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三態集團股票

三態集團股票

發布時間:2021-01-30 00:49:04

『壹』 北大未名的北大未名集團

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大未名)是北京大學的四大產業集團之一,主要從事生物工程和制葯兩大領域,具體包括基因工程制葯、天然葯物、化學葯物、生化葯物、疫苗、診斷試劑、農業生物工程和第三態保健品等八個方向的技術研究、開發、產業化與商業化,是極具國際競爭潛力的中國最大的生物工程企業集團。
北大未名自1992年10月19日由陳章良博士和潘愛華博士創立以來,歷經十年的創業,已由一個僅有40萬元流動資金的小企業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生物工程集團公司。目前,北大未名已參股、控股山東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深圳科興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北大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上市公司股票代碼為000004)等10家企業,擁有20多個生物葯物品種,其中國家一類新葯3個。北大未名擁有世界最暢銷的排名在前五位的基因工程葯物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依普定®,Eposino®)、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白特喜®,White-C®)、重組人胰島素注射液(蘇泌啉®,Sumelin®)、重組人生長激素(賽高路®,Sigrow®)、重組人α干擾素(賽若金®,SINOGEN®);另外還擁有具自主知識產權的甲肝滅活疫苗(孩爾來福®,Healive®)和世界上第一個上市的神經生長因子葯物(恩經復®,Nobex®)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北大未名擁有11條達到國際GMP標準的生產線。經過幾年的發展,北大未名現已在北京、深圳、廈門三大基地內建成了總面積近3萬平米,條件優良、環境優美的研究開發中心,藉助於自身的研發力量,開發出了神經生長因子、甲肝滅活疫苗、基因工程胰島素等世界一流水平的產品,並還有十餘個具有獨立知識產權及良好市場前景的項目正在研發之中。在生物制葯尤其是基因工程葯物的研發和生產能力上,北大未名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自1999年開始啟動的北京北大生物城、深圳北大生物谷、廈門北大生物園三大生物工程產業化基地的初步建成更為北大未名繼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貳』 是不是任何物質都有三態

物質在一定的溫度、壓強條件下所處的相對穩定的狀態稱為物態。在一般條件下,主要是固態、液態和氣態這三種分子或原子集團的聚集狀態。當分子或原子在相互作用的影響下,只能圍繞各自的平衡位置做微小的無規則振動時,表現為固態;當分子或原子運動得比較劇烈,使它沒有固定的平衡位置,但還不致分散遠離時,就表現為液態;如果不但分子或原子的平衡位置沒有了,也不能維持一定的距離,分子或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除了相互碰撞時以外幾乎可以忽略,就表現為氣態。因此,固體狀態能夠保持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液體狀態雖能保持一定的體積但沒有一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而氣體則能充滿它所能達到的空間,既沒有一定的體積,也沒有一定的形狀。

有人認為除了上述三種狀態外,還應增加等離子態和超固態兩種物態。當氣體中的分子或原子運動更加劇烈,就充分電離成離子與電子的混合集團,這種狀態稱為等離子態,這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物質的聚集狀態;當壓強達到百萬級大氣壓時,原子結構被破壞,原子外圍的電子殼層被擠壓到原子核范圍,這種狀態稱為超固態。

晶體 是固體中的一大類,組成固體的粒子(原子、離子或分子)在空間有規則排列(呈空間周期性排列)的是晶體。有時晶體也可以從幾何外形上來辨認。許多天然晶體如石英、方解石等,呈規則的多面體外形。但外形不一定是可靠的標志,往往由於生長條件的限制,規則的晶面未能充分顯露。在物理性質上,晶體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質(如力學性質,熱學性質、電學性質、光學性質等)是不同的——各向異性。譬如雲母晶體在不同方向上的導熱性不同。晶體還具有確定的熔點。這些都是內在結構的周期性在宏觀物理性質上的表現。

晶體又分為單晶體和多晶體。單晶體指整塊物體是一個晶體。上述的晶體就是指單晶體。如果整塊物體是由許多雜亂無章地排列著的小晶體(晶粒)組成,該物體就是多晶體。一般的金屬材料即是,晶粒大小約有10-5~10-3厘米,每個晶粒都是小的單晶體,具有各向異性,但整塊多晶體除仍有確定的熔點外,既沒有天然規則的幾何形狀,在物理性質上也不顯示各向異性,而是各向同性的。

非晶體 是固體中的又一大類,組成固體的粒子在空間的分布是混亂的,在長距離上沒有規則性(內部不具有周期性結構)的是非晶體。從外觀上來看,它的天然狀態沒有規則的形狀。在物理性質上,非晶體在不同方向上性質相同——各向同性。譬如非晶體玻璃在不同方向上的導熱性相同。非晶體沒有確定的熔點,溫度升高,逐漸軟化,流動性隨之增加。這些都是內在結構不具有的周期性在宏觀物理性質上的表現。

非晶體的內在微觀結構跟液體非常類似,可以看作是粘滯性極大的液體。所以嚴格說來只有晶體才能叫做真正的固體。

熔化現象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現象。晶體和非晶體由固態熔化為液態時的情況不同。在外界一定壓強的條件下,晶體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熔點。給晶體加熱,當溫度升高到熔點時,晶體開始熔化,在熔化吸熱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直到全部熔化完以後,溫度才繼續上升。譬如,在一個大氣壓下,冰在它的熔點0℃,外界持續均勻供熱,冰開始熔化為水,直到完全熔化成水以前一直是冰、水混合狀態,溫度保持0℃。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在加熱過程中溫度持續升高,非晶體先是由硬變軟,再逐漸變成粘稠狀液體,最終變成流動性好的液體。在整個熔化吸熱過程中,溫度不停地上升,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譬如石蠟、松香、瀝青在吸熱熔化過程都有這種變化過程。

大多數物質在熔化時體積膨脹,也有少數物質正好相反,例如冰、灰鑄鐵、銻、鉍等,它們在熔化時體積縮小。

凝固現象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現象。晶體和非晶體由液體凝固為固態時的情況不同。在外界一定壓強的條件下,晶體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凝固點。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相同。使液體散熱,當溫度降到凝固點時,液體開始凝固,在凝固放熱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直到全部凝固成晶體以後,溫度才繼續下降。譬如,在一個大氣壓下,水在它的凝固點0℃,持續向外均勻散熱,水開始凝固成冰,直到完全凝固成冰以前一直是冰、水混合狀態,溫度保持0℃,非晶體沒有一定的凝固點,它的液態在放熱過程中溫度不斷降低,液體由稀變稠,由軟變硬,最後成為固態。在整個凝固放熱過程中,溫度不斷下降,沒有固定的凝固溫度。

大多數物質在凝固時體積收縮,也有少數物質正好相反,它們在凝固時體積脹大,用灰鑄鐵澆鑄成的工件,表面紋理清晰;冬季水管和盛水容器常會在凍冰時被脹裂,都是這個道理,須分別加以利用或防止。

熔點 晶體物質熔化時的溫度,也就是該物質的固態和液態可以平衡共存的溫度,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在同樣的外界壓強下相同。

晶體物質的熔點跟壓強有關系。熔化時體積膨脹的物質,外界壓強增大,熔化將受阻,熔點將升高;熔化時體積縮小的物質則相反,外界壓強增大,會促進熔化,所以熔點降低,冰的熔點就是隨增壓而降低的,但變化不大。如每增加 1個大氣壓,冰的熔點僅降低 0.0075℃,因而在336個大氣壓下,冰的熔點將降為—2.5℃。

一般來說,純物質中摻進另一種物質,熔點要降低。例如海水比淡水的熔點低。冰和食鹽的混合物,熔點可降到零下二十多攝氏度。若為冰和氯化鈣的混合物,熔點可降到零下五十多攝氏度。某些合金的熔點較其中的純金屬的熔點要低。一些低熔點合金在生產技術中被廣泛應用。如焊接電路用錫鉛合金、保險絲用鉛銻合金等。
熔化熱 單位質量的某種晶體物質在熔點熔化成同溫度的液體時吸收的熱量。單位是焦/千克。單位質量的某種晶體的液態物質在凝固點凝固成同溫度的晶體時放出的熱量等於該物質在同一溫度的熔化熱。物質的熔點跟壓強有關系,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的熔化溫度下,它的熔化熱也不同。
熔化熱常用字母λ表示。知道了熔化熱,就可以算出質量為m的晶體在熔化時吸收的熱量Q:

Q=λ·m。

熔化圖象和凝固圖象 用以表示物質的熔化和凝固過程的溫度—時間關系圖象。如圖所示,在直角坐標系中橫軸表示吸熱或放熱的時間,縱軸表示溫度。在觀察某種物質的吸熱熔化、放熱凝固的過程中,記錄下相隔相等時間的各個時刻物質的溫度值,將各組溫度、時間數據標入坐標圖中(每一坐標點與一組數據對應),然後用平滑曲線把這些點連接起來,就得到熔化圖象和凝固圖象。從圖象中可以形象地觀察熔化、凝固的全過程,對比晶體與非晶體在物態變化過程中的不同和各自的特點,不同晶體的熔點(凝固點)以及過程所需時間的數值。圖甲表示海波的熔化圖象。結合實驗中觀察到的狀態和溫度變化,可知:圖象中AB段表示固態海波的溫度隨加熱時間的增長而逐漸升高;到達48℃開始熔化,BC段表示熔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雖然繼續加熱,但溫度保持不變——熔點為48℃,直到固態海波全部熔解為液態;CD段則表示完全成為液態的海波吸熱繼續升溫的過程。乙圖為海波的凝固圖象,可知液態海波放熱降至48℃開始凝固,凝固放熱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它的凝固點與其熔點相同。丙圖表示石蠟的熔化圖象。在它由固態先變軟,然後逐漸變稀,最後成為液態的吸熱全過程中,溫度不斷上升,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丁圖為石蠟的凝固圖象,表明非晶體也沒有一定的凝固點。

使水冷卻的方法 冷卻熱水是加0℃的水還是加等質量的0℃的冰效果明顯?我們知道,1千克水溫度升高1℃吸收4.2×103焦的熱量,而1千克冰在0℃熔化成同溫度的水則能吸收3.35×105焦的熱量,是前者的80倍。因此冷卻熱水如果加0℃的冰比加等質量的0℃的水效果明顯。不僅降溫時間短,而且加足夠數量的0℃冰可以使熱水降溫到0℃,但加再多的0℃的水,與熱水的混合溫度也一定高於0℃,不可能降為0℃。這是因為冰在熔化過程盡管吸收大量的熱,但溫度總保持0℃不變,直到完全熔化為止。而0℃的水只要吸熱必定升溫。

水在凝固時放熱的應用 由於水在0℃結冰時,每1千克水要放出3.35×105焦的熱量,這是1千克水溫度下降1℃所放出熱量(4.2×103焦)的80倍。因此,北方冬天菜窖里放上幾桶水,可以利用水凝固時放的熱使窖內溫度不致降低得很多,防止把菜凍壞。譬如在窖內放入200千克10℃的水,當這些水降溫到0℃並結成0℃的冰的過程中一共可放出的熱量

Q=cm(t高—t低)+λm,即

Q=[4.2×103×200×(10—0)+3.35×105×200]焦=7.54×107焦。

如果是用燃燒干木柴(燃燒值為1.26×107焦/千克)獲得這些熱量,那

與此相反,冰在熔化時要吸熱,而且在0℃千克冰熔化成水要從周圍吸收3.35×105焦的熱量。因此,天氣諺語「下雪不冷化雪冷」,道理就在於雪熔化時盡管溫度保持在0℃,但需要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的緣故。

「下雪不冷化雪冷」 見「水在凝固時放熱的應用」。

汽化現象 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現象。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無論哪種方式的汽化過程,物質都需要吸收熱量,在任何溫度下,液體表面都有蒸發現象,溫度越高,蒸發越快。在外界一定的壓強下,當溫度升高到某一特定值——沸點——時,液體發生劇烈的汽化,這時的汽化過程不僅發生在液面,也發生於液體內部,不斷出現飽含蒸氣的氣泡上升液面,這就是沸騰。

蒸發 是液體汽化的兩種方式之一,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從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液體中分子的熱運動總是有快有慢,它們的平均動能隨溫度的升降而增減。在任何溫度下,總有一部分分子的動能大於平均動能。那些處在液體表面附近的、動能足夠大的分子,能夠掙脫周圍分子的引力,飛出液面,形成蒸氣,這就是蒸發的微觀原因。在蒸發過程中,從液體中飛出的總是動能較大的分子。這些分子飛出液體後,留在液內的分子的平均動能勢必有所減小,因此在蒸發過程液體的溫度下降。這時它就要從周圍的物體吸收熱量。可見,液體蒸發有致冷作用。利用這個道理可以獲得低溫。電冰箱、空調器中,氟利昂作為製冷劑,當它在蒸發器中迅速蒸發時就會大量吸熱獲得相當低的溫度。在超低溫技術中,利用液氦的絕熱蒸發,可獲得僅有0.7K左右的低溫(約—272℃)。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對同一種液體來說,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有三個,即液體溫度的高低、液體與氣體間接觸的表面積大小以及液面上氣體流動的快慢。在同樣條件下,不同液體蒸發的快慢不同。

液體溫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動能就越大,其中具有足夠大的動能且能飛出液面的分子也就越多。因而蒸發得越快。

液體與氣體間接觸的表面積越大,處在液面附近的分子數就越多,能夠從液面飛出的分子也就越多。因而蒸發得越快。

飛出液面的分子如果停留在液面附近,由於分子的熱運動,有的分子會撞到液面,被液體分子重新拉回到液體中去,這樣蒸發將變慢。如果設法把液面上形成的蒸氣吹散,使蒸氣的密度減小,使蒸氣分子回到液體中的數量比同時從液面跑出的分子數量少得多,蒸發就可以加快。

在同樣條件下,比較不同液體的蒸發情況,容易蒸發的液體——揮發性大。這種差別跟分子間的作用力有關。分子間作用力小的液體容易蒸發。
蒸發致冷 在蒸發過程中,從液體中飛出的是動能較大的分子,這些分子飛出後,留在液體中的分子的平均動能必然減小,所以蒸發時液體的溫度降低,這時它就要從周圍的物體吸收熱量,這就是液體的蒸發致冷作用。譬如水在 50℃的溫度下,每蒸發1克需從周圍吸收2380焦的熱量,是1克水溫度升高1℃所吸收熱量4.18焦的570倍。蒸發致冷作用在日常生活、科技生產的實際中有許多現象和應用。如穿濕衣服比穿乾衣服感到冷,夏天扇扇子感到涼快,出汗後站在通風處容易著涼,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例證。用火車運送容易腐爛變質的食品時,常用液態氨等的蒸發來降低車廂內的溫度。在醫療中可用液氮迅速蒸發時的冷卻作用使病灶處的細胞組織冷凍壞死。太空梭或衛星回收艙在返回大氣中高速飛行時,由於跟空氣劇烈摩擦會達到極高溫度。為了保護機身或回收艙,常在它們的表面塗上防護層,防護層的物質受熱熔化並蒸發時,要吸收大量的熱量,從而降低了太空梭、回收艙等表面的溫度。
沸騰 是液體汽化的兩種方式之一,給液體加熱,當液體升高到一定溫度時,液體內部涌現出大量的氣泡,升到液面破裂開,放出氣。這時,不僅在液面,而且在液內,即整個液體發生劇烈的汽化現象叫做沸騰。液體在沸騰過程中要吸熱,在外界確定的壓強條件下,液體的沸騰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這個溫度叫做沸點。外部壓強改變時,液體的沸點也隨著改變。當外部壓強增大時,沸點升高;外部壓強減小時,沸點降低。譬如,高壓鍋內的壓強可以達到2標准大氣壓,其中水的沸點約為120℃;
。在相同的壓強下,各種物質的沸點不同。利用這一性質,可對液體混合物進行分餾。如對石油進行分餾,按照沸點由低到高,先後可得汽油、煤油、柴油等等不同的產品。

