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元對一種貨幣的買入價,賣出價是什麼意思
買進的該貨幣的價格和賣出該貨幣的價格。
買入價 :該價格是市場在外匯交易合同或交叉貨幣交易合同中准備買入某一貨幣的價格。以此價格,交易者可賣出基礎貨幣。位於報價中的左部,例:USD/CHF 1.4527/32, 買入價為1.4527,意為銀行買入1美元願付出1.4527瑞士法郎,於此相應投資者賣出1 美元,收入1.4527 瑞士法郎。
賣出價:在直接標價法下,賣出價是指銀行賣出一定外幣而向顧客收取若干本幣數。銀行實行賤買貴賣的原則,賣出價是較大的數,即賣出一定量的外幣向顧客收取較多的本幣。因此,在直接標價法下,賣價在後。
在間接標價法下,賣出價是指銀行賣出若干外幣數而向顧客收取一定的本幣數。銀行實行賤買貴賣的原則,賣出價是較小的數,即賣出較少的外幣而收取顧客一定的本幣。因此,在間接標價法下,賣價在前。
(1)今日外匯匯率賣出擴展閱讀:
計算方法
外匯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的差額,稱「買賣差價」,一般為1-5%,計算方法是:(賣出價-買入價)/賣出價×100%。它構成了銀行經營外匯買賣業務的利潤來源。這個買賣差價越是小,說明外匯銀行的經營越有競爭性或外匯市場越發達。
例如,美元,英鎊由於交易頻繁,而且交易額較大,能形成規模效益,所以紐約和倫敦外匯市場上,這兩種貨幣的買賣差價只有0.5‰。
外匯交易通常都以美元報價。如果知道所有貨幣對美元的匯率,那麼,任何兩種非美元貨幣之間的匯率就能夠很方便地套算出來,這便是所謂的「交叉匯率」或「套算匯率」。計算交叉匯率時,正確使用買入價和賣出價是很重要的。
在直接標價法中,如何正確運用買入價、賣出價來計算交叉匯率的兩個價格。
假如兩組貨幣報價中有一組採用間接標價法,則兩種非美元貨幣交叉匯率的買入價和賣出價可通過直接相乘得到,例如:
(買入價)¥/£=(買入價)$/£×(買入價)¥/$
(賣出價)¥/£=(賣出價)$/£×(賣出價)¥/$
除了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以外,它是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的算術平均數,即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2 。它是為了使報道簡潔,表達方便而使用的匯率。此外,在企業內部的會計處理過程中也經常使用中間價以簡化核算。但中間匯率絕非是外匯買賣業務中實際成交的價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買入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賣出價
2. 為什麼外匯買入價和外匯賣出價不同
作為報價一方,銀行買入價是銀行向客戶買入外匯時所使用的價格,所以客戶向銀行賣出外匯用買入價;銀行賣出價是指銀行向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價格,所以客戶向銀行買入外匯用賣出價。
匯率受國際收支、通貨膨脹率、匯率政策等多因素影響而上下波動,您可以登錄平安口袋銀行APP-首頁-更多-跨境金融-外匯行情,查詢外匯牌價。
服務小貼士:
1、人民幣換外幣:看現鈔/現匯賣出價;
2、外幣換人民幣:看現匯買入價或現鈔買入價
3、查詢的匯率僅供參考,最終的匯率應以實際成交匯率為准。
應答時間:2020-12-2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3. 中國銀行外匯牌價中賣出價,基準價,中行折算價分別是什麼意思
由於各幣種現匯和現鈔業務成本不同,如現鈔業務還包含押運、安保版等成本支出,故現鈔賣出價高權於現匯賣出價。因盡可能的滿足客戶需求,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我行部分幣種現鈔賣出價與現匯賣出價保持一致。
對於目前客戶購匯時存在現匯賣價及現鈔賣價不同的幣種,客戶在各渠道進行購匯時需要明確購匯用途(匯款、存款或提取現鈔等),需要根據客戶購匯用途提供購匯價格。
總行門戶網站顯示的「中行折算價」為我行內部會計核算使用價格,一日一價。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最新業務變動請以中行官網公布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4. 什麼叫外匯匯率
1. 匯率的概念
外匯匯率是用一個國家的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的貨幣的比率、比價或價格;也可以說,是以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的"價格"。由於國際間的貿易與非貿易往來,各國之間需要辦理國際結算,所以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都規定有一個匯率,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對美元等少數國家貨幣的匯率。
2. 匯率的標價方法
折算兩個國家的貨幣,先要確定用哪個國家的貨幣作為標准。由於確定的標准不同,存在著外匯率的兩種標價方法(Quotation)。
