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外匯風險的論文

外匯風險的論文

發布時間:2023-03-10 20:33:51

㈠ 風險管理方面的論文案例分析範文

在 企業管理 中,風險管理是指如何在項目或者企業一個肯定有風險的環境里,把風險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減至最低的管理過程,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風險管理論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風險管理論文篇一

《基於案例的跨國並購中的財務風險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以我國跨國並購中的財務風險管理問題為研究對象,在分析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現狀的基礎上,詳細分析了吉利並購沃爾沃汽車、中國平安收購富通集團、聯想並購IBM等並購案例中發生的財務風險帶給我們的啟示。最後,結合相關案例,從全面系統的並購戰略設計、充分詳實的盡職調查和靈活多樣的交易架構設計等方面對規避跨國並購中的財務風險進行了深入思考。

關鍵詞:跨國並購;財務風險;案例研究;風險管理

一.我國跨國並購的現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及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化,在改革開放之初實施“引進來”戰略的基礎上,國家積極鼓勵企業實現“走出去”戰略[1],即通過積極的並購(包括兼並與收購)等資本運作活動,以一種較為簡潔的方式獲得發達國家企業在技術、管理、營銷等方面所擁有的先進 經驗 ,並通過上述關鍵競爭要素的獲取推動我國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和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縱觀我國跨國並購的主要進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1979年—2002年)是我國海外並購的高速發展期,以中銀集團和華潤集團聯手收購香港康力投資有限公司為代表;第二階段(2003年—2008年)是我國海外並購的震盪推進期,這一階段既有京東方成功並購韓國HYNIX半導體株式會社從而介入國際高端 顯示器 領域的成功經驗,也有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在政治力量和公共關系的阻礙下未能並購美國優尼科公司的失敗案例;第三階段(2008年—至今)是我國跨國並購的理性回歸期,這一階段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的調整期,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沖擊造成了很多國際知名企業估值的降低,也為推進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提供了難得機遇,中國企業在能源、汽車、機械等領域不乏成功案例。在積極推進跨國並購的同時,這一階段的企業並購行為趨於理性,從簡單的思考“走出去”逐漸向“並購的意義何在”、“並購的協同效應在哪裡”、“如何實施並購後的跨 文化 管理”等跨國並購的現實問題轉變。

並購是一柄雙刃劍,在給企業提供發展的難得機遇的同時,又形成了一系列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潛在危機。從積極的方面考慮,並購對於企業發展的意義主要體現在:第一,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拓展了市場的范疇,同時帶來了競爭的全球化,通過並購可以幫助企業盡快介入國際市場、實現全球布局,也是企業應對經濟發展變化的必由之路;第二,通過並購可以獲得目標企業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品牌效應、銷售網路、研發團隊等關鍵競爭要素,可以延伸收購企業的產業鏈條、縮短企業在培育上述能力方面的時間,盡快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第三,通過跨國並購,可以擁有境外資源的所有權,從而為企業後續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但是,在積極促進企業發展的同時,並購的過稱也危機四伏。據統計,我國目前70%的跨國並購案例最終以失敗告終,盡管失敗的原因可以歸結於政策風險、技術風險、知識產權風險、外匯風險、人力資源整合風險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是,財務風險始終是是否能夠成功實施跨國並購的關鍵,有效地識別跨國並購中的財務風險,形成財務風險的集成管理體系是跨國並購成功與否的關鍵。本文擬通過典型的跨國財務風險及其管理案例揭示跨國並購的主要財務風險點,進而提出規避風險的幾點思考。

二.海外並購財務風險的典型案例分析

在我國企業實施跨國並購的過程中,諸如吉利並購沃爾沃汽車、中國平安收購富通集團、聯想並購IBM等典型並購的過程也是發生財務風險以及應對財務風險的過程,通過對上述並購案例的回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並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

(1) 吉利收購沃爾沃案例

北歐小國瑞典擁有以其安全性享譽世界的沃爾沃汽車,1999年,處於全盛時期的美國汽車FORT以64億5千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沃爾沃,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福特擬出售沃爾沃的股權。彼時,2009年10月28日,來自中國的民營企業吉利汽車成為沃爾沃的首選競購方。作為在中國市場處於中低端定位的吉利汽車,試圖通過跨國並購成功運營沃爾沃這一世界知名品牌,這段跨國姻緣由於在企業匹配方面存在的巨大差異並不為業界看好。按照交易結構的設計,吉利收購沃爾沃的價格為18億美元,後續運營資金投入約9億美元,而吉利的自由資金僅僅佔到整個交易的25%左右,為了成功實施並購,吉利動用了5倍杠桿進行融資。此次並購為吉利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其中吉利集團的負債總額由2008年86億元人民幣和2009年的160億元人民幣劇增到2010年的700多億元人民幣,相比吉利集團年均15億元人民幣左右的凈利潤水平,此次跨國姻緣給吉利集團帶來的財務負擔和財務風險可想而知,吉利並購沃爾沃的案例是否能夠成為跨國汽車並購除“雷諾——日產並購”案例後的第二例成功案例仍需要時日加以驗證[2]。

(2) 中國平安收購富通集團案例

2007年11月29日,中國平安 保險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所屬的中國平安人壽出於實現業務的全球布局以及學習世界發達國家成功經驗的目的,決定啟動對主營銀行和保險業務的富通集團的股權收購工作。但是,由於世界經濟形勢的劇烈變化以及荷蘭政府和比利時政府在關於富通集團股權處置以及資產分拆等環節的介入,中國平安人壽最初設計的通過並購富通集團股權實現其在資產管理、保險等業務領域的全球布局和業務互補的設想最終以失敗告終。盡管中國平安人壽的股權收購失敗案例可以歸結為美國次貸危機等經濟和金融形勢的惡化,或者可以歸結為政治力量在並購過程的介入,但是,在並購決策的過程中草率的盡職調查或許才是平安人壽並購失敗的根源。在進行並購前的盡職調查環節,對富通集團的財務這一並購中的關鍵信息,中國平安人壽僅僅通過目標公司公開發表的數據分析並購的可行性,這一做法也導致富通集團得以成功隱瞞其高達57億歐元的債務抵押債券。因此,缺乏詳盡的盡職調查工作,無法有限識別目標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而導致錯誤的並購決策,才是中國平安人壽並購失敗的最大教訓。 (3) 聯想並購IBM案例

聯想集團是我國最大的IT服務供應商,IBM是世界知名的信息服務供應商。由於個人電腦事業部在IBM中持續虧損,IBM擬作價出售其個人電腦事業部。為了在與戴爾、惠普等競爭中占據優勢,並獲得IBM的品牌效應和技術實力,聯想集團決定對IBM的個人事業部實施並購。聯想並購IBM案例在財務風險管理方面的成功啟示在於:第一,在並購戰略的總體設計和盡職調查階段,聯想聘請了麥肯錫作為其並購的戰略顧問,聘請高盛為其並購顧問,聘請安永和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作為其並購的財務和投資銀行顧問;第二,為了規避並購的融資風險,聯想集團採取了混合支付的形式,並通過引入泛大西洋等財務集團的形式有效化解了高負債率可能導致的財務風險;第三,為了規避並購的支付風險,聯想集團採取了現金支付和股權支付相結合的支付方式,通過合理的現金和股權支付比例的確定,既規避了過度依賴現金支付導致的現金流風險,也規避了過度依賴股權支付導致的控制權稀釋風險[3]。

三.規避跨國並購財務風險的策略性思考

通過上述跨國並購過程中主要財務風險的分析不難發現,全面識別並且有效防範跨國並購中的財務風險是並購活動能否成功的關鍵,財務風險管理能力也是我國企業積極實施“走出去”過程中亟待提升的核心能力之一。結合本文的研究成功,提出以下規避跨國並購過程中規避財務風險的策略性思考:

(1) 全面系統的並購戰略設計。我國政府積極鼓勵企業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的終極目標不在於通過控制權的獲取成為目標企業的股東,而在於通過成功的並購運作掌握發達國家先進的技術、管理、品牌和 渠道 資源。因此,中國企業在實踐“走出去”戰略的過程中首先需要進行並購的戰略性設計,需要認真分析並購的戰略協同效應、詳細制定並購的整合運作方案。全面系統的並購戰略設計的意義在於:第一,跨國並購的戰略設計是並購方式遴選的重要依據。概括而言,跨國並購可以採取資產並購、股權並購和企業合並等主要形式,不同的並購形式為並購方帶來的稅務負擔、連帶責任等各不相同,例如基於關鍵技術獲取的並購戰略設計可以選擇資產並購的方式,基於資源獲取或者產業鏈整合目標的並購戰略設計可以選擇股權並購的方式。因此,並購方需要預先清晰界定並購的終極目標,從而選擇合理的並購模式,規避因並購方式的不當導致的財務負擔;第二,跨國並購的戰略設計是確定融資安排的重要基礎。現代並購由於交易標的較高,僅僅依靠自有資金往往難以滿足交易需求,為此,並購方通常通過投資銀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形式募集資金。資金募集的方式和額度需要充分匹配並購的戰略設計,在並購融資方面,既需要考慮交易的標的額,也需要根據並購戰略的需要預測並購後的資金安排,從而充分評估企業自身融資能力與並購戰略的匹配性,防止在成功實施並購後由於後續整合階段資金無法保證而導致的並購失敗。

(2) 充分詳實的盡職調查。盡職調查是指法律、會計、資產評估、投資銀行等金融中介服務機構在目標企業的協助下,對目標企業的財務數據、運營狀況、法律糾紛等進行獨立、客觀、公允的評判,在此基礎上對目標企業目前的技術能力、管理能力、盈利能力等進行綜合評估,並對企業預期盈利水平進行預測,為跨國並購決策、並購的交易結構設計、並購相關協議關鍵條款的設計提供客觀依據的過程。盡職調查是了解目標企業真實情況的重要環節,也是規避財務風險的關鍵。本文所述的中國平安並購富通集團的跨國並購案例中,恰恰是由於盡職調查工作的不充分,導致中國平安需要為草率的並購決策承擔巨大的財務負擔。為了有效規避跨國並購中的財務風險,盡職調查工作首先需要關注目標企業內部的資產完整性、真實盈利能力、資產抵押和質押情況,從而為合理的交易價格的確定提供依據;其次,盡職調查工作需要關注目標國的勞動關系法律、養老法律、稅務法律、環境保護法律等與企業運作密切相關的法律規定,從而充分估計後續運營模式可能導致的資金需求;最後,財務盡職調查工作需要與技術評估等工作密切聯系,從而有效識別企業潛在的或有負債,以預先實施財務安排。

(3) 靈活多樣的交易架構設計。交易架構設計包括交易標的的決策、交易關鍵條款的設計、交易支付方式的確定等內容,合理的交易架構設計是有效規避跨國並購過程中財務風險的關鍵。在交易標的的決策環節,與國內通常根據資產評估價值確定交易對價的方式不同,跨國並購的過程中通常根據目標企業的息稅前利潤(EBIT)和合理的市盈率確定交易對價,由於並購雙方在市盈率倍數認識的差異,估值調整技術(或稱為“對賭協議”)是解決並購雙方價值差異的常用對策。為了降低並購中的財務風險,並購方可以在初始交易對價進行一定讓步的基礎上,通過設置較為苛刻的企業利潤指標、市場佔有率指標、企業盈利增長率指標等估值調整方案對初始投資進行調整,從而防止交易對價過高導致的財務風險;在交易支付方式的確定方面,可以考慮設計交易支付的關鍵節點,使得標的對價的分步驟支付與並購的戰略意義相匹配,以此適當的延長交易對價的支付期限,通過支付期的設計,使得目標企業的真實狀況進一步呈現,從而降低並購方的財務風險;在交易關鍵條款的設計方面,為了降低直接成為目標企業股東而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可以通過債轉股等交易結構的設計,為並購方在經過一定時期的債權人安排後擁有是否成為目標企業股東的選擇權,從而在經過債權人期間對目標企業的了解和考察後進一步降低並購過程的信息非對稱程度,降低並購的財務風險。(作者單位:西安工程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蘭 天,郭有欽,當前我國企業海外並購中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範[J].現代 財經 ,2009,12:82-86

