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清代晚期貴金屬銀元

清代晚期貴金屬銀元

發布時間:2022-06-25 12:33:31

1. 晚晴時期一兩等於多少銀元

《南京條約》賠款2100萬銀元中的銀元指的是西班牙本洋,1銀元=0.7兩白銀,因此2100萬銀元=1470萬兩白銀,而《北京條約》賠款英法軍費各800萬兩,共計1600萬兩白銀,因此,《北京條約》賠的多。

(1)清代晚期貴金屬銀元擴展閱讀:

1、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為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該條約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關稅主權,便利了英國對華的商品輸出,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一步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並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2、北京條約

《北京條約》,包括《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該條約侵犯了中國的司法以及內河行駛主權被嚴重侵犯,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

《北京條約》是《天津條約》的擴大,不僅承認《天津條約》有效,還讓英法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權益。

2. 清朝晚期時一銀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一快銀元,按現在市價,大約值170元左右。你最好去當地的人民銀行查詢,可以得到准確的結果。但是你最不要賣它,因為還有升值的潛力

銀圓,是我國近代歷史上通用的一種錢幣,這種貨幣形制從西班牙、墨西哥等國傳入,清光緒年間開始製造中國的銀圓,俗稱「龍洋」,隨後在市面上流通。銀圓於民國二十四年廢除。銀圓兌換採用十進制位,一元為十角,一角為十分,一分為十文。通用銀圓的重量約為26。7克,圖案以龍和人物頭像為主。龍洋多數是清朝所鑄,如大清光緒元寶等。銀圓中常見的人物像,有民國時期的袁世凱,孫中山等。

鑒定銀圓的價值,應先分出朝代、年號、發行機構、版別等。像清朝時湖北出的凡重一兩銀圓、廣東局出的雙龍銀圓、陝西所出的光緒元寶、「吉」字一兩銀圓等,每枚價值幾十萬元。1998年。「吉字」一兩銀圓拍賣出單枚100萬元的高價。戴冠袁世凱像背飛龍銀圓、孫中山像背飛三鳥銀圓與奧、英、意、日、美版銀圓均是珍品,如「十八年地球版」曾拍賣到50萬元一枚。

由於一些銀圓極為珍貴,因此鑒定真假很重要。鑒定的主要方法有:一是看形制是機器沖壓還是翻砂,凡是翻砂均是假幣;二是看文字是否凹凸,風格與當時韻味是否相符,用放大鏡看就一目瞭然;三是看齒輪,假幣齒輪遠不如真幣規整,兩者一對比特別明顯;四是看顏色,銀圓應是白色,有包漿、銀銹,擦掉及露白,不同的含銀量,顏色略有差異,清朝銀圓含銀量最高90%,最低50%,通常是88%;五是聽聲音,真銀圓敲擊後發出的聲音純正婉轉、柔和,感覺沉穩,而含銅量最高的假銀圓敲擊後發出的聲音尖高,全銅鍍銀的假銀圓聲音短促,夾銅或夾鉛的假銀圓聲音呆滯而沒有轉音,挖補的假銀圓聲音低啞或為「啞版」;六是用比重法測試,白銀的比重為10。5,低於黃金、白金比重,而高於銅、鉛、鋅等其他普通金屬的比重,由於假銀圓都摻入了較大比例的銅、鉛、鋅等其他普通金屬比重,由假銀圓和真銀圓比較一下,即可辨出真偽。

3. 清末「銀元寶」為何逐漸被拋棄

清代白銀流通發達,以「錠」為基本樣式,俗稱「元寶」;以「兩」為基本單位。鴉片張正以後,制錢、銀兩的雙重本位制已開始向銀兩本位傾斜,銀貨幣流通的地位日益加強。

但清代銀錠為各自自由鑄造,成色各異,名稱各異,非常不利於跨區域流通交易。如江南浙江有元絲等銀,湖廣、江西有鹽撤等銀,山西有西?及水絲等銀,四川有土?、柳?及茴香等銀,陝甘有元?等銀,廣西有北流等銀,雲南貴州有石?及茶花等銀,此外又有青絲、白絲、單傾、雙傾、方?、長?等名色。

近代銀兩更為復雜,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名目多。據張家驤《中華幣制史》列舉各地寶銀名稱,就有二十四省、七十六縣市103種之多,每種名目都是不同的含銀量和規定的地域性。

第二,平砝亂。即白銀貨幣單位「兩」在各地並不是一個標准,要根據各地的平碼確定一兩的實際重量,如北京市平銀一兩為35.77克,上海漕平銀一兩為36.61克,張家口銀一兩為37.50克等等。據民國初年中國銀行調查,各地通用的平砝,有一百七十餘種,還不包括雲南的滇平、關平,廣西的關平與梧州的九九二平。

第三,虛銀兩。如舊有的紋銀及後來的上海九八規元、營口爐銀、漢口洋例銀、天津行化銀等等。需銀兩的產生,有利於以一個中心城市來統一周圍各地寶銀,但是在銀兩自由鑄造的條件下,並不能克服銀兩流通制度本身的封建地域性質。

