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家九部門是哪九部門,之間有什麼聯系,職能是什麼,隸屬於哪
中國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公安部、財政部、信息產業部、商務部、稅務總局、銀監會、外匯局等九部委
⑵ 上海青幫大亨結局誰最悲慘
希望對你有幫助:
黃金榮願意悔過卻難以自新,杜月笙晚年凄涼客死香港,張嘯林暴斃在軍統槍口下。
張嘯林做了漢奸最可恥
⑶ 宋美齡訪美時為何拒絕見丘吉爾
。時至1943年,英國政府對於繼續縱容日本為所欲為,將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開始清醒起來。他們已經認識到,即使單純從英國的利害關系考慮,其惡果也是不容忽視的。丘吉爾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就致電羅斯福,表示「中國如果崩潰,將大大增加英美共同的危機。」而且他們也感到了華盛頓「要求它對中國採取更積極的態度和更有助益的政策之壓力」。在阿卡迪亞會議期間,丘吉爾寫信給韋維爾時說:「我必須向你解釋美國的觀點。在許多美國人的頭腦中,中國和大英帝國一樣重要。」「如果要把我在美國學到的東西歸結為一個詞,那就是『中國』。」更為重要的是,中國人民英勇頑強的犧牲精神和遭受野蠻侵略的苦難,已經引起了世界人民包括英國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國家之聲譽及地位,實為有史以來空前未有之提高。這些因素融匯在一起,終於促使英國當局開始對中國採取一種比較友好和積極的態度。英國政府領袖曾一再向顧維鈞表示:「為了解決戰後必定出現的許多問題,兩國間的密切合作不僅是雙方的願望,也是十分必要的。」
力邀宋美齡赴英國做國事訪問,正是英國政府希望與盟邦中國加強友誼關系的一種姿態和行動。宋美齡應羅斯福總統邀請訪問美國,美國政府已給了宋美齡非常隆重的接待,而她在各處的演講更是受到空前熱烈的歡迎。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政府認為,不論從中國在同盟國中的地位這一角度考慮,還是從宋美齡在中國的地位來看,宋美齡出訪英國,必將有助於增強中國對英國政府和英國人民的友好關系。
但是宋美齡對於是否訪英,卻遲遲未作決定。因為宋美齡雖然喜歡英國文學,但對於日本侵華以來英國的表現一直讓人失望,所以對英國人沒有信心。這基於很多種事實:
英國的遠東戰略是維護其既得利益。英帝國是日不落帝國,是世界最大的殖民者,向來宣稱它是為了宗主國的利益而決不是為了殖民地的利益而建立的。維護既得利益是其全球戰略的主要目標。九一八事變前後,正逢英國的經濟危機,財政大臣張伯倫警告政府,「在目前的條件下,我們在財政上經濟上比軍事上更不具備在遠東進行一場大的戰爭的能力。」英國害怕戰爭將導致他們「在遠東的貿易和影響」消失。所以,在解決遠東問題過程中,始終堅持避戰求和,採取姑息日本侵略的綏靖政策。為此,外交大臣西蒙做過扼要的說明:
政策——對日和解。
對中國——不要只是依靠別國,盡你們自己的責任,不要尋求轉向盟軍。
對日本——我們不想制裁。
1931年9月21日,南京政府向國聯提出起訴,要求國聯採取行動制止日本侵略。英國操縱國聯連續通過兩個決議,對日本軍侵略行為未作任何譴責,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同時向中日雙方呼籲停止沖突、撤退軍隊,把侵略者與被侵略者置於同一位置。
七七事變,日本撕毀九國公約,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改變了遠東的國際格局,與大英帝國在遠東既定政策產生了尖銳的矛盾。但由於德國法西斯上台,歐戰一觸即發,英國把戰略重點放在歐洲,只好在遠東利益問題上尋求美國的幫助與支持,「同美國完全一致,走得一樣遠,既不能在前面,也不落在後面。」當時美國已明確宣布不願制裁日本,張伯倫政府就寄希望於日、英妥協,以犧牲中國利益來緩和英日矛盾。英、日簽訂的《戰時中國關稅抵付外債辦法協定》、《有田——克萊琪協定》即是典型表現。
由於日本的目標是獨佔中國,所以盡管張伯倫政府煞費苦心,無異於與虎謀皮。11月3日,日軍佔領武漢和廣州後,近衛發表第二次對華聲明,公開表明日本獨霸中國的決心,英國當局才如夢初醒,態度趨向強硬,開始採取一些措施對付日本。
