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資本外逃的產生原因
一般來講資產外逃多由於經濟原因造成,但中國資產外逃主要是大量貪官通過挪用,詐騙等手段攜款外逃.資產外逃可能對投資者產生不利影響.資產外逃一般會伴隨著匯率的劇烈變化(貶值).
一部分業主對私有財產權的保障心存疑慮;腐敗分子、走私集團轉移資金等。經濟體制不健全,管理強度弱。 一國的政局不穩,實施外匯管制或政策法令的限制投資應用:恰如資產市場是經濟晴雨表的說法,當發生資產外逃事件時,通常也是經濟將遭遇衰退的前兆。一次大規模資產外逃事件是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在境內外資金逃離亞洲各國後,該地區用了2-3年時間才從衰退中擺脫出來。中國由於還實施嚴格的資產項下外匯管制,出現大規模資產外逃的可能性不大。
在中國,資產外逃是指未經批準的、違法違規的資產外流,是超出政府實際控制范圍的資產流出。不能把資產流出都看做是資產外逃。資產流出中大部分是經過批準的合規的流出。比如,經過批準的外債還產付息、對外直接投資、金融機構資產存放或拆放境外同業、購買外國證券、貿易信貸,等等。 即使在未經批準的違規流出中,也有一些用於正常投資和經營目的,之所以違規流出,主要是躲避繁雜的審批程序或者是為了降低其他交易費用。 資產外逃不僅存在於發展中國家,也存在於發達國家。資產外逃也不僅僅是為了逃避外匯管制,還有的是為了規避國內政治和經濟風險,逃避稅收征管,或是為了洗錢和轉移資產。從中國實際情況看,資產外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由於擔心私人合法資產被侵佔,一些私營企業主採取抽逃資產或購買「綠卡」到國外的辦法,將資產轉向所謂「避風港」國家。同時,由於中國仍然對資產項目嚴格管制,移民的財產只能匯出收益部分,而產金部分不能轉移,也會引起變相抽逃。
2. 關於資本外逃的問題!
首先解釋下什麼叫資本外逃:
資本外逃是資本流出中「非正常的」那一部分,其中既包括規模未被政府准確掌握著的資本流出部分,如出口低報和走私等;也包括渠道未被政府准確掌握著的資本流出部分,如資本項下的資本混入經常項下流了出去等。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資本外逃具有極強的違規性與隱蔽性,因此其規模很難被准確衡量。
1、原因:
一國或經濟體的境內及境外投資者由於擔心該國將發生經濟衰退或其它經濟或政治的不確定性而大規模拋出該國國內金融資產,將資金轉移到境外的情況。
2、途徑,這個有點長
要探索資本超低空飛行的路線,首先必須區分中國資本外逃的兩種不同性質:一種是「純粹性」的資本外逃,即資本逃離本國時並未確定何時流回;另一種是「過渡性」的資本外逃,即資本外逃只是一個過渡過程,它們在國外 「改頭換面」之後,又通過正常渠道以「外資」的身份流回國內。當然,此後的流出便名正言順多了。
(1)現金轉移與地下結算系統。這類渠道即通常所說的「黑市」。
(2)借經常項目支付之名轉移資本。
(3)在境外投資中大量轉移資本。
(4)藉助境外融資實現資本外逃。
3、影響:
正如資本市場是經濟晴雨表的說法,當發生資本外逃事件時,通常也是經濟將遭遇衰退的前兆。最近一次大規模資本外逃事件是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在境內外資金逃離亞洲各國後,該地區用了2-3年時間才從衰退中擺脫出來。目前中國由於還實施嚴格的資本項下外匯管制,出現大規模資本外逃的可能性不大。
3. 現有的金融體制對資本外逃的影響是什麼
幫你總結了幾點,你看看是否有幫助,
其實現有的金融體制一般在98年開始慢慢建立的。以央行在2000年發表的加強金融體制改革為契機,體制慢慢完善之中,不過你提到的資本外逃確實需要重視
