多樣化,對美國消費者有好處。而且,由於目前很難尋找到高品質的非洲織品和紗線,非洲紡織服裝廠商很可能不得不轉向美國購買自己生產所需的原材料。美國公司可能從中找到新的機會,或者與非洲企業達成默契,並在一些基礎設施項目上進行合作。
4.掌控黑非洲的發展方向。《法案》的優惠條件絕不是元償享受的,美國附加了許多條件,其中一些要求根本與經濟貿易無關,如受益國要實行多黨民主政治、放開經濟、進行私有化改造和反腐敗等。
5.《法案》對促進黑非洲向美國出口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石油等資源性商品方面。而作為美國夕陽工業的紡織業,《法案》條款非常苛刻,且審定程序繁瑣,絕大部分黑非洲國家難以真正享受該法案賦予的優惠條件。此外,該法案賦予合格國家的普惠制僅到2008年9月30日,而黑非洲國家目前的生產和出口能力極其有限,因此即使產品免關稅、免配額,也很難想像在此期限前,黑非洲國家的產品會沖擊美國市場,威脅美國國內工業。相反,美國則通過《法案》要求的開放市場條件,逐步擴大對黑非洲的出口,優化商品結構,搶占黑非洲市場。
我國企業如何利用《法案》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而黑非洲紡織服裝業的潛力尚未得到充分開發,雙方開展合作的前景廣闊。在非洲投資建紡織服裝廠,不僅符合我國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帶動出口的政策要求,而且如果在非洲投資獲得成功,投資回報率也是非常可觀的。
1.充分利用東南非共同市場、東非共同體、南部非洲關稅同盟等自由貿易區的優惠條件,在非洲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2.充分利用非洲國家與歐盟、特別是與其前宗主國的傳統合作關系,開拓歐洲市場。
3.在黑非洲選擇紡織服裝投資國的基本條件是:政局穩定、基礎設施較好、外資政策和法律環境完善、交通便 利、有原料或方便原料進口、具備一定技術水平、人工成本較低。鑒此,肯亞、納米比亞、馬達加斯加、賴索托、南非、奈及利亞和衣索比亞7個國家可以作為優先考慮的國家。
4.非洲國家棉紡紗及面料普遍缺口較大,每年都需要大量進口,應是鼓勵投資的重點。
5.由於黑非洲各國情況不同,風險不一,可靈活採用直接投資辦廠、合資合營、技術合作、租賃、人股、技術改造、託管經營等多種投資方式。
6.隨著《法案》的實施,非洲各國會充分利用該法案的優惠條件,制訂相關配套政策,大力發展本國紡織服裝業,擴大對美國出口。但由於非洲大多數國家紡織工業基礎薄弱,設施陳舊,缺乏專業技術人才,無法跟上國際紡織服裝市場的潮流,它會對具有豐富經驗的中國技工有大量需求,同時也會進口中國物美價廉的紡織服裝設備。這就為我國擴大對非洲勞務輸出和成套設備出口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一些問題
1.非洲國家投資環境比較一般:(1)基礎設施。除南非、模里西斯、納米比亞等幾個國家外,多數非洲國家的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均不夠完善。(2)外匯風險。匯率波動和外匯管制是最主要的兩個問題。(3)社會治安問題。由於非洲國家貧富差距懸殊,失業率高,警力及其裝備有限,甚至存在貪污腐敗現象,致使非洲各國犯罪率較高。(4)工作簽證問題。非洲國家失業率高,各國均嚴格控制外國人在當地長期居留和就業,限制發放工作簽證, 條件苛刻,程序繁復。(5)勞工問題。黑人員工勞動技能較低,勞動積極性差,但工資水平不低,影響了企業生產效率。非洲各國均有詳細的勞動法對本國工人予以保護,且執行嚴格。此外,非洲工會通常勢力強大,工會組織健全, 經常組織罷工,要求提高工資,勞資糾紛較多。
2.由於《法案》紡織品服裝條款苛刻,且有一定的時效性,在短期內似乎更適合手中有定單、有客戶的國內企業。而且從現在算起到該法案規定的期限,我國企業的時間已經不多,有必要抓緊時機採取實際行動。3.要防止非法轉口問題。美國實施《法案》,對非法轉口問題非常重視,監督檢查也非常嚴格。 4.2005年後美國將取消對華紡織品配額限制,而《多種纖維協定》也將於2005年1月終止,非洲國家紡織服裝業面臨同中國、印度、越南等國家同類產品的激烈競爭,由於雙方在技術、設備、勞動力熟練程度、銷售等方面的差距,非洲恐怕很難享受到這個政策的好處,這妨礙了非洲國家擴大紡織品生產的積極性。
⑵ 1000塊安哥拉幣等於人民幣多少錢
一千寬扎大約等於人民幣將近九十元左右。
安哥拉位於非洲西南部,首都羅安達,西濱大西洋,北及東北鄰剛果民主共和國,南鄰納米比亞,東南鄰尚比亞,另有一塊外飛地卡賓達省與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相鄰。
