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外匯風險准備金率下調至零

外匯風險准備金率下調至零

發布時間:2023-03-21 22:48:21

⑴ 央行突將外匯風險准備金降到0到底利好還是利空

10月10日,央行網站發布消息稱,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准備金率從20%下調為0。而將外匯風險准備金率下調為零,一方面有助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繼續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於銀行降低遠期售匯成本,增加企業對此產品需求,以更好地利用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

溫馨提示:
1、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2、在投資之前,建議您先去了解一下項目存在的風險,對項目的投資人、投資機構、鏈上活躍度等信息了解清楚,而非盲目投資或者誤入資金盤。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應答時間:2021-11-1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⑵ 外匯風險准備金率調整為零什麼意思

外匯風險准備是為了抑制外匯市場過度波動,打擊外匯跨境套利,要求銀行把客戶購匯業務的本金,按照規定的風險准備金率存放到央行的資金,存期一般是一年,不支付利息。銀行當月風險准備金=上月遠期匯售業務簽約額*存款准備金率,匯售業務是企業擔心未來利率變動和銀行簽訂的合約。

遠期售匯業務:比方說在國際貿易中進口原材料,為了防止幾個月之後的匯率變動,就跟銀行簽訂一份幾個月後的遠期購匯合約,在交割當天按照合同約定的幣種,匯率交割。

目前我國的風險准備金率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准備金率從20%下調為0。

一方面有助於降低企業遠期購匯成本,更好地利用人民幣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另外一方面,遠期美元購匯需求的增加,也可以抑制人民幣匯率的過快升值,從而實現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繼續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雙向波動。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7-2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⑶ 外匯儲備金下調為零是利好嗎

是利好!外匯儲備金(美元是大頭)的下調為零,說明各具有外匯業務的商業銀行的利貸增加而抬升外幣的外溢(美元等外幣的貸出業務)。這個辦法比我們直接在國際市場上拋售美元太有才了。因為拋售美元,不管利率是高是低其實際效果都是有意無意地增加人民幣在我們國內市場上的流通量而易誘發物價的通脹,而」下調為零」的這個辦法就沒有」美國通過美元輸出通脹」的這種效果。這對我們市場的物價穩定一一讓老百姓扣袋裡的錢「不長毛」(值錢)起著致關重要的作用。這當然是重大利好!

外匯儲備下調為零,這在當前顯然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使美元作為世界貨幣和全球各國央行的主要儲備資產,美國去年上半年的外匯儲備仍有1238.83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二。當然美國的外匯儲備資產配置主要以黃金為主,占其外匯儲備量的73.5%(約為8133.5噸)。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10月7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426億美元,較8月末下降220億美元,降幅為0.7%。其中,所持有的美國國債就逾萬億美元以上(是僅次於日本的美國第二大「債主」)。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近日持續上升,中國資產相比美國資產配置的吸引力增大,但這並不意味著人民幣會取代美元的全球金融地位(至少在短期內不可能實現)。客觀地說,國際市場上對人民幣的需求還是要低於我們對美元的需求量,畢竟我們正在想法子加大人民幣的國際支付份額,尤其是石油等大宗商品的計價仍以美元為主。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上半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其成員國2019年的外匯儲備總額為11.8萬億美元,其中美元的份額高達61%,遠超排第二的歐元的20.5%。而人民幣的儲備資產配置比例僅為1.27%。順便說一下,美元在國際支付上的份額為44.1%(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排第二的歐元30.8%,其他均未超過5%。

總的來說,外匯儲備下降至零不現實,即使是縮小美元資產配置的比例,但也一定會同時增加對黃金儲備量的購入(這方麵包括美國、俄羅斯、德國、法國及義大利等均是如此)。除非有一天,我們的本幣取代美元,成為全球各國央行的主要儲備資產。

友友的提問誤導性非常強。外匯儲備金下調為零是沒有發生的事情。最近人民幣匯率升值太猛了。9月15日,央行全面下降各主要外匯存款利率,結果,人民幣來個0.65%左右一個反抽,又延續升值,10月9日暴漲400點。這種情況下,外匯儲備金下調為零不太可能。

友友指的是不是這件事情——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准備金率從20%下調為0。

這只是人民銀行的一項宏觀調控政策,不是第一次這樣調控,也不是最後一次。您可以理解為窗口指導。大家看圖。

調控的原因是:人民銀行表示,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雙向浮動,彈性增強,市場預期平穩,跨境資本流動有序,外匯市場運行保持穩定,市場供求平衡。為此,

