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外匯儲備與通貨膨脹

外匯儲備與通貨膨脹

發布時間:2022-07-07 04:05:04

A. 外匯儲備增加為什麼會導致通貨膨脹

外匯儲備過多就會造成本幣升值,本幣升值就會造成通脹。比如一個企業做出口生意賺的美元匯回國內後就會被國家外匯管理局強制按照當時的牌價換成人民幣,等於實際增加本國的流通貨幣,而實際流通環節增加了貨幣自然造成通貨膨脹的壓力。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
拓展資料
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如果該國政府採取措施干預,即拋售外幣,買進本幣,政府手中必須要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而這又會進一步導致本幣的貶值。
政府的干預將直接引起本國貨幣供應量的減少,而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又將引起國內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經濟下滑,失業增加。 從引起國際收支逆差的原因來看,如果國際收支逆差是由經常項目的逆差所引起的,那麼必然導致與出口有關的部門就業機會的減少,導致經濟下滑。
通貨膨脹(inflation)是造成物價上漲的一國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和一般物價上漲的本質區別:一般物價上漲是指某個、某些商品因為供求失衡造成物價暫時、局部、可逆的上漲,不會造成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則是能夠造成一國貨幣貶值的該國國內主要商品的物價持續、普遍、不可逆的上漲。
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一國流通的貨幣量大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一國流通的貨幣量大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的直接原因是一國基礎貨幣發行的增長率高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的增長率。一國基礎貨幣發行增長率高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增長率的原因包括貨幣政策與非貨幣政策兩方面。貨幣政策包括寬松的貨幣政策、用利率匯率手段調節經濟;非貨幣政策包括間接投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製造成貸款膨脹,國際貿易中出口順差長期過大、外匯儲備過高,投機壟斷、腐敗浪費提高社會交易成本降低經濟發展質量、經濟結構失衡、消費預期誤導等。所以通貨膨脹不僅僅是貨幣現象,實體經濟泡沫也是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不管是貨幣政策還是非貨幣政策、貨幣現象還是實體經濟泡沫,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是GDP增長方式造成GDP水分過高、無效經濟總量過大有效供給嚴重不足造成貨幣效率降低。

B. 外匯儲備與通貨膨脹

外匯儲備,是直接導致我國通脹高居不下的原因。
其實道理很簡單,外匯儲備是通過對外貿易得來的。換言之,外貿公司、代工企業、原材料出口商,等等,將本國的生產的商品、產品、原材料賣到外國,換取回來的是外幣,外幣在我國不可以流通,各企業商家收到外幣後,就要跟銀行兌換成人民幣,之後才能發工資,交水電費,租金,獎金,等等。哪怕是去腐敗一下都要用人民幣呀。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為了保障幣值穩定,央行就會在收到外幣後,相應的發行人民幣,外幣作為儲備留起來了,而增發的人民幣,增加了市場流通量。貨幣的市場流通量越大,物價就會越高。這就是外匯儲備為國內帶來了通貨膨脹了。
同時,我國的外匯儲備增幅迅速,這就使得國際熱錢覬覦人民幣對外升值,因為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越高,意味著該國的本幣對外幣越堅挺,而在我國,外匯儲備增幅遠比人民幣對外幣升值的幅度快得多,所以國際熱錢對人民升值產生預期,加速熱錢通過各種渠道進入我國,在這種情況下,熱錢進入的越多,因為境內外幣流通不暢,都要換成人民幣,這就令到市場人民幣流通量大幅上升,熱錢進來後,不可能僅僅存銀行收息,肯定會進入市場找商機,在我國最容易進入的市場,一是房地產,二是股市。這就是為什麼房地產價格在沒有國民承接力的情況下仍然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這也是我國股市大起大落的原因之一。
物價高漲,外匯儲備是根源,熱錢是推手。
當然,我國人民幣對內貶值的原因不僅僅這兩樣,至少還有其他四大原因。在此暫且不表了。

