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烏拉圭股票

烏拉圭股票

發布時間:2023-07-22 01:20:12

❶ 論金融國際化對不同國家的影響

你這問題有點大啊 是寫論文么 寫這個 首先你要明確金融國際化 是什麼東西金融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表現為金融市場國際化、金融交易國際化、金融機構國際化和金融監管國際化。金融國際化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金融國際化是指一國的金融活動超越本國國界,脫離本國政府金融管制,在全球范圍展開經營、尋求融合、求得發展的過程。金融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內容。 然後 就是對不同國家的影響了,我認為這里的不同國家分為3大類 即發達國家 中等發達國家 貧困國家·· 當然這個總得來說對越發達的越有利,但是它本身是一把雙刃劍,你分析的時候從不同國家的狀況入手, 怎麼入手?你得弄清楚以下問題金融國際化的動因1.金融自由化政策為金融國際化提供了有利的制度基礎
20世紀70年代,發展中國家開始進行一系列的金融體制改革,改變了金融落後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金融開放和金融自由化。
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以美、英、日、德和法國為主的工業化國家相繼實施金融自由化措施,放鬆金融管制、取消利率上限、引入創新金融工具、放寬市場准人和營業限制。
自由化政策突破和改變了各國金融抑制或金融管制的各種傳統制度,形成了與金融國際化要求相適應的新規則。
2.信息革命為金融國際化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手段
現代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消除了各國市場之間和國際市場之間金融信息傳遞的時空障礙,提供了高速度、低成本處理大規模金融交易的技術手段。
特別是網路技術的發展,使得全球范圍的資金流動和交易清算瞬間即可完成。沒有信息革命帶來的現代技術,真正意義上的金融國際化的形成是絕無可能的。
3.金融創新為金融國際化提供了多樣化的運作載體
金融國際化需要新的制度、新的技術,更需要新的載體。從20世紀60年代末起,各國金融機構為了規避政府管制,拓展海外市場,掀起了金融創新浪潮。
新的金融市場、新的金融機構和新的金融工具,比如離岸金融市場、跨國銀行、金融產品證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等不斷涌現,成為金融國際化的有效載體。
金融國際化的進程實際上就是一個金融創新的過程,金融創新不斷為金融國際化的推進和擴展開辟道路。 [編輯本段]金融國際化的表現形式 金融國際化主要表現為金融市場國際化、金融交易國際化、金融機構國際化和金融監管國際化。
一、金融市場國際化
金融市場國際化有兩層含義:
·伴隨著金融管制的取消或放鬆和國內金融市場向國際投資者的開放,本國的居民和非居民享受同等的金融市場准人和經營許可待遇;
·離岸金融市場,與國內金融市場即在岸市場相比,離岸市場直接面向境外投資者的國際金融交易,與市場所在國的國內經濟幾乎無關。
二、金融交易國際化
金融交易國際化是指交易范圍、交易對象、交易活動、交易規范、交易技術的國際化。
伴隨著外匯管制和其他金融管制的逐步放鬆,國際金融市場上非中介化趨勢日益顯現。
所謂非中介化是指銀行不再充當借貸雙方的中介機構。經銀行中介的國際借貸漸遭冷落,國際證券市場開始繁榮,並成為國際融資的主要形式和渠道。
證券化籌資工具中除了傳統的歐洲債券外,還包括各類融資票據、公司股票的異地上市、存托憑證以及金融衍生品等等。
證券化融資的國際交易量及其增長,反映了金融國際化的迅猛發展勢頭。 三、金融機構國際化
金融機構國際化包括兩個方面:
1.參與國際金融活動的機構日益增多,國際化范圍擴大
這不僅是指跨國銀行及其海外分支機構的增加,而且更表現為與證券化趨勢相一致的各類直接融資代理機構的擴張。
2.金融機構實施跨國經營戰略,國際化程度提高
最近10多年中,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以全球化戰略為指導,不斷提高國外資產的控制額,同時更多地採用同業跨國收購或跨部門兼並的方式直接拓展海外金融市場份額,形成了諸如日本野村證券那樣的「全球金融超級市場」、美國美林公司那樣的「巨型零售經紀人商店」,以及所羅門公司那樣的「全球證券貿易商行」。
四、金融監管國際化
金融市場和交易的國際化,使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日益擺脫各國政府的監管,國際金融市場上的不平等競爭和經營風險日益加劇。
為使銀行提高資產效率和規避經營風險,1988年國際清算銀行與12個發達國家協商後公布了「巴塞爾協議」,該協議已成為當代全球銀行業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則。
國際金融監管還在地區層面上展開,如歐盟的銀行顧問委員會和監管當局聯絡組,取得了顯著成效。在證券領域,國際證券委員會不僅致力於保障銀行業與非銀行業之間的公平競爭,而且更關注衍生金融工具的國際風險管理。 [編輯本段]金融國際化的發展趨勢 一、金融國際化的規模不斷擴大
在當今各國普遍開放的全球政策背景下,金融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規模不斷擴大。
1980年,全球資本市場金融資產交易的總存量為5萬億美元,1992年,這一存量升至35萬億美元。
除了絕對規模外,全球金融交易量相對於國際貿易和世界產值的比重也呈上升趨勢。
