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匯占款增加是什麼原因
一、近年來我國外貿和外商直接投資增長較快,企業不斷地將外匯出售給商業銀行以換取人民幣,商業銀行又不得不將大量外匯出售給央行以換取人民幣,導致外匯占款大幅增加。
二、由於國際熱錢的流入。隨著我國資本項目的開放程度日益加深,近年來,國際熱錢持續流入我國的資本市場(如股市、匯市),為保持匯率穩定,國家必須購買交易市場上溢出的外匯,在外匯管理局賬目上的對應反映就是外匯占款,近年來中央銀行為收購熱錢已付出上萬億元的人民幣資金。
外匯占款之所以成為基礎貨幣投放的主渠道,是因為金融機構存貸比不斷上升,人民銀行與財政的借透支關系中斷,財政借透支已不是基礎貨幣投放主渠道,導致外匯占款在基礎貨幣投放中的比重逐漸增加。
外匯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礎貨幣縮短了貨幣擴張的時滯,由再貸款渠道投放的基礎貨幣,必須經由以下環節才能產生派生存款:再貸款 →商業銀行對企業貸款→企業借款轉為存款→創造派生存款。以上內容就是關於外匯占款增加的相關內容,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外匯市場的話詳情請登錄 查詢即可。
② 外匯占款和外匯儲備,有什麼區別
外匯占款也就相應具有兩種含義:
一是:中央銀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中收購外匯所形成的人民幣投放;
二是:統一考慮銀行櫃台市場與銀行間外匯市場兩個市場的整個銀行體系(包括央行和商業銀行)收購外匯所形成的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資金投放。
其中前一種外匯占款屬於央行購匯行為,反映在"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後一種外匯占款屬於整個銀行體系(包括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的購匯行為,反映在"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中。
與兩種含義的外匯占款相對應,在嚴格的銀行結售匯制度下,中央銀行收購外匯資產形成中央銀行所持有的外匯儲備,而整個銀行體系收購外匯資產形成全社會的外匯儲備。
全社會的外匯儲備變化反映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儲備資產"的"外匯"一項。我們日常所說的外匯儲備是全社會的外匯儲備。
兩種含義的外匯占款對國內的人民幣貨幣、資金各有不同的影響。
③ 外匯占款和外匯儲備,兩者區別有哪些
外匯占款是指央行因收購美元等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由於人民幣還不是自由兌換貨幣,外貿企業和居民等獲得外匯後,需兌換成人民幣才能流通使用。過去受強制結匯制度和熱錢流入影響,中國外匯占款不斷增加。隨著美元走強和外匯管理局實施意願結匯後,外匯占款開始逐漸下降。外匯占款此前經常被視作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主要渠道。如果增加,則意味著注入流動性,減少則相反。
④ 什麼是外匯占款
問題一:什麼叫外匯占款 談外匯占款
這是一個專業性較強的問題,特別是在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占很大比重的中國,涉及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近幾年來,外匯占款一直是很多專家學者鼓吹經濟過熱、倡導貨幣緊縮政策的重要理論依據。錯誤的理論導致了錯誤的貨幣政策,從而造成整個經濟的外在化。近幾年的經濟發展表明, *** 在經濟中的支配作用越來越大,而這與中國市場經濟的進程是相背離的。當然,對現實問題的理解每個人都會有所差異,但如此普遍的一邊倒的想當然的不容置疑的所謂的外匯占款對基礎貨幣投放的誇大,卻是整個經濟學界的恥辱。如果我們不是從現實出發,而是從理論出發、從權力需要出發,對現實的判斷就會根本不同。為了避免今年再有人出來喊叫經濟過熱,寫這樣的一個短文還是有必要的;舉手之勞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卻可能是至關重要。
