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2015年貴金屬政策

2015年貴金屬政策

發布時間:2023-09-05 12:45:09

『壹』 美國歷史有幾次加息

美國歷史一共有6次加息。

分別是:

第一輪:加息周期為1983.3—1984.8,基準利率從8.5%上調至11.5%。

當時,美國經濟處於復甦初期,里根政府主張減稅幫助了經濟的復甦、製造了更多工作機會。1981年美國的通脹率已達13.5%,接近超級通脹。1980-81年間經濟處於極端的貨幣緊縮狀態,試圖積壓通脹,而通脹率從1981年的超過13%降至1983年的4%以下。

第二輪:加息周期為1988.3—1989.5,基準利率從6.5%上調至9.8125%。

當時,當時通脹抬頭。1987年「股災」導致美聯儲緊急降息救市。由於救市及時、股市下跌對經濟影響不大,1988年起通脹繼續上揚,美聯儲開始加息應對,利率在1989最終升至9.75%。

此輪緊縮使經濟增長放緩,隨後的油價上漲和1990年8月份開始的第一次海灣戰爭相關不確定性嚴重影響了經濟活動,使貨幣政策轉向寬松。

第三輪:加息周期為1994.2—1995.2,基準利率從3.25%上調至6%

當時,市場出現通脹恐慌。1990-91年經濟衰退之後,盡管經濟增速回升,失業率依然高企。通脹下降令美聯儲繼續削減利率直到3%。

到1994年,經濟復甦勢頭重燃,債券市場擔心通脹卷土重來。十年期債券收益率從略高於5%升至8%,美聯儲將利率從3%提高至6%,使通脹得到控制,債券收益率大幅下降。此次加息也被認為是導致此後97年爆發亞洲金融危機的因素之一。

第四輪:加息周期為1999.6—2000.5,基準利率從4.75%上調至6.5%。

當時,互聯網泡沫不斷膨脹。1999年GDP強勁增長、失業率降至4%。美聯儲將利率下調75個基點以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後,互聯網熱潮令IT投資增長,經濟出現過熱傾向,美聯儲再次收緊貨幣,將利率從4.75%經過6次上調至6.5%。

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和納斯達克指數崩潰後,經濟再次陷入衰退,「911事件」更令經濟和股市雪上加霜,美聯儲隨即轉向,由次年年初開始連續大幅降息。

第五輪:輪加息周期為2004.6—2006.7,基準利率從1%上調至5.25%。

當時房市泡沫涌現,此前的大幅降息激發了美國的房地產泡沫。2003年下半年經濟強勁復甦,需求快速上升拉動通脹和核心通脹抬頭,2004年美聯儲開始收緊政策,連續17次分別加息25個基點,直至達到2006年6月的5.25%。

直至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美聯儲再次開始降息至接近零的水平。

第六輪:2016年12月15日凌晨3:00,美聯儲公布利率決議,將聯邦基金利率提高25個基點,美聯儲利率決定上限為0.75%,下限為0.5%。美聯儲在聲明中表示,考慮到實際和預期的勞動力市場、通脹狀況,因此作出加息決策。這意味著美聯儲認為勞動力市場接近充分就業。

(1)2015年貴金屬政策擴展閱讀

美國加息對中國的影響

第一,跨境資本可能再次外流。從今年三季度以來,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形勢出現好轉。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由逆轉順,銀行代客結售匯和涉外收付款也全部轉為順差,結匯率也超過了售匯率。

美聯儲再次加息後,疊加縮表和減稅措施,美元將繼續處於牛市周期,美元資產收益率上升,我國境內逐利資金和熱錢將流出,資本外流形勢將再次惡化。

第二,人民幣短期仍有調整壓力。根據利率平價理論的內容,兩國利率的差額等於遠期兌換率與現貨兌換率之間的差額。在兩國利率存在差異的情況下,資金將流向高利率國以賺取利差,但由於牽扯到不同國家,還要考慮匯率變動風險。這是傳統利率平價理論的內容,並沒有考慮預期的作用。

自2015年12月美國重啟加息政策以來,美聯儲連續釋放加息信號,市場對美聯儲加息具有較大預期。與此同時,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市場很容易受驚嚇。年內人民幣匯率雖有所回升,但貶值預期依然存在,受突發事件沖擊,短期內波動可能加劇。

第三,國內資本市場價格承壓。美聯儲加息將導致我國跨境資本外流加劇,跨境資本流動中的很大比重是熱錢和短期流動資本,主要以套利投機為目的。這部分資本流入我國後一般不會進入實體經濟領域,而是進入股市、樓市等虛擬經濟領域,推高資產價格,帶來通貨膨脹壓力。

