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外匯儲備多的利弊
中國外匯儲備從無到有,伴隨的是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那麼外匯儲備多是不是好事?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外匯儲備多的利弊,希望能幫到你。
外匯儲備多的利弊
1、外匯儲備過多, 會導致外匯資源效益低下,甚至閑置。外匯儲備是對國外實際資源的購買力,它們若得到利用, 就可以增加國內投資和加快經濟的發展。因此, 一國持有的外匯儲備, 實際上是將這些實際資源儲備起來, 犧牲和放棄利用它們加快本國經濟發展的機會。這是一種經濟效益的損失,是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也即使用國外實際資源的投資收益率的損失。
2、外匯儲備投資收益率低。盡管中國的對外凈資產高居全球第二位,但 2008-2012年國際收益累計凈虧損超過7000億美元。究其原因,是中國的對外資產回報率大大低於對外債務的成本。根據國內相關學者的研究結果,自2004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結構表現為,大約其中8%是日元資產、22%是歐元資產、70%是美元資產。同時,我國外匯儲備在各國的投資 渠道 以該國幣種的國債和銀行儲蓄為主,其投資回報率很低,在過去幾年間一直處於1%-6%的范圍內,尤其是2004年以後,整體外匯儲備的投資回報率均不超過5%。外匯儲備投資收益率低。根據國內相關學者的研究結果,自2004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結構表現為,大約其中8%是日元資產、22%是歐元資產、70%是美元資產。同時,我國外匯儲備在各國的投資渠道以該國幣種的國債和銀行儲蓄為主,其投資回報率很低,在過去幾年間一直處於1%-6%的范圍內,尤其是2004年以後,整體外匯儲備的投資回報率均不超過5%。
3、中國外匯儲備過高還會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優惠貸款,大量的外匯儲備,不利於對外低成本融資。根據IM F 的有關規定,成員國發生外匯收支逆差時,可以從信託基金中提取相當於本國所繳納份額的低息貸款,如果成員國在生產貿易方面發生結構性問題需要調整時,還可以獲取相當於本國份額1印2的中長期貸款,利率也較優惠相反,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這些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國家提供幫助。
中國外匯儲備認識的誤區
誤區一:外匯儲備多=金融安全
中國外匯儲備從無到有,伴隨的是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因此,就很容易產生一個誤區,即外匯儲備的增加是國家實力的體現,外匯儲備越多,國家金融越安全。這種看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完全。
一般而言,一國外匯儲備的基本功能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交易性需求,確保進口支付能力;二是償債性需求,確保對外還債能力。因此,一定的外匯儲備規模是滿足上述兩方面需求的充分保證。
但是,外匯儲備規模過大,會引發其他問題。尤其對於中國而言,會對貨幣政策形成挑戰。由於我國資本與金融項目並未完全開放,國際收支中的外匯結算主要是由央行承擔。因此,央行買入大量外匯時,會因外匯占款的增加被迫增加基礎貨幣投放量,對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形成了挑戰。外匯儲備的規模過大也使其盈利性受到了挑戰。
通常而言,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就是國內投資的收益率。一國持有的儲備超過國家的需要,就意味著犧牲部分投資和消費。此外,外匯儲備增加的過程中,還可能有“熱錢”湧入,帶來市場風險。
誤區二:外匯儲備減少=匯率不穩
亞洲金融危機中,缺少外匯儲備的東南亞國家,被某些國際金融對沖基金狙擊,但中國香港在持有巨大外匯儲備規模的中國強力支持下,維護了港元的穩定。因此產生了外儲的第二個認識誤區,外儲儲備是匯率穩定的基礎,外儲減少等於匯率不穩。