[2]楊 玲,葉 妮,企業並購財務風險研究———以吉利並購沃爾沃為例[J].財會通訊,2013,3:121-122

[3]張琳若,企業並購財務風險與管理——以聯想並購案為例[J].知識經濟,2012,19:124-124

風險管理論文篇二

《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問題》

一、引言

商業銀行是以經營風險為業務的金融機構,風險貫穿於其產生與發展的整個過程。實質意義上來講,商業銀行自身就是以“經營風險”為業務類型的特殊單位,它以“經營風險”為特徵,獲得盈利為目的,沒有風險商業銀行也無從盈利。商業銀行承擔風險的能力及意願,以及控制和管理風險的能力,將決定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敗。

二、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現狀

截至2014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172.3萬億元,同比增長13.9%,負債總額160.0萬億元,增長13.3%;不良貸款余額1.43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60%。截至2014年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3.18%,較年初上升0.99個百分點。從總體信貸狀況來講,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質量不高。例如,2013年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情況如表1和表2所示。

由表1可分析得到,2013年第一季度的不良貸款而言,第二季度的不良貸款有略微增長,第三季度與第四季度的不良貸款余額相對於第一、第二季度增長幅度較大。總體來說,這給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質量帶來一定的影響。

大型商業銀行(包括四大國有銀行在內)、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城市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額度在2013年各季度逐漸增多,只有農村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在略微有些減少,而在第四季度不良貸款卻也在逐漸的上升。各類商業銀行中大型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所佔的比例最高,一直是金融業和國民經濟穩定運行的隱患。損失類的不良貸款處於上升的趨勢,因此可見,提高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仍不容忽視。

(二)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存在問題分析

1.信貸風險判斷標准差異大。當前國有商業銀行和中小分支的縣級分公司已經掌握了相應的貸款審批許可權。數以百計的貸款審批和決策機構,根據不同的風險判斷標准,近千人在貸款審批和決策的權利,貸款決策過於分散。與此同時,由於總行缺乏對各個行業、不同地區、和各類客戶信用分析的經驗和技能。他們需要的信息不足以做出決定,由於信息不對稱,導致同樣的一個銀行分支機構做出的信貸決策差異很大,在不同的領域造成更大的差異,很難形成內部統一的風險評估標准和風險管理理念。

2.信用評級基礎薄弱。在我國,商業銀行缺乏良好的信用評級基礎的原因比較復雜。一方面,客戶的財務數據真實性有待提高,企業信用評級情況很難得到真實反映;另一方面,由於核心的信用評級結果沒有影響到貸款決策和貸款定價;此外,一線人員沒有充分認識到信用評級系統的重要性,最終導致了有關財務數據不準確,不完整的評級系統,很難正確地反映信用風險。

3.客戶信息財務數據積累不足。一方面,貸款客戶的最基本財務信息數據來源不充分。如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信息取得渠道不暢通,導致銀行進行客戶評級、信貸數額確定等分析受到限制,分析不夠深入;另一方面,客戶非金融信息以及非財務信息收集和其他定性信息收集渠道、收集方式等的標准不夠完善,執行缺乏標準的規程。

三、西方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經驗借鑒

(一)信貸業務強調個人責任

為了明確責任,將信貸責任及風險承擔明確到個人,國外商業銀行創新採用了將信貸審批決策許可權授權於個人的做法。於此同時,賦予個人相應的責任,“有權必有責”“權責對應”,這種 方法 有利於明確責任,達到了權力與責任的統一,實現了將“業務風險”與“個人風險”聯系在一起,實現風險責任到人,大大降低了風險集中程度,增強了個人的風險意識,有利於風險的分散與控制。

(二)實施授權分類管理

國外商業銀行分類授權的管理方式是值得借鑒的,國內商業銀行在進行授權時應充分考察各分支機構所處的金融市場和經濟環境好壞、自身資產規模大小、盈利水平高低、資產質量狀況以及風險管控能力的大小,再對各分支機構授權許可權進行有依據得調整,過程中體現“分類管理”的原則。在對分支機構授權許可權設置的過程中,參考分行績效考核和風險監測結果,對授權許可權實行動態調整。

(三)確立明確的風險管理目標

西方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在明確風險管理的目標,指導業務的開展。對於市場定位、業務規劃、風險管理目標的設定應緊密圍繞銀行的長期發展戰略各相關部門和分支機構應分解、細化、明確、落實,要發揮風險政策審查評議功能,避免各自為政、目標含糊不清甚至相互推脫責任的事情發生。

四、加強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對策

(一)加快銀行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基礎。沒有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是不能科學的風險識別、計量、預警和預防,更不用說建立完善的信用風險管理機制。為了建立信用風險管理的長效機制,第一步是設計符合條件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就目前我國銀行風險管理、風險管理信息系統設計現狀來看,應該首先建立一個完整的風險資料庫,資料庫除現有商業銀行數據外,還應該包括貸款、金融公司、零售和信貸業務的相關數據,各類金融機構還應該包括所有子系統或分支機構,整個數據相關的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其次還應該建立相關風險資料庫查詢和相關技術,如早期預警和分析工具,只有用這種方法,我們才能提高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為進一步的風險管理提供數據支持。

(二)量化信貸風險管理

我國商業銀行管理信貸風險以定量分析技術的合理性存在缺陷,提高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識別與衡量技術的關鍵是應用信貸風險計量模型。在借鑒適合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度量模型之外,我國要逐步開發具有中國特色的信貸風險度量模型,並且完善信貸風險管理的配套 措施 。

(三)信貸風險預警機制

以影響借款人宏觀經濟狀況、微觀主體的財務狀況、主體非財務狀況的數據為基礎,運用相關計量及統計學方法建立風險預警模型。要建立較完善的信貸風險預警機制必須從建立全面的預警資料庫著手。這個資料庫包括三個層面的信息:一是宏觀經濟層面的信息,如宏觀經濟發展、消費、進出口貿易政策信息;二是中觀水平層面的經濟信息,如自然資源、社會資源、產業結構、投資和經濟發展數據的信息;三是微觀層面的信息,如貸款企業的財務信息,現金流條件下,產品的市場供求信息等;四是商業銀行信貸級別的信息,如行業及其改變信貸資產的庫存數據等等。完善預警資料庫建立之後,可以根據資料庫中的相關數據,運用分析模型等作技術分析,進行相應的預警分析。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風 險管 理論 文”

㈡ 金融風險管理論文

金融風險是指任何可能導致企業或機構財務損失的風險,是經濟主體在金融活動中遭受損失的不確定性或可能性,為了金融業的發展,金融風險管理必不可少。下面是我整理的金融風險管理論文,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金融風險管理論文篇一

金融風險管理淺析

摘 要: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人們對金融風險管理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該文從分類、目標、現狀、對策等方面對金融風險管理進行了簡要闡述。

關鍵詞:分類;目標;現狀;對策

一、風險管理內涵

風險是指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金融風險是指任何可能導致企業或機構財務損失的風險,是經濟主體在金融活動中遭受損失的不確定性或可能性。風險管理涉及組織內所有層面的活動,從企業總體的活動到各業務部門的活動,到個業務流程等等,都有風險管理的參與。

金融風險管理是指,在金融機構籌集和經營資金的過程中,對金融風險進行識別、衡量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有效控制和處置金融風險,用最低的成本,即最經濟合理的 方法 實現最大的安全保障,規避、化解風險,獲得最佳效益的金融活動。

二、金融風險管理的分類

按照金融風險的對象來劃分,它包括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外匯風險管理、證券投資風險管理、期貨投資風險管理等等。按照金融風險的成因來劃分,有客觀金融風險管理與主觀金融風險管理。按照金融風險波及的范圍來劃分,有宏觀金融風險管理與微觀金融風險管理。按照金融風險的承擔主體來劃分,則包括國家金融風險管理和經濟實體金融風險管理。

三、金融風險管理的目標

在識別與衡量金融風險的基礎上,對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進行控制和准備處置方案,以防止和減少損失,保障貨幣資金籌集與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這是金融風險管理的最主要目標。

四、我國金融風險管理現狀

(一)資本市場信息不透明

如果信息不夠透明,將會造成上市公司財務信息和重大事件信息嚴重失真、內幕交易頻繁,這些伴隨著宏觀信息的不確定性引發市場混亂並有可能會造成市場的急劇震盪。

(二)資本市場不夠完善規范,投機氣氛濃厚

由於非流通的國家股、法人股具有控股性質以至於他們能夠較容易地對股市供求關系進行控制,加之市場運作過程缺乏有效監管,機構或個人投機心理嚴重,這些從根本上決定了資本市場的價格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從而整個市場的大幅度波動和劇烈震盪在所難免。

(三)金融機構資產質量不斷惡化

根據有關統計數據,我國僅四大行的不良資產就高達約2萬億元人民幣,不良貸款所佔比重達20%,盡管近年來部分銀行不良貸款比重增長趨勢有所減緩(有的呈下降趨勢),但由於金融壓抑的長期積累,銀行不良貸款比重仍然較大且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這些不良貸款有可能會引發進一步恐慌,給本已遭受重創的系統帶來難以想像的動盪。

(四)金融產品發展滯後制約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目前,我國金融產品品種單一,投資者可自由選擇的投資 渠道 狹窄,不能充分享受金融機構提供的各種金融服務,嚴重製約實體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五、預防金融風險的幾點對策

(一)加強政府職能部門的金融監管力度,給予風險管理部門一定職權

監管部門要積極鼓勵和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創新,提高風險監管水平同時,在控制好風險的前提下簡化准入審批程序和審批環節,還要進一步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法規和部門規章,創造有利於創新發展的法制環境,促進新業務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建立一個權責利相互匹配的風險管理組織管理系統,並給予一定權力和承擔相應的責任,獲得相當的利益收益。若沒嚴格有力的風險管理機構,間斷和片面的管理將導致風險管理者無法從整體上准確獲知和進一步控制風險。因此,風險管理組織結構框架,應具有完整性和連貫性,從而保證管理沒有疏漏且能落到實處。

(二)積極建設交易市場及深化交易機制市場化改革,為金融創新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我國市場主體還不夠成熟,法律體系還不夠健全,所以應當積極探索學習國際 經驗 ,建設交易市場,深化交易機制市場化改革,逐步建立全方位高效的金融監管體制。

(三)加強對銀行業資產的監管,為金融機構准備充足的保證金和准備金

近些年來,國內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一直居高不下,近幾年,國家加大金融監管力度,通過清收剝離盤活核貸等辦法,不良貸款率明顯降低,已降至目前的不足10%,為中資銀行和國際金融接軌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為金融創新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從目前看,金融監管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國有銀行還背負著不良貸款的沉重包裹,這極大地妨礙了它們與國際金融的接軌,實現全球的經濟發展戰略。所以銀行資產的監管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只有實現有效監管,才能降低不良貸款率,為金融機構實現全球戰略准備充足的保證金和准備金。

(四)強化息技術風險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投資戰略

隨著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在銀行業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就對信息科技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銀行業安全穩定和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同時也要加強風險防範意識。利用現有的科技手段,提高風險防範度。金融機構要據未來的收益確定長遠投資目標,尋求投資機會。並於國際金融接軌,創造良好的國內國際環境。總之,在金融危機形勢下,政府及金融監管部門要加強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管力度,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對銀行資產實行有效監管,尤其是對創新產品收益和風險狀況的了解,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和風險承受能力,為我國金融業創造良好的國內國際環境。

參考文獻:

[1]王浩.四大戰術“管住”金融風險[J].新理財,2010,(2).