一些物質在1標准大氣壓下的沸點(℃)
水的沸騰過程 給盛水的容器底部加熱,原來吸附在容器底和壁上的空氣以及溶解在水裡的空氣就分離出來,形成小氣泡。由於周圍的水向氣泡里蒸發,所以氣泡里包含的是水蒸氣和空氣。容器底受熱溫度升高時,氣泡膨脹,當體積大到一定程度時,氣泡就脫離容器底浮起。在達到沸點前,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是逐漸縮小的。這些小氣泡升到液面破裂時,放出的主要是空氣。當容器內水的溫度都升高到沸點,氣泡內的蒸氣壓強等於外界壓強時,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就不再縮小。並且由於在上升過程中周圍的水還不斷向泡內蒸發,所以體積還會繼續增大,直到升到液面破裂開。這時從氣泡里放出的主要是水蒸氣。這樣水就沸騰了。沸騰時,在液體表面和液體內部同時發生汽化。水沸騰過程要不斷吸收熱量,但溫度——沸點保持不變。

沸騰圖象 用以表示物質的液態沸騰過程的溫度—時間關系圖象。如圖所示,在直角坐標系中橫軸表示吸熱的時間,縱軸表示溫度。在觀察某種物質的液態吸熱沸騰的過程中,記錄下相隔相等時間的各個時刻物質的溫度值,將各組溫度、時間數據標入坐標圖中(每一坐標點與一組數據對應),然後用平滑曲線把這些點連接起來,就得到沸騰圖象。從圖象中可以形象地觀察沸騰的全過程,不同物質液態的沸點以及過程所需時間的數值。以水在1標准大氣壓下的沸騰過程為例。結合觀察到的狀態和溫度變化可知,圖象中AB段表示水的溫度隨加熱時間的增長而逐漸升高,並伴有蒸發現象:到達100℃開始沸騰,BC段表示沸騰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雖然繼續加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沸點100℃,直到水全部沸騰汽化為水蒸氣;CD段則表示完全成為水蒸氣後繼續吸熱導致溫度升高的過程。
水浴 實驗室的加熱用器具中的一種。一般用銅等金屬製成。大小容器A和B套在一起,中間以水為傳熱物質,如圖所示。將被加熱的物質置於小容器B中,使大容器A底部受熱。由於容器B及其中物質是間接受熱(從水中吸熱),而水的溫度至多在100℃(1個大氣壓下)沸騰而保持溫度恆定,因此適用於100℃及其以下溫度加熱之用。常用於化學實驗室中。

有一種粘木料的膠,需要在 100℃左右的溫度下熬化後才能使用、溫度再高就會熬焦,失去粘性,所以熬這種膠就要用一種特殊的雙層鍋,在兩層鍋之間盛水。實際上這就是一種「水浴」。

汽化熱 一定壓強下,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的液態,變為同溫度的氣態時吸收的熱量。單位是焦/千克。一定壓強下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的氣態,變為同溫度的液態時放出的熱量等於該物質在同樣壓強、同一溫度的汽化熱。不同物質的汽化熱不同,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汽化熱也不同。
汽化熱常用宇母L表示。知道了汽化熱,就可以算出質量為m的液體在給定溫度和壓強條件下汽化時吸收的熱量Q:

Q=L·m

沸點 見「沸騰」。

沸點與壓強的關系 見「沸騰」。液體沸點與外部壓強有關。當外部壓強增大時,液體的沸點將隨著升高;外部壓強減小時,沸點則隨著降低,下表所列為不同外部壓強下水的沸點的數值。
高壓鍋 又稱「壓力鍋」。可使鍋內蒸氣壓強達到2~2.3標准大氣壓的高壓炊事或消毒用具。通常用鋁合金或不銹鋼製造。鍋蓋與鍋體用膠圈密封,蓋上有控制鍋內蒸氣壓強的限壓閥和保障安全的易熔塞。裝配好後當對鍋內的水加熱,水蒸氣不斷增加時,由於蒸氣不容易泄出,致使鍋內氣壓逐漸增大,在超過設計標准數值時,蒸氣將把限壓閥頂開噴出一些,使鍋內壓強略有減小,使鍋內總處於或略小於設計壓強值的工作狀態。如果鍋內蒸氣壓為2個大氣壓時,鍋內的水沸點將提高到約120℃;如果蒸氣壓達到2.3個大氣壓時,鍋內的最高溫度可達124℃左右。使用高壓鍋,既可節省燃料、時間,做出的飯菜還有特殊風味。是被廣泛使用的炊事用具。

液化 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現象。液化過程物質放出熱量。所有的氣體,在溫度降到足夠低的時候都可以液化。氣體的液化溫度跟壓強有關系。氣體的壓強越大,它的液化溫度越高(如水蒸氣在1標准大氣壓下,液化溫度是100℃;而在3標准大氣壓下,液化溫度是134℃)。有些氣體在常溫下用增大壓強的方法就可以使它們液化。譬如乙醚蒸氣和液化石油氣等。而有些氣體必須使它溫度降到一定溫度以下,再經壓縮才能液化。例如氧必須低於—119℃(~154K),氮必須低於—147℃(~126K),氫必須低於—240℃(~33K),再加大壓強才能液化,這就促進了低溫技術的發展,到19世紀末,這些氣體都已被液化。最後一種被液化的氣體是氦。這是由於氦必須低於—268℃(即僅約5K)才能加壓液化,是在世紀初(1908年)才實現的。

電冰箱致冷原理 液體汽化時有致冷作用,電冰箱等致冷設備就是根據這種作用(通常利用一種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氟利昂作為工作物質)製成的。電冰箱主要由電動壓縮機、冷凝器和蒸發器三部分組成。電動壓縮機把氟利昂蒸氣壓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的管里,這時蒸氣變成液態氟利昂。放出的熱被周圍的空氣帶走。冷凝器里的液態氟利昂,經過一段很細的毛細管緩慢地進入冰箱內冷凍室壁的蒸發器的管里,在這里迅速汽化、吸熱,使冰箱內溫度降低。生成的氟利昂蒸氣又被壓縮機抽走,壓入冷凝器,液化,把從冰箱內帶來的熱放出。氟利昂這樣循環流動,冰箱冷凍室里就可以保持相當低的溫度。

空調器 液體汽化時吸熱有致冷作用,蒸氣液化時放熱有「致熱」作用。空調器就是根據這種作用(通常利用一種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氟利昂作為工作物質)製成的調節室內溫度的設備。工作原理跟電冰箱的原理相同。空調器主要由電動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和風機四部分組成。以分體式空調器為例,室內機組有蒸發器和風機,室外機組有電動壓縮機和冷凝器,用管道將室內、外兩部分聯系起來。從功能上看,空調器有單一致冷型和冷熱兩用型。對於致冷功能,可參見「電冰箱致冷原理」。它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如圖甲所示。可使室內溫度低於室外(溫差5℃較為合適)如果是冷熱兩用型,想獲得暖風時,可通過變換壓縮機進出口的導向閥(如圖示中的Ⅰ與Ⅲ、Ⅱ與Ⅳ相接變換為Ⅱ與Ⅲ、Ⅰ與Ⅳ相接),使致冷系統反向工作,把原來室外的冷凝器變為蒸發器,讓氟利昂在室外蒸發吸熱;將原來室內的蒸發器變為冷凝器,氟利昂蒸氣則在室內液化放熱,經風機使室內得到暖風,它的工作原理如圖乙所示。可使室內溫度高於室外(溫差也是5℃較為適宜)。

升華 物質從固態不經過液態而直接變成氣態的現象。升華過程物質要吸收熱量。升華的實際現象有:冬天,晾在室外冰凍的濕衣服由於冰直接變成了水蒸氣而使衣服變干;衣箱中的衛生球(萘製品)由於升華而體積漸小;對燒瓶中的少量固態碘微微加熱,就會升華成為紫色的碘蒸氣。在科研、生產中可利用升華吸熱現象來取得低溫。如常用固態二氧化碳(乾冰)的升華吸熱來獲得低溫。

