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了外匯市場的不確定性。由於新冠疫情在境內外的持續性影響,以及國際局勢的變化,外匯匯率波動日趨頻繁,增加了外匯市場的不確定性。外匯,英文名是Foreigncurrency,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② 7月末中國外儲規模31041億美元,這一數據說明了什麼
首先說明了外匯儲備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動的綜合影響。我國外匯市場總體平穩,國內外匯供需基本平衡。國際金融市場上,受主要國家貨幣政策、經濟增長前景、通脹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上漲,全球主要金融資產價格普遍上漲。受美元匯率指數上漲影響,外匯儲備中非美元部分出現小幅折讓。
要知道我國外匯市場供需基本平衡,市場預期保持穩定。國際金融市場上,受COVID-19疫情反復影響,對主要國家貨幣政策和宏觀經濟數據的預期,非美元貨幣小幅走強,全球金融資產價格普遍上漲。外匯儲備以美元計價,非美元貨幣兌換成美元的數量增加,加之資產價格變動等因素,當月外匯儲備規模增加。
③ 中國對外經濟對疫情產生的影響
疫情沖擊將導致中國對外投資持續減少
對於新冠肺炎對中國經濟的長期影響,安邦咨詢(ANBOUND)曾經指出可能會給本已受阻的中國經濟帶來更多麻煩。在壓力之下,中國未來的發展策略和發展重點,將會更多轉向國內,這意味著中國在經濟和地緣政治上的「走出去」進程,可能會不得不有所放緩。
實際上,在疫情之前,由於國際貿易摩擦的加劇,中國對外投資已經出現了放緩的趨勢。雖然中美之間達成了第一階段協議,但中國對外投資環境並沒有得到緩解,美國政府對於中國海外投資的審核和限制正變得日益嚴厲,這已經影響了中國在海外的投資。從2019年的情況來看,中國對外投資已經開始呈現逐漸減少的趨勢。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1171.2億美元,同比下降9.8%,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106億美元,同比下降8.2%。近日安永發布的《2019年全年中國海外投資概覽》顯示,2019年中企海外投資繼續延續下降趨勢,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及宣布海外並購分別下降9.8%及31%。
從微觀層面來觀察,中美貿易戰使得中國外部經濟環境惡化,許多國家對來自中國的投資也帶有更多質疑和排斥,再加上近兩年中國監管部門收緊了對外投資的審批,都支持中國對外投資放緩這一趨勢。也有分析認為,中國對外投資減少的原因,除了中國企業出外投資面對更嚴苛的監管審批外,還與中美貿易戰使中國的外幣供給縮減有關。在對美貿易更加平衡的情況下,中國進一步擴大進口會使得中國的外匯儲備進一步縮減,也就減少了投資需求的資金。
從區域來看,中國對外投資的區域變化也非常明顯。安永的數據顯示,亞洲躍升為中國海外第一大並購目的地,占投資總額的近三成。除了亞洲和非洲錄得逆勢增長外,中企在其他各大洲的並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幅,特別是在歐洲和北美洲的並購分別大幅度減少,下降近六成和三成,分別創2014年和2012年以來的新低。雖然歐美國家的競爭比較激烈,但市場化程度較高,投資風險較低,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投資收益受到保障。而目前投資增長較快的「一帶一路」地區,仍處於市場發育階段,投資風險會比較大,尤其是之前大量的基建投資周期很長,回報較低,給後續投資的持續帶來難度。
近期對海外投資和中國的外部戰略發展帶來巨大影響的還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安永表示,2019年貿易壁壘的增加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等對全球的商業信心和經濟活動造成影響,2020年初,英國確認脫歐,海外不確定性因素有所減弱,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國海外投資的市場形勢還有待對疫情控制情況進行評估。由此看來,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帶來的經濟活動的停止,必然使得對外投資活動受到遲滯。但疫情過後,中國經濟的「內向」會使得對外投資的放緩趨勢進一步加劇。這種情況下,包括「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都會受到影響。安邦咨詢曾指出,原因在於疫情後的國內市場需要建設,需要補充資源,需要「療傷」,這時適當收縮對外投入的資源、暫緩經濟「走出去」的步伐,也是順理成章的調整。疫情將推動中國的經濟重心「向內轉」,會使得海外投資節奏被拖慢和延長。
這種「內向化」並不意味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收縮,中國仍需要通過開拓中國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來吸引海外的投資和商品,特別是加強國內市場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吸引力正在加強。目前來看中國實際使用外資正保持穩定增長。今年1月的數據顯示,中國實際使用外資(不含金融行業投資)達到126.8億美元,同比增長2.2%。主要投資來源地中,新加坡、韓國、日本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0.6%、157.1%和50.2%;「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盟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分別增長31.3%和44.8%。可見,發展國內市場對於對外開放和中國企業「走出去」仍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安邦咨詢看來,新冠肺炎疫情的變化帶來對外投資放緩的趨勢被進一步加強,這和中國政策和經濟活動的「內向」有著直接的關聯。在中國的疫後重建過程中,中國對外投資持續減少,至少會成為今年之內的一個重要趨勢。
④ 22年底疫情放開爆發會影響匯市市場嗎
會。22年底疫情放開爆發是會影響匯市市場的,因為爆發會導致東西滯留賣不出去,因此是會影響匯市市場的。匯市市場是指在國際間從事外匯買賣,調劑外匯供求的交易場所。它的職能是經營貨幣商品,即不同國家的貨幣。
⑤ 疫情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
5月9日,人民銀行發布《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總體來看,今年以來貨幣政策主動應對,靠前發力,增強前瞻性、精準性、自主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斷提升。