[2]劉明偉.探析金融危機下的金融風險管理[J].中國商界,2009,(12).

[3]劉瑤.淺談後金融危機時代我國金融風險管理[J].金融管理,2009,(11).

[4]陶海映.金融危機對金融風險管理的啟示[J].統計 教育 ,2009,(11).

[5]吳曉求.中國資本市場目前存在六大混沌[J].證券日報,2003,(10).

金融風險管理論文篇二

金融創新中的風險管理

【摘要】金融創新是促進金融發展的重要手段,它為金融發展提供了新鮮血液。但隨著金融業的逐步開放,創新活動日趨增加,隨之而來的便是金融風險的凸顯。本文通過對金融創新中金融風險的分析,提出了應對金融風險策略,為以後風險管理的研究打好理論基礎。

【關鍵詞】金融創新 金融風險 風險管理

在以盈利為目的的金融業里,金融創新是發掘潛在利潤的重要工具。但是由於近年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金融業開始重視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之間的關系。為了保證金融創新的可持續效應,需要加強對金融創新的風險管理。

一、金融創新概念

金融創新問題首次被提出是在奧地利政治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所撰寫的《經濟發展理論》中。我國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金融創新是指金融內部各構成要素的重新組合,以及對各要素進行創新性變革而創造產生的新事物。從以往對金融創新的研究可以發現,對於金融創新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三個層面:宏觀層面、中觀層面和微觀層面。宏觀層面是將金融行業歷史發展的重大變革作為一次次金融創新。金融創新就是金融業發展史的真實寫照,沒有金融創新的存在就沒有金融業的不斷發展。中觀層面是指政府或金融機構為轉移經營風險,降低經營成本,適應經濟環境,通過改變金融中介功能,創造一個具有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高效率資金營運體系的過程。微觀層面是指金融工具的創新。對金融工具的創新主要可分為信用創新型、風險轉移創新型、增加流動創新型和股權創造創新型。

由此可知,我們可以認為金融創新是改革現有的金融體制和創造新的金融工具,以獲取目前無法取得的潛在利潤的過程,它是一個為盈利動機推動、緩慢進行、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

二、金融創新過程中的風險表現

任何創新活動都會伴隨著風險,而這種風險有的是可預知的,有的是不可預知的。金融創新活動也勢必無法擺脫金融風險的束縛,隨著金融創新的全面發展,金融風險也會隨之加強,隨之而來的是復雜化和集中化的高風險。其具體表現為:

首先,金融創新導致金融市場風險加強。金融創新不斷推動金融市場的發展,但同時也為金融市場帶來了巨大的風險隱患。這種風險是金融中介組織普遍面臨的風險,不管是資本市場還是貨幣市場,都會受到金融風險的影響。資本市場所面臨的風險主要表現在資本金不足,資產規模小和業務風險突出。而貨幣市場主要面臨的風險主要表現在盈利水平下降、不良資產比例增高。金融市場通過創新來不斷地贏取潛在利潤,但由於市場基礎條件的缺陷,導致創新風險的加強,這需要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來彌補風險所帶來的隱患。

其次,金融創新導致金融系統風險加劇。金融系統是金融中介機構和金融市場共同構成的有機體,市場資金通過系統從資金盈餘方向資金短缺方移動。這種建立在資金流動基礎上的系統使得金融機構間保持者密切的交往,形成了以資金為紐帶的合作關系,而這種相關性也導致了個體金融創新所帶來的風險直接波及到系統內的其他金融機構,這種金融風險具有迅速擴張的特點,從而直接影響到金融系統的穩定性。

最後,金融創新導致金融經營風險加深。金融創新促進金融機構間的不斷競爭,而這種競爭導致了金融機構的只求高收益的行為,這種行為必然會伴隨著高風險到來,這便導致金融機構信譽值的下降。這直接加深了金融行業的經營風險,經營的潛在風險一旦變成現實必將會給金融機構帶來巨大的損失。

三、防範金融創新風險的對策

金融創新為金融行業帶來潛在盈利的同時,也使得金融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因此,金融中介機構進行金融創新的同時,需要防範金融風險的產生。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金融市場風險已經成為金融中介結構面臨的主要風險。現階段,我國金融機構所創新的金融工具具有較低的風險定價,風險轉移能力也較弱,因此,提高市場風險管控能力是目前金融機構和政府監管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金融創新的驅動下,政府部門的金融監管也要進行改善。金融監管是一國政府為保證宏觀經濟平穩有序進行,實現宏觀經濟目標,通過一定的金融主管機關,依照法律、法規和一定程序,對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實行檢查、組織、協調的過程。政府監管部門既要積極鼓勵金融機構的創新,規范創新行為,提高監督管理水平,又要完善相關的金融政策和法規,建立合理有序,可持續發展的金融創新環境。

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是金融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這種趨勢也勢必加強了國際化的金融合作。加強國際金融行業的合作可以了解國際先進的金融理念,通過金融市場信息共享能夠為金融創新提供寶貴的知識型經驗。不僅如此,我國監管組織還可以參與到國際監管組織內,參照國際化標准制定我國金融業務的相關規則,使之達到全面的金融合作。

四、結語

金融創新在我國還處於起步階段,它的成長需要金融機構、投資者和政府監管機構的共同推動。政府監管部門要將公共利益放到首位,監督金融中介機構向金融投資者告知風險信息,使金融投資者的利益得到保護。政府監管部門還要與金融機構共同履行對金融投資者教育的責任,無償性地向金融投資者普及金融知識。金融機構在進行金融創新的同時要充分分析金融市場狀況,對金融產品的研發要立足於當下金融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在金融創新的過程中更有效地降低金融風險。

參考文獻

[1]鄭明川,包萬根,蔣建華.論我國的金融創新及其風險管理[J].商業研究,2003(20).

[2]張曉琴,馮莉.論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管理[J]. 商業研究,2005(02).

[3]闕鑫華,陳明賀.淺談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管理[J].經濟研究導刊,2007 (07).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金 融風 險管 理論 文”

㈢ 求一篇題為:「我國外匯儲備的投資決策與風險防範」的論文

新形勢下中國外匯來儲備自對外投資策略思考
摘要】 目前,中國擁有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存量。中國政府和有關機構運用外匯儲備對外進行證券投資,旨在盤活國家外匯儲備資產,實現其保值增值。但是近一年來國際投資市場尤其是美國證券市場異常波動,風險增大,給中國運用外匯儲備對外投資造成嚴峻沖擊和挑戰。本文在闡述當前中國運用外匯儲備對外投資面臨較大風險和損失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一系列防範和化解儲備投資風險的對策。這將有利於中國今後對外投資活動的開展,保證國家外匯儲備的安全運營。

我國高額外匯儲備風險防範

摘要】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國家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外匯儲備規模持續增長,反映了我國經濟實力日益強大這一事實,並具備諸多積極影響。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高額的外匯儲備帶來一系列風險,如果不採取措施積極應對其負面後果是嚴重的。本文對我國目前高額外匯儲備風險進行了較為詳盡地分析並提出了相應的防範措施。

你把兩篇組合一下就可以了,有全文,與我索取,熱情幫助

㈣ 金融分析論文範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正面臨著巨大變革,相對於社會進步的其他方面而言,中國金融業發展制約了整個經濟的進步。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金融分析論文範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金融分析論文範文篇1
淺談中國金融監管問題分析

一、後危機時代的全球金融監管主要新動向

金融監管對金融市場的健康繁榮發展是至關重要的,2007年以來的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尤其說明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產品的創新需要合理有序的金融監管。隨著全球金融危機進入後危機時代,為了應對這次百年難遇的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危機,各個國家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世界性組織都出台了新的監管政策。回顧一下,可以發現,後危機時代的全球金融監管主要有一下幾個新動向。

(一)強調以宏觀審慎的態度來監管控制系統性風險

在這一輪金融危機產生以前,西方主要國家的金融監管理念過於注重微觀審慎監管,而對宏觀審慎監管重視不夠。過於注重微觀審慎監管的直接後果就是不能有效應對金融市場的新變化,不能有效應對不同市場、不同機構之間的風險蔓延。隨著此輪全球金融危機進入後危機時代,美國、歐盟和英國的改革方案不約而同地提出,設立獨立的宏觀審慎監管機構或者增強現有機構的宏觀審慎監管職能,防範系統性風險,維護金融穩定。

(二)金融監管從順周期監管向反周期監管轉移

國際社會認為,金融監管的順周期性使得金融監管難以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預警和防範金融危機的發生和擴散,而缺乏反周期緩沖措施則放大了危機的破壞作用。因此,開展逆周期監管,平滑順周期效應造成的市場波動,成為新一輪金融監管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從關注資本制度的順周期特徵,到逐步引入反周期機制和相應的工具,完善反周期監管措施以提高應對經濟周期性波動的能力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自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巴塞爾委員會先後發表了三個重要的監管指南,都與調整金融監管從順周期監管向反周期監管轉移有關。

(三)擴大監管范圍,減少監管豁免,強調全員監管

為降低監管豁免對金融危機的深度和規模的影響,各國金融監管機構已就加強金融監管、擴大金融監管范圍達成了共識。美國政府認為,所有可能給金融系統帶來嚴重風險的金融機構都必須受到嚴格監管。因此,應將監管范圍擴大到所有可能對金融穩定造成威脅的企業,除銀行控股公司外,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也將被納入美聯儲的監管范圍。而歐盟則認為,混業經營的銀行體系脫離實體經濟發展需要的自我膨脹,應對此次金融危機承擔主要責任,必須強化對所有金融機構的監管。

(四)改革國際金融監管機構,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成為共識

從國際金融監管機構的改革來看,在2009年4月舉行的G20倫敦峰會上,與會成員國達成一致意見,同意將金融穩定論壇擴展為金融穩定委員會,並賦予後者更強的制度基礎以及促進金融穩定的更寬泛職能。同時國際國幣基金組織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一個以G20為重要平台,以金融穩定委員會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主要支柱,以國際證監會組織、巴塞爾委員會、八國集團等為主要輔助的國際監管合作體系正在逐步形成。而在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方面,危機爆發以來,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的呼聲高漲。歐盟和美國的改革方案都將金融監管國際合作作為一個重要議題加以強調,加強國際金融監管的密切協作成為各國的共識。

二、當前中國金融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中國經濟融入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中國的金融監管也慢慢和國際接軌。在此輪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受到的主要沖擊在於外需下滑帶來的出口需求下降,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小。但是這並不能說明我們的金融監管沒有問題,相反,為了履行中國加入WTO時的承諾,中國金融市場也需要逐步對外開放。在這種背景下,審視我國金融監管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當前中國金融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下幾個方面。