用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外國貨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額的本國貨幣,叫做直接標價法(Direct Quotation)。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國貨幣的數額固定不變,本國貨幣的數額則隨著外國貨幣或本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改變。絕大多數國家都採用直接標價法。有些國家貨幣單位的價值量較低,如日本的日元,義大利的里拉等,現在有時以100, 000或10, 000作為折算標准。
用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本國貨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量的外國貨幣,叫做間接標價法(Indirect Quotation)。在間接標價法下,本國貨幣的數額固定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則隨著本國貨幣或外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改變。英國和美國都是採用間接標價法的國家。
3. 買入匯率、賣出匯率與中間匯率
外匯買賣一般均集中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它們買賣外匯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利潤,方法就是賤買貴賣,賺取買賣差價,商業銀行等機構買進外幣時所依據的匯率叫"買入匯率"(Buying Rate),也稱"買價";賣出外幣時所依據匯率叫"賣出匯率"(Selling Rate),也稱"賣價",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相差的幅度一般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各國不盡相同,兩者之間的差額,即商業銀行買賣外匯的利潤。買入匯率與買出匯率相加,除以2,則為中間匯率(Medial Rate)。
在外匯市場上掛牌的外匯牌價一般均列有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在直接標價法下,一定外幣後的一個本幣數字表示"買價"即銀行買進外幣時付給客戶的本幣數;後一個本幣數字表示"賣價",即銀行賣出外幣時向客戶收取的本幣數。在間接票價法下,情況恰恰相反,在本幣後的前一外幣數字為"賣價",即銀行收進一定量的(1個或100個)本幣而賣出外幣時,它所付給客戶的外幣數;後一外幣數字是"買價",即銀行付出一定量的(1個或100個)本幣而買進外幣時,它向客戶收取的外幣數。
經濟報刊上所說的外匯匯率上漲,在直接標價法下,說明外幣貴了,因而兌換本幣比以前多了,本幣兌換外幣的數量比以前少了。外幣匯率下跌,情況則相反。
4 影響匯率變化的因素
兩種貨幣實際所代表的價值量是匯率決定的基礎,並在下列主要因素影響下,匯率不斷變動。
(1)國際收支:其中外貿收支對匯率變動起決定性的作用。外貿順差,本幣匯率就上升;反之,就下跌。外貿收支直接影響外匯供求。
(2)通貨膨脹:既直接關繫到貨幣本身實際代表的價值與購買力,又關繫到商品的對外競爭能力與對外匯市場的心理影響。通貨膨脹減緩,本幣匯率就上漲;反之則下跌。
(3)利率水平對資本的流動的影響:一定條件下,高利率水平可吸引國際短期資金流入,提高本幣匯率;低利率則反之。80年代前半期美元堅挺,即美國實行高利率政策的結果。
(4)各國的匯率政策:匯率政策雖然不能改變匯率的基本趨勢,但一國根據本國貨幣走勢,進一步採取加劇本幣匯率的下跌或上漲的措施,其作用不可低估。
(5)投機活動:特別是跨國公司的外匯投機活動。有時能使匯率波動超出預期的合理幅度。
(6)政治事件:國際上突發的重大政治事件,對匯率的變化也有重大影響。
上述各因素的關系,錯綜復雜:有時各種因素會合在一起同時發生作用;有時個別因素起作用;有時各因素的作用以相互抵消;有時某一因素的主要作用,突然為另一因素所代替。一般而言,在較長時間內 (如一年) 國際收支是決定匯率基本走勢的重要因素;通貨膨脹、匯率政策只起從屬作用--助長或削弱國際收支所起的作用;投機活動不僅是上述各項因素的綜合反映,而且在國際收支狀況決定的匯率走勢的基礎上,起推波助瀾的作用,加劇匯率的波動幅度;從最近幾年看,在一定條件下,利率水平對一國匯率漲落也起重要作用。
6、匯率折算與進出口報價
1、即期匯率下的外幣折(換)算與報價
(1)外幣/本幣折本幣/外幣
一個國家或地區外匯市場所公布的匯率表常為1個或100個外幣等於多少本幣,而不公布1個本幣等於多少外幣。如外國進口商要求我對其報出出口商品本幣價格的同時,再報出外幣的價格,這只要用1除以本幣的具體數字即可得出1個本幣折多少外幣。
(2)外幣/本幣的買入-
5. 什麼叫外匯買入價, 賣出價和中間價
賣出價(Sellprice)就是賣出基礎貨幣,同時買入結算貨幣的價格。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賣出外匯時使用的價格。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故賣出價常被稱作「進口匯率」。買賣價之間的差額是外匯銀行的手續費收益。
外匯買入價是「外匯賣出價」的對稱。亦稱「買入匯率」 。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買進外匯時所使用的價格。在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匯摺合本國貨幣數額較少的價格為買入價。即銀行買入外幣時付出的本幣數額。