安哥拉經濟以農業與礦產為主,也有煉油工業,主要分布於卡賓達的濱海地帶。食品加工、造紙、水泥及紡織等工業也比較成熟。安哥拉的經濟潛力非常高,它很有潛力成為將來非洲最富裕的一個國家。作為葡萄牙曾經的屬地,其有「非洲的巴西」之稱。
安哥拉國力因石油生產而快速成長。該國地大物博,國土富饒,未開發的資源十分豐富,沿岸共蘊藏了超過131億桶的石油,內陸也有出產鑽石。
⑶ 去納米比亞怎樣購匯及額度
如下。
納米比亞是南非蘭特仔絕共同貨幣區成員(包括南非、納米比亞、賴索托和史瓦濟蘭四國),執行南非《外匯管製法》統一規定,與該區以外的外匯交易受管制,該區內部成員國之間不受限。只允許被授權機構(指經納米比亞中央銀行授權的商業銀行)買、賣、借、貸外匯。
外匯必須用於所申報目的。可向銀行申請向國外支付進口和服務用匯、支付國外費用、支付在納米比亞財產出賣收入等。
對貿易的外匯漏脊管制有:進口貨款必須在貨物裝運後支付,可根據合同支付預付款;出口貨款必須在貨物裝運後半年內收訖,特殊情況可申請延長;國外代理傭金可根據出口價格的一定比例支付;遠期付匯條件一般為一年,根據需要可同商念搜姿業銀行協商。
外資企業可憑注冊文件等向當地銀行申請開立外匯賬戶,手續比較簡單。貿易利潤和投資紅利可向開戶銀行申請後匯出,但要求提供完稅證明;如果公司有當地銀行借款,則需向納米比亞中央銀行提出申請,並需提供審計報告證明該項匯款是正常利潤而非處置固定資產等所得。
⑷ 尚比亞的生活水平怎麼樣啊
來自網路,記得右上角採納答案
尚比亞共和國是非洲中南部的一個內陸國家,大部分屬於高原地區。北靠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鄰坦尚尼亞、東面和馬拉維接壤、東南和莫三比克相連、南接辛巴威、波札那和納米比亞,西面與安哥拉相鄰。
尚比亞因贊比西河而得名,別稱為銅礦之國。尚比亞是撒哈拉南部城市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一千萬人口中約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內。相比周圍各國,尚比亞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
尚比亞在2014年前列為不發達國家而不是發展中國家。然而於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尚比亞的人類發展指數已達「中」水平,意味著尚比亞已發展成一個發展中國家。
經濟狀況:
尚比亞經濟主要包括農業、礦業和服務業,其中礦業占重要地位。獨立後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經濟發展較快,此後由於國際礦業市場價格下跌,政府國有化政策失誤等原因,經濟陷入困境。
多民運執政以來,大力推行經濟私有化和多元化,積極吸引外資,經濟保持較快增長。2005年達到重債窮國完成點,獲巨額債務減免,外債由2005年底的55億美元降至2006年底的6.35億美元。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礦業遭受較大沖擊,經濟下滑。2009年經濟明顯復甦。2010年礦業公司復產、增產勢頭良好,玉米獲得歷史性豐收。2011年,經濟繼續保持增長勢頭,世界銀行將贊列入低水平中等收入國家。[2]
采礦業
采礦業較發達,是國民經濟主要支柱之一。其主體是銅礦和鈷
礦的開采和冶煉。獨立後贊礦產業曾發展較快,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銅產量逐年下降。1970年前,贊銅礦一直屬於私有。1970年贊政府進行銅礦國有化改革,將贊銅礦重組為羅安(ROAN)聯合銅礦公司和恩昌加(NCHANGA)聯合銅礦有限公司。1982年兩大公司又被合並為尚比亞聯合銅礦公司(ZCCM),成為當時世界第二大銅礦公司。
奇盧巴政府自1991年起大力推行銅礦私有化。2001年國有大型銅礦私有化全部完成,贊銅產量回升。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礦業僅增長2.4%。2009年,隨著國際市場銅價回升,礦業增長勢頭強勁,盧姆瓦那、盧安夏等大型銅礦先後投產或復產。2010年全年銅產量增長17.4%,達82萬噸。[2]
製造業
製造業較落後。獨立前,工業製成品基本依賴進口。獨立後,政府積極致力於發展國有製造業。多民運執政後,對製造業實行私有化。1998年以後,製造業得到較快發展。食品、飲料、煙草、紡織和皮革等行業產值約占整個製造業的75%。[2]
能源