不可否認外匯儲備是保證匯率穩定的重要手段,但從更廣泛的經濟背景來看,也許並不完全。無論是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或是在此前的英鎊阻擊戰中,某些對沖基金誠然擔任了“槍桿子”“炮筒子”的作用,但危機的根本原因還是在各國內部。
無論是英鎊當時的聯席匯率制,或是東南亞國家其時高企的經濟泡沫,均有其內生缺陷和風險,這些才是它們被狙擊以及被狙擊成功的核心原因。
韓國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前後動用16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仍然難以緩解市場對韓元貶值的預期。2014年,俄羅斯因石油價格大跌等原因遭遇盧布危機,同樣企圖拿出外匯儲備進行“對抗”,卻發現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問題。
長期來看,匯率總是會回到以基本經濟面為基礎的均衡價格附近。外匯儲備幫助匯率調整,還是應以消減暫時的不理性、避免外因對經濟造成致命影響為主。
誤區三:外匯儲備下降=資本外逃
近兩年來,全球經濟復甦乏力,中國經濟也進入了長期L型走勢,同時美國經濟相對強勢,因此全球新興市場資本流出的趨勢明顯。因此,對外儲下降產生了第三個誤區,即外匯儲備下降是由於資本加速撤離中國。
2016年以來,由於新興經濟體經濟乏力,特別是10月份的數據顯示,印度、韓國和中國台灣在內的6個新興市場集體出現國際資金凈流出現象。這也推動美元指數繼續走強,推高了市場對資本外流的擔憂。中國在8月中旬宣布深港通獲批後,滬港通南向資金明顯增加,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滬港通南向資金也是消耗外儲的一個重要原因,市場正利用匯率貶值預期加速資金從滬港通外流。但其實從我國的外匯儲備細項構成看,雖然短期而言,對人民幣匯率貶值的預期也成為資本外流的壓力之一,但長期來看, 企業運營 和居民生活方式的變化,才是中國外匯儲備規模變化的根本原因。
㈡ 外匯儲備減少貨幣為什麼會貶值
因為貨幣貶值通過降低本國商品相對外國產品的價格,使國外人們增加對本國產品的需求,本國居民減少對外國產品的需求,從而有利於本國的出口,減少進口。
外國貨幣的購買力相對提高,貶值本國商品、勞務、交通、住宿等費用相對便宜,有利於吸引外國遊客,擴大旅遊業發展,推動就業增加和國民收入的增長。
㈢ 中國龐大外匯儲備有什麼用
1、調節國際收支抄,保襲證對外支付
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
2、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當本國的外匯市場由於各種因素產生波動的時候,國家可以使用充足的外匯,防止外匯波動過大,影響經濟發展。
3、增強綜合國力,抵抗金融風險
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充足的外匯儲備,那麼經濟就會容易受國際市場影響。
(3)外匯儲備中的機會成本擴展閱讀:
外匯原則
1、保持外匯儲備的貨幣多元化,以分散匯率變動的風險。
2、根據進口商品、勞務和其它支付需要,確定各種貨幣的數量、期限結構以及各種貨幣資產在儲備中的比例。
3、密切注意儲備貨幣匯率的變化,及時或不定期調整不同幣種儲備資產的比例。
㈣ 國際金融的國際儲備的機會成本問題
機會成本的概念,即為了獲得某種事物而放棄的其他可選擇事物的最大價值。更簡單點,假如可選的范圍是ABCD,價值依次遞減,選擇A的機會成本即為B,而選擇非A的機會成為即為A。
按照這個定義,儲備過高而放棄的其他利益,就是機會成本。A出口過多是導致外匯儲備過高的原因,而不是其機會成本;B外匯佔主導地位,造成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屬於外匯過多的副作用,而外匯是國際儲備的主要部分,黃金,普通提款權和特別提款權都屬於從屬地位,因此B是答案;和A類似,出口的多少,是因,而國際儲備是果,出口過多和過少,都是影響外匯儲備整體數量的,而不是作為外匯儲備多少導致的結果。D,從實際上說是不可能的。比如A國持有B國的大量外匯,B國出現通貨緊縮,也就是B國的貨幣越來越值錢,能買到更多商品,那麼一方面A國會更大程度地追求B國的商品,另一方面B國也會減少從A國的進口,而且治理所謂輸入型通貨緊縮的難度遠遠小於輸入型通貨膨脹,所以D是不對的。
㈤ 為什麼,順差時,貨幣當局增加外匯儲備,在外匯市場購進外匯.
