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關外匯儲備的問題, 很想知...
什麼是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 *** 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 *** 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指一個國家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黃金、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 *** 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
外匯儲備的發展
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 *** 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即外匯儲備。同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可隨時動用的款項一起,構成一國的官方儲備(儲備資產)總額。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外匯儲備的主要形式有 *** 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是美元,其次是英鎊,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在國際儲備資產總額中,外匯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匯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繫到該國貨幣匯率的維持和穩定。它是顯示一個國家經濟、貨幣和國際收支等實力的重要指標。
外匯儲備的功能
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是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是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四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一些強勢貨幣的國家如美國,並無太多的外匯存底,因為美元可在各國流通。開發中國家的貨幣不容易在國際上流通,而這些國家出於政治現實,或為了其本身經濟發展上的考量,通常必須有大量的外匯存底以資因應,例如台灣(中華民國)在1990年代的外匯存底經常位居世界首位。
尋求短期回報的流動資金,稱為熱錢(hot currency),也稱流資,具有「熱錢」性質的外匯可在短時間內撤離,也就是「外資大量流出」。
中國外匯存底從2002年的2684億美元,一路攀升,截至2008年10月為止,中國的外匯存底累積近2兆美元,為歷史新高,年成長達32.9%。當中至少半數是所謂的「熱錢」,摩根士丹利亞太區前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表示:「其實這不是中國的錢,是資金流入的結果。」中國的外匯存底有67%用於收購美國國債和美國相關機構債券。,參考: businesstimes/articles/20090521/exchange052176,
2. 我國國際儲備最主要來源項是什麼
我國國際儲備最主要來源項是長期對外貿易順差、外國對華實體經濟投資、外國資本流入(熱錢)、外匯儲備經營產生的收益。貿易順差是我國境內外匯的重要來源,國際的交易導致外幣流入國內,央行進行外幣交易,增加我國國際儲備。
3. 外匯儲備多的利弊
中國外匯儲備從無到有,伴隨的是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那麼外匯儲備多是不是好事?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外匯儲備多的利弊,希望能幫到你。
外匯儲備多的利弊
1、外匯儲備過多, 會導致外匯資源效益低下,甚至閑置。外匯儲備是對國外實際資源的購買力,它們若得到利用, 就可以增加國內投資和加快經濟的發展。因此, 一國持有的外匯儲備, 實際上是將這些實際資源儲備起來, 犧牲和放棄利用它們加快本國經濟發展的機會。這是一種經濟效益的損失,是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也即使用國外實際資源的投資收益率的損失。
2、外匯儲備投資收益率低。盡管中國的對外凈資產高居全球第二位,但 2008-2012年國際收益累計凈虧損超過7000億美元。究其原因,是中國的對外資產回報率大大低於對外債務的成本。根據國內相關學者的研究結果,自2004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結構表現為,大約其中8%是日元資產、22%是歐元資產、70%是美元資產。同時,我國外匯儲備在各國的投資 渠道 以該國幣種的國債和銀行儲蓄為主,其投資回報率很低,在過去幾年間一直處於1%-6%的范圍內,尤其是2004年以後,整體外匯儲備的投資回報率均不超過5%。外匯儲備投資收益率低。根據國內相關學者的研究結果,自2004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結構表現為,大約其中8%是日元資產、22%是歐元資產、70%是美元資產。同時,我國外匯儲備在各國的投資渠道以該國幣種的國債和銀行儲蓄為主,其投資回報率很低,在過去幾年間一直處於1%-6%的范圍內,尤其是2004年以後,整體外匯儲備的投資回報率均不超過5%。