1938年11月16日,英副外交大臣巴特勒宣布,英國正在研究對中國提供貸款,修築滇緬公路。第二年3月8日,英財政大臣宣布,將由英國的匯豐、麥加利銀行同中國的國家銀行共同設立1000萬英鎊的外匯平準基金,促進英國對華貿易和投資,這對於日本要「設法造成法幣的崩潰……在財政上使中國中央政府自行消滅」的陰謀是個很大打擊。英國還加強同法、美的軍事聯系,三國在新加坡舉行關於遠東防務問題的對策會議。
1939年歐戰爆發後,德國法西斯橫掃歐洲,為避免兩線作戰,英國繼續對日本謀求妥協,一再退讓。1940年6月,法國敗降,英國遠征軍損失慘重。日本利用英國困境,脅迫英國關閉滇緬路,以切斷中國外援,動搖中國抗戰信心,解決中國問題。新任首相丘吉爾認為:「在目前新形勢下,我們不應該為了聲望而招致日本的敵對。」7月7日,英、日簽訂了封路協定,關閉滇緬路3個月。
英國雖然以封路討好日本,以求得一時苛安,但日軍南進的腳步踏碎了它的夢幻。1940年9月23日,日本佔領了法屬印度支那北部,與英美爭奪亞洲殖民地的跡象日趨明朗。27日,德意日在柏林正式簽訂三國同盟。英日戰爭危機逼近。英國才感到「綏靖政策之在東亞,亦不能收到理想之效果。」在美國遠東政策影響下,在無力面對日本挑戰的情況下,英國決定藉助中國的抗戰力量來遏制日本的進攻,以保持英國在亞洲的力量均勢。於是英國拒絕了日本提出的延長關閉滇緬路的要求,於10月18日重新開放。之後,又派了不少將士來中國學習游擊戰。1941年1月,英國政府任命丹尼斯少將為駐重慶陸軍武官,開始和中國醞釀建立中英軍事同盟。
1941年1月成立了「中國緬印馬軍事考察團」,由商震、林蔚掛帥,赴緬甸、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做了3個月的實地考察,以共同商定保全緬甸的軍事計劃。5、6月,中國方面根據考察情況提交了洋洋30餘萬言的報告書,擬定了中、英、緬共同防禦計劃草案。然而,英國卻不重視這個考察報告。不久,中國軍方向英方提出《中英共同防禦意見書》,同樣未採納。此後半年多,英國既未對中英共同防禦著手准備,亦不同意中國軍隊入緬布防。這是因為英國軍事當局認為以大英帝國的招牌,以英國的雄厚的力量,日寇斷不敢輕易挑釁,它們決不會在馬來半島和緬甸遭到地面進攻。即使日本要截斷滇緬路,肯定是從中緬或中老(撾)邊境,而不會是經過緬甸。相反的是,英國視中國為「長期威脅其殖民主義政策的民族主義國家」,防範著中國勢力進入它的殖民地緬甸,擔心中國進入緬甸後賴著不離開,故千方百計反對中國軍隊入緬布防,強調中國軍隊只能在中老、中緬邊境上布防。由於英國的虛榮、固執,中英軍事合作問題被束之高閣,坐失良機。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為應付危機,經蔣介石提議,徵得美國總統羅斯福同意,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三國在重慶蔣介石官邸舉行聯合軍事會議,史稱「東亞軍事會議」。
宋美齡出席會議,親眼目睹了蔣介石與英國代表駐印度總司令韋維爾的爭執過程。蔣介石為維護盟國利益,提出「如果英國需要,我國可派80000人入緬作戰。」韋維爾卻傲慢地答稱:「如果由貴國軍隊解放緬甸,實在是英國人的恥辱。」明確表示:「我們只請中國能惠允撥借美援物資就可以了」,並表示:英國向中國所借的物資「亟盼緊要關頭過去之後,我方即能如數償還」,避免給中國留下「來此乞援之印象」。韋維爾的無理與言語中對中國的輕蔑讓宋美齡氣憤,她發言中指出:「請注意中國的地位!」史汀生也因此批評韋維爾「過於武斷,不講方法,還以舊日的英國方式對待中國。」
羅斯福也竭力勸誡丘吉爾不要過於輕視中國的作用。他對丘吉爾說:「如果人口眾多的中國走上日本近一個世紀來所走的道路,並擁有現代化武器,將會出現什麼情況呢?」他要求丘吉爾拋棄殖民帝國的陳見,如果要中國在未來發揮大國的作用,現在就必須像對待大國一樣對待它。丘吉爾不以為然地回答說:「我出任英國首相不是為了主持大英帝國的葬禮。」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國遠東部隊在日本的攻擊下一籌莫展,英國海軍遠東艦隊全軍覆沒,緬甸、印度均告急。英國向中國請援。中國在世界人民、世界反法西斯戰場最需要的時候,沒有退縮,派出的第一支遠征軍,10萬中國官兵依靠簡陋武器、在供養極差的情況下英勇作戰,在面臨絕境、在慘絕人寰的情況奮勇求生,同古戰役與仁安羌戰役,曾轟動英倫之島,戴安瀾將軍英勇捐軀,孫立人將軍獲得英國皇家勛章。而英國一直表現得極端自私自利,當中國遠征軍攻至緬甸仰光附近,就趕緊後撤。在整個緬甸保衛戰中,英軍沒有作任何戰略配合,甚至不向中國軍隊提供關於緬甸的任何信息,一心只想在中國軍隊掩護下逃往印度。中國遠征軍的失敗自有英軍的「功勞」。