Capital Flight又稱為資本逃避,資本非法轉移等,是資金跨國界的一種異常流動。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資本外逃現象。有分析顯示,我國曾經成為繼委內瑞拉、墨西哥、阿根廷之後的世界第4大資本外逃國,資本外逃額佔GDP的比重僅小於俄羅斯
1.資本外逃對我國國內經濟的影響
(1)影響資本形成
經濟學家羅斯托在其著名的「經濟成長階段論」中斷言,經濟起飛的必要條件是凈投資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遞增到10%以上,而凈投資的增長必須以社會資本的積累為條件。在著名的「哈羅德—多馬模型」G=S/K的公式中,當產出率一定時,資本積累率S就成為決定一國經濟增長率G的唯一因素。因此,資本外逃會削弱一國經濟發展的後勁。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從總體上看尚處於投資推動階段,大量資本外逃無疑將減緩經濟發展速度。
(2)削弱政府稅基
規模較大的資本外逃必然侵蝕一國稅收的基礎。我國近年來發生的巨額資金外逃,尤其是「過渡性」資本外逃,逃出去的資本以「外資」身份返回享受稅收優惠,一方面使國家應徵收的稅收流失,減少了財政收入;另一方面又製造了一批假外資企業,形成了不公平的競爭環境。
(3)導致財富流失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的資本外逃有相當一部分是單向流向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造成國內財富的大量流失。
現有的金融體制對資本外逃的影響是
(1)影響國際信用等級
資本外逃會加劇我國對外資的依賴,而外資、外債的大量增加無疑對我國的國際清償力提出了挑戰。盡管我國擁有較多的外匯儲備,但資本外逃若持續地、大規模地發生,必然影響到債務清償率,導致國際社會對我國信用評價降低。同時,資本外逃也從側面反映了國內外投資者對我國經濟和社會前景信心不足,阻礙了我國政府申請追加國外貸款,影響在國際上等資。在資本外逃嚴重的時期,兩大國際風險評估機構穆迪投資人服務公司和標准普爾公司,對我國的信用評級分別是BBB[+]和BBB.因此,規模龐大的資本外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視。
(2)影響國際收支平衡
一國的國際收支平衡主要依靠資本項目和經常項目的平衡來實現。隨著國際資本流動規模的擴大,資本項目比重會不斷上升,而經常項目比重會下降。從短期看,大規模的特別是突發性的資本外逃將使我國資本項目惡化,外匯儲備下降,這將進一步加劇國際收支失衡並引發更大規模的資本外逃。資本外逃也將對我國的經常項目產生不利影響。從貿易收支看,資本外逃使本幣匯率貶值,根據「J曲線」效應,我國貿易收支先有逆差,後有順差;從非貿易收支來看,可能出現持續逆差。長期的持續大量的資金外逃最終將破壞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惡化我國的對外經濟環境。
(3)影響人民幣匯率穩定
就外匯市場而言,資本外逃一方面減少了外匯供給,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對外匯的需求。在浮動匯率制下,本幣匯率會迅速下跌。而實行固定匯率或管理浮動匯率的國家,央行將動用外匯儲備維持一定的匯率水平,故會迅速減少國家外匯儲備。因此,資本外逃是沖擊我國外匯市場、加劇人民幣貶值壓力的重要因素。
4. 資本外逃為什麼會導致外匯儲備下降
這首先你得明白這個外匯儲備的組成。
這個外匯儲備,我們國家來說吧。我們國家是回使用人民幣的。所以答外資進入中國,得換人民幣,那麼外資的外匯就留在銀行裡面了。
當外資要離開中國時,他們鍀用手裡的人民幣換回外匯,所以當外資離開時,人家當然是投資獲利離開了。結果就變成國家的人民幣多了,外匯少了。
5. 資本逃避的原因
我國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某些權力階層及與其有千絲萬縷聯系的人利用中國體制轉軌過程中的漏洞和法制的不健全,實現化公為私,從中攫取非法財富。為了永久占據這部分財富,把相當一部分資金用於購買不動產或存人私人「地下錢庄」。