C. 中國外匯儲備有多可怕

中國外匯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據估計,美元資產佔70%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
有觀點認為,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家外匯儲備以GDP的10%左右為好,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水平明顯偏高。
拓展資料:
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用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
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國外銀行存款、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外匯儲備的過度增長,有可能通過基礎貨幣的擴張,引發泡沫經濟或通貨膨脹風險。而泡沫經濟和通貨膨脹,是威脅經濟穩定高速增長的兩大宿敵。盡管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沖銷干預吸收過多的貨幣,但是,其效果會受到市場規模的限制。從市場的承受能力來看,央行每年大規模發行票據的空間越來越小。因此,一旦出現通貨膨脹風險,央行會處於非常被動的狀態。
過多的外匯儲備有可能降低我國對外金融資產的收益水平和財富增長速度。這一結論主要來自以下三個觀點:其一,我國外匯儲備的收益率要遠遠低於外商直接投資的收益率,二者的差額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國民財富的流失。據推測,通常外匯儲備的收益率大概在3%左右,而外商直接投資的平均收益率至少達到10%。其二,央行發行票據回籠貨幣需要支付利息,而外匯儲備利息形成央行收入,當前者大於後者時,央行持有外匯儲備的成本會相應上升。其三,官方外匯儲備屬於短期、低收益對外投資,而民間對外資產主要為中長期、高收益投資,因此,前者的比重過高會降低我國對外金融資產的收益水平。
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會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劇貿易摩擦。國外一些人士一直把外匯儲備的增加作為中國政府阻止人民幣升值和操縱外匯市場的「證據」,並據此要求中國擴大匯率制度彈性和實現人民幣升值。此外,一部分發達國家政府也會以人民幣匯率問題為借口,對中國出口商品實施貿易保護措施。

D. 外匯儲備為什麼會加速該國的通貨膨脹

關於你詢問的這個問題,據我所知是因為現在的人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喜歡出國旅行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些人出去別的國家他們自己的國家貨幣是不能再其他國家使用的,所以他們就需要去兌換當地的貨幣,這樣就增大了這一些貨幣的供應需求,所以就會讓這個國家的貨幣通貨膨脹。
這也導致我國外匯儲備資產投資收益持續下降。外匯儲備資產規模越大,保值增值就越困難。以上就是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與理解,如果各位還有其他更好的看法與見解,歡迎各位在下方評論,我們一起相互探討。

E. 外匯儲備跟通貨膨脹有什麼關系嗎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可以聽見外匯儲備以及通貨膨脹這兩個詞語。這兩個詞語也經常活躍於市場經濟上,它們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能夠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那外匯儲備和通貨膨脹有什麼關系呢?

外匯儲備和通貨膨脹的關系

小編在網路上查詢了一些資料,發現外匯儲備和通貨膨脹是有著重大關系的,它們是反向發展的。如果外匯儲備增多,那麼國家就會投放更多的本國貨幣,可以加快通貨膨脹的速度。如果外匯儲備減少,那麼國家就會抑制本國貨幣的發放,可以有效的減緩通貨膨脹的速度。所以當一個國家通貨膨脹的時候,它的外匯儲備肯定會大大增加,這個時候更容易吸引外資。

F. 外匯儲備和通貨膨脹有什麼關系

首先,通脹是貨抄幣襲供應量超過流通中所需的實際數量,使得貨幣購買力下降,物價上漲的現象。一句話,通脹就是貨幣供應過量。
目前我國基礎貨幣的投放主要通過4條渠道:一是對金融機構的再貼現和再貸款;二是外匯占款;三是對財政貸款或透支;四是央行的直接貸款。
我國近年來連續呈現國際收支順差,外匯儲備規模不斷增加,使外匯占款逐漸成為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
所以外匯儲備的增加和通脹壓力呈現正相關的關系。

其次,「東南亞金融危機時,中央拋了大量的外匯儲備,才保證的人民幣不貶值。」意思是央行通過拋售外匯,回籠人民幣,改善國際市場上人民幣供需失衡的局面,從而保證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同時達到治理國內通脹的目的。

G. 中國的外匯儲備和通貨膨脹的關系

外匯儲備與通貨膨脹的長期均衡關系在物價的短期波動中表現不明顯,在短期內外匯儲備對通貨膨脹的影響不大,也就是說在短期內,外匯儲備的增加沒有導致物價所應有的上漲或未必必然導致物價的上漲。對長期的均衡關系的分析在前文的理論論述中已經進行了闡述,下面就外匯儲備與通貨膨脹短期關系的實證結論予以分析。