3、中國外匯儲備過高還會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優惠貸款,大量的外匯儲備,不利於對外低成本融資。根據IM F 的有關規定,成員國發生外匯收支逆差時,可以從信託基金中提取相當於本國所繳納份額的低息貸款,如果成員國在生產貿易方面發生結構性問題需要調整時,還可以獲取相當於本國份額1印2的中長期貸款,利率也較優惠相反,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這些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國家提供幫助。
中國外匯儲備認識的誤區
誤區一:外匯儲備多=金融安全
中國外匯儲備從無到有,伴隨的是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因此,就很容易產生一個誤區,即外匯儲備的增加是國家實力的體現,外匯儲備越多,國家金融越安全。這種看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完全。
一般而言,一國外匯儲備的基本功能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交易性需求,確保進口支付能力;二是償債性需求,確保對外還債能力。因此,一定的外匯儲備規模是滿足上述兩方面需求的充分保證。
但是,外匯儲備規模過大,會引發其他問題。尤其對於中國而言,會對貨幣政策形成挑戰。由於我國資本與金融項目並未完全開放,國際收支中的外匯結算主要是由央行承擔。因此,央行買入大量外匯時,會因外匯占款的增加被迫增加基礎貨幣投放量,對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形成了挑戰。外匯儲備的規模過大也使其盈利性受到了挑戰。
通常而言,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就是國內投資的收益率。一國持有的儲備超過國家的需要,就意味著犧牲部分投資和消費。此外,外匯儲備增加的過程中,還可能有“熱錢”湧入,帶來市場風險。
誤區二:外匯儲備減少=匯率不穩
亞洲金融危機中,缺少外匯儲備的東南亞國家,被某些國際金融對沖基金狙擊,但中國香港在持有巨大外匯儲備規模的中國強力支持下,維護了港元的穩定。因此產生了外儲的第二個認識誤區,外儲儲備是匯率穩定的基礎,外儲減少等於匯率不穩。
不可否認外匯儲備是保證匯率穩定的重要手段,但從更廣泛的經濟背景來看,也許並不完全。無論是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或是在此前的英鎊阻擊戰中,某些對沖基金誠然擔任了“槍桿子”“炮筒子”的作用,但危機的根本原因還是在各國內部。
無論是英鎊當時的聯席匯率制,或是東南亞國家其時高企的經濟泡沫,均有其內生缺陷和風險,這些才是它們被狙擊以及被狙擊成功的核心原因。
韓國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前後動用16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仍然難以緩解市場對韓元貶值的預期。2014年,俄羅斯因石油價格大跌等原因遭遇盧布危機,同樣企圖拿出外匯儲備進行“對抗”,卻發現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問題。
長期來看,匯率總是會回到以基本經濟面為基礎的均衡價格附近。外匯儲備幫助匯率調整,還是應以消減暫時的不理性、避免外因對經濟造成致命影響為主。
誤區三:外匯儲備下降=資本外逃
近兩年來,全球經濟復甦乏力,中國經濟也進入了長期L型走勢,同時美國經濟相對強勢,因此全球新興市場資本流出的趨勢明顯。因此,對外儲下降產生了第三個誤區,即外匯儲備下降是由於資本加速撤離中國。
2016年以來,由於新興經濟體經濟乏力,特別是10月份的數據顯示,印度、韓國和中國台灣在內的6個新興市場集體出現國際資金凈流出現象。這也推動美元指數繼續走強,推高了市場對資本外流的擔憂。中國在8月中旬宣布深港通獲批後,滬港通南向資金明顯增加,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滬港通南向資金也是消耗外儲的一個重要原因,市場正利用匯率貶值預期加速資金從滬港通外流。但其實從我國的外匯儲備細項構成看,雖然短期而言,對人民幣匯率貶值的預期也成為資本外流的壓力之一,但長期來看, 企業運營 和居民生活方式的變化,才是中國外匯儲備規模變化的根本原因。
4. 3萬億外匯儲備是誰的
中國的、其中大部分來源於美國的國債
5. 外匯儲備過大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外匯儲備並不是越大越好,而外匯儲備過大對經濟又有哪些影響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關於外匯儲備過大對經濟的影響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外匯儲備過大對經濟的影響
1. 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
2. 帶來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將嚴重縮水。