隨著近年來國家對金融監管的加強以及反腐力度的加大,這些不法資產的佔有者感到把錢放在國內實在不安全,於是千方百計地轉移非法所得,通過如投資移民身份,在境外購買房地產,將子女送出國外等各種渠道將其轉移出國內,從而發生資本外逃。據分析,國內資本外逃的主力軍就是這些不法資產的佔有者。 ,使腐敗資金轉移境外,造成資本外逃。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資本流動國際化的情況下,洗錢活動愈演愈烈,洗錢已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大公害。在我國,貪污腐敗和洗錢有著密切的關聯。
有調查表明,近年來我國洗錢活動日益增多,數額也在不斷上漲,犯罪分子將通過販毒、走私、貪污和受賄等非法交易活動所獲得的「黑錢」通過各種途徑套取外匯資金匯往國外。從一些已經暴露出的案例來看,腐敗分子把貪污腐敗得來的錢轉移至境外,再利用我國對外資的優惠政策,以外商的身份回國投資。這樣,形成一個權力與金錢互相依存的、里應外合的洗錢鏈,從而實現對國家和社會財富的赤裸裸的循環侵佔。因此,「洗錢」因素也是導致我國資本外逃的一個重要因素。 「過渡性」外逃資本指通過非法渠道流出國內,再以外資形式流入國內的資本。長期以來,我國為吸引外資以彌補國內建設資金的短缺,對外資實行「超國民待遇」,使得外資與內資在競爭上處於不平等地位。為了享受外資身份所帶來的「超國民待遇」,同時也為了趨利避險,國內企業居民存在著極大的動力把資金向國外轉移。國內一些企業居民將外匯資金轉移境外後又作為外資流回國內,以享受各種稅收和其他優惠待遇。
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在大陸投資的香港資本中,25%屬於迴流資本。它不僅造成了國內企業與假三資企業的不公平競爭,而且還造成大量的稅收流失,給國家財政造成了巨大損失。我國對外資的「超國民待遇」每年造成大約143.22億美元的「過渡性」資本外逃。 一國政府財政赤字的狀況往往會直接影響到該國的資本外逃。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政府所追加的內外債資金呈現逐年攀升,尤其是我國財政收支平衡對於外債的依賴還有逐漸增強的趨勢。由於以往財政赤字的相當一部分是靠發行貨幣來彌補的,這就等於對居民徵收了一筆「通貨膨脹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財政赤字使國內居民對國家債務產生憂慮,而這種憂慮又導致了國內居民以各種形式增加持有外國資產,形成資本外逃。
我國的銀行業存在大量不良資產,且無相應的存款保障制度,使投資者對國內金融體系信心不足,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擔心始終沒有消除。許多國內資本為了不承擔「貶值稅」而紛紛逃出國外。特別是隨著近年來利息稅的開征,遺產稅及綜合所得稅的醞釀,居民產生國家要通過稅收來增加財政收入的預期,從而產生資本外逃的動機。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一部分人通過自己誠實合法的勞動先富起來了。但是國內保障私人財產的專門法律和相應的制度安排還很不健全,一些擁有巨額財富的人心存疑慮,擔心私人合法資本被侵佔,出於保有財富的動機,一些私營企業主採取抽逃資本或購買「綠卡」到國外的辦法,將資本轉向所謂「避風港」國家求得自保。據民主建國會北京經濟學院支部和中關村試驗區支部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北京,資產總額超過500萬元以上的私營企業主中,向國外抽逃資本者已佔3成以上,而且這個數字還呈上升趨勢。