中間價,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價格差,就是「點差」。買入價比賣出價要高,原因是您需要從外匯經紀商那裡買賣貨幣,經紀商為您提供了服務,就要收取「服務費」。
外匯中間價亦稱「外匯中間匯率」 。是外匯買賣價的平均數。其計算公式是:(外匯買入價+外匯賣出價) / 2 =外匯中間價。外匯中間價在西方常用於對匯率的分析,報刊報道匯率也用中間價。我國外匯牌價的中間價用於清算貿易和非貿易從屬費用的結算,不對外公布。
(5)今日外匯匯率賣出擴展閱讀:
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幣並非都是外匯。通常情況下,只有可以自由兌換外幣才是外匯,因為外匯的實質是國際支付手段,如果某種貨幣不能自由兌換,它就不能成為國際支付手段。通常有現匯戶和現鈔戶之分。
外匯中間價又叫中間匯率,是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平均數。
計算公式為: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 2
6. 什麼叫外幣買入價和賣出價
1、兩種不同攔亮貨幣之間的比價,叫做外匯牌價。在我國,外匯牌價採取以人民幣直接標價方法,即以一定數量的外幣摺合多少人民幣掛牌公布。每一種外幣都公布3種牌價,即外匯買入價、外匯賣出價、現鈔買入價。
2、賣出價是銀行將外幣賣給客戶的牌價,也就是客戶到銀行購匯時的牌價。
3、買入價則是銀行向客戶買入外匯或外幣時的牌巧手價,它分為現鈔買入價和現匯買入價兩種。現匯買入價是銀行買入現匯時的牌價,而現鈔買入價則是銀行買入外幣現鈔時的牌價。
4、中間價指的就是買入價與賣出價之間的中間價。用買入價和賣簡寬寬出價之和除以2,如:我行美元/日圓的買入價與賣出價分別為118.90和119.20,則中間價為119.05。
7. 80萬加幣等於多少人民幣
這是中行即期外匯牌價:
http://www.boc.cn/sourcedb/whpj/
根據今日外匯牌價,100加拿大元可兌換人民幣:542.87(現鈔買入價)
所以,80萬加拿大元,今日可兌換人民幣:800000/100×542.87 = 4342960.00(元)
註:用人民幣兌換外幣,是按現鈔賣出價兌換;
用外幣兌換人民幣,是按現鈔買入價兌換。
8. 什麼叫外幣買入價/賣出價
外匯買入價和賣出價定義:
買入價(Bid rate)是銀行向客戶買入外匯(標價中列於"/"左邊的貨幣,即基礎貨幣)時所使用的匯率。
賣出價(Offer rate)是指銀行賣出外匯(標價中列於"/"左邊的貨幣,即基礎貨幣)時所使用的匯率。
外匯中間價是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平均數。
舉例說明:
如美元/日元的匯率為115.25/115.35,表示客戶向銀行賣出美元買入日元(銀行買入美元)的匯率為115.25,而客戶向銀行賣出日元買入美元的匯率為115.35。
因此,如果您想將100美元兌換成日元,那麼,您將按照115.25的匯率,兌換得11525(即,100*115.25)日元;如果您想將10000日元兌換成美元,那麼,您將按照115.35的匯率,兌換得86.69(即,10000/115.35)美元。
澳元/美元匯率為0.5830/0.5840,表示客戶賣出澳元買入美元的匯率為0.5830,而賣出美元買入澳元的匯率為0.5840。
您可能會發現,確定匯率後,在計算兌換得的貨幣數額時,還要確定是用乘法還是用除法。相關計算辦法,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貨幣)從左到右,乘以左(匯價);(貨幣)從右到左,除以右(匯價)」。
所以,按照上述報價,您要把100澳元兌換成美元時,就獲得100*0.5830美元;您要把100美元兌換成澳元時,就獲得100/0.5840澳元。
9. 國際貿易中銀行外匯買入價和銀行外匯賣出價哪個在前
1、買入價:
買入價
:該價格是市場在外匯交易合同或交叉貨幣交易合同中准備買入某一貨幣的價格。以此價格,交易者可賣出基礎貨幣。位於報價中的左部,例:
usd/chf
1.4527/32,
買入價為1.4527,意為銀行買入1美元願付出1.4527瑞士法郎,於此相應投資者賣出1
美元,收入1.4527
瑞士法郎。
買是站在銀行角度來說的,買就是銀行買,即我們把外幣交給銀行,換回人民幣.
不同標價方法下買入價的含義不同。在直接標價法下,買入價指銀行買入一定的外幣而付給顧客的若干本幣數。銀行實行賤買貴賣的原則,買入價是較小的數,即買入外幣時付給顧客較少的本幣。因此,在直接標價法下,買入價在前;在間接標價法下,買入價指銀行買入若干個外幣而付給顧客一定的本幣數。銀行實行賤買貴賣的原則,買入價是較大的數,即買入較多的外幣時付給顧客一定的本幣。因此,在間接標價法下,買入價在後。
2、賣出價:
賣出匯率也叫外匯賣出價、賣出價。是外匯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所以賣出匯率又被稱為進口匯率。
賣出匯率,即賣出價。在採用直接標價法時,銀行報出的外幣的兩個本幣價格中,後一個數字(即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價;在採用間接標價法報價時,本幣的兩個外幣價格中,前一個較小的外幣數字是銀行願意以一單位的本幣而付出的外幣數,即外匯賣出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