凝華 物質從氣態不經過液態而直接變成固態的現象。凝華過程物質要放出熱量。凝華的實際現象有:冬夜,室內的水蒸氣常在窗玻璃上凝華成冰晶,集聚成冰花;使已有碘蒸氣的燒瓶降溫散熱,碘蒸氣將直接凝華成固態碘;用久的電燈泡會顯得黑,是因為鎢絲受熱升華形成的鎢蒸氣又在燈泡壁上凝華成極薄的一層固態鎢。

乾冰、萘的升華 見「升華」。

雲 由高空水蒸氣在空中冷卻凝結成大量懸浮的小水滴或(和)凝華成的大量小冰晶組成的可見聚合體。

霧 由近地氣層中水蒸氣冷卻凝結成大量懸浮的小水滴或(和)凝華成大量小冰晶組成的可見聚合體。霧的形成常以空中的浮塵為水蒸氣的凝結(或凝華)的核心。

雨 由雲中大量懸浮的小水滴,經碰撞、合並,不斷增大;或雲中大量懸浮的小冰晶,經碰撞、合並,不斷增大,直到上升氣流支持不住時下降或在下降中融化而形成雨。

雪 在較低氣溫下,由高空水蒸氣凝華成具有六角形的大量白色冰晶,從雲中降落成雪。

露 在無風的夜間或清晨,地表或草木、石塊等物的溫度較低(一般在0℃以上),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它們表面上凝結成的小水珠。

霜和霜凍 在無風的夜間或清晨,地表或草木、石塊等物的溫度很低(在0℃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它們表面上凝華成的冰晶叫做霜。有霜時,往往伴有霜凍。即在冷暖過渡季節因植物周圍氣溫短時間降到0℃或 0℃以下而遭受凍害的現象。但出現霜凍時不一定伴有霜。
理論上來說如何物質在特定的條件下都存在置態的可能
物質第四態-等離子體(plasma)

所謂等離子體就是被激發電離氣體,達到一定的電離度(>10-x),氣體處於導電狀態,這種狀態的電離氣體就表現出集體行為,即電離氣體中每一帶電粒子的運動都會影響到其周圍帶電粒子,同時也受到其他帶電粒子的約束。由於電離氣體整體行為表現出電中性,也就是電離氣體內正負電荷數相等,稱這種氣體狀態為等離子體態。由於它的獨特行為與固態、液態、氣態都截然不同,故稱之為物質第四態。
等離子體的研究是探索並揭示物質「第四態」―等離子體狀態下的性質特點和運行規律的一門學科。等離子體的研究主要分成高溫和低溫等離子體兩大方面。
高溫等離子體中的粒子溫度高達上千萬以至上億度,是為了使粒子有足夠的能量相碰撞,達到核聚變反應。低溫等離子體中的粒子溫度也達上千乃至數萬度,可使分子、原子離解、 電離、化合等。可見低溫等離子體溫度並不低,所謂低溫,僅是相對高溫等離子體的高溫而言。高溫等離子體主要應用於能源領域的可控核聚變,低溫等離子體則是應用於科學技術和工業的許多領域。高溫等離子體的研究已有半個世紀的歷程,現正接近聚變點火的目標;而低溫等離子體的研究與應用,只是在近年來才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並正處於蓬勃的發展時期。
電磁波屬於等離子態!

『叄』 National NN-K572SF 說明書

K線道破天機
股票天元:K線本質
K線價量關系
先進的K線分析
K線教程:提示投資者的版不敗106招
K線孫子兵法:個股教學權
K線作戰技術
5場K線的真正本質 - 主力操盤信號
瓦格納聰明的:K量三態
K線分析十天通:挑戰股市
外匯盤口:K線舞線技術
-K線的戰略應用
大師K線組合 - 透析技術使用K線K線戰法的主要操盤
股票
輕松 - 股票K線的應用程序
K線金印商業秘密
K線組合窗口 - 股票實戰跟蹤
K線強度 - 股票交易
線性趨勢線圖精美的神秘
解決方案和實際應用技能

『肆』 所有的物質都有三態變化么

不是。我們可復以簡單的舉例,如制:金屬、玻璃、塑料、橡膠等,這幾種物質就可以成三種不同的形態存在;但是,如:石頭、木頭、土塊、骨骼等就不存在液態和氣態這兩種形式。好好學,有類似的問題,你可以直接問我,我會盡全力幫助你的.