對利率等金融資產的價格實行嚴格管制。我國實際利率與發達國家相比普遍較低,金融資產的真實價值無法體現,在發達國家資本市場高收益的情況下,人們很容易產生轉移資產的願望。在利差、匯差、收益差的誘導下,為獲取高收益,也會引起違規資本外流。另外,對外匯實行管制,企業靈活用匯受到壓制,比較突出的是規避投資管理和外匯管理,也會形成資本外逃。 匯率的問題很多時候是個預期問題。一是由於人民幣貶值的歷史數據和現存的管理匯率生成機制,1987~1994年的8年間,人民幣名義匯率6次貶值,其中 5次貶值幅度超過10%。二是根據「利率平價理論」,匯率超調後,會產生相反預期;過度貶值產生升值預期,過度升值產生貶值預期。在1996、1997年 3次降息的基礎上,1998、1999、2002年又5次降息,5次累計下調存款利率2.4%;2003年5月美元貶值幅度擴大,帶動人民幣貶值,名義匯率連續貶值以及實際匯率定值過高,無疑會強化人們對人民幣的貶值預期,促使其轉持國外資產以避免潛在的資本損失。
由於我國目前還沒有遠期外匯市場,利率受到管制,缺乏足夠的可供國內企業和居民用作投資工具和套期保值的外幣金融工具,加上金融資產種類不多,融資渠道狹窄,企業和居民無法規避用匯風險,只能被動地接受一切匯率波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從而使企業經常將所取得的外匯收入以隱蔽的方式存於國外,出現逃匯現象。
近年來,國內外黑市價格的高升和周邊國家貨幣的紛紛貶值加劇了居民對人民幣貶值的恐懼心理,特別是近幾年亞洲金融危機加劇,使國內企業和居民產生強烈貶值預期,從而吸引了國內有條件的居民將資本轉移到國外,形成資本外逃。
6. 資本外逃的資產外逃的主要方式和渠道
中國實際存在的資產外逃方式多種多樣,分析來看.主要有以下五類:
(一)以「價格轉移」等方式通過進出口渠道進行資產外逃。「價格轉移」是各國不法企業常用的轉移資金和利潤的方式,具有相當的隱蔽性。高報進口騙匯,低報出口逃匯,一直是中國資產外逃的主要渠道。同時,以出口不收匯,進口不到貨,通過假造貿易單證騙匯,或將外匯截留境外等違法行為,也是我國資產外逃的重要方式。1998年國家外匯管理局開展的外匯大檢查中,發現騙匯金額超過了100億美元,據分析,其中相當部分可能已經外逃。
(二)虛報外商直接投資形成事實上的外逃。較為典型的做法是:中、外方合謀,以高報外方實物投資價值或中方替外方墊付投資資金的方式,通過設立合資企業向境外轉移境內資產或權益。同時,由於一些社會中介機構為外商投資企業虛假驗資,產生外商直接投資高報。這些虛增投資最終都會以利潤匯回或清盤形式要求換匯匯出,從而形成迂迴的資產外逃。
(三)通過「地下錢庄」和「手機銀行」等境內外串通交割方式進行非法資產轉移。所謂「地下錢庄」的做法是,換匯人在境內將人民幣交給地下錢庄,地下錢庄則將外匯打入換匯人所指定的境外賬戶。日前,有關部門查獲的兩個地下錢庄,就是採取這種方式進行非法交易,涉嫌金額都在20億元人民幣以上。所謂「手機銀行」,就是專做外匯非法交易的掮客,與境外機構或個人建立了非常緊密的聯系,只須打個電話,就可以做成一筆匯兌生意,境內是人民幣從一個賬戶轉到另一個賬戶,境外是外幣從一個賬戶轉到另一個賬戶。在我國沿海的個別地區,這些人幾乎成為半公開的經紀人,並建立了「良好的信譽」。此外,還有一些境內企業與業務夥伴等較熟識的境外企業進行所謂的「貨幣互換」,境內企業直接在境內為境外企業提供人民幣進行各種支付,境外企業在境外以約定的匯率折成外幣償還。
(四)金融機構和外匯管理部門內部違法違規操作形成的資產外逃。銀行等金融機構或外匯管理部門在辦理結售付匯業務或有關審批手續時,可能放寬真實性審核標准,為客戶違規劃匯資金,或者內部個別工作人員與不法分子串通,為資產非法轉移提供方便。同時,金融機構也存在違法違規資金劃撥的可能。一些金融機構無單證或單證不全售匯,亂放外匯貸款,濫開信用證等,也造成了國家資產和外匯損失。
(五)通過直接攜帶的方式進行資產外逃。我國允許境內居民個人攜帶2000美元外幣(超過的需要銀行或外匯局開具外匯攜帶證),或6000元人民幣現鈔出境,用於境外經常項目支付。但是,如果當事人使用這筆資金購買證券或轉存銀行,那就成為資產項目支出。對於那些頻繁出入境的人員來說,多次合法攜帶的資金就可能是一個較大的數目。實際操作中,違規超限額攜鈔出境的現象也十分常見,另外,旅行支票和外幣信用卡理應用作境外個人消費,但也可能轉成資產,形成資產外逃。