5月10日,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廣播演說中,大大贊揚美、蘇在各戰場中所起的作用,唯獨對中國抗戰,對中國軍隊在緬甸戰場中所做的努力包括為援助英軍所做出的犧牲,隻字不提。這就激怒了蔣介石。他指責說:「英人對我緬甸軍隊一切不顧,至丘吉爾的態度對我等於唾棄,以怨報德,徒有勢利,而無信義!」
1942年開始的廢約運動,英美態度迥然各異。英國還是一副殖民者心態,仍然抱殘守缺。1942年4月25日,英國駐華盛頓大使在給美國國務院的一份備忘錄中,就美國同英國磋商立時放棄在華治外法權問題答復說,目前這樣做「不過是被看作一種軟弱的結果」,因而主張在遠東和平恢復以後再著手此事。英國外相艾登當時也向美駐英大使懷南特談過類似的想法,認為此時廢約會在「中國引起誤解」,「目前不是一個適當時機」。顯然,英國的這種考慮主要是出於面子觀念,要維護大英帝國的所謂體面。
在談判過程中,中國應收回九龍,為此並據理力爭。但是,英國政府借口九龍租借地不在新約談判范圍,拒絕交還九龍。對於香港,更是不情願歸還。英方立場頑固,甚至揚言即使談判破裂也在所不惜。11月11日,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倫敦市政廳發表演說時表示了強硬的態度,宣稱:凡屬於英國者,他必保護之。他不是為了解散大英帝國而出任首相,如果有這種事情發生,請另找他人辦理。他決不放棄大英帝國的任何領地。最終中國未能通過談判收回港九。
在1943年1月,中美、中英分別訂立平等新約,取消了在華的治外法權及有關特權,從法理上說,中國與盟國是平等夥伴關系了。但是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與5月的華盛頓會議,都未邀請中國最高領導人與會。
丘吉爾在1943年3月發表的演說中聲稱,他認為戰爭的進程應該是先打敗德國,然後盡最後的努力來戰勝日本,並說用不著使用對付德國的全部軍隊去「挽救」中國。在談到戰後秩序時,他說將由英、美、蘇三大戰勝國來商討世界組織的建立,將中國排除在外。重慶政府對丘吉爾在講話中將中國排除在戰勝大國名單之外,並對中國使用「挽救」一詞極度反感,認為這是對中國的「有意輕蔑」。
宋子文首先對此的反應是,對英國在輕視中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典型的帝國主義者和現實主義者」的觀點,尤其感到難以容忍。在進行中、英平等新約談判時,宋子文便對英方在香港問題上的立場頗為不滿。此時英國外交大臣艾登請宋美齡訪英,宋子文認為:「如果他處於蔣夫人的地位,他就不去,丘吉爾的那篇講話使訪問顯得更為不妥。這樣做就像中國挨了一記耳光還陪笑臉。看來我們將受到一個被英國挽救的流亡政府的待遇。」但同時,宋子文也表示了另一種觀點:「反過來,說不定正是為了這篇演說,蔣夫人更應該走一趟。」他告訴顧維鈞說:「他剛給蔣夫人寫了一封長信,說明他自己的看法,但是訪問與否請她自己決定」,請顧維鈞「和蔣夫人討論以下邀請問題,並對他信中提出的看法做些解釋」,「無論如何她應及時做出決定,不要總叫英國等待」。
經過幾番考慮之後,宋美齡最後以身體不適為由,婉言拒絕了英國的邀請。
同年5月,丘吉爾訪問華盛頓,並且帶來了100多位重要將領及官員,其中包括在印度的陸海空軍司令長官,這是從來沒有過的規模。宋美齡立即告知蔣介石這一消息。
蔣介石主張會見丘吉爾,對宋美齡說:「丘吉爾即到華府,如能與英相見面,則於公私均有益。此正吾人政治家應有之風度,不必計較其個人過去之態度,更不必心存意氣,但亦必須不失吾人之榮譽與立場。此事或可由顧維鈞與哈里法克斯先行接洽,而後由羅總統為之介紹。如與文兄出席會議時,請預商文兄,應請其代表發言,而吾愛竭力協助之,如其言有遺漏之處,則再由吾愛代其補充說明之可也。」
同時,蔣介石在重慶以國民黨政府名義召見美國駐華代辦,發表聲明:「此次丘吉爾首相在華府期間,凡與中國有關事項,或與太平洋有關問題,如有會議,請約蔣夫人與宋部長出席參加。」顧維鈞也認為這是正式通知,羅斯福、丘吉爾必能重視,請宋美齡及早准備一切。
遵照蔣介石夫婦的指示,顧維鈞大使開始積極活動,以安排丘吉爾與宋美齡會面。
事實上,顧維鈞自從聽到丘吉爾到美的消息後,就認為二人會見是個好主意,對中、英關系能有重大影響。但他覺得惟一的問題是:丘吉爾是否打算來紐約,那樣對訪問宋美齡比較方便(除赴白宮外,在丘吉爾訪美其間宋美齡一直在紐約)。如果丘吉爾覺得佔用時間太多不來紐約,但又願意與宋美齡會談怎麼辦?
