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外匯儲備中持有美國債多少 美元貶值
外匯儲備:
外匯的來源主要是金融機構、個人、企業所獲得的外幣收入,版賣給銀行,銀行再在外權匯交易中心中賣出。目前大多數被央行購買,這個時候,美元,日元,歐元,等等。被央行買走後,就叫「外匯儲備」,國內發行同樣比值的人民幣。
美國國債:
央行拿著這些美元、歐元之類的貨幣,肯定不能空掛在賬上,不產生任何經濟效益,就會想著投資。但是幾萬億美元投資什麼?買什麼都不行,這么多錢可以買一個國家,買股票可以買完多個國家的整個市場的股票,不方便管理。只有國債和其他大型金融機構債券才能消化,所以中國的外匯儲備大多數都會購買美國的國債。
中國的外匯儲備大多數是以美債的形式存在的。美債只是中國外匯儲備的一部分。 當然,現在說的美債是美國自己發行的國債, 也不是只有中國一個買家。
⑵ 在美元霸權的大背景下,如果中國擁有過量美元和美債,中國的外匯盈餘便只能靠增發人民幣來解決
貨幣他的存在,他的匯率都是固定好的,也就是說是國內的錢多的時候,我們有足夠錢的時候是可以通過同樣的比例多發的,但是我們的外匯減少的時候就得銷毀啊!
⑶ 為何不還外債一萬億美金外匯儲備!
1.借外債的機構與擁有外匯儲備的機構不同.比如二灘水利工程借世界銀行的貸款建設版,怎麼能由央行來權用外匯儲備支付?這樣一來,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債權債務關系.
2.外債的借款期限和外匯儲備的期限不同.比如二灘工程借款的期限是30年,而外匯儲備多是購買美國的國債,期限在一年以內,期限不匹配,如何償還.
3.外債的借款利率和外匯儲備的收益率不同.比如一些貸款(如ODA)是無息貸款,還有世界銀行的貸款利率也極低,當然用外匯儲備來償還不合算.
4.外匯儲備有專門用途,一是清償,二是維護匯率穩定.也就是說在有的外債是可以用外匯儲備來償還的(如政府間的貸款),但外匯還要維護匯率的穩定,顯然不能挪作他用(有學者認為用外匯儲備給中行和建行作資本金是違法的).
⑷ 如果哪天美國突然耍賴,美元自爆,我們買了那麼多國債,貯備了那麼多外匯,豈不是變成廢紙
您完全不用擔心這個結果。第一,美元自爆的話,受損最大的仍然將是美內國經濟,金融霸權是容美國全球霸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美元自爆的話,雖然中國可能會是最大輸家,但是全世界都會一起陪葬,包括美國的所有的所謂盟友。所以美國的任意一位決策者都不會通過這種方式來遏制中國的。。。
⑸ 外匯儲備和持有美債是一回事嗎
外匯儲備和持有美債不是一回事。
外匯儲備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並可以隨時兌換成外國貨幣的外匯資產。
通常狀態下,外匯儲備的來源是貿易順差和資本流入,集中到本國央行內形成外匯儲備。
政府持有美債,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當本國貨幣被大量拋售時,利用外匯儲備買入本國貨幣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元資產為主有以下幾方面歷史和國際金融理論原因:
1、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活動要以國內經濟為主,雖然美國占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但是與美國龐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遠遠低於日本、德國、瑞士的相應指標,後者三國的主要經濟活動是外向型的,其貨幣價值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干擾而大幅波動,不利於保值;
2、除美國外,日本、德國、瑞士的央行拒絕其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3、美元是歷史形成的國際支付手段、交易中介、價值儲藏手段;