7. 外儲下降不等於資本出境外逃
央行12月7日公布11月外匯儲備數據,截至2016年11月30日,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05萬億美元,較10月底下降691億美元,降幅為2.2%。這是外匯儲備連續第五個月規模減少,並創今年1月以來最大降幅。
外儲連續五個月持續下降,外儲余額逼近3萬億美元,這種下降速度確實過於快。最可怕的是中國外儲下降形成長期趨勢。一旦這個趨勢預期形成,按照目前的下降速度,既是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佔全球外儲的30%,也就三五年就會耗干。這確實是一個挺令人驚訝的事情。
對於11月外匯儲備規模下降的原因,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給出的解釋是,「央行向市場提供外匯資金以調節外匯供需平衡、美國大選後非美元貨幣對美元匯率總體呈現貶值、債券價格也出現回調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導致外匯儲備規模出現下降。」
實際上導致中國外儲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幣持續貶值,而人民幣持續貶值的原因是美元持續走強,即美元走強是中國外儲下降的主要原因。中國外儲連續五個月下降,與美元持續升值的曲線是正向的。
有專家分析認為,人民幣貶值主要是美元升值造成的,不是人民幣自身的原因。這個觀點基本是自欺欺人的廢話而已。這是一個問題兩個方面,僅抓住美元升值來說事是片面的。反過來同樣可以說,是人民幣貶值導致了美元升值。也就是說,美元升值是對所有貨幣都在升值,不能僅僅拿人民幣孤立說事,美元指數突破100,並繼續走高就是明證。而美元指數綜合計算的一攬子貨幣中又不包括人民幣。這一點必須明白與清晰,否則將造成誤導。
另一個原因是央行干預匯率走低耗費了外儲。動用美元儲備來干預貨幣過快貶值是國際通用做法。客觀地說,人民幣從去年以來就存在貶值壓力,由於中國央行動用外儲干預使得匯率假性穩定。人民幣匯率穩定情況下,外儲下降就會趨緩。這五個月特別是十月以來,央行干預越來越少,人民幣匯率出現了報復性貶值,從而使得外儲下降加劇。10月以來,人民幣匯率基本反映了市場供需,基本是市場機制下形成的。這一點上央行做得不錯。
在人民幣貶值下,金融機構為了應對外匯需求增加了外匯儲備頭寸,企業增加了外儲賬戶資金,百姓開始大舉購回,或投資或出國留學探親旅遊等。導致中國外儲連續下降。
人民幣貶值趨勢似乎仍沒有看到頭。關鍵還是美元。過幾天美聯儲加息基本是板上釘釘的,美元還會繼續升值,人民幣還要繼續貶值。2017年,美國進入加息通道,對人民幣走勢構成不小壓力。人民幣對美元輕松突破7是沒有懸念的。
在人民幣繼續貶值預期下,中國外匯儲備繼續下降也是大概率事件。初步估計,外儲跌破3萬億美元應該很快。
這里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必須整理清楚。外儲下降不等於資本外逃加速。外資撤離與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以及中國富豪將資本匯出境外等屬於真正的資本外逃。但在外儲下降的上述原因中,金融機構超額留存美元頭寸,企業換匯,以及境內居民換匯增加美元投資品種等都沒有造成資本外流,僅僅在央行儲備中反映出下降而已。這些是不能說成是資本外逃的。據外匯局,有真實跨境交易支撐的企業的購匯意願並未出現激增。受「雙11」「黑五海淘」跨境電商大力促銷,以及人民幣波動等因素影響,今年11月個人購匯出現環比增長27%。