1980~1992年間,全球外匯、債券和股票三個市場交易量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8%、11%和10%;同期,全球出口和經合組織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僅分別為4%與3%。
二、各國的國際金融依存度進一步提高
國際金融依存度是指金融資產的跨國持有的程度。
它包括國內金融資產被外國居民持有和國內居民持有外國金融資產兩個方面。
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都基本實現了金融市場開放,允許金融資產的跨國經營。
盡管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經濟與金融發展程度相對較低,但金融跨國化經營帶來的積極效應,使它們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提高了國際金融依存度。
三、新興工業化經濟體在金融國際化中的作用增強
在金融國際化的各個方面,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日本和歐盟中的發達國家發揮著主要的作用。全球資本市場85%的融資流動仍集中在發達國家。
然而,自亞太地區新興國際金融中心崛起以來,金融國際化集中於發達國家的傳統格局開始發生變化。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新崛起的發展中國家不斷通過改革金融體制,投身金融國際化的潮流。尤其是新加坡和香港作為亞太地區國際金融中心的崛起,使金融國際化獲得了全球范圍的發展依託。
四、金融衍生市場日益成為金融國際化的重要陣地
金融衍生市場是一種以證券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為基礎派生出來的金融市場,它利用保證金交易的杠桿效應,以利率、匯率、股價的趨勢為對象設計出大量的金融商品進行交易。
這一市場自1983年形成以來發展神速,交易工具已達1200多種,全球交易額1995年已達20萬億美元。
五、發展中國家的外部融資結構發生重要變化
根據世界銀行《2003年全球發展融資》報告,外國直接投資加上在國外工作的本國工人匯款(匯回國內的部分工資),已超過外國私人貸款而成為發展中國家的重要資金來源。
這一變化與經濟全球化進程(資本和人員的跨國流動)加快密切相關,將對發展中國家產生深遠影響。
這一市場正不斷吸引著國際游資和金融機構涉足其間 [編輯本段]金融國際化與經濟全球化的關系 金融國際化既是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必要條件,金融國際化與經濟全球化存在著唇齒相依的密切關系。
一、金融市場國際化促使全球經濟的聯系更加緊密
全球性金融中心、地區性金融中心和大批離岸金融市場構成了全球性的金融網路,使各國的經濟和金融活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24小時不間斷運行的外匯市場提供了貨幣交易的國際機制,而這種貨幣交易是跨國經濟活動的重要基礎。
日益證券化的國際資本市場使發達國家的資本供給和發展中國家的投資機會得以聯接,形成了資本有效配置的國際機制。
在國際金融活動中,制度、政策和貨幣的障礙越來越小,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進程。
二、金融交易國際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
金融交易的自由化和國際化正越來越顯示出金融業在經濟全球化中的樞紐作用。
貿易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先導,跨國公司的生產一體化是經濟全球化的更為深刻的形式,金融國際化既是貿易自由化的結果,又是生產跨國化、一體化的基礎。
因此,金融國際化在經濟全球化中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金融交易國際化作為金融國際化的核心,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
三、金融服務自由化豐富了貿易自由化的覆蓋范圍
全球化的世界經濟由貿易自由化、生產一體化和金融國際化三方面的內容交融組合而成。
代表貿易自由化的烏拉圭回合談判不僅包含貿易自由化的內容,而且還涵蓋了金融服務業自由化的內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服務貿易總協定已經達成,建立一個消除金融服務領域國家障礙的新體制被提到議事日程。
可以預見,在國際金融中建立一個類似於國際貿易的自由體系,將成為國際社會的下一個目標。
四、金融機構全球化支撐了生產一體化的持續發展
跨國銀行和其他跨國金融機構是金融全球化的微觀基礎。
金融機構的跨國經營不僅仍然是國際貿易持續擴張的金融基礎,而且更是跨國公司全球化運行的堅強後盾。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范圍的大規模兼並收購與金融機構的全球化籌融資安排能力、國際范圍的信用支撐能力直接相關,而這一輪以強強聯手為特徵的大規模跨國並購浪潮明顯帶有構築一體化生產網路的動機。
五、金融衍生產品加大了對經濟全球化的雙重影響
金融衍生產品自70年代初問世以來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成為金融創新推動金融全球化發展的主要方式。
金融衍生產品推動了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
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所提供的遠期價格信息,對國際投資、生產、貿易和金融,均發揮了重要的導向作用。
金融衍生產品交易也為投資者提供了避險工具,有利於穩定投資者的預期,從而有利於穩定國際金融市場。
同時,作為轉移風險工具的金融衍生晶也可能被用作投機工具,從而危及國際金融乃至整個世界經濟的穩定。 轉移支付