3. 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中國每年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中國又持有大約一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 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 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外匯儲備過多會使中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中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6.加速熱錢流入,引發或加速該國的通貨膨脹。
中國高額外匯儲備帶來的問題
1、國的外匯儲備規模過大,提高機會成本 高額外匯儲備使機會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資本的有效使用率。外匯儲備是以存款的形式存放在外國銀行的,如果不是用於儲蓄而用於對外投資的話,可以用於進口或投資,那麼收益率則要遠遠高於儲蓄收益,這樣就構成了外匯儲蓄的機會成本。由此可以看出越多的外匯儲備,就有更多的機會成本。
2、漲的外匯儲備影響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的外匯儲備變動是貨幣供給的重要 渠道 。一國的貨幣供應量是由中央銀行發行,再通過各種渠道向市場投放的貨幣數量。外匯占款是中央銀行持有外匯儲備所對應的貨幣投放。同時,外匯儲備占款具有高能貨幣的性質,通過乘數效應可以對貨幣供應產生成倍的放大作用。當中國國際收支持續出現順差時,外匯市場上供過於求。
3、行的外匯管理制度,增加通貨膨脹壓力 1994年初,中國實行了單一匯率制度,在對資本與金融項目實行嚴格管制的同時,對經常項目實施強制的結售匯制度。該制度規定,除了允許部分外商投資企業開設外匯現匯賬戶外,對中資企業實行強制結匯,經常項目下的外匯收入除少數非貿易非經營性收入外,都必須賣給外匯指定銀行。而外匯指定銀行的結算周轉頭寸等都是有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實際情況核定的,也就是說,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國外匯市場最大的買入者。近年來,中國連續貿易順差,中國人民銀行只能購買超額的外匯,這就造成了基礎貨幣投放量的增大,加上貨幣乘數的作用,形成過分寬裕的貨幣供給,加劇了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人民銀行對國內的宏觀經濟進行調控。
4、國巨額外匯儲備面臨著巨大的匯率風險 從國際金融體系角度觀察,中國外匯儲備快速上升,但結構仍以美元為主。這使得中國經濟增長已有成果和未來命運承受著巨大的匯率風險,特別是美元匯率風險。
5、構相對單一,增大了儲備風險 目前,在中國外匯儲備中美元所佔的比例較大,每當美元貶值或美國國內出現通貨膨脹時,中國外匯儲備都會隨之貶值,從而造成外匯儲備的損失。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由於國際資本迅速大規模地流動,金融市場的利率與匯率波動也將十分激烈,因此匯率風險增大。另外,一國大量地持有另一國的貨幣資產,勢必會帶來一定的政治風險。假使中美關系惡化,中國很可能面臨持有的美元資產被凍結的風險,使中國的外匯儲備遭受重大損失。
6、額外匯儲備給人民幣帶來巨大的升值壓力,使央行需要使用更多的手段來維持幣值的穩定 持續擴大的國際收支順差,造成了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的明顯失衡,在中國的外匯管理體制和匯率政策操作下,其結果就是外匯儲備的不斷積累,這使人民幣處於不斷增大的升值壓力下。事實上,盡管人民幣升值問題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際經濟利益的矛盾和沖突,但必須承認,經常項目與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的存在是人民幣升值壓力形成的關鍵和根源所在。而人民幣的升值勢必給中國的出口帶來不利影響,從而對促進就業和保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外匯儲備的功能
1、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2、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3、護國際信譽,提高融資能力
4、強綜合國力,抵抗金融風險
外匯儲備過大對經濟的影響相關 文章 :
1. 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2. 外匯儲備過多的影響
3. 外匯儲備過多的危害
4. 外匯儲備過多的利弊分析
5. 外匯儲備過高會怎麼樣
6. 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
外匯儲備的來源是什麼?主要是通過貿易順差;國際收支順差,尤其是經常帳戶項目的順差,是增加國際儲備貨幣的主要來源。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外匯儲備三大主要來源的詳細信息,希望大家喜歡!