中國長期貿易順差後外匯儲備增加,會使人民幣升值的原因是貿易順差即國際貿易收入大於支出,就意味著別國的財富轉移到了我國,就是社會總財富增加,而紙幣的總流通量是相對固定的,所以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會增大。因此我國出口商品的價格會上揚,競爭力下降,人民幣升值,外匯儲備會縮水。
拓展資料:
中國高額外匯儲備帶來的問題
(一)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過大,提高機會成本:高額外匯儲備使機會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資本的有效使用率。外匯儲備是以存款的形式存放在外國銀行的,如果不是用於儲蓄而用於對外投資的話,可以用於進口或投資,那麼收益率則要遠遠高於儲蓄收益,這樣就構成了外匯儲蓄的機會成本。由此可以看出越多的外匯儲備,就有更多的機會成本。
(二)高漲的外匯儲備影響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性: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的外匯儲備變動是貨幣供給的重要渠道。一國的貨幣供應量是由中央銀行發行,再通過各種渠道向市場投放的貨幣數量。外匯占款是中央銀行持有外匯儲備所對應的貨幣投放。同時,外匯儲備占款具有高能貨幣的性質,通過乘數效應可以對貨幣供應產生成倍的放大作用。當中國國際收支持續出現順差時,外匯市場上供過於求。
(三)現行的外匯管理制度,增加通貨膨脹壓力:1994年初,中國實行了單一匯率制度,在對資本與金融項目實行嚴格管制的同時,對經常項目實施強制的結售匯制度。該制度規定,除了允許部分外商投資企業開設外匯現匯賬戶外,對中資企業實行強制結匯,經常項目下的外匯收入除少數非貿易非經營性收入外,都必須賣給外匯指定銀行。而外匯指定銀行的結算周轉頭寸等都是有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實際情況核定的,也就是說,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國外匯市場最大的買入者。隨著中國連續貿易順差,中國人民銀行只能購買超額的外匯,這就造成了基礎貨幣投放量的增大,加上貨幣乘數的作用,形成過分寬裕的貨幣供給,加劇了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人民銀行對國內的宏觀經濟進行調控。
㈥ 外匯儲備對國內通脹的影響
外匯儲備過多對國內經濟而言,反而是有弊無利的,其中最顯著的影響就是引發通貨膨脹,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外匯儲備對國內通貨膨脹的影響,希望大家喜歡!
外匯儲備過多會造成國內通脹
1、高額的外匯儲備成本
外匯儲備是一種實際資源的象徵,它的持有是有機會成本的。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等於國內資本生產率減去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率。由於官方儲備資產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各國的外匯儲備一般投資於儲備貨幣國家的短期國債,其收益率較低(二戰後平均為1-2%)。
這相當於經濟發展水平較底的國家(通常是大量儲備外匯的國家)向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儲備貨幣的發行國)輸出資本。如果中國在借入大量外債的同時並持有巨額外匯儲備,等於是以高價從國外借入資金,而且還以低價將國內資金轉到國外給外國人使用,其潛在的損失是顯然的。
實際上,我國在20世紀80-90年代以較高成本借入了大量外債(目前我國外債余額約為1600億美元),而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進入低利率周期,全球金融市場投資收益率也處於低迷期,這些都使我國外匯儲備的投資收益降低。
同時,持有外匯儲備表示暫時放棄一定量實際資源的使用,從而也就喪失將這些資源投入所引起的國內經濟增長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由此也凸現了我國高額外匯儲備的成本。
2、引發通貨膨脹的壓力
外匯儲備作為一種金融資產,它的變化自然還要對國內的金融運行產生重大影響。由於我國事實上實行的是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安排,作為央行的中國人民銀行擔當了外匯市場上最終的市場出清者的角色。
外匯儲備的增多,使人民幣的發放增多,因為官方儲備是由貨幣當局購買並持有的,其在貨幣當局賬目上的對應反映就是外匯占款,外匯占款是我國基礎貨幣的主要構成部分。1994年匯率並軌以來,外匯儲備的持續快速增加,使得外匯占款成為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途徑。
外匯占款使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相應增多,導致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這會對宏觀經濟運行和金融形勢構成不利影響,給我國貨幣政策帶來了中長期的通貨膨脹壓力。
