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核心三率外匯

核心三率外匯

發布時間:2023-09-21 20:04:03

❶ 2011年經濟走勢如何該如何投資

2011年應該不錯,隨著各國經濟的逐步復甦,特別是歐美,可以看到就業以及各國特別是美國正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股市也是如此找熱點。如何投資?我認為不應該把原有的投資熱點,作為長期投資,應作為中短期。把新興產業應該考慮在內,作為中長期投資。

❷ 保險三率是指哪三率

是指綜合費用率,綜合賠付率,綜合成本率。

1、綜合費用率,即「費用率」,是保險公司經營費用凈支出與已賺保費之間的比率。其中經營費用凈支出包括:營業費用、手續費支出、傭金支出、營業稅金及附加、分保費用支出和保險保障基金,並扣除攤回分保費用。

2、綜合賠付率是指一定會計期間賠款支出與保費收入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為:賠付率=(賠款支出÷保費收入)×100%。但在實踐中,由這一公式計算出的賠付率嚴重失真,不能如實地反映該期間發生的災害事故所造成的損失程度,也不能為今後風險控制提供准確信息。

3、綜合成本率是保險公司用來核算經營成本的核心數據,包含公司運營、賠付等各項支出。綜合成本率100%時,即代表收支相等,無承保盈利,亦無承保虧損。

測一測你的抗風險指數,專家為你免費解讀!

❸ 求 當前宏觀經濟環境 的描述

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2011年中國經濟巨輪將以何種姿態破浪前行?經濟增長率、物價、房價走勢將如何演繹?收入分配、個人所得稅和房產稅改革能否取得實質性進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又將如何發展?

經濟增長9%左右

2011年中國經濟有望繼續保持較快發展,GDP增長9%左右。從三大需求來看,消費有望繼續穩定增長,考慮到價格上漲因素,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速可能比2010年略有回落。2010年以來,外貿偏快增長的勢頭超出預期,2011年出口增速可能比2010年適當回落。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盡管上一輪基建投資的高峰期正在過去,但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固定資產投資仍將保持20%左右的增速。

綜合來看,2011年經濟增速由於基數影響,可能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2011年增長有望達到9%左右,繼續處於潛在經濟增速的合理區間。

CPI溫和上漲

由於絕大多數工業品仍然供過於求,經濟需求不存在明顯過熱的情況,2011年我國發生惡性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不大。但兩大因素決定2011年我國物價漲幅可能高於2010年。一是翹尾因素,由於最近幾個月的物價環比持續上漲,截至11月,翹尾因素對2011年物價的上行影響已經達到4個百分點左右,預計2011年翹尾因素將比這略高,給2011年物價調控帶來很大難度;二是推升近期物價上漲的因素並未消失,輸入型通脹的傳導仍可能繼續顯現,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仍可能推升處於緊平衡狀態的農產品價格,成本推動的價格上漲壓力仍然存在。

在穩健貨幣政策以及一系列價格調控措施治理下,2011年CPI漲幅可能位於4%-5%的區間。2011年四季度翹尾因素的影響將削減,物價漲幅很可能適度回落。

積極財政側重調結構

2011年我國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由於經濟企穩勢頭繼續顯現,2011年財政赤字規模可能縮減至10000億元以下,略低於2010年10500億元的水平。考慮到經濟存量規模的擴大,預計2011年赤字率將降至2%-2.5%之間。積極財政政策的著力點除了為經濟增長「托底」、為「十二五」開好局之外,還將更明顯地側重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新開工投資增長將放緩,保障性住房、西部大開發、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的投資力度仍將較大。

「三率」再度齊動

2010年,我國利率、存款准備金率、匯率「三率」均有所變動。2011年「三率」齊動的現象可能再度出現。為進一步抑制通脹預期,緩解「負利率」狀況,2011年央行可能適時上調存貸款利率。調整存款准備金率也將發揮回收過剩流動性的作用,如果必要,2011年存款准備金率可以上調至20%左右。

2011年我國將繼續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適度升值有助於改善外匯收支平衡,抑制輸入型通脹,預計2011年人民幣匯率可能升值3%左右。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

近年來我國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拉大,這一趨勢已經得到重視。收入分配調整有利於經濟結構調整,讓更多的發展成果惠及民生。改善收入分配關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工資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將成為關鍵所在。2011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可能正式出台,具體措施可能包括提高中低收入者工資水平,完善對壟斷行業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政策,加大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等。

「兩稅」改革有突破

個人所得稅和房產稅改革,近來一直是最受社會關注的話題之一。目前兩項稅制改革工作均在穩步推進,不排除2011年有所突破。個人所得稅方面,目前我國的最低扣除額是2000元,未來除了適當上調該額度外,還可能適當縮小稅級並調整稅率,建立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

房產稅方面,目前上海等城市已在積極推進試點工作,並進行試驗性的房產稅政策空轉。「十二五」期間我國個人房產將逐步納入征稅范疇,具體徵收范圍最初可能不會涉及大部分社會群體。

樓市高位盤整

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將繼續堅持房地產調控,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力度。由於價格調控的效果並不明顯,短期樓市調控尤其是抑制投機的政策不會放鬆。

2011年樓市價格明顯上漲的可能性不大。在政府收緊貨幣信貸以及加強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之後,開發商可能由於資金鏈緊張而進一步降價,剛性住房需求可能對降價作出積極反應。當前通脹預期高漲進一步加劇了樓市走勢的復雜性,一方面通脹預期使得居民投資房地產保值增值的意願增強,另一方面加息通道的開啟加大了住房投資的成本。

區域發展規劃繼續推出

近兩年來,我國推出了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帶動了相關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未來國家層面的區域規劃將有重點、有針對性地推出。從戰略意義上講,區域政策將著眼於培育新的增長極,扶持老少邊窮地區發展,推進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從區域來看,內蒙古、河北、三江源等地均可能推出新的區域發展規劃。

順差規模進一步降低

2010年1-11月,我國貿易順差規模達到1706.64億美元,低於2008年和2009年同期水平。中央提出2011年穩定和拓展外需,同時擴大進口規模。預計2011年我國貿易順差規模將進一步降低,進口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結構調整的作用進一步發揮。節能環保、高新技術等領域的進口可能加快。

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以及高速鐵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望繼續加快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以及投資增速將持續偏快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1年,新能源、生物等行業單獨的振興發展規劃有望出台,節能環保等產業的重要性也將繼續被高度重視和強調。(記者 韓曉東)

防通脹或「三率」齊動 貨幣政策需邊走邊看

2010年,信貸突破年初提出的7.5萬億元目標已成定局,央行六度上調存款准備金率,時隔三年首度加息……「漲價年」實際負利率已持續10個月。

明年通脹水平可能高於今年,防通脹成為短期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上半年不排除出現准備金率、基準利率和匯率「三率齊動」的情形。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對國內經濟增長的擔憂決定貨幣政策出現非常嚴厲和急速收緊的概率較低,貨幣政策可能逐步收緊,邊走邊看。如何在「防通脹」與「保增長」之間求得平衡,明年貨幣政策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防通脹保增長兩難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要更加積極穩妥地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些機構預測,明年CPI漲幅可能超過4%,單月最高漲幅可能超出5%,總體或呈現前高後低的走勢。

歐美經濟體未來仍有充足的印鈔動力,國際大宗商品存在很大的上漲動力;明年天氣具有極大不確定性、「豬周期」導致的肉價上漲空間以及中國自身勞動力結構變遷引發的農產品成本提高等因素,使得農產品價格也有上漲空間;此外,資源壟斷和資源稅開征促使要素價格回歸等因素使通脹或將長期持續。由工資上漲引起的「工資-物價螺旋」也可能成為物價上漲的新動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定調,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按照總體穩健、調節有度、結構優化的要求,把握好流動性這個總閘門。在這一基調之下,明年的貨幣信貸環境將比今年「緊」。

但另一方面,通脹並非由經濟過熱引起,「穩增長」的要求決定了明年貨幣信貸不能太緊。

首先,當前外部不確定性仍未消除。當前經濟復甦基礎還不牢固,外部仍存在不確定性,不能判斷經濟已經步入常態。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日前指出,發達國家實體經濟的資產負債表持續惡化。金融體系真實杠桿率依然高企,脆弱性十分顯著。未來24個月中,美歐銀行將有近4萬億美元的債務到期,超過1萬億美元的政府融資擔保到期,資本監管要求的提高還可能使銀行面臨新的資本缺口。房地產市場的繼續惡化可能導致銀行壞賬規模進一步擴大。屆時銀行資產的風險將進一步顯現。

其次,從國內環境看,明年的經濟走勢尚存不確定性。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認為,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二季度出口形勢不容樂觀。明年尤其是上半年的投資增速不容樂觀,穩中趨緩是大概率事件。

此外,銀行人士指出,前期大量投放的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將逐步進入還款期,銀行能否化解可能帶來的不良貸款集中爆發風險還是未知數。

貨幣政策在防通脹的同時,必須要考慮到「穩增長」的要求,明年貨幣政策將處於更為兩難的境地。

熱錢洶涌制約加息

2010年尤其是下半年,外匯占款逐步回升,成為流動性供給的一大渠道,增加了央行被動投放基礎貨幣的壓力。在美日持續量化寬松政策和人民幣升值預期之下,明年外匯占款將持續增長態勢。

央行行長周小川此前提出「池子」論。他解釋說,典型的「池子」是外匯儲備,熱錢流入可以完全對沖,使其在總量上不會對國民經濟產生影響,但在個體上並沒有阻止他們賺點錢。

然而,熱錢真的能被完全對沖,全部回收到「池子」里,而不產生通脹壓力,或對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形成掣肘嗎?