在資本外流和房地產市場加強調控背景下,這部分跨境資本將率先流出,對我國資本市場價格帶來巨大沖擊,加劇股市、債市和房地產市場的波動。

第四,國內企業美元融資成本和存量債務負擔增加。美聯儲加息導致全球市場利率中樞上移,同時美聯儲貨幣正常化將在中期促使美元流動性趨緊,國內企業境外美元負債成本上升。

參考資料:網路-美聯邦儲備系統

『貳』 貴金屬交易規則都有哪些

一,依據相關的政策、法規、法律制定本規則,旨在規范匯豐貴金屬交易市場的貴金屬現貨掛牌交易行為,保持交易秩序的正常進行,保障投資者的權益。
二,貴金屬交易的所有行為都要堅守「公正、公平、公開」。
三,掛牌交易商指的是依據《貴金屬交易市場會員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和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經交易市場審核批準的會員單位,從事貴金屬生產經營的企業法人。
四,會員的掛牌采購或掛牌銷售的交易活動需依據供需情況進行,會員在掛牌銷售或采購時必須註明貴金屬價格、名稱、質量標准、成色、生產廠家、交提貨方式、交易地點、品牌、數量等相關情況,與此同時會員必須保證現貨存量的充足。
五,會員報價可以採取兩種方式,可以依據實際情況自行定價,也可以選擇交易市場中間指導價。
六,中間指導價的制定是貴金屬交易市場根據倫敦及時行情價格,結合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兌換美元基準匯率得出。
七,貴金屬的報價單位制定規則是掛牌現貨鉑金、鈀金是人民幣元/克,保留到元的小數點後兩位作為報價;掛牌現貨白銀是人民幣元/千克,保留到元的整數位作為報價。
八,報價時間是除國家法定假日、結算時間和國際市場休市除外的每周一至周六開市。周一6:00至周六6:00;結算休市時間:交易日內4:00至6:00。

『叄』 黃金掉價和漲價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美元匯率

美元升值一般代表美國國內經濟形勢較好,這時美國國內股票和債券會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黃金作為儲備和保值的地位;而美元匯率下降則往往伴隨著通貨膨脹、股市低迷等,這時黃金的保值功能又會體現出來。由於國際黃金價採用美元計價,通常呈現出美元漲、黃金跌和美元跌、黃金漲的逆向互動關系。

2、貨幣政策

當某國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時,由於利率下降,該國的貨幣供給增加,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可能,會推動黃金價格的上漲。

3、通貨膨脹

從長期來看,一個國家每年的通脹率如果是在正常范圍內波動,那麼其對金價的波動影響並不大;只有在短期內,物價大幅上升,引起人們恐慌,貨幣的單位購買力下降,金價才會明顯上漲。

4、政局戰亂

一個國家戰爭和政局震盪時期,經濟的發展會收到很大的限制。任何當地的貨幣都可能會由於通貨膨脹而貶值,大量投資者轉向購買黃金保值,這些都會增加黃金的需求,從而刺激金價上漲。

5、股市行情

從相關歷史數據可以看出,在通常情況下,黃金與股市是逆向運行的。這主要體現了投資者對經濟發展前景的預期,如果大家普遍對經濟前景看好,則資金大量流向股市,股市投資熱烈,金價下降。反之亦然。

6、石油價格

黃金作為通漲之下的保值品,具有抵禦通貨膨脹的功能。石油價格上漲意味著通貨會隨之而來,金價也會隨之上漲。

7、供求因素

黃金現貨市場往往有比較強的季節性供求規律,上半年黃金現貨消費相對處於淡季。近幾年來金價一般在二季度左右出現底部,從三季度開始,受節日等因素的推動,黃金消費需求會逐漸增強,到年底的聖誕節,黃金現貨需求會逐漸達到高峰,從而會推動金價持續走高。