與宋美齡同行的孔令偉認為:「蔣夫人是一位女士,丘吉爾前去拜訪比較合適。」
5月15日,顧維鈞找到哈里法克斯說丘吉爾與宋美齡有極好的見面機會。
丘吉爾盡管行程緊張,可是他也希望能與宋美齡談談,這對於英、中合作和遠東局勢沒有壞處。
於是就由羅斯福出面,特意安排宋美齡與丘吉爾會晤,以圖緩解兩國的緊張關系。羅斯福請宋美齡在5月23日去白宮參加午宴。可是,宋美齡接到羅斯福夫人的電話邀請後,以身體「不適遠行」為由拒絕。羅斯福自然明白其中的奧妙,這只不過是托辭,但他認為不必過分拘泥於禮節。因此,又建議改在5月26日,以便宋美齡能「不誤醫生約定打針的時間」。宋美齡並不理會羅斯福總統的安排,拒絕赴華盛頓(當時宋在紐約)會見丘吉爾。
在這件事情上,宋子文也曾勸其妹妹以大局為重,並為其妹妹安排了與丘吉爾會晤的時間,但還是被宋美齡拒絕了。在這種情況下,顧維鈞、宋子文認為她更應該去華盛頓,當羅斯福總統有意在微妙的局勢中提供解決辦法的時候,謝絕邀請是很不禮貌的。
可是孔令偉還是堅持:「作為婦女,應由丘吉爾來拜會,現在中國對日戰爭不很順利,蔣夫人不應該顯得過分遷就,不然的話,他們會爬到你頭上的。因此,蔣夫人一定要比以往更堅定,保持尊嚴。」
宋美齡再次拒絕了邀請。對於這件事,她在見到顧維鈞時做了解釋:「丘吉爾目中無人,一定要我去華盛頓見他,我謝絕了。因為在國際關系中和個人關系中,禮儀和尊嚴都至關重要,必不可少。無論如何我在政治上沒有外交部長之類的職務,所以有條件表現堅決一些。」結果,宋美齡因為「尊嚴」未到華盛頓,丘吉爾因為「事太忙」不能到紐約,雙方終未見面直到兩人參加開羅會議才第一次相見。
丘吉爾夫人對此事耿耿於懷,二十幾年後,《紐約時報》外交專欄作家沙滋柏格采訪丘吉爾夫婦,還提起了那段往事:
(1943年)有一天羅斯福總統對丘吉爾說:「我想介紹你見見蔣夫人,她是位漂亮的女人。」羅斯福立即打電話給蔣夫人,邀她第二天到白宮來與丘吉爾一道午餐,但宋美齡拒絕了,她說,丘吉爾要先打電話給蔣夫人,她才會答應,午飯終於沒有吃成。
顧維鈞分析宋美齡不接受訪英邀請與不願意去華盛頓會晤丘吉爾,可能是因為「婦女往往比較主觀,或許蔣夫人在這件事上又比較感情用事」。他認為:「無論怎麼說,被邀訪英和在美國未同丘吉爾會晤這兩件事,處理欠妥。」顧維鈞很為這件事惋惜。他認為:「英王邀請她做國事訪問,肯定是一種表示深切友誼的姿態。這是給中國的榮譽,很少給別的國家。」
宋美齡的做法卻有其道理。如前所述,英國戰時在遠東的表現的確令人失望,一直是一種老牌殖民主義者的心態與架勢,即使在成為盟國後亦無多大改觀。1942年2月蔣介石夫婦訪問印度回國後,對解決印度問題仍很關注。後來,由於英、印政府與國大黨談判失敗而矛盾激化,甘地准備再發動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時,與尼赫魯等一道被捕。蔣介石多次呼籲雙方和解。由於甘地絕食,生命垂危,1943年2月12日,蔣介石致電宋美齡,要她「面商羅斯福總統,從速設法切勸英國政府立即釋放甘地先生,以確保聯合國為民主、為人類作戰之信念」。宋美齡遂及時告訴羅斯福。羅斯福果然致電美國駐印代表菲利浦斯告訴印度總督:「無論如何不能使甘地先生因絕食而亡。」但印督答稱:「如彼欲死,似無辦法。」
宋美齡為了促進釋放尼赫魯而繼續努力,又發表聲明敦促「釋放尼赫魯」。為此,英國政府很是惱火,駐美官員哈里法克斯找中國外長宋子文提出抗議中國干涉別國內政。宋子文機智地回答:「這件事不足為奇,因為蔣夫人是位婦女,說話時會感情重於理智。此外,這是她個人的發言,英國不必過分認真。我將不把抗議轉達,以免把事情弄僵。」為以毒攻毒,宋子文就另一件事提出了抗議:當宋美齡赴美國時飛經印度,英、印當局並不知曉,事後英、印政府致信美國政府,抗議「偷運」宋美齡經過印度。宋子文認為:「對蔣夫人這樣有身份的人,用這類語言是不可饒恕的,這是英政府的無禮和失態。」「已要求薛穆爵士收回那封信,因為不想將這件事報告委員長和蔣夫人而使事態惡化。」現在,宋子文也請哈里法克斯「將這件事向英王陛下大臣艾登匯報」。