今年1-11月,我國外匯占款增長28649.49億元人民幣。6月19日,央行宣布「進一步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點燃了市場的人民幣升值預期。7-9月外匯占款逐月增加,從1700億元迅速增加到近3000億元。10月份我國新增外匯占款高達5190.47億元人民幣,刷新30個月以來的最高記錄,僅次於2008年4月的5251億元。11月份雖回落近四成,但3196億元的增量仍屬歷史高位水平。外匯占款高增顯示了短期逐利資本對中國的青睞。

劉明康表示,未來新興市場國家將面臨嚴峻的資產泡沫和通脹壓力。新興市場相對穩健的基本面和更強勁的增長潛力吸引了熱錢的快速流入。目前包括美國、歐盟、英國、日本在內的金融市場上約有50萬億美元的資本市場投資資金,它們配置在新興市場的資產比例為3%-7%。未來該比例上升1個百分點,就意味著有4850億美元的新增資金流入新興市場。

境外資本湧入加大了貨幣政策的調控難度。中國如果採取加息舉措,將擴大中美利差,引發資本更多湧入,推高國內通脹水平。盡管有觀點認為,熱錢進入中國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幣升值預期和分享中國資產投資回報,如果能夠通過加息緩解升值預期,抑制資產價格上漲,反而有助於抑制熱錢流入。但跨境資金套利不可避免。央行在CPI漲幅高達5%之後仍然選擇提高存款准備金率而非加息,也顯示了在加息舉措上的謹慎態度。

三率變動邊走邊看

展望明年貨幣政策,高善文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2011年的宏觀經濟政策基本取向定為「積極穩健,審慎靈活」,這八個字的實際含義是「邊走邊看」。由於此次通脹並沒有伴隨經濟出現過熱,貨幣政策出現非常嚴厲和急速收緊的概率較低,很可能是逐步收緊。從現在到明年年中可能會有75個基點、兩到三次加息的空間。明年上半年通脹是主要矛盾,不排除會出現准備金率、基準利率和匯率「三率齊動」的情形。

分析人士認為,央行防通脹主要通過控制引起通脹的貨幣條件進行,在具體工具的使用上將偏重數量型調控。

當前,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率達到18.5%,為歷史最高水平。部分被執行差別存款准備金率的銀行達到19%甚至更高。不過,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水平還不是「天花板」。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預計明年第一季度需要以平均每月1次的頻率來上調准備金率。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也認為,明年存款准備金率仍然會根據外匯占款壓力大小等因素繼續上調,不存在限制性目標。11月CPI創出新高,未來幾個月通脹壓力依然很大,預計明年會有兩至三次加息。

對於明年人民幣升值幅度,魯政委認為,隨著明年通脹壓力進一步增大、順差高位徘徊,人民幣升值幅度可能較今年加大,人民幣有效匯率也可能出現一定升值。

高盛香港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哈繼銘表示,在通貨膨脹壓力較大時,有必要讓政策組合更多傾向於匯率的變化,因為通貨膨脹可能對於老百姓的傷害是全社會性的。而匯率的變化,可能對一些出口行業產生負面影響,但如果人民幣不升值,而是以價格上升的形式導致工資上升,依然會削弱出口行業的競爭力,且不說這些行業是需要長期鼓勵的。預期明年人民幣將升值5%—6%。

對於明年的貨幣信貸增速,諸建芳認為,明年貨幣供應、新增信貸增速回落,應是「穩健」題中之意。今年的M2增長率可能超過18%,明年很有可能控制在16%左右,信貸將收緊。為保持穩定的經濟增長,明年的信貸目標將在7.5萬億左右。(記者 任曉)

黎友煥:熱錢成CPI推手

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熱錢與地下錢庄研究》課題組長黎友煥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預計,2011年熱錢對我國CPI的推動力巨大。如果股市持續低迷、房地產上升空間有限,相關經濟政策有炒作空間,熱錢必然會炒作商品。

熱錢持續推高CPI

中國證券報:「熱錢」對我國CPI有什麼影響?

黎友煥:熱錢對CPI的影響主要是炒作農產品,尤其是食品。前段時間,熱錢炒作農產品和食品對CPI的影響巨大。目前相關壓制措施的作用不可持續,一旦這些措施發生變化,熱錢炒作農產品將「卷土重來」。

我國目前的投資渠道較為單調是熱錢胡亂炒作的主要原因。熱錢流入境內以後炒作房地產、股市和商品市場,2011年熱錢對CPI的推動力不容忽視。而且,有一些海外基金正在「屯兵」香港,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熱錢進入內地,進一步在商品市場「興風作浪」。

中國證券報:您認為明年我國的「熱錢」流入態勢如何?

黎友煥:明年我國的熱錢形勢「變數」很大。因為,美國第二輪定量寬松貨幣政策實施,歐元區各國經濟問題陸續爆發、朝鮮半島局勢變化、我國抑制通貨膨脹的相關措施等都是影響熱錢流動的重要因素。而這些因素未來變化都比較大。

根據我們課題組對未來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的預測以及東北亞局勢的初步判斷,國際流動性泛濫短期內難以消除,人民幣有巨大的升值壓力,為抑制通貨膨脹國內加息可能性很大。明年境內外利差可能進一步加大,境外熱錢將可能延續大量涌進的態勢。

流入形式多種多樣

中國證券報:流入我國的「熱錢」現狀、規模如何?

黎友煥:熱錢流入我國的趨勢並沒有放緩。目前還是保持著快速流進的態勢,預計短期內的幾個月這種趨勢難以改變。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只要人民幣升值仍有預期,加息仍有壓力,境內外利差不斷擴大,國際流動性持續泛濫,境外熱錢必然不斷流進。

中國證券報:「熱錢」一般從哪些渠道流入?一般流進哪些領域?

黎友煥:在中國資本賬戶尚未開放的情況下,熱錢流入一般情況下是「披著合法的外衣」,或者借道地下錢庄。熱錢流入的渠道形式多樣,其中,貿易、FDI最為常見。

境外熱錢流入的主要渠道有:虛報進出口商品價格、外商投資企業虛假出資、外商投資企業虛報盈利狀況、境外投資企業虛報盈利狀況、通過外資金融機構的業務轉移資金、出入境雙牌車私帶現金等。

目前熱錢的總量中,投資在房地產的最多,其次是商品市場和股市。今年8月後,熱錢主要流向商品市場。此前,發改委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打擊物價,流入商品市場的熱錢減少,轉而主要流入房地產市場,並且正在向二三線城市蔓延。目前新進來的熱錢主要流向了房地產行業。

應聯合打擊「熱錢」

中國證券報:監管部門應如何監管「熱錢」?

黎友煥:對借道地下錢庄的熱錢,相關部門可以組成專門小組,開展打擊「熱錢」專項活動,對重點主體、重點渠道進行查處,嚴懲投機。

對借道貿易渠道和投資渠道的熱錢,監管部門應相互協調配合,同時加強國際合作。目前最關鍵的是要高度認識熱錢的異常流動問題,及時跟蹤熱錢的流動狀況和流向,而且不能否定熱錢的異常流動現實。

中國證券報:如何看待使用外匯儲備「池子」對沖熱錢流入?

黎友煥:單純依靠外匯儲備「池子」來抑制熱錢流入是不現實的。因為熱錢是逐利的,熱錢不會呆在「池子」里不動,哪裡有利潤,熱錢就會流向哪裡。熱錢的流向,在很大程度上是違背監管部門意願的。熱錢快速的流進流出,會嚴重擾亂宏觀政策,影響相關經濟政策的效果。(記者 陳瑩瑩)

經濟增長和物價走勢有望「雙溫和」

2011年經濟增長「二次探底」和過熱的可能性都不大。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的是物價,但在一系列調控措施下,明年CPI漲幅可能位於3%-5%的溫和區間。

經濟增長前低後高

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穩定經濟增長仍將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重要目標。業內人士預測,今年GDP增速有望達到10%左右,全年GDP增速可能逐季回落。與今年不同的是,明年經濟增長可能呈現前低後高的態勢,繼續顯現平穩向好的積極態勢。

為實現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向三次產業協同帶動轉變,新一輪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亟待在未來幾年展開。民生證券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滕泰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西部發展和改善收入分配刺激消費,將成為刺激明年經濟企穩回升的三大著力點。明年下半年,經濟將真正開始進入加速轉型期。

中信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2011年經濟增長的拉動力主要源於內需。由於貨幣信貸政策有所收緊,明年的投資增速比今年可能略有回落。由於鼓勵消費的政策和消費潛能釋放,消費增長有望保持平穩,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相對穩定。從季度來看,GDP增速預計分別達到8.7%、9.1%、9.8%和10.2%,全年經濟增長9.5%。

自去年四季度GDP達到12.1%以來,我國經濟增速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回落。由於翹尾因素影響,明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速仍將較低,隨後則有望結束本輪經濟回落的「小周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認為,明年經濟增長速度可能在9%左右,一季度以後經濟增速將開始回升。未來五年,中國經濟潛在增長速度會由目前的10%左右降到7%左右。

有專家指出,盡管明年出口增速可能放緩,但由於國內需求上漲幅度有所縮小,再加上出口結構升級的影響,外需對GDP增長的貢獻可能增加。從國內來看,積極財政政策的「托底」作用也將使內需穩定增長。明年經濟增速有望達到10%左右,從而開啟新一輪的強勁增長周期。

價格全面上漲基礎不存在

分析人士認為,由於翹尾因素回落以及物價調控效果顯現,12月CPI可能回落至5%以下。但明年大部分時間我國仍可能面臨物價上漲的壓力。

國家發改委宏觀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認為,蔬菜在前期價格上漲中起了「領頭羊」的作用,但歷史數據表明,以蔬菜引領的價格上漲難以長時間持續。預計我國明年經濟增長將比今年小幅回調,總需求與總供給處於基本平衡狀態,宏觀經濟環境有利於價格水平穩定。綜合來看,當前不存在價格全面上漲的基礎。

明年我國通脹率控制目標為4%左右,比今年的預期目標高出1個百分點,但仍然低於改革開放30年來5%左右的平均漲幅。分析人士認為,如有必要,加息等從緊政策明年將再度出爐,資源產品價格改革步伐將適當放緩。

劉世錦認為,2011年宏觀經濟政策將在穩定增長和穩定物價之間平衡。全年CPI漲幅將控制在4.5%以內,初步估計為4.2%。從歷史規律特別是貨幣供應量和CPI之間的相關性來看,目前我國的CPI已經接近了峰值期。但在美國等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實施以後,如果全球經濟明年增長情況較好,接下來很可能出現大宗商品價格上升。

中信證券認為,明年初有較強的通脹壓力,物價水平仍會較快上升,到下半年將有所回落。由於近期經濟增速有所回落,勞動力市場供求緊張的局面有所緩解,這有助於減輕持續的通脹壓力。預計2011年CPI漲幅為3.8%,PPI漲幅為4.6%。明年全球經濟增長對大宗商品價格沒有強的支持,美元繼續大幅度貶值的可能性下降,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升的動力將減弱。(記者 韓曉東)

寬信貸格局依舊

流動性整體充裕

多位專家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總體看,2011年流動性整體將保持適度寬松,貸款投放增速適當放緩,但仍在高位,預計新增貸款在7萬億-7.5萬億元之間。

新增貸款不會大幅減少

業內人士指出,考慮到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慣性,2011年貸款大幅縮減的可能性較低。

銀聯信總經理符文忠表示,預計2011年廣義貨幣M2增速將較2010年下降,但為防止出現半拉子工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配合,M2增速下降幅度不會太大,估計為16.5%,較2010年18%的增速下降1.5個百分點;新增貸款大約在7萬億元左右,較2010年下降1萬億元。監管層將嚴格貸款發放節奏、新增絕對量。信貸將繼續按照3:3:2:2的節奏投放。繼續加強銀信合作等形式監管,控制信貸資金曲線進入資本市場。

不過,需關注高信貸增速帶來的風險隱患。分析人士指出,信貸規模增幅由此前的15%提高到2008年的29%左右,為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導致通脹、資產質量下滑的風險。為此明年應堅持信貸審慎原則,信貸規模控制在7.5萬億內比較合適。