1中央銀行的對沖政策

由於我國匯率形成機制的不完善,外匯儲備變化對人民幣匯率影響較小且滯後,外匯儲備增加也就不能通過提高出口商品價格來減少經常項目盈餘,從而減輕外匯儲備增加導致貨幣投放增加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由於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滯後和資本項目管制,外匯儲備增加也不能使利率下降從而使資金流出增加以減少資本項目盈餘、減少外匯儲備增加,從而減輕通貨膨脹壓力。因此,我國外匯儲備的迅速增長,帶來了很大的通貨膨脹壓力。

但是,在短期內,通常見到的是在一段時期里外匯儲備在持續、大幅增長,而物價並沒有出現爆漲。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央行的政策干預以及不完全的市場機制。下面從實際考察我國中央銀行的干預情況,並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1995-2004年度數據,在這段時間之中及前後代寫碩士論文我國經歷了匯改,受到了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這段時間還含概了我國外匯儲備迅速增長的幾段時期。

外匯儲備余額與貨幣發行余額的增長呈現出相似性,趨勢幾乎一致,偏離程度不大,我國貨幣發行量的增長與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有一致性,尤其是2003年之前。在央行對政府部門的凈債權、對金融機構的凈債權和對非金融部門的凈債權之和總體下降的情況下,貨幣發行卻一直在持續增長,很顯然這一負債的增長完全是依賴於外匯儲備增長的支撐,也就是說貨幣的發行不是通過央行增加對政府部門、金融部門和非金融部門的貸款實現,而主要是通過外匯占款形式流入到經濟中去的,貨幣發行的增長趨勢總體較為平穩,但外匯儲備的增長明顯呈現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97年之前。1994年初我國外匯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企業外匯留成,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度,實現匯率並軌,建立銀行代寫碩士論文間統一的外匯市場,我國外匯儲備數量隨之出現大幅度增長,這一強勁的漲勢一直持續到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在這一階段,我國外匯儲備增長速度超過了貨幣發行增長速度,當外匯儲備增長較快時,為了不使央行資產規模增長太快而導致通貨膨脹,中央銀行必然會進行一些反向操作,比如減慢央行其它資產的增長速度或減少對其它資產的凈頭寸;第二階段是1997-2000年。這一階段,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外匯儲備增長放慢,增速低於貨幣發行增長速度(如圖曲線顯示),這一時期的貨幣發行增長主要來自於央行對金融機構凈債權的增長,且2000年達到最高點(6100.5億元);第三階段為2000-2003年。在這一階段,東南亞金融危機過後,我國外匯儲備又恢復了迅速增長,增速超過了貨幣發行的增速(如圖曲線顯示),作為對沖操作,央行對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的凈債權同時迅速下降,對政府凈債權在2001年短暫回升之後也持續下降。

2003年之前,外匯儲備余額與貨幣發行余額的增長趨勢偏離程度不大,但自2003年始,外匯儲備呈現迅速增長(2003年增長率約為41%,2004年增長率約為51%),外匯儲備余額呈現出明顯快於貨幣發行余額的增長速度,二者出現了較大程度的偏離(如圖10)。2003年,我國外匯儲備急劇增加,導致外匯占款投放貨幣量迅速增加。為減輕物價上漲壓力,央行對金融機構的凈債權出現了急劇下降。

在2003年之前,用央行各種凈資產的組合變化對貨幣投放能夠做出大概較好的解釋。央行通過減少對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的凈債權,可以較好地對沖過多的貨幣投放。

根據1995年-2004年這段時間我國的消費價格指數(CPI)可以看出,在1994年我國外匯儲備迅速增漲,央行採取對沖政策(如前所述)之後,使我國的物價水平並沒有出現暴漲。1995年我國的CPI指數比上年增長了17.1%(而1994年比上年增長24.1%),1996年的CPI指數比上年增長8.3%,而1997年比上年增長2.8%,物價上漲率逐漸下降,直至1998年CPI指數比上年下降了0.8%,這時國內出現了緊縮症狀,經濟又受到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央行對金融機構的凈債權又開始迅速增加,CPI指數又略有上漲。這說明,央行為減輕外匯儲備迅速增加對物價上漲產生的壓力,採取的這種對沖措施在這段時間來說是有效的。