(一)宏觀金融監管框架不完善

雖然我國金融監管的基本架構已經形成,但面對日新月異的金融環境,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各國調整自己的金融監管體系,何其相比,當前我國的金融監管框架顯得不夠完善。首先是宏觀金融監管執行者的定位問題。央行的目標定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的規定是:央行在國務院領導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以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但對於銀行、證券和保險的監督又分別由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承擔,這種目標與手段不平衡的現象不利於宏觀監管目標的實現。其次是宏觀金融監管在跨行業維度上的問題。這主要在於一些大型金融機構大規模開展混業經營,同時又有很多金融機構經營業務同質化,金融監管體系的變革跟不上金融市場的變化,導致容易產生系統性風險。三是宏觀金融監管在跨時間維度上的問題。主要是我國對金融機構的流動性資本要求缺乏動態性監管和逆周期性監管。

(二)金融監管法律法規不健全

我國與金融監管有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票據法》、《保險法》、《證券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等法律及一些與金融監管有關的部門規章制度。我國沒有專門的金融監管法,如果將這些零散分布的作為金融監管依據的法律法規統稱為我國的金融監管法律法規體系的話,這個體系也具有巨大的缺陷。首先是法律法規覆蓋面不夠廣泛,如私募基金和產業基金,就沒有有關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規范。其次一些法律法規條文過於籠統,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操作起來難度較大。另外,金融立法滯後,金融立法沒有能夠很好地結合金融市場的發展,立法缺乏前瞻性。總之,我國有關金融監管的法律法規還有待完善。

(三)金融監管標准與國際金融監管標准差距較大,協調性不夠

在當前世界經濟一體化加速,各國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情況下,金融的國際化趨勢尤其明顯。金融的國際化要求金融監管的國際化。為使金融監管更具公平性,讓監管者和被監管者具有同樣的約束,以巴塞爾委員會為代表的一些權威國際組織公布了一系列金融監管的指導性文件,這些指導性文件都是被大多數國家所接受的。但是,我國由於金融業發展起步較晚,計劃經濟體制遺留的問題也較多,使得我國現在的監管機構對一些發達國家監管部門所不能容忍的問題放寬了監管標准。隨著我國加入WTO時承諾的金融市場逐步開放時間的臨近,提高我國金融監管的標准,爭取早日和國際金融監管標准接軌,增強國際監管的協調性勢在必行。

三、提升中國金融監管水平的對策建議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進入後危機時代,世界各國針對在這次危機中發現的一系列問題,提出了各自的應對辦法,形成了一系列關於金融監管的最新成果。針對我國當前金融監管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以解決。

(一)完善宏觀金融監管框架體系

危機後各國進行的金融監管改革的核心思想均是加強宏觀監管的審慎性,以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同時,維護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也是我國金融監管改革的重要目標,因此完善宏觀金融監管框架對我國具有重要意義。首先,重新明確央行在金融監管中的定位,擴大央行許可權,以監控系統性風險。盡管央行已經依法具有維護金融穩定的職能,但到目前為止,我國仍缺少一個監測並防範宏觀金融系統性風險的專門機構。可以借鑒美國擴大美聯儲許可權的做法,擴大央行許可權,賦予央行識別、監控、預警整個金融體系風險的職能。其次,強化逆周期金融監管和動態性金融監管。2010年1月13日,銀監會公布了《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監督檢查指引》,這是強化逆周期金融監管的一個很好的嘗試。而為了強化動態性金融監管,我國可逐步全面採取動態撥備的制度。

(二)完善金融監管法律法規體系

強有力的監管體制必須依靠完善的法律體系,《巴塞爾核心原則》明確指出,適當的金融監管法律框架是必要的,法律法規體系是公共金融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首先,要建立健全金融監管法律框架體系。針對缺乏監管的監管對象出台專門的法律法規,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將現行金融監管的法律法規進行整合,形成金融監管法律框架體系。其次,要加快制訂有關法律的具體實施細則。根據金融市場的發展情況,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細則。只有實施細則明確了,金融監管才能落到實處。同時,在建立健全金融監管的法律法規體系時,必須提高我國金融立法的前瞻性和適用性。

(三)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加強金融監管的國際協作

我國金融監管的監管主體多,並且金融監管的協調性較差,這會在金融監管的工作中形成監管真空,必須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首先,健全“一行三會”聯席會議和磋商機制,進行漸進式的金融監管改革。我國目前應將重點放在如何加強各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合作上,而不是重新建立一個“大一統”的金融監管主體。其次,擴大金融監管協調的主體。借鑒西方國家建立有效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的經驗,我國可以成立一個體制健全的金融監管協調組織。該組織除包括“一行三會”外,還應包括行業自律組織。同時,我們還必須提高我國金融監管的標准,和國際接軌,努力按國際金融監管的標准來要求自己,加強金融監管的國際協作。

參考文獻

[1]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貨幣金融學(第七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228-261.

[2]胡祖六.如何看待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9(01).

[3]高山.金融創新、金融風險與我國金融監管模式研究[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9(02).

[4]王自力.金融危機後的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和中國的對策[J].銀行家論壇,2009(09).
金融分析論文範文篇2
金融衍生品組合分析

摘要: 本文以外匯期權為例對隱性市場和顯性市場的關系從理論及實例兩方面進行分析,同時詳細闡明衍生品組合的優勢。本研究對我國現金融市場的發展,特別是在當今人民幣持續升值,外匯市場避險快速發展下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外匯期權;隱性市場;顯性市場;外匯避險

目前,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還處於初步的階段。來自於監管制度不健全的外部因素與金融衍生品市場尚未成熟的內在因素共同導致了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效率低下,我們常常無法在目前的已有的金融衍生品市場中找到符合我們投資或避險目的金融衍生工具。然而,金融衍生產品的本質就是金融市場中各類基礎產品的組合,因此我們可以靈活利用現有的金融產品的市場進行組合來達到第三類市場的目的。此類組合的原理就在於,在兩個顯性市場的組合中,往往隱含著第三個市場,而這個隱性市場就是我們進行市場組合的目的。接下來,我們主要以外匯期權為例,闡述期權市場,外匯市場與債券市場之間的組合關系。

一、外匯期權概念的界定

外匯期權(Foreign Exchange Option),又被稱為貨幣期權(Currency Option),是指此金融衍生產品的買方有權利在合同規定日或者之前以合同的執行價格買或賣出合同相應金額的外匯資產的權利1。一般而言,在市場對期權持有者有利時,期權持有者會行使權利,即買入或者賣出合同中的此項外匯資產;在市場對期權持有者不利時,期權持有者則會放棄行使該期權的權利。期權賣方收取期權費,若買方決定行使該權利,則買方有義務賣出(或買入)期權買方買入(或賣出)的該種外匯資產。

外匯期權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第一批外匯期權為美式期權,由美國費城股票交易所(Philadelphia Stock Exchange)承辦,共有五個幣種,德國馬克、英鎊、瑞士法郎、加拿大元和日元。隨著國際貿易活動的頻繁以及金融市場匯率的波動,出於外匯避險的考慮,外匯期權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基於對外匯期權的分析,我們來看顯性市場與隱性市場的關系。

顯性市場就是指人們出於投資的目的而進行實際交易的市場,例如在投資股票時所涉及的股票市場,在進行外幣兌換時所涉及到的外匯市場等。隱性市場是指我們在投資中並未實際發生交易的市場,卻在同時投資於兩個市場時所隱含的第三類市場,例如我們在貨幣市場上進行借貸同時在現貨市場進行交易,在這兩項交易中所涉及的貨幣市場與現貨市場之間隱含著另外一類市場――期貨市場。這樣在我們對顯性市場與隱性市場含義明確的基礎上,具體利用外匯期權進行進一步的市場組合分析。

二、市場組合分析

金融衍生工具即為各類金融基礎產品組合而設計出的相關產品,因此其定價方式以響應的基礎產品的定價為依據。在此,我們首先從理論模型出發來進行分析。 Feiger和Jacquillat對外匯期權債券的研究中發現,在期權市場外匯市場以及債券市場中存在這樣一種關系:

其中,P為在時間T 時支付$1或£p的債券的價格;

B在時間T 時支付$1的零息債券的價格;

c為在時間T 時以1/p的美元價格購買£1的歐式買入期權的價格。

等式的左邊代表雙貨幣外匯期權債券,等式的右邊表示單一貨幣債券與外幣期權兩者的組合。通過這個等式我們看出,如果我們投資一個雙貨幣的外匯期權債券就相當於同時購買普通債權與外匯期權。Feiger和Jacquillat的研究雖然沒有得出一個精確的外匯期權定價公式,但研究所得出的結論仍舊為我們研究外匯期權市場提供參考,結合我們所熟知的經濟理論及現象我們可以利用外匯期權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三者中的任意兩個市場創造出第三個市場。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兩個顯性市場即已知市場的運作來達到並未實際存在的隱性市場的作用。

為了更加直觀的表明期權市場,債券市場以及外匯市場三者之間的關系,我們來看一個實際的例子。如果一人在歐洲債券市場(Eurobond Market)買入一家英國公司所發行的、在時間t到期的A美元面值的債券,此債券的美元年利率為r%。在債券到期後,此人既可以選擇持有這部分美元,也可以選擇按照時間t時的匯率x $/將債券到期所得到的美元收益兌換成英鎊。倘若,即期匯率為y $/£,且y高於時間t時的匯率x,即遠期匯率高於即期匯率,那麼顯然此人在債券到期日選擇收入英鎊比收入美元的獲利要大。具體做法為,此人在預計時間t時的英鎊收為[SX(]A[]x[SX)],於是他在即期外匯市場按([SX(]A[]x[SX)])×y的價格賣出英鎊,由於遠期匯率大於即期匯率,此人在時間t時的選擇收入英鎊獲利更大。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將此人持有的英國公司所發行的,美元年利率為r%,在時間t到期的A美元面值的歐式債券(Eurobond)看作是價值A美元,票面利率為r%的普通債券與價值為[SX(]A[]x[SX)]英鎊,行權價為x $/£,在時間t到期的買入(看漲)期權的組合。在以上的例子中主要關注的外匯買入期權,及外匯看漲期權,我們知道對匯率的雙方來說,外匯的升值就同時意味著本幣的貶值,因此在證明外匯看漲期權的原理也同樣適用於本幣看跌期權。通過以上實例的分析,我們可以利用外匯市場與債券市場的組合達到外匯期權市場的效用。也就說明了利用兩個顯性市場的運作來達到一個隱性市場的可行性。

三、市場組合的優勢

以上對於以期權市場,外匯市場以及債券市場三者為例的金融市場組合分析為我們在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的金融衍生品市場進行避險提供了一種思路,即我們可以利用現在已有的兩個或多個顯性市場組合的投資,達到我們對於目標市場的期望。這樣,雖然此類金融市場並未真實存在,但此類市場已然隱含在兩個顯性市場中得以顯性化。所以,即使目前的金融衍生品市場體系並未健全,只要我們靈活運用現有市場進行交易,完全可以彌補此類不足。

除此之外,市場組合還有以下幾個主要的優點。

第一,利用市場組合可以有效地節約資源。

新的一類金融市場的建立就意味政府管理部門要出台相應的監管法規、交易制度和程序,投資者要花費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資源分析研究如何利用新的金融市場來投資獲利,而各個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等則會根據新型市場的特點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因此,在一個新型金融市場出現,帶來金融市場的多樣化的同時,也為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們帶來了進入市場的成本壓力。所以,參與者一旦由於某種原因而終止,則會使之前的投入成為沉澱成本。同時,來自於競爭的壓力會使參與者陷入經典的博弈之中。然而,利用現有的市場的組合來達到同樣效用,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這類問題,並且對現有市場能在風險控制等方面提供更大的幫助。