『肆』 商品期貨貴金屬9月2日文件

看看這個吧。
股指期貨保證金提高了,手續費漲了,股指期貨悲壯自殘讓人驚呆,怎麼辦呢?現在管理層又在強關配資埠,國內股指期貨已經名存實亡!散戶已經被擋在顧指期貨門外!
9月2日發布公告,宣布再出四項措施抑制股指期貨過度投機,其中包括單個產品、單日開倉交易量超過10手的構成「日內開倉交易量較大」的異常交易行為;非套期保值持倉交易保證金標准提高至40%,套期保值持倉交易保證金標准提高至20%;日內平今手續費提高至按平倉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二十三;加強股指期貨市場長期未交易賬戶管理。
這種震撼到底到了怎樣的程度?
盡管此前已三番兩次出招,但勝利日小長假前夕放出這則消息,還是讓整個市場為之震驚。市場人士紛紛表示「股指期貨已經沒有交易價值」、「股指期貨功能基本消失」,諸多文章以「紀念股指期貨」為話題進行回顧。專業人士普遍認為,正是近期專家、學者、股民對期指持續不斷的輿論轟炸,逼出了監管層的「自殘」行為。那麼這幾項措施到底有多嚴重,讓人震撼到什麼程度呢?基金君這里先略作分析
首先,「10手」限制,每天你不管開多單還是空單,開滿10手之後就算違規。8月25日第一次出手的時候,這個數字是「600手」;8月28日第二次出手的時候,這個數字是「100手」,由此可見力度大到難以想像。一個股民每天買上10手股票也是常事,何況期貨市場。此招讓程序化、高頻交易基本告別股指期貨。對於規模稍大的機構來說,除了做套保不受限,10手限制使其在期指上的交易也基本上失去意義了。
其次,40%保證金,在世界期貨歷史上都極為罕見。按照滬深300股指期貨2965點的收盤價和40%保證金計算,一手保證金在36萬左右,此前正常時期保證金是10%。原來可以做4手的錢,現在只能做1手,資金成本上升了4倍。那些剛湊夠50萬開戶門檻的投資者,現在入場只夠做上1手。另外,套期保值保證金提至20%,機構套保成本也大為提高。
第三,當日平今倉萬分之二十三的手續費。「當日平今」即為俗稱的「T+0」,粗略估算,「T+0」一次手續費為2000多塊!即便是只做一手的投資者,對於如此恐-怖的手續費恐怕也已望而卻步。而8月26日之前的手續費是萬分之0.23,8月26日之後的手續費是萬分之1.15,萬分之二十三的力度大家可以體會吧。滬深300股指期貨一個點是300塊,投資者必須做對8個指數點,「T+0」才有賺錢的意義,如此一來,日內交易急劇下降幾乎不可避免。
第四,如果有人想通過多開幾個賬戶規避,那麼「加強股指期貨市場長期未交易賬戶管理」也將堵上這個漏洞。
綜上所述,想必讀者都已看出,哪怕您僅是個剛夠格的投資者,都已經覺得期指「沒法做」了。下周一開市後的期指,應該再也不用為「抑制投機」而擔憂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在今年做到全球第一的中國股指期貨,其實已經「廢了」。接下去最大的可能,是期指逐漸成為只有零星成交的小品種。
從理性上看,世界上任何一個交易所,都做不出如此堪稱不可思議的「自殘」舉動。那麼,究竟是怎樣的壓力迫使這個世界第一品種走到如此境地呢?
針對期指的慘烈「輿論戰」
6月15日以來的大跌成為了期指命運的轉折點。2010年4月16日期指上市後,滬深300股指期貨經過5年的發展,基本做到了日成交量100-200萬手,日持倉量20萬手左右的大品種,用來衡量期指成熟度的成交持倉比也在5比1左右,已經逐漸向成熟市場靠攏。然而股災的發生,引來了鋪天蓋地對於期指的指責,其中以劉姝威、葉檀、易憲容等非業內專家的聲音最為響亮。當然,也不乏巴曙松等學者的反擊,這其中尤以巴曙松的《股指期貨,該責難還是該大力發展》為代表,論證了「股指期貨市場始終自身多空平衡,沒有給股市施加壓力,反而承接了股市拋壓。據統計,2015年6月15日至7月31日,股指期貨日均吸收的凈賣壓約為25.8萬手,合約面值近3,600億元,這相當於減輕了現貨市場3,600億元的拋壓。」但這一研究公布後,依然遭致了網友們的猛攻。
也就是從6月底開始,由於融券通道關閉、個股大量停牌,期指相對於現貨的「貼水」大幅增加,市場指責期指帶動下跌的聲浪逐漸增大。於是,期指「限制開空」等消息不斷傳出,外界也將此視為監管層應對輿論壓力的動作。然後正是這些非常規的措施,引發了一些參與期指的長線、穩定資金流出,持倉量大幅減少,導致了期指成交持倉比的惡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又為外界指責期指「過度投機」提供了佐證。而管控措施的進一步出台,又導致期指流動性的進一步消失,導致期指貼水進一步加大,貼水擴大又進一步加劇了非專業的人士的怒火,將之又視為期指「帶動下跌」的證據。由此,期指市場陷入了百口莫辯的惡性循環,直至最後用異常慘烈的方式「自廢武功」以求自保。
不論這場巨大的論戰中誰對誰錯,這一情景都將載入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史冊。同樣的事件,曾經在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中都發生過,並且都成為了後世研究的經典。
先看當年的第二大經濟體日本。1990年日本股市崩盤後,輿論紛紛譴責股指期貨是下跌元兇,甚至有些學者專門出書論證股指期貨導致股市下跌。在此壓力下,日本對股指期貨實行了提高保證金、征稅、增手續費等系列手段,「廢掉」了股指期貨。不過隨著日本股市步入長達20多年的熊市,後來的人們也逐漸看到了是泡沫破滅造成了股災,對於期指的爭議在1995年以後就逐漸褪去,但日本期指的市場已經被新加坡占據了較大份額。
而美國則是在1987年爆發的「八七股災」之後,迸發出了對於股指期貨的強烈質疑,以至於美國財政部長布雷迪出了《布雷迪報告》進行譴責,美國調查機構以卧-底形式進入期貨公司調查。隨著調查深入,以及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國會作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頓米勒的獨立調查完成,美國股指期貨並未像日本那樣遭受抑制,反而加快了發展步伐。
從歷史經驗看,各國股指期貨發展,都經歷了較大的磨難。中國期指市場能否躲過此劫,是像日本期指一蹶不振,還是像美國期指涅槃重生,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沒了股指期貨,我們將失去什麼
股指期貨是股票價格指數期貨的簡稱,是指以股票價格指數為標的物的期貨。比如滬深300股指期貨,就是以滬深300指數為標的進行指數交易的期貨品種。投資者根據自己對股市的走向預期,報出不同的價格指數進行交易,如果認為指數會漲,便買進股指期貨,反之則賣出。股指期貨的最大作用,是投資者可以拿來做套期保值。
如果一個投資者看好格力電器(17.85 -1.87%,咨詢),想要長期持有獲取分紅收益,同時又不想在大盤下跌中被迫止損拋售,他就可以做相應的股指期貨空單,相當於給持股買了一份「保險」,這就是套期保值。對他來說,大盤下跌風險就被轉移到了期指多頭身上。很明顯,運用期指套期保值的人,其實本質也是多頭,而且其目的就是為了不賣掉股票。如果是一家機構運用期指做套期保值,那麼也會有利於其長期持股,減少其在股災中的拋壓。這也是前述巴曙松研究的理論基礎。
那麼,在期指實質上「自殘」以後,會出現哪些可能的後果呢?
首先,失去了套期保值這把「保護傘」的機構投資者,其行為將徹底回歸散戶化,財富管理能力將大幅下降。在股市中與散戶完全一樣追漲殺跌,接下去的市場波動可能會進一步加大。而剛剛發展起來的中國對沖基金行業,也將因為失去工具而大幅萎縮。不少基金專戶、券商資管、理財產品的策略可能將不得不終止。從此絕對收益是路人。