央行所進行的這些反向操作導致了央行凈資產結構的變化,從而貨幣投放渠道也發生了變化,也就是說,央行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凈投放的貨幣減少了,而對外貿部門投放的貨幣增長很快,貨幣投放的這種結構性變化對宏觀經濟有顯著影響。我國金融機構的貨幣投放對象主要是國有企業,而這些內向型部門的職工隊伍龐大,它們的工資水平的提高將直接影響到國內市場消費能力的提高,影響到國內市場的物價水平。因此央行對金融機構等凈債權的減少抑制了以國有企業為主的大多數職工工資水平的提高,從而抑制了物價的上漲。相比之下,外貿部門就業人數比重較小,這些部門職工工資收入的提高對全國物價的影響不大,況且這些外匯收人中有很大部分歸外商所有,職工只賺取少量的勞動報酬,因此該部門收入增加對職工工資的提高影響較小,對總體物價水平的影響就更小。這就解釋了央行的貨幣投放一直在增長,但物價卻沒有暴漲的原因。

對於貨幣投放一直在增長,而物價卻沒有暴漲的原因,另外還有一種理論,是由Leeper(1991)提出,後由Sims(1994)、Woodford(1995,1996,2001)、Cochrane(1998,2000)等發展成為較成熟的價格決定財政理論。他們指出通貨膨脹不僅僅是一種貨幣現象,政府的財政政策在決定價格水平和通貨膨脹時起著重要的作用。財政論強調財政波動對價格

水平的影響,認為價格由政府債券的數量決定,即均衡價格水平必須調整到使實際政府負債等於預期政府盈餘的現值(()為在t期到期的政府債券(名義值),為從t期到t+j期的貼現因子,為實際初期政府盈餘(不包括政府利息支出的財政盈餘)),因此在政府收入給定的情況下,價格水平由實際債券余額決定,是財政沖擊而不是貨幣沖擊引起價格水平的波動。

盡管如此,種種對沖措施仍然不能有效吸納外匯占款投放的過多貨幣。在2003年之後,二曲線(央行各種凈資產的組合曲線與貨幣投放曲線)出現了較大的差異,用原有的央行各種凈資產的組合變化就不能很好地解釋貨幣投放,CPI指數開始上升,物價上漲跡象開始顯現。為了沖銷外匯占款導致的基礎貨幣快速增長,在2003年誕生了央行票據這代寫碩士論文一新的貨幣政策工具,這種對沖工具也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2004年央行不但增加了公開市場操作頻率,共進行110次公開市場操作,發行105期央行票據,發行總量15072億元,同時開發了3年期央行票據、1年期遠期央行票據等新品種。投放、回籠相抵,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凈回籠基礎貨幣6690億元。2005年央行在逆回購同時,進一步加大票據發行力度。央行票據這一對沖政策工具的干預使央行各種凈資產的組合和貨幣投放二曲線的偏離情況得到很大的糾正。

因此,從我國的數據來看,我國外匯儲備大量增長,但是在短期內,央行可以通過減少對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及非金融機構的凈債權,通過發行央行票據等措施來消除外匯儲備增長對貨幣投放過度增加的壓力,使物價並沒有達到如外匯儲備大量增加所應致使的物價上漲幅度,所以說通過這些對沖操作減輕了通貨膨脹壓力。

與外匯儲備與通貨膨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理財有復利 瀏覽:16
沈陽諾亞理財 瀏覽:72
青年如何理財 瀏覽:166
江蘇銀行有什麼理財產品 瀏覽:632
融資項目經驗 瀏覽:652
支付寶卡通寶貸款 瀏覽:298
合金投資股票歷史行情 瀏覽:971
道瓊斯基金指數180003 瀏覽:13
諾安成長混合320007基金 瀏覽:779
國內定價權期貨 瀏覽:70
北京借貸款 瀏覽:891
新光重組價格 瀏覽:765
關於基金理財的結束語 瀏覽:160
2019年期貨禮拜休市時間 瀏覽:902
古風股票 瀏覽:424
理財師解綁 瀏覽:522
山西中誠信託 瀏覽:996
理財通擼法 瀏覽:417
新興理財方式 瀏覽:899
股票型基金最後凈值怎麼確定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