第二,市場組合具有高度的靈活性。

在進行如期貨等標准化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來避險時,常常因為合約標准化的限制,只能達到部分避險,無法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利用此類金融衍生品進行完全避險,這樣就導致了風險敞口的存在,若在險資產占的比重較大時,“厚尾”很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此時,避險的目的顯然是無法達成的。而利用不同種類金融市場中的工具進行組合的這種思路使我們完全可以選擇兩種非標准化的金融工具進行組合,在達到此組合中隱含的第三類金融市場的效果的同時,可以避免因第三類金融市場中工具的自身缺陷可能造成的損失。

第三,利用市場組合可以發揮避險優勢。

在以上的兩個優點中,我們主要側重於用兩個金融市場組合的效用復制隱含在組合中的第三個隱性的金融市場。這個思路啟示我們,如果進行反向操作,即在我們已經持有一類金融衍生品的同時,在對應的兩個市場中的投資組合,可以對沖已持有的金融衍生品的風險。以此文中的外匯期權為例,如果我們持有一份看漲外匯期權,為了對沖其外匯下跌的風險,可以選擇在即期外匯市場賣空,並同時在債券市場進行投資。這樣一來,在外匯下跌時,我們仍然可以獲得一定的收益。理論上,在風險中性(risk-neutral)的情況下,此類的對沖後的收益與投資組合的資產價值在貨幣市場上的利率收益保持一致,即為市場利率。因此在第三類金融市場已為顯性市場時,我們可以利用前兩類顯性金融市場組合的方式為風險對沖服務。

第四,市場組合的運用可以促使新的金融工具的產生,推動金融創新。

人們利用市場組合的目的往往是通過這個組合形成一個現實中並不存在的市場,以達到避險或是獲利的目的。這說明,此類市場的需求是存在的。當需求量足夠多時,就會推進此類市場的形成。根據規模經濟理論,此類市場利用率的提高,有助於降低交易費用。此外,市場各類參與者的增加會加快人們對金融創新產品的研發。因此,積極利用市場組合對金融創新的發展,新型金融工具的產生就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四、結束語

當前,在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國際化趨勢日益加劇的形式下,積極靈活運用各類金融市場進行投資、避險已經成為企業等發展的重要趨勢。與此同時,隨著人民幣的升值,企業在進行對外貿易中所面臨的匯率風險也逐漸增加。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僅僅在單一期權市場進行組合運作就可以為企業提供避險方式。而市場組合具有靈活性、資源節約等更多方面的優勢表明,如果我們合理選擇兩個或以上市場進行組合,不僅可以成功的避險,還能獲得相應的收益。雖然,市場組合為我們對於避險工具的選擇帶來了多樣化,我們還應看到許多因對市場誤判、工具錯誤選擇等給企業帶來巨大風險的實例。因此在進行市場組合時應謹慎分析,關注各類風險,使市場組合更好地在金融活動中發揮其作用。
猜你喜歡:
1. 金融本科生論文範文

2 有關金融本科畢業論文例文

3. 金融畢業論文範文大全

4. 金融論文範文

5. 金融研究畢業論文範文

㈤ 求一篇關於我國巨額外匯儲備風險控制的論文(要求有出自的參考文獻)

對我國巨額外匯儲備管理的探究分析字數:3716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摘要] 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外匯儲備已達9879億美元,高居全球外匯儲備持有量第一的位置。外匯儲備多,固然意味著國力的增強,但它也產生了如增加通貨膨脹壓力、持有成本及降低貨幣政策效力等諸多棘手的問題。本文結合當前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因素的分析研究,旨在尋求有利於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一些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 外匯儲備 幣種結構 外匯管理

自1994 年外匯體制改革以來,我國外匯儲備增長迅速,1996年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到2006年2月底,達到8537億美元,超過日本高居全球外匯儲備持有量第一的位置。每月百億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使人民幣不斷承受升值壓力。如何合理的管理高額外匯儲備,成為當前關注的焦點。
一、我國外匯儲備增長迅速的原因
1.貿易順差持續增長是外匯儲備不斷增加的直接原因
自1979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一直保持著持續快速的增長。之所以能保持持續的貿易順差,除了長期以來我國擁有良好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外,還因為我國特有的貿易發展模式:一是我國有完善的基礎實施、良好的工業配套能力和大量熟練的廉價勞動力,吸引著全球製造業向我國轉移,使我國成為「世界工廠」;二是我國對外貿易形式主要是加工貿易,而加工貿易屬於一種增值的貿易形式,必然會出現貿易順差。由此可見,當前加工貿易是我國對外貿易順差中的最主要因素。
2.FDI的持續增長促使外匯儲備不斷增加
長期以來,我國為了吸引國外投資,刺激出口,制定了很多偏離中性的外資和外貿政策,如出口退稅政策、關稅政策、外資優惠政策。這些政策吸引了源源不斷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形成了與經常項目增長相互呼應的資本項目的持續增長。
3.全球收支不平衡下美國因素導致我國外匯儲備的增加
美國與中國的經濟結構不同,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多是物美價廉而附加值低的產品,美國巨大的需求和中國產品的競爭力,造成了美國對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另外,美國是一個儲蓄低於投資的國家,得從其他國家借債。中國等高儲蓄率國家對美國的投資主要是以國家的名義,外匯儲備的形式投資美國的國債,結果是外匯儲備的進一步增加。
4.內需不足、進口不力導致收支失衡和外匯儲備增加
對於世界主要經濟體而言,內需對貿易平衡的影響,要遠遠大於匯率調整的作用。我國國內消費不足,出口迅猛增長,導致進口額不及出口額,進口增長率不及出口增長率,對外依存度很高,勢必引起我國國際收支失衡,外匯儲備增加。
5.資本項目管制使外匯儲備增加
資本項目管制制度,主要是以強制結售匯制度以及外匯沖銷政策為主。強制結匯制下,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收購市場上多餘的外匯,形成大量的外匯占款。為了避免通貨膨脹,中央銀行又不得不採取外匯沖銷政策來沖銷外匯占款。強制結售匯之下的外匯供大於求以及外匯沖銷政策的實施,是對我國外匯儲備激增的最好解釋。
二、我國外匯儲備管理面臨的問題
1.外匯儲備經營管理效益較低,面臨貶值風險
持有外匯儲備是有機會成本的,我國外匯儲備的很大部分投資於美元資產,其收益率很低,這使得本可以利用的大量外匯資產閑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的速度,也就提高了經濟結構調整的機會成本。而且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相當於一個資本由中國流向美國的過程,實際的效果就是中國人在省吃儉用的同時,給美國人貸款。
2.為中央銀行控制貨幣發行帶來極大壓力,大大壓縮了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
由於外匯占款過多,使得貨幣供給增加,通貨膨脹壓力增大而央行為了減輕通貨膨脹壓力,不得不通過增發短期票據,「對沖」外匯儲備增加導致的增發本幣。由於央行發行的票據要支付利息,且票據利率高於美元資產投資回報率,經濟成本相當高。同時由於在收購外匯投放基礎貨幣的同時,不得不相應減少發放再貸款,貨幣政策操作空間受到擠壓。
3.貨幣幣種與資產結構未達到優化
從目前我國外匯儲備貨幣種類的選擇上看,根據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原則,我國的外匯儲備中幣種組合中存在過於單一的問題。儲備幣種過於集中在一種貨幣美元上,一方面隨著國際金融體系動盪,美元儲備的風險也在增加。另一方面無形中對所選擇貨幣的國家提供低息的貸款。
4.給人民幣升值造成巨大壓力
美國日本等國近年來一直要求人民幣升值,巨大的貿易順差是其中重要的因素。眾所周知,當前人民幣大幅的升值弊大於利,不僅會影響到我國眾多企業的綜合實力還會使投機盛行,破壞我國發展的大好形勢,因此,合理的處置外匯儲備可以為人民幣升值減輕壓力。
三、對解決我國巨額外匯儲備問題的構想
1.優化外匯儲備的貨幣結構和資產結構
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管理中應該考慮對投資性動機的要求稍微高一些,以獲得最大的收益。中國應該購買以歐元或一些亞洲新興經濟體的貨幣計價的資產,以此來推動外匯儲備多元化,優化外匯儲備的貨幣結構和資產結構。目前最現實和最可行的方法,依然是實施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調整和資產結構調整。在幣種結構方面,應該適當擴大歐元資產和日元資產的比重;在資產結構方面,應該擴大投資於美國機構債和企業債的比重,並增加對美國股市上藍籌股的投資從而最優的利用好外匯儲備的價值。
2.建立外匯儲備風險管理制度
首先要確認和評估外匯儲備管理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如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等,並且定義在儲備管理中可接受的風險水平和指標。我國貨幣當局要隨著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規模,注重不同外匯儲備資產的風險程度,提高風險控制水平。如建立定期分析研究市場的例會制度,定期對整個資產進行市價重估;對交易對手資信狀況密切跟蹤、及時報告,努力控制信用風險;建立儲備管理的投資組合基準,以指導實際的儲備投資等措施。
3.適時增加黃金儲備份額。
近年來,在我國外匯儲備迅速增長的同時,黃金儲備在我國國際儲備中所佔的份額卻是非常低的,這種狀況和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的地位是極不相稱的。而且在目前金價穩中有升的情況下,黃金是一種有效的儲備保值手段,不僅有利於抑制外匯儲備縮水,而且更有利於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因此,從這一層面看,適時增加黃儲備是優化外匯儲備投資的一條可選途徑。當然黃金儲備的適度增加必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操之過急。
4.實施「走出去」的對外開放戰略,積極扶持和培養我國的跨國公司
從條件來看,中國企業初步具備了跨國並購的基礎,改革開放引起的國內市場國際化使得中國企業在國內實際上已經承受著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政府政策的鼓勵與國內公眾的關注、支持也對跨國並購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跨國公司掌握著全球化時代資源配置的主導權,培養中國的跨國公司,對於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真正形成世界經濟強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將外匯資金配置到這些方面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5.注資國有金融機構,推進國有金融機構的改革
我國已動用了億美元外匯儲備為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注資,支持這些機構進行股份制改造。從注資、股改上市的實踐來看,儲備注資是推動國有金融機構完善治理結構、提高經營績效的可取方式。注資後,三家國家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大大提高,增強了抗風險能力,為其上市鋪平了道路,同時也有利於吸引戰略投資者的介入。目前,我國惟一的國有獨資的再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也已獲批註資,以重組改制上市。我們可以參照這一模式,擴大對其他國有金融機構,如政策性銀行、國有保險機構的注資,鞏固國家在金融領域的控制地位,推進國有金融機構的改革,並獲得相應回報。
6.增加石油戰略儲備,為長遠利益打算
在價格合適的時候,逐漸增加石油的戰略儲備,或者與石油輸出國合作,投資石油戰略儲備的基礎設施。在石油資源方面展開比較藝術的「石油外交」,爭取石油輸出國的穩定供給,用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石油資源的國際布局。這樣不僅是一個有效的外匯管理方式,也促進了我們全方位能源戰略的建設。
四、結論
對於已產生眾多問題的巨額外匯儲備,我們目前應積極借鑒國際儲備管理經驗並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提高儲備盈利性,採取合理的儲備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發揮好外匯儲備的價值,使外匯儲備的投資盡可能服務於本國利益。

參考文獻:
[1]左小蕾:萬億外匯儲備的四個出口[N].江蘇經濟報,2006(10)
[2]巴曙松等:中國外匯市場運行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3]何澤榮:中國國際收支研究[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
[4]馬傑古田軍:「加強外匯儲備運營,適時調整幣種結構」,《商場現代化》,2006年第3期