報告分析了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介紹了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的執行方向。報告還圍繞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等重點工作做了說明。
經濟環境不確定性上升
報告指出,為應對國內外形勢的不確定性影響,報告期內人民銀行主動作為,靠前發力,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投放貸款,實現一季度貸款同比多增,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提供有力支撐。
數據顯示,3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207.0萬億元,同比增長11.0%,比年初增加8.5萬億元,同比多增4663億元。貸款利率方面,3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為3.70%和4.60%,分別較上年12月下降0.10個和0.05個百分點。3月,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65%,同比下降0.45個百分點。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實現進一步降低。
展望未來,報告認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和俄烏沖突導致風險挑戰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從外部看,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緊張,造成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供應鏈和國際貿易受阻;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屢創數十年新高,正在加快加碼收緊貨幣政策,可能帶來新的擾動和溢出效應;全球疫情還在蔓延,給世界經濟復甦帶來波折和挑戰。
從國內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近期疫情點多、面廣、頻發,對經濟運行的沖擊影響加大。餐飲、零售、旅遊等接觸型消費轉弱,部分領域投資仍在探底。一些企業出現停產減產,市場主體困難明顯增加。貨運物流和產業鏈供應鏈運轉出現摩擦,經濟循環暢通遇到制約。
報告表示,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穩字當頭,主動應對,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調節,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落實好穩企業保就業各項金融政策措施,聚焦支持小微企業和受疫情影響的困難行業、脆弱群體。
市場化調整機制推動利率下行
今年4月下旬,六大國有銀行及大部分股份制銀行紛紛下調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機構也相應作出下調,這一變動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對此,人民銀行在本期報告中介紹了變動背後的緣由及深意。
根據報告,2021年6月,人民銀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優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方式,由存款基準利率乘以一定倍數形成,改為加上一定基點確定。這既維護了銀行存款利率的自主定價權,也有利於引導降低中長期定期存款利率,優化定期存款期限結構,促進市場有序競爭。
然而由於存款市場競爭激烈,實際執行中,很多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接近自律上限。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市場利率有效傳導,存款利率難以跟隨市場利率變化。因此,今年4月,人民銀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自律機製成員銀行參考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代表的債券市場利率和以1年期LPR為代表的貸款市場利率,合理調整存款利率水平。
報告指出,新的機制建立後,銀行的存款利率市場化程度更高。在當前市場利率總體有所下行的背景下,有利於銀行穩定負債成本,促進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行。多家銀行下調大額存單利率即是新機制運轉後的結果。根據最新調研數據,4月最後一周,全國金融機構新發生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為2.37%,較前一周下降10個基點。
據了解,下階段人民銀行將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優化央行政策利率體系,加強存款利率監管,著力穩定銀行負債成本,發揮LPR改革效能,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推動非金融企業有效隔離金融與實業
今年3月,人民銀行批准設立中國中信金融控股公司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團的金融控股公司,推動非金融企業有效隔離金融與實業,防範風險交叉傳染。
在報告中,人民銀行明確,將依法依規開展已受理企業的審批工作,繼續穩妥有序推動其他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設金融控股公司。
報告指出,金融控股公司往往體量較大、業務多元、組織架構復雜、風險外溢性比較強,需要從宏觀、整體和系統關聯的視角對其實施監管,由此成為宏觀審慎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做好相關監管工作,必須做到以下四點:
一是堅持金融業是特許經營行業的理念,做好准入管理。非金融企業若實質控制兩類及以上金融機構,且所控制金融機構的類型和資產規模符合規定情形,應當依法設立金融控股公司。
二是堅持穿透原則,對股東和股權結構實施監管。金融控股公司股權結構應簡單、清晰,可穿透識別實際控制人和最終受益人。
三是實施並表管理,關注利益沖突、風險集中、風險傳染等集團特有風險。推動集團整體及其附屬金融機構保持充足的資本水平,完善各層級公司治理架構,規范關聯交易管理。
四是明確風險隔離要求,在金融控股公司大股東、金融控股公司及其附屬機構以及各附屬機構之間建立風險隔離機制,加強「防火牆」建設。
