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遠期外匯交易案例

遠期外匯交易案例

發布時間:2021-01-26 23:10:27

1. 遠期外匯交易的作用有哪些,遠期外匯交易的基本方法

遠期結售匯業務是指中國銀行與您協商簽訂遠期結售匯合同,約定將來辦理結匯回或售匯的外幣答幣種、金額、匯率和期限;到期外匯收入或支出發生時,即按照該遠期結售匯合同訂明的幣種、金額、期限、匯率辦理結匯或售匯。該業務採取實需原則,實行一日多價。
如需進一步了解,請您詳詢中行當地網點。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2. 什麼是遠期外匯交易

遠期外匯交易有被稱為是期匯交易,指的是交易雙方在成交之後並沒有立刻辦理交割,而是約定好幣種、金額、匯率、交割時間等交易的條件,在到期時進行實際交割的外匯交易。

3. 舉例說明出口商如何利用遠期外匯交易來防範匯率風險

進貨價7元人民幣,出口價1美圓,現在匯率為1:8,則按現在匯率可賺1元人民幣,但進口商是在3個月版後付權款,若那時人民幣升值到1:7,則此項生意保本(不考慮稅費,下同),若升值到1:6,則虧損1元人民幣;但現在的遠期匯率為1:7.8,則進行遠期交易後,無論3個月後匯率變成多少,此項出口業務均賺0.8元人民幣,由此鎖定了利潤.
當然,若3個月後匯率仍然是1:8,則少賺了0.2元,若人民幣貶值了則少賺的更多.

4. 晉峰環球:即期外匯交易案例有哪些

「廣場協議」導致日元升值

1984年,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達到創紀錄的1000億美元,美國與各國,尤其是與主要逆差來源國日本之間的貿易摩擦加劇。為此,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1985年9月,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英國等5個發達國家的財長及央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決定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主要貨幣有序地下跌,以增加美國產品的出口競爭能力,解決美國巨額的貿易赤字,史稱「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是日元。1985年9月,日元匯率還在1美元兌250日元上下波動;而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美元對日元貶值了50%,最低曾跌到1美元兌120日元。隨後,日本經濟進入十多年低迷期,被稱為「失落的十年」。雖然日本經濟持續蕭條的根源在於經濟結構的自身缺陷和日本政府錯誤的經濟政策,但「廣場協議」無疑也是日本經濟持續蕭條的重要因素之一。

索羅斯狙擊泰銖

1996年,外國短期資本大量流入泰國房地產、股票市場,導致其樓市、股市出現了明顯的泡沫,泰國資產被嚴重高估,國際金融大鱷們預測泰銖會貶值,開始在金融市場上尋找錯誤的匯率定價中的獲利機會。

1997年2月初,以索羅斯為主的國際投資機構向泰國銀行借入高達150億美元的數月期限的遠期泰銖合約,而後於現匯市場大規模拋售。當時泰銖實行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制,索羅斯的狙擊導致泰銖迅速貶值,多次突破泰國中央銀行規定的匯率浮動限制,引起市場恐慌。泰國央行為維護泰銖幣值穩定,買入泰銖,但只有區區3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泰國中央銀行歷經短暫的戰斗,便宣告「彈盡糧絕」,最後只得放棄已堅持14年的泰銖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泰銖大幅貶值後,國際投資機構再以美元低價購回泰銖,用來歸還泰銖借款和利息。索羅斯沽空使得他狂賺數十億美元。泰銖貶值引發了金融危機,沉重地打擊了泰國經濟發展,成為亞洲金融危機的導火索。

美國量化寬松導致美元波動加劇

2008年11月,為應對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經濟衰退,美聯儲宣布將購買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標志著首輪量化寬松政策(QE)的開始。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推出QE可以向市場投放流動性,增加資本供應量,從而刺激內需,帶動經濟的發展。外匯市場對QE作出了激烈反應,美元指數(100.5567,-0.0154, -0.02%)大幅走弱。當第一輪QE宣布推出時,美元指數在一個月內走低12%,而各非美貨幣走勢趨強。由於許多國家都持有占本國外匯儲備比例很大的美國國債,此次超常規的量化寬松政策導致美國國債收益率下降,從而使相應持債國家的外匯資產存在非常大的貶值風險。