有市場人士擔心信貸高位運行將加劇通脹。對此,央行有關人士表示,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而不是信貸現象。經驗表明,較高的通貨膨脹率總是與較高的貨幣供應增長率相聯系。但是,信貸並不等於貨幣。信貸擴張或收縮直接引起產出的變化,貨幣則主要通過對價格的影響間接作用於產出。信貸增長與經濟增長直接相關,貨幣增長則與通貨膨脹關系更密切。

流動性較為充裕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目前企業的資金需求較為旺盛,明年又是十二五開局年,如果銀根收得過緊,可能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貨幣信貸閘門收緊應該逐步進行,明年整體流動性仍將保持適度寬松。

建設銀行研究部總經理郭世坤認為,從2008年至今,信貸投放近20萬億天量,但是資金並未全部進入實體經濟中去。貸款會部分轉為存款,部分資金仍留在銀行體系內,銀行體系流動性變得較為充裕。外匯資金流入、國際短期資本、貿易順差等因素也會推升銀行間市場資金的充裕水平。

不過,光大銀行宏觀分析師盛宏清預計,明年商業銀行信貸將成為稀缺資源,貸款利率將比今年有所提高。未來銀行間流動性水平仍取決於央行對銀行間資金池的調控,未來貨幣政策將轉向穩健甚至是偏緊的方向,導致銀行間資金面適當收緊。央行會採取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長期央票發行提速、再次提高存款准備金率等措施,將銀行間資金面在一定時期內控制在偏緊狀態。

❹ 我國銀行體制的基本構成

原載《2000中國金融發展報告》,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年

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興起了我國經濟的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波瀾壯闊的大潮。在這個過程中,金融體制改革和金融的對外開放則是這一潮流中的一支重要的支流。對這一支流的剖析,不僅有助於我們加強對我國經濟改革開放潮流的認識,更是我們籍以判斷其未來走向的必要依據。

所謂金融體制實際上就是所有金融活動的運作方式、組織結構和制度安排等要素的總和。具體而言,金融體制由金融機構體制、金融調控監管體制和金融市場體制組成。本文對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分析將分別從這3個方面進行展開。

一、我國的金融機構改革

(一)我國中央銀行的形成及其發展

從建國初期到1978年間,我國的金融體制在本質上表現為「大一統」的銀行體制。在這一時期,中國中國人民銀行作為唯一的一家銀行既承擔了「中央銀行」的管理職能,集中管理和分配資金,又從事「商業銀行」活動,辦理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的業務,集現金中心、結算中心和信貸中心於一體。[1]這種「大一統」的銀行體制顯然與改革開放的市場化目標相抵牾。因此,金融體制改革的第一步,只能以建立完整的中央銀行制度為發端。

1979年,先是中國農業銀行,繼而是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分設出來。這兩家被中國人民銀行長期兼並的銀行終於又恢復了獨立地位。隨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後改名為中國建設銀行)也從財政部獨立出來,納入銀行體系。1982年9月,國務院下達的文件明確指出,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各專業銀行按照指定的5個方面受中國人民銀行領導。1983年9月,國務院再次下達文件,決定自1984年1月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作為國務院領導和管理全國金融事業的國家機關,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另行成立中國工商銀行,辦理工商信貸和儲蓄業務。1984年1月,中國工商銀行成立,成為承接原由中國人民銀行辦理的城鎮工商企業存貸款及城鎮居民儲蓄業務的專業銀行。同年我國又批准設立了眾多的城市信用社,並在全國普遍發展了農村信用社。至此一個完整的專業銀行體系最終在我國確立。所謂專業銀行體系是指業務劃塊作嚴格的分割,專門從事某一方面業務的銀行分工格局。如中國農業銀行主要辦理農村地區的業務;中國銀行作為外匯專業銀行則限於外匯業務及與此相關的人民幣業務;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以基本建設貸款為主要業務。

隨著專業銀行體系的建立,中國人民銀行方得以從一般的銀行業務中擺脫出來,成為以金融管理為職責的中央銀行。國家外管局也劃歸中國人民銀行。中央銀行與專業銀行在職能及其相互關繫上的界定由此正式完成。中國中國人民銀行單獨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在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標志著我國的金融體制向市場化方向的根本轉變。但是,中央銀行和專業銀行的分設僅僅是一個開端,由於我國傳統體制的積弊相當深厚,金融體制市場化的最終完成必然是一個漫長的漸進過程。

1986年1月,國務院發布了《銀行管理暫行條例》,該條例對中央銀行的職能的規定仍然帶有濃重的傳統體制色彩。例如,只規定中國中國人民銀行的各項權力,缺少相應的約束條款;賦予中國人民銀行以發展經濟、穩定貨幣和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等相互沖突的多重政策目標。中國人民銀行盡管在理論上成為中央銀行,但在實際上仍然辦理某些經營性業務,如以「支持地方經濟」的名義對非金融部門發放貸款,但貸款質量欠佳,本息回收率較低,損害了其中央銀行的形象;中國人民銀行還自辦證券公司、城市信用社、融資中心和咨詢公司等盈利性機構,既造成不小的損失,又與其宏觀管理的職責相沖突,削弱了中央銀行的威信;同時,由於當時實行中國人民銀行與財政部利潤分成的預算制度,強化了中國人民銀行的利潤動機,扭曲了中國人民銀行的行為。此外,專業銀行繼續承擔著某些政府功能,如辦理政策性貸款等。

為了扭轉這種狀況,1993年12月,國務院下發了《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把中國中國人民銀行辦成真正的中央銀行。1995年3月1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的地位、性質和職能得到了更為明確、詳盡的法律規定,廓清了以前的許多模糊認識,並對中國人民銀行的行為制定了限制性條款,如不得對金融機構的帳戶透支,不得對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級政府部門提供貸款,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單位和個人提供貸款,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擔保等。1997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條例》、《票據管理辦法》和《支付結算辦法》等涉及機構管理、風險監管方面的規章近百件。這些都顯示了我國中央銀行制度的市場化特徵的日趨完善。1998年5月,中共中央建立了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使中央銀行和國有商業銀行黨的領導實現垂直領導體制。上述改革的重要目的是:使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擺脫地方政府(主要是省級政府)的干預,徹底消除中央銀行的盈利行為,使國有商業銀行的業務也擺脫地方政府的干預。

長期以來,中國人民銀行主要是按行政區劃建制,依省、市、地(市)、縣設立對等的分支機構,由此形成如下弊端:(1)層次多、運轉慢,為地方政府幹預金融洞開方便之門,不能適應不同地區人均收入水平、金融業務規模、金融機構數量、監管任務不同的要求,也有悖於資源有效配置的基本原則;(2)職能分工不明確,總行、一級分行、二級分行、縣支行的職能相似,不利於搞好金融監管工作;(3)機構重疊,人浮於事,經常存在利益沖突,省(市)、地(市)重疊設置的分行,在有利可圖的工作上相互競爭,在無利可圖的工作上相互推委、扯皮,工作缺乏效率。為了獨立、公正、有效地履行職能,中國人民銀行於1998年開始調整組織體系,跨行政區設立分支機構。

中國人民銀行於1998年11月撤消了31個省級分行,組建了9個跨省分行,同時與所辦的證券公司、融資中心和各種經濟實體徹底脫鉤。至此,我國的中央銀行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

表1 中國人民銀行九大分行及其轄區

分行名稱
管轄地區

天津分行
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沈陽分行
遼寧、吉林、黑龍江

上海分行
上海、浙江、福建

南京分行
江蘇、安徽

濟南分行
山東、河南

武漢分行
江西、湖北、湖南

廣州分行
廣東、廣西、海南

成都分行
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西安分行
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中國人民銀行撤消省級分行以後,9個跨省分行的工作與我國現行省級政府強大的行政權力結構之間仍然存在一定的矛盾,特別是在金融監管方面。除國有商業銀行外,許多地方金融機構是省級政府控股的,中國人民銀行對這些機構的監管和處罰仍然有很大阻力,因為法院和司法部門是隸屬於地方政府的,所以在金融機構的關閉、債務償還、企業逃債違約、存款糾紛、對金融機構的亂收費等方面很難得到公正的司法執行。這些問題有待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予以解決。

(二)銀行的商業化進程

80年代初的專業銀行體制的建立僅僅是在理順我國的銀行機構體制邁出了第一步。一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尚未完全從一般的業務經營中擺脫出來,另一方面,專業銀行也仍在辦理某些政策性業務,且其經營的商業化仍然步履艱難,機關化的運作方式嚴重阻礙了專業銀行的發展。為了促進專業銀行的商業化經營,我國於1980年開始對這些銀行實行經濟核算,試圖改變傳統的「大鍋飯」現象。1983年,銀行系統開始實行「全額利潤留成制度」,把各項指標考核與利潤留成掛鉤,使專業銀行初步確立了利潤、風險和成本等一系列經營范疇。1987年核定「三率」,即成本率、綜合費用率、利潤留成與增補信貸基金或保險周轉金的比率,下放「六權」,即業務經營自主權、信貸資金調配權、利率費率浮動權、內部機構設置權、留成利潤支配權、中層幹部任免及職工招聘與獎懲權,突破了傳統的高度壟斷集中的管理體制,使專業銀行的經營機制逐步向商業化轉變。

接著,我國又開始探索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轉軌的途徑,允許專業銀行向綜合化經營的方向發展,出現了「農行進城,中行上岸,工行下鄉」的現象。這種業務的相互交叉和競爭,為專業銀行深化改革和商業化經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著專業銀行之間的業務交叉,「專業銀行」的稱謂也逐漸消亡,轉而由「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所取代。從目前情況看,各國有商業銀行的業務仍以自己所專長的專業分工為主,交叉業務為輔。

與此同時,我國從1986年起陸續建立了一批新興商業銀行,如4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即交通銀行、中信實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和一些區域性商業銀行,如深圳發展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招商銀行、浦東發展銀行、福建興業銀行、海南發展銀行(已關閉)、煙台住房儲蓄銀行和蚌埠住房儲蓄銀行等,藉以推動我國銀行體系的市場化建設。尤其是打破了專業分工和地域格局,從一開始就擺脫了政策性業務的桎梏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交通銀行的重新組建,標志著新中國第一家商業銀行的誕生。在此期間,在我國的許多中心城市還逐步建立了城市信用社。

金融機構的改革在農村也在向縱深推進。1980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討論銀行工作時指出,要把農村信用社辦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組織。1984年8月,國務院批准中國農業銀行《關於改革信用合作社管理體制》的報告,把農村信用社納入了中國農業銀行的領導。這與我國當時仍實行傳統的集中管理的金融體制有關。隨著金融體制的逐步市場化,金融風險也日益增加。為了避免政府承擔過多的風險,根據《國務院關於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我國從1996年9月開始進行農村信用社與中國農業銀行的脫鉤工作,全國5萬多個農村信用社和2 400多個縣聯社與中國農業銀行順利脫鉤,農村信用社的業務管理和金融監管分別由縣聯社和中國人民銀行擔任。