滬上一家私募基金在6月中上旬對市場做出了准確的判斷,大幅度降低倉位,只留下了極為看好的部分優質個股並進行了期指套保。由於准確的操作,該基金逃過了6月最初的暴跌。但是隨後由於股指期貨一再「限空」,該機構不得不在暴跌中大量拋售股票,引發了基金凈值的大幅回撤也在事實上形成了對市場的拋壓。而就整個市場而言,面臨這樣局面的私募又何止一家。
因此有業內人士感嘆,失去了股指期貨,整個財富管理行業都將倒退十年,回到完全「靠天吃飯」的時代。
其次,一個失去了「做空機制」的市場,可能會變得更加情緒化。從成熟市場來看,有做空機制,市場的意見能夠得以更好的博弈,價格也會更快更高效地趨於真實。這種真實有時可能也是以泡沫提前一步被刺破為代價,對於情緒高漲的大眾來說,也許難以接受。但是在滅掉期指這個「不配合者」之後,市場會不會迎來更為波瀾壯闊的大漲和大跌,會不會恢復到從前從998點暴漲到6124點再暴跌回1664點的那種巨幅波動的市場環境?
而第三點,也是非常現實的一點是,期指是沒有國界的。中國股指期貨消滅了,新加坡、美國的涉中國期指可能會迅速發展壯大。對應國內市場的新加坡A50股指期貨,已成為國內股指期貨的首要替代標的。近期伴隨著國內股指期貨的「不斷自殘」,新加坡的股指期貨倒是不斷加強宣傳,吸引內資出海交易。該做期指的繼續做期指,只不過監管會變得更難了。只是,普通基民可能很難再有渠道分享這一「跨國」避險工具了。
股指期貨簡介
一、股指期貨的基本概念
期貨是與現貨相對應的,是一種由交易所統一制定的、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產品或金融資產的標准化合約。期貨包括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股指期貨是金融期貨的重要品種之一。
股指期貨是股票價格指數期貨的簡稱,是指以股票價格指數為標的物的期貨。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個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確定的股價指數的大小,進行標的指數的買賣,到期後通過現金結算差價來進行交割。比如滬深300股指期貨,就是以滬深300指數為標的進行指數交易的期貨品種。投資者根據自己對股市的走向預期,報出不同的價格指數進行交易,如果認為指數會漲,便買進股指期貨,反之則賣出。
二、股指期貨的基本作用
股指期貨主要發揮風險規避、分散和轉移作用。這是通過套期保值來實現的,投資者可以通過在股票市場和股指期貨市場兩個市場反向操作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有利於幫助投資者規避股票現貨市場的價格風險。
對整個市場而言,股指期貨有利於化解股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即發生系統性風險時,各種股票的市場價格會朝著同一方向變動,單憑股票市場的分散投資顯然無法規避價格整體變動的風險。股指期貨具有賣空機制,擔心股票市場會下跌的投資者可以通過賣出股指期貨合約來減輕集體性拋售對股票市場造成的負面影響,有效對沖股票市場整體下跌的系統性價格風險。
另外,股指期貨由於採用保證金交易制度,交易成本很低,因此被機構投資者廣泛用來作為一種提高資金配置效率的手段。機構可以利用很少的資金買入股指期貨,從而可以獲得股市上漲的平均收益,提高資金總體的配置效率。
三、股指期貨的基本制度
(一)保證金制度
期貨合約的買賣不需要付合約價值的全部金額,只要交納合約價值的一定比例,作為履約的保證。這一制度確保了期貨市場的高度流動性,可以在化解風險方面提供更高的效率。2010年4月17日滬深300股指期貨上市時,將保證金標準定為18%。考慮市場實際需求,經過幾次調整,2014年9月1日起,保證金標准再次下調為10%,且設立最低保證金標准為8%,2015年4月新上市的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同樣採用了這一標准。
(二)漲跌停板制度
對股指期貨產品實行漲跌停板制度,上證50、中證500和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的漲跌停板幅度均為上一交易日各股指期貨結算價的±10%。我國股票現貨市場目前設置了每日±10%的漲跌停板,因此各股指期貨產品均設置了與現貨市場相同的±10%的漲跌停板幅度。
(三)持倉限額制度
持倉限額是指交易所規定會員或者客戶對某一合約單邊持倉的最大數量,通過設置持倉限額制度,交易所可以分散單個合約的持倉集中度,防範某些客戶利用持倉優勢操縱市場價格。
(四)大戶報告制度
根據多個股指期貨產品的情況,對大戶報告制度進行了適當的調整,通過採用分產品、多產品合並等不同形式的報告標准,細化報告要求,及時了解投資者在所有股指期貨產品總體持倉的情況,做好風險的預研預判,切實防範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五)強行平倉制度
強行平倉制度是交易所在監測到會員或客戶已經發生風險時採取的措施,強行平去會員、客戶持有的股指期貨頭寸,以避免因市場波動而導致風險進一步擴大,防範出現股指期貨嚴重違約事件,將不穩定因素消滅在初始階段。
(六)強制減倉制度
強制減倉是當市場出現重大風險,如連續兩個及兩個以上交易日的同方向漲跌停等情況時,為迅速、有效化解市場風險,防止會員大量違約而採取的措施。
四、股指期貨的發展歷史
從國際成熟資本市場發展歷程來看,股指期貨是金融期貨中歷史最短、發展最快的品種之一。1982年全球首個股指期貨在美國上市。經過30多年的發展,股指期貨成為國際上成熟的金融期貨產品,全球已有股指期貨產品400多個,這已經成為現代資本市場結構的基本特徵。各個國家都將發展金融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市場,作為國家金融戰略來考慮,通過佔領金融領域的「制高點」,維護本國金融安全。
我國在2010年4月16日上市了滬深300股指期貨,在2015年4月16日上市了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
五、中國為何需要股指期貨
(一)加強基礎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股票市場內在穩定機制,抑制單邊市場。在一個缺乏對沖工具的市場,投資者只能通過單邊做多才能盈利,市場無法在多空雙方的平等博弈中實現平衡制約。股指期貨提供的雙向交易和風險對沖機制,有助於平抑股市頻繁、大幅波動,是市場基礎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之必需。
(二)提供避險保值工具,抑制財富劇烈波動,有效保護各類投資者利益。股指期貨具有流動性好、交易便捷和沖擊成本低的特點,面對市場風險,投資者能夠靈活運用避險策略,採取套期保值操作。推出股指期貨,提供市場避險工具,成為保護投資者利益最好的制度性措施。
(三)推動長線資金入市,積極推動機構投資者發展。有了股指期貨這一避險工具,機構投資者採取套期保值操作,穩定經營業績,從而吸引更多長線資金進入。
(四)倡導理性投資、長期投資理念,培育先進市場文化。通過股指期貨進行避險,有助於改變市場上的過度投機氛圍,改變熱衷炒作題材股、重組股的習慣,營造避險文化,讓投資者深刻領會到「上漲也有風險、下跌也是機會」,形成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理念,培育股市先進文化。股指期貨保證金提高了,手續費漲了,股指期貨悲壯自殘讓人驚呆,怎麼辦呢?現在管理層又在強關配資埠,國內股指期貨已經名存實亡!散戶已經被擋在顧指期貨門外!