政府或企業的一種不以購買本年的商品和勞務而作的支付。轉移支付是包括養老金、失業救濟金、退伍軍人補助金、農產品價格補貼、公債利息等政府與企業支出的一筆款項。這筆款項在西方國家是不計算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其原因在於這筆款項的支付不是為了購買商品和勞務,所以將其稱作轉移支付,有時也稱轉讓性支付。

轉移支付又分政府的轉移支付和企業的轉移支付。(1)政府的轉移支付大多數帶有福利支出性質,等於把政府的財政收入又通過上述支付還給本人。因而也有人認為政府的轉移支付是負稅收。政府轉移支付的作用是重新分配收入,即把收入的一部分由就業者轉向失業者,從城市居民轉向農民。(2)企業的轉移支付通常是通過捐款與贈款進行的,例如公司對於下屬非營利組織的贈款。由於它也不是直接用來購買當年的商品和勞務,因此,這種款項也被認為是轉移支付。

有時,政府的某些支付不是從一些居民收入中徵收上來的,如用增發貨幣、出賣債券所得來支付福利、救濟金,它顯然不帶有從一些居民轉移到另一些居民手中的特點。但在西方經濟學家看來,盡管它與前述支付款項的來源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它同樣不是政府直接用來購買商品和勞務,這種支付仍然被看做是轉移支付。

轉移支付是政府財政預算的一個組成部分。財政盈餘等於稅收減去政府在物品與勞務上的開支與轉移支付之和後的余額。
個人認為不錯了

❷ 世界上股市最早是哪一年,什麼國家開始的

世界上股市最早是哪一年,什麼國家開始的?

最早的股份公司、產生於17世紀初荷蘭和英國成立的海外貿易公司。這些公司通過募集股份資本而建立,具有明顯的股份公司特徵:具有法人地位:成立董事會:股東大會是公司最高權力機構;按股分紅;實行有限責任制。股份公司的成功經營和迅速發展,使更多的企業群起效仿,在荷蘭和英國掀起了成立股份公司的浪潮。到1695年。英國成立了約100家新股份公司。
18世紀下半時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大機器生產逐步取代了工場手工業。在這場變革中,股份制立下了汗馬功勞。 隨著工業革命向其他國家擴充套件,股份制也傳遍了資本主義世界。
19世紀中葉,美國產生了一大批靠發行股票和債券籌資的築路公司、運輸公司、采礦公司和銀行,股份制逐步進入了主要經濟領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製造業產值的90%由股份公司創造。19世紀後半葉,股份制傳入日本和中國。日本明治維新後出現了一批股份公司。我國在洋務運動時期建立了一批官辦和官商合辦的股份制企業,1873年成立的輪船招商局,發行了中國自己最早的股票。
股票的出現,促使股票交易所產生。早在1611年,就有一些商人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買賣海外貿易公司的股票。形成了股票交易所的雛形,1773年,在倫敦柴思胡同的約那森咖啡館正式成立了英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以後演變為倫敦證券交易所,1792年。24名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的一棵梧桐樹下訂立協定。形成了經紀人聯盟,它就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前身,1878年,東京股票交易所正式創立。它是東京證券交易所的前身。1891年。香港成立了香港股票經紀協會,後發展為香港證券交易所,1914年,中國當時的北洋 *** 頒布證券交易所法,1917年成立了北京證券交易所。
進入20世世紀之後。股票市場發展迅速,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股票市場
(1)自由放任階段(1900~1929年)。20世紀前30年中,美英等國的股份公司迅速增加,使股票市場規模和籌資能力迅速擴大。 一方面發行市場迅速擴大,流通市場空前繁榮,交易量直線上升。另一方面由於缺乏監管,股票欺詐和市場操縱時有發生,自由放任帶來了嚴重的過度投機。當時主要股票市場的股票價格普遍被抬高到極不合理的程度,遠遠超過其實際價值。1929年10月29日.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嚴重的金融危機,作為經濟晴雨表的各國股票市場相繼出現了暴跌,投資者損失慘重。 (2〕法制建設階段(1930~1969年),1929年經濟危機之後,各國 *** 對股票市場開始全面加強法制和規范化建設。以美國為例, *** 開始從法律上對證券市場加以嚴格管理,制定了《1933年證券法》、(1934年證券交易法)等一系列嚴密可行的證券法律。美國1934年成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直接對股票市場進行監督和管理,為美國證券市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證券市場奠定了基礎。 其他有關國家的證券法制建設也不斷加強,股票市場逐漸規范。
(3)迅速發展階段(自1970年以來)。進入20世紀70年代之後,隨著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經濟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的提高,東南亞和拉美發展中國家經濟的蓬勃興起。以及現代電腦、通訊和網路技術的進步,股票市場步入了迅速發展的階段。l986年全球股票市場的市值總額為6.51萬億美元,全球上市公司總數為2.82萬家,到1995年年底市值總額上升到17.79萬億美元。10年間市值增長了近3倍、上市公司增加了1萬多家、達到3.89萬家。 1996年,全球股票市值繼續上升,達到20.29萬億美元。在主要發達國家,證券化率(股票市價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已經達到較高的程度,1995年,美國、日本和英國的證券化率分別達到95.5%、83.5%和121.7%。發展中國家的股票市場成長也相當迅速。新興市場的股票市價總值從1986年的0.24萬億美元增長到1995年的1.9萬億美元,10年間增長了近7倍。在股票中場規模擴大的同時,交易活動也日趨活躍,1986年,全球股票中場的交易金額為3.57萬億美元,1995年達到11.66萬億美元。

世界上股市最早是那一年和什麼國家開始的?