1993年12月,我國決定加大對4大專業銀行的商業化改造的力度。國務院下發的《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成為我國商業銀行組織體系建設的里程碑。《決定》提出了「把國家專業銀行辦成真正的國有商業銀行」的口號。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政策性銀行與商業銀行分設,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分離,國家專業銀行向國有商業銀行轉變的目標。為此,我國在1994年先後成立了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3家政策性銀行。專業銀行的政策性業務逐步劃轉到政策性銀行,經營機制進一步向市場化靠攏。1995年,我國發布的《商業銀行法》又明確規定了商業銀行「實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並且以其全部法人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於是,各銀行紛紛建立了單一法人制度,陸續取消了分支機構的法人地位。4大國有專業銀行逐步完成了改組成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過程,專業銀行商業化也進入了實質性的實施階段。這一時期我國還成立了中國民生銀行,各市的城市信用社也於1996年分別合並組成了城市合作銀行,並在1998年更名為城市商業銀行。我國的商業銀行體系由此得到了進一步壯大。

我國的4大國有商業銀行是目前世界上分支機構最多(各有8 000-10 000家分支機構),員工人數最多(各有15-60萬人)的銀行,但由於長期的機關化運作使其費用開支十分龐大,經營效率卻相當低下。為了促進其商業化的進程,自1998年起,國有商業銀行的省分行和省會城市分行陸續合並,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在1999年已撤消了一大批的縣級支行。同時,在財務、住房、工資、養老金、醫療等方面也實行了全面的改革,加速向商業化經營的方向發展。

在,1998年推出的有關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其他內容還包括:改革和完善國有商業銀行資本金補充機制以及呆壞帳准備金提取和核銷制度;擴大貸款質量5級分類法的改革試點;全面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和風險管理;加強中央財政對國有商業銀行的支持,通過發行2 700億元特種國債籌措資金,以增加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金;對國有商業銀行的某些貸款實際用於財政支出的部分予以補救或改變;將現行金融會計制度中不符合金融業謹慎原則的內容加以修正。

1999年4月20日,我國組建了第一家以經營並化解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為主業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注冊資金100億元,由財政部全額撥付,負責購買或託管中國建設銀行的不良貸款。其後,我國又先後成立了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分別購買或託管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這些公司均屬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有獨資金融企業,其主要任務是負責接收、管理、處置對口銀行劃轉的不良貸款,最大限度地保全資產、減少損失。其主要運作方式為:綜合運用出售、置換、資產重組、債轉股、證券化等方法對貸款及抵押品進行處置;對債務人提供管理咨詢、收購兼並、分立重組、包裝上市等方面的服務;對確屬資不抵債的企業進行破產清算;此外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境內外投資者出售債權和股權。這些資產管理公司收購不良貸款的范圍是:按當前貸款分類辦法剝離逾期、呆滯、呆帳貸款(其中待核銷貸款以及1996年以來新發放並已逾期的貸款除外)。

(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崛起

為了推動我國金融業的發展,滿足我國經濟增長對資金的迫切需求,我國於1979年開始著手發展信託業。1979年10月,中國銀行重建信託咨詢部(後改建為信託咨詢公司),該年10月,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中信公司)成立。以此為標志,我國的信託公司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一些地區和部門開始籌建不同形式的信託投資公司。為了促進信託業的發展,國務院於1980年作出了銀行試辦各種信託業務的決定,鼓勵銀行支持經濟橫向聯合。當時的主要考慮是:(1)銀行是金融機構,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辦法和擁有熟悉金融業務的人才,把信託業務納入銀行軌道較為穩妥;(2)銀行機構多,信息快,調控機制靈敏,貫徹國家方針政策得力;(3)銀行資金雄厚,信譽卓著,與工商企業和人民群眾聯系密切,開展新的業務容易為社會所接受。

根據這種情況,中國人民銀行於1980年8月召開了全國分行行長座談會,並作出決定:企業及企業主管部門的多餘資金,可以委託銀行對指定地區和企業投資或貸款,也可以委託銀行代選對象進行投資或貸款。同時,為保證信託業務能夠規范有序地開展,同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出《關於積極開辦信託業務的通知》,對發展信託業務的步驟、業務人員素質等有了明文規定。1981年7月,在中國人民銀行召開的13省、市信託工作座談會和8月的會議上,銀行辦理信託業務被視為金融體制改革的內容之一。在兩次會議精神的推動下,我國的信託投資機構迅速發展,觸角幾乎覆蓋了全國各個地區和國民經濟的所有領域。到1981年末,全國共有各種信託投資機構600多家。

我國的信託公司主要有4個大類:(1)全國性信託公司,即中央一級直屬國務院。經過清理整頓,目前僅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1家。(2)地方政府主辦的信託公司。一般由地方財政、計經委等政府主管部門出資籌辦。(3)銀行系統的信託公司。主要指原4大專業銀行所屬的信託公司。這類公司資產雄厚,分布極廣,得益於銀行原有的業務聯系和活動空間,具有其他信託公司所無可比擬的天然優勢,是信託公司的主體。隨著我國實現金融業的分業經營,這些信託公司已全部撤消。(4)民間出資的信託公司,如上海愛建信託投資公司。

1979年4月9日國務院批轉的《中國人民銀行全國分行長會議紀要》決定逐步恢復保險業務,設立保險公司。2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出了《關於恢復國內保險業務和加強保險機構的通知》。1980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恢復辦理國內業務。1991年初,交通銀行成立了太平洋保險公司。1993年以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完成了財產險、人壽險和再保險業務的分離,改組設立了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下轄中保財產保險公司、中保人壽保險公司和中保再保險公司3家子公司;太平洋保險公司與交通銀行脫鉤,改制為獨立的股份制商業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將6家子公司的獨立法人地位取消,將其改組為直屬分公司。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還陸續批准設立了一批新的股份制保險公司,如大眾、天安、華泰、永安、華安、泰康、新華等保險公司,保險業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家獨攬轉向「百家爭鳴」。

我國在對外開放和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是,一方面亟需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另一方面,國內的外匯資金又極度匱乏。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就需要通過國際租賃業務,開辟利用外資的新渠道。1980年初,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組織了一個考察團赴日本考察現代租賃業務,開始了我國租賃業務最初的嘗試。由此,租賃業作為一種利用外資的「新技術」被傳入我國。1981年,為了更好地開展租賃業務,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先與北京機電設備公司、日本東方租賃公司共同創建了我國第一家中外合資租賃公司——中國東方租賃有限公司,後又與國家物資局等單位合建了中國租賃有限公司。這幾家租賃公司的成立,標志著現代租賃業務在我國的誕生,以及現代租賃體制在我國的建立。

80年代初,為了適應企業更新改造設備的需要,一些地區,如上海也出現了專門從事設備租賃業務的租賃公司,成立了國際租賃有限公司、太平洋租賃有限公司、聯合租賃有限公司等3家中外合資的商業租賃公司和由國內幾家銀行合資的上海國際租賃公司。到1993年,我國的金融租賃公司已多達13家。

此外,我國的證券公司、財務公司、典當行等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也在改革的進程中得到了全面的發展。1987年,我國第一家證券公司——深圳特區證券公司在深圳成立,到1994年底,專業證券公司已達91家。1987年我國成立了首家財務公司,到1993年底達到39家。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個體經濟的發展,融資領域的擴大,信用形式的增多,新興的典當業開始復甦,並有日趨活躍的趨勢。1988年,上海第一家典當行——恆源當鋪成立。到1993年,上海已有8家當鋪。

(四)逐步放寬外資銀行的進入

我國從1978年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自1979年起,金融開放就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1979-82年間,以日本東京銀行北京代表處設立為開端,陸續有31家外資金融機構在華設立代表處。在1982-85年間,我國開始批准外資金融機構在經濟特區設立營業性分支機構的試點,允許它們從事各項外匯金融業務。第一家被批準的是香港的南洋商業銀行深圳分行。1985年,我國政府頒布了《經濟特區外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管理條例》,確立了外資金融機構在我國經濟特區設立營業性分支機構的法律地位,標志著我國金融業開放向規范化方向發展。

1990年9月,為配合中央關於開發開放浦東的戰略決策,國務院批准上海成為中國除經濟特區以外率先引進營業性外資金融機構的沿海開放城市。此後,引進外資金融機構的數量和規模不斷增長,質量不斷提高,地域不斷擴展。

在1992年和1994年國務院又相繼批准開放大連、天津、青島、南京、寧波、福州和廣州等7個沿海城市和北京、沈陽、石家莊、西安、成都、重慶、武漢、合肥、杭州、蘇州及昆明等11個內陸中心城市,允許在這些城市設立營業性外資金融機構。

1994年,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1992年起,在上海進行開放保險市場的試點,陸續批准了美國友邦保險公司、日本東京海上保險公司、瑞士豐泰保險公司等4家保險公司上海開設了營業性分公司。1998年,國務院又同意批准英國和澳大利亞的2家保險公司來華展業。

在資本市場方面,1995年,我國建立了第1家中外合資投資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與美國摩根·斯坦利合資的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開始探索規范化開放我國資本市場的途徑。

1996年底,經國務院批准,本著「先試點、後全面開放,開始從嚴、以後逐步放開」的原則,中國人民銀行頒布了《上海浦東外資金融機構經營人民幣業務試點暫行管理辦法》,並開始審批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在上海浦東經營人民幣業務。1997年,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了9家外資銀行在浦東試辦人民幣業務。1997年3月27日,匯豐銀行上海分行和日本興業銀行上海分行正式舉行了首筆人民幣貸款(協議)的簽字儀式,從而標志著上海外資銀行在浦東進行人民幣業務試點的正式開始,揭開了我國銀行業本外幣業務全面對外開放的序幕。1998年10月,我國又決定增加8家外資銀行在上海浦東經營人民幣業務試點。至此,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銀行已達17家。隨後又批准深圳為第2個允許外資銀行試點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地區。

二、金融調控監管體制改革

(一)銀行資金管理體制改革

我國金融管理體制的集中表現是銀行的資金管理體制,尤其是信貸管理體制,即通過信貸規模的控制實現宏觀經濟管理的目標。我國的銀行資金管理體制改革主要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

1、「統存統貸」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到1980年以前,我國的銀行資金管理一直實行高度集中的「統存統貸」管理體制,即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對下屬各級銀行層層下達年度各項存款、貸款和現金投放、回籠的額度指標,各級銀行必須保證計劃的實現。在這一階段,資金供應的管理權和控制權完全掌握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手裡。

這種貸款規模控制方法存在嚴重的缺陷:(1)貸款規模的操作缺乏嚴肅性,專業銀行的貸款規模採取自上而下的縱向分配方式,基層中國人民銀行無法對當地的專業銀行實施有效的規模控制和監管。(2)貸款規模呈剛性增長,形成資金供應倒逼機制。(3)貸款規模缺乏可調性,難以根據實際需要的變化增減。(4)貸款規模控制不利於資金餘缺的調劑,有些銀行可能規模過剩,有些可能不足。