『伍』 2015-2-17號貴金屬停止交易嗎

黑平台不影響的,國內正規平台都要過年的

『陸』 國家對於黃金出口有哪些政策

黃金進出口新政策 藏金於民應對美元貶值(一)

--------------------------------------------------------------------------------

新聞來源:21世紀珠寶網 發布時間:2005-12-30 9:54:44

12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網站上發布了《黃金製品進出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據規定,注冊資本在3000萬以上的企業均可申請進出口黃金製品。

「這是黃金市場進一步開放的前奏」,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侯惠民認為,這會使更多的黃金交易商融入國際市場,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進一步接軌。但與此同時,也有觀察人士注意到,央行對進出口申請將實行「一事一批」,與此前的審批制度相比,有所趨嚴。種種跡象顯示,在黃金進出口新政背後,正昭示著監管層對待黃金屬性看法的微妙變化。

◆僅是「黃金製品」

引人注意的是,《意見稿》將其適用范圍限定為「黃金製品」。據其規定,黃金製品是指含金量90%以上(含90%)的黃金制首飾、器皿和工業金製品。

有疑問的是,上述黃金製品是否包括原料金。記者日前致電負責此事的央行貨幣金銀局。其有關負責人表示,由於尚處徵求意見階段,還不便接受采訪。

征詢多位業內專家的看法,他們認為,從該《意見稿》的規定來看,其中的「黃金製品」應該不包括原料金,據此,上海黃金交易所內交易的標准金塊,並不在此列。

據高賽爾金銀有限公司首席黃金分析師楊易君介紹,國際上,自由進出口的並不僅僅限於黃金製品,也包括原料金。從這方面看,「央行的思路是漸進性的」。

上海黃金交易所成立於2002年10月。作為1993年以來中國黃金行業市場化的一個重要步驟,該所對原料金採用「集中競價」式的市場化分配模式,一改此前施行多年的「統購統配」模式。

所謂「統購統配」,是指由央行代表國家對黃金進行統一的購買和分配。即:產金企業所產黃金必須全部出售給央行,而用金企業所需用金必須向央行進行申請,由央行按照計劃統一分配。該體制的正式確立可以追溯到1983年新中國第一部黃金立法《金銀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作為「統購統配」的必然邏輯,有關黃金進出口的事宜,在該《條例》中也規定由央行統一辦理。其中既包括黃金原料,也包括黃金製品。

並且明確規定後者「由央行統一收購進行外貿出口」。作為例外,為了鼓勵當時正在興起的黃金首飾加工產業,《條例》及後續的配套規章允許境內的加工貿易企業從境外進口黃金原料,並製成產品出口。但整個過程,必須接受央行和海關的聯合監控。其程序是:加工貿易的黃金原料進口,需到當地央行進行備案,海關不予設限;加工貿易的黃金製品在出廠前,則必須由所在地央行先行檢查產品所含黃金重量,核對合同,並逐次登記,制發《金銀產品出口准許證》。然後再由海關憑借央行的許可證放行,否則不準出口。

1988年,央行和海關總署聯合發布通知,重申「金銀的進口必須經過央行的統一批准。」至此,計劃模式下的黃金及其製品進出口管制模式基本形成。原輕工部所屬金銀首飾加工企業嘉興金帆製品金銀有限公司的徐經理說,即便是加工貿易所進口的黃金原料,實際上也要列入央行的計劃指標范疇,「因此,整個黃金及其製品的進出口完全處在央行的監控之下,央行才是實際上的惟一進出口主體。」這種模式至少持續到2003年。期間,盡管國內的黃金市場各個環節次第引入市場機制,但在進出口方面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