外匯儲備的三大主要來源
第一是來源主要是通過貿易順差;
第二是長期以來我國實施針對FDI流入的優惠政策,所以導致FDI大量流入,FDI流入之後轉換成人民幣過程中也會形成外匯儲備。另一方面,流入中國的FDI所創造的利潤基本上還沒有匯到國外,這更增加了FDI流入對外匯儲備增長的影響。
第三是由於由貿易順差、FDI之外的資本流動。2001年至今,由於人民幣升值預期轉化為升值現實,導致大量熱錢流入中國,加劇了外匯儲備的增長。
國際外匯儲備的來源
(一)一國視角下的國際儲備來源
1、政府或中央銀行收購的黃金;
2、國際收支順差,尤其是經常帳戶項目的順差,是增加國際儲備貨幣的主要來源;
3、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收進的外匯;
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配的特別提款權;
5、政府或中央銀行向國外借款可暫時補充國際儲備 貨幣 以上國際儲備的來源渠道中,從根本上講,只有國際 收支盈餘才是一國國際儲備的最主要來源。
(二)全球視角下的國際儲備來源
黃金的產量減去非貨幣性黃金
基金組織創設的特別提款權
儲備貨幣發行國的貨幣輸出。
黃金儲備最新排名為:美國8133.5噸、 德國3412.6噸、IMF3217.3噸、法國 2487.1噸、義大利2451.8噸、中國1054 噸、瑞士1040.1噸。
從國際收支看外匯儲備來源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際收支的概念,所以談外匯儲備是怎麼積累起來的,我們應該看一下國際收支。外匯儲備大致主要有三個來源:第一是來源主要是通過貿易順差;第二是長期以來我國實施針對FDI流入的優惠政策,所以導致FDI大量流入,FDI流入之後轉換成人民幣過程中也會形成外匯儲備。另一方面,流入中國的FDI所創造的利潤基本上還沒有匯到國外,這更增加了FDI流入對外匯儲備增長的影響。第三是由於由貿易順差、FDI之外的資本流動。2001年至今,由於人民幣升值預期轉化為升值現實,導致大量熱錢流入中國,加劇了外匯儲備的增長。
中國現在還沒有全面開放資本帳戶,所以外資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現在只能夠通過QFII,而QFII目前規模只有 100多億美元,所以絕大部分通過貿易和FDI流入的資本都不是通過QFII的正規渠道,而是通過各種地下錢庄或者虛假的貿易順差等途徑流入的。
對於外匯儲備的經濟屬性,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分析:第一個層面;按照我國現行的外匯管理制度,企業和個人手中不允許存有政策允許范圍之外的外匯,為購買以各種形式而湧入國內的外匯,央行必須發行債券或多印鈔票,從而大量放出基礎貨幣。就是說,中國的外匯儲備是央行買來的。而且,為維護現行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央行也必須通過買賣一定數量的美元等外匯資金,使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控制在合理的區間。因此,盡管外匯儲備是央行的資產,但這一資產是通過央行的負債形成的。第二個層面;不同來源的外匯儲備具有不同的經濟意義:來源於經常帳戶順差的外匯儲備增長是本國儲蓄的積累,是一個國家的凈財富;而主要來源於金融帳戶的外匯儲備增長實際上是以負債的增加換取外匯儲備的增長,這樣的外匯儲備增長具有借入儲備的性質,因而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從國際收支平衡表上看,我國近幾年的外匯儲備增長主要源於巨額的凈資本流入,基本上也是以對外負債的增加換取外匯儲備的增長。
通過外匯儲備的來源過程和經濟屬性的分析說明,外匯儲備並不是央行的一筆收入,或者說在央行和財政部合並形成的資產負債表中,外匯儲備並不是政府的財政性資金,而是中央銀行的一項負債性質的資產。
7. 外匯儲備包括哪些方面
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即外匯儲備。同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可隨時動用的款項一起,構成一國的官方儲備(儲備資產)的總額。
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是美元,其次是英鎊,19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
中國外匯儲備組成:中國外匯儲備主要由四部分組成:一是巨額貿易順差;二是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的大幅增加;三是外國貸款的持續增多;四是對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的「熱錢」流入(估計2008年年初已超過500億美元,2009年年初超過1000億美元)。
外匯儲備,是指中央銀行和其他政府機構為滿足國際收支需要而集中持有的外匯資產。外匯儲備是國家貨幣當局持有的資產,可隨時兌換外幣。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方式,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支票、本票、外幣匯票等。國際收支逆差和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匯率。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8. 熱錢是什麼意思 熱錢流入是什麼意思
股市中有這樣一個名詞——熱錢,熱錢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熱錢?熱錢又稱投機性短期資本或游資,是指只為追求最高報酬和最低風險,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例如,當投機者預期某種貨幣的價格下跌時,出售該貨幣的遠期外匯,在將來期滿之後,再以較低的即期外匯買進而,取匯兌差價的利益。