由於長期對外匯短缺的重視,長期以來我國實行較為嚴格的外匯管理制度,強制結匯措施使得中央銀行投放大量人民幣、購買並屯積大量外匯。中國目前外匯儲備突破五千億美元,多年來一直梁搜芹是世界第二大(排在前列的是日本、中國、台灣、香港)。單從這個外匯儲備漏此來說,五千億美元,換成人民幣就是四萬億,投放到了基礎貨幣當中,再加上貨幣乘數作用(當然中國的貨幣乘數的大小是個判斷差異更大的問題,最悲觀的估計是小數,貨幣只是在商業銀行和央行之間炒作票據而已),這就形成了所謂的外匯占款造成貨幣投放量過大,從而有可能造成經濟過熱、導致通貨膨脹,有必要實行緊縮型的貨幣政策。邏輯上是直接的,五千億,四萬億,經濟過熱、通貨膨脹,貨幣投放過大,貨幣緊縮。沒問題。教科書上就是這么寫的,專家學者也是這么說的。
問題出在哪呢?在國民經濟當中,我們每多生產出一元的財富,就應該增發一元的貨幣購買力,否則過多的商品追逐過少的貨幣就會導致貨幣升值,通貨緊縮。我國持續的通貨收縮證實了這一點。那麼我國沒有發生通貨膨脹(在如此大規模的外匯占款的情況下),反而造成通貨緊縮的原因是什麼呢?這就要考慮到外貿進出口的特殊性質。假定(老師說經濟學都要有假定),我國這一年進出口持平,沒有贏余(先不考慮資本項目)。進口了一千億美元,出口是一千億美元,收到的外匯全支付了,沒有外匯盈餘,沒有外匯占款。可從商品的角度看,從國內經濟的角度看,出口收入的一千億美元被強制結匯收到八千億人民幣,但這八千億人民幣的收入能否足夠支付那一千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呢?
問題也就是出在了這里。一千億美元的出口收入和一千億美元的進口商品能否相互抵銷。換一個更簡單的說法,一千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在國內是不是只賣八千億人民幣?哈哈哈哈。你現在該明白了,前面說了,每多增加一元的商品,就該多增發一元的人民幣購買力,而進口商品在國內市場的價格並不僅僅是海關統計的進口額(進口按CIF,出口按FOB)橡畢,國內還要加收關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增殖稅、環節稅、消費稅、檢驗檢疫費用、港口碼頭倉儲運輸費用、批發零售商的費用和利潤,最後的人民幣占款就不是八千億人民幣,而會是兩萬億人民幣。
如此一來,中國所面臨的就不是外匯占款問題,而是進口商品的占款問題;中國經濟面臨的也不是通貨膨脹問題,而是通貨緊縮問題。九四之後,外匯並軌和中國經濟的放開使得中國出口大增,隨之而來的是對進口的放寬,而九六之後中國就陷入了通貨緊縮的怪圈。在成功軟著陸的錯誤理論下,中國繼續著貨幣緊縮的貨幣政策,從而進一步加劇了貨幣的升值壓力。大批的外國基金敢於炒作人民幣升值,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所以說,外國人不知道中國經濟學界的愚昧嗎?他們為什麼不告訴你呢?他們寧願利用這個會賺錢。正象有的經濟學家說的,我知道但是我就是不說。經濟學是有國......>>
問題二:1、什麼是外匯占款? 2、為什麼外匯占款會增加人民幣的貨幣供應量? 外匯占款(Funds outstanding for foreign exchange)是指我國中央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
外國人要來中國投資,必須把外國貨幣(如美元)換成人民幣才行啊,那麼人家拿著美元找到我們,我們總得有人民幣給人家吧,這部分專門用來兌換外幣的人民幣就是我們的外匯占款了。
接下來,把人民幣給人家了,人家拿著人民幣就在我國市場上(例如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交易買賣了,這不就相當於是一種貨幣供給嘛~
問題三:外匯占款和外匯儲備有什麼區別 本國貨幣買外匯 出去的錢是外匯占款 進來了就外匯儲備
問題四:外匯占款和基礎貨幣的概念和關系 非常感謝你的回答,使我有了清晰的概念。不過很不好意思,我在對回答的評論中又追問了一個問題,有空的時候還麻煩你再回答一下。另外,根據你的回答,我又有了另一個想法,不知對不對--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大量外匯湧入中國,由此造成基礎貨幣增加,進而促成通貨膨脹,但通貨膨脹通常是導致貨幣貶值的因素,那麼這些期待人民幣升值的投機者豈不是自己導致自己的失敗?