主要來自於水利、石油、木材和煤炭等,除原油依靠進口外,其它基本能自給。贊水利資源豐富,蘊含發電量6000兆瓦,2005年裝機容量為1692兆瓦。原為電力出口國。因對主要發電站進行整修,發電量大幅下降,2005年11月開始自南非和剛果(金)進口電力。贊主要從中東、安哥拉進口石油。從中東進口的石油船運至坦尚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港,再通過坦贊輸油管道送至恩多拉市的煉油廠。[2]
農業
農業是贊國民經濟的重要部門,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全國約三分之二人口從事農業。目前開發的可耕地面積為620萬公頃,只佔全部可耕地的14%。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主要農作物是玉米、小麥、大豆、水稻、花生、棉花、煙草等。正常年景玉米可自給。贊耕地普遍缺乏灌溉系統,農作物抗災能力較弱。2010年,農業獲得歷史性豐收,全年玉米產量278萬噸,同比增長40%。[2]
旅遊業
維多利亞瀑布(10張)
旅遊業有世界著名的維多利亞瀑布和19個國家級野生動物園,其中卡富埃國家公園佔地面積最大。贊還辟有32個狩獵管理區。對旅遊業的發展保持了相當的重視,基礎設施不斷加強,政府啟動了對卡富埃國家公園及周邊地區的開發,出台了一些支持政策如旅遊發展信貸措施(TDCF)等,私營部門對旅遊行業的投資不斷增加,2004年旅遊部門也因此獲得了5.5%的增長。主要表現在旅遊人數一直在增加。
尚比亞本國經濟的復甦帶來了國內旅遊業的繁榮,但同時也說明尚比亞旅遊業的潛力還有待充分挖掘,因為大多數國家公園的相關基礎設施還很薄弱,許多游覽了維多利亞瀑布的國際遊客不去附近的莫西奧圖尼亞國家公園,而寧願選擇去周邊國家的一些野生動物園。
2010年到尚比亞旅遊人數達到68萬人次,增長了20%。2013年8月,尚比亞和辛巴威將聯合舉辦第20屆世界旅遊組織大會。主要名勝有莫西奧圖尼亞瀑布、卡里巴湖、卡富埃國家公園、贊比西河等。[2]
財政金融
贊政府從20世紀70年代起大舉借債,財政預算較多依賴國際援助。近些年來國際援助在財政預算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已由2003年的42.7%降至2009年的18.1%。2011年財政預算總支出20.54萬億克瓦查,財政預算總收入15.77萬億克瓦查。2012年財政預算總支出為27.70萬億克瓦查。[2]
對外貿易
主要出口銅、鈷、鋅、木材、煙草、食糖、咖啡等,其中銅出口是贊主要的外匯來源。主要進口機械設備、石油、化工產品、醫葯和紡織品等。主要出口國為瑞士、中國、南非、剛果(金)和埃及等,主要進口國為南非、剛果(金)、中國、印度等。2011年出口額為92.00億美元,進口額為63.59億美元。2012年出口額為84.34億美元,進口額為72.81億美元。[2]
外國援助
1996年西方捐助國因政治原因凍結對贊援助,至1997年才部分恢復。2005年4月,贊達到重債窮國計劃完成點,獲得巨額債務減免。2008年接受外國援助2.09萬億克瓦查。2009年,因贊衛生部被曝光貪腐案件,荷蘭等部分西方捐助國一度暫停向贊提供援助。[2]
郵票業
尚比亞還有一項較大的收入來源---就是郵票的發行。尚比亞在獨立前是英國殖民地,按照英國殖民地郵票發行的形式來發行郵票,主要是一些尚比亞境內風光+男皇、女皇頭的郵票,獨立後開始自己發行郵票,前期的發行頻率較低,到後來每年發行幾百種以上的郵票,一般都是熱門郵票,如運動項目、動物、植物等,還有不少中國題材的郵票,這些郵票都是純商業票,設計與印刷都是交給國外的公司來做,然後大量的運到中國等集郵大國進行傾銷。
在政府大量發行商業票的同時,其國內和國外也有一些郵商對其前期的郵票進行炒作,所以尚比亞的早期票在英國殖民地郵票中屬於比較貴的。由於國內的經濟一般,郵票能換回大量外匯,並且基本沒有什麼成本,這也成為尚比亞這類國家的一條生財之道。[2]
餐飲業
餐飲業(3張)
尚比亞餐飲業的外部政策、法律環境較寬松。政府對投資領域沒有限制,投資者可進入任何經濟領域進行投資。其金融環境比較寬松,無外匯管制,無進出口配額。政府監管很少,申請餐飲業執照如同其他行業,手續簡單,沒有專門程序,但對於酒類銷售需申請專門執照,並登報聲明。稅收政策如同製造業,一般徵收35%的所得稅和16%的增值稅。政府沒有關於餐飲業衛生標準的規定和法令,沒有專門的食品安全與衛生檢疫機構,很少對餐館的食品安全和衛生條件進行檢查。
尚比亞法制較健全,但仍存在較普遍的腐敗現象,對於外國經營者有時有刁難、勒索,但程度不嚴重,不構成對經營的主要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