『伍』 任何物體都有三態變化

物質在一定的溫度、壓強條件下所處的相對穩定的狀態稱為物態。在一般條件下,主要是固態、液態和氣態這三種分子或原子集團的聚集狀態。當分子或原子在相互作用的影響下,只能圍繞各自的平衡位置做微小的無規則振動時,表現為固態;當分子或原子運動得比較劇烈,使它沒有固定的平衡位置,但還不致分散遠離時,就表現為液態;如果不但分子或原子的平衡位置沒有了,也不能維持一定的距離,分子或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除了相互碰撞時以外幾乎可以忽略,就表現為氣態。因此,固體狀態能夠保持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液體狀態雖能保持一定的體積但沒有一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而氣體則能充滿它所能達到的空間,既沒有一定的體積,也沒有一定的形狀。 有人認為除了上述三種狀態外,還應增加等離子態和超固態兩種物態。當氣體中的分子或原子運動更加劇烈,就充分電離成離子與電子的混合集團,這種狀態稱為等離子態,這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物質的聚集狀態;當壓強達到百萬級大氣壓時,原子結構被破壞,原子外圍的電子殼層被擠壓到原子核范圍,這種狀態稱為超固態。 熔化現象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現象。晶體和非晶體由固態熔化為液態時的情況不同。在外界一定壓強的條件下,晶體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熔點。給晶體加熱,當溫度升高到熔點時,晶體開始熔化,在熔化吸熱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直到全部熔化完以後,溫度才繼續上升。譬如,在一個大氣壓下,冰在它的熔點0℃,外界持續均勻供熱,冰開始熔化為水,直到完全熔化成水以前一直是冰、水混合狀態,溫度保持0℃。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在加熱過程中溫度持續升高,非晶體先是由硬變軟,再逐漸變成粘稠狀液體,最終變成流動性好的液體。在整個熔化吸熱過程中,溫度不停地上升,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譬如石蠟、松香、瀝青在吸熱熔化過程都有這種變化過程。 大多數物質在熔化時體積膨脹,也有少數物質正好相反,例如冰、灰鑄鐵、銻、鉍等,它們在熔化時體積縮小。 凝固現象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現象。晶體和非晶體由液體凝固為固態時的情況不同。在外界一定壓強的條件下,晶體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凝固點。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相同。使液體散熱,當溫度降到凝固點時,液體開始凝固,在凝固放熱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直到全部凝固成晶體以後,溫度才繼續下降。譬如,在一個大氣壓下,水在它的凝固點0℃,持續向外均勻散熱,水開始凝固成冰,直到完全凝固成冰以前一直是冰、水混合狀態,溫度保持0℃,非晶體沒有一定的凝固點,它的液態在放熱過程中溫度不斷降低,液體由稀變稠,由軟變硬,最後成為固態。在整個凝固放熱過程中,溫度不斷下降,沒有固定的凝固溫度。 在外界一定的壓強下,當溫度升高到某一特定值——沸點——時,液體發生劇烈的汽化,這時的汽化過程不僅發生在液面,也發生於液體內部,不斷出現飽含蒸氣的氣泡上升液面,這就是沸騰。 蒸發 是液體汽化的兩種方式之一,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從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沸騰 是液體汽化的兩種方式之一,給液體加熱,當液體升高到一定溫度時,液體內部涌現出大量的氣泡,升到液面破裂開,放出氣。這時,不僅在液面,而且在液內,即整個液體發生劇烈的汽化現象叫做沸騰。液體在沸騰過程中要吸熱,在外界確定的壓強條件下,液體的沸騰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這個溫度叫做沸點。外部壓強改變時,液體的沸點也隨著改變。當外部壓強增大時,沸點升高;外部壓強減小時,沸點降低。譬如,高壓鍋內的壓強可以達到2標准大氣壓,其中水的沸點約為120℃; 。在相同的壓強下,各種物質的沸點不同。利用這一性質,可對液體混合物進行分餾。如對石油進行分餾,按照沸點由低到高,先後可得汽油、煤油、柴油等等不同的產品。 升華 物質從固態不經過液態而直接變成氣態的現象。升華過程物質要吸收熱量。升華的實際現象有:冬天,晾在室外冰凍的濕衣服由於冰直接變成了水蒸氣而使衣服變干;衣箱中的衛生球(萘製品)由於升華而體積漸小;對燒瓶中的少量固態碘微微加熱,就會升華成為紫色的碘蒸氣。在科研、生產中可利用升華吸熱現象來取得低溫。如常用固態二氧化碳(乾冰)的升華吸熱來獲得低溫。 凝華 物質從氣態不經過液態而直接變成固態的現象。凝華過程物質要放出熱量。凝華的實際現象有:冬夜,室內的水蒸氣常在窗玻璃上凝華成冰晶,集聚成冰花;使已有碘蒸氣的燒瓶降溫散熱,碘蒸氣將直接凝華成固態碘;用久的電燈泡會顯得黑,是因為鎢絲受熱升華形成的鎢蒸氣又在燈泡壁上凝華成極薄的一層固態鎢。 雲 由高空水蒸氣在空中冷卻凝結成大量懸浮的小水滴或(和)凝華成的大量小冰晶組成的可見聚合體。 霧 由近地氣層中水蒸氣冷卻凝結成大量懸浮的小水滴或(和)凝華成大量小冰晶組成的可見聚合體。霧的形成常以空中的浮塵為水蒸氣的凝結(或凝華)的核心。 雨 由雲中大量懸浮的小水滴,經碰撞、合並,不斷增大;或雲中大量懸浮的小冰晶,經碰撞、合並,不斷增大,直到上升氣流支持不住時下降或在下降中融化而形成雨。 雪 在較低氣溫下,由高空水蒸氣凝華成具有六角形的大量白色冰晶,從雲中降落成雪。 露 在無風的夜間或清晨,地表或草木、石塊等物的溫度較低(一般在0℃以上),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它們表面上凝結成的小水珠。 霜和霜凍 在無風的夜間或清晨,地表或草木、石塊等物的溫度很低(在0℃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它們表面上凝華成的冰晶叫做霜。有霜時,往往伴有霜凍。即在冷暖過渡季節因植物周圍氣溫短時間降到0℃或 0℃以下而遭受凍害的現象。但出現霜凍時不一定伴有霜。 理論上來說如何物質在特定的條件下都存在置態的可能 物質第四態-等離子體(plasma) 所謂等離子體就是被激發電離氣體,達到一定的電離度(>10-x),氣體處於導電狀態,這種狀態的電離氣體就表現出集體行為,即電離氣體中每一帶電粒子的運動都會影響到其周圍帶電粒子,同時也受到其他帶電粒子的約束。由於電離氣體整體行為表現出電中性,也就是電離氣體內正負電荷數相等,稱這種氣體狀態為等離子體態。由於它的獨特行為與固態、液態、氣態都截然不同,故稱之為物質第四態。 等離子體的研究是探索並揭示物質「第四態」―等離子體狀態下的性質特點和運行規律的一門學科。等離子體的研究主要分成高溫和低溫等離子體兩大方面。 高溫等離子體中的粒子溫度高達上千萬以至上億度,是為了使粒子有足夠的能量相碰撞,達到核聚變反應。低溫等離子體中的粒子溫度也達上千乃至數萬度,可使分子、原子離解、 電離、化合等。可見低溫等離子體溫度並不低,所謂低溫,僅是相對高溫等離子體的高溫而言。高溫等離子體主要應用於能源領域的可控核聚變,低溫等離子體則是應用於科學技術和工業的許多領域。高溫等離子體的研究已有半個世紀的歷程,現正接近聚變點火的目標;而低溫等離子體的研究與應用,只是在近年來才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並正處於蓬勃的發展時期。 電磁波屬於等離子態!

求採納

『陸』 紙黃金投資風險大嗎,紙黃金投資風險與股票那個風險大啊

紙黃金與紙抄白銀,說到底還是襲屬於「虛擬交易」,與股票一樣,對散戶而言,都是屬於貨幣三態之中風險最大,價值最低的狀態(固態的黃金、液態的紙幣、氣態的股票)!

還沒有哪家銀行開通實物白銀(投資銀條)交易(如意銀除外,因為它本身已加價20-50%,再賣給SB),因為如果開設了投資銀條交易,由於投資門檻太低,1kg,也就5000元左右,則意味著「人人拋棄紙幣,回歸金銀本位」時代到來,也意味著「大量發行紙幣,靜悄悄地向人民偷錢」的游戲結束!

『柒』 深圳市三態速遞 股票代碼430754 是不是新三板股票

是的,0 3 6 不是就對了

『捌』 到底什麼物質才有三態

所有復物質都是有三態的,制紙在隔絕空氣的地方加熱到一定溫度就會轉為液態乃至氣態。但是由於紙為混合物,所以熔點和沸點不固定。
再就是高錳酸鉀的例子,實驗加熱高錳酸鉀時,溫度已經超過了它的熔點,只不過那個溫度已經能使它分解了,化學反應要比融化更來的迅速,以至於還來不及完全融化(如果冰塊直接放到火上燒,也是不能立即融化的)。我相信,如果外界溫度如果是慢慢的升高的話,高錳酸鉀是先融化乃至氣化再分解。具體原因是離子間力比分子間力要大得多。不過這個是我自己的觀點,(我記得化學實驗室高錳酸鉀在試管里是先融化了再分解的呀??~~~~)

『玖』 是不是任何物質都有三態

應該是都有三態

物質在一定的溫度、壓強條件下所處的相對穩定的狀態稱為物態。在一般條件下,主要是固態、液態和氣態這三種分子或原子集團的聚集狀態。當分子或原子在相互作用的影響下,只能圍繞各自的平衡位置做微小的無規則振動時,表現為固態;當分子或原子運動得比較劇烈,使它沒有固定的平衡位置,但還不致分散遠離時,就表現為液態;如果不但分子或原子的平衡位置沒有了,也不能維持一定的距離,分子或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除了相互碰撞時以外幾乎可以忽略,就表現為氣態。因此,固體狀態能夠保持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液體狀態雖能保持一定的體積但沒有一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而氣體則能充滿它所能達到的空間,既沒有一定的體積,也沒有一定的形狀。

有人認為除了上述三種狀態外,還應增加等離子態和超固態兩種物態。當氣體中的分子或原子運動更加劇烈,就充分電離成離子與電子的混合集團,這種狀態稱為等離子態,這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物質的聚集狀態;當壓強達到百萬級大氣壓時,原子結構被破壞,原子外圍的電子殼層被擠壓到原子核范圍,這種狀態稱為超固態。

晶體 是固體中的一大類,組成固體的粒子(原子、離子或分子)在空間有規則排列(呈空間周期性排列)的是晶體。有時晶體也可以從幾何外形上來辨認。許多天然晶體如石英、方解石等,呈規則的多面體外形。但外形不一定是可靠的標志,往往由於生長條件的限制,規則的晶面未能充分顯露。在物理性質上,晶體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質(如力學性質,熱學性質、電學性質、光學性質等)是不同的——各向異性。譬如雲母晶體在不同方向上的導熱性不同。晶體還具有確定的熔點。這些都是內在結構的周期性在宏觀物理性質上的表現。

晶體又分為單晶體和多晶體。單晶體指整塊物體是一個晶體。上述的晶體就是指單晶體。如果整塊物體是由許多雜亂無章地排列著的小晶體(晶粒)組成,該物體就是多晶體。一般的金屬材料即是,晶粒大小約有10-5~10-3厘米,每個晶粒都是小的單晶體,具有各向異性,但整塊多晶體除仍有確定的熔點外,既沒有天然規則的幾何形狀,在物理性質上也不顯示各向異性,而是各向同性的。