4、國際貿易中2/3以美元結算;
5、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批發交易絕大多數以美元交易,各國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採用美元;
6、各大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資產;
7、國際銀團貸款和國際債券市場的絕大多數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債券。
⑹ 外匯儲備為什麼只能買美國國債
外匯儲備:來
外匯的來源主要是金融自機構、個人、企業所獲得的外幣收入,賣給銀行,銀行再在外匯交易中心中賣出。目前大多數被央行購買,這個時候,美元,日元,歐元,等等。被央行買走後,就叫「外匯儲備」,國內發行同樣比值的人民幣。
美國國債:
央行拿著這些美元、歐元之類的貨幣,肯定不能空掛在賬上,不產生任何經濟效益,就會想著投資。但是幾萬億美元投資什麼?買什麼都不行,這么多錢可以買一個國家,買股票可以買完多個國家的整個市場的股票,不方便管理。只有國債和其他大型金融機構債券才能消化,所以中國的外匯儲備大多數都會購買美國的國債。
中國的外匯儲備大多數是以美債的形式存在的。美債只是中國外匯儲備的一部分。 當然,現在說的美債是美國自己發行的國債, 也不是只有中國一個買家。
⑺ 賣美國國債相當於換回美元,提高外匯儲備嗎
由於我們和美國貿易關系特別緊密,所以我國的外匯儲備美元最多,為了美元外匯的安全,我們就會適時的用美元外匯購買美國國債。因為美國國債是用美國政府的信譽作擔保的。到目前為止,我們已認購了8900億元的美國國債。這也是我們無奈的選擇。如果我們拋售拋售美國國債,對中國顯然是雙刃劍,既傷人,也傷己。中國大量拋售美元資產和美國國債會加劇美元疲軟,最終會迫使美聯儲局加息,使美國經濟復甦化為泡影。但美國很可能大幅度提高中國商品的進口關稅,導致中國商品無法進入美國,這將對中國經濟造成很大傷害,因為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目前中國還找不到一個可以替代美國的市場。一旦出口受阻,中國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經濟問題便會演變成為政治問題。 所以,拋售美國國債這個金融核 彈,相當於同歸於盡,非到萬不得已,不能出手。不過,作為一項政策選項,也無可厚非,軍方學者這時提出來,也是策略需要。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春節後就要召開,美方企圖利用今次對話逼人民幣升值,中國提出拋售美國國債,無非是想先聲奪人,封堵美國的嘴。對於中國來說,拋售美國國債風險很大,須周密策劃,不可意氣用事,但拒買美國國債則是毫無難度。奧巴馬政府的財政赤字驚人,不斷推出經濟刺激計劃,勢必繼續發行國債,中國沒必要再充當救火隊長,替美國埋單。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拒買美債,就是進攻。
⑻ 如果大量放水美元彌補債務空缺後在大量拋售外匯儲備黃金儲備會怎麼樣
無論什麼時候,大量拋售外匯儲備黃金儲備,就玩完了。
外匯儲備和黃金儲備,是一個國家的命脈
⑼ 美債是什麼與外匯儲備有啥關系
外匯儲備的作用就是平衡國際收支。因為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都可以看成這個國家政府的信用支票,對內,政府強制國民使用這種支票;對外,政府沒有強制權力,但是國家與國家之間需要做生意,A國賣了商品給B國必然要持有B國的貨幣。對於B來說持有他國貨幣就帶來了一定的風險,比如A通貨膨脹太厲害或者是政府倒台,為了生意能夠順利做下去A必需持有某種東西作為全球硬通貨(即在國際上都認賬,且不易貶值)因為即使自己的貨幣貶值了,沒人要了,照樣還有東西能夠償付B的債務。
持有什麼好呢?