◆黃金進出口權下放

2003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經央行和外經貿部批准,獲得黃金進出口權。但據《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商業銀行辦理黃金進出口收付匯及核銷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匯發[2003]93號)顯示,其進出口權仍須由央行代理進行。

此前,早在1998年,為解決深圳市場上的黃金原料短缺,央行深圳分行經總行批准於1998年與瑞士銀行合作開展了黃金寄售業務,開始探索利用國際市場的黃金資源來滿足國內市場的黃金需求的途徑。

所謂寄售業務,就是國外的商業銀行將其黃金寄放在國內商業銀行的金庫中,由國內銀行按照中國的黃金管理政策,並根據國際黃金市場的價格、匯率變化等因素確定相應的價格,把黃金出售給境內的黃金飾品加工生產企業。這實際上相當於黃金進口。

按照時任央行深圳市分行副行長於學軍在2001年《深圳金融》(第2期)上的介紹,寄售進境的黃金並不列入央行的計劃指標,實行按需供給。這一措施極大地促進了深圳黃金首飾加工產業的發展。

2002年10月,由於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成立,出於統一市場的考慮,央行深圳市分行開展的寄售業務也隨之停止。但正如於學軍在上述文章中所說,「中國在近期和長期都會面臨黃金消費大於供給的現實,寄售業務有其存在的必要」,因此,進入2003年,這一業務轉由四大商業銀行開展。至此,國外的黃金原料可以借道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登陸上海黃金交易所,進入中國市場。

工商銀行某地方分行的一位黃金交易員證實,除了可以在國外市場上通過寄售業務買入黃金,也可以在國際市場上反向操作賣出黃金。這樣一來,事實上的黃金進口權至少從形式上分散到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

與此同時,有關黃金製品的進出口權也被分配給中國珠寶首飾進出口公司等六家公司。黃金及其製品進出口權由央行獨家把持的局面正在逐漸打破。

這里需要提及的背景,一是前述始於90年代末的黃金行業市場化進程,二是中國加入WTO後外貿體制的相應調整。

2004年9月,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上海的一個國際貴金屬論壇上表示,中國的黃金市場總體上仍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主要存在三個問題。黃金還不能實現自由的進出口即是其中之一。央行下一步將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解決。就在周發表講話的5個月前,2004年4月,中國對施行了1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進行了修訂。實行多年的對外貿易專營格局被打破。新法規定,只要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或者其他執業手續的法人、其他組織或個人到對外貿易主管部門或其委託機構辦理備案登記,即可以辦理進出口業務,海關將憑其備案登記辦理相應報關驗放手續。

從這個角度看,《意見稿》規定3000萬以上的企業均可申請黃金製品進出口業務,「既是央行進一步開放黃金市場思路的體現,也是進一步貫徹《對外貿易法》的需要。」北京黃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炳南說。不過,相反的看法也存在。頤合財經首席經濟分析師張衛星認為,黃金進出口目前沒有必要放開,放開了也沒有意義。

他解釋說,一是由於目前國內金價與國際金價已經接軌,作為黃金製品加工企業來說,進出口黃金原料並無利益可圖。企業用金完全可以從黃金交易所購買。二是現行外匯制度方面的限制。

於學軍也持類似的看法。他曾公開撰文指出,在黃金市場開放的背景下,黃金進出口管理應當實行對進口放開,而對出口進行管制的政策。他解釋說,管理黃金出口,一可以避免黃金進出口形成來回倒買倒賣,二可以避免逃、套外匯情況的發生。

如果黃金可以自由進出口,那麼一旦匯率發生變化或場內外匯差不一致時,即可利用黃金進出口從中牟利。因此,在我國資本項目未實現可自由兌換的情況下,從外匯管理的角度考慮應當限制黃金自由出口。事實上,目前以寄售方式開展黃金進出口業務的國有商業銀行,「每一次的交易都在外管局的監控之下,」上述工行黃金交易員向記者表示。

據其介紹,黃金寄售實行每售一筆實物交割一筆的模式。結算方面,在境內,商業銀行與黃金飾品企業以人民幣結算,在境外,與供應黃金的銀行以外匯結算。「每做一筆業務,就要到外管局去批一次。」上述黃金交易員強調。「很顯然,放開黃金進出口目前還不具備現實條件。」張炳南說。

一位業內人士也指出,盡管理論上,黃金進出口可以交給一般的工業企業,但從現實來看,卻主要由商業銀行操作。這是因為,與工業企業將其當作一般資產相比,商業銀行主要把其當作金融資產來運作,通過開展各項黃金業務,諸如黃金租賃、黃金貸款、並到國際黃金期貨市場上投資,來實現綜合收益。

黃金進出口新政策 藏金於民應對美元貶值(二)

--------------------------------------------------------------------------------

新聞來源:21世紀珠寶網 發布時間:2005-12-30 9:55:31

◆「一事一批」

除了規定適用於「黃金製品」外,《意見稿》還明確提到對申請將實行「一事一批」的管理模式。

《意見稿》規定,央行的各分支機構為申請的受理機構和審批機構,並將根據一事一批的原則進行審核。符合條件的,審批機關將依法為其辦理進出口許可證。申請人據此證15個工作日內到海關辦理進出口手續。