熱錢之所以「游來游去」、「忙裡忙外」、「熱得發燙」,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里盡可能多地以錢生錢,獲取高額資金回報。說得更具體一點就是,熱錢的目的純粹是為了投機盈利,而不是為了投資實業、創造就業、提供商品或服務。這也是熱錢與投資的最大區別。
通常所說的熱錢,是指大額流動短期資本,但在分析我國的熱錢問題時,可以把所有制度外流入的、以追求差價收益為目的的國際資本都看作是熱錢。也就是說,其中既包括國際短期資本,也包括中長期資本。究其原因在於,我國經濟長期快速發展,給國外熱錢造成了極高的回報預期,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熱錢是准備長期潛伏在我國國內的。要想區分這種短期炒作和長期潛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熱錢的性質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可以相互轉化。例如,當金融環境適合時,長期投資資本同樣會主動或被迫轉成短期投機資本(熱錢),從投資變成投機,從投機變成逃離。正因如此,要想比較准確地估計熱錢的規模究竟有多大,有相當大的難度。
從炒作對象看,熱錢最喜歡股票、黃金及其他貴金屬、期貨、貨幣、房地產,以及各種農產品如紅豆、綠豆、大蒜等。
熱錢規模的計算公式是:
熱錢=某年某國增加的外匯儲備數額-外商直接投資金額-貿易順差金額
熱錢具有「四高」特徵:(1)高收益性與風險性:熱錢在全球金融市場運動的最終目的是追求高收益,當然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2)高信息化與敏感性:信息化使得投資者對一國或世界經濟金融現狀和趨勢,對各個金融市場利差、匯差和各種價格差,以及相關的國家經濟政策等有迅速的反應。(3)高流動性與短期性:熱錢甚至在一天或一周內迅速進出,短的周期意味著高流動性;(4)投資的高虛擬性與投機性:熱錢的投資既不創造就業,也不提供服務,其有極大的虛擬性、投機性和破壞性。
熱錢既然是來投機的,那就是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尤其是熱錢的大量湧入,會對我國經濟造成以下危害:一是推高房地產、股市,造成經濟虛假繁榮景象;二是增加外匯儲備規模,擾亂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轉;三是人為加大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壓力;四是有朝一日熱錢的大量湧出。會使經濟發生劇烈波動甚至造成經濟崩潰。
但任何事情都要一分為二。從某種意義上說,只要是「錢」,哪怕是熱錢,既然它願意主動跑到你這里來投懷送抱,就是「看得起你」,就說明你的經濟發展還好,它在你這里有利可圖;否則你請它來,它還不願意呢。有人估計2001年以來我國平均每年從國外流入的熱錢數額在250億美元左右,相當於同期我國外匯儲備的9%。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熱錢源源不斷地進入呢?原因雖然多種多樣,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國人民幣匯率制度相對固定,全球美元又在持續貶值。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熱錢進入我國可以說「穩賺不賠」,更不用說還可以炒作股票、農產品和房地產等「雙向賺錢」了。在這種情況下,你如果能想方設法把它留下來為你的經濟建設服務,就會把壞事變成好事。
把「熱錢」留下來的辦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但都是利弊互現:一是全面通貨膨脹,讓這些熱錢也不賺錢,但這樣會對不起老百姓;二是提高銀行存款准備金率,但這一招對我國股市的作用並不大;三是推高房地產市場價格,但這樣一來老百姓就會受不了;四是加快人民幣匯率升值步伐,甚至一步到位,從而迫使熱錢無利可圖紛紛逃走,但這樣一來又會導致外貿企業大量破產,所以也不可行;五是股市擴容,讓熱錢套在股市裡。
例如,2012年11月中旬至2013年1月中旬,短短兩個月內我國A股上證指數反彈了近400點,主要就是海外熱錢進入推高而成的。研究表明,海外投資者對我國股票基金的追逐情緒持續走強,截至2013年1月16日,資金已連續19個星期凈流入,從2012年9月中旬以來累計流入最接近100億美元。
但需提醒注意的是,熱錢畢竟是「親眷」,它早晚是要離開,要謹防它突然一走了之時對我國股市造成的劇烈波動和下跌。
9. 外匯儲備怎麼對沖熱錢
對沖在外匯市場中最為常見,重在避開單線買賣的風險。所謂單線買賣,就是看好某一種貨幣就做買空(或稱揸倉),看淡某一種貨幣,就做沽空(空倉)。如果判斷正確,所獲利潤自然多;但如果判斷錯誤,損失亦會較進行對沖大。
所謂對沖,就是同一時間買入一外幣,做買空。另外亦要沽出另外一種貨幣,即沽空。理論上,買空一種貨幣和沽空一種貨幣,要銀碼一樣,才算是真正的對沖盤,否則兩邊大小不一樣就做不到對沖的功能。
這樣做的原因,是世界外匯市場都以美元做計算單位。所有外幣的升跌都以美元作為相對的匯價。美元強,即外幣弱;外幣強,則美元弱。美元的升跌影響所有外幣的升跌。所以,若看好一種貨幣,但要減低風險,就需要同時沽出一種看淡的貨幣。買入強勢貨幣,沽出弱勢貨幣,如果估計正確,美元弱,所買入的強勢貨幣就會上升;即使估計錯誤,美元強,買入的貨幣也不會跌太多。沽空了的弱勢貨幣卻跌得重,做成蝕少賺多,整體來說仍可獲利。
10. 我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源於
外匯儲備的來源是什麼?主要通過貿易順差;國際收支順差,特別是經常賬戶順差,是增加國際儲備貨幣的主要來源。希望大家喜歡我下面整理的外匯儲備三大主要來源的詳細信息!
