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外匯與通脹

外匯與通脹

發布時間:2020-12-13 12:54:37

外匯儲備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這個問題應該是抄「中國的外匯儲備襲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我國的經濟改革起步於發展出口導向的經濟,出發點是利用廉價勞動力發展製造業,以低價商品競爭國際市場。
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資源和人工均呈上升趨勢,成本壓力要求出口產品漲價,但又不具備國際議價能力,那隻能通過低估人民幣價值,保持出口商品外幣標價不變。
問題是出口發展了,收匯增加了,誰來消化外匯?人民幣這么「賤」,就顯得進口貨貴,國內外匯市場呈賣多買少市況,沒人認這個價,只能中央銀行買,中央銀行用基礎貨幣買外匯,使人民幣多了一個投放通道(過去主要通過信貸)。
買外匯(國家增加了外匯儲備)使國內人民幣量增加,出口商品使國內商品減少,就此形成國內通貨膨脹的現實基礎。

② 外匯匯率增加會導致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和匯率的關系非常復雜,因為存在著理論和現實不符的事實。首先說說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通脹水平高的國家其貨幣必然對通脹水平低的國家的貨幣貶值。但是購買力平價理論有兩個不足,其一在於其假設商品能被自由交易,並且不計關稅、配額和賦稅等交易成本;其二是它只適用於商品,卻忽視了服務,而服務恰恰可以有非常顯著的價值差距的空間。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主要是因為實際匯率和名義匯率的關系。假設有兩個國家,A國和B國,A國流通貨幣為X,B國流通貨幣為Y,其中A國的通脹水平高於B國的通脹水平。這里不妨再假設A國的通脹率為20%/年,B國的通脹率為0%/年,目前X對Y的匯率為1:5。若有一種商品M,在第一時期在A國的價格為20單位的X,在B國為110單位的Y,那麼按照名義匯率計算,從A國進口M時,只要用100單位的Y換成20單位的X就可以以比國內的價格低的價格得到商品M,那麼進口比使用國內的要合算,因此B國的貿易商就會選擇進口M,使得資本比B流到A,使X升值。但隨著通脹,1年後,商品M在A國的價格變成24單位的X而在B國的價格不變還是110單位的Y。再假設匯率在1年的變動又回到X:Y=1:5,那麼在B國從A國進口M時,就要用120單位的Y換24單位的X,因此進口M的價格比國內價格要高,但反過來看,在A國向B國進口M就變得有利可圖,因為只要用22單位的X就可以換到110單位的Y,比國內價格要低,從而資本向B國流動,使得X對Y貶值。這里說一下實際匯率的計算方法:實際匯率=名義匯率*P^/P,其中P^為以外幣表示的外國商品價格水平,P為以本幣表示的本國商品價格水平。在上例中,第一時期X:Y的實際匯率e*=5*20/110=0.909,第二時期X:Y的實際匯率e*=5*24/110=1.091,可見本國通貨膨脹上升可使實際匯率上升,從而不利本國商品在國際中的競爭力。相對於名義匯率,國際貿易中更看重的是實際匯率,根據公式,當外國的通脹水平高於本國時,*P^/P大於1,外幣實際匯率上升,刺激本國商品出口,使本國貨幣升值;當本國的通脹水平高於外國時,*P^/P小於

③ 中國的外匯儲備和通貨膨脹的關系

外匯儲備與通貨膨脹的長期均衡關系在物價的短期波動中表現不明顯,在短期內外匯儲備對通貨膨脹的影響不大,也就是說在短期內,外匯儲備的增加沒有導致物價所應有的上漲或未必必然導致物價的上漲。對長期的均衡關系的分析在前文的理論論述中已經進行了闡述,下面就外匯儲備與通貨膨脹短期關系的實證結論予以分析。

1中央銀行的對沖政策

由於我國匯率形成機制的不完善,外匯儲備變化對人民幣匯率影響較小且滯後,外匯儲備增加也就不能通過提高出口商品價格來減少經常項目盈餘,從而減輕外匯儲備增加導致貨幣投放增加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由於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滯後和資本項目管制,外匯儲備增加也不能使利率下降從而使資金流出增加以減少資本項目盈餘、減少外匯儲備增加,從而減輕通貨膨脹壓力。因此,我國外匯儲備的迅速增長,帶來了很大的通貨膨脹壓力。

但是,在短期內,通常見到的是在一段時期里外匯儲備在持續、大幅增長,而物價並沒有出現爆漲。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央行的政策干預以及不完全的市場機制。下面從實際考察我國中央銀行的干預情況,並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1995-2004年度數據,在這段時間之中及前後代寫碩士論文我國經歷了匯改,受到了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這段時間還含概了我國外匯儲備迅速增長的幾段時期。