「從規定來看,央行似乎要把權力再收回來」,黃金投資分析師資格評審委員會秘書長劉濤12月26日對記者表示。

據了解,央行和海關總署曾於2003年12月22日聯合發布公告。公告規定,「從2004年1月1日起,黃金及其製品的加工貿易進出口,中國人民銀行不再審批,海關不再憑中國人民銀行的批件驗放。但其中不能出口的黃金及其製品經批准內銷的,仍按一般貿易進口管理,仍由中國人民銀行審批,海關憑人民銀行的批件並按內銷有關規定辦理核銷手續。」所謂加工貿易,主要包括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也就是所謂的「兩頭在外」,原料來自國外,最後加工成的黃金製品也銷售到國外。國內加工貿易企業賺取中間的加工費。事實上,多年來,加工貿易進出口占據了黃金製品進出口的絕對比例。

以黃金製品進出口量最大的廣東海關為例,來自其今年1到11月份的統計數據顯示,廣東口岸共進口黃金製品6.7噸,價值5362萬美元。其中,加工貿易方式進口黃金飾品為6.6噸,占進口總量的98.5%。同期,廣東口岸出口黃金製品136.9噸,價值13.4億美元。其中,加工貿易方式出口黃金製品136.8噸,占出口總量的99.9%。因此,如果對黃金製品進出口業務實行「一事一批」,那麼實際上央行意圖將2004年下放的權力再度收回。

知情人士透露,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地方海關和地方央行在執行上述公告時,發生了分歧,「規定並未得到執行」。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也介紹說,盡管這兩年國內的黃金產量一直在增加,但用金企業在交易所內卻沒有明顯感受到可用黃金數量的增加。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黃金正在通過私下渠道進行交易。甚至有相當一部分以加工貿易的形式流到了國外。「從《意見稿》的第6條來看,央行重點規范出口的意圖明顯。」廣西桂金貴金屬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吳宏躍分析指出。

該《意見稿》第6條最後一款規定:出口黃金製品除了提交書面申請報告、《企業法營業執照》、《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黃金製品進出口合同等材料外,還必須提交黃金原料的銷售發票、增值稅發票。

◆藏金於民?

央行一面放開進出口權,一面又加強監管,在一些市場分析人士看來,央行正在對外釋放「藏金於民」信號。

據了解,黃金儲備與外匯儲備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份額共同組成了一個國家的國際儲備,承擔著抵禦國際金融風險的職能。

公開的統計資料顯示,各國央行的平均黃金儲備量約為儲備資產的9%,歐盟是25%多,美國約為60%。而我國央行按央行網站公布的2005年6月底的數據計算,黃金儲備占我國總儲備資產的比例僅約為1.2%,共計600噸。

隨著近來國際金價高企,美元貶值,尤其是人民幣匯率改革之後,在國家儲備資產中增加黃金儲備的呼聲正逐漸走高。

張衛星撰文指出,低的黃金儲備不利於我們應對風雲變幻的國際金融動盪,不利於我們應對美國經濟出現問題和美元問題等,也不利於我國在亞洲區域貨幣構想中的地位。

所謂「藏金於民」,指在增加官方儲備的同時,開啟民間的黃金投資和黃金消費,這作為一種思路被提了出來。支持者常引用的例證是1997年以來東南亞國家抵禦金融危機的經驗。其時,居民個人投資與儲藏的黃金,成為了國家應對國際政治與經濟風險的一個重要後備力量。

最新的調查統計表明,我國民間黃金儲量大約有4000噸,加上中央儲備量大約600噸,人均消費僅為0.35克。盡管與2002年的0.16克相比,已經翻了一倍多,但是與國際人均年消費量相比,還要低很多。

不少觀察人士均將黃金製品進出口權的放開看做國家意圖「藏金於民」的一個信號。開啟更多進出口渠道,可以與鼓勵黃金消費、投資的政策形成良好的互動,擴大國內黃金消費市場的規模,增加民間的黃金儲備。

此前,由於只有六家獲批的企業擁有黃金製品的進出口權,其他企業如果進出口黃金製品,只能委託這六家企業來進行,無形中增加黃金製品的進口成本,缺少國際市場這個渠道,也不利於企業做大做強。

在這個《意見稿》當中,首要的黃金製品就是黃金首飾,無疑為上述邏輯提供了想像的空間。然而,正如張衛星的研究指出的那樣,我國黃金消費結構偏重在首飾用金上,而首飾用金不能算做真正的投資。

據張分析,如果投資者真的要把黃金首飾賣出去,至少要損失15%,因為從黃金到黃金首飾增加了諸如加工費、消費稅費、黃金損耗、銷售成本、首飾商利潤等各種高昂的中間成本。

「通過首飾性黃金『藏金於民』實際上是一種貶值行為。」張衛星說。他認為,藏金於民的關鍵是拓寬目前的黃金投資渠道,吸引更多的民眾參與黃金投資。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由於有關黃金投資的法律法規尚付闕如,黃金回購渠道目前仍不順暢。以目前的民間黃金論,仍約有90%無法進入流通領域。

『柒』 想知道關於黃金等貴金屬能不能退換貨的法律規定,如果有可以告訴我是什麼條文什麼內容嗎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四條: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依照國家規定、當事人約定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沒有國家規定和當事人約定的,消費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

2、福州工商部門稱,七天內退貨無需說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由消費者定做的、鮮活易腐的、數字化商品、報紙期刊等商品,以及其他經消費者在購買時確認不宜退貨的商品,不適用無理由退貨。另外,消費者退貨的商品應當完好,退回商品的運費由消費者承擔,退貨執行銷售時的價格。