我們在把字眼摳出來:

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

1、市場預期平穩——平穩

2、跨境資本流動有序——有序可控

3、外匯市場運行保持穩定——穩定

4、市場供求平衡——平衡

我們把字眼摳出來: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准備金。大家聽我這樣說:「風險准備金是防範遠期升貼水帶來的匯差損失的。」

大家要注意:不是結售匯,是售匯!而且是遠期售匯,一般企業對沖風險時需要遠期售匯。也就是說遠期售匯主要是針對企業。對企業來講是利好。

這次,央行又再重磅出手,外匯風險准備金率從20%下調為0,目的還是在降低機構購匯成本,鼓勵企業與個人購匯積極性,減少人民幣升值壓力,減輕央行對沖外匯進入被動印壓力。

隨著人民幣升值,有實質性外匯需求的企業乘機鎖匯可能是明智的選擇。

1.給全世界一個信號,不差錢!不差美元!(實際情況不清楚,畢竟這個不是自己印的 ,不能完全控制)

2.讓更多的外匯流動起來,儲備金調為0,錢去哪裡了?一種可能是實際的需求大了,不得不動用,一種是鼓勵企業和個人往外花錢!現在全世界鬧瘟疫,個人 旅遊 消費估計難提升,鼓勵錢去投資境外的可能性比較大,比如投資境外科研機構等等,反正是准備擼起袖子大幹一場,至於成敗再說吧,反正可以參考第一條

3.最可怕的就是,國家需要外匯填窟窿 ;比如國企大型對外投資的失敗。等等,這些信息有心的人可以通過境內外資料自己查。

4.多看看世界經濟新聞,還有牽涉到國際投資的大型企業,應該可以找到痕跡,然後想辦法湊上去,撈一把

不是「外匯儲備金下調為0」,准確的說是「外匯風險准備金率下調為0」, 再准確的說是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准備金率」從之前的20%下調到0。

10月12日起,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准備金率從20%下調為0

本是風平浪靜的周末,央行一個官網消息如雷一般炸裂。

今早,央視《朝聞天下》欄目同步報道了央行發布外匯風險准備金率從20%下調為0的消息, 消息稱,央行決定從10月12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准備金率從20%下調為0。

外匯風險准備金率下調為0,央行釋放什麼信號?

要弄明白央行為什麼將外匯風險准備金率下調為0,就需要弄明白何為外匯風險准備金。

何為外匯風險准備金? 對於外匯風險准備金准確而復雜的定義我們就不說了,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可以將外匯風險准備金理解為存款准備金 ,存款准備金率即銀行吸收一定數量的存款則必須按照一定的比例繳納給央行作為「風險保證金」,比如每吸收1000萬存款則需繳給央行5萬。「存款准備金率」在央行的指導下可以升高或者降低,當市場上的流動資金過少,投資和消費受到資金限制的時候,央行就會「將准」,將更多的資金引流到市場中去,充裕市場流資,為經濟發展、投資、實體經濟、消費等注入「血液」;同理,市場資金過於充裕時,央行就會升高存款准備金率,限制過度的投資和消費,對經濟「降溫」。

同樣的道理,「外匯風險准備金」也是同樣的道理,但是它是與「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掛鉤 ,即當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較強時,央行則調升外匯風險准備金,表達的政策意圖是不希望人民幣進一步貶值,防止人民幣被做空的風險;而當人民幣升值預期較為強烈時,央行則調低外匯風險准備金,表達的政策意圖是不希望人民幣繼續升值。

顯然,此次央行將外匯風險准備金率從20%下調為0,表達的政策意圖正是不希望人民幣繼續升值,這是央行釋放的最基本的信號。

(此前幾次外匯儲備金率調整)

外匯儲備金下調為零是利好嗎?