外匯儲備的三個主要來源
第一,來源主要是通過貿易順差;
第二,我國長期以來對FDI流入實行優惠政策,導致FDI大量流入,在FDI流入轉化為人民幣的過程中也會形成外匯儲備。另一方面,流入中國的FDI產生的利潤沒有匯往國外,進一步加大了FDI流入對外匯儲備增長的影響。
第三,是由於貿易順差和FDI以外的資本流動。2001年以來,人民幣升值預期變成現實,導致大量熱錢流入中國,加劇了外匯儲備的增長。
國際外匯儲備的來源
(一)從一個國家的角度看國際儲備的來源
1.政府或中央銀行購買的黃金;
2.國際收支順差,特別是經常賬戶順差,是增加國際儲備貨幣的主要來源;
3.中央銀行通過干預外匯市場獲得的外匯;
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配的特別提款權;
5.在政府或中央銀行通過向國外借錢來暫時補充國際儲備貨幣以上的國際儲備的來源中,從根本上說,只有國際收支順差才是一國國際儲備最重要的來源。
(B)從全球角度看國際儲備的來源
黃金產量減去非貨幣黃金
基金組織創設的特別提款權
儲備貨幣發行國的貨幣輸出。
黃金儲備最新排名為:美國8133.5噸,德國3412.6噸,IMF3217.3噸,法國2487.1噸,義大利2451.8噸,中國1054噸,瑞士1040.1噸。
從國際收支角度看外匯儲備的來源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際收支的概念,所以當我們談到外匯儲備是如何積累的時候,要看國際收支。外匯儲備的來源主要有三個:一是來源主要是通過貿易順差;第二,我國長期以來對FDI流入實行優惠政策,導致FDI大量流入,在FDI流入轉化為人民幣的過程中也會形成外匯儲備。另一方面,流入中國的FDI產生的利潤沒有匯往國外,進一步加大了FDI流入對外匯儲備增長的影響。第三,是由於貿易順差和FDI以外的資本流動。2001年以來,人民幣升值預期變成現實,導致大量熱錢流入中國,加劇了外匯儲備的增長。
目前,中國尚未完全開放資本賬戶,因此外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只能通過QFII,而目前QFII的規模只有100多億美元。所以通過貿易和FDI流入的資本,大部分不是通過QFII的正規渠道,而是通過各種地下錢庄或者虛假的貿易順差。
外匯儲備的經濟屬性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分析:第一個層面;根據我國現行的外匯管理制度,企業和個人不得持有超出政策允許范圍的外匯。為了購買以各種形式湧入中國的外匯,央行必須發行債券或印刷更多的貨幣,從而釋放出大量的基礎貨幣。也就是說,中國的外匯儲備是央行買的。而且,為了維持目前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央行還必須通過買賣一定數量的美元等外匯資金,將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區間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所以外匯儲備雖然是央行的資產,但是這個資產是通過央行的負債形成的。第二層次;不同來源的外匯儲備具有不同的經濟意義:來自經常項目順差的外匯儲備增長,是國內儲蓄的積累,是一個國家的凈財富;而主要來源於金融賬戶的外匯儲備增加,實際上是以負債的增加來換取外匯儲備的增加。這種外匯儲備的增加具有借入儲備的性質,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從國際收支看,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主要是由於巨額的資本凈流入,這基本上是以對外負債的增加來換取外匯儲備的增長。
通過對外匯儲備的來源過程和經濟屬性的分析,說明外匯儲備不是央行的一項收入,或者說在央行和財政部合並形成的資產負債表中,外匯儲備不是政府的財政資金,而是央行的一項債務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