早在1611年就曾有一些商人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進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票買賣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市場,即股票交所。

世界盃最早是哪一年?

第1屆 1930年烏拉圭世界盃

中國電視最早是哪一年開始的

1958年5月1日,央視的前身「北京電視台」開始試播。1958年9月2日正式開播。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台彩電在天津誕生。

世界上最早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專利法的?從哪個國家開始的?

專利法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紀。
13世紀,英國出現特許令狀,由英王頒布詔書對新近的發明或者新引進英國的技術授予在一定期限內的壟斷權。即英王亨利三世1236年授予波爾多的一個市民以製作各色布的15年的壟斷權。實際上這是封建特權的一種形式,並非現代意義上的專利。
1474年,威尼斯城邦共和國元老院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具有近代特徵的專利法。476年2月20日即批准了第一件有記載的專利。威尼斯成為第一個建立專利制度的國家。
1624年,英國頒布《壟斷法案》取代特許令狀制度,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現代意義的專利法。是現代專利法的開始,對以後各國的專利法影響很大,德國法學家J.柯勒曾稱之為「發明人權利的大憲章」。

世界上第一例DNA檢測始於哪一年?我國最早採用DNA檢測技術又是從哪一年開始的?最早用於刑偵的是哪一年?

:ke../view/758.htm
去這里看很詳細

世界盃最早是哪一年的?

第一屆世界盃綜述 (1930年) 13個國家參加了第一屆世界盃,不過那會世界盃的規模還沒龐大到要打預選賽的地步,是主辦國烏拉圭盛情邀請了這12支隊伍參加世界盃,事實上烏拉圭邀請的遠不止12隊,由於路途過於遙遠,只有4支歐洲國家隊決定不遠萬里乘海輪來打世界盃。大多數歐洲國家一想到要花費數周時 間橫渡大西洋就不寒而慄,他們選擇了放棄。 在首都蒙德維的亞,主辦國造起了一座在當時可配稱是世界先進水平的體育場,它一共能容納9萬5千名觀眾。但由於大雨不斷,這項工程直到世界盃開打五天後才正式完工。看起來夠折騰人,但選擇烏拉圭在當時的條件是非常合適的,一方面他們主辦過奧運會,有操作大型賽事的經驗,這也容易博得其他國家的信任。另外30年7月烏拉圭正在慶祝該國獨立100周年,毫無疑問世界盃周也將成為獨立狂歡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由於比賽都在蒙德維的亞進行,節日的氣氛將更加濃重。 話說那辛苦跑來的四支歐洲球隊,竟然沒有一支聲稱要獲得冠軍獎杯的,其中羅馬尼亞隊是由其卡羅國王親自挑選的人手,來到南美似乎 是來搞外交活動的,而足球強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和德國都選擇留在家裡。 第一場世界盃比賽在法國和墨西哥之間展開,法國人最終4比1取得勝利,盧西安·勞倫射入具有紀念意義的世界盃第一球。不過第一屆 的主角可不是法國人,阿根廷隊和烏拉圭隊顯示出高人一籌的實力,他們很輕易的小組中出線。 阿根廷隊的斯塔比勒是本屆比賽的明星,他剛開始時還是替補,但在對墨西哥一役中上演帽子戲法後就成為了大明星。半決賽中阿根廷6比1大勝美國,但烏拉圭也以同樣比分大勝南斯拉夫隊,那時候沒有銅牌爭奪戰,於是美國和南斯拉夫就同時獲得季軍,決賽時阿根廷人在上半場表現的更好些,但烏拉圭人在下半場徹底復甦,他們以4比2大勝阿根廷隊,獲得了第一屆世界盃的冠軍

世界盃最早是哪年開始的。

1928年5月,為了適應現代足球運動發展的需要,國際足聯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召開了代表大會,與會者一致通過了舉辦世界盃足球錦標賽的決定。1930年,首屆世界盃足球錦標賽在烏拉圭舉行,以後每隔4年舉辦一次。

世界上最早的憲法是哪個國家哪一部哪一年

世界上最早的憲法是英國的不成文憲法。它是17世紀中期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爭奪政權過程中互相妥協的產物。通過一系列逐步限制王權和擴大資產階級政治權力的憲法性法律,如《權利請願書》《人身保護法》《王位繼承法》《國會法》等,這些憲法性法律同政治慣例、司法判例一起構成了英國憲法,確立了英國立憲君主制政體和議會內閣制
美國在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勝利後,於1776年由各州的代表參加的制憲會議草擬了《邦聯條例》,經各州批准後於1781年3月生效,成為美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憲法,開創了一個成文憲法時代