自中、英新約簽署後,蔣介石對英國的態度有所改變,他曾指示有關部門應盡量與英國建立良好關系。因此,蔣介石希望宋美齡能夠應英國邀請訪英,在宋美齡決定不去英國後,他又希望宋美齡能夠在美國與丘吉爾會面。但是宋美齡根據英國一貫表現判斷去英國不可能有訪美那樣的效果,見丘吉爾也不能改變他的既定方針,與其出訪無效果,不如拒絕,在丘吉爾面前表現出的傲慢態度,對他進行一個回擊,作為反法西斯主力之一的中國不應該也不能太軟弱。從這個角度看問題,也無可厚非。
但是宋美齡拒絕在華盛頓會見丘吉爾,拒絕去英國,使英國很傷面子。克里浦斯爵士認為這「非常不幸……恐怕即使蔣夫人現在要來英國,英王、英後和首相也不歡迎了」。
1943年7、8月間,為修復中、英關系,宋子文訪問倫敦時,英國外交大臣艾登、外交部常務次官賈德干都沒有到火車站迎接,這種輕慢中國的一種姿態,也許是一種報復表示。英國政府的如此反應,倒證明了宋美齡當初決策的正確。
⑷ 可以用斯大林和希特勒做個比較嗎
1、個人生活,斯大林喜歡抽那根又老又黑的煙斗,經常飲伏特加酒,對女人沒有太大興趣。不修邊幅,活像個工人。希特勒不吸煙不喝酒,素食,過著斯巴達式的苦修生活,對女人很可能沒有興趣。按照古德里安的話說就是:「他從不知道怎樣體會生活的樂趣。」其舉止優雅,無可挑剔。
2、愛情,當斯大林對他的妻子粗暴而且蠻橫,他曾當眾逼迫他的嬌妻喝酒,當他這位第二任妻子自殺後,斯大林一直獨居。
3、家庭,檢驗一個是領袖是為私利還是為民族服務的根本標准就是:他是否任命親屬擔任關鍵的職務。血緣上的關系在政治舞台上無疑是最為可靠的,最能加強自己的權力。所以領袖是否對國家政權懷有多大的私心完全可以從他的親屬從中獲得多少好處看出來。斯大林和希特勒的親戚有個共同特點就是,兩位領袖的親屬在國家大事上毫無影響力,從不出入公眾場合。
4、個人才能,斯大林的文章有比較高的理論水平,其一生都在學習中,盡管「藐視」腐朽的資產階級文化,盡管被國民吹噓為無所不知,但斯大林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閱讀西方著名政治學家,政治學家。希特勒的愛好廣泛,據說其曾私自收藏5100多套叢書,書的內容駁雜繁多。
5、對人才的任用,斯大林善於利用人才,如果人才對他有用,他就用,如果人才對他有害,他就毫不猶豫除去。和斯大林一樣,希特勒認為:「科學家和軍人是德意志民族最寶貴的財富。」其給了德國科學家幾乎可以是奢侈的尊敬和優待,這當然與其經濟復興是分不開的。
⑸ 聚焦3月1號,歷史上這一天都發生過什麼重大事件
以下是清遠歷史上的今天(3月1日)發生的歷史事件:
1991年03月0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謝非到清遠視察,著重了解清遠山區鄉鎮企業發展情況。謝非對清遠市建立扶貧試驗區的構想表示贊賞和支持。
1993年03月01日,清遠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掛牌辦公。
1999年03月01日,全市個體私營經濟工作暨表彰會在市會議中心召開。800多名個體、私營企業代表參加會議,市四套班子領導梁戈文、駱雁秋、柳錦州、黃武君出席會議。這是清遠建市以來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個體私營經濟工作會議。目前全市有個體工商戶近7萬戶,從業人員10多萬人,注冊資金4億多元。會議要求全市大力支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把其作為擴大清遠經濟總量,增創發展新優勢的重要舉措來抓。市政府還在會上頒布了《關於進一步鼓勵扶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若干規定》。
2000年03月01日,市政府發出《關於開展清理清遠市區非農建設閑置土地的通知》,對不按規定開發的土地,視不同情況進行處理,從2000年起,閑置土地兩年不用的,政府無償收回土地。
2005年03月01日,清連一級公路高速化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評審會在市會展中心召開,評審會由省交通廳組織,與會單位及人員有省發改委等10多個單位,還有部分國內、省內知名專家學者。副市長顧青波參加了會議。