隨著美國經濟形勢改善,失業率逐漸向正常水平靠攏,美聯儲自2013年12月以來開始退出QE,市場流動性逐步趨緊,這將推動美元升值。

由於美元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美國國內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給其他國家的帶來了風險。目前,已有相當多的國家採取戰略性措施規避美元帶來的風險,如通過貨幣互換協議繞開美元,直接採取雙邊貨幣進行結算。

外匯市場是一個波動很大的市場,因此,在投機操作下有很大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的可能。在諸多的歷史教訓中,各國也加強了對外匯市場的風險監管控制,各國之間的金融監管聯系協作也在日益加強。

5. 遠期外匯交易的買賣原因

遠期外匯買賣產生的主要原因在於企業、銀行、投資者規避風險之所需,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進出口商預先買進或賣出期匯,以避免匯率變動風險。
匯率變動是經常性的,在商品貿易往來中,時間越長,由匯率變動所帶來的風險也就越大,而進出口商從簽訂買賣合同到交貨、付款又往往需要相當長時間(通常達30天~90天,有的更長),因此,有可能因匯率變動而遭受損失。進出口商為避免匯率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就想盡辦法在收取或支付款項時,按成交時的匯率辦理交割。
例1:某一日本出口商向美國進口商出口價值10萬美元的商品,共花成本1 200萬日元,約定3個月後付款。雙方簽訂買賣合同時的匯率為US=J¥130。按此匯率,出口該批商品可換得1 300萬日元,扣除成本,出口商可獲得100萬日元。但3個月後,若美元匯價跌至US= J¥128,則出口商只可換得1 280萬日元,比按原匯率計算少賺了20萬日元;若美元匯價跌至US= J¥120以下,則出口商可就得虧本了。可見美元下跌或日元升值將對日本出口商造成壓力。因此日本出口商在訂立買賣合同時,就按US= J¥130的匯率,將3個月的10萬美元期匯賣出,即把雙方約定遠期交割的10萬美元外匯售給日本的銀行,屆時就可收取1 300萬日元的貨款,從而避免了匯率變動的風險。
例2;某一香港進口商向美國買進價值10萬美元的商品,約定3個月後交付款,如果買貨時的匯率為US=HK7.81,則該批貨物買價為78.1 萬港元。但3個月後,美元升值,港元對美元的匯率為US=HK7.88,那麼這批商品價款就上升為78.8萬港元,進口商得多付出0.7萬港元。如果美元再猛漲,漲至US=HK8.00以上,香港進口商進口成本也猛增,甚至導致經營虧損。所以,香港的進口商為避免遭受美元匯率變動的損失,在訂立買賣合約時就向美國的銀行買進這3個月的美元期匯,以此避免美元匯率上升所承擔的成本風險,因為屆時只要付出78.1萬港元就可以了。
由此亦可見,進出口商避免或轉嫁風險的同時,事實上就是銀行承擔風險的開始。
2.外匯銀行為平衡遠期外匯持有額
遠期外匯持有額就是外匯頭寸(foreign exchange position)。進出口商為避免外匯風險而進行期匯交易,實質上就是把匯率變動的風險轉嫁給外匯銀行。外匯銀行之所以有風險,是因為它在與客戶進行了多種交易以後,會產生一天的外匯綜合持有額或總頭寸(overall position),在這當中難免會出現期匯和現匯的超買或超賣現象。這樣,外匯銀行就處於匯率變動的風險之中。為此,外匯銀行就設法把它的外匯頭寸予以平衡,即要對不同期限不同貨幣頭寸的餘缺進行拋售或補進,由此求得期匯頭寸的平衡。