盡管目前我國還處於通貨緊縮階段,但經濟指標已開始好轉,不能排除一旦走出緊縮立即陷入通脹的可能性。為此,央行採取了相應的沖銷政策:如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上頻繁進行正回購和發行人民銀行票據回籠基礎貨幣,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前5個月,央行回籠基礎貨幣已達4000多億元,以此來減緩基礎貨幣增速。
但由於我國貨幣市場規模有限,特別是在央行票據的發行量已累計超過了2000個億的情況下,隨著外匯占款持續上升,可供央行進行沖銷干預的空間已越來越小。這給央行帶來了相當大的困擾:一是貨幣政策的穩健性受到挑戰,貨幣政策面臨中長期的通貨膨脹壓力。
二是由於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事實上的一體化,因此以匯率政策調節外部均衡,以財政和貨幣政策調節內部均衡的政策分配空間將可能喪失,內外部均衡難以同時達成。這即是央行面臨的典型的米得沖突(Meade’s Conflict)。
3、加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在現有的人民幣匯率制度下,如果央行沒有有效的資產來對沖過多的外匯占款,外匯儲備的迅速增加則會推動人民幣的不斷升值。近段時間來,不僅日本、美國等國家正在極力地鼓吹人民幣升值,而且過去外逃的資金也有迴流的跡象,甚至於有國際游資“潛渡”中國,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
在目前出口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大動力的情況下,出口競爭力的弱化會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影響中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人民幣目前不宜大幅升值。從這個角度看,外匯儲備也不宜過多。
4、增加了儲備資產管理的難度和風險
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由於國際資本迅速大規模地流動,金融市場的利率與匯率波動十分激烈,作為國家財富的外匯儲備,它的規模過大也就會使國家財富處於巨大的風險之中,高額的外匯儲備給儲備資產的保值增值管理帶來了難度。
因為我國外匯儲備有相當部分以美元資產的形式存在,近一年多來,美元與歐元的匯價漲跌幅度在30%以上,美元價值的持續走低,使較大比例持有美元的中國外匯儲備縮水不可避免;如果粗略地按照60%的美元外匯儲備計算,外匯儲備中約有1800億美元正在發生“賬面”的損失。
另外,近兩年來,全球金融市場投資收益率處於低迷期,美聯儲自2001年以來13次降低利息,聯邦基金利率目前已降至1%,處於45年來的歷史低位,這也使中國的外匯儲備資產投資收益不斷降低。外匯儲備資產規模越大,其保值增值管理的難度就越大。
外匯儲備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這兩者之間本身沒有直接聯系。不過外匯儲備過高說明國際貿易順差,這會給本幣造成升值壓力。以我國為例,我國國際貿易順差會給人民幣造成升值壓力,美元相對會貶值,美元貶值會給大宗商品造成價格上漲壓力,反過來對我國就會造成輸入性通脹壓力。另一方面,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會造成我國出口下降,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可能會造成部分物品的物價下降,也就是說可能會出現通貨緊縮。
㈦ 外匯儲備的多少會對國家的影響
負面影響:
1. 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
2. 帶來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將嚴重縮水。
3. 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中國每年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中國又持有大約一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 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 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外匯儲備過多會使中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中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6.加速熱錢流入,引發或加速該國的通貨膨脹。
7. 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高額的外匯儲備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不利於實現經濟增長向內需主導型模式的轉變。
8.引致流動性過剩高額的外匯儲備規模是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影響了銀行的資金使用效率,加劇了經濟結構失衡。所謂的流動性過剩問題,也就是貨幣供應量太大問題。
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維護國際信譽,提高融資能力。