以前是黃金越多越好,但是現在放棄金本位制度了。
美元出現了,它仰仗的是一個實力強大的美國政府,美元相對來說穩定,有美國政府作擔保比較「值錢」,其實這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你不可能持有辛巴威幣吧,對吧。
這就是外匯儲備的基本作用吧。
我國的外匯儲備好像也不止美元,好像還有歐元吧,道理和持有美元相同。
至於外匯儲備與美國國債的關系:
美元握在手的作用就是作為一種有償付能力的象徵,必須隨時保留一定量以備不時之需(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做的有點極端了),這些美元不能吃不能穿,怎麼辦?只好借給美國政府我們自己還能夠撈點利息。這就是美國國債。當然國債不是越多越好,因為美元雖然比較有信用,但是也還是會貶值,我們當時用8.26RMB買1美元,結果現在RMB值錢了(即美元不值錢了),再用美元買回RMB的時候只能夠是1美元買6.83RMB。
吃虧了。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國家外匯儲備過2W億了,但是其中的買美國國債的只有7、8千億。估計其它的錢可能買歐盟國家的國債或者各種證劵之類的各種金融品了。
⑽ 如何減小中國外匯儲備因為持有巨額美元債券而帶來的損失
從中國外匯儲備的變化來看,中國央行上個季度可能繼續干預匯市,其目的在於提振人民幣匯率。
中國央行周二公布稱,截至第二季度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69萬億美元,較上一季度減少400億美元。這是一年來的最低外匯儲備減少量,暗示出中國資本[0.00%]外流的規模有所減小。第一季度,中國外匯儲備減少了創紀錄的1,130億美元。
分析人士稱,中國央行賣出所持大量美元以防止人民幣兌美元進一步走低。相對穩定的人民幣降低了企業和投資者將資金轉移出中國的慾望。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估計,中國央行4月和5月共賣出137億美元外匯儲備,以防止人民幣兌美元走低。普里查德在周二發表的報告中寫道,最新數據顯示,央行6月份加快了賣出外匯儲備的步伐,很可能是為了給人民幣帶來一定的支撐。
中國央行官員不予置評。
但普里查德指出,2014年年中以來,中國大大降低了對外匯市場的干預力度,他說這一點能夠支持人民幣目前接近「真實市場價值」的觀點。
中國央行通常通過從出口商手中買入美元並同時拋售所持人民幣的方式干預匯市,許多西方官員認為這樣做人為地把人民幣匯率維持在較低水平,令中國的出口商受益。(人民幣匯率較低有助於提高中國商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
然而最近幾個月,中國央行的干預行動主要是購買人民幣而拋售美元,因為該央行想要在人民幣不斷貶值之際防止流出中國的資本規模過大。
與此同時,中國領導人將人民幣匯率維持在基本穩定的水平還有一層打算,那就是爭取在今年晚些時候讓人民幣和美元、歐元及日圓一樣,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的儲備貨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周二晚間宣布,將允許外國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進入中國規模為6.1萬億美元的債券市場。
如果人民幣貶值幅度過大,被納入IMF儲備貨幣的可能性就會降低,因為這會引發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更多不滿,外國機構和投資者也不會願意持有匯率不斷下降的中國貨幣。
但與此同時,國內一些經濟學家呼籲中國央行引導人民幣貶值,幫助提振疲軟的中國經濟。政府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高級經濟學家張明發布的分析文章指出,人民幣匯率的強勢嚴重背離了中國當前的經濟基本面。
張明認為,人民幣適度貶值有助於重振中國出口和經濟增長。中國政府周三公布,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7%,增速與第一季度相同,並高於經濟學家預期的6.8%。盡管出口、投資和製造業活動依舊低迷,第二季度GDP增長數據仍好於預期。
不過中國央行官員已經表示,沒必要通過讓人民幣貶值來重振經濟增長。他們指出,最近幾年中國貿易順差有所收窄,但依然相對龐大,這表明中國出口仍然強勁。
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自去年年底以來,人民幣兌一籃子主要貨幣上漲了逾2%。今年迄今,人民幣兌美元基本持平,而大多數亞洲貨幣兌美元出現了下跌。
中國央行周二在結束最新季度貨幣政策會議後發布的公告中稱,央行再次承諾,未來幾個月,將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