2005年03月01日,據廣州海關年終統計,2004年清遠市全年外貿出口創匯達5.3億美元,摺合人民幣44億元,同比增長70.9%,增幅居全省首位,是唯一一個增幅超過60%的市。
2005年03月01日,浙江省義烏市政府考察團一行8人,由副市長王奎明等帶隊,考察了高新區的清遠市豪美鋁業限公司、傑雅帝(清遠)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和承威線路板廠三家企業。
2005年03月01日,《宗教事務條例》自1日起施行。該條例已經2004年7月7日國務院第57次常務會議通過,是中國第一部宗教方面的綜合性行政法規,標志著中國宗教事務管理向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邁出重大步伐。
2006年03月01日,阮灶新同志任廣東省清遠扶貧經濟開發試驗區(廣東省清遠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2006年03月01日,省委批准,朱明接同志任廣東省清遠扶貧經濟開發試驗區(廣東省清遠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委書記。
2008年03月01日,由市政府主辦,市政協牽頭組織,香港清遠友好協進會、香港清遠公會、香港清遠商會等機構承辦的第二屆世界清遠聯誼大會在香港洲際酒店召開。大會通過決議,第三屆世界清遠聯誼大會2010年在清遠召開。省委統戰部、省僑聯、省僑辦、香港中聯辦、香港廣東社團總會等,市領導鄒學軍、陳茂輝、何炳華、阮灶新、楊樹新、譚炳和、潘緒光、唐遠強等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清遠鄉親共500多人參加了會議。
2008年03月01日,中央財經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鶴率領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調研組到清遠調研。調研組認為清遠總體而言不是欠發達地區,清遠南部地區經濟水平甚至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2008年03月01日,全市領導幹部大會在國際會展中心召開。會上,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林存德宣讀了省委關於清遠市黨政主要領導任免的決定:陳家記任清遠市委書記,並提名為清遠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候選人;徐萍華任清遠市委副書記,並提名為清遠市市長候選人
⑹ 作文令我最感動的一件事
轉眼間,童年的大門已徐徐向我關閉。回憶往事,有苦有樂,有開心,有生氣……但有一件事讓我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星期下午,因為晚上有客人來,所以媽媽帶我到農貿市場,市場上人山人海,由於我還要買鋼筆。情急之下,我們來到了路邊一個賣菜的小攤上買菜。攤主是一位老爺爺,一看就知道是位飽經風霜的地道老農民。
媽媽上前問了價錢,便開始與他談判。可那賣菜的人斤斤計較,怎麼也不肯降低半形錢。我在旁邊不耐煩的催著媽媽,媽媽也著急了,便匆忙稱上菜付上錢,急急火火地走了。誰知到了半路上,媽媽才發現鑰匙不見了,怎麼辦?待會還有客人要來呢!想到這里,媽媽臉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肯定是忘在那攤子上了,丟了東西,誰會還給你,更別說那斤斤計較的老頭了。你自認倒霉吧!」
經過一翻激烈的思想斗爭,媽媽還是決定回去碰碰運氣,於是我們又朝市場的方向奔去。
到那裡時已經是傍晚時分了,市場上人不多了。在昏暗的燈光下,我們看到了那位老大爺還在那兒,眼睛向四處望著,像是在等人。我和媽媽走上去,老爺爺認出了我們,他用那長滿老繭的手把鑰匙遞給媽媽,媽媽向他會心地點了頭,我們三個都開心地笑了。
望著眼前著朴實的老大爺,我還能說些什麼呢?一股愧疚感由然而生。祝願老人一生平安!