問題五:人民幣外匯是什麼?它等同於外匯嗎?人民幣外匯占款是什麼? 個人所購外匯,可以匯出境外、存入本人外匯儲蓄賬戶,或按照有關規定攜帶出境。
問題六:央行口徑和商業銀行外匯占款有什麼不同 是這樣的,因為企業做了進出口貿易拿到美元後是去商業銀行結匯,商業銀行購入美元,賣出人民幣,其總量就是金融機構全口徑新增外匯占款。商業銀行買入的美元在銀行間市場平盤。央行口徑的新增外匯占款是央行從商業銀行手中買走的美元。如果這二者接近,就說明新增的外匯大部分都被央行買走了,央行每買入1美元,就同時釋放乘以匯率數量的人民幣。相反,如果兩個統計結果相差很大,就說明央行購入的美元量很少,並沒有明顯的購入美元動作。
這期的兩個數據相近,解釋了前一段時間的人民幣貶值確實是央行干預市場造成的。
希望能夠幫到你~
問題七:什麼是外匯占款對沖 在我國外匯是不能再國內市場流通。我們所有的出口產品收到的是美金但是到了生產者手中的就換成人民幣了而所有的外匯都留在了國庫。 這就等於說每一單出口收匯國庫就要投放相對應的人民幣總額到市場流通。因為收匯而被動投放到市場上的流通貨幣就是外匯占款貨幣。這樣投放造成的直接的結果就是市場上流通的貨幣的增加。而產生這些貨幣的原始產品並沒有在國內市場投放而是出口到國外。那麼回到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貨幣供應量增加,而產品供應量保持不變就必然造成通脹。有人會說我們出口的同時有進口,但是要知道我國一直都是貿易順差。就是說出口比進口多的多。
*** 為了收迴流通貨幣,減少通脹壓力就用加息提准以及發行央行票據等形式來收回資金流動量。目前常用的是提准。今年已經提了五次了。
簡言之就是收回因外匯收入而造成的過多流通貨幣的一種貨幣政策。主要目的是減少貨幣流通量以防通脹。
問題八:外匯占款與外匯占款余額有什麼區別 本國貨幣買外匯 出去的錢是外匯占款 進來了就外匯儲備
問題九:新增外匯占款是什麼,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外匯占款(Funds outstanding for foreign exchange)是指受資國中央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由於人民幣是非自由兌換貨幣,外資引入後需兌換成人民幣才能進入流通使用,國家為了外資換匯要投人大量的資金增加了貨幣的需求量,形成了外匯占款。
中國外匯占款的不斷增長主要緣於兩方面,一方面是近年來我國外貿和外商直接投資增長較快,企業不斷地將外匯出售給商業銀行以換取人民幣,商業銀行又不得不將大量外匯出售給央行以換取人民幣,導致外匯占款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是由於國際熱錢的流入。隨著我國資本項目的開放程度日益加深,近年來,國際熱錢持續流入我國的資本市場(如股市、匯市),為保持匯率穩定,國家必須購買交易市場上溢出的外匯,在外匯管理局賬目上的對應反映就是外匯占款,近年來中央銀行為收購熱錢已付出上萬億元的人民幣資金。
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實現依賴於適宜的政策中介目標和有效的政策工具與傳導機制。當外匯占款達到一定規模時,現有的貨幣政策體系就可能出現一些問題: 1. 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1994年以前,外匯占款需要投放一部分人民幣資金,但這一部分資金在總量和增量中所佔比重較低,控制貨幣供應量的增長,主要是控制國內信貸,即信貸規模。1994年以來,外匯占款所投放的人民幣資金在總量和增量中所佔比重大幅度提高,如果仍然採取信貸規模控制的辦法,換句話說,繼續維持現有的信貸規模,結果必然是貨幣供應的增長突破控制目標。在這種情況下,信貸規 外匯占款
