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查詢個人外匯額度嗎

查詢個人外匯額度嗎

發布時間:2021-01-17 16:48:12

❶ 境內中國銀行個人客戶結匯購匯額度查詢

您可登錄中國銀行個人網上銀行,通過「結匯購匯—結匯/購匯」功能進內行兌換時,在購匯容/結匯申請頁面會顯示本年度已用額度和本年度剩餘額度。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❷ 個人外匯每天可取額度是多少

個人外匯每天可取額度沒有限制。只要你的外匯收入合法,你從你自己的外匯賬戶上取外匯沒有限制。但如果你的外匯賬戶上原來沒有外匯,你購匯的上限是每人每年不能超過50000美元等值外匯。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你的個人外匯賬戶當天只能最多取外匯50000美元等值外匯。

❸ 如何查詢個人外匯的剩餘額度(當年的),謝謝

有中國工商銀行的網上銀行的話,登陸上去,點擊「小額結售匯」,進入頁面後,再點擊「結匯」就會提示年度結匯剩餘額度。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規定,境內居民個人因私兌換外匯業務指定由中國銀行統一辦理。居民在以下情況,可到中行各地分支機構購匯:1、出境旅遊、探親、會親兌換外匯,去香港、澳門地區可兌換1000美元,或1000美元的等值外匯,去香港、澳門地區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含台灣)可兌換2000美元,或2000美元的等值外匯;自費留學以及自費出國就醫人員出境時可一次性兌換2000美元,或2000美元的等值外匯;
2、居民個人自費出境參加國際學術活動,被聘任教等,如邀請方不負擔旅途零用費,則按照出境探親標准兌換外匯;
3、居民個人繳納國際學術團體組織的會員費,按照其學術團體規定的標准兌換外匯匯出;居民個人從境外郵購葯品、醫療器具等特殊用匯,可兌換1000美元以內,或1000美元以內的等值外匯;
4、居民個人在境外的直系親屬發生生病、死亡、意外災難等特殊用匯,可兌換1000美元,或1000美元等值外匯匯出;
5、在中國境內居留滿一年以上的外國人及港、澳、台同胞從境外攜入或者在境內購買的自用物品等出售後所得人民幣款項,可兌換1000美元,或1000美元等值外匯;
6、14歲以下兒童出境的,供匯標准減半。以上換匯標准如超出應向外匯管理局申請。
二、注意事項:
向銀行換匯時,需要帶齊有關材料,除提交本人戶籍證明及工作單位證明外,旅遊、探親、會親、留學、就醫的居民還必須帶已辦妥前往國家有效入境簽證的護照和出境證明。
三、特殊情況:
居民因私出境的,不管往返幾次,在有效期內每年只可換匯一次。因公出境在有效期內每年也只可換匯一次,也在中行辦理,其限額為200美元,或200美元的等值外匯。凡因私出境購匯的均須在出境前辦理,事後不予補辦,無論居民在何地辦理的護照及簽證,必須憑戶口所在地的戶籍證明到戶口所在地的中國銀行分支機構購匯。

❹ 個人外匯額度是多少

國家有規定,個人結匯每年每人是5萬的額度,如果你想要結匯更多的話,你可以取款美金現金然後換家人其他的身份證去櫃台兌換成人民幣。

❺ 怎樣查詢中國銀行個人外匯額度查詢

我們個人普通人是根本查詢不了的。你可以到外匯額度查詢欄目去調查下,也許這樣可以查詢試試看、一般大陸是每個人5萬USD
港澳台不限。

❻ 個人購買外匯的剩餘額度是怎麼查詢的

有中國工商銀行的網上銀行的話,登陸上去,點擊「小額結售匯」,進入頁面後,再點擊「結匯」就會提示年度結匯剩餘額度。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規定,境內居民個人因私兌換外匯業務指定由中國銀行統一辦理。
居民在以下情況,可到中行各地分支機構購匯:
1、出境旅遊、探親、會親兌換外匯,去香港、澳門地區可兌換1000美元,或1000美元的等值外匯,去香港、澳門地區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含台灣)可兌換2000美元,或2000美元的等值外匯;自費留學以及自費出國就醫人員出境時可一次性兌換2000美元,或2000美元的等值外匯;
2、居民個人自費出境參加國際學術活動,被聘任教等,如邀請方不負擔旅途零用費,則按照出境探親標准兌換外匯;
3、居民個人繳納國際學術團體組織的會員費,按照其學術團體規定的標准兌換外匯匯出;居民個人從境外郵購葯品、醫療器具等特殊用匯,可兌換1000美元以內,或1000美元以內的等值外匯;
4、居民個人在境外的直系親屬發生生病、死亡、意外災難等特殊用匯,可兌換1000美元,或1000美元等值外匯匯出;
5、在中國境內居留滿一年以上的外國人及港、澳、台同胞從境外攜入或者在境內購買的自用物品等出售後所得人民幣款項,可兌換1000美元,或1000美元等值外匯;
6、14歲以下兒童出境的,供匯標准減半。以上換匯標准如超出應向外匯管理局申請。

❼ 每人每年外匯額度 國內每個人能用多少外匯額度

5萬額度。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至「7」附近,外匯儲備逼近3萬億,在此情形下,市場猜測監管層將對個人購匯政策作出調整,亦引發一些普通投資者的擔憂。