㈥ 即期外匯交易的風險防範的論文標題有那些

有效地對各種風險進行管理有利於企業作出正確的決策、有利於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和完整、有利於實現企業的經營活動目標,對企業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下列將給出有關風險管理論文題目供大家參考。


1、海洋石油企業溢油風險評估及災害應急管理體系構建研究
2、濃霧下高速公路追尾事故風險管理研究
3、我國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融資模式、風險管控和信息披露
4、國際油價與我國能源公司股價的相關性測度及其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5、城市供水管網鐵釋放特性及其風險管理
6、電力通信網風險管理關鍵技術的研究
7、電機企業投資風險管理研究
8、大型項目群風險管理研究
9、開放條件下原油期貨市場的風險管理與監管研究
10、我國田徑專業競技訓練風險管理研究
11、設計項目風險管理研究
12、基於風險預算理論的保險資產管理路徑研究
13、煤炭企業戰略風險管理及控制研究
14、信息安全風險多維動態管理模型及相關評估方法研究
15、免疫視角下企業風險管理要素與風險管理績效關系研究
16、基於資本約束的商業銀行資本配置對風險管理影響研究
17、大型建築企業工程投標風險管理研究
18、電網主型設備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模型及信息系統研究
19、電網基建項目全面風險管理及其信息系統研究
20、EPC模式下的能效電廠項目風險管理模型及決策支持系統
21、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中的職責和作用
22、淺論企業外匯債務風險管理
23、淺談市場營銷風險管理論文
24、淺談加強中國海外政治風險管理
25、從聲譽風險視角看企業風險管理
26、淺談現代企業風險管理
27、論物流企業風險防範
28、關於礦業企業風險管理
29、關於旅行社的風險管理
30、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管理
31、信息服務企業的風險管理
32、物業服務企業的風險管理
33、鐵路行車安全風險管理
34、高技術產品的市場風險分析
35、淺談建設工程項目風險管理
36、我國國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
37、建設工程項目業主的風險管理
38、工程項目造價風險管理
39、監理工程師的責任風險防範機制與補救
40、教育行業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
41、大學生體育意外傷害的防範與處理
42、高校突發事件與風險管理
43、高校發展的風險評估基本框架
44、淺談農業風險的識別及控制
45、基於農戶視角的農業風險管理研究
46、轉基因生物的風險分析
47、醫療風險管理淺析
48、基於風險管理視角的農民工醫療保障制度研究
49、我國社會醫療保險基金風險管理
50、中國社會轉型期的社會風險及其防範
51、淺談社會公共風險管理
52、論網路會計的風險管理
53、信息系統的風險管理
54、軟體開發項目的風險管理
55、對電子軟體相關風險的認識與應對
56、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
57、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戰略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證研究
58、全面風險管理在企業的應用研究
59、我國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研究
60、固定資產風險管理審計研究
61、企業風險管理審計研究
62、企業信息化項目風險管理研究
63、全面風險管理理念與模式
64、基於風險管理的企業內部控制重構研究
65、全面風險管理
66、我國財產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模型研究
67、我國汽車製造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研究
68、基於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研究
69、我國證券公司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問題探討
70、安徽省進出口企業外匯風險管理研究
71、信貸資產證券化風險管理的相關研究
72、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管理研究
73、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
74、基於COSO框架的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對策探析
75、證券信用交易風險管理研究
76、試論個人住房貸款風險防範
77、消費信貸風險分析
78、關於信用擔保機構的風險問題
79、信用卡風險分析
80、助學貸款中的信用風險及其防範
81、建立我國個人信用體系的思考
82、風險測度和管理的VaR方法及其優缺點探析
83、保險業風險及其防範
84、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管理
85、我國財產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探析
86、我國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研究
87、淺談創業投資的風險管理
88、論國際商務中外匯經營風險的防範與管理
89、企業風險管理對策研究
90、淺談我國企業全面風險管理
91、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防範
92、我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的風險及其防範
93、企業技術創新風險管理對策探析
94、企業應收賬款的風險分析及控制
95、企業信用風險管理淺析
96、企業人力資源風險管理
97、企業信息系統選擇風險
98、初創企業信息化管理風險分析
99、外貿企業信用風險管理
100、企業電子商務戰略的風險與管理對策
101、中小企業風險分析及風險管理
102、關於民營企業風險管理
103、防範營銷人員道德風險的制度設計
104、試論企業營銷決策的風險防範
105、對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職能的研究
106、黑龍江省稅務機關稅務風險管理研究
107、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研究
108、中國農村小額信貸風險管理研究
109、基於影響分區的大型基坑近接建築物施工安全風險管理研究
110、化工園區規劃環境風險評價方法與風險管理研究
111、基於績效考核下的國有控股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研究
112、機電安裝工程項目施工安全風險管理研究
113、中國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問題研究
114、電子銀行風險管理關鍵影響因素及其實證研究
115、我國商業健康保險風險管理研究
116、我國小額貸款公司風險管理研究
117、免疫視角下企業風險管理要素與風險管理績效關系研究
118、信用風險評級與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
119、工程項目風險分析與BT模式風險管理實證研究
120、城市土地置換過程中土壤污染風險評價與風險管理研究
121、供應鏈風險防範與管理
122、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下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策略研究
123、互聯網金融風險及風險管理研究
124、工程項目風險分析與風險管理


對於現代企業來說,風險管理就是通過風險的識別、預測和衡量、選擇有效的手段,以盡可能降低成本,有計劃地處理風險,以獲得企業安全生產的經濟保障。大家可以參考這篇風險管理論文題目。

㈦ 關於金融風險管理的論文

金融風險指的是與金融有關的風險,如金融市場風險、金融產品風險、金融機構風險等。 一家金融機構發生的風險所帶來的後果,往往超過對其自身的影響。下面是我帶來的金融風險的論文,歡迎閱讀!

金融風險的論文篇1

試談金融風險防範問題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與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化,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金融業的發展正面臨著很多風險的挑戰。因此,在新時期加強對金融風險防範問題的研究,是當前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項重大而又緊迫的任務。

關鍵詞:金融風險;種類;防範; 措施 ;研究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金融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與提升市場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在現實的生產生活中,金融業的發展面臨著很大的風險挑戰。因此,本文將從金融風險的角度出發,對相應的防範措施進行有效性分析與研究。

一、針對金融風險的研究

所謂金融風險,就是指經濟主體在金融等經濟活動中,受到各種因素變化影響,不能事先對經濟活動的結果進行預測,進而使得金融資產在未來一段時間的預期收入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其種類包括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國家風險、戰略風險以及法律風險。其中市場風險為金融市場發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風險類型。

二、關於金融風險產生原因的研究

(一)原因之一——金融體系存在內在的脆弱性特徵

金融體系存在內在的脆弱性特徵的主要表現:金融行業的發展具有內在脆弱性特徵,在外界條件成熟的基礎上,其脆弱性特徵可能會轉化成現實生活中的危機。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我國金融體系存在內控機制不完善、治理結構不健全、缺少擁有長期性投資觀念的投資者或機構、股權分置矛盾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違規操作十分嚴重、市場泡沫十分嚴重;二是金融機構存在的金融風險大,金融體系十分脆弱,自身控制與防範風險的能力較低;三是金融機構之間的混業滲透與風險轉嫁問題較為嚴重;四是我國金融風險防範的法律法規制度不完善,存在著大量的法規過時與法律空白矛盾,信用體系的建設落後,社會信用的意識較為薄弱,存在大量的道德風險。

(二)原因之二——金融信息存在非對稱性與不完全性

金融信息存在非對稱性與不完全性的表現:在金融交易的整個過程中,兩個金融機構之間及和投資者之間關於金融交易信息的不完整,進而致使在交易的過程中交易雙方之間的利益存在失衡的現象。金融機構作為核心債權人,對企業的生產經營信息知曉不多,且企業籌資人員直接把握企業的負債、資產、生產經營狀況、現金流動狀況、企業發展規劃與前途、企業獲利與償債能力等,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所獲取的信息是不對等的。

(三)原因之三——金融創新存在風險

金融創新存在風險的表現:金融創新只有分散與轉移金融風險的能力,卻沒有消除全部金融風險的能力。金融創新只是簡單地降低了金融系統中潛在的風險,從宏觀方面將金融風險自風險迴避方轉移到風險偏好方。隨著金融創新的發展,與金融風險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復雜,其內容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金融創新雖然為金融機構的投機活動提供最新的 方法 與手段,一旦出現使用不當的問題,極有可能為金融機構帶來更大的危害與風險;二是金融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金融機構之間的溝通與聯系,逐步形成以資金聯系為前提的夥伴關系,在業務方面具有極強的相關性,一旦其中一家金融機構出現金融風險問題,將會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造成嚴重的危害;三是金融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金融市場國際化的聯系,國外有大量的金融投資進入我國,進而導致我國銀行等機構的資金流動出現大幅度震盪,銀行信貸的規模出現不穩定狀態,從而給金融體系造成極大的風險。

三、針對金融風險防範措施的研究

(一)措施之一——構建金融風險防範預警機制

構建金融風險防範預警機制,需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嚴格觀察與分析金融風險的早期預警信號,從中發展金融風險問題並對貸款發展趨勢進行科學預測,同時構金融風險防範識別機制,建立健全信貸檔案,對貸款的管理、發放、回收進行詳細、全面、真實地記錄;二是構建金融風險的風險防範分析研究機制,通過非財務與財務等兩個層面對金融風險進行分析與掌握。

(二)措施之二——強化金融體制的改革

強化金融體制改革:根據我國金融業的發展現狀與潛在的風險問題,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的速度與力度,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各種類型金融風險潛在的風險,對金融體制進行改革創新。構建適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現代化金融機構體系、金融調控監管體系以及金融市場體系,進而有效防範金融風險與保障金融安全。

(三)措施之三——強化金融監管力度

強化金融監管力度:一是採取措施完善金融監管體系,進而強化對我國金融機構的監管力度,在金融機構內部構建內部的監督管理機制、風險業務的評價機制以及內部監督檢查的評估機制等,對金融機構內部的一切違規活動進行披露與懲處;二是強化金融業的法律法規建設,嚴格規范市場准入規則,規範金融操作程序與流程,退出與進入市場交易等一系列活動均需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進行;三是強化金融業成員的定期自查力度,強化對業務運行過程中的監督與指導,進而有效預防金融行業運營過程中潛存的金融風險。

(四)措施之四——加強與國際金融界的合作

加強與國際金融界合作:在強化對國際投機資本的約束與監測的基礎上推進國際間的金融合作,科學分配國際金融儲備,構建全球金融市場的預警與監測系統,對金融風險的狀況、資金流動、國際儲備的波動狀況進行科學監測,強化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合作,盡全力化解與防範金融全球化所帶來的金融風險。

結語

金融風險是指受到各種外界或內部因素變化的影響,在信用活動與貨幣經營中,使得投資者與金融機構的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出現偏差,甚至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因此,在新時期加強對金融風險防範問題的研究,有助於降低金融風險對市場經濟與投資者利益的損害程度。

參考文獻:

[1]於岩熙.淺談金融風險及其防範措施[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0,8(08).

[2]田春,劉魯光.我國金融風險及其成因[J].現代商業,2009,10(21).

[3]張志鳳.對防範金融風險的思考[J].金融經濟,2009,10(16).

[4]冷昕鑫.金融風險及風險管理方法的完善[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9(04).

[5]施巧敏.淺談我國的金融風險及防範[J].科技資訊,2010,12(32).

