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正邦科技為啥跌得這么厲害
10月25日,正邦科技發布公告,稱債權人錦州天利糧貿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具有重整價值為由,向法院申請對公司進行破產重整。
目前,南昌中院已決定對正邦科技啟動預重整,但後續是否進入重整程序存在不確定性。
10月25日,正邦科技發布公告,稱債權人錦州天利糧貿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具有重整價值為由,向法院申請對公司進行破產重整;目前,南昌中院已決定對正邦科技啟動預重整,但後續是否進入重整程序存在不確定性。
不久之後,正邦科技對外回應稱「目前暫無重整預案,生產經營正常進行,接下來將繼續通過縮減產能和出售資產來緩解資金流動性問題」,但在26~28日,正邦科技股價連續大跌,短短3天時間便跌去了20.78%,很顯然投資者已經對正邦科技失去了信心。
實際上,面對386.1億的債務,正邦科技除了轉賣資產之外,其餘可行的方法並不多。
早在今年的8月,正邦科技便發布公告稱,決定將位於廣安市的大型養殖場轉讓給江西增鑫科技,售價為3805.96萬元,用於償還對增鑫科技的債務。
而到了2個月之後,正邦科技又將「蘄春正邦、孝感正邦、浠水正邦、淮南正邦、賈汪正邦」等5家公司出售給湖北省糧食公司,交易價格為5.39億元。
不過,雖然出售了如此多的子公司,但還是未能阻止正邦科技資金鏈斷鏈的情況出現。
如今,正邦科技剩下有價值的資產並不多,當下最值錢的莫過於500萬噸的飼料項目,而這一項目今年上半年營收則為46.91億,為其帶來了3.25億的利潤。
不過作為一家以飼料業務起家的企業,若出售了飼料業務,正邦科技也就站在了「懸崖」的邊上了。
從種種跡象來看,雖然正邦科技努力自救,但面對此前因為舉債擴張而挖下的「巨坑」,目前可打的牌確實不是很多。或許對於這家曾經的養豬大戶而言,破產重組才是最好的歸宿。
Ⅱ 多家上市公司取消員工持股是為什麼
多家上市公司取消員工持股計劃 業內:杠桿和保本或是重點
近期,不少上市公司紛紛宣布取消此前已經公布的員工持股計劃,至於終止的原因,多數公告稱是因為市場環境、監管政策發生變化所致。
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大多通過信託或者券商資管計劃來實施,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取消員工持股計劃或許和擬出台的資管新規有關,對杠桿比例和保本方面的要求是市場關注的重點,員工持股計劃存在和擬出台資管新規違背的地方。
而目前上市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基本被歸類為私募資管產品。對此私募排排網合規部副總監溫志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期不少公司取消員工持股計劃或多或少與近期出台的《指導意見》有關,因為目前上市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基本都是通過配資(分級)來進行的,而《指導意見》明確要求不論是信託計劃還是其他資管計劃,只要是權益類的產品,杠桿比例不能超過1:1。其次是多數員工持股計劃具有優先、劣後之分,而優先順序資金使得員工持股計劃具有保本性質,這也與《指導意見》相違背。
此外,上海重陽投資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指導意見》中重要的一點就是降低資管產品杠桿,《指導意見》明確按照穿透原則核算負債杠桿,並將單只開放式公募產品、封閉式公募產品和私募產品的杠桿比率分別限制在140%和200%以內。
Ⅲ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哪些模式
混改的本質即股權多元化,試點單位及各地方國企混改模式可總結為4種典型手段+1種配套措施的「4+1模式」:
4種典型手段:
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引入戰略投資者、引入基金以及改制重組。
1種配套措施:
員工持股。從激勵的角度出發,進一步達到股權多元化的措施。一般需結合四種手段或在二次混改的基礎上實施,不可單獨實施。
在實際運用中,國企混改的措施主要表現為單一模式的混改、多種模式的組合式混改以及模式+配套措施的組合式混改。
以下
將以雲南白葯、中油資本、中糧資本、綠地集團、江蘇高投的混改案例為大家系統解讀「4+1模式」。
一、
雲南白葯兩次「引入戰投」的單一模式
雲南白葯作為醫葯行業內的業績成長典範,從1993年上市至今業績成長領先同行,在混改之前是雲南省國資企業下屬全資上市公司。雲南白葯控股的混改可總結為「引戰投、兩步走」:
第一次引入戰投