上文我們已經說了,央行下調外匯儲備金率是為了抑制人民幣的升值勢頭,所以到底是利好還是利空,關鍵還要分行業來看, 人民幣的升值和貶值的作用是雙向的,對部分行業有利,而對部分行業有利空作用。

首先,降低外匯儲備金率,抑制人民幣升值,利好的一面是能刺激出口、促進就業,盡快恢復疫情後經濟的快速復甦。 但是,實際上當下國外受疫情影響和經濟衰退的影響,外需疲軟,實際上想通過抑制人民幣升值來擴大出口的目的是難以達到的,或者說十分有限。

再者,抑制人民幣升值不利於擴大內需,因為人民幣「更值錢」了,居民更捨不得消費了;而且,抑制人民幣升值的同時會抑制國際「熱錢」流向中國,這對於吸引國際投資是十分不利的。

實際上央行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繼續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雙向波動,是中美貨幣博弈的結果, 最受益的還是企業,特別是進行出口貿易,對美元有大量需求的企業,對於這部分企業來說絕對是利好的。

逐步你會發現不再以美元為錨,而是以央企和國企的資產為錨,這實際上是非常 健康 真實的,我們已經有獨立生存的能力。絕不接受外部的通脹來襲。

這就是前面所講的,為什麼央企國企要做大做強做精的原因。看出早有防敵之策。

股市基本沒有影響,對外匯也許會有些影響

1.央行在10月10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將遠期外匯售匯業務的風險准備金率由20%直接調到0。一般存款准備金率是0.25一調,但這個外匯的風險准備金率一下子就調了20個點。這說明了這玩意對市場本就沒啥大影響。

2.2018年的時候央行也調過外匯風險准備金率,只不過是從0調高到了20%。

3.這次調整的目的是為了讓人民幣不要再升值了。沒錯,就是這個原因。大家要知道人民幣升值不一定就是好事,尤其是短期內快速升值,就像今年的情況一樣。因為,人民幣升值是絕對對出口企業不利的,這個問題不用爭辯,基本邏輯問題,並且央行在這次調整的解釋里明確提到了「升值給一些出口部門帶來傷害」。因為是官方文件,所以措辭還算柔和。實際上就是一些出口企業因為短期內匯率變化損失慘重,甚至影響生存。

4.調整後會影響到遠期外匯售匯業務,但也是間接影響罷了,真要傳導到匯率市場可能還要時間。因為政策的本質是買遠期外匯的手續費降一點,而不是拋售人民幣買美元這樣的直接干預外匯市場。

5.股市消息多,但不是所有 財經 信息都會影響股票市場。當然,硬要杠說怎麼可能沒有任何一丁點影響呢?那我也沒話可說,這個世界本就充滿聯系,可能某個大基金經理生病請假一天沒去上班的消息也會影響股市。

利空,這么為了壓制人民幣升值。

所有的儲備金調整為0,都算利好,沒有壓制強制……世界大同。

央行這一舉獵的主要目的就是抑制人民幣升值太大!

人民幣升值,就意味著外幣貶值!或者說就應該降低貶值幅度!

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和留學人員有利!有利於各國儲備人民幣!

人民幣貶值對進口企業和外國來華留學的人員有利!

⑷ 外匯風險准備金率由20%調整為0是什麼意思

國家開始放寬外匯的把控,也意味著放緩人民幣升值的步伐。有什麼可以私信

⑸ 外匯存款准備金率降低,對人民幣走勢有何影響

外匯存款准備金率降低,對此我認為對人民幣走勢的影響有:

在美股大幅下跌的過程之中,還伴隨著美元指數的大漲,美元指數一度上漲109.82,創20年新高,美元兌離岸人民幣接近7,在這個環境之下,央行降低外匯存款准備金率恰逢其時,對人民幣匯率穩定意義重大。此舉向市場釋放更多美元資金,有助於短期穩住人民幣匯率。人民幣貶值預期也不斷加大,降低准備金率有助於降低市場貶值預期。目前來看,人民幣貶值壓力仍然較大,降低准備金率是第一步,後續若要穩定匯率仍需出台更多手段。