非晶體 是固體中的又一大類,組成固體的粒子在空間的分布是混亂的,在長距離上沒有規則性(內部不具有周期性結構)的是非晶體。從外觀上來看,它的天然狀態沒有規則的形狀。在物理性質上,非晶體在不同方向上性質相同——各向同性。譬如非晶體玻璃在不同方向上的導熱性相同。非晶體沒有確定的熔點,溫度升高,逐漸軟化,流動性隨之增加。這些都是內在結構不具有的周期性在宏觀物理性質上的表現。

非晶體的內在微觀結構跟液體非常類似,可以看作是粘滯性極大的液體。所以嚴格說來只有晶體才能叫做真正的固體。

熔化現象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現象。晶體和非晶體由固態熔化為液態時的情況不同。在外界一定壓強的條件下,晶體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熔點。給晶體加熱,當溫度升高到熔點時,晶體開始熔化,在熔化吸熱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直到全部熔化完以後,溫度才繼續上升。譬如,在一個大氣壓下,冰在它的熔點0℃,外界持續均勻供熱,冰開始熔化為水,直到完全熔化成水以前一直是冰、水混合狀態,溫度保持0℃。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在加熱過程中溫度持續升高,非晶體先是由硬變軟,再逐漸變成粘稠狀液體,最終變成流動性好的液體。在整個熔化吸熱過程中,溫度不停地上升,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譬如石蠟、松香、瀝青在吸熱熔化過程都有這種變化過程。

大多數物質在熔化時體積膨脹,也有少數物質正好相反,例如冰、灰鑄鐵、銻、鉍等,它們在熔化時體積縮小。

凝固現象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現象。晶體和非晶體由液體凝固為固態時的情況不同。在外界一定壓強的條件下,晶體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凝固點。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相同。使液體散熱,當溫度降到凝固點時,液體開始凝固,在凝固放熱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直到全部凝固成晶體以後,溫度才繼續下降。譬如,在一個大氣壓下,水在它的凝固點0℃,持續向外均勻散熱,水開始凝固成冰,直到完全凝固成冰以前一直是冰、水混合狀態,溫度保持0℃,非晶體沒有一定的凝固點,它的液態在放熱過程中溫度不斷降低,液體由稀變稠,由軟變硬,最後成為固態。在整個凝固放熱過程中,溫度不斷下降,沒有固定的凝固溫度。

大多數物質在凝固時體積收縮,也有少數物質正好相反,它們在凝固時體積脹大,用灰鑄鐵澆鑄成的工件,表面紋理清晰;冬季水管和盛水容器常會在凍冰時被脹裂,都是這個道理,須分別加以利用或防止。

熔點 晶體物質熔化時的溫度,也就是該物質的固態和液態可以平衡共存的溫度,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在同樣的外界壓強下相同。

晶體物質的熔點跟壓強有關系。熔化時體積膨脹的物質,外界壓強增大,熔化將受阻,熔點將升高;熔化時體積縮小的物質則相反,外界壓強增大,會促進熔化,所以熔點降低,冰的熔點就是隨增壓而降低的,但變化不大。如每增加 1個大氣壓,冰的熔點僅降低 0.0075℃,因而在336個大氣壓下,冰的熔點將降為—2.5℃。

一般來說,純物質中摻進另一種物質,熔點要降低。例如海水比淡水的熔點低。冰和食鹽的混合物,熔點可降到零下二十多攝氏度。若為冰和氯化鈣的混合物,熔點可降到零下五十多攝氏度。某些合金的熔點較其中的純金屬的熔點要低。一些低熔點合金在生產技術中被廣泛應用。如焊接電路用錫鉛合金、保險絲用鉛銻合金等。
熔化熱 單位質量的某種晶體物質在熔點熔化成同溫度的液體時吸收的熱量。單位是焦/千克。單位質量的某種晶體的液態物質在凝固點凝固成同溫度的晶體時放出的熱量等於該物質在同一溫度的熔化熱。物質的熔點跟壓強有關系,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的熔化溫度下,它的熔化熱也不同。
熔化熱常用字母λ表示。知道了熔化熱,就可以算出質量為m的晶體在熔化時吸收的熱量Q:

Q=λ·m。

熔化圖象和凝固圖象 用以表示物質的熔化和凝固過程的溫度—時間關系圖象。如圖所示,在直角坐標系中橫軸表示吸熱或放熱的時間,縱軸表示溫度。在觀察某種物質的吸熱熔化、放熱凝固的過程中,記錄下相隔相等時間的各個時刻物質的溫度值,將各組溫度、時間數據標入坐標圖中(每一坐標點與一組數據對應),然後用平滑曲線把這些點連接起來,就得到熔化圖象和凝固圖象。從圖象中可以形象地觀察熔化、凝固的全過程,對比晶體與非晶體在物態變化過程中的不同和各自的特點,不同晶體的熔點(凝固點)以及過程所需時間的數值。圖甲表示海波的熔化圖象。結合實驗中觀察到的狀態和溫度變化,可知:圖象中AB段表示固態海波的溫度隨加熱時間的增長而逐漸升高;到達48℃開始熔化,BC段表示熔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雖然繼續加熱,但溫度保持不變——熔點為48℃,直到固態海波全部熔解為液態;CD段則表示完全成為液態的海波吸熱繼續升溫的過程。乙圖為海波的凝固圖象,可知液態海波放熱降至48℃開始凝固,凝固放熱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它的凝固點與其熔點相同。丙圖表示石蠟的熔化圖象。在它由固態先變軟,然後逐漸變稀,最後成為液態的吸熱全過程中,溫度不斷上升,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丁圖為石蠟的凝固圖象,表明非晶體也沒有一定的凝固點。

使水冷卻的方法 冷卻熱水是加0℃的水還是加等質量的0℃的冰效果明顯?我們知道,1千克水溫度升高1℃吸收4.2×103焦的熱量,而1千克冰在0℃熔化成同溫度的水則能吸收3.35×105焦的熱量,是前者的80倍。因此冷卻熱水如果加0℃的冰比加等質量的0℃的水效果明顯。不僅降溫時間短,而且加足夠數量的0℃冰可以使熱水降溫到0℃,但加再多的0℃的水,與熱水的混合溫度也一定高於0℃,不可能降為0℃。這是因為冰在熔化過程盡管吸收大量的熱,但溫度總保持0℃不變,直到完全熔化為止。而0℃的水只要吸熱必定升溫。

水在凝固時放熱的應用 由於水在0℃結冰時,每1千克水要放出3.35×105焦的熱量,這是1千克水溫度下降1℃所放出熱量(4.2×103焦)的80倍。因此,北方冬天菜窖里放上幾桶水,可以利用水凝固時放的熱使窖內溫度不致降低得很多,防止把菜凍壞。譬如在窖內放入200千克10℃的水,當這些水降溫到0℃並結成0℃的冰的過程中一共可放出的熱量

Q=cm(t高—t低)+λm,即

Q=[4.2×103×200×(10—0)+3.35×105×200]焦=7.54×107焦。

如果是用燃燒干木柴(燃燒值為1.26×107焦/千克)獲得這些熱量,那

與此相反,冰在熔化時要吸熱,而且在0℃千克冰熔化成水要從周圍吸收3.35×105焦的熱量。因此,天氣諺語「下雪不冷化雪冷」,道理就在於雪熔化時盡管溫度保持在0℃,但需要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的緣故。

「下雪不冷化雪冷」 見「水在凝固時放熱的應用」。

汽化現象 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現象。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無論哪種方式的汽化過程,物質都需要吸收熱量,在任何溫度下,液體表面都有蒸發現象,溫度越高,蒸發越快。在外界一定的壓強下,當溫度升高到某一特定值——沸點——時,液體發生劇烈的汽化,這時的汽化過程不僅發生在液面,也發生於液體內部,不斷出現飽含蒸氣的氣泡上升液面,這就是沸騰。