例如,香港某外匯銀行發生超賣現象,表現為美元期匯頭寸缺10萬美元,為此銀行就設法補進。假定即期匯率為US=HK.70,3個月遠期匯率為US$l=HK.88,即美元3個月期匯匯率升水港幣0.18元。3個月後,該外匯銀行要付給客戶10萬美元,收入港幣78.8萬元。該銀行為了平衡這筆超賣的美元期匯,它必須到外匯市場上立即補進同期限(3個月)、相等金額(10萬)的美元期匯。如果該外匯銀行沒有馬上補進,而是延至當日收盤時才成交,這樣就可能因匯率已發生變化而造成損失。假定當日收市時美元即期匯率已升至US=HK.90,3個月期匯即美元3個月期匯仍為升水港幣0.18元,這樣,該外匯銀行補進的美元期匯就按US=HK.08(7.90+0.18)的匯率成交。10萬美元合80.8萬港元,結果銀行因補進時間未及時而損失2萬港元(80.8萬--78.8萬)。
所以,銀行在發現超賣情況時,就應立即買入同額的某種即期外匯。如本例,即期匯率為US$土=HK.70,10萬美元合77萬港幣。若這一天收盤時外匯銀行就已補進了3個月期的美元外匯,這樣,即期港元外匯已為多餘,因此,又可把這筆即期港元外匯按US=HK.90匯率賣出,因此可收入 79萬港元,該外匯銀行可獲利2萬港元(79萬-77萬)。
由此可見:首先,在出現期匯頭寸不平衡時,外匯銀行應先買入或賣出同類同額現匯,再拋補這筆期匯。也就是說用買賣同類同額的現匯來掩護這筆期匯頭寸平衡前的外匯風險。其次,銀行在平衡期匯頭寸時,還必須著眼於即期匯率的變動和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差額的大小。
3. 短期投資者或定期債務投資者預約買賣期匯以規避風險。
在沒有外匯管制的情況下,如果一國的利率低於他國,該國的資金就會流往他國以謀求高息。假設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紐約投資市場利率比倫敦高,兩者分別為 9.8%和7.2%,則英國的投資者為追求高息,就會用英鎊現款購買美元現匯,然後將其投資於3個月期的美國國庫券,待該國庫券到期後將美元本利兌換成英鎊匯回國內。這樣,投資者可多獲得2.6%的利息,但如果3個月後,美元匯率下跌,投資者就得花更多的美元去兌換英鎊,因此就有可能換不回投資的英鎊數量而遭致損失。為此,英國投資者可以在買進美元現匯的同時,賣出3個月的美元期匯,這樣,只要美元遠期匯率貼水不超過兩地的利差(2.6%),投資者的匯率風險就可以消除。當然如果超過這個利差,投資者就無利可圖而且還會遭到損失。這是就在國外投資而言的,如果在國外有定期外匯債務的人,則就要購進期匯以防債務到期時多付出本國貨幣。
例如,我國一投資者對美國有外匯債務1億美元,為防止美元匯率波動造成損失,就購買3個月期匯,當時匯率為US$l=RMB¥8.1721,現匯率變動為US1=RMB¥8.2721,如果未買期匯,該投資者就得付出8.2721億人民幣才能兌換1億美元,但現已購買期匯,則只需花8. 1721億人民幣就夠了。

6. 鋼材中遠期交易經典案例誰有啊,舉個例子說明他的好處

一 、穩健型賣出保值操作方案:

回顧2009年,鋼材市場將繼續呈供大於求的局面,鋼材出口難以有大幅增長。2009年上半年鋼材價格將繼續維持目前的位置作小幅震盪,下半年隨著各項經濟刺激措施效果顯現有望拉動鋼材價格上漲。在此分析基礎上,制定如下方案:

1. 方案概述:

可規避的風險:批量進貨後鋼材價格出現大幅下跌。

適用對象:一級鋼貿商、大型經銷商;