[6]陳麗敏,駱念蓓.金融風暴對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分析[A]//中國國際貿易與投資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9.

金融風險的論文篇2

淺談我國金融風險問題

摘要:由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的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中國不可避免地面臨金融危機的挑戰。本文從國內外形勢出發,分析了我國經濟金融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並探求其成因,針對性地提出了規避金融風險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金融風險;金融危機;國內外形勢

一、目前的金融狀況

(一)國內外經濟形勢

目前,中國經濟正處於關鍵時期,面對的困難和挑戰明顯增多。從國際上看,次貸危機深度擴散,已經形成全球金融危機,基礎產品價格大幅上漲,金融市場跌宕起伏,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大大增加了。從國內來看,受勞動力成本增加,人民幣升值、出□減少等因素影響,加上雨雪冰凍、地震等自然災害,2008年中國經濟增速趨緩。部分城市房價大幅下降,股市劇烈波動,投機資本大量進出,部分行業和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出現困難。多種跡象表明,我國正面臨著系統性的金融風險的挑戰。

(二)國際金融形勢

近期,國際金融市場出現了嚴重惡化的跡象。美林忍痛出讓控股權予美國銀行,全球最大的 保險 商美國國際集團(AIG)尋求政府援助,美國老牌券商雷曼兄弟破產,從而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巨大的震盪。從全球金融市場來看,雷曼申請破產,不僅會引發金融市場出現惡性拋售,也會引起美國中小金融機構倒閉概率上升,美國企業破產潮的爆發,並由此導致美國經濟衰退,歐亞經濟進一步變差,對新興市場經濟造成巨大沖擊,可能引發全球經濟全面衰退。

(三)國內金融狀況

隨著國際金融形勢的惡化,中國的經濟金融形勢也出現了變化,宏觀調控決策從2007年的“防過熱”到下半年提出的“雙防”,再到當前的“一保一控”,十七屆三中全會又提出了“四保”,其目的都是為了防止中國經濟出現大起大落。從利率政策上看,今年9月末以來央行連續三次降息,這意味著新一輪減息進程的開始。股市、樓市持續低迷,資產價格下降。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意味著短期資本流入的預期收益率將大幅降低,資本流出進程可能會維持一段時間。

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房地產泡沫問題

2008年以來,房價漲幅一直呈下降趨勢: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幅度已經連續9個月出現下降。一些全國性和區域性的開發商已經對某些城市的樓盤採取了下調樓價和打折促銷的措施,全國購房者的觀望情緒也非常濃厚。央行最新發布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未來三個月打算買房的居民人數佔比為13.3%,創1999年調查開始以來最低水平。房地產周期出現了下行的勢頭。

為防止房地產市場的災難將蔓延到經濟的其他領域,政府選擇性地放寬了對該領域的限制,採取特定措施來刺激房地產領域。當前,從地方政府的救市,到財政部、央行的政策出台,“組團”救市的陣容越來越強大,採取救市措施有降低銀行存款准備金率、下調存貸款利率和貸款首付比例等。

(二)股市動盪問題

當前,中國股市面臨內憂外患的嚴峻局面。從外部環境來看,全球金融動盪,全球股市仍面臨金融危機的威脅,各主要股票市場大幅下挫震盪,中國股市全面好轉的國際環境並不具備。從內部環境來看,國內經濟下行趨勢越來越明顯。上市公司利潤出現了拐點,使得市場的動態估值進一步降低。內外環境的壓力使得投資者對股市信心崩潰,不難發現,當前A股市場的內外環境是歷史上最差的時期。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新一輪的救市開始了,管理層密集推出匯金入市、央企增持、印花稅單邊徵收、免徵利息稅等實質利好政策。這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對恢復投資者信心、穩定投資者預期產生了一定影響。在救市的同時,國家最高領導層發表了“要維護宏觀經濟穩定、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維護證券市場穩定、社會大局穩定”的講話,將四個“穩定”並列表明國家對股市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政府行為從宏觀領域進入到微觀領域,使得市場行為發生重大變異,政治預期與政策預期逐步取代市場預期而成為主導預期,市場的投資判斷就會失效,市場會逐漸呈現出扭曲的走勢和行情。而且應該注意到的是,政策只是在資金面、股票供求方面改善市場格局,並沒有改善企業的經營狀況。因此,一旦政策效應結束,行情仍有可能回到原有軌道。管理層只有將救市與治市相結合,從根本上改善市場預期,市場才能在完善自我機制的過程中走向良性循環。

(三)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問題

金融危機對我國潛在沖擊 渠道 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拋售我國金融機構股權。有關資料顯示,雷曼兄弟在中國主要金融機構沒有持股;第二個是我國金融機構對境外金融機構貸款、持有境外金融機構的股票或者債券。我國金融機構越來越多地在美國投資,投資規模也越來越大。以前投資,選擇的都是保守的金融產品,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例如截止到目前,已批露我國有七家上市銀行持有雷曼兄弟債券,而雷曼兄弟的破產導致它們遭受損失,七家銀行合計持有債券以及風險敞□的數量約為7.2164億美元。即便是購買美國國債這種風險系數小的金融產品,到期後雖然能夠獲得本金和利息,但一旦美元貶值,投資也會發生縮水。當前風險已經發生新的變化,原來信用風險是主要風險,現在金融創新越來越多,風險類型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

此外,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沖擊也逐漸顯現出來,要防止國際經濟放緩浪潮蔓延中國,疊加在中國本身經濟的放緩之上而引發惡性互動。中國以出□為主要經濟增長引擎,長期以來形成了“中國製造+美國消費”的市場格局。當前正在全球肆虐的金融危機帶來中國外需環境的劇變。盡管中國1―8月出□累計增長22.4%,但如果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和價格上漲因素,實質的出□增速只是個位數。其中,對美國出□下降更是嚴重。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國出□增速已從2006年的24.9%下降至2007年的14.4%,2008年1-7月更是下降至9.9%。

三、問題的成因

美國學者德羅薩在《金融危機真相》中認為,金融危機的主要成因都來自於發生國內部的經濟政策而不是資本自由流動下金融家們的資本投機行為。審視此輪美國金融危機,發現美聯儲在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和2001年9•11後的低利率政策,特別是對於衍生品場外交易市場的監管真空,才是次貸危機的罪魁禍首。因此金融危機表面上是由投資者盲目的自信和非理性造成的,但實質上市場失靈的背後的政府失靈,政府寬松的經濟政策和監管手段才是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

縱觀國內經濟,去年以來我國經濟遇到了通脹,股市、房市大幅下挫,企業的成本上升,訂單減少,中小企業生存困難等問題,我國面臨著金融風險乃至金融危機的挑戰。究其原因,在於中國改革開放所採取的經濟增長方式。為了以發展求穩定,中國的改革開放,一開始不可避免地選擇速度優先的策略。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無一例外需要投資拉動。吸引資本進入的唯一方式就是提供較高水平的資本利得。而資本利得的形成,只能依靠壓低成本,也就是壓低要素價格。這就變成以廉價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為國際消費者提供巨額補貼。

這樣會使投資率不斷提高、消費率不斷下降,而且投資的效率不斷下降,金融系統變得非常脆弱。為了防止投資率下降而需求不足,我國實施出□導向政策,用政府的力量,一方面適度保護,加強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另一方面本幣低估,讓本國貨幣貶值。但這樣會帶來外匯存底的大量積累,造成本幣升值的壓力增加,貿易摩擦加大,而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就是實行匯率形成機制的自由化。

於是,國人民幣開始緩慢升值,到了2006年的12月,我們的外匯儲備就超過了1萬億美元,位列世界第一。本幣升值的結果是流動性過剩。流動性過剩則造成三種情況,一是資產價格上升、泡沫形成;二是CPI上升、通貨膨脹;三是二者兼而有之。我國近幾年先是房地產價格和股價猛烈上升。房地產和股市都形成了泡沫,泡沫越積越大。現在泡沫破裂後,一方面是股市、房地產市場劇烈下跌,另一方面CPI上漲,盡管CPI已出現回歸,但CPI和PPI倒掛,風險依然存在。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當前風險問題一方面要建立科學的預警機制,通過跟進式管理,及時發現問題,並綜合利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穩住當前局勢,防止樓市低迷、股市崩盤,另一方面要積極探尋新的經濟發展道路,追求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四、對策和建議

(一)金融政策的著力點應放在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夯實經濟基礎

應當明確加工製造業仍是中國經濟與就業增長的重要部門,必須進一步加大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結合,有效把資源配置給有成長、有價值的產業和公司的不同層次的市場,如創業板、中小企業板、主板、企業債、公司債市場。只有以上市公司的價值增長和發債公司的價值增長為投資目標的市場,才是金融證券市場的基礎,也是金融證券市場發展的基礎。培育優質上市公司和發債公司,使公司業績不斷增長,做實做強做大基礎“標的”市場。對於衍生品市場要審慎漸近,但絕不是杜絕金融創新。金融創新要與實體經濟相結合,要圍繞生產要素、消費要素創新。金融創新產品在大規模推出前,要進行論證和試點,在明確風險之後,再大范圍推出。

(二)擴大內部需求,發揮消費拉動作用

多年來,中國消費率持續走低,刺激消費政策一直難以真正奏效,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政府佔有的收入比重過高。可以考慮擇機進一步提高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准,取消儲蓄存款利息稅,加快 教育 、醫療、養老等方面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落實補貼政策,增加對中低收入者、困難群體的生活補貼等,通過多種措施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改善居民消費預期。與此同時,加速推進增值稅轉型,採取優惠政策鼓勵東部企業向中西部轉移,對企業技改和研發投資給予適當的貼息和其他優惠,以提高企業投資熱情,鼓勵有條件的人員積極開展發明創造、創辦企業,對知識產權等給予更多的優惠,構建和諧的發展環境。

(三)加強政策協調,全力化解金融風險

貨幣政策應適度放鬆,但幅度要有所把握。首先,不對稱利率調整仍是主要調節方向。在信貸控制上,加大對中小企業、“三農”、災區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對中小企業,大力發展私募股權基金,拓寬融資渠道。匯率方面,將匯率調整到一定水平,並保持穩定,沒有必要繼續通過快速升值換取進□方面的好處,而且匯率穩定也有利於對沖客觀環境惡化帶來的出□增長被動大幅回落的風險。

財政政策結構性擴張空間仍很大。擴張深度、結構調整需與節能減排、區域投資調整相聯系。為了緩解投資增速下滑局勢,我國財政支出已在結構方面做出較大努力,如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在中小企業集中的江浙地區、災區重建等地區財政專項資金安排。

稅收政策應進一步減稅。目前有調整空間的稅收政策主要有出□退稅、增值稅、個人所得稅。減稅的范圍應覆蓋各行各業的企業,而不只針對出□型企業。政府要根據收入水平有選擇性地給老百姓減稅,如可採取提高個稅起征點、增加中低收入人群收入以及把對企業補貼增加轉向對低收入人群補貼等措施。

產業政策實施力度需繼續加大。其中,除了在產業規劃方面做好調整外,還需進一步取消價格管制,理順價格運行機制,特別是煤電、成品油等價格。這有利於企業通過市場手段調節自身經營情況,也有利於從整個社會層面提高資源、能源使用效率,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四)加強金融監督管理,完善風險管理機制

首先,加強有效金融監管的制度性建設。健全金融企業內控機制,健全金融監管法規,嚴格監管制度,建立對違規者的追究機制,建立對高風險金融機構的判斷和救助體系,依法規範金融行為。只有建立起有效、健全的內控制度,才能防範、控制、化解金融風險及危機,最終保障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