2、 在我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可我上了小學三年級後,媽媽再不像以前那麼愛我了,被子讓我自己疊,飯菜讓我自己炒,這個問題我一直不明白。
這天,我揉揉眼睛,穿上衣服後,便去打飯,打好飯,便往回走。在上樓梯時,突然摔了一跤,飯全灑了,滾燙的濃湯流到了手上,我哭了。哭聲驚動了住在樓下的王奶奶,她上來一看:「啊呀,不得了!」他急忙下去拿葯,擦在我燙傷的手上,還說:「幸好今天穿得厚,不然非被燙個大傷疤!「我一聽,又哭了,媽媽看到了,後說:「沒事,不就破了些皮嗎?小谷是個勇敢的孩子,趕快上來換套衣服,重新去打早飯。」媽媽為什麼不愛我呢?
半夜,我被痛醒了。我看見媽媽沒在家裡,就偷偷地下了床,忽然從王奶奶家傳來媽媽的聲音:」這個孩子可不能寵壞了,他必須自己去面對一切考驗,雖然殘忍了點,可這是為了孩子好呀!」之後又是很長的對話。忽然外面傳來了腳步聲,我知道媽媽要進來了。我立刻躺在床上裝睡,媽媽推開門,看到「熟睡」的我,笑了,她幫我蓋上被子,摸摸我的頭,然後走開了。我睜開眼睛,啊,媽媽還愛著我,沒有不愛我。想著想著,一滴滴幸福的眼淚流過面頰。
媽媽,您真偉大!
3、記得那是夏天的一個下午,天很沉,似乎預示著一場暴風雨的即將來臨。上午,大社已經通知晚上六點半我跟另外一位同事要到大社進行外匯業務考試的模擬考。下午,分社的業務量也一如平常繁多,而且因為主辦會計去開會了,就只剩我們兩個櫃員,所以大家都忙得頭暈轉向。五點左右天黑得快要壓下來了,風也開始吹得越來越猛,馬路上的垃圾滿天飛 --- 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不一會兒雨開始「嘭嘭……」直下,像砸玻璃一樣,雨勢很大;風也越吹越猛,路邊的大樹被吹彎了腰。外面狂風暴雨,分社裡面也「熱鬧非凡」……
快到五點半了,雨勢有所減弱,不少客戶辦完業務都急急忙忙地離開了。五點三十五分,押款車到了(因為我們分社是解款的第一站),這時的雨勢又增大了,外面的馬路的積水也開始上漲。押款車走後,我們繼續做一些後續工作。突然,「怦——」一聲,整個分社的燈都熄了,只聽見主機不斷地在響「 B —— B ——」。我們兩個一下子都蒙了!「停電?!」不會的!我們立即去檢查電源總開關。可是電源總開關沒問題啊!看看對面的商鋪也有電,怎麼會這樣呢?我們立即打電話到電站問,原來是我們這邊的電線被風雨打斷了,現在立即派人去搶修,可是什麼時候能修好卻是個未知之數。噢……我們被困了!因為外面的卷閘沒電打不開,備用的電箱在外面!眼看著就快到六點了,我們還要到大社考試呢!我們只好打電話向附近分社「求救」了。可是,雨勢實在太大了,路旁的幾棵樹已經被吹倒,而且閃電雷聲不斷,附近分社的同事也是愛莫能助,唯一的辦法就是等雨勢減弱。無奈,只有一個字「等」。十分鍾過去了,雨勢沒有絲毫減弱,雨打在玻璃上我們已經看不清外面了……突然,門口出現了一個穿著黃色雨衣的人!……噢,原來是附近分社的同事!我們立即從椅子上跳起來,彷彿黑糊糊的世界裡突然出現了一道曙光!我們簡直興奮極了!慌忙讓她把外面的備用電箱打開。「哐——」卷閘開始慢慢升起。啊…… 我們終於被「解救」出來了!我們在大聲地歡呼著……而那位同事已經再次穿上她黃色的雨衣,這時我們才慌忙道謝,可她只是笑了笑就騎上自行車准備離開了。這時我才注意到她雨衣已經緊貼著身體,全身已經是濕透了。
看著她騎著自行車搖搖晃晃地消失在風雨中,突然之間鼻子有一絲酸酸地感覺。這就是同事之間的那份情誼,那份互相幫助,互相愛護的精神。我想我永遠會記住那件黃色的雨衣的!