保值方向:賣期保值;

賣期保值的基本操作方法:購入現貨同時在某大宗市場賣出遠期螺紋鋼;

賣期保值原理簡介:購入鋼材現貨後,將未銷售的庫存鋼材、在途鋼材在大宗市場做空賣出,鎖定銷售利潤。

2. 模擬操作實例:

某鋼貿公司 2月初由鋼廠進貨共10000噸,鋼廠結算價3300元,公司銷貨價3350元(銷售利潤50元),到貨日期 2月25日。為防止在到貨之前鋼材價格出現大幅下跌遭受風險,該公司在某大宗市場以 3400 元做空10000噸螺紋鋼。

2 月中旬,鋼材現貨價格下跌至3200元,鋼材電子盤價格下跌至3250元,公司簽訂一份銷售合同,將此批鋼材中的2000噸以3200元售出,同時將賣出的螺紋鋼中的2000噸以3250平倉。

套保結果分析:

現貨盈虧:3200-3300= -100 元/噸

電子盤盈虧:3400-3250= 150 元/噸

實際盈利:50 元/噸

如果不作套期保值操作,則:

現貨盈虧:3200-3300= -100 元/噸

模擬操作結論:通過套期保值,公司可以實現預期的利潤目標,規避了鋼價下跌的風險。

3.某鋼貿公司保值操作方案:

穩健型賣出保值操作方案

保值價位的確定
基於對2009年上半年鋼材價格走勢的判斷,2009年上半年鋼材價格將在3000-3900元之間作區間震盪,震盪的低點在3000-3300元/噸(三級螺紋鋼為例),震盪的區間高點在3800-3900元,上半年的均價在3400-3500元左右。

基於以上判斷,制定如下套保方案

3000-3200元/噸
對庫存、在途的鋼材現貨做少量保值;

保值比例:30%

3300-3500元/噸
對庫存、在途的鋼材現貨做至少一半保值;

保值比例:50%

3600-3800元/噸
對庫存、在途的鋼材現貨做大部分保值;

保值比例:80%

3800以上元/噸
對庫存、在途的鋼材現貨做全部保值;

保值比例:90%以上

說明:保值比例=期貨做空數量/未定價銷售貨物數量

以上保值比例僅為建議方案,實際保值數量還要根據公司風險承受能力和保證金充裕程度來確定。未保值的現貨,按照日常經營擇機高賣低買,根據鋼材市場變化情況確定買賣時機。未保值的現貨將承擔鋼材價格下跌的風險。

二、沖抵進貨成本的買入套期方案:

1. 方案概述:

可規避的風險:當鋼價相對低點時,不能及時補充庫存錯失進貨良機;鋼價相對高點時進貨源源不斷,不能及時售貨形成被動囤貨;

適用對象:一級鋼貿商、大型經銷商;

操作方向:雙向操作;

賣期保值的基本操作方法:在判斷出的低點不能及時補充庫存時,在期貨市場作

多頭買入;在補充庫存或者至階段性高點後,在鋼材大宗市場作多頭平倉。

原理簡介:鋼材現貨貿易實質就是在鋼材現貨市場的投機行為,利潤來源於現貨的進銷差價。但大中型鋼貿商因流動資金等原因不能自由選擇進貨的時機,主要體現在不能自由確定進貨的數量和價格上。中規鋼材電子交易市場為貿易商提供了這樣一個市場:在電子盤市場開盤時間內,隨時自由選擇以市場價格和數量進行鋼材遠期合約的買賣。

2. 模擬操作實例:

某鋼貿公司與某鋼廠有協議,每月銷鋼材10000噸,結算價以發貨日上海地區某鋼鐵綜合指數為准,該鋼貿商平時控制屯貨量在3000噸以下。3月2日,螺紋鋼電子盤6月合約價格下跌至3250元,營銷部門認為這是本月螺紋鋼價格的低點,應按3250元增加3000噸的庫存。但從鋼廠傳來的信息表明,最快一批貨3000噸要到3月10日才能發貨。營銷部門3月2日以3250元買入3000噸鋼材期貨作為虛擬庫存。