四,增強綜合國力,抵抗金融風險。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是我可能要考試的論述題,所以只需要點,不能太多,答不完)
哈哈哈!!!
據報道, 今年中國國家外匯儲備余額已達2428億美元 [1],而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約為9.6萬億元人民幣, 或約1.1萬億美元 [2]。 按照上面數據, 中國國家外匯儲備佔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約21%, 與官方所公布的中國國債的數額大致相抵(2334億美元, [3])。
在全球范圍內看, 中國大陸外匯儲備絕對值僅次於日本 (四千餘億美元), 大於台灣、香港和南韓 (三者外匯儲備分別介於一千億至一千三百餘億美元之間)。[4]
毋庸置疑, 中國的龐大外匯儲備對於穩定國際市場波動對中國的影響有著積極作用。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 中國作為一個大陸型經濟, 仍然施行一定程度的外匯管制。 維持如此龐大的外匯儲備作為反擠兌的應急基金是否有必要,實在值得探討。 有人說龐大的外匯儲備有助於提高外國投資者的信心,我看這也不見得:日本外匯儲備的絕對值,以及台灣外匯儲備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均比中國大陸為高。 目前並沒有數據表明日本與台灣對於外國投資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另外根據專家估計, 中國放在國外的這些外匯每年收益率應在5%左右 [1] 。 考慮到通貨膨脹及美元貶值的因素, 筆者估計實際年收益率不超過2%。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國內各方面的發展急需資金。 如果能將佔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約21%的外匯儲備中減去近期或高息外債後的大部分轉換為人民幣,投資於普及教育、醫療與社會安全保障體系、環境保護,以及國內經濟、金融、商業的規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如建立全國信用信息系統),並相應給與政策上的支持, 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有著長治久安的作用。 退一步說,如果這一筆錢能用來償還中國 *** 歷年發行的國債(國庫卷),那麼這筆龐大的民間資金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會有著巨大的推動。
據目前所知,中國外匯儲備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特別是大量購買了美國債券 [1] 。 中國的國債與外匯儲備的同時增長相當於一個非常奇異的資本由中國流向美國的過程:(a) *** 以國庫卷的形式從民間搜集資金; (b) 將人民幣形式的資金以貿易或金融兌換方式轉換為外匯儲備(特別是美元); (c) 以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債券(特別是美國國債) 。 實際的效果就是中國人在省吃儉用的同時, 向美國人貸款。 而如前所述, 實際年收益率不超過2%。
外匯儲備的增加並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 位於紐約的兩位學者曾經系統分析了發展中國家為外匯儲備增加所付出的巨大的機會成本 [5] 。 他們認為, 東亞國家過去十年間為積攢外匯儲備付出的代價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的20%以上。 筆者認為, 兩位學者的分析有著獨特的視角, 值得人們深思。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 有關中國外匯儲備的利弊得失, 國內的媒體、 *** 機構、甚至學術界對「利」強調的比較多, 對「弊」(代價或機會成本)討論較少。 筆者此文的目的, 是拋磚引玉, 引起大家對這一問題的重視。 至於如果公眾建立起減少外匯儲備的共識, 以後為實現這一長遠計劃如何實際操作, 這是另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 可以進一步討論。 這里我只能粗線條地談一點我的看法:
1. 「出口創匯」可以是現時 *** 經濟政策的一部分, 但不應成為 *** 經濟目標的主要或決定性的部分。 *** 的主要職責是更有效和公平地配置國內資源, 包括資金的資源。 一面在國內舉債,一面向國外大規模購買外國債卷, 這本身既無效益, 又不公平(有劫貧濟富之嫌) 。 筆者認為, 在不造成貿易逆差的前提下, 適當讓人民幣升值, 有助於提高人民購買力, 吸引國外投資者, 未嘗不是好事。「出口創匯」的目標應由「進出口總體平衡」的宏觀目標取代。
2. 如果公眾建立起「減少外匯儲備」的共識, 那麼在轉換外匯成人民幣實際操作上應採取循序漸進的原則, 盡量減少對本國利益和國際金融秩序的傷害。 近期應以停止外匯儲備增長為目標, 減少收購外幣及國外債卷的 *** 行為, 以後逐步減持國外債卷和外匯。 為減低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應進一步放寬民間對外幣的擁有、流通和使用, 同時適當增加人民幣貨幣供給, 進一步降低利率。 國內近幾年物價指數疲軟, 也說明還有進一步降低利率的空間。
