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外匯需求和外匯供給

外匯需求和外匯供給

發布時間:2024-11-17 11:12:27

外匯供給大於需求,本幣升值,這句話怎麼理解

意思是:國際收支順差,就是出口的多,進口的少。

以中國和美國為例,("外匯"兩字可以理解為就是美元,一國儲備的國際貨幣)

出口是指中國人拿中國的貨物到美國市場上去賣,那麼在美國市場上賣出貨物後收進美元,但是顯然出口商拿著美元不能在中國流通。

所以出口商要將這些美元到中國中央銀行去換成人民幣才可以,這時就是出口商把美元賣給中國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把人民幣賣給出口商.

進口則是中國人需要美國的貨物,但是進口商手裡沒有美元,那麼進口商只有到銀行用人民幣去換美元,這時候就是進口商買美元,銀行買人民幣

這樣就可以理解了,匯率是兩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如果收支順差,表示出口大於進口,就是出口商賣出貨物得到的美元賣給中央銀行比進口商去買美國貨物需要從中央銀行買的美元多。


這時候外匯(就是美元),出口商賣出美元(供給),大於,進口商買進美元(需求),美元供給大於需求,美元貶值,人民幣就升值,最後得出外匯供給大於需求,本幣升值。

(1)外匯需求和外匯供給擴展閱讀:

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包括外國貨幣、外幣存款、外幣有價證券(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等)、外幣支付憑證(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

截至2015年,中國位居世界各國政府外匯儲備排名第一。但美國、日本、德國等國有大量民間外匯儲備,國家整體外匯儲備遠高於中國。

廣義:

一國擁有的一切以外幣表示的資產。是指貨幣在各國間的流動以及把一個國家的貨幣兌換成另一個國家的貨幣,藉以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關系的一種專門性的經營活動。

實際上就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債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狹義:

以外國貨幣表示的,為各國普遍接受的,可用於國際間債權債務結算的各種支付手段。必須具備三個特點:

可支付性(必須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資產)、可獲得性(必須是在國外能夠得到補償的債權)和可換性(必須是可以自由兌換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幣資產)。

外匯供給與 「外匯需求」 相對而言。

從理論上說,外匯的供給和需求體現著國際收支平衡表所列的各種國際經濟交易,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貸方項目構成外匯供給,具體來說,一國外匯供給主要來自於:

①本國的商品勞務出口。②外國對本國的單方金融資產轉移。

③外國居民購買本國的金融資產或對本國進行直接投資。④本國居民出售所持有的國外資產。

在紙幣流通條件下,由於各國貨幣發行量脫離了兌換黃金的物質制約,貨幣的對內價值和對外價值勢必出現變化。

匯率作為兩國貨幣間的比價,是由兩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供求狀況決定的。

但是,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外匯供求狀況對匯率變動的制約僅僅是第一層次的,外匯供求的背後隱藏著更深層的決定因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外匯