3月10日鋼廠到貨,結算價3500元。當日將3000噸鋼材期貨以3550元平倉。

套保結果分析:

3000 噸鋼材現貨進貨成本進貨成:3500 元/噸

鋼材遠期合約的盈利:3550-3250=300 元/噸

沖抵後的現貨進貨成本:3500-300=3200 元/噸

如果沒有做套期保值,則: 貿易商無法在價格相對低點購入現貨,進貨成本會增加 300 元/噸。

模擬操作結論:靈活操作套期保值,公司降低了鋼材現貨的進貨成本。

3. 鋼貿公司建虛擬庫存

虛擬庫存建設方案

建庫價位的確定
基於對2009年上半年鋼材價格走勢的判斷,2009年上半年鋼材價格將在3000-3900元之間作區間震盪,震盪的低點在3000-3300元/噸(三級螺紋鋼為例),震盪的區間高點在3800-3900元,上半年的均價在3400-3500元左右。

基於以上判斷,制定如下操作方案

價格區間
操作方案

3100以下
如不能在低價及時補充現貨庫存,以少量資金買入鋼材遠期合約,建立虛擬庫存;

虛擬庫存比例:90%

3100-3200元/噸
如不能及時補充現貨庫存,以少量資金買入鋼材遠期合約,建立虛擬庫存;

虛擬庫存比例:70%

3200-3500元/噸
減少虛擬庫存,沖減現貨進貨成本;

虛擬庫存比例:30%以下

3500-3800元/噸
清空虛擬庫存,沖減現貨進貨成本;

如仍有現貨則對現貨賣出保值;

保值比例70%

3800元/噸以上
對庫存、在途的鋼材現貨作全部保值;

保值比例:90%以上

說明:虛擬庫存比例=虛擬庫存數量/公司最大存貨比例

保值比例=期貨做空數量/未定價銷售貨物數量

以上虛擬庫存比例、保值比例僅為建議方案,實際虛擬庫存比例、保值數量還要根據公司風險承受能力和期貨賬戶保證金充裕程度來確定。

未保值的現貨,按照日常經營擇機高賣低買,根據鋼材市場變化情況確定買賣時機。未保值的現貨將承擔鋼材價格下跌的風險。

三、跨市套利方案:

1. 方案概述:

適用對象:可以同時在電子盤和期貨市場同時操作的機構客戶。

方案目標:獲取低風險的利潤。

操作方向:雙向操作;

基本操作方法:在兩個市場同時做等量的買入賣出操作,利用兩個市場不同合約的價差變化獲利。

原理簡介:跨市套利是指在某個交易所買入(或賣出)某一交割月份的某種商品合約同時,在另一個交易所賣出(或買入)同一交割月份的同種商品合約,以期在有利時機分別在遠期和遠期合約交易市場對沖在手的合約獲利。

2. 模擬操作實例:

某鋼貿公司同時在上海某兩個螺紋鋼大宗交易市場開有交易賬戶,通過對兩者合約觀察發現,二者交易的合約的實物標的基本一致,二者價價格走勢基本一致,但是仍會出現小范圍的波動。二者的差價基本維持在每噸上下浮動 30 元的范圍內: 當其中一個市場價格比另外一個市場價格高30元:買價格低的市場遠期合約,賣價格高的市場遠期合約;反之:買高價合約,買賣低價合約;

以上操作每噸盈利:30+30=60元/噸

3. 某鋼貿公司跨市套利操作方法

跨市套利操作方法

合約價差范圍的確定
1、確定可套利操作的兩個合約。

2、追蹤甲大宗市場與乙大宗市場的差價

3、根據兩個市場價格走勢,同時計算交割成本、運輸成本、庫存成本等費用後,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價差的合理范圍:

價差范圍:上限A→下限B

基於以上判斷,制定如下操作方案

價格區間
操作方案

兩合約價差接近或超過上限A
賣出甲合約,同時買入等量的乙合約。

兩合約價差接近或超過下限B
買入(平倉)甲合約,同時賣出(平倉)等量的乙合約。

說明:合約差價

虛擬庫存比例=虛擬庫存數量/公司最大存貨數量

來源:上海中規鋼材電子交易市場,上文有部分表格未顯示,要查看全文的話 你直接去他們網站看得了

7. 遠期外匯交易策略

中長線打法:在確定方向的前提下,找合適的點位每次交易下單5手,內不設止損,盈利100-300點以上容再出,因為這是極輕的倉位,所以不用止損,適合歐美,鎊美,美日等貨幣。
短線打法:在合適的點位每次下單10手-15手,止損20-35點,盈利可隨時平倉,不要扛單

8. 案例分析 (1)利用人民幣遠期結售匯業務規避匯率風險 (2)利用期權交易規避匯率風險

(1)做遠期,到期時抄收到2000萬美元,出售得人民幣2000萬*8.3649
不做遠期,到期收到的美元,兌換人民幣:2000萬*8.2649
做了遠期結售匯業務,多獲人民幣:2000萬*(8.3649-8.2649)=200萬
(2)一是遠期避險:
日元升值,3個月後現匯匯率為$1=JP¥220,與預期一致,執行期權,即240的價格兌換24億日元,需要美元1000萬
如果遠期保值,同樣需要美元1000萬,相比較,期權保值多付了期權費
日元穩定不變,3個月後現匯匯率仍為$1=JP¥240,放棄期權,按市場購買日元與做遠期一樣,均支付美元1000萬,期權交易多支付了期權費。
日元貶值,3個月後現匯匯率為$1=JP¥260。放棄期權,按市場支付,需要美元24億/260=923.0769萬美元,遠期避險需要美元1000萬
期權交易比較靈活,對自己有利時執行,不利時放棄,遠期交易是鎖定將來的支付,防範損失的同時也抑制了收益,且有信用風險的存在。期權交易需要支付期權費,且無論執行與否都不能返還。

9. 為什麼要有遠期外匯交易

一是鎖定遠期的收益或支出,保值的需要。
二是通過遠期外匯交易獲利,投機的需要。

10. 有什麼金融遠期合約的案例

1;某進出口公司,2012年9月2日,與銀行(工行)簽定一筆期限為1年,金額為1億美圓的遠期結匯合專約,預計2013年9月有屬一筆出口收匯款。當時銀行報給該公司的遠期一年的價格為6.14;
2;2013年9月,該公司從境外匯回1億美圓的資金,按照當時所定的遠期匯率6.14,銀行辦理了結匯,該公司得到人民幣資金為614萬人民幣;
3;2013年9月2日,當天的外匯牌價為6.10,簽定遠期合約,該公司一方面規避了匯率風險,一方面帶來了額外的收益即400萬人民幣。
供參考。

閱讀全文

與遠期外匯交易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遺產信託基金 瀏覽:67
安徽和生投資 瀏覽:823
股指期貨對應基金 瀏覽:89
股票里做t是什麼意思 瀏覽:968
玩股票資金怎麼籌 瀏覽:49
銀行貸款日利息怎麼算 瀏覽:211
什麼是互聯網基金產品 瀏覽:688
私募基金的主要策略 瀏覽:211
外匯Ham 瀏覽:178
錢吧理財 瀏覽:684
中郵穩定收益A基金 瀏覽:851
企業投資管理辦法 瀏覽:388
外匯什麼指標最准 瀏覽:291
招商銀行滬深300理財怎麼樣 瀏覽:967
投融資會上的講話 瀏覽:45
富國互聯科技股票基金封閉期 瀏覽: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戲理財 瀏覽:11
招商融資發布會 瀏覽:20
租賃表外融資 瀏覽:575
中國股票價格為什麼高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