外匯儲備余額與貨幣發行余額的增長呈現出相似性,趨勢幾乎一致,偏離程度不大,我國貨幣發行量的增長與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有一致性,尤其是2003年之前。在央行對政府部門的凈債權、對金融機構的凈債權和對非金融部門的凈債權之和總體下降的情況下,貨幣發行卻一直在持續增長,很顯然這一負債的增長完全是依賴於外匯儲備增長的支撐,也就是說貨幣的發行不是通過央行增加對政府部門、金融部門和非金融部門的貸款實現,而主要是通過外匯占款形式流入到經濟中去的,貨幣發行的增長趨勢總體較為平穩,但外匯儲備的增長明顯呈現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97年之前。1994年初我國外匯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企業外匯留成,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度,實現匯率並軌,建立銀行代寫碩士論文間統一的外匯市場,我國外匯儲備數量隨之出現大幅度增長,這一強勁的漲勢一直持續到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在這一階段,我國外匯儲備增長速度超過了貨幣發行增長速度,當外匯儲備增長較快時,為了不使央行資產規模增長太快而導致通貨膨脹,中央銀行必然會進行一些反向操作,比如減慢央行其它資產的增長速度或減少對其它資產的凈頭寸;第二階段是1997-2000年。這一階段,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外匯儲備增長放慢,增速低於貨幣發行增長速度(如圖曲線顯示),這一時期的貨幣發行增長主要來自於央行對金融機構凈債權的增長,且2000年達到最高點(6100.5億元);第三階段為2000-2003年。在這一階段,東南亞金融危機過後,我國外匯儲備又恢復了迅速增長,增速超過了貨幣發行的增速(如圖曲線顯示),作為對沖操作,央行對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的凈債權同時迅速下降,對政府凈債權在2001年短暫回升之後也持續下降。

2003年之前,外匯儲備余額與貨幣發行余額的增長趨勢偏離程度不大,但自2003年始,外匯儲備呈現迅速增長(2003年增長率約為41%,2004年增長率約為51%),外匯儲備余額呈現出明顯快於貨幣發行余額的增長速度,二者出現了較大程度的偏離(如圖10)。2003年,我國外匯儲備急劇增加,導致外匯占款投放貨幣量迅速增加。為減輕物價上漲壓力,央行對金融機構的凈債權出現了急劇下降。

在2003年之前,用央行各種凈資產的組合變化對貨幣投放能夠做出大概較好的解釋。央行通過減少對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的凈債權,可以較好地對沖過多的貨幣投放。

根據1995年-2004年這段時間我國的消費價格指數(CPI)可以看出,在1994年我國外匯儲備迅速增漲,央行採取對沖政策(如前所述)之後,使我國的物價水平並沒有出現暴漲。1995年我國的CPI指數比上年增長了17.1%(而1994年比上年增長24.1%),1996年的CPI指數比上年增長8.3%,而1997年比上年增長2.8%,物價上漲率逐漸下降,直至1998年CPI指數比上年下降了0.8%,這時國內出現了緊縮症狀,經濟又受到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央行對金融機構的凈債權又開始迅速增加,CPI指數又略有上漲。這說明,央行為減輕外匯儲備迅速增加對物價上漲產生的壓力,採取的這種對沖措施在這段時間來說是有效的。

央行所進行的這些反向操作導致了央行凈資產結構的變化,從而貨幣投放渠道也發生了變化,也就是說,央行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凈投放的貨幣減少了,而對外貿部門投放的貨幣增長很快,貨幣投放的這種結構性變化對宏觀經濟有顯著影響。我國金融機構的貨幣投放對象主要是國有企業,而這些內向型部門的職工隊伍龐大,它們的工資水平的提高將直接影響到國內市場消費能力的提高,影響到國內市場的物價水平。因此央行對金融機構等凈債權的減少抑制了以國有企業為主的大多數職工工資水平的提高,從而抑制了物價的上漲。相比之下,外貿部門就業人數比重較小,這些部門職工工資收入的提高對全國物價的影響不大,況且這些外匯收人中有很大部分歸外商所有,職工只賺取少量的勞動報酬,因此該部門收入增加對職工工資的提高影響較小,對總體物價水平的影響就更小。這就解釋了央行的貨幣投放一直在增長,但物價卻沒有暴漲的原因。