報告介紹,目前已有多傢具備設立情形的企業正在以申設金融控股公司為契機,摸清家底,推動金融與實業隔離,確保擬設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東資質合規,確保組織結構、相關制度等符合設立條件。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加快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監管配套細則,穩妥有序推動具備設立情形的企業申設金融控股公司,依法依規開展行政審批,並對經批准設立的金融控股公司實施持續監管,加強與相關部門的監管合作和信息共享,推動金融控股集團穩健經營。
本文源自中國銀行保險報
","force_purephv":"0","gnid":"9cf1056ef2cc28aad","img_data":[{"flag":2,"img":[]}],"original":0,"pat":"pdc,mass_leader,piece_72time,art_src_3,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65223326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redirect":0,"rptid":"6f0d1427824c3e36","src":"金融界","tag":[{"clk":"keconomy_1:存款利率","k":"存款利率","u":""},{"clk":"keconomy_1:貨幣政策","k":"貨幣政策","u":""},{"clk":"keconomy_1:疫情","k":"疫情","u":""},{"clk":"keconomy_1:人民銀行","k":"人民銀行","u":""},{"clk":"keconomy_1:lpr","k":"lpr","u":""},{"clk":"keconomy_1:中國","k":"中國","u":""},{"clk":"keconomy_1:實體經濟","k":"實體經濟","u":""}],"title":"《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發布 貨幣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疫情期間,政府都採取了哪些貨幣政策來調整經濟? - :報告10大核心要點如下: 1、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靈活適度; 2、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的牽引帶動作用; 3、持續深化LPR改革,有序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 4、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
人民幣升值的影響?近來人民幣升值很快,它對國民經濟有什麼影響啊? : 我們不妨看看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在去年的一個演講中談到《人民幣堅持不升值有12大理由》,我覺得他的言論是有說服力的,蒙代爾為人民幣升值的不利後果總結為12點:其中對中國國內的不利影響有7點,分別為延...
談談你對我國當前金融形勢的認識?如何防控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 :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的金融數據報告指出,當前中國經濟並未受到地震災害的明顯影響,金融市場總體平穩.其中,5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同比穩步增長,當月新增貸款持續增加,銀行存款大幅增長,銀行間市場...
如何分析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對人民幣匯率及國內金價的影響呢? :2019年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主基調應該是進一步寬松,尤其是中美貿易摩擦給中國經濟帶來的下行壓力也使得人民銀行不得不選擇「開閘放水」.從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來看,會議並未提及「穩匯率」,這不免令市場...
貨幣政策有什麼作用?: 貨幣政策有什麼作用? 從大多數市場經濟國家的實踐經驗看,貨幣政策有兩個顯著 的功能:一是總量目標調節;二是適時微調. 一般情況下,貨幣政策不考慮結構問題,...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 : 今年十月份,我國的相關專家在線上舉辦了我國疫情後發展復甦的討論會議.有專家表示,在過去的三個季度里,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大部分取得了積極健康發展,很多領域已經擺脫了疫情的影響,將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是可持續的.打開網易新...
我國貨幣政策手段的使用及其原因;對近期貨幣政策效果的評價 - : 正確判斷和全面把握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必須充分了解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趨向.無論對於中國經濟還是世界經濟,整個2008年都是動盪不安充滿挑戰的一年.在這一年裡,中國貨幣當局的貨幣政策也經歷了頻繁的調整,具體體現在政...
利率的期限結構是什麼,對金融機構的影響 - : 利率的期限結構是指各種利率期限相同的利率之間的相互關系,即債券的到期收益率與期限之間的關系.利率市場化對國有銀行的影響利率市場化改革蘊藏著風險,也孕育著機遇.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留給中資銀行的過渡期已為數不多,而能否用活利率杠桿,能否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銀行資金,也是中資銀行能否在未來取勝的重要因素之一.對於金融企業來說,利率市場化可能產生多方面的風險,它對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制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⑥ 新冠疫情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爆發,給我國民眾的正常生活、企業生產以及投資發展造成不良影響。金融市場歷來被視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帶來的影響往往會在第一哪慎時間反映到金融市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