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匯存款的分類
從存款銀行來說,其所吸收的各項外匯存款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從開戶對象劃分,可分為單位外匯存款、個人外匯存款。
1、單位外匯存款是指在我國境內的機關、團體、企業(包括外國駐華機構及外商投資企業)及在境外的中外企業、團體等單位存放在我外匯指定銀行里的各項外匯存款。
2、個人外匯存款是指在我國境內的居民(包括中國居民及在華的外國人、海外華僑、港澳台同胞等)及我國派駐國外及港澳台地區從事學習、工作、進修、科研、講學等人員以及其他個人(如居住在國外或港澳台地區的外國人、華僑及港澳台同胞)以可兌換貨幣(外匯及外鈔)存入我外匯指定銀行的各類外匯存款。
目前,中國銀行根據對存款的管理要求不同,將上述單位及個人外匯存款劃分為甲種外幣存款、乙種外幣存款、丙種外幣存款和外債專戶存款。甲種外幣存款和外債專戶存款主要是單位外匯存款,乙種外幣存款和丙種外幣存款主要是個人外匯存款。除中國銀行外,其他外匯指定銀行開辦外匯存款業務、沒有按中國銀行的分類標准進行分類,即一般只根據開戶對象分為單位外匯存款和個人外匯存款(儲蓄存款)兩大類。 對於同業的外匯存款,從存款對象所處地點不同,可分為國內同業外匯存款與國外同業外匯存款。
1、國內同業外匯存款是指國內各金融機構在同業里的各項外匯存款。如非銀行金融機構在中國銀行開立的外匯存款帳戶里的各項外匯存款。
2、國外同業外匯存款是指國外銀行(含在國外及港澳地區的華資銀行)在我國外匯指定銀行存放的外匯人民幣或其他可兌換貨幣的存款。
目前,此類存款除外匯人民幣存款外,主要還有美元存款和英鎊存款等。美元存款除美國銀行外,其他國家的銀行在我外匯指定銀行的美元存款及透支額均要計算利息;外匯人民幣帳戶存款不計息,透支計息;英鎊存款及透支額則要計息。這類存款帳戶的開立,一般由總行統一掌握,並由總行接受開戶和記帳。 從存款的期限不同來劃分,可分為定期外匯存款和活期外匯存款。
1、定期外匯存款是指存款銀行與顧客約定至某一固定時間始可提用的外匯存款。目前,定期外匯存款主要是採取整存整取的方式,外匯存入銀行時,由銀行根據存款數額開發記名式存單交給單位或個人,單位或個人必須根據存入時約定的不同存期檔次(目前主要有3個月、半年、1年或2 年四檔,存款到期可以續存;中國銀行對外商投資企業及國內金融機構的定期存款分為7 天通知、1 個月、3 個月、6個月、1 年和2年六檔),到期憑存單支取。
2、活期外匯存款根據存取方式不同又分為支票戶存款和存摺戶存款,支票戶憑送款單或其他收款憑證存入,憑支票或其他付款憑證支取,如外貿企業由於代理進口的需要而在銀行開立的進口保證金帳戶以及企業借入外債而在銀行開立的外債專戶存款等,就屬於這類支票戶存款;存摺戶存款則憑存摺和存取款憑條存取,如個人的活期外匯存款,就屬於這類存摺戶存款。 從存入的資金形態不同來劃分,可分為外鈔戶存款和外匯戶存款。
外鈔戶存款,即是外幣現鈔的存款,這類存款,顧客一般可隨時支取外幣現鈔,但要在存滿3個月後,方可委託存款行根據需要並通過審批和鈔買匯賣手續予以匯出。外匯戶存款則可隨時委託存款銀行根據有關規定直接予以匯出,單位外匯存款一般都屬外匯戶存款,而個人的外匯存款則有外匯戶存款和外鈔戶存款的區別。
2. 國家對企業、個人的外匯儲備有什麼規定
外匯儲備的發展
為了應付國 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即外匯儲備。同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可隨時動用的款項一起,構成一國的官方儲備(儲備資產)總額。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外匯儲備的主要形式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是美元,其次是英鎊,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在國際儲備資產總額中,外匯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匯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繫到該國貨幣匯率的維持和穩定。它是顯示一個國家經濟、貨幣和國際收支等實力的重要指標。
外匯儲備的功能
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是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是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四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外匯儲備的代價
外匯儲備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標志,它是彌補本國國際收支逆差,穩定本國匯率以及維持本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礎。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往往要持有高於常規水平的外匯儲備。但是,外匯儲備並非多多益善,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急劇擴大對經濟發展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1、 損害了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我國外匯儲備的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
2、 帶來了較大的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會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也將嚴重縮水。
3、 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我國每年要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我國又持有大約6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 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 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外匯儲備過多會使我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我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外匯儲備管理原則
1,保持外匯儲備的貨幣多元化,以分散匯率變動的風險;
2,根據進口商品、勞務和其它支付需要,確定各種貨幣的數量、期限結構以及各種貨幣資產在儲備中的比例;
3,在確定儲備貨幣資產的形式時,既要考慮儲備資產的收益率,也要考慮流動性、靈活性和安全性;
4,密切注意儲備貨幣匯率的變化,及時或不定期調整不同幣種儲備資產的比例。
因此,國家外匯儲備的管理原則是:「安全、靈活、保值、增值」。第一位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保值和增值才有基礎。但由於儲備資產是支付工具,應該隨時能變現,因此必須具有靈活性,這兩者缺一不可。當然,這里所說的安全,不僅是貨幣匯率、利率風險的防範,更重要的是變現、流通、兌換風險的防範。因此,為減少儲備資產風險,在考慮對外支付的情況下,應該採取積極主動的手段,把儲備當作金融資產進行管理和運營。在保值的基礎上,不僅僅要獲取基本利息的收益,還要努力爭取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實現儲備資產的增值。