⑹ 招商宏觀:2022年貨幣政策寬而不溢、精準滴灌

2022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央行全面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與專業性,堅定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1)堅持「穩字當頭、以我為主」的總體原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2)完善「雙支柱」調控體系,加強宏觀審慎制度建設,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3)健全金融供給體系,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數字金融等特色金融,擴大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程度,提高中國金融的全球競爭力。
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斷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總量上,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信貸增長穩定性。價格上,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和傳導效應,進一步推動金融機構降低實際貸款利率,降低市場主體的融資成本。結構上,發揮貨幣政策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繼續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突出金融支持重點領域。
操作上,適時降准降息,通過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以政策利率帶動市場利率下行。降息方面,央行全年兩次下調OMO與MLF中標利率,累計降幅達0.2個百分點;三次下調5年期LPR報價利率,累計降幅達0.35個百分點,政策利率的下調有效引導企業貸款利率降至4.05%的歷史低位。降准方面,央行於四月全面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25個百分點,降低金融機構成本,進而傳導至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面對美元飆升帶來的人民幣貶值,貨幣政策兩度下調外匯存款准備金率,累計3個百分點;適時上調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准備金率,將其從0上調至20%。「穩擾伏匯率」政策的適時使用,有效弱化了人民幣單邊貶值的市場預期,維護了人民幣強勢貨幣的國際地位。
完善「雙支柱」調控體系,加強宏觀審慎制度建設,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自從黨的十九大明確作出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培李悔雙支柱調控框架的重要部署以來,央行加快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提高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能力。今年,宏觀審慎頂層框架初現成效,房地產金融與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政策工具逐漸完善。19家商業銀行被評定為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其資產規模占我國銀行業總資產的60%以上;平均不良率1.33%,低於上年同期水平,撥備覆蓋率為240%,同比提高15.6個百分點。
大力發展特色金融支持工具,健全金融供給體系。新發展格局需要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健全金融供給體系。自2021年起,央行加快綠色金融、普惠金融與科技金融等特色金融工具的創新與應用。截止2022年上半年末,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額度超7萬億人民幣,余額為5.4萬億人民幣。下半年,央行推出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用來支持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開展。截至三季度末,該工具總投放6743億元,推動社融與中長期信貸的企穩向好。
正文
一、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斷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近年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並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和反復擾動,穩健貨幣政策堅持「穩字當頭、以我為主」,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發貨幣,沒有大起大落、大放大收,保持貨幣金融條件的合理穩定,在全球高通脹背景下保持了物價形勢穩定,支持了宏觀經濟大盤企穩復甦。
保持流動性合理寬裕,支持信貸增速觸底回升
央行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不斷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管好貨幣信貸總閘門。今年以來,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截至三季度末,央行凈投放資金2680億元。其中,逆回購凈投放2680億元;MLF凈投放為0;全面下調存款准備金率,釋放流動性約5000億元。此外,央行依法上繳1.1萬億元的結存利潤,通過財政渠道足額投放,在支持小微企業留抵退稅落地的同時,也起到流動性補充的作用。在此影響下,DR007從年初的2.02%到下調至1.48%。四月份以來,DR007與7天期逆回購利率出現罕見「倒掛」,並持續至今,表明銀行體系流動性明顯充裕。
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的合理充裕有利於保持信貸增速的穩定性。今年二季度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及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增多,信貸需求轉弱,貸款增長一度有所放緩。對配正此,央行兩次召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支持金融機構在審慎經營前提下,按市場化原則加大貸款投放;加快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地,並已取得實效。三季度,信貸走弱的不利局面明顯好轉。最新數據顯示,9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5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274億元;同比增速10.6%,增速在連續下降三個月後出現回升。新增人民幣貸款2.47萬億元,同比多增約1.25萬億;同比增速11.2%,觸底企穩跡象明顯。
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持續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今年以來,央行適應潛在經濟增速變化,主動調降政策利率水平。與此同時,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推動實際貸款利率穩中有降,為實體經濟發展營造適宜的利率條件。
深入推進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堅決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今年以來,央行兩次下調OMO與MLF兩項政策利率,累計降幅達0.2個百分點。在「市場利率+央行引導→LPR→貸款利率」的貨幣政策傳導機製作用下,LPR與貸款利率隨之下調。其中,5年期LPR報價利率累計降幅達0.35個百分點;企業貸款利率降至為4.05%(8月),較上年末下降0.5個百分點,處於有統計以來最低水平。
LPR的下調有助於刺激信貸需求,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今年以來,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呈大幅下降趨勢。從房地產融資的角度看,在目前居民收入減少、債務負擔加大的背景下,LPR調降有助於給存量按揭貸款釋放紅利,提升居民消費預期,穩定房地產市場。另一方面,LPR調降也有助於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延緩居民降杠桿節奏,並在房貸利息節約下提升消費預期,助力消費回升。新一期LPR的下調,將對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提振市場主體信心、促進信貸有效需求回升發揮積極作用。