2、「差額控制」階段。黨的11屆3中全會以後,為了搞活經濟,我國開始實行產品經濟向有計劃商品經濟的轉換,逐步放棄了把實物量作為經濟管理主要內容的方式,轉而把控制價值形態作為經濟管理的主要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原來對銀行資金管理所採用的統收統支方式已無法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因此,從1979年起,中國人民銀行開始調整信貸政策和管理辦法,先是在廣東、福建試點,1981年起在全國推廣。這種方法的主要內容是,在信貸資金管理上實行「統一計劃,分級管理,存貸掛鉤,差額包干」,即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統一編制信貸差額包干計劃;各省、市、自治區分行吸收的存款與發放的貸款相應掛鉤,對核定的信貸差額實行包干使用,在差額包干計劃內多吸收的存款和多回收的貸款,可以按規定增加發放流動資金貸款;各項流動資金貸款也可以相互調劑使用;未完成存款計劃和不能如期收回貸款,則只能少發放貸款。

這種「差額控制」方法,通過改變各級基層銀行的指令性計劃單純執行者地位,使之具有在完成存貸差額計劃的條件下發放貸款的自主權,將各級銀行管理資金的權、責、利結合起來,擴大了各級銀行相對獨立經營的自主權,也相應加重了其管好、用好資金的責任,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統存統貸」時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對基層銀行信貸業務干預過多、統得過死的弊端以及各級銀行使用資金、總行一家搞資金平衡的狀況,有助於調動基層銀行吸收存款、放好貸款的積極性,促進信貸資金管理水平的提高。

「差額控制」是我國金融體制方面試圖沖破傳統的集中分配資金體制的嘗試,其核心是存貸掛鉤、差額包干。實踐證明,「差額包干」雖然比過去的管理辦法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由於這一管理體制會形成存款派生機制,而當時中國人民銀行對信貸資金管理的手段還很不充分,僅僅依靠存貸差額這一手段,並不具有足夠的宏觀調控能力。另一方面,雖然專業銀行開始漸次設立,但由於和中國人民銀行的聯行資金清算沒有分開,仍然吃中國人民銀行資金「大鍋飯」,使得中國人民銀行不能有效地控制貨幣信貸總量,容易引發信用膨脹。因此,這種體制在本質上還是沒有突破以指令性計劃指標管理為主的框框。為此,我國的信貸管理體制便由「差額控制」轉向了「實存實貸」。

3、「實存實貸」階段。1983年,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從農村發展到了城市,城市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國務院決定實行銀行統一供應和管理流動資金的體制,財政不再供應和管理企業流動資金,此即所謂「撥改貸」。該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於是,中國人民銀行從1984年起,要求各專業銀行在中國人民銀行開設專戶,試行「存貸分戶,按實貸放」的資金管理辦法。1984年10月,在石家莊召開的全國銀行信貸資金管理體制改革會議,對新時期銀行資金管理辦法進行了討論,確定的管理原則是「統一計劃,劃分資金,實存實貸,相互融通」,並明確自1985年1月1日起實行。「實存實貸」方法的特點是:各家銀行的信貸計劃統一納入國家綜合信貸計劃;中國人民銀行與專業銀行的資金往來由計劃指標分配關系改為借貸關系;專業銀行在中國人民銀行開立存款戶和貸款戶,存款戶上無錢不得向中國人民銀行透支;專業銀行之間、地區之間可以根據資金餘缺進行拆借。這一辦法的進步意義在於:(1)將信貸計劃與資金分開,改變了過去有計劃就有資金的做法,各家銀

❺ 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下面是我找的一些相關資料,或許你整理下的話可以找到你要的東西!

金融危機下中國的創業投資及外貿服務

[內容摘要] 2007年以美國的次貸危機為導火線,引發了又一場世界性的金融危機。這場金融危機卻和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全然不同,呈現出新的特點,有關專家稱這其為「新危機」。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開始席捲全球,各國經濟出現下滑,股市嚴重動盪,尤其以英國,菠蘿地海三國和印度等新興外資型國家為首發。開始蔓延到其附近的國家和地區,中國也開始受到影響。本文從當前危機背景出發淺析中國的創業投資和外貿服務的現狀以及提出相應對措施。
[關鍵詞] 金融危機 創業 投資 外貿 服務 措施

二、 金融危機下的創業投資與外貿
(一)影響:
在金融危機瘋狂的席捲之下,國際市場劇烈動盪,股市暴跌,失業率劇增。 2005、2006年,人民幣升值,同時原材料上漲,信貸縮水,許多中小企業,由於沒有科技實力,像服裝、鞋帽、五金、玩具等,有上萬家企業都被撤資,造成許多企業虧本經營,外貿訂單大量減少,最後破產倒閉。這樣的例子目前已經數不勝數!下面著重分析2009年的可能外貿狀況。
目前,各國政府圍繞金融危機採取的聯合行動還沒有明顯的效果,金融危機引起實體經濟衰退的強度還難以預測。但是種種跡象表明,2009年外貿進出口形勢比較嚴峻,但也存在一定的變數,有困難,也有機遇。
1、影響明年外貿的不利因素:
(1)、世界經濟將陷入低迷,不排除危機加深的可能。
盡管各國政府正採取協調行動築起防波堤,使得這場金融海嘯還不至於引起1929年那樣的大蕭條,但是市場信心的恢復、體制和結構問題的解決預計將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樂觀地估計,發達國家經濟至少要等到2009年下半年,甚至更晚時候才能開始復甦。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受金融危機影響的程度還難以確定。整個世界經濟將進入一段較長的低迷時期。目前美國房地產市場還沒有顯現出整體回暖跡象,次級貸款問題仍有可能惡化,使更多金融機構的不良信貸浮出水面。因此,不排除金融危機加深的可能性。
(2)、初級產品價格繼續處於高位並劇烈振盪的可能性比較大。
雖然初級產品價格近期有一定回落,但是導致近年來能源、資源類商品價格飆升的主要因素——來自新興市場的龐大需求,以及美國生物能源政策等並沒有改變。而能源、資源類商品供給受到開采難度增大、生產國投入不足、以及農業生產耕地面積減少的制約,供給量的增長並非易事。為了維持高價,近日OPEC已醞釀調減全球石油產量。各國為拯救金融市場而注入的大量流動性,對美元等貨幣幣值下跌的擔心,將使得更多國際游資把大宗商品期貨作為保值避險工具。這些因素都將加劇國際商品市場上的價格波動。
(3)、多哈回合前景暗淡,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增大。
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隻影響部分市場不同,這次美歐等發達經濟體陷入金融危機,影響到了全球貿易的穩定運行。7月份多哈回合談判破裂後,盡管許多成員,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希望重啟談判,但是一些根本分歧短期內很難彌合。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多哈回合取得突破的前景看上去更加黯淡。不僅如此,貿易量萎縮和失業率的上升,還將使一些國家和地區轉而採取更為保守的貿易政策,全球范圍的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增大。
2、影響明年外貿的變數
雖然明年外貿形勢比較嚴峻,但是應該看到,目前世界經濟的基本面仍然較好,我國國內經濟基本面是健康的,我國外貿也沒有出現大的滑坡。明年外貿的走勢如何,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
(1)、市場需求。
國際市場需求是影響出口的決定性因素。當前,各國經濟增長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放緩,經濟的不景氣,直接影響到人們的購買力和對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越來越多的人沒有錢消費,或者不敢消費,使國際市場需求不振。我國對美國,歐盟和日本三大經濟體直接和間接出口占出口總額的近60%,明年,美歐日等主要市場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而新興市場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的難度也在增加,這將直接影響明年國際市場需求情況,並決定明年出口的整體形勢。
(2)、政策延續。
從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國家多次調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稅,到今年下半年調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稅,表明我國政府已經逐步意識到出口到了困難的時期。改善對外貿易環境的舉措除出口退稅外,還包括通關便利化,進出口稅收,外匯管理等方面,以及支持優勢企業和產品出口,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中小出口企業貸款,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增加國內需要的產品進口等。明年,國家能否進一步改善對外貿易環境,繼續對外貿出口給予政策支持,將對企業信心和外貿走勢產生較大的影響。
(3)、企業信心。
企業信心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金融危機面前,悲觀的企業會認為是末日,會關閉企業或者讓企業破產;樂觀的企業會認為是市場重新洗牌、站上制高點的難得機會,會採取一切措施度過難關。目前,我國國內經濟仍然保持較快增長,新興市場還有很大潛力,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也沒有出現根本性變壞。作為出口企業,一味看低世界經濟發展前景是缺乏依據的。現在是需要樹立信心的時候,企業要通過出口轉內銷、降低運營成本、開拓新興市場等措施,積極應對困難局面,打贏這場攻堅戰。