附:中國外匯儲備
中國外匯儲備(不含港澳台)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2006年2月底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總額為8537億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匯儲備),首次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2007年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第一季度中國外匯儲備增加1357億美元,同比多增795億美元,一季度的外匯儲備增加額已經接近2006年全年外匯儲備增加額的55%。截至3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達12020億美元,同比增長37.36%。
中國大陸外匯儲備作為國家資產,由中國人民銀行下屬的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管理,部分實際業務操作由中國銀行進行。
1.幣種構成
中國外匯儲備的結構沒有對外明確公布過,目前屬於國家金融機密。據估計,美元資產佔70%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依據來自於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路透社報道以及中國外貿收支中各幣種的比例。
2.外匯儲備結構原因
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元資產為主有以下幾方面歷史和國際金融理論原因:
1、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活動要以國內經濟為主,雖然美國占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但是與美國龐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遠遠低於日本、德國、瑞士的相應指標,後者三國的主要經濟活動是外向型的,其貨幣價值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干擾而大幅波動,不利於保值;
2、除美國外,日本、德國、瑞士的央行拒絕其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3、美元是歷史形成的國際支付手段、交易中介、價值儲藏手段;
4、國際貿易中2/3以美元結算;
5、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批發交易絕大多數以美元交易,各國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採用美元;
6、各大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資產;
7、國際銀團貸款和國際債券市場的絕大多數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債券。
3.儲備成本
由於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中美元資產較多,在2000年之後的美元大跌過程中,中國外匯儲備在賬面上貶值嚴重。有觀點認為,2003年中國的外匯儲備賬面損失約200億美元,2004年上半年賬面損失約400億。
4.流動性風險
「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特別強調安全性和流動性,這決定了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國際市場上信用等級較高的債券」;「中國的外匯不是拿著一些外國的現鈔放在那裡,而是買了外國的一些高收益、低風險、非常安全的債券」。然而約佔60%比例、高達數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以美國國債和債券形式存在,使得外匯儲備的流動性不足,受到中美關系、美國國債市場規模的威脅。
5.非常規使用
2004年1月,國務院動用450億美元外匯儲備以充實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的資本金。這次注資行為不屬於外匯儲備的常規運用范疇,2003年12月16日成立的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承擔執行人的角色。
6.儲備規模
有觀點認為,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家外匯儲備以GDP的10%左右為好,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水平明顯偏高。亞太區國家的外匯儲備額佔GDP的比例平均上都要比西方國家高出很多,這個現象並非中國所獨有,而且高外匯儲備對於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也是有幫助的。有些觀點認為,考慮到中國的銀行壞賬情況比較嚴重,適當的增加外匯儲備不但是必要的,而且現在的儲備水平還太低。
人民幣匯率曾經採用盯住美元的做法,在人民幣/美元購買力平價失衡、全球預期人民幣將會相對美元升值的情況下,大量美元熱錢湧入中國換取人民幣,以求收買廉價資源並獲得匯率波動收益。中國央行為了維持固定匯率,不得不大量買入美元,加劇了中國外匯儲備問題,導致了通貨膨脹的風險。統計表明,2004年約有1000億美元熱錢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中國。人民幣的匯率2005年7月21日改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3. 個人外匯包括什麼意思
個人外匯是指個人在國際間買賣不同貨幣的行為。
個人外匯涵蓋了多個方面,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個人外匯的概念:個人外匯主要指的是個人持有並交易的外幣資金。這些外幣可以是各種國家的貨幣,如美元、歐元、英鎊等。個人外匯交易是個人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一種方式,通過買賣不同貨幣來賺取匯率差異帶來的利潤。
2. 個人外匯的形式:個人外匯主要包括外匯現金、外匯存款以及外匯匯款等形式。外匯現金指的是個人手中的外幣紙幣和硬幣;外匯存款則是將外幣存入銀行產生的存款;外匯匯款則是通過銀行或其他渠道將資金從一個國家轉移到另一個國家。
3. 個人外匯交易的方式:個人可以通過銀行、金融機構或在線交易平台進行外匯交易。交易方式包括即期交易和遠期交易,即期交易是立即進行買賣,而遠期交易則是在未來某一時間按照當前約定的匯率進行買賣。
4. 個人外匯的風險與管理:個人外匯交易雖然存在盈利機會,但同時也伴隨著風險。匯率的波動可能導致交易損失。因此,個人在進行外匯交易時,應具備相應的風險意識,合理配置資金,並了解相關的金融知識。此外,個人也應關注國際金融市場動態,以便做出明智的交易決策。
總的來說,個人外匯涉及個人參與國際間的貨幣交易活動,包括各種形式的外幣資金。在參與外匯交易時,個人應了解相關概念和風險,並謹慎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