存款方面,作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硬骨頭」,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序推進,促進銀行負債成本穩定。自2021年6月,央行優化存款利率上限形成方式(即:由存款基準利率浮動倍數形成改為加點確定)以來,存款利率上限的杠桿效應逐漸緩解,定期存款利率期限結構明顯優化。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場化機制推動成員銀行參考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代表的債券市場利率和以1年期LPR為代表的貸款市場利率,合理調整存款利率水平。2022年9月中旬,國有商業銀行主動下調了存款利率,帶動其他銀行跟隨調整,其中很多銀行還自2015年10月以來首次調整了存款掛牌利率。存款利率的下行,有利於穩定銀行負債成本,對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大國強幣,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自「811」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由市場決定,保持彈性,較好地促進了內外部均衡。今年,美元指數在聯儲大幅加息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直線攀升,一度沖擊110大關,創下近20年來的歷史峰值。在此情形下,非美貨幣全線貶值,英鎊、歐元等國際貨幣露出疲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雖然也有所貶值,但貶值幅度僅為同期美元升值幅度的一半,並表現出雙向波動特徵。
為防止單邊貶值預期的產生,在人民幣貶值加速的4月與8月,央行在堅持外匯交易的風險中性和實需原則的基礎上,適時適度運用外匯存款准備金率等工具,有效管理預期。具體來看,央行年內兩次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准備金率,累計3個百分點,釋放外匯流動性約300億美元,釋放出清晰的「穩匯率」信用。9月,央行宣布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准備金率從0%上調至20%,並召開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電視會議,穩定匯市。
上述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9月末,衡量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強弱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報101.03,與2021年基本持平;人民幣年化波動率保持在3%-4%,持續發揮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作用。從目前國際貨幣體系來看,年內人民幣對歐元、英鎊、日元明顯升值,是目前世界上少數強勢貨幣之一。人民幣表現出的強勢特徵,為國內貨幣政策爭取到寶貴的自主空間。
二、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
對金融風險要「科學防範,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強調「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挑戰」。建設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的主要目的,就是前瞻性提升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能力。
2021年末,央行推出《宏觀審慎政策指引(試行)》,標志我國宏觀審慎政策體系初步建立;今年2月,央行與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於保障性租賃住房有關貸款不納入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對住房金融宏觀審慎政策進行優化,加大對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的支持力度,推動國內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住房保障體系。9月,科學評估認定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從規模、關聯度、可替代性和復雜性四個維度篩選出6家商業銀行,9家股份制商業銀行,4家城市商業銀行共19家銀行入選名單,其資產規模合計佔到我國銀行業總資產的60%以上。
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附加監管取得積極的成效。截至6月末,19家系統重要性銀行的杠桿率和資本充足率均滿足監管要求,平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同比提高0.14個百分點,高於銀行業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銀行資本管理更為主動。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風險管理更為審慎,普遍加強了信息報送及披露、風險管理、公司治理等要求,制定了系統重要性銀行內部管理規定,其平均不良率1.33%,低於上年同期水平,撥備覆蓋率為240%,同比提高15.6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不斷健全金融風險監測、評估、預警體系。加強系統性金融風險監測和評估,全面評估我國金融體系穩健性狀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處置風險,金融風險總體收斂。穩妥處置高風險集團風險,防範化解中小銀行風險,有序壓降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金融風險。2022 年一季度央行 金融機構評級工作也已完成。加強銀行風險監測預警,對 4000 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壓力測試,針對預警銀行苗頭性問題及時糾偏,實現風險早發現、早處置。
加快推進金融穩定立法建設,建立維護金融穩定的長效機制。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穩定法(草案徵求意見稿)》,並於 2022 年 4 月 6 日公開徵求意見。《金融穩定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共六章四十八條,分為總則、金融風險防範、 金融風險化解、金融風險處置、法律責任、附則,重點內容包括:一是健全金融穩定工作機制。二是壓實各方金融風險防範化解和處置責任。三是明確權責利匹配、公平有序的處置資金安排。四是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五是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風險處置機制。六是對違法違規行為強化責任追究。
三、大力發展特色金融支持工具,健全金融供給體系
新發展格局需要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健全金融供給體系。疫情以來,央行圍繞支持普惠金融、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逐步構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機制設計上,注重引入激勵相容機制,將央行激勵資金與金融機構的定向信貸支持直接、定量地掛鉤,發揮「四兩撥千斤」撬動作用;實踐操作上,創新採用金融機構先向企業發放符合要求的貸款,再向央行申領資金的「先貸後借」模式,進一步增強了政策直達性、精準性。2022年6月末,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余額約5.4萬億元。
從執行效果來看,結構性政策工具發揮了促進信貸投放的關鍵作用。以碳減排支持工具為例,截至上半年末,兩類碳減排工具已累計投放2184億元,直接帶動銀行發放相關貸款約3484億元,與之相關的綠色信貸更是錄得飛速增長。今年上半年,綠色貸款增速高達40.4%(上年末為33%),佔比提升1個百分點至9.5%。其中,投向碳減排效應項目的貸款累計達12.9萬億元,占綠色貸款的66%。
普惠金融領域的信貸投放效果也同樣明顯。為了疫情沖擊下的普惠小微企業度過難關,央行在運用傳統的支小、支農再貸款等政策工具的基礎上,還創設了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與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兩項新工具。上半年,上述工具投放貨幣約2000億,帶動普惠金融貸款新增3.4萬億,同比增長20.8%。截至六月末,銀行普惠金融貸款余額約30萬億元,佔比提升0.7個百分點至14.5%。
上半年末,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余額5.4萬億元,佔到基礎貨幣總量的六分之一;大部分工具都具有階段性特徵,完成目標後可及時退出,實現有進有退。
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開始發揮「穩信用」接力作用,促進企業中長期貸款迅速增長。盡管結構性工具「寬信用」成效顯著,但進一步發力將會面臨額度約束。據央行披露,結構性政策工具總額度為7.2萬億,現已使用75%。在不增加額度的情況下,結構性政策工具的「餘力」可能逐漸減弱。為此,國務院創新推出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用於補充包括新型基礎設施在內的重大項目資本金、但不超過全部資本金的50%,或為專項債項目資本金搭橋。
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經成為政府撬動基建信貸投放的「新杠桿」。截至10月中旬,該工具已投放資金6743億元,涉及2590餘個項目,表現出以下特徵:一是基金投放速度快。6000億額度在兩個多月時間內全部完成,二是投向地域集中,其中甘肅、雲南、廣西等中西部地區得到的支持最大;三是投放領域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能源等網路型基礎設施。在此帶動下,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47萬億元,同比多增約1.25萬億,其中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約6500億元。
風險提示:
海外貨幣政策及國內需求。