❸ 戰後東南亞地區經濟發展的背景,共同原因以及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東南亞經濟取得了較其他地區更快的增長率。盡管70年代中期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但在70年代東南亞經濟增長率高於世界其他國家。80年代上半期,由於受到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經濟增長率急劇下降。但到80年代中期之後,東南亞經濟出現了快速復甦。直到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東南亞經濟均保持了持續高速增長。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東南亞國家經濟增長出現了較大的波動起伏。1997年東南亞國家爆發了嚴重的金融危機,1998年各國經濟普遍陷入嚴重衰退,1999年和2000年卻出現快速復甦或強勁反彈,而到2001年多數國家經濟又急轉直下,甚至呈現負增長。2002年後,東南亞經濟再次出現復甦的態勢。(見圖1)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東南亞經濟經歷了金融危機後的嚴重衰退、迅速復甦、再陷衰退和又呈復甦的增長軌跡。東南亞經濟增長的急劇波動,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經濟全球化下受到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周期波動的沖擊和金融危機後國內經濟轉型與結構調整的拖累。
圖1 1996-2005年東南亞五國經濟增長率(%)資料來源:根據ASEAN Secretariat ASEAN Statistical Database數據編制。盡管有充分的數據表明參與全球化程度高的國家其經濟增長速度較高,但是同時這些國家經濟增長的波動性也增大。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各國經濟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依存更加密切,經濟增長波動的同步性愈益增強。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計算,發展中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發達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相關系數為0.4。[1] 在東南亞國家,這種經濟增長影響的相關性更大。例如,據新加坡貿工部的研究顯示,美國的經濟增長對新加坡經濟的影響最大,美國經濟每增長1%,新加坡經濟就會增長0.96%。[2] 另據美國著名的所羅門美邦公司的研究,日本的經濟增長對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經濟的影響分別為:日本經濟每增長1%,新加坡經濟就會增長0.24%、泰國經濟就會增長0.17%、馬來西亞經濟就會增長0.13%。[3] 發達國家的經濟波動向東南亞國家的傳導,是通過世界市場擴散的。按照傳統的經濟理論,在國際商品市場上,發達國家的經濟波動向發展中國家傳導,是通過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的變化實現的。但是,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促進了新的國際分工發展,東南亞國家已經成為製成品生產國和出口國,該類產品已佔東南亞國家商品出口的50—90%。因而,國際商品市場的價格傳導已經從初級產品價格為主轉向以製成品為主。近年來,國際市場上製成品價格下降,不但包括勞動密集型產品,也包括高技術產品。東南亞國家緊跟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發展新經濟的步伐,大力擴展以晶元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產品生產和出口。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該類產品出口比重分別高達65%和64%,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分別高達25%和19%。菲律賓、泰國和印尼的相應比重也很高。據計算,1992—1999年電子信息產品價格下降對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造成的損失部分相當於它們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部分的6.71%、3.31%、1.13%和0.96%。[4] 2000—2001年,全球電子信息產品銷售額從年增長30%到下跌30%,導致東南亞國家的出口貿易和經濟增長急劇波動。例如,2000年新加坡經濟增長率為9.6%,而2001年則下降2%,其中約有12個百分比的大幅波動。據新加坡貿工部的研究顯示,世界半導體工業每下降1%,新加坡經濟增長就會下降0.12%。而2001年全球半導體工業增長波動達60個百分點,它對新加坡經濟增長的影響高達6.8個百分點。[5] 國際金融市場變化對東南亞經濟的影響,不僅在於流入這些國家的資本流量減少,更在於金融資產價格,主要是股價和匯率變動的傳導。近年來,東南亞國家引進外資的規模持續萎縮,它對以投資—出口推動的東南亞經濟產生較大的影響。同時,近年國際股票市場價格和美、日貨幣匯價的劇烈波動,也引發東南亞國家金融市場的動盪,並危及國內經濟的穩定增長。據美國所羅門美邦公司的研究,日元匯率的變動對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經濟的影響分別為:日元每貶值10%,泰國經濟就會下降0.3%、新加坡經濟就會下降0.22%、馬來西亞經濟就會下降0.21%。 二、全球化下東南亞經濟運行的特徵 隨著東南亞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程度的提高,經濟全球化不僅加大各國經濟增長的波動性和同步性,而且對這些國家的經濟運行產生重要的影響。從東南亞經濟的運行看,經濟全球化推動各國的貿易自由化、金融國際化和生產一體化的進程。 在全球性和區域性的貿易自由化的浪潮推動下,東南亞國家的貿易自由化進程不斷加快。各國積極調整經濟發展戰略,逐步放寬貿易管制,大幅降低關稅水平。東南亞9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 [1])均為WTO成員國,在烏拉圭回合中均承諾削減關稅與非關稅壁壘。同時,它們也是《服務貿易總協定》的締約國,並在協定中均作出了相應的承諾和提交了承諾項目表。[6] 目前,新加坡的簡單算術平均關稅率和按貿易額加權的算術平均關稅率均為0%,汶萊的簡單算術平均關稅率為1.98%;印尼、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的簡單算術平均關稅率普遍低於10%,按貿易額加權的算術平均關稅率也都低於5%;泰國、越南、柬埔寨的平均關稅率都在10%以上。不少國家在取消非關稅壁壘方面取得進展,逐步消除了進口許可證、配額制度等非關稅壁壘措施。不過,各國關稅水平和結構呈現明顯的不平衡性。