其次,密切關注跨境金融風險,嚴密防範金融沖擊,近期特別要加強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監管。要進一步建立完善金融監管和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加大對國際資本異常流動的打擊力度,努力為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創造平穩的經濟環境。既要嚴控資金的異常流入,也要防止其獲利後大規模集中抽逃。同時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防止在美元趨勢明朗以後,熱錢短期大規模流出導致國內資產價格和人民幣匯率短時期內急劇波動。最後,建立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加強監督機構之間溝通協調。

(五)建立金融穩定協調機制,構築金融防火牆

一是加強徵信體系的建設。利用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數據分析銀行貸款集中度情況,及時發出風險預警,對銀行違規放貸情況進行非現場核查,查找分析企業關聯貸款情況,對信貸資金的變化情況實時監控,為決策者和有關部門進行風險處置提供決策支持。二是加快反洗錢體系建設。對於國內商業銀行來講,通過建立防範和應對包括洗錢活動在內國際金融犯罪風險防範體系,有利於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提高國內乃至國際競爭力。三是加強支付系統運行管理,力求使中央銀行對支付清算系統的監測管理涵蓋與大額資金交易有關的各個領域,關注網上交易和虛擬貨幣市場的發展及風險問題,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六)關注資產價格的變化,防止價格大幅波動

對於股市,主要防止股價進一步下跌。要通過控制股票發行節奏和數量、實行公平定價、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規范“大小非”解禁等措施來振興股市,恢復投資者的信心,防止股票進一步下跌帶來的資金流動性風險、散戶投資的民生風險和國際資本抄底帶來的價格波動風險。

從房地產市場來看,應加強對普通住宅、經濟適用房等房地產項目的正常貸款,應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在資本市場通過股票、債券進行直接融資,鼓勵房地產行業的兼並重組。對於以往投放的資金、先期的客戶銀行要進行緊密監控,密切關注企業的財務狀況,對於已經形成的問題資金進行全面清理。在投放地區上,將重點關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形勢,加大向中西部地區的貸款投放,平衡整體風險。此外,需要加強對正常的住房需求的金融支持,給予足夠的消費信貸,改革各地的住房公積金組織及管理體制,盡快組建政府支持的住宅抵押貸款銀行及住宅抵押貸款證券化機構,以緩解當前房地產行業所面臨的困境。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金融風險的論文”

㈧ 求一篇關於人民幣匯率的論文

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外貿的影響?人民幣匯率改革對我國稅收影響的各層面分析 人民幣匯率改革給我國的稅收安全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分析這種不確定性並進而得出應對方法是很復雜的過程,首先要基本了解影響的各個方面,通過分析各個層面的影響途徑和後果,我們可以對症下葯,維護我國的稅收安全。 (一)人民幣匯率改革在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層面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1.匯率風險與進出口貿易 進出口貿易受匯率變動影響很大。在我國實行盯住匯率體制下,以美圓結算的大部分進出口貿易基本不受影響,進出口企業對於匯率風險基本不敏感。而在我國匯率基本實現市場化後,匯率更多的表現市場因素。 在匯率波動對貿易影響的一般分析中,意味著貨幣貶值將改善貿易收支,反之貨幣升值會使貿易陷入惡化的境地。但是,現實情況並非如此。「一些經濟體在匯率波動過程中,當貨幣貶值時卻沒有達到改善貿易收支的目的,反而使貿易收支轉向了相反的預期。在追尋這種沖突原因的過程中,產生了新的匯率傳遞理論(imperfect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對於匯率傳遞程度,許多經濟學家對匯率傳遞系數進行了實證估計,發現匯率傳遞是不完全的,即匯率變動後進出口價格不同比例的發生變動,匯率傳遞系數不等於1.因此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是不確定的。 具體在出口環節,我國出口產品主題還在於紡織品,初級加工品和部分電器設備,在大型機電項目,我國還沒有形成一個標志性台階。外國對於我國的產品需求彈性很小,在價格優勢下,人民幣目前2%的小幅度升值不會影響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在升值預期存在的情況下,更有世界銀行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未來50年樂觀的預測,這種升值力度會繼續增加,幅度將會是緩慢的,在這種升值預期的長期存在下,出口環節資金周轉會加快,企業會創造更多的利潤。 另外在進口方面,我國長期表現為內需嚴重不足,利率變動對我國儲蓄的影響不大,消費品市場長期處於輕度通貨緊縮的態勢,生產資料市場在未來10年內仍將是供應大於需求的態勢,進口環節不會有很大的增長,外貿環節稅收會隨著進出口企業的貿易增長而增加。 匯率變動並不完全由於市場本身的變化,還有很多人為的因素,比如國際熱錢和游資的干擾。我國目前處於金融改革的關鍵階段,關繫到我國市場化改革的成敗。由於我國金融系統承受著巨大的歷史包袱,積聚了巨大的金融風險,人民幣市場化改革前進的道路上困難重重,這對我國的稅收安全增加了很多的不確定因素。 2.外匯匯兌損益風險對經濟體的影響 外匯匯兌損益也是影響進出口企業和有外匯交易的企業的風險。由於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強制結售匯制度,企業保有的自主性外匯很少,進出口企業要完成進出口交易,需要經過結匯和售匯兩個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都存在著本幣和外幣的相互兌換,在匯率市場化變動的情況下,兌換中會發生匯兌損益,這是企業必須面對的風險,同時對我國的稅收造成風險。在我國近期推出遠期交易後,企業可以通過掉期交易等遠期交易規避這部分風險。 (二)人民幣匯率改革在國際收支資本項目層面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改革在資本項下逐步實現完全可兌換,實現資本的自由流動。而根據蒙代爾-弗萊明模型,進而得出的不可能三角理論,一國不可能同時達到貨幣政策獨立性,資本自由流動,固定匯率的目標,只能同時達到其中的兩個。在我國的未來的匯率制度選擇中,偏向於彈性更大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必然要求我國的資本項目下資本不是完全自由流動的,而事實上,很多國家和地區為了防止國際資本的沖擊,對國際資本流動都做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1.資本自由流動與我國金融風險 資本自由流動帶來的金融風險是金融系統的不穩定和金融脆弱性的增大。資本自由流動在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時,也帶來很多負面的效果,比如國際投機資本的惡意炒作和游資的蓄意沖擊。 自改革開放以後,湧入中國的國際資本一直呈現增長勢頭。「中國在利用國際資本方面保持了合理的結構和期限,資本流入絕大部分採用國外自接投資的形式,外債增長適度,而證券投資相對少。」 國外直接投資中有相當部分投入我國房地產行業,導致金融風險積聚。再加上我國長久以來積聚的金融風險,如果被蓄意利用,將危害到我國金融系統的穩定和改革的成敗,也將危害到我國稅收的安全。 2.國際資本流動變化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資本自由流動將大大提高我國的金融效率,在我國將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有限制的資本自由流動是適合我國的國情和發展需要的。隨著我國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經濟環境的不斷改善,適合國際資本進入投資的環境將越來越好,可以肯定的是,我國的投資價值在未來會好於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經濟健康快速的增長形象將會吸引國際資本的進入,帶動我國國內市場的繁榮,拉動我國的經濟增長,從而帶動我國稅收的增長。 一般說來,國際資本流動帶來的金融風險主要表現在貨幣危機、泡沫經濟和銀行業危機等幾個方面。但資本流動帶來的金融風險不一定必然演變為貨幣危機或銀行業危機,這主要取決於各國貨幣當局的政策以及所面臨的國際經濟環境。對於國際游資和熱錢的進入,我們要加強監管,採取部分限制性措施,增強風險預警,維護我國經濟的穩定和稅收的安全。 (三)人民幣匯率改革在國內金融市場層面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改革會直接影響到我國的金融市場,通過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債券市場等影響我國的金融風險。 1.人民幣匯率改革與我國金融市場風險 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有一句話在目前值得思考:弱的銀行體系與開放的資本項目相結合是「等著發生事故」。可見人民幣匯率改革後,資本項目可兌換對一國的經濟發展和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 在我國實行單一制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我國金融市場基本處於封閉的狀態,金融市場主要受國內經濟狀況的變化而變化,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渠道不是特別通暢。這也是我國能夠抵禦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原因。當我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完全市場化後,資本市場放開後,我國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將融為一體,我國金融市場會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而變化,金融風險將會有更廣泛的傳播性與傳染性,影響也會是更大的。 2.金融中介機構市場風險與我國稅收安全 銀行資產質量惡化,不良貸款比重較高。在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軌過程中,由於資本市場發展滯後,融資格局主要以銀行的間接融資為主,在統一利率政策指導下,對支持企業不斷增長的投資需求以及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於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內容的企業改革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各級政府對銀行的正常經營管理干預較大,不僅信貸資金的經營帶有「半財政」性質,而且扭曲了銀企關系;在近幾年的企業資產重組過程中,債、廢債現象嚴重,這無疑加重了銀行的壓力。 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風險日益暴露。我國的非銀行機構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證券公司以及保險公司等,由於經營管理存在問題,再加上監管落後,這些機構經營存在著不少問題,其中隱含的風險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人民幣匯率改革後,金融中介機構將會面臨更多的金融風險。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後,金融機構將會面對市場化的利率,匯率風險,直接影響到金融機構的收益,另外隨著金融機構逐漸趨向於混業經營,我國金融機構將面臨更多的投資風險與經營風險,這將勢必影響到金融機構的穩定性,影響到我國的稅收安全。 (四)人民幣匯率改革在國內產品市場層面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從根本意義上來說,匯率體現的是一國貨幣對外的價值,物價體現是一國貨幣對內的價值,因而對於一個開放度有限的國家來說,物價還是主要受國內供求和內部經濟因素變化的影響,隨著一國開放度的不斷加深,外部因素,特別是匯率因素對物價的影響才會逐步加深。 具體到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影響的研究, Lu. M and Z Zhang (2003)採用VARs(向量自回歸)方法對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的影響進行了實證檢驗,得到了人民幣匯率貶值將給國內物價帶來通貨膨脹效果的結論。另外J. Scheibe and D. Vines(2005)在對中國通貨膨脹的實證研究中得出,以貿易額為權重的名義有效匯率變動是影響國內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因素,名義有效匯率貶值一個百分點,將導致國內物價上升0.3個百分點。「 人民幣匯率波動帶來的國內物價變動將導致我國產品市場價格和企業格局的變動,直接影響到我國的稅收安全。 (五)人民幣匯率改革後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選擇對我國稅收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改革對我們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在宏觀政策方面,我們所考慮的不僅是國內市場的均衡,更綜合考慮國際和國內市場的均衡政策選擇考慮內外兩個市場的相互協調。

閱讀全文

與外匯風險的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勁勝精密股票代碼 瀏覽:123
170泰銖兌多少人民幣 瀏覽:55
中國郵政基金登錄 瀏覽:354
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 瀏覽:308
挖財投資2019 瀏覽:878
梧桐樹投資平台騙人 瀏覽:721
710多少人民幣 瀏覽:967
融資問題現狀分析 瀏覽:806
華信信託地址 瀏覽:865
單小鋪融資 瀏覽:808
3月21號資金流入前二十名 瀏覽:577
撿人融資 瀏覽:548
買貨幣基金和余額寶 瀏覽:572
今日人民幣對美元買入賣出價 瀏覽:273
登錄我的基金001416 瀏覽:465
四平融資 瀏覽:624
渤海信託淮安 瀏覽:749
期貨股票外匯 瀏覽:84
房企融資規模 瀏覽:701
在創業大街怎麼找投資 瀏覽: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