模管理方式失靈,取而代之的是控制貨幣供應量。1996年我國中央銀行正式將貨幣供應量作為中介目標,以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投放是否適度的觀測指標和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是市場經濟國家的通常做法。可以認為,外匯占款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國決策層更改了貨幣中介目標。 2.貨幣政策工具 傳統的貨幣政策操作主要靠公開市場的操作、貼現率、法定準備金三大政策工具。中央銀行根據經濟的發展,靈活運用這些貨幣政策工具,保持了貨幣信貸平穩增長。八次降息,二次下降和一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取消貸款規模控制,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入基礎貨幣等等。當然貨幣政策的傳導主要是通過銀行的信貸體系來實現。但由於利率沒有市場化,銀行公司化變革尚未完成,信貸體系傳導貨幣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1994年以來,外匯占款逐年增加,為了減少外匯占款對於基礎貨幣投放的影響,避免貨幣供給量大幅增加而帶來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和實際匯率的升值,央行不得不採取措施沖銷外匯儲備的流入。即當外匯市場出現供求不平衡時,中央銀行買入或賣出外匯,從而相應地投放或收回基礎貨幣。1997年以前央行的對沖手段主要是收回對商業銀行的再貸款。1997年後央行開始採用公開市場業務沖銷外匯占款,並且事實上,公開市場操作已成為我國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 但作為公開市場業務主要工具的國債,中國國債的期限較長,品種不多,使公開市場業務缺乏載體,市場的交易量小,所以中央銀行利用對沖手段維持合適的貨幣供應量的餘地也越來越小。有數據為證,自2003年2月10日以來,為保持基礎貨幣的平穩增長和貨幣市場利率的相對穩定,央行在公開市場連續進行了20次的正回購操作,回籠基礎貨幣量總額達2140億元。但隨著操作次數的頻繁,央行到去年底手持的大約2863億元的國債面值,除去20次正回購佔用部分,目前國債余額只為原來的四分之一,繼續進行正回購操作的空間已經不大,回購的力度不斷減弱。而3月末M2餘額高達19.4萬億元,同比增長18.5%;國家外匯儲備余......>>
⑤ 外匯占款是什麼意思
外匯占款是指本國中央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因為人民幣是非隨意換取貸幣,外資企業導入後需換取成人民幣才可以進到商品流通應用,國家以便外資企業兌換外幣要投入很多的資產提升了貸幣的需要量,產生了外匯占款。
由於外國貨幣在進入本國市場時已經被人在商業銀行兌換成等額本國貨幣,商業銀行同樣不能直接流通使用外幣,最終這些外幣會流轉到外匯管理局賬戶中變成外匯儲備。外匯占款大幅度提升,另喚搏滑一方面是因為國際熱錢的注入。
外匯占款實際有二種含意:一是中央銀行在銀行間市場外匯銷售市場中,回收外匯所產生的人民幣銀豎投放;二是統一考慮到銀行櫃面銷售市場與銀行兼市場外和臘匯銷售市場,兩個銷售市場的全部金融機構管理體系,回收外匯所產生的向中國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資產投放。
在嚴格的銀行結售匯制度下,中央銀行收購外匯資產形成中央銀行所持有的外匯儲備,而整個銀行體系收購外匯資產形成全社會的外匯儲備。全社會的外匯儲備變化反映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儲備資產」下的「外匯」一項。日常所說的外匯儲備是全社會的外匯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