近年來,東南亞國家的服務貿易自由化也取得進展,但各國的發展仍不平衡。作為國際性金融、海運、空運中心的新加坡,它在國際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和開放度均是最高的;馬來西亞服務貿易的開放程度相對較高,電信服務、離岸金融和保險、運輸服務、旅遊都已對外開放;印尼、泰國、菲律賓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步伐有所加快,但仍有諸多部門限制;汶萊的服務部門多為政府管理,但某些部門的開放程度較高;越南、寮國、柬埔寨和緬甸經濟比較落後,服務部門的開放也相對滯後。 80年代中期後,卷席西方國家的金融自由化、國際化和證券化浪潮在東南亞國家漸次出現,東南亞國家金融深化的國際進程大大加快。各國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均以放寬政府管制,開放金融市場,加速金融國際化為特徵。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率先進行金融自由化改革,泰國、印尼和菲律賓起步較晚。1968年,新加坡率先設立亞洲美元市場,以此帶動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80年代中期以後,馬來西亞加快國內金融的市場化改革步伐,放鬆對利率的控制,放寬信貸限制。1990年設立了納閩岸外金融中心,加快金融國際化的進程。1983年6月,印尼頒布新的銀行管理條例開始了金融自由化改革的進程。1988年10月,政府又制定一套新的全面改革方案。印尼逐步取消對貸款利率的限制,放寬國內私人銀行的經營領域,允許外資持有印尼上市銀行不超過49%的股權。從1990年開始,泰國實施了空前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其廣度和深度均是前所未有的。1990年5月泰國實行外匯管制自由化措施,1991年4月解除與資本項目有關的外匯管制,1993年泰國建立曼谷國際金融機構(BIBF),以推動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90年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參與指導下,菲律賓進行了較大規模的金融改革。政府再度取消了外匯管制,放寬外資銀行的進入限制。由於金融自由化過快和金融改革政策失誤,導致了90年代中期的嚴重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爆發以後,各國大力進行國內金融體系的重組與改革,實施銀行金融機構的合並,處理不良金融資產,加強金融風險管理,以應對金融國際化的嚴峻挑戰。 隨著國際投資和跨國公司的湧入,東南亞國家的生產一體化得以不斷發展,並日益成為跨國公司全球工業產業鏈的重要環節。從衡量國際化生產的一些重要指標看,東南亞國家的生產國際化程度不斷發展。無論是外國直接投資的流量和存量,還是外國直接投資流量與國內固定投資的比重和外國直接投資存量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均表明這些國家的生產國際化程度的迅速提高。據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的統計,1980-2005年,東盟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的流量從24.14億美元增至371.33億美元,增長14.4倍;外國直接投資存量從247.22億美元增至3748.14億美元,增長14.2倍。2005年,東盟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流量占國內固定投資比重為18.3%,外國直接投資存量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43.2%,均高於世界的平均水平。[7] 在東南亞國家的跨國公司全球網路,不僅僅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組成,還包括供應商、分包商、經銷商、零售商、研究開發聯盟以及各類合作協議。近年來,跨國公司在東南亞國家的電子信息工業、石化工業、汽車工業的滲透率較大,這些工業部門多數企業由跨國公司所主導,並被納入跨國公司全球的生產體系中。例如,東南亞國家是世界辦公和通訊設備產品的重要生產與出口基地,跨國公司在當地形成了龐大的辦公設備和通訊設備產品生產的區域網路。它們把精密元件加工製造和研究開發等價值鏈的高尖端環節留在母國進行,將絕大部分高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組裝和中低檔元件的生產轉移到東南亞國家;歐美石化公司在90年代大舉進軍東南亞石化市場,美、歐的石油跨國公司紛紛在當地的煉油與石化工業投下巨資。這些跨國公司在中東地區和東南亞當地取得廉價石油,按照合理的區域分布,跨國界組織煉油加工,定點生產,定向銷售,它們在新加坡所設的子公司則是把它作為石油加工轉運的一個區域中心;進入90年代,日、美、歐的著名汽車製造商大舉投資東南亞國家的汽車工業。由於泰國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高度集中,產品質量高且製造成本低,許多跨國汽車製造商開始從汽車零部件到整車生產轉移到泰國,使之成為東南亞最大的汽車生產與出口基地。[8] 三、經濟全球化與東南亞區域一體化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區域經濟一體化成為當今世界發展中最重要的特徵之一。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的時代浪潮,東南亞加快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當前,東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主要從三個層次展開:一是東盟區域的經濟一體化,二是東盟與區外國家的自由貿易區,三是東盟成員國與區外國家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 東盟自身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經歷了從特惠貿易安排到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再向經濟共同體邁進的過程。自1978年起,東盟特惠貿易安排實施了15年的時間。從1993年起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進程正式啟動,隨後這一進程不斷加速,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成員不斷擴大,涵蓋的領域逐步深化。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成員國由6個增加到10個,自由貿易區也逐步從貿易擴展至服務、投資以及其他經濟合作領域。到2002年,原有6個成員國初步建成自由貿易區。2003年10月,在第9次東盟首腦會議上,各國同意在2020年建立東盟經濟共同體,加速推進自身區域經濟一體化。根據實現東盟經濟共同體的行動計劃,東盟將全面推進和落實自由貿易區、服務貿易協定和投資區計劃。