(二)應對措施
1、中小需直面金融危機 立足長久發展
首先,中小企業可在轉型中發展。一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明確的發展目標「定位」和後期的發展之中的「轉型」。而且,這兩者並不矛盾,反而是相輔相成和互相促進的。企業發展目標「定位」明確,有助於「轉型」成功,而「轉型」成功也更加堅定了企業的「定位」的准確性。
不過,企業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發展瓶頸的時候,此時,其「產品創新」和「技術升級」就將提到日程上來。只要經過創新的產品才能符合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才能贏得客戶的青睞。而更多企業的「轉型」成功,勢必推進整個產業的升級和發展。於是,有人說產業升級是市場「逼迫」出來的。的確,當單純依靠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模式受到制約。企業就應該考慮到"轉型"的問題,而"技術升級"和"產品創新"就成為企業的轉型的利器,企業應該從長遠戰略角度來考慮自身的發展問題。
其次,中小企業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其實,「轉型」也是一種「發展」。中小企業的「轉型」不是一天能夠實現的,可能需要一段時間,要持之以恆才能看到成效。 而且是在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下,企業轉型才能夠更容易成功。的確,總有一種力量,推動著企業的轉型和發展。而其最核心的力量就是依靠企業自身的發展。在金融危機肆虐全球的風口浪尖,企業要讀懂經濟的風向標,其自身必須要配備金融方面的專業的人才,乃至成立專門的金融時局分析機構,以幫助企業轉型。雖然,這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成本可能會很高,也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夠實現,但是,這是迎合現代金融業的發展的必然需要。另外,企業要想成功轉型和長久發展,前期就需要在研發上多投入。 而且「資金」要與「人才」充分結合,並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真正想做大的企業必須要走這條路。企業家要有事業心,賺了錢以後應該投資搞科研項目,促進企業的良性循環。只要懂得投資,才能發展,才能找到機會融資,才能不斷發展和壯大自己。
第三,政府扶持助推動中小企業轉型。企業的發展除了依靠自身的力量以為,還有依靠外力,當然,這里的外力,其實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與國際公司進行合資或者與相關機構進行結盟,但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政府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中小企業發展離不開政府的相關政策的扶持,而且,如果沒有具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加之缺乏資金等優勢,中小企業跟大企業競爭也將會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比如,政府幫助等等! 但是,任何中小企業都必須地清醒認識到,雖然國家和地方政府會盡可能提供一切條件,但是政府絕對不可能做的,讓所有的中小企業都生存下去。即使如此,金融機構也不可能做到,它們畢竟要考慮到借貸的風險等問題。所以,企業要想長久地生存下去,首先必須依靠自身的力量,抓住市場需求。 還要對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有很好地解讀,根據它的指示來制定自己轉型的方向。比如,這段時期,國家會重點支持科學技術行業的發展,那麼,你的企業最好能介入這個領域,或者與有關聯性的行業。因為,這樣的領域很可能會得到更多包括財政、稅收甚至銀行信貸等這方面的政策扶持。
經過轉型的企業經歷大磨練,有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比如外貿企業可以經過轉型,慢慢的從主營進出口轉向國內市場,把外銷延伸到國內市場,同時把消費引向國內市場,這樣就多了一個保險,無論是資金還是產品都有了一個較好的發展方向,同時這樣還迎合了國家目前的法規政策。
2、鼓足信心,以退為進。
「以退為進」是一種策略,如今,在全球經濟都不景氣的形勢下,對中小企業來說,哪個行業更有優勢,可能都差不多,關鍵一點是需要中小企業對自身未來的發展有更清醒的認識。在我國加入WTO之前,不僅,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良好,而且其在勞動成本和廠房用地等方面,都具有競爭優勢。於是,中小企業在前幾年出現了快速的發展歷程。
第一方面,中小企業需要進行「技術升級」和「產品創新」。其實,我國中小企業的很大的弱勢就是缺少技術,研發和創新的能力,過去依靠低勞動力所佔的出口優勢逐漸被喪失,於是,需要在產品創新和技術設備的升級上投入更多的精力,這也是未來中小企業必須認識到的一點。
第二方面,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以出口型為主的中小企業,需要配備一些熟知經濟和金融領域的人才。 在05年5月匯改以前,中國出口基本沒有什麼匯率風險,市場上的美元和人民幣的波動風險也不大,於是,在這種宏觀經濟面比較好的局面下,幾乎不會遇到國內外市場和銀根的突變的問題。但是,面對現在的金融動盪的局面,企業要想考慮到自身的生存問題,就必須對包括出口匯率等相關知識和外貿政策有必要了解。甚至,需要專業方面的人員來研究和分析匯率的變化等現象,以此對企業發展給予必要的指引。
第三,在國際經濟和金融體制融通之下,企業要了解和掌握國際的金融政策的變化。企業了解國際的金融政策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外貿企業,這裡面比較重要的是國際「銀根變化」。所謂的「銀根變化」就是指從美聯儲到中國的人民銀行銀根的緊與松,包括存款准備金,貸款利率,以及居民存款利率,包括存款准備金率,這些都很可能會根據國家的宏觀政策來不斷的進行調控。
在金融危機肆虐全球的時候,中小企業如果能夠找到「退」的方法,將危機對企業的沖擊降低到最低點,這本身就是值得稱贊的壯舉。在「危機」之下,「生存」才是最重要的,我們要進一步開拓企業的生存空間,了解當今國內外經濟和金融的形勢,為企業將來更好地發展積蓄力量,爭做行業的領頭羊!
3、金融危機下投資創業:首重現金流
對於小本投資的創業者來講,應如何選擇創業項目應對金融風暴?德庄集團董事長李德建、西南大學經濟學博士潘曉成等一些企業家和經濟學者總結了幾點經驗。
首先,在各種行業選擇中,要選擇現金流快的行業。經濟不景氣之時,拖欠貨款很嚴重,如果是選擇現金流慢的行業,剛創辦的小企業稍不留神就會被拖垮,現金流充足至少可以保證能夠生存。餐飲、乾洗、洗車等行業都是現金流快的行業。
其次,要做傳統的大眾消費行業。在任何時候,基本消費市場是最可靠的,無論在經濟繁榮期或蕭條期。消費分大眾消費和奢侈消費,比如星巴克是休閑消費,現在加盟要謹慎。同理,旅遊、汽車等行業的投資要小心。

三、 金融危機下創業機遇大於挑戰
一方面危機來了,會吃掉一些弱小或長期有問題的企業,造成一些不可避免的悲劇和傷痛。同時給所有企業敲響警鍾,在災難和傷痛面前人們更能記住教訓,並深度反思。 另一方面,沒有在危機中倒下的企業增加了風險意識,採取了更多積極的策略和調整措施,使企業克服很多在平時難以暴露的缺點,加強了內部的協調,最終增強了危機應對和過冬禦寒的體力。金融危機下風險投資行業的機遇和挑戰!
金融危機下,創業融資肯定會比較困難,因為整個投資界這一階段的投資都會比較謹慎。」上海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愛國進一步解釋說,投資界主要是通過資本市場來獲利的,目前金融危機的形勢下,風險投資商所投公司的資產在縮水,企業的價值在減少,風險投資商擁有股份的價值在減少,於是他們就寧可選擇不投。
雖然金融危機造成了風險投資商的謹慎投資,但在安徽中科大訊飛信息有限公司總裁劉慶峰看來,金融危機對大學生創業者來說既是一次挑戰,更是一種機遇。他認為,從局部來看,全球金融危機可能是中國更快崛起的機會,國家4萬億元的投資可能讓我國產業發展比原來更快。既然全球的金融環境不好,國家肯定是要發展有潛力的、有很高的核心能力的新產業和新方向,這種新方向的選擇,就有可能讓創業的新興企業與傳統產業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這給創業者帶來了機會。
「國際形勢好,不一定你的創業項目方向就好,國際形勢不好,並不一定你的創業項目方向就不好」,劉慶峰認為,目前的形勢對創業者來說是機遇大於挑戰,他鼓勵創業者,只要想清楚了就去創業,成功與否關鍵是看創業者的內功怎麼樣,只要不會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不是以出口為主要導向的項目,就可以創業。
賽富亞洲風險投資人閻焱在接受采訪時也發表觀點:風投是在別人不敢做投資的時候去做投資,對風險投資基金來講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機會,尤其是在金融風暴的時候,手上有現金的人永遠是最有利的,當今市場大幅度波動,包括有一些非常好的優質公司,在這個時候股價都出現下跌,可能對投資人來講,也許我們看到的滿眼都是金子。 (主持人:你的意思現在風投業務非但沒有受到負面影響,反而到處都是機會?) 閻焱:也有負面影響,比如投資以後上市公司股票都會出現大幅度波動、下跌,但對風險投資來講,絕大部分公司還是沒有上市,沒有上市的公司的影響是非常小的。那麼從另外一個角度,從投資角度來講,投資項目來源更擴大,以前在股市比較高的時候,你投資項目的來源比較有限,現在你可以投些上市公司。另外在估值方面也大幅下降,所以對真正的風險投資基金來講,可能對於一個大的金融市場的波動,唯一受益者是風險投資基金。( 主持人:在金融危機的時候,做風投的人非但不會清閑下來,還會比以前更加忙碌,因為風投比其他投資基金更加偏好風險,是嗎?) 閻焱:是這樣的。
對於一個精通商道的人來說,危機面前需要堅忍和積極自救,同時在這樣的特殊時刻更容易暴露企業的問題,激發企業家的自救決心和潛力。危機未必不是好事,正如「狼來了」的時候要辨證看問題。
一方面危機來了,會吃掉一些弱小或長期有問題的企業,造成一些不可避免的悲劇和傷痛。同時給所有企業敲響警鍾,在災難和傷痛面前人們更能記住教訓,並深度反思。
另一方面,沒有在危機中倒下的企業增加了風險意識,採取了更多積極的策略和調整措施,使企業克服很多在平時難以暴露的缺點,加強了內部的協調,最終增強了危機應對和過冬禦寒的體力。

四、 總結
我們必須看到,這一新興金融危機的到來對中國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在這一輪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很多新興市場的資產價格將大幅度縮水,這將是中國資金出國投向這些國家的絕好時機,這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最好時機。為此,中國經濟界需要做好資金上和項目研究方面的准備。從宏觀層面上講,宏觀經濟政策必須考慮到這一輪新型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在資金流動問題上必須穩扎穩打,不能盲目放開,要考慮到大量資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帶來的壓力。當一輪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楚游的經濟增長率必然會出現下滑,我們的財政政策必須保留一定的靈活度,在繼續實行當前穩健財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須做好項目上和資金上的准備,一旦新一輪金融危機在周邊國家發生,中國就可以轉向積極的財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資金保障和社會效益的投資項目。
總之,新一輪金融危機的風險已經來臨,全速前進的中國巨輪必須考慮到金融風暴可能帶來的沖擊,把握機遇,化解風險,我們的經濟發展航程將會前途光明。

參考資料:
[1]新浪網
[2] 一大把網
[3] 中國創業投資網
[4] 湖南商務廳網
[5]全球金融網
[6]中國金融投資網
……
2008-11-19

❻ 個人外匯業務中俗稱的核心三率是指

費率、匯率、利率。
個人外匯三率指的是費率、匯率、利率。所謂個人外匯指的是銀行參照國際外匯實操匯率,為境內居民將一種外匯直接兌換成另一種外匯的業務。費率指的就是在銀行進行外匯交易中所需要支出的手續費率。

外匯業務的含義:
1、包括對公外匯存款和外幣儲蓄存款。對公外匯存款是指銀行吸收境內依法設立的機構、駐華機構和境外機構外匯資金的業務。其中:銀行吸收境外機構的外匯資金應納入外債管理。
2、外幣儲蓄存款:銀行吸收自然人外匯資金的業務。
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章節知識點歸納,祝你輕松取證。
移動端題庫:http://m.hqwx.com/tiku/cjkj/?utm_campaign=hehuoren
PC端題庫:http://hqwx.com/tiku/cjkj/?utm_campaign=hehuoren

❼ 從投資的角度分析預測2011年經濟形式走勢

2010年宏觀經濟十大猜想盤點

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2011年中國經濟巨輪將以何種姿態破浪前行?經濟增長率、物價、房價走勢將如何演繹?收入分配、個人所得稅和房產稅改革能否取得實質性進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又將如何發展?