對於貨幣投放一直在增長,而物價卻沒有暴漲的原因,另外還有一種理論,是由Leeper(1991)提出,後由Sims(1994)、Woodford(1995,1996,2001)、Cochrane(1998,2000)等發展成為較成熟的價格決定財政理論。他們指出通貨膨脹不僅僅是一種貨幣現象,政府的財政政策在決定價格水平和通貨膨脹時起著重要的作用。財政論強調財政波動對價格

水平的影響,認為價格由政府債券的數量決定,即均衡價格水平必須調整到使實際政府負債等於預期政府盈餘的現值(()為在t期到期的政府債券(名義值),為從t期到t+j期的貼現因子,為實際初期政府盈餘(不包括政府利息支出的財政盈餘)),因此在政府收入給定的情況下,價格水平由實際債券余額決定,是財政沖擊而不是貨幣沖擊引起價格水平的波動。

盡管如此,種種對沖措施仍然不能有效吸納外匯占款投放的過多貨幣。在2003年之後,二曲線(央行各種凈資產的組合曲線與貨幣投放曲線)出現了較大的差異,用原有的央行各種凈資產的組合變化就不能很好地解釋貨幣投放,CPI指數開始上升,物價上漲跡象開始顯現。為了沖銷外匯占款導致的基礎貨幣快速增長,在2003年誕生了央行票據這代寫碩士論文一新的貨幣政策工具,這種對沖工具也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2004年央行不但增加了公開市場操作頻率,共進行110次公開市場操作,發行105期央行票據,發行總量15072億元,同時開發了3年期央行票據、1年期遠期央行票據等新品種。投放、回籠相抵,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凈回籠基礎貨幣6690億元。2005年央行在逆回購同時,進一步加大票據發行力度。央行票據這一對沖政策工具的干預使央行各種凈資產的組合和貨幣投放二曲線的偏離情況得到很大的糾正。

因此,從我國的數據來看,我國外匯儲備大量增長,但是在短期內,央行可以通過減少對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及非金融機構的凈債權,通過發行央行票據等措施來消除外匯儲備增長對貨幣投放過度增加的壓力,使物價並沒有達到如外匯儲備大量增加所應致使的物價上漲幅度,所以說通過這些對沖操作減輕了通貨膨脹壓力。

④ 通貨膨脹對外匯匯率有什麼影響

這個問題太復雜了。其實,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1. 沒影響:通貨膨脹專在封閉經濟體或者,管制屬嚴格的經濟體中,對外匯匯率沒有影響。比如,中國現在有明顯的通貨膨脹問題,但因為中國管制匯率,所以外匯市場並不受本幣在國內情況的影響。中國外匯水平完全有國家通過市場買賣進行操控。

  2. 貨幣貶值(匯率下降):這個是很多經濟學家都推到出來的。在完全開放經濟中,通貨膨脹意味著本幣貶值,而本幣貶值的話,匯率自然會下降。很多中小型開放經濟體都會存在這種問題。一旦本國通貨膨脹嚴重,外匯匯率也會跟著降低。

  3. 貨幣升值(匯率上升):這個是比較詭異的情況。但確實在2000-2012年之間,發生在全球最大最主要的貨幣 —— 美元。盡管美國是開放市場經濟,但因為美元同時還是世界主要流通貨幣,海量商品、金融產品都用美元作為計價單位。因此,當美聯儲超發貨幣的時候,美元的流通性增加,從而美元的價值增加,貨幣反而會升值。當然,這種反常情況在金融危機後期,美國QE3之後就消失了。一種說發是,美元超發帶來的貨幣貶值效應,最終超過了美元流通性增強的效應。所以在2012年以後,美國每次QE都會造成美元的貶值。

⑤ 通貨膨脹、利率與外匯匯率這三者之間有什麼關系

利率與匯率是資金的兩個價格,它們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利率的走勢也是外匯市場的焦點。但是,通貨膨脹、利率與匯率的關系相對要復雜一些,不象經濟增長、外貿赤字與匯率的關系那麼簡單,因此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能把握住匯率的波動趨勢。如果美國物價不斷上漲,美國的中央銀行聯儲就會提高利率以對抗潛在的通貨膨脹,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美國的貨幣美元就由於和其他國家貨幣的利率差擴大,在資金市場上的吸引力相對提高,資金就會從歐元、日元等其他貨幣流向美元,使美元受到追捧而升值,從這方面看美國提高利率對美元的匯率有支持;但是,提高利率會引起美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下跌,表明在美國金融市場進行投資的收益率下降,由於國際游資是要尋找投資回報的,面對一個開放的國際金融市場,這些游資在美國不能獲得理想的回報,必然要離開美國,到別的一些國家和地區,諸如歐洲、日本、東南亞等去尋找新的投資機會,這樣又會對美元的匯率構成貶值的壓力。另外,利率的上升會對經濟的增長產生阻礙作用,從這些方面看,加息最終使匯率受到損害。最明顯的例子是在1995年,美國因為擔心經濟過熱而提高利率,導致道瓊斯股票指數的暴跌,最終使美元的匯率在當年創下歷史最低記錄。
以上信息由EFD為您提供