2004年11月,第10次東盟首腦會議確定東盟經濟共同體的目標是建成一個穩定、繁榮、具有高度競爭力的單一市場和生產基地,實現區域內貨物、服務、熟練勞動力和資本的自由流動;確定原有6個成員國在2007年之前率先實施11個優先領域的產品關稅削減為零,新成員國將在2012年前實現這一目標,這11個領域包括木材、橡膠、汽車、紡織、電子、農業、資訊科技、漁業、保健產品、航空以及旅遊等。[9] 2007年1月,第12次東盟首腦會議確定將實現東盟經濟共同體的時間表從2020年提前至2015年。同時,東盟通過了《東盟憲章藍圖聯合宣言》,決定成立高級別特別小組負責起草東盟憲章。[10] 東盟憲章將成為東盟成立40年來最重大的成就,它是東盟區域性組織的第一個憲法,並將為東盟擺脫鬆散機制、形成具有約束力的區域性組織提供法律架構。 進入21世紀,東盟與區外國家的區域貿易自由化迅速興起,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印度—東盟自由貿易區、日本-東盟自由貿易區、韓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等相繼涌現。2000年11月,中國首次提出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宏偉構想。時隔一年後,中國和東盟領導人宣布決定在2010年內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2002年11月中國與東盟正式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宣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進程正式啟動。2004年11月雙方簽署《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2005年12月簽署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第二次修訂議定書》和《<貨物貿易協議>修訂議定書》,2007年1月簽署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服務貿易協議》,這些都標志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繼中國之後,東盟與印度宣布將在2011年建成印度—東盟區域貿易投資區,東盟與日本也確定了在2012年建成日本-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目標,韓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實現目標也訂在2010年。目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降稅計劃已全面啟動,[2] 韓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貨物貿易協定已正式簽署,印度-東盟自由貿易區談判正在進行,日本-東盟的自由貿易區談判取得一定進展。 與此同時,東盟成員國與區外國家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也取得較快進展。目前,新加坡已與紐西蘭(2000年11月)、日本(2002年1月)、歐洲自由貿易協會(2002年6月)、澳大利亞(2003年2月)、美國(2003年5月)、約旦(2003年6月)、印度(2005年6月)、韓國(2005年8月4日)、巴拿馬(2006年3月)正式簽訂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泰國已與印度(2003年10月)、澳大利亞(2004年7月)、紐西蘭(2005年4月)正式簽署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馬來西亞已與日本(2005年12月)正式簽署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新、馬、泰與區外一些國家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正在進行,其他東盟成員國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也相繼展開。與以往區域貿易自由化形式不同,新興的雙邊貿易自由化形式的目標和內容更為廣泛而多樣。除商品貿易自由化外,服務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成為重要方面。它突破地區和距離的限制,協定雙方的非對稱性,強調與WTO規則相一致,所承諾開放的程度超過WTO成員國之間的協議范圍。[11] 四、結語 綜觀全球化時代的東南亞經濟發展,各國既經歷了參與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發展機遇,也遭受到經濟全球化而引發的巨大沖擊。作為參與全球化程度較高的發展中國家,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許多可資借鑒的經驗與教訓。 國際經濟機構的權威研究顯示,盡管有充分的數據表明參與全球化程度高的國家其經濟增長速度較高,但是同時這些國家經濟增長的波動性和同步性愈益增強。作為高度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家,東南亞國家取得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但各國經濟增長的波動性加大,同步性也隨之增強。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國間經濟相互依賴的程度加深。盡管國與國之間的經濟依賴是雙向的,但它並不意味著相互依賴的雙方是對稱的和均衡的。由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在國際分工體系中處於不利的地位,因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相互依賴關系屬於非對稱和非均衡的相互依賴。戰後,雖然這種相互依賴關系總體上有所縮小,但未根本消除。東南亞經濟的開放經驗表明,全球化使各國對世界市場的依賴程度加深,生產與資本的國際化對各國的生產流程、產業升級、對外貿易乃至經濟政策均產生深刻的影響。 在參與全球化進程中,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安全面臨嚴峻的挑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表明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背景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開放和金融開放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國家經濟安全受到嚴重的威脅。因此,發展中國家必須實施積極的全球化戰略,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把握對外開放的主動權,以保障國家的經濟安全。