4、 潘安是我們小區里的一個挺好的的小夥子,人也挺和善的,就是有點膽小怕事,連平時燉魚湯,魚都不敢自己殺。
一個晴朗的下午,一棟大樓的人家突然冒煙了,鄰居們聞到了煙味都跑了下來,「老大爺!」一個人喊到。這時,大家才想到那位老大爺著了火,但那位大爺還在家裡睡的正香呢!人們開始議論紛紛,誰去救那位大爺。
「安林,你去。」
「為什麼?」
「你是大爺的對門,你當時應該去叫醒大爺。」
「那張雲就更應該去了。」
「憑什麼啊?」
「應為你幫大爺燒的雞湯啊!你不把煤氣給關了嗎?「
…………
就在大家爭論不休的時候,潘安走了過來,問:「什麼事啊?」
「那位大爺家著火了,可大爺在家裡睡覺呢!可大家一個也不願意去救大爺。」安林說。
潘安看了看越來越濃的黑煙,說:「我去吧!」
「潘……」大家話還沒說的出口,他已經沖進了弄煙滾滾的樓道中,大家隨即就撥打了119。10分鍾過去了,119的車子來了,人們還沒見他下來,便開始擔心了,他不會有什麼事吧。又是10分鍾過去了,大家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快來幫忙!」是潘安,是他!他被著年逾70的大爺,向大家走來。
「小安,難為你了。」
「潘安,你真了不起!」
……
「大家不要再說了,快把大爺送醫院吧!我不要緊的。」
「哎。」大家把大爺送到醫院之後,他自己找了塊布條,把自己的傷口包紮起來,連醫院也沒去。
我在窗前目睹了這一切,兩行熱淚留了下來。我被他深深打動了。每次我再站在那個窗口的時候,就會想到再現代的社會上,又有多少人會像他那樣,擁有者和哈爾威一樣的品質,在現代社會中,不正需要這樣的品格嗎?潘安和哈爾威,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5、 在我的記憶里,有許多令我感動的事。但是,最令我難忘的還是發生在兩年前的那件事。
那是一個寒冷的夜晚,白天因為貪玩,到了半夜,病魔就把我從夢境里拉了出來。我感到頭痛欲裂,渾身上下都熱乎乎的。媽媽被我的呻吟聲驚醒了,趕忙關切地問:「兒子,怎麼了?」「我難受。」媽媽立刻用她那粗糙的手摸了摸我的頭,然後跑到了客廳拿出溫度計,塞到了我的腋下。「呦,三十九度七。」媽媽二話沒說趕忙幫我穿上衣服。到了醫院,媽媽就急忙給我掛號,帶我看病,最後又帶我到輸液室輸液。護士把我推到病房後,已是凌晨三點了,我又累又困,迷迷糊糊便睡著了。
當我醒來後,雪已經停下了,我的病也好了許多。此時,我看到了最令我感動的一幕——媽媽坐在一張小凳子上,趴在病床的邊緣睡著了,我一扭頭,又看到床頭櫃上擺放著許多葯和好吃的,我知道這是媽媽在我睡覺時給我買的。床頭櫃上還有一張字條,我拿起來一看,上面寫著一句話:「兒子,以後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看到這張字條,我的眼淚在眼眶裡轉了幾圈,終於忍不住流了出來。
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了兩年,但這件事的每個細節我仍然記憶猶新。媽媽對我的恩情我永遠不會忘卻。
星期天下午,媽媽來少年宮接我上課回家,路過我家附近的菜場,媽媽說要進去買菜,我很不情願地在菜市場入口處等著。忽然,在喧鬧的叫賣聲中,我的眼睛無意中看到了一位小姑娘,她的年齡和我相仿,身著一件已經發黃的白襯衫,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盯著手上的一本書,看的很入迷的樣子。有一位中年婦女在她的旁邊邊賣菜,邊吆喝著,人多的時候她忙不過來時,會叫那個捧著書看的小女孩,只要一叫,她就會放下手中的書來幫忙,顯然,這是一對母女。
她就捧著這本書看,只是偶爾會被她媽媽叫去,沒事了就又回到板凳上繼續看書。她竟然能在環境這么嘈雜、臟亂的地方專心的看書,如果是換了我,我一定會被這喧鬧的聲音煩死,更不用說看書了,我想到了我平時在家做作業時,只要隔壁房間傳來電視機播放節目的聲音,我馬上就會分心,心裡老是想著我喜愛的動畫片,會找出種種借口和理由去看一眼也好。可她竟然能在菜市場那麼嘈雜的環境中如此專注的看書,我真的不能夠理解!或許是她早已經習以為常了吧。不管怎麼說,我既佩服她能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看書,又能幫助她媽媽做一點事,而令我非常感動。
這時,媽媽買好了菜走了過來,我把我剛才看的事情向媽媽說了一遍。媽媽說:「你要向她學習,她能在這么嘈雜的餓環境中看書非常不容易,說明她很有定心,不會被其他的事干擾,學習就要像她那樣,那你的成績就會提高,學習就會進步。」聽了媽媽的話,我點點頭,在心裡默認了
不一定符合你的要求,根據需要改改吧。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