網路:外匯供給

⑵ 進口是外匯需求還是外匯的供給

外匯需求:我國出於購買外國的商品、服務和金融資產的需要而產生的用專本國貨幣屬去「購買」外國貨幣的行為。

外匯供給:外國人出於購買我國的商品、服務和金融資產的需要而產生的用外國貨幣來「購買」我外國貨幣的行為。

總的來說進口是屬於外匯需求了。

⑶ 為什麼當外匯供給大於需求時,外匯匯率會升高

1、貨幣供給和需求是決定貨幣的價值以及貨幣購買力的首要因素。根據供求原理,供大於求時價格下降,供不應求時價格上升,對於外匯匯率同樣如此。如果本國貨幣供給減少,則本幣由於稀少而變得更有價值,通常銀根緊縮,信貸減少是貨幣供給減少的信號,這些造成總需求、產量和就業的下降,因而本幣價值提高,外匯匯率將相應地下跌。
2、如果貨幣供給增加,則過多的貨幣供給更容易造成通貨膨脹,導致本國商品價格上升,同時單位貨幣能夠購買到的商品減少,購買力下降,導致對外國商品和勞務需求增加,因而外匯供給增加,本國貨幣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拓展資料:
一、供給:
供給包括生產、向市場提供出售、售出三個環節。經濟學的供給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對應於一個給定的價格,生產者願意且能夠提供的商品數量被稱為該價格下的供給量_。是供給(生產)量與價格的關系或價格與供給(售出)量的對應關系。
二、影響供給(生產)量的因素
1. 商品本身的價格:一般來說,一種商品的價格高,生產者會增加供給(生產)量。相反,商品的價格低,生產者會減少供給(生產)量。
2. 相關商品的價格:如果某商品價格上漲了,原來生產的商品價格不變,生產者會轉向某商品的生產,原來商品的供給(生產)量必然減少。
3. 生產技術的變動:生產技術的變動也影響生產成本。在一般情況下,生產技術隨著經濟活動的發展不斷提高。一次生產技術的變化一般是單方向的,當生產技術提高時,在同一價格水平上使供給(生產)量增加。
4. 生產要素的變動:生產要素價格變化,導致生產成本發生變化。生產要素價格上漲表明生產成本增加,在同一價格水平上,供給(生產)量減少:反之,生產要素價格下降,使生產成本減少,在同一價格水平上,供給(生產)量增加。
5. 政府的稅收和扶持政策:這實際上也影響到生產成本的變化。在一定條件下,政府如果增加稅收,生產者的負擔則加重,供給(生產)量便會減少,反之則會增加。
6. 廠商對未來的預期:如果行情看漲,廠商就會增加供給(生產)量;反之亦然。
7. 自然條件:如水果、蔬菜等季節性較強的產品,在生產旺季,供給(生產)量自然會大於其他時間。

⑷ 外匯需求和外匯供給該怎樣理解

首先說 是我摘的 http://..com/question/213688840.html?fr=qrl&cid=82&index=1&fr2=query
完整方便可以如此理解:

國際收支順差,就是出口的多,進口的少;可以考察一下出口和進口:

以中國和美國為例,("外匯"兩字可以理解為就是美元,一國儲備的國際貨幣)

出口是指中國人拿中國的貨物到美國市場上去賣,那麼在美國市場上賣出貨物後收進美元,但是顯然出口商拿著美元不能在中國流通,所以出口商要將這些美元到中國中央銀行去換成人民幣才可以,這時就是出口商把美元賣給中國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把人民幣賣給出口商.

進口則是中國人需要美國的貨物,但是進口商手裡沒有美元,那麼進口商只有到銀行用人民幣去換美元,這時候就是進口商買美元,銀行買人民幣

這樣就可以理解了,匯率是兩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如果收支順差,表示出口大於進口,就是出口商賣出貨物得到的美元賣給中央銀行 比 進口商去買美國貨物需要從中央銀行買的美元多.
這時候外匯(就是美元),出口商賣出美元(供給),大於,進口商買進美元(需求),美元供給大於需求,美元貶值,人民幣就升值,最後得出

外匯供給大於需求,本幣升值.

閱讀全文

與外匯需求和外匯供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吳中地產股票 瀏覽:40
天津市保利凱旋小額貸款有限公司 瀏覽:382
通達信用後富指標公式 瀏覽:195
50元澳元對人民幣多少 瀏覽:452
台州鳳凰資產整合投資合夥企業 瀏覽:579
公積金貸款買房會動裡面的錢嗎 瀏覽:164
2014全國汽油平均價格 瀏覽:901
4萬英鎊和人民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338
人民幣換成萬美元是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701
外匯市場的運行 瀏覽:778
通達信市值篩選指標 瀏覽:143
貸款影響信用卡提額 瀏覽:477
甜品店融資計劃 瀏覽:119
理財年化利率 瀏覽:316
基金a與c的收入 瀏覽:924
美元基金好嗎 瀏覽:432
主力資金流入流出說明什麼意思 瀏覽:211
京順長城新興成長基金 瀏覽:216
150日元匯率對人民幣 瀏覽:448
好口袋理財怎麼樣 瀏覽: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