❹ 新能源汽車板塊股票裡面特斯拉概念和做電池的有哪一些

特斯拉概念股票:江蘇國泰(002091)、金瑞科技(600390)、比亞迪(002594)、新宙邦(300037)、杉杉股份(600884)、均勝電子(600699)、安泰科技(000969)、萬向錢潮(000559)、富奧股份(000030)

重點特斯拉概念股
1、江蘇國泰
鋰電池板塊。
2、比亞迪
新能源汽車將獲得長足發展由於公司在國內推出了新的商業運營模式,以及在海外的拓展情況進展順利,同時加上重磅新車的上市,我們預計今年公司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將獲得飛速發展。
首先,得益於零首付購車方案,新能源汽車在國內推廣步伐加快。公司聯合國家開發銀行等機構推出了「零首付」購車方案。
此方案不但解決了經營主體(公交和計程車公司)投放新能源汽車的啟動資金問題,更為其節省了運營成本,從而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2012年11月深圳就新增加了500輛E6,目前已達到800輛。另外,K9及e6已相繼在長沙、西安、韶關、寶雞等城市開展示範運營,且已計劃向武漢、天津、昆明等全國其它城市逐步鋪開。2012年9月,在中央國家機關新能源電動公務用車試點示範項目中,e6成功入選試點車型並贏得半數以上份額由此可見,此舉切實有利於新能源汽車的推廣。
此外,新能源汽車在海外市場的推廣也頗為順利。K9相繼於荷蘭、西班牙、匈牙利、奧地利、比利時、美國等地開展試運行,並成功贏得來自荷蘭、以色列、烏拉圭、哥倫比亞及加拿大等地訂單。
此外,2013年1月,K9正式獲得歐盟WVTA整車認證,標志著比亞迪電動大巴拿到了在歐盟國家的無限制自由銷售權。
公司還將致力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公司將於今年年中推出重量級新能源汽車的產品「秦」。「秦」是F3DM的升級產品,通過提升電機效率等措施,降低了電池的裝配量,提升了電池的使用效率。相比第一代F3DM,「秦」的電池總量為10KWh,減少了6KWh;而純電動行駛里程卻只由60km將為50km。由於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其行駛里程要比純電動汽車要長,而且由於可由汽油機充電,相比純電動而言不受充電站位置的限制。
3、均勝電子:特斯拉的觸摸屏
市場普遍認為,特斯拉成功意味電動汽車商業化進程將遠遠快於此前預期。
與眾不同的電池技術技術路線是特斯拉成功的關鍵特斯拉的成功在於:電池技術路線與眾不同;銷售策略採取零首付和回購保證;產品准確定位高端市場,產品設計別具一格。其中電池路線與眾不同是特斯拉成功的關鍵。
特斯拉的技術路線:使用6831節18650型鋰電池特斯拉的電池技術路線:與現在電動汽車電池的主流趨勢不同,TeslaRoadster是唯一一家直接採用18650型鋰離子電池的公司,簡單的說,Tesla採用的就是家用筆記本電腦中的鋰電池,只不過Tesla需要6831節18650型鋰電池,而普通家用筆記本電腦只要7~8節。
特斯拉成功的意義:現有電池技術條件下電動汽車可以具有商業意義目前電動汽車的主流技術路線是將單節鋰電池的容量做大,但此技術路線需要物理和化學的原理性突破,因此進展緩慢;如果特斯拉的技術路線能夠成功,那麼說明在現有鋰電池的技術邊界條件下仍然可以做出具有商業意義的電動汽車如果把特斯拉類比為蘋果iPhone,那麼電池管理系統是其「觸摸屏」市場目前普遍將特斯拉與蘋果的iPhone作為類比,我們認為,在特斯拉的電池技術路線中,核心的是電池管理系統,因此我們認為如果把特斯拉汽車比喻為iPhone,那麼電池管理系統的重要性就如同iPhone的觸摸屏。
公司是A股唯一向國際豪華品牌配套電池管理系統的公司我們認為,特斯拉的成功是革命性,對A股市場的影響也將是深遠的。
在國內A股市場中,均勝電子是唯一一個具有向國際豪華品牌供應電池管理系統能力的上市公司。

❺ 怎麼 小百科答題器(QQ三國)不能用了 誰又好的謀士答題器發個來

可以用的 目前這個最好了 其他答案不全

❻ 是買股票好基金好還是買彩票好

股票經過兩天下跌,空頭力量得到釋放,一旦企穩就可以做一下的。基金嘛還行吧,要是資金夠多可以選擇私募基金,尤其是套利類交易的私募基金,幾乎不會虧錢,而且盈利也還算不錯的。彩票玩玩可以,小賭怡情嘛!!!

閱讀全文

與烏拉圭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1000w 瀏覽:347
青島在哪申請創業貸款 瀏覽:444
基金一般節後漲嗎 瀏覽:790
股票周六為什麼開盤了 瀏覽:543
貼現利率和貴金屬 瀏覽:427
韓元6億是人民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953
豐登街貴金屬是什麼 瀏覽:2
一塊盧布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247
江蘇恆瑞股票 瀏覽:321
太陽紙業股票怎麼樣 瀏覽:771
基金封閉期三年007353 瀏覽:623
基金代碼000390 瀏覽:708
金融投資行業的創新 瀏覽:594
理財規劃師資格考試教材 瀏覽:564
中航資本是期貨概念嗎 瀏覽:566
金牛女理財 瀏覽:552
決心做好一個貸款的業務員 瀏覽:937
微信美女加我炒外匯 瀏覽:881
2013我國外匯儲備 瀏覽:125
豐利理財 瀏覽: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