⑺ 2020年各大銀行流動性比率

2020年各大銀行流動性比率銀行間市場累計成交1618.2萬億元,同比增長11.2%,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
一、債券市場呈現V型走勢
2020年債券市場整體收益率呈現V型波動格局,收益率走勢波動較大。全年利率市場化進一步推進,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加快,外資持續進入中國債券市場。信用利差整體處於歷史低位,但在年末風險事件影響下再次擴大。利率和高等級信用債收益率全年波動,信用利差整體呈現駝峰式走勢,年內兩次擴大。截至2020年底,共有143隻銀行與交易所債券違約,涉及本金1639.9億元。其中,銀行間違約債券109隻,涉及債券本金1482.3億元。2020年違約債券規模沒有明顯增加,但違約主體發生明顯變。信用評級較高的國有企業違約,對市場信心造成了一定打擊。年末1年期、3年期、10年期國債分別收於2.47%、2.82%、3.14%,較年初分別上漲11、9、1個基點,1年期、10年期國債期限利差收窄10個基點。
二、人民幣匯率先貶後升
外匯市場穩步發展,匯率政策回歸中性。人民幣匯率自6月進入升值通道。10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將遠期售匯外匯風險准備金率從20%下調至0。10月27日,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發布公告稱,人民幣中間價報價行基於自身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況的判斷,主動逐步淡出人民幣-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中的「逆周期因素」,調整後中間價報價的透明度、基準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調整遠期售匯風險准備金率,有利於釋放合理的外匯資金需求,降低經濟主體管理外匯風險的成本
交易中心通過機制創新和市場推動,不斷培育外匯市場,進一步集聚國內外匯交易市場的流動性。縱觀全年,外幣對現貨成交額合計1693.4億美元,同比增長31%;外幣掉期合計5849.0億美元,同比增長95%;外匯掉期總額1.3億美元,同比增長16%。