蒸發 是液體汽化的兩種方式之一,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從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液體中分子的熱運動總是有快有慢,它們的平均動能隨溫度的升降而增減。在任何溫度下,總有一部分分子的動能大於平均動能。那些處在液體表面附近的、動能足夠大的分子,能夠掙脫周圍分子的引力,飛出液面,形成蒸氣,這就是蒸發的微觀原因。在蒸發過程中,從液體中飛出的總是動能較大的分子。這些分子飛出液體後,留在液內的分子的平均動能勢必有所減小,因此在蒸發過程液體的溫度下降。這時它就要從周圍的物體吸收熱量。可見,液體蒸發有致冷作用。利用這個道理可以獲得低溫。電冰箱、空調器中,氟利昂作為製冷劑,當它在蒸發器中迅速蒸發時就會大量吸熱獲得相當低的溫度。在超低溫技術中,利用液氦的絕熱蒸發,可獲得僅有0.7K左右的低溫(約—272℃)。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對同一種液體來說,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有三個,即液體溫度的高低、液體與氣體間接觸的表面積大小以及液面上氣體流動的快慢。在同樣條件下,不同液體蒸發的快慢不同。

液體溫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動能就越大,其中具有足夠大的動能且能飛出液面的分子也就越多。因而蒸發得越快。

液體與氣體間接觸的表面積越大,處在液面附近的分子數就越多,能夠從液面飛出的分子也就越多。因而蒸發得越快。

飛出液面的分子如果停留在液面附近,由於分子的熱運動,有的分子會撞到液面,被液體分子重新拉回到液體中去,這樣蒸發將變慢。如果設法把液面上形成的蒸氣吹散,使蒸氣的密度減小,使蒸氣分子回到液體中的數量比同時從液面跑出的分子數量少得多,蒸發就可以加快。

在同樣條件下,比較不同液體的蒸發情況,容易蒸發的液體——揮發性大。這種差別跟分子間的作用力有關。分子間作用力小的液體容易蒸發。
蒸發致冷 在蒸發過程中,從液體中飛出的是動能較大的分子,這些分子飛出後,留在液體中的分子的平均動能必然減小,所以蒸發時液體的溫度降低,這時它就要從周圍的物體吸收熱量,這就是液體的蒸發致冷作用。譬如水在 50℃的溫度下,每蒸發1克需從周圍吸收2380焦的熱量,是1克水溫度升高1℃所吸收熱量4.18焦的570倍。蒸發致冷作用在日常生活、科技生產的實際中有許多現象和應用。如穿濕衣服比穿乾衣服感到冷,夏天扇扇子感到涼快,出汗後站在通風處容易著涼,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例證。用火車運送容易腐爛變質的食品時,常用液態氨等的蒸發來降低車廂內的溫度。在醫療中可用液氮迅速蒸發時的冷卻作用使病灶處的細胞組織冷凍壞死。太空梭或衛星回收艙在返回大氣中高速飛行時,由於跟空氣劇烈摩擦會達到極高溫度。為了保護機身或回收艙,常在它們的表面塗上防護層,防護層的物質受熱熔化並蒸發時,要吸收大量的熱量,從而降低了太空梭、回收艙等表面的溫度。
沸騰 是液體汽化的兩種方式之一,給液體加熱,當液體升高到一定溫度時,液體內部涌現出大量的氣泡,升到液面破裂開,放出氣。這時,不僅在液面,而且在液內,即整個液體發生劇烈的汽化現象叫做沸騰。液體在沸騰過程中要吸熱,在外界確定的壓強條件下,液體的沸騰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這個溫度叫做沸點。外部壓強改變時,液體的沸點也隨著改變。當外部壓強增大時,沸點升高;外部壓強減小時,沸點降低。譬如,高壓鍋內的壓強可以達到2標准大氣壓,其中水的沸點約為120℃;
。在相同的壓強下,各種物質的沸點不同。利用這一性質,可對液體混合物進行分餾。如對石油進行分餾,按照沸點由低到高,先後可得汽油、煤油、柴油等等不同的產品。

一些物質在1標准大氣壓下的沸點(℃)
水的沸騰過程 給盛水的容器底部加熱,原來吸附在容器底和壁上的空氣以及溶解在水裡的空氣就分離出來,形成小氣泡。由於周圍的水向氣泡里蒸發,所以氣泡里包含的是水蒸氣和空氣。容器底受熱溫度升高時,氣泡膨脹,當體積大到一定程度時,氣泡就脫離容器底浮起。在達到沸點前,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是逐漸縮小的。這些小氣泡升到液面破裂時,放出的主要是空氣。當容器內水的溫度都升高到沸點,氣泡內的蒸氣壓強等於外界壓強時,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就不再縮小。並且由於在上升過程中周圍的水還不斷向泡內蒸發,所以體積還會繼續增大,直到升到液面破裂開。這時從氣泡里放出的主要是水蒸氣。這樣水就沸騰了。沸騰時,在液體表面和液體內部同時發生汽化。水沸騰過程要不斷吸收熱量,但溫度——沸點保持不變。

沸騰圖象 用以表示物質的液態沸騰過程的溫度—時間關系圖象。如圖所示,在直角坐標系中橫軸表示吸熱的時間,縱軸表示溫度。在觀察某種物質的液態吸熱沸騰的過程中,記錄下相隔相等時間的各個時刻物質的溫度值,將各組溫度、時間數據標入坐標圖中(每一坐標點與一組數據對應),然後用平滑曲線把這些點連接起來,就得到沸騰圖象。從圖象中可以形象地觀察沸騰的全過程,不同物質液態的沸點以及過程所需時間的數值。以水在1標准大氣壓下的沸騰過程為例。結合觀察到的狀態和溫度變化可知,圖象中AB段表示水的溫度隨加熱時間的增長而逐漸升高,並伴有蒸發現象:到達100℃開始沸騰,BC段表示沸騰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雖然繼續加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沸點100℃,直到水全部沸騰汽化為水蒸氣;CD段則表示完全成為水蒸氣後繼續吸熱導致溫度升高的過程。
水浴 實驗室的加熱用器具中的一種。一般用銅等金屬製成。大小容器A和B套在一起,中間以水為傳熱物質,如圖所示。將被加熱的物質置於小容器B中,使大容器A底部受熱。由於容器B及其中物質是間接受熱(從水中吸熱),而水的溫度至多在100℃(1個大氣壓下)沸騰而保持溫度恆定,因此適用於100℃及其以下溫度加熱之用。常用於化學實驗室中。

有一種粘木料的膠,需要在 100℃左右的溫度下熬化後才能使用、溫度再高就會熬焦,失去粘性,所以熬這種膠就要用一種特殊的雙層鍋,在兩層鍋之間盛水。實際上這就是一種「水浴」。

汽化熱 一定壓強下,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的液態,變為同溫度的氣態時吸收的熱量。單位是焦/千克。一定壓強下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的氣態,變為同溫度的液態時放出的熱量等於該物質在同樣壓強、同一溫度的汽化熱。不同物質的汽化熱不同,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汽化熱也不同。
汽化熱常用宇母L表示。知道了汽化熱,就可以算出質量為m的液體在給定溫度和壓強條件下汽化時吸收的熱量Q:

Q=L·m

沸點 見「沸騰」。

沸點與壓強的關系 見「沸騰」。液體沸點與外部壓強有關。當外部壓強增大時,液體的沸點將隨著升高;外部壓強減小時,沸點則隨著降低,下表所列為不同外部壓強下水的沸點的數值。
高壓鍋 又稱「壓力鍋」。可使鍋內蒸氣壓強達到2~2.3標准大氣壓的高壓炊事或消毒用具。通常用鋁合金或不銹鋼製造。鍋蓋與鍋體用膠圈密封,蓋上有控制鍋內蒸氣壓強的限壓閥和保障安全的易熔塞。裝配好後當對鍋內的水加熱,水蒸氣不斷增加時,由於蒸氣不容易泄出,致使鍋內氣壓逐漸增大,在超過設計標准數值時,蒸氣將把限壓閥頂開噴出一些,使鍋內壓強略有減小,使鍋內總處於或略小於設計壓強值的工作狀態。如果鍋內蒸氣壓為2個大氣壓時,鍋內的水沸點將提高到約120℃;如果蒸氣壓達到2.3個大氣壓時,鍋內的最高溫度可達124℃左右。使用高壓鍋,既可節省燃料、時間,做出的飯菜還有特殊風味。是被廣泛使用的炊事用具。