⑥ 通貨膨脹和外匯的關系

通貨膨脹主要作用於國內,意即貨幣在國內購買力下降,物價上漲。匯率指的是國際支付能力下降,匯率下降,兩者有關系,但不存在因果關系。

⑦ 通貨膨脹和匯率之間有什麼關系

一般而言,通貨膨脹會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的緩解會使匯率上浮。通貨膨版脹影吶本幣的權價值和購買力,會引發出口商品競爭力減弱、進口商品增加,還會引發對外匯市場產生心理影響,削弱本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這三方面的影響都會導致本幣貶值;
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水平的差異,在紙幣制度下,匯率從根本上來說是由貨幣所代表的實際價值所決定的。按照購買力評價說,貨幣購買力的比價即貨幣匯率。如果一國的物價水平高,通貨膨脹率高,說明本幣的購買力下降,會促使本幣貶值。反之,就趨於升值。

⑧ 通貨膨脹的差異對外匯有什麼影響

通貨膨脹是指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的普遍的上升。這個定義說明:(1)通貨膨脹不是價格水平專短期或一次性的上屬升,而是價格水平的持續上升;(2)通貨膨脹不是指個別商品價格水平的上升,而是指價格總水平即所有商品和勞務價格的加權平均值上升;(3)形成通貨膨脹的價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取決於經濟主體對價格上升的敏感程度。
國內外通貨膨脹的差異是決定匯率長期趨勢的主導因素,在不兌現的信用貨幣條件下,兩國之間的比率,是由各自所代表的價值決定的。如果一國通貨膨脹高於他國,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就會趨於貶值;反之,就會趨於升值。

⑨ 外匯儲備和通貨膨脹

你的理解只差一步

首選,應該是順差過多導致外匯儲備增加,所謂的干預匯內率,就是順容差越大,本幣升值的需求越大,這里的干預就是指不讓本幣升值或者大幅升值

拿我國來說,由於是屬於強制結匯(就算不強制結匯,企業在國內生產,也是必須換人民幣的)企業賺到的外匯,需要向銀行兌換成人民幣,這樣就導致人民幣增發了,也就是流動性增加,但這個不是無緣無故的增發,是由於外匯進入導致的被動增發

是多發行貨幣,但不是憑空創造出來的,是由於外匯兌換造成的

⑩ 外匯儲備和通貨膨脹有什麼關系

首先,通脹是貨抄幣襲供應量超過流通中所需的實際數量,使得貨幣購買力下降,物價上漲的現象。一句話,通脹就是貨幣供應過量。
目前我國基礎貨幣的投放主要通過4條渠道:一是對金融機構的再貼現和再貸款;二是外匯占款;三是對財政貸款或透支;四是央行的直接貸款。
我國近年來連續呈現國際收支順差,外匯儲備規模不斷增加,使外匯占款逐漸成為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
所以外匯儲備的增加和通脹壓力呈現正相關的關系。

其次,「東南亞金融危機時,中央拋了大量的外匯儲備,才保證的人民幣不貶值。」意思是央行通過拋售外匯,回籠人民幣,改善國際市場上人民幣供需失衡的局面,從而保證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同時達到治理國內通脹的目的。

閱讀全文

與外匯與通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英文縮寫 瀏覽:76
長城久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82
福蓉申購上市交易時間 瀏覽:636
光伏電站銀行貸款 瀏覽:232
資金站用金 瀏覽:928
1909玉米期貨交割成本 瀏覽:289
求推薦小額貸款平台 瀏覽:456
紓困基金光大信託 瀏覽:718
台幣7000是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355
太安堂融資 瀏覽:335
億利節能股票 瀏覽:95
興邦融資租賃 瀏覽:847
2300歐元等多少人民幣 瀏覽:730
貸款公司十周年 瀏覽:736
通過港股通交易的成本又那些 瀏覽:486
信託質押回購 瀏覽:443
近期金融理財怎麼做 瀏覽:77
b輪融資影響 瀏覽:675
泰利森股票 瀏覽:784
2019王煥昌妖股絕學價格 瀏覽: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