⑻ 央行下調外匯存款准備金率,這意味著什麼

央行下調外匯存款准備金率,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一、下調外匯存款准備金率,穩定了我們人民幣匯率的穩定狀態。要知道我們近期由於人民幣兌美元出現了明顯的貶值,於是我們的央行採取這個反向的操作,將我們的外匯存款准備金率下調。這樣的話下調了外匯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就相當於多釋放我們的外匯資金100億美元左右。而且我們要是不考慮考慮到外匯存款中有部分資金不屬於繳准范疇,實際釋放資金規模甚至可能不足100億美元。我們的人民幣匯率急貶勢頭將得到控制,人民幣匯率將逐漸回歸有序、平穩波動。

⑼ 央行下調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准備金率至零

為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中國人民銀行10日宣布,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准備金率從20%下調為0。
中國人民銀行表示,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雙向浮動,彈性增強,市場預期平穩,跨境資本流動有序,外匯市場運行保持穩定,市場供求平衡。為此,人民銀行決定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准備金率從20%下調為0。下一步,將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遠期售匯業務,是銀行對企業提供的一種匯率避險衍生產品。企業通過遠期購匯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未來匯率風險,但由於企業並不立刻購匯,而銀行相應需要在即期市場購入外匯,這會影響即期匯率,進而又會影響企業的遠期購匯行為。這種順周期行為易演變成「羊群效應」。
什麼是外匯風險准備金率?這項被業內人士視為外匯市場「自動穩定器」的工具,本質上是一種價格手段,即通過影響匯率遠期價格,調節遠期購匯行為。一般來說,當人民幣貶值預期較強時,上調外匯風險准備金率;當人民幣升值預期較強時,下調外匯風險准備金率。
「外匯風險准備金率屬於逆周期調節工具,通過調整,防止人民幣過度升值或貶值,實現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下的雙向波動。」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加大,總體呈現由貶轉升的走勢,特別是隨著中國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顯著,此時將外匯風險准備金率下調為0,一方面有助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繼續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於銀行降低遠期售匯成本,增加企業對此產品需求,以更好地利用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調低遠期售匯業務的風險准備金率是為了減少對遠期外匯行為的約束,或者說是增加外匯市場的需求。「這顯然是央行根據當前的外匯市場形勢作出的決定,即在人民幣匯率快速上升的情況下,放鬆對遠期購匯行為的限制,目的還是希望由外匯市場來決定人民幣匯率。」
舉例來看,原先准備金率為20%時,假設某銀行要做100萬美元的遠期售匯業務,需要計提20萬美元的外匯風險准備金,這筆資金將以零利息在人民銀行存放一年。此種情況下,銀行會把損失的利息,轉嫁為做遠期售匯業務的成本,最終將由與銀行簽訂遠期合約的客戶承擔,客戶遠期購匯的積極性就會因此下降。而准備金率降至0後,對於有實際貿易需求的企業來說,將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實現購匯。
實際上,這並不是外匯風險准備金率的第一次調整。2017年9月央行及時調整前期為抑制外匯市場順周期波動出台的逆周期宏觀審慎管理措施,將外匯風險准備金率調整為0;2018年,受貿易摩擦和國際匯市變化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波動的跡象,為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央行決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准備金率從0調整為20%。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2018年8月至今年8月,銀行代客未到期遠期售匯余額減少1137億美元,未到期遠期結匯增加163億美元,去年8月起銀行代客未到期遠期結售匯差額由凈購匯轉為凈結匯。如果重新將外匯風險准備金率降至0,有助於釋放遠期購匯的需求,進一步促進外匯供求平衡。

閱讀全文

與外匯風險准備金率下調至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買貨幣基金和余額寶 瀏覽:572
今日人民幣對美元買入賣出價 瀏覽:273
登錄我的基金001416 瀏覽:465
四平融資 瀏覽:624
渤海信託淮安 瀏覽:749
期貨股票外匯 瀏覽:84
房企融資規模 瀏覽:701
在創業大街怎麼找投資 瀏覽:946
海學堂基金 瀏覽:250
雲和外匯 瀏覽:928
如何查股指期貨空頭主力 瀏覽:130
華通正圓投資 瀏覽:737
603887股票 瀏覽:262
36氪獲得融資 瀏覽:864
錢罐子理財可信嗎 瀏覽:89
科創板投資領域 瀏覽:750
九章量化對沖基金行嗎 瀏覽:612
三角防務上市價格 瀏覽:60
160222基金為什麼暫停交易了 瀏覽:734
燃石c輪融資 瀏覽: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