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持有6000億美元外匯是用大概48000億人民幣兌換的,請問兌換的人民幣是央行增印的嗎謝謝!
復制自己的答案……
其實不是這樣講的。中國的外匯儲備只是一個概念上的數字,存在於銀行帳戶中,就是說中國有相當於幾千億美元的外匯存款。並不代表中國中央銀行金庫裏就存著6000億美元的現鈔,也不代表中國加印了那麽多的票子。
實際流通中的現鈔數額是有限的。一般來說儲蓄的總額要比現金的量大的多。
⑵ 央行的錢是從哪裡來的
央行就是中國人民銀行,也就是中國的國庫,里邊的錢主要來自以稅收為主的國家財政收入。央行的主要業務有:貨幣發行、集中存款准備金、貸款、再貼現、證券、黃金占款和外匯占款、為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辦理資金的劃撥清算和資金轉移的業務等。
拓展資料:央行的誕生
(1)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 18世紀初,西方國家開始了工業革命,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商品經濟的迅速擴大,促使貨幣經營業越來越普遍,而且日益有利可圖,由此產生了對貨幣財富進行控制的慾望。央行產生於17世紀後半期,形成於19世紀初葉,它產生的經濟背景如下:經濟發展
(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頻繁出現資本主義經濟自身的固有矛盾必然導致連續不斷的經濟危機。面對當時狀況,資產階級政府開始從貨幣制度上尋找原因,企圖通過發行銀行券來控制、避免和挽救頻繁的經濟危機。
(3)商業銀行的普遍設立,伴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銀行業也逐步興盛起來。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在推動歐洲大陸的貨幣兌換商轉變成商業銀行的同時也加速了新銀行的涌現。
(4)貨幣信用與經濟關系普遍化。資本主義產業革命促使生產力空前提高,生產力的提高又促使資本主義銀行信用業蓬勃發展。主要表現為一是銀行經營機構不斷增加;二是銀行業逐步走向聯合、集中和壟斷。
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經濟危機的頻繁發生,銀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既為央行的產生奠定了經濟基礎,又為央行的產生提供了客觀要求。
⑶ 為什麼出口一美元商品,央行就要發行相當於一美元的人民幣呢
這種現象叫做「外匯占款」,因為人民幣屬於非自由兌換貨幣,出口商品後,收回美元,這收回的美元必須中國銀行進行核銷,即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從整體上來看國家為了外資換匯要投人大量的資金,這樣就增加了貨幣的需求量,央行就為此而印製新的人民幣。不過其結果往往是造成通脹壓力增加。
外匯占款(Funds outstanding for foreign exchange)是指受資國中央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由於人民幣是非自由兌換貨幣,外資引入後需兌換成人民幣才能進入流通使用,國家為了外資換匯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需要國家用本國貨幣購買外匯,因此增加了「貨幣供給」,從而形成了外匯占款。
狹義的外匯指的是以外國貨幣表示的,為各國普遍接受的,可用於國際間債權債務結算的各種支付手段。它必須具備三個特點:可支付性(必須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資產)、可獲得性(必須是在國外能夠得到補償的債權)和可換性(必須是可以自由兌換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幣資產)。
廣義的外匯指的是一國擁有的一切以外幣表示的資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此的定義 是:「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