液化 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現象。液化過程物質放出熱量。所有的氣體,在溫度降到足夠低的時候都可以液化。氣體的液化溫度跟壓強有關系。氣體的壓強越大,它的液化溫度越高(如水蒸氣在1標准大氣壓下,液化溫度是100℃;而在3標准大氣壓下,液化溫度是134℃)。有些氣體在常溫下用增大壓強的方法就可以使它們液化。譬如乙醚蒸氣和液化石油氣等。而有些氣體必須使它溫度降到一定溫度以下,再經壓縮才能液化。例如氧必須低於—119℃(~154K),氮必須低於—147℃(~126K),氫必須低於—240℃(~33K),再加大壓強才能液化,這就促進了低溫技術的發展,到19世紀末,這些氣體都已被液化。最後一種被液化的氣體是氦。這是由於氦必須低於—268℃(即僅約5K)才能加壓液化,是在世紀初(1908年)才實現的。

電冰箱致冷原理 液體汽化時有致冷作用,電冰箱等致冷設備就是根據這種作用(通常利用一種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氟利昂作為工作物質)製成的。電冰箱主要由電動壓縮機、冷凝器和蒸發器三部分組成。電動壓縮機把氟利昂蒸氣壓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的管里,這時蒸氣變成液態氟利昂。放出的熱被周圍的空氣帶走。冷凝器里的液態氟利昂,經過一段很細的毛細管緩慢地進入冰箱內冷凍室壁的蒸發器的管里,在這里迅速汽化、吸熱,使冰箱內溫度降低。生成的氟利昂蒸氣又被壓縮機抽走,壓入冷凝器,液化,把從冰箱內帶來的熱放出。氟利昂這樣循環流動,冰箱冷凍室里就可以保持相當低的溫度。

空調器 液體汽化時吸熱有致冷作用,蒸氣液化時放熱有「致熱」作用。空調器就是根據這種作用(通常利用一種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氟利昂作為工作物質)製成的調節室內溫度的設備。工作原理跟電冰箱的原理相同。空調器主要由電動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和風機四部分組成。以分體式空調器為例,室內機組有蒸發器和風機,室外機組有電動壓縮機和冷凝器,用管道將室內、外兩部分聯系起來。從功能上看,空調器有單一致冷型和冷熱兩用型。對於致冷功能,可參見「電冰箱致冷原理」。它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如圖甲所示。可使室內溫度低於室外(溫差5℃較為合適)如果是冷熱兩用型,想獲得暖風時,可通過變換壓縮機進出口的導向閥(如圖示中的Ⅰ與Ⅲ、Ⅱ與Ⅳ相接變換為Ⅱ與Ⅲ、Ⅰ與Ⅳ相接),使致冷系統反向工作,把原來室外的冷凝器變為蒸發器,讓氟利昂在室外蒸發吸熱;將原來室內的蒸發器變為冷凝器,氟利昂蒸氣則在室內液化放熱,經風機使室內得到暖風,它的工作原理如圖乙所示。可使室內溫度高於室外(溫差也是5℃較為適宜)。

升華 物質從固態不經過液態而直接變成氣態的現象。升華過程物質要吸收熱量。升華的實際現象有:冬天,晾在室外冰凍的濕衣服由於冰直接變成了水蒸氣而使衣服變干;衣箱中的衛生球(萘製品)由於升華而體積漸小;對燒瓶中的少量固態碘微微加熱,就會升華成為紫色的碘蒸氣。在科研、生產中可利用升華吸熱現象來取得低溫。如常用固態二氧化碳(乾冰)的升華吸熱來獲得低溫。

凝華 物質從氣態不經過液態而直接變成固態的現象。凝華過程物質要放出熱量。凝華的實際現象有:冬夜,室內的水蒸氣常在窗玻璃上凝華成冰晶,集聚成冰花;使已有碘蒸氣的燒瓶降溫散熱,碘蒸氣將直接凝華成固態碘;用久的電燈泡會顯得黑,是因為鎢絲受熱升華形成的鎢蒸氣又在燈泡壁上凝華成極薄的一層固態鎢。

乾冰、萘的升華 見「升華」。

雲 由高空水蒸氣在空中冷卻凝結成大量懸浮的小水滴或(和)凝華成的大量小冰晶組成的可見聚合體。

霧 由近地氣層中水蒸氣冷卻凝結成大量懸浮的小水滴或(和)凝華成大量小冰晶組成的可見聚合體。霧的形成常以空中的浮塵為水蒸氣的凝結(或凝華)的核心。

雨 由雲中大量懸浮的小水滴,經碰撞、合並,不斷增大;或雲中大量懸浮的小冰晶,經碰撞、合並,不斷增大,直到上升氣流支持不住時下降或在下降中融化而形成雨。

雪 在較低氣溫下,由高空水蒸氣凝華成具有六角形的大量白色冰晶,從雲中降落成雪。

露 在無風的夜間或清晨,地表或草木、石塊等物的溫度較低(一般在0℃以上),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它們表面上凝結成的小水珠。

霜和霜凍 在無風的夜間或清晨,地表或草木、石塊等物的溫度很低(在0℃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它們表面上凝華成的冰晶叫做霜。有霜時,往往伴有霜凍。即在冷暖過渡季節因植物周圍氣溫短時間降到0℃或 0℃以下而遭受凍害的現象。但出現霜凍時不一定伴有霜。
理論上來說如何物質在特定的條件下都存在置態的可能
物質第四態-等離子體(plasma)

所謂等離子體就是被激發電離氣體,達到一定的電離度(>10-x),氣體處於導電狀態,這種狀態的電離氣體就表現出集體行為,即電離氣體中每一帶電粒子的運動都會影響到其周圍帶電粒子,同時也受到其他帶電粒子的約束。由於電離氣體整體行為表現出電中性,也就是電離氣體內正負電荷數相等,稱這種氣體狀態為等離子體態。由於它的獨特行為與固態、液態、氣態都截然不同,故稱之為物質第四態。
等離子體的研究是探索並揭示物質「第四態」―等離子體狀態下的性質特點和運行規律的一門學科。等離子體的研究主要分成高溫和低溫等離子體兩大方面。
高溫等離子體中的粒子溫度高達上千萬以至上億度,是為了使粒子有足夠的能量相碰撞,達到核聚變反應。低溫等離子體中的粒子溫度也達上千乃至數萬度,可使分子、原子離解、 電離、化合等。可見低溫等離子體溫度並不低,所謂低溫,僅是相對高溫等離子體的高溫而言。高溫等離子體主要應用於能源領域的可控核聚變,低溫等離子體則是應用於科學技術和工業的許多領域。高溫等離子體的研究已有半個世紀的歷程,現正接近聚變點火的目標;而低溫等離子體的研究與應用,只是在近年來才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並正處於蓬勃的發展時期。
電磁波屬於等離子態!

閱讀全文

與三態集團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份融資 瀏覽:55
翹然天津資本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瀏覽:456
融資融券寶典 瀏覽:29
定期理財規劃 瀏覽:599
恆大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6
信託信披 瀏覽:944
大眾公用股票分紅 瀏覽:637
寧波銀行後期查貸款用途 瀏覽:545
好好開車融資 瀏覽:300
融資租賃可行性報告 瀏覽:2
860日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373
房奴如何理財 瀏覽:803
南昌住房公積金貸款計算器 瀏覽:427
國盛華興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822
工行貴金屬掛單四種 瀏覽:918
主力資金進出散戶資金進出指標公式 瀏覽:880
報雷理財 瀏覽:898
廣信股份股票 瀏覽:472
小額貸款怎麼收賬 瀏覽:798
基金交銀藍籌凈值519697 瀏覽: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