雖然人民幣匯率貶值與外儲下降有加劇趨勢,但是一個好現象是,匯率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了。這是一個喜人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在中國外儲仍有3.05萬億美元,十分充足情況下,對外儲下降不必驚慌失措,監管部門以繼續觀察為主,不易出台任何所謂嚴控資本外流的行政手段措施。否則,將干擾與破壞來自不易的好局面。
同時,也不是必須把外匯儲備的規模控制在3萬億美元以上。以筆者看,中國外儲下降到2萬億美元也足夠應對任何匯率、資本外流風險。況且,企業、個人換匯大增正好實現過去一直強調的藏匯於民的目的。
8. 「資本外逃」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其實不嚴重。你只要看看最近幾個月我國的外匯儲備數據就明白了。自從2017年1月31日我內國外匯儲備規模容為29982.04億美元跌破3萬億美元之後,逐月上升,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8月外匯儲備30915.3億美元,環比增加108.07億美元,升幅為0.4%,為連續第七個月出現回升。說明外逃並不嚴重。況且,手頭的外匯太多了沒有好的用途反而成為負擔。綜上,中國經濟盡管出現諸多問題和貪官坑民,但比起國際上最大幾個經濟體,我們還是略好一點,如果把資金從中國抽出去,那拿到哪個經濟發展更快的國家呢或者更保值增值呢?簡直無從選擇。以我曾經在省級經濟管理部門工作的體會,別聽那些沒有實戰經驗的所謂經濟學家吵吵,他們許多人只是為了寫文章而寫文章,有時候一些資金流動並不那麼可怕。
9. 私人資本外逃是什麼意思是本來用於國內投資的錢轉到國外投資嗎為什麼資本外逃會使得國家債務增加
要想清晰的理解這個問題,你需要有一些預備知識:1.國際收支平衡及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的概念 2.外匯市場均衡匯率的決定。下面我簡要論述一下:
在國際收支平衡時NX=F,如果一國經常項目上是順差,那麼資本項目上的出現逆差也就是流出是必須的。資本凈流出並不代表我們財富的減小,比如我們可能購買外國的債券,那我們就成為了外國的債權國,我們也可能進行FDI,我們仍然是資本的所有者,正常情況下的資本項目和經常項目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但是資本外逃和正常的資本流出是有一定區別的,縱觀歷史,大規模的資本外逃往往發生在在固定匯率或者匯率缺乏彈性的國家(以發展中國家居多),而這種大規模地資本外逃,極易引起國際收支危機。簡單來說對未來預期的變化,會導致官方外匯儲備的顯著下跌。
首先本幣貶值的預期,會提高外匯存款的預期收益率,外匯市場上人們紛紛拋售本幣,而為了維持匯率穩定,中央銀行必須出售外匯儲備收縮本國貨幣供給。
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對未來貶值的預期會引起國際收支危機,危機表現為儲備的急劇減少,本國利率上升(世界利率+風險溢價)。那麼如果一國的央行已沒有充足的外匯儲備而又不願接受本幣大幅貶值,它需要的就是借入一些外匯儲備來度過難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常會向這類國家的央行發放貸款。簡而言之,在資本大量外逃而又不允許本幣大幅貶值的情況下,一國央行的外匯儲備又不足,為了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必然會借入大量外債,以減少資本賬戶的巨額赤字。
另外有些國際收支危機是必然的,我們不能責怪所謂的投機者。Krugman在這方面的研究比較出色,建議你參閱「Paul Krugman A model of Balance-of-Payments Crises」。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