經濟增長9%左右

2011年中國經濟有望繼續保持較快發展,GDP增長9%左右。從三大需求來看,消費有望繼續穩定增長,考慮到價格上漲因素,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速可能比2010年略有回落。2010年以來,外貿偏快增長的勢頭超出預期,2011年出口增速可能比2010年適當回落。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盡管上一輪基建投資的高峰期正在過去,但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固定資產投資仍將保持20%左右的增速。

綜合來看,2011年經濟增速由於基數影響,可能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2011年增長有望達到9%左右,繼續處於潛在經濟增速的合理區間。

CPI溫和上漲

由於絕大多數工業品仍然供過於求,經濟需求不存在明顯過熱的情況,2011年我國發生惡性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不大。但兩大因素決定2011年我國物價漲幅可能高於2010年。一是翹尾因素,由於最近幾個月的物價環比持續上漲,截至11月,翹尾因素對2011年物價的上行影響已經達到4個百分點左右,預計2011年翹尾因素將比這略高,給2011年物價調控帶來很大難度;二是推升近期物價上漲的因素並未消失,輸入型通脹的傳導仍可能繼續顯現,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仍可能推升處於緊平衡狀態的農產品價格,成本推動的價格上漲壓力仍然存在。

在穩健貨幣政策以及一系列價格調控措施治理下,2011年CPI漲幅可能位於4%-5%的區間。2011年四季度翹尾因素的影響將削減,物價漲幅很可能適度回落。

積極財政側重調結構

2011年我國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由於經濟企穩勢頭繼續顯現,2011年財政赤字規模可能縮減至10000億元以下,略低於2010年10500億元的水平。考慮到經濟存量規模的擴大,預計2011年赤字率將降至2%-2.5%之間。積極財政政策的著力點除了為經濟增長「托底」、為「十二五」開好局之外,還將更明顯地側重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新開工投資增長將放緩,保障性住房、西部大開發、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的投資力度仍將較大。

「三率」再度齊動

2010年,我國利率、存款准備金率、匯率「三率」均有所變動。2011年「三率」齊動的現象可能再度出現。為進一步抑制通脹預期,緩解「負利率」狀況,2011年央行可能適時上調存貸款利率。調整存款准備金率也將發揮回收過剩流動性的作用,如果必要,2011年存款准備金率可以上調至20%左右。

2011年我國將繼續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適度升值有助於改善外匯收支平衡,抑制輸入型通脹,預計2011年人民幣匯率可能升值3%左右。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

近年來我國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拉大,這一趨勢已經得到重視。收入分配調整有利於經濟結構調整,讓更多的發展成果惠及民生。改善收入分配關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工資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將成為關鍵所在。2011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可能正式出台,具體措施可能包括提高中低收入者工資水平,完善對壟斷行業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政策,加大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等。

「兩稅」改革有突破

個人所得稅和房產稅改革,近來一直是最受社會關注的話題之一。目前兩項稅制改革工作均在穩步推進,不排除2011年有所突破。個人所得稅方面,目前我國的最低扣除額是2000元,未來除了適當上調該額度外,還可能適當縮小稅級並調整稅率,建立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

房產稅方面,目前上海等城市已在積極推進試點工作,並進行試驗性的房產稅政策空轉。「十二五」期間我國個人房產將逐步納入征稅范疇,具體徵收范圍最初可能不會涉及大部分社會群體。

樓市高位盤整

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將繼續堅持房地產調控,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力度。由於價格調控的效果並不明顯,短期樓市調控尤其是抑制投機的政策不會放鬆。

2011年樓市價格明顯上漲的可能性不大。在政府收緊貨幣信貸以及加強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之後,開發商可能由於資金鏈緊張而進一步降價,剛性住房需求可能對降價作出積極反應。當前通脹預期高漲進一步加劇了樓市走勢的復雜性,一方面通脹預期使得居民投資房地產保值增值的意願增強,另一方面加息通道的開啟加大了住房投資的成本。

區域發展規劃繼續推出

近兩年來,我國推出了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帶動了相關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未來國家層面的區域規劃將有重點、有針對性地推出。從戰略意義上講,區域政策將著眼於培育新的增長極,扶持老少邊窮地區發展,推進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從區域來看,內蒙古、河北、三江源等地均可能推出新的區域發展規劃。

順差規模進一步降低

2010年1-11月,我國貿易順差規模達到1706.64億美元,低於2008年和2009年同期水平。中央提出2011年穩定和拓展外需,同時擴大進口規模。預計2011年我國貿易順差規模將進一步降低,進口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結構調整的作用進一步發揮。節能環保、高新技術等領域的進口可能加快。

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以及高速鐵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望繼續加快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以及投資增速將持續偏快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1年,新能源、生物等行業單獨的振興發展規劃有望出台,節能環保等產業的重要性也將繼續被高度重視和強調。(記者 韓曉東)

防通脹或「三率」齊動 貨幣政策需邊走邊看

2010年,信貸突破年初提出的7.5萬億元目標已成定局,央行六度上調存款准備金率,時隔三年首度加息……「漲價年」實際負利率已持續10個月。

明年通脹水平可能高於今年,防通脹成為短期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上半年不排除出現准備金率、基準利率和匯率「三率齊動」的情形。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對國內經濟增長的擔憂決定貨幣政策出現非常嚴厲和急速收緊的概率較低,貨幣政策可能逐步收緊,邊走邊看。如何在「防通脹」與「保增長」之間求得平衡,明年貨幣政策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防通脹保增長兩難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要更加積極穩妥地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些機構預測,明年CPI漲幅可能超過4%,單月最高漲幅可能超出5%,總體或呈現前高後低的走勢。

歐美經濟體未來仍有充足的印鈔動力,國際大宗商品存在很大的上漲動力;明年天氣具有極大不確定性、「豬周期」導致的肉價上漲空間以及中國自身勞動力結構變遷引發的農產品成本提高等因素,使得農產品價格也有上漲空間;此外,資源壟斷和資源稅開征促使要素價格回歸等因素使通脹或將長期持續。由工資上漲引起的「工資-物價螺旋」也可能成為物價上漲的新動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定調,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按照總體穩健、調節有度、結構優化的要求,把握好流動性這個總閘門。在這一基調之下,明年的貨幣信貸環境將比今年「緊」。

但另一方面,通脹並非由經濟過熱引起,「穩增長」的要求決定了明年貨幣信貸不能太緊。

首先,當前外部不確定性仍未消除。當前經濟復甦基礎還不牢固,外部仍存在不確定性,不能判斷經濟已經步入常態。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日前指出,發達國家實體經濟的資產負債表持續惡化。金融體系真實杠桿率依然高企,脆弱性十分顯著。未來24個月中,美歐銀行將有近4萬億美元的債務到期,超過1萬億美元的政府融資擔保到期,資本監管要求的提高還可能使銀行面臨新的資本缺口。房地產市場的繼續惡化可能導致銀行壞賬規模進一步擴大。屆時銀行資產的風險將進一步顯現。

其次,從國內環境看,明年的經濟走勢尚存不確定性。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認為,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二季度出口形勢不容樂觀。明年尤其是上半年的投資增速不容樂觀,穩中趨緩是大概率事件。

此外,銀行人士指出,前期大量投放的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將逐步進入還款期,銀行能否化解可能帶來的不良貸款集中爆發風險還是未知數。

貨幣政策在防通脹的同時,必須要考慮到「穩增長」的要求,明年貨幣政策將處於更為兩難的境地。

熱錢洶涌制約加息

2010年尤其是下半年,外匯占款逐步回升,成為流動性供給的一大渠道,增加了央行被動投放基礎貨幣的壓力。在美日持續量化寬松政策和人民幣升值預期之下,明年外匯占款將持續增長態勢。

央行行長周小川此前提出「池子」論。他解釋說,典型的「池子」是外匯儲備,熱錢流入可以完全對沖,使其在總量上不會對國民經濟產生影響,但在個體上並沒有阻止他們賺點錢。

然而,熱錢真的能被完全對沖,全部回收到「池子」里,而不產生通脹壓力,或對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形成掣肘嗎?

今年1-11月,我國外匯占款增長28649.49億元人民幣。6月19日,央行宣布「進一步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點燃了市場的人民幣升值預期。7-9月外匯占款逐月增加,從1700億元迅速增加到近3000億元。10月份我國新增外匯占款高達5190.47億元人民幣,刷新30個月以來的最高記錄,僅次於2008年4月的5251億元。11月份雖回落近四成,但3196億元的增量仍屬歷史高位水平。外匯占款高增顯示了短期逐利資本對中國的青睞。

劉明康表示,未來新興市場國家將面臨嚴峻的資產泡沫和通脹壓力。新興市場相對穩健的基本面和更強勁的增長潛力吸引了熱錢的快速流入。目前包括美國、歐盟、英國、日本在內的金融市場上約有50萬億美元的資本市場投資資金,它們配置在新興市場的資產比例為3%-7%。未來該比例上升1個百分點,就意味著有4850億美元的新增資金流入新興市場。

境外資本湧入加大了貨幣政策的調控難度。中國如果採取加息舉措,將擴大中美利差,引發資本更多湧入,推高國內通脹水平。盡管有觀點認為,熱錢進入中國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幣升值預期和分享中國資產投資回報,如果能夠通過加息緩解升值預期,抑制資產價格上漲,反而有助於抑制熱錢流入。但跨境資金套利不可避免。央行在CPI漲幅高達5%之後仍然選擇提高存款准備金率而非加息,也顯示了在加息舉措上的謹慎態度。

三率變動邊走邊看

展望明年貨幣政策,高善文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2011年的宏觀經濟政策基本取向定為「積極穩健,審慎靈活」,這八個字的實際含義是「邊走邊看」。由於此次通脹並沒有伴隨經濟出現過熱,貨幣政策出現非常嚴厲和急速收緊的概率較低,很可能是逐步收緊。從現在到明年年中可能會有75個基點、兩到三次加息的空間。明年上半年通脹是主要矛盾,不排除會出現准備金率、基準利率和匯率「三率齊動」的情形。

分析人士認為,央行防通脹主要通過控制引起通脹的貨幣條件進行,在具體工具的使用上將偏重數量型調控。

當前,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率達到18.5%,為歷史最高水平。部分被執行差別存款准備金率的銀行達到19%甚至更高。不過,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水平還不是「天花板」。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預計明年第一季度需要以平均每月1次的頻率來上調准備金率。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也認為,明年存款准備金率仍然會根據外匯占款壓力大小等因素繼續上調,不存在限制性目標。11月CPI創出新高,未來幾個月通脹壓力依然很大,預計明年會有兩至三次加息。

對於明年人民幣升值幅度,魯政委認為,隨著明年通脹壓力進一步增大、順差高位徘徊,人民幣升值幅度可能較今年加大,人民幣有效匯率也可能出現一定升值。

高盛香港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哈繼銘表示,在通貨膨脹壓力較大時,有必要讓政策組合更多傾向於匯率的變化,因為通貨膨脹可能對於老百姓的傷害是全社會性的。而匯率的變化,可能對一些出口行業產生負面影響,但如果人民幣不升值,而是以價格上升的形式導致工資上升,依然會削弱出口行業的競爭力,且不說這些行業是需要長期鼓勵的。預期明年人民幣將升值5%—6%。

對於明年的貨幣信貸增速,諸建芳認為,明年貨幣供應、新增信貸增速回落,應是「穩健」題中之意。今年的M2增長率可能超過18%,明年很有可能控制在16%左右,信貸將收緊。為保持穩定的經濟增長,明年的信貸目標將在7.5萬億左右。(記者 任曉)

黎友煥:熱錢成CPI推手

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熱錢與地下錢庄研究》課題組長黎友煥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預計,2011年熱錢對我國CPI的推動力巨大。如果股市持續低迷、房地產上升空間有限,相關經濟政策有炒作空間,熱錢必然會炒作商品。

熱錢持續推高CPI

中國證券報:「熱錢」對我國CPI有什麼影響?