國家外匯局發布答記者問,明確表示個人年度購匯5萬美元的便利額度沒有變化,同時重申個人購匯只限用於經常項下的對外支付,資本項下個人對外投資只能QDII等規定渠道。

(7)查詢個人外匯額度嗎擴展閱讀

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中心主任謝亞軒指出,「5萬美元額度」沒有變,外匯局只是強調了如實申報、事後抽查,並沒有收緊資本管制,個人正常、合法的購匯需求都不會受到影響。

「一些動作快的銀行已經把個人主動申報加入流程中。」他說,「對於超出5萬的經常項目下的購匯需求,如旅遊、留學等,只要提供證明,就可以購匯。」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塗永紅也明確指出,資本管制並沒有加強。「以前個人換匯也要求有真實的背景,但可能一些銀行並沒有嚴格執行。現在相當於在執行層面要求把工作做實。」

她同時指出,應注意到外匯局此次「喊話」相當於回應了老百姓關切的「外匯管制是否要倒退」的問題。「外匯局的發言內容說明了我們對外開放的基調並沒有變,經常項下的購匯政策沒有變。而且『5萬額度』沒有變,也顯示了監管層對外匯供給和人民幣的信心」她說。

❽ 怎麼查詢招行外匯的購匯額度

您好,請您進入我行主頁www.cmbchina.com 點擊右側「個人銀行大眾版」,輸回入卡號、查詢密碼答後登錄,進入網銀大眾版後請點擊橫排菜單「外匯管理」-「外匯購匯」選項,通過打開的界面請點擊「購匯」,在彈出的網頁對話框里點擊「查詢額度」即可查看到目前外管系統已用額度和剩餘額度。
如您還有疑問,請打開招行主頁www.cmbchina.com點擊右上角「在線客服」進入咨詢。

❾ 個人外匯額度是多少

個人每年外匯限額是5萬美金。

對個人結匯和境內個人購匯實行年度總額管理。年度總額分別為每人每年等值5萬美元。國家外匯管理局可根據國際收支狀況,對年度總額進行調整。個人年度總額內的結匯和購匯,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在銀行辦理。

中國居民每年每人5萬美元購匯的額度仍然保持不變,但是換匯過程變得繁瑣了,監管也變得更加嚴格了。

(9)查詢個人外匯額度嗎擴展閱讀:

外匯額度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1、可控制性。

外匯額度只是一種記在中國銀行帳上的額度,它的調劑、轉移只是中國銀行帳面數字的增減,同時還要受到中國銀行、外匯管理局的管理和監督,它的來源、運動、去向、用途等全部掌握在政府部門手裡,受到嚴格的控制。

2、不可自由流通性。

這和可控制性是相一致的。外匯額度不是貨幣,也不是票據,所有人不可能拿它在市場上自由流通和自由買賣。

3、價值性。

外匯額度是有價值的,它的價值在調劑轉移時實現。比如說現在實行的一個美元額度調出時,調入方須向調出方支付1元人民幣,就是外匯額度價值性的表現。

❿ 國內每個人能用多少外匯額度

在國內,每人每年有等值5萬美元的外匯額度。

根據《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第二條 對個人結匯和境內個人購匯實行年度總額管理。年度總額分別為每人每年等值5萬美元。國家外匯管理局可根據國際收支狀況,對年度總額進行調整。

個人年度總額內的結匯和購匯,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在銀行辦理;超過年度總額的,經常項目項下按本細則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辦理,資本項目項下按本細則「資本項目個人外匯管理」有關規定辦理。

(10)查詢個人外匯額度嗎擴展閱讀:

《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第十二條 境內個人經常項目項下非經營性購匯超過年度總額的,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有交易額的相關證明材料在銀行辦理。

第十三條 境外個人經常項目合法人民幣收入購匯及未用完的人民幣兌回,按以下規定辦理:

(一)在境內取得的經常項目合法人民幣收入,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有交易額的相關證明材料(含稅務憑證)辦理購匯。

(二)原兌換未用完的人民幣兌回外匯,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原兌換水單辦理,原兌換水單的兌回有效期為自兌換日起24個月;對於當日累計兌換不超過等值500美元(含)以及離境前在境內關外場所當日累計不超過等值1000美元(含)的兌換,可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辦理。

閱讀全文

與查詢個人外匯額度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恆大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6
信託信披 瀏覽:944
大眾公用股票分紅 瀏覽:637
寧波銀行後期查貸款用途 瀏覽:545
好好開車融資 瀏覽:300
融資租賃可行性報告 瀏覽:2
860日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373
房奴如何理財 瀏覽:803
南昌住房公積金貸款計算器 瀏覽:427
國盛華興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822
工行貴金屬掛單四種 瀏覽:918
主力資金進出散戶資金進出指標公式 瀏覽:880
報雷理財 瀏覽:898
廣信股份股票 瀏覽:472
小額貸款怎麼收賬 瀏覽:798
基金交銀藍籌凈值519697 瀏覽:222
杏花村國貿投資公司銷售情況 瀏覽:395
什麼時間銀行理財產品利率會高些 瀏覽:231
深大通資金流向個股行情 瀏覽:73
生活理財分類 瀏覽: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