2016年12月,雲南白葯控股股東白葯控股通過增資方式,引入新華都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華都將向白葯控股增資約254億元,交易完成後,白葯控股的股權結構變更為雲南省國資委和新華都各持有50%股權。
2017年4月19日,白葯控股召開董事會,白葯控股高管都不再保留省屬國企領導身份和職級待遇,而按市場化方式選聘,成為職業經理人。
第二次引入戰投
2017年6月6日,白葯控股通過增資方式引入江蘇魚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魚躍」)成為第三方股東。此次改革中,江蘇魚躍增資約56億元取得白葯控股10%的股權。交易完成後,白葯控股形成雲南省國資委45%、新華都45%、江蘇魚躍10%的股權結構。
雲南白葯混改模式有以下三大看點:
1、改革動作加大:通過兩次引入戰投,最終拿出超出一半的股權用於改革,這在以前是沒有的,表明地方重點國企改革動作加大;
2、真正的市場化:高管放棄幹部身份,成為職業經理人,釋放經營活力的同時,為下一步管理層持股埋下伏筆,並有望建立市場化的治理機制;
3、增量引入:通過案例,結合國家出台的國有企業混改相關政策,引入戰略投資者原則上只採用增量引入,不動存量。
二、中油資本運用「資產重組+上市」 的雙模式組合進行混改
中國石油集團資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油資本」)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金融業務管理的專業化公司。中油資本混改項目共歷時8個月,通過資產注入、並購重組、最終實現重新掛牌上市。其混改路徑具體如下:
中油資本的混改模式有以下兩大看點:
1、通過資產重組,將連續兩年虧損的*ST濟柴將變身為綜合性金融公司,業務范圍擴大,擁有較為齊全的金融牌照;
2、通過重組後上市,有望成功保殼。
三、中糧資本運用「引入戰投+引入基金+員工持股」的「模式+配套」方式混改
中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是中糧集團旗下運營管理金融業務的專業化公司,中糧資本的注冊資本為10億元,由中糧集團有限公司100%持股。
2017年4月19日,中糧資本披露將通過「增資+售股」的方式擬募資總額80億元,其中以增資入股的形式募資60億元,再以增資價格向投資方轉讓價值20億元對應股權。最後中糧資本實際募資69億元,確定7家投資人:國調基金、北京首農、溫氏投資、弘毅投資、霧繁投資、上海國際、航發資管等。增資後,中糧集團的持股比例降至約65%,新股東持股比例合計約35%,其中,員工持股比例約3%。
中糧資本混改有以下三大看點:
1、引入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簡稱「國調基金」),中糧資本是該基金成立以來投資混改的兩家企業之一(另一家是聯通),說明國企混改項目未來將得到該基金的助力;
2、採用「增資+售股」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降低國有資本持股比例,優化股權結構;
3、增資方案中,還同時設計了員工持股。
四、綠地控股運用「引入戰投+員工持股+整體上市」的「模式+配套」方式混改
綠地集團是上海市國有控股特大型企業集團。2013年進行混改之前,綠地的股權結構為:職工持股會持股比例為36.43%,國資股東持股比例為60.68%。其混改路徑如下:
引入戰略投資者
2013年年底,綠地通過增資擴股引進平安創新資本等5家戰略投資者。該5家機構以5.62 元 / 股的價格,聯合向綠地集團增資117.29 億,占增資後股本的 20.2%。引進5家戰略投資者後,職工持股會持股比例稀釋至不到29%,國有股降至50%以下。
成立員工持股平台
由於有限合夥形式50人的人數上限,綠地將1000個擁有股權的員工拆分為32個小有限合夥形式(上海格林蘭投資管理中心1-32),組成了上海格林蘭。上海格林蘭投資為綠地管理層直接控制,是其核心利益的體現,上海格林蘭投資法定代表人是董事長兼總經理張玉良。
整體借殼上市
2014年3月17日,金豐投資置出原有23億元資產,注入預估值為655億元上海地產集團所持綠地集團股份,又通過為綠地集團股東非公開發行股票購買其持有綠地集團股份,已完成對綠地集團股份100%的收購。
2015年8月13日,公司名稱由「上海金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綠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同月18日,綠地控股上市。
綠地混改的方式有以下三大看點:
1、成立有限合夥企業吸收合並職工持股會;
2、上海國資委放棄控股權;
3、綠地集團借金豐資本上市解決了同業競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