黎友煥:熱錢對CPI的影響主要是炒作農產品,尤其是食品。前段時間,熱錢炒作農產品和食品對CPI的影響巨大。目前相關壓制措施的作用不可持續,一旦這些措施發生變化,熱錢炒作農產品將「卷土重來」。

我國目前的投資渠道較為單調是熱錢胡亂炒作的主要原因。熱錢流入境內以後炒作房地產、股市和商品市場,2011年熱錢對CPI的推動力不容忽視。而且,有一些海外基金正在「屯兵」香港,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熱錢進入內地,進一步在商品市場「興風作浪」。

中國證券報:您認為明年我國的「熱錢」流入態勢如何?

黎友煥:明年我國的熱錢形勢「變數」很大。因為,美國第二輪定量寬松貨幣政策實施,歐元區各國經濟問題陸續爆發、朝鮮半島局勢變化、我國抑制通貨膨脹的相關措施等都是影響熱錢流動的重要因素。而這些因素未來變化都比較大。

根據我們課題組對未來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的預測以及東北亞局勢的初步判斷,國際流動性泛濫短期內難以消除,人民幣有巨大的升值壓力,為抑制通貨膨脹國內加息可能性很大。明年境內外利差可能進一步加大,境外熱錢將可能延續大量涌進的態勢。

流入形式多種多樣

中國證券報:流入我國的「熱錢」現狀、規模如何?

黎友煥:熱錢流入我國的趨勢並沒有放緩。目前還是保持著快速流進的態勢,預計短期內的幾個月這種趨勢難以改變。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只要人民幣升值仍有預期,加息仍有壓力,境內外利差不斷擴大,國際流動性持續泛濫,境外熱錢必然不斷流進。

中國證券報:「熱錢」一般從哪些渠道流入?一般流進哪些領域?

黎友煥:在中國資本賬戶尚未開放的情況下,熱錢流入一般情況下是「披著合法的外衣」,或者借道地下錢庄。熱錢流入的渠道形式多樣,其中,貿易、FDI最為常見。

境外熱錢流入的主要渠道有:虛報進出口商品價格、外商投資企業虛假出資、外商投資企業虛報盈利狀況、境外投資企業虛報盈利狀況、通過外資金融機構的業務轉移資金、出入境雙牌車私帶現金等。

目前熱錢的總量中,投資在房地產的最多,其次是商品市場和股市。今年8月後,熱錢主要流向商品市場。此前,發改委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打擊物價,流入商品市場的熱錢減少,轉而主要流入房地產市場,並且正在向二三線城市蔓延。目前新進來的熱錢主要流向了房地產行業。

應聯合打擊「熱錢」

中國證券報:監管部門應如何監管「熱錢」?

黎友煥:對借道地下錢庄的熱錢,相關部門可以組成專門小組,開展打擊「熱錢」專項活動,對重點主體、重點渠道進行查處,嚴懲投機。

對借道貿易渠道和投資渠道的熱錢,監管部門應相互協調配合,同時加強國際合作。目前最關鍵的是要高度認識熱錢的異常流動問題,及時跟蹤熱錢的流動狀況和流向,而且不能否定熱錢的異常流動現實。

中國證券報:如何看待使用外匯儲備「池子」對沖熱錢流入?

黎友煥:單純依靠外匯儲備「池子」來抑制熱錢流入是不現實的。因為熱錢是逐利的,熱錢不會呆在「池子」里不動,哪裡有利潤,熱錢就會流向哪裡。熱錢的流向,在很大程度上是違背監管部門意願的。熱錢快速的流進流出,會嚴重擾亂宏觀政策,影響相關經濟政策的效果。(記者 陳瑩瑩)

經濟增長和物價走勢有望「雙溫和」

2011年經濟增長「二次探底」和過熱的可能性都不大。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的是物價,但在一系列調控措施下,明年CPI漲幅可能位於3%-5%的溫和區間。

經濟增長前低後高

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穩定經濟增長仍將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重要目標。業內人士預測,今年GDP增速有望達到10%左右,全年GDP增速可能逐季回落。與今年不同的是,明年經濟增長可能呈現前低後高的態勢,繼續顯現平穩向好的積極態勢。

為實現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向三次產業協同帶動轉變,新一輪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亟待在未來幾年展開。民生證券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滕泰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西部發展和改善收入分配刺激消費,將成為刺激明年經濟企穩回升的三大著力點。明年下半年,經濟將真正開始進入加速轉型期。

中信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2011年經濟增長的拉動力主要源於內需。由於貨幣信貸政策有所收緊,明年的投資增速比今年可能略有回落。由於鼓勵消費的政策和消費潛能釋放,消費增長有望保持平穩,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相對穩定。從季度來看,GDP增速預計分別達到8.7%、9.1%、9.8%和10.2%,全年經濟增長9.5%。

自去年四季度GDP達到12.1%以來,我國經濟增速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回落。由於翹尾因素影響,明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速仍將較低,隨後則有望結束本輪經濟回落的「小周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認為,明年經濟增長速度可能在9%左右,一季度以後經濟增速將開始回升。未來五年,中國經濟潛在增長速度會由目前的10%左右降到7%左右。

有專家指出,盡管明年出口增速可能放緩,但由於國內需求上漲幅度有所縮小,再加上出口結構升級的影響,外需對GDP增長的貢獻可能增加。從國內來看,積極財政政策的「托底」作用也將使內需穩定增長。明年經濟增速有望達到10%左右,從而開啟新一輪的強勁增長周期。

價格全面上漲基礎不存在

分析人士認為,由於翹尾因素回落以及物價調控效果顯現,12月CPI可能回落至5%以下。但明年大部分時間我國仍可能面臨物價上漲的壓力。

國家發改委宏觀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認為,蔬菜在前期價格上漲中起了「領頭羊」的作用,但歷史數據表明,以蔬菜引領的價格上漲難以長時間持續。預計我國明年經濟增長將比今年小幅回調,總需求與總供給處於基本平衡狀態,宏觀經濟環境有利於價格水平穩定。綜合來看,當前不存在價格全面上漲的基礎。

明年我國通脹率控制目標為4%左右,比今年的預期目標高出1個百分點,但仍然低於改革開放30年來5%左右的平均漲幅。分析人士認為,如有必要,加息等從緊政策明年將再度出爐,資源產品價格改革步伐將適當放緩。

劉世錦認為,2011年宏觀經濟政策將在穩定增長和穩定物價之間平衡。全年CPI漲幅將控制在4.5%以內,初步估計為4.2%。從歷史規律特別是貨幣供應量和CPI之間的相關性來看,目前我國的CPI已經接近了峰值期。但在美國等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實施以後,如果全球經濟明年增長情況較好,接下來很可能出現大宗商品價格上升。

中信證券認為,明年初有較強的通脹壓力,物價水平仍會較快上升,到下半年將有所回落。由於近期經濟增速有所回落,勞動力市場供求緊張的局面有所緩解,這有助於減輕持續的通脹壓力。預計2011年CPI漲幅為3.8%,PPI漲幅為4.6%。明年全球經濟增長對大宗商品價格沒有強的支持,美元繼續大幅度貶值的可能性下降,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升的動力將減弱。(記者 韓曉東)

寬信貸格局依舊

流動性整體充裕

多位專家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總體看,2011年流動性整體將保持適度寬松,貸款投放增速適當放緩,但仍在高位,預計新增貸款在7萬億-7.5萬億元之間。

新增貸款不會大幅減少

業內人士指出,考慮到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慣性,2011年貸款大幅縮減的可能性較低。

銀聯信總經理符文忠表示,預計2011年廣義貨幣M2增速將較2010年下降,但為防止出現半拉子工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配合,M2增速下降幅度不會太大,估計為16.5%,較2010年18%的增速下降1.5個百分點;新增貸款大約在7萬億元左右,較2010年下降1萬億元。監管層將嚴格貸款發放節奏、新增絕對量。信貸將繼續按照3:3:2:2的節奏投放。繼續加強銀信合作等形式監管,控制信貸資金曲線進入資本市場。

不過,需關注高信貸增速帶來的風險隱患。分析人士指出,信貸規模增幅由此前的15%提高到2008年的29%左右,為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導致通脹、資產質量下滑的風險。為此明年應堅持信貸審慎原則,信貸規模控制在7.5萬億內比較合適。

有市場人士擔心信貸高位運行將加劇通脹。對此,央行有關人士表示,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而不是信貸現象。經驗表明,較高的通貨膨脹率總是與較高的貨幣供應增長率相聯系。但是,信貸並不等於貨幣。信貸擴張或收縮直接引起產出的變化,貨幣則主要通過對價格的影響間接作用於產出。信貸增長與經濟增長直接相關,貨幣增長則與通貨膨脹關系更密切。

流動性較為充裕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目前企業的資金需求較為旺盛,明年又是十二五開局年,如果銀根收得過緊,可能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貨幣信貸閘門收緊應該逐步進行,明年整體流動性仍將保持適度寬松。

建設銀行研究部總經理郭世坤認為,從2008年至今,信貸投放近20萬億天量,但是資金並未全部進入實體經濟中去。貸款會部分轉為存款,部分資金仍留在銀行體系內,銀行體系流動性變得較為充裕。外匯資金流入、國際短期資本、貿易順差等因素也會推升銀行間市場資金的充裕水平。

不過,光大銀行宏觀分析師盛宏清預計,明年商業銀行信貸將成為稀缺資源,貸款利率將比今年有所提高。未來銀行間流動性水平仍取決於央行對銀行間資金池的調控,未來貨幣政策將轉向穩健甚至是偏緊的方向,導致銀行間資金面適當收緊。央行會採取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長期央票發行提速、再次提高存款准備金率等措施,將銀行間資金面在一定時期內控制在偏緊狀態。

閱讀全文

與核心三率外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市場價格是買入價格嗎 瀏覽:966
金融理財公司靠譜么 瀏覽:198
甘肅省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瀏覽:121
社會保險基金什麼意思 瀏覽:169
外匯流通商 瀏覽:290
信託實習責任 瀏覽:345
連鎖超市融資 瀏覽:171
中銀理財R3 瀏覽:102
前景私人理財 瀏覽:113
銀行裡面的理財是銀行的嗎 瀏覽:392
明天系信託公司被接管 瀏覽:269
安信信託消息 瀏覽:411
600983惠而浦股票 瀏覽:948
信託盈利模式 瀏覽:124
信託貸款平台 瀏覽:969
金銀島信託 瀏覽:826
小額理財信息 瀏覽:587
理財通哪個產品收益高 瀏覽:102
悅達投資參股新三板 瀏覽:730
人民幣境內外價格倒掛 瀏覽: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