3、七天無理由退貨的商品種類,除了新消法中規定的四類商品之外,還包括食用類商品(例如食品、保健品、飲料、葯品、酒類、奶粉、嬰兒輔食)、貴重類商品(例如鑽石、貴金屬、手錶、珠寶、奢侈品等)、個人護理、貼身類商品(例如計生用品、美護、內衣、貼身襪褲等);

4、虛擬類商品(例如禮品卡、手機充值、游戲點卡等充值類商品,以及門票、機票、旅遊套餐等一次性消費服務類商品等)、特殊類商品(例如運營商合約手機以及二手品、處理品等)等五類,不適用於七天無理由退貨。

(7)2015年貴金屬政策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一向主張給予消費者網購後悔權,他建議電商在網頁醒目位置提示退換貨規則,如果要將圖書、黃金等列為特例商品,需在消費者支付前設定一個提醒程序:此類商品不屬於無理由退貨的范圍,如果消費者不同意,可以不購買。

北京惠誠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認為,在網購過程中,電商網站首先需要根據自身產品的特點,明確適用與不適用「七天無理由退貨」的產品范圍,並在購買環節進行提示,而非僅在用戶協議或退貨政策中提示。

『捌』 什麼叫貴金屬

貴金屬主要指金、銀和鉑族金屬(釕、銠、鈀、鋨、銥、鉑)等8種金屬元素。這些金屬大多數擁有美麗的色澤,對化學葯品的抵抗力相當大,在一般條件下不易引起化學反應。
貴金屬首飾包括各種發飾、首飾、耳飾、頸飾、手飾、足飾、服飾等。

貴金屬投資分為實物投資和電子盤交易投資。

其中實物投資是指投資人在對貴金屬市場看好的情況下,低買高賣賺取差價的過程。也可以是在不看好經濟前景的情況下所採取的一種避險手段,以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電子盤交易是指根據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市場價格的波動變化,確定買入或賣出,這種交易一般都存在杠桿,可以用較小的成本套取較大的回報。
選擇一、實物投資
投資實物銀條、銀錠的優勢是溢價少,投資者可以根據實時的市場報價套現,也價值儲藏、福澤後人的手段,市場價格公開透明。但投資者必須小心、妥善地保管,而且回購時可能產生檢驗等費用,投資過程中也無法獲得利息收益。
選擇二、紙白銀、紙黃金
紙白銀是國內銀行推出的「記賬式」白銀理財服務(有的銀行也可以進行實物交割),其優勢是投資門檻低、易操作、資金安全度高;但其劣勢是沒有杠桿、資金利用率低,只能進行單向操作,所需投資周期較長。
選擇三、黃金、白銀延期(T+D)
白銀延期是由上金所推出、由銀行代理的杠桿式白銀投資工具,交易以保證金的方式進行(最低為12%),因此資金的利用率較高,也支持雙向交易,投資者只要看準方向,多空均有機會盈利。可是,它的投資門檻明顯高於上述兩種方式,而且交易時間不連續,容易出現價格跳空風險,而且在撮合成交的模式之下,在波動劇烈的行情中可能出現無法平倉的情形。
選擇四、國際現貨白銀、黃金
國際現貨白銀即倫敦銀,它是白銀T+D的「原型」,因此除了擁有它的優勢外,行情還與國際接軌,流動性更好,而且投資的門檻更低(最低保證金只需要合約價值的1%),投資者可以根據市況和自己的實際需要調整杠桿比例,在全天連續二十多個小時的行情中做差價、賺收益。但對國內投資者而言,現貨白銀屬於外盤交易,資金需要打到海外,因此必須選擇資質獲得權威機構認可,實力雄厚的平台進行交易。

『玖』 貴金屬的政策法規

正規貴金屬來交易中心指出自,由於前期國務院發布的38號文整頓交易市場,隨後央行等五部委聯合發文,嚴格禁止除了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以外任何機構和個人設立黃金交易所,或黃金交易平台。
根據相關文件,2011年國務院發布38號文《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38號文指出,除依法經國務院或國務院期貨監管機構批准設立從事期貨交易的交易場所外,任何單位一律不得以集中競價、電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進行標准化合約交易。從事保險、信貸、黃金等金融產品交易的交易場所,必須經國務院相關金融管理部門批准設立。
目前國內貴金屬投資以可以使用交易平台的現貨白銀和部分實物黃金為主,其中不乏許多非法的平台,如許多以美元報價的倫敦金、倫敦銀等地下盤,多年來也出現過許多詐騙的案例,需要投資者謹慎。

閱讀全文

與2015年貴金屬政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便宜的商品期貨多少錢 瀏覽:805
基金業協會擬錄用名單 瀏覽:429
理財判斷題 瀏覽:779
瑞嘉創新投資 瀏覽:19
光大銀行住房循環貸款 瀏覽:461
機構與散戶資金 瀏覽:815
2013年居民消費價格 瀏覽:974
金新農股票今日價格 瀏覽:671
融資天使人 瀏覽:590
質享科技融資 瀏覽:550
銀行理財產品非保本理財產品 瀏覽:462
市場價格是買入價格嗎 瀏覽:966
金融理財公司靠譜么 瀏覽:198
甘肅省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瀏覽:121
社會保險基金什麼意思 瀏覽:169
外匯流通商 瀏覽:290
信託實習責任 瀏覽:345
連鎖超市融資 瀏覽:171
中銀理財R3 瀏覽:102
前景私人理財 瀏覽: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