(要點自己總結了.呵呵)
貿易順差時才可儲備很多外匯,時間久了,周邊國家不樂意,容易產生貿易摩擦。順差時收了多少外匯,同時要發同樣多的本國貨幣,這樣容易產生通貨膨脹。外匯儲備的多也是一個風險,假如貨幣貶值會產生很大的損失。
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美元貶值,即人民幣升值--商品出口獲得的單位美元兌換的人民幣數量減少--企業利潤下降--出口積極性下降或出口企業利潤下降或出口企業倒閉--出口減少--國際收支向逆差方向發展--需要彌補國際收支逆差的外匯儲備量增大--外匯儲備減少
外匯儲備(億美元) 30051.24
中國外儲規模仍然接近全球外儲30%,居全球外匯儲備排名榜榜位,分別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和第三位的瑞士的2.6倍和4.5倍。
人民幣升值對外匯儲備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存量外匯儲備購買力的影響。由於我國外匯儲備存量巨大,到2005年末已經超過了8000億美元,因此人民幣的小幅升值就能引起外匯儲備購買力的巨大變動,如何防範人民幣升值對外匯儲備購買力造成重大損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第二,對外匯儲備流量的影響。外匯儲備主要是由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凈流入而形成的,人民幣匯率變動會影響外匯資金的凈流入量,從而對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產生影響。
第三,人民幣升值對外匯儲備的管理和使用產生的影響。人民幣升值情況下外匯儲備的購買力遭受損失,同時外匯儲備收益率低下,在人民幣升值情況下,出現了一些有利的投資機會,如何合理運用外匯儲備提高收益,也是一個需要重新考慮的問題。
我給你簡單點下,你可以自己展開,僅代表我個人的意見。
為什麼需要儲備外匯:
外匯儲備產生的原因是世界經濟一體化,以及貨幣體系的核心幣種不是人民幣,(目前,美元,歐元,英鎊,主宰),所以才有了外匯儲備,否則就不需要外匯儲備了,如果人民幣是貨幣體系的核心,只需儲備人民幣就可以了。
儲備外匯有什麼用:
正是因為,世界經濟體這些國家,把,美元,歐元,英鎊等,當做貨幣體系的核心,所以,在世界各國進行經濟往來的時候,這些貨幣起了等價物,他們只接受這幾種貨幣進行結算,其他幣種是不接受的。舉例來說,中國公司要跟泰國公司交易,流程是這樣的,中國公司要把人民幣換成美元,再有美元換成泰銖,才到他們手中,平常之所以,由 人民幣直接換成泰銖,是因為,中間換美元的流程省略了,其實在後台,結算過程是國家的外匯體系充當了,中間者,表面省去了這個流程,其實國家之間還是要結算的,而且是用美元結算,這就用到了外匯儲備。沒有外匯儲備,結算都不可以進行。
從以上簡單說明,就應該可以知道積極影響了。
1,實力象徵,只要加入世界經濟體系,只要經濟全球化,外匯儲備是國家經濟實力的象徵,外匯儲備的總量永遠大於,在對外貿易體系中支付出去的價值。否則交易是不可以進行的,就要進行外匯借款了,這就是債務。
2,外匯儲備決定了,本國的市場環境,外匯儲備多,可以在匯率市場進行交易,從而控制匯率的穩定性,匯率穩定,國際貿易就順利,不會對國際貿易有影響,適合投資。
3,儲備多了,可以貸款給其他國家,促成國際關系。
4,外匯儲備的多少,直接反應對外貿易量,間接反應該國在世界經濟體中的低位,從而影響貨幣體系,讓人民幣成為貨幣體系的核心幣種才是最終目標,那個時候,外匯儲備就不需要了,就需要其他國家儲備人民幣做外匯了。
外匯儲備增加,至少說明以下方面問題:1.中國日益成為投資最安全國家;2.出口結構正在逐步改善。
陳淮說,外資流入是外匯儲備增加的重要來源。近幾年來,尤其是「9 11」事件之後,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投資最安全的國家之一。目前看來,日本經濟衰退,美元不穩定,而歐元不確定因素很多,不僅發達國家,而且發展中國家的投資正越來越多地流入中國。
對外匯儲備的持續增長會不會對人民幣的升值造成壓力?對此,陳淮認為,外匯儲備長期出超僅是造成人民幣升值的一個方面,貨幣的升值取決於對外幣的供求關系、不同幣種的利率變化、對未來經濟的預期、長短期債務結構等多種因素,目前,平衡人民幣幣值的因素遠比推動人民幣升值的因素更強大。
這個要辯證的看
一方面 現在我們國家持有美元為最主要的外匯儲備 而美元近年來貶值 我們的外匯資產就縮水 用同樣多的外匯就買不到原來應該買得到的東西
二方面 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還是有用的 一般來說 外匯儲備都是國際上通用的流通貨幣 假如有基金或其他組織拋售我們國家的貨幣的話 我們就用外匯去大量購買 這樣一賣一買就會平衡 匯率才會穩定 假如外匯儲備不足 就會造成賣方力量過於強大 我們的貨幣就會貶值 就是人民幣在國際上越來越不值錢 這對我國的進口是很不利的
㈧ 為什麼持有外匯儲備會有機會成本
因為匯率有變動。
在經濟學上「機會成本」意思是當你將資金用於一種投資而是你失去以該資金做可能投資所造成的成本代價。簡單的說就是當你把一塊錢買了饅頭吃飽了,你就同時失去了用這一塊錢買水解渴的機會,這也是一種成本付出。
具體到外匯儲備就是這么個情況:當你把相當的資金作為外匯儲備就同時失去了用這些資金做別的事情,比如大型建設、國外投資等等。如果這個成本太大必然會給該國經濟發展帶來不利,所以各國都是很看重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