總之,名目繁多、紛亂的平砝、雜亂的寶銀種類及所形成的各種虛銀兩差異,給銀兩的流通帶來難以克服的困難。在這種落後的幣制之下,給各種外國銀元的流入提供了可乘之機。

外國銀元因為名稱簡單、形式劃一、成色穩定、重量准確、計算方便等優點很快佔領了市場。鑒於當時的狀況,不少有識之士主張仿鑄銀元以抵制外國銀元入侵。

光緒十二年(1886年),張之洞在廣東籌辦錢局,光緒十五年(1889年),仿外國銀元樣式始鑄中國銀元―――龍洋。

到十九世紀末,已有廣東、湖北、直隸、奉天、吉林、江南、福建、安徽、四川、浙江十個行省置辦銀元局鑄造新式銀元。這種形式簡單、成色重量准確的銀元很快受到了市場的歡迎,抵制了外國銀元的流通,並有了取代傳統銀兩的趨勢。

銀元制度形成之後,就需要與之相適應的輔幣,在舊式制錢制度瀕臨崩潰的大環境下,以銅為材質的新型輔幣――銅元也就應運而生了,傳統的幣制隨著市場的變化終於迎來了改革。

4. 清朝銀幣值不值錢

清朝貨幣。清代貨幣、紙鈔、銅幣並行,至嘉慶年間發行新式銀元,而光緒年間鑄行金、銀幣更多。洋務運動也影響到鑄幣業,兩廣總督張之洞曾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委託使英大臣在英國訂購全套造幣機器,並在廣東錢局首鑄機制銀元和銅元。其後,各省紛紛仿效,購制國外機械鑄造銀、銅元。包括廣東錢局在內,許多造幣機均訂購自著名的英國倫敦伯明翰造幣有限公司。英國大工業的介入,使銀幣也沾染上西方色彩。

銀幣光緒元寶1898年發行,成色為91%。正面鑄有銘文,頂部鑄楷體「造幣總廠」,底部鑄「庫平七錢二分」標識,中心直讀「光緒元寶」四字,幣中心還有四字直讀體滿文。銀幣背面外圈頂部「光緒年造」楷體銘文,余部用小號英文標准字體銘「大清帝國銀幣」字樣,內圈鑄有正面騰雲五爪龍一隻,品相稍嫌粗糙,其審美風格獨持,錢幣正面鮮然可見滿漢文化的融合,而錢背卻明確標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錢幣雖小,也可管窺社會文化一斑。

光緒元寶銀幣的市場價格依個體產地和品相而定,價格約在人民幣250,000~300,000元之間,樣幣則更珍貴,浙江楷體光緒元寶樣幣價值880,000~1,000,000元間。同時,金銀元寶幣也是市場難見的珍貴幣種。

5. 「銀元」是清末民初的政府發行的銀質貨幣,可老百姓為何都稱之為「大洋」

在民間很多俗稱里帶“洋”字的東西都來自海外,比如洋火、洋釘等等,銀元也不例外,因為最早是從海外傳入,所以叫做洋錢,後來因為銀元之外還有輔幣銀毫,所以用大洋和小洋兩種叫法予以區別。

中國古代主要是以銅錢為貨幣,直到自明代以後,白銀大量流入,使用日漸增多,白銀才逐步成為主要流通貨幣。在明清兩代,白銀在日常使用時是採用以重量來計算其價值,貨幣單位就是重量單位兩、錢、分等。因此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外形,也沒有統一的發行機構,隨便哪家銀鋪就可以自己熔鑄銀錠當貨幣使用。

而平時使用的銀錠有元寶型、銀塊、銀條等各種形狀,甚至在使用時還可以直接分割,把一個銀錠切成若干塊使用,或者是把若干個小銀錠熔鑄成一個大銀錠使用。這種方式固然方便,但是弊端也很明顯。

銀角,俗稱小洋或毫洋

6. 古代的一個銀元寶是現在的多少錢

古代一兩銀子價值多少人民幣,是個有意思的問題,還曾經真有歷史學家推算過,根據古籍里記載的貨幣購買力,摺合人民幣,比較固定的一個演算法是和當時的米價相衡量。因為大米價格關繫到百姓生死存亡,所以地方官員很重視,朝廷也很重視,都是定期記載的,比如《宋史食貨志》「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的記載,都是根據原始記錄記載下來的,所以拿大米價格來換算,比較准確。

宋朝,因為戰爭的關系所以比較動盪,大約30文錢才能購買一斗米,而宋朝變成兩千文一兩銀子,也就是說,在宋朝,一兩銀子可以購買四石左右的大米,所以那個時候一兩銀子大約價值在1200元左右。而明朝一兩銀子可以買到的米就更少了,只有兩石,一石相當於九十五公斤,所以在明朝一兩銀子大約價值600塊錢。到了清朝的時候,由於市場的普遍開放,所以白銀也大量貶值,那個時候的銀子一兩就只能當成200塊錢來花了。

唐朝,物質豐富,尤其以貞觀年間為最,大米很便宜,五文錢就可以買一斗,而一千文就是一兩銀子,可買兩百斗米,則唐朝的一兩銀子=2000元人民幣。
明朝,史料記載,一兩銀子可買中等大米二石,一石約為九十五公斤,所以明朝的一兩銀子=600元人民幣左右。
清朝已經盛行貨幣,在乾隆年間,一兩銀子只能買米八十斤,光緒年間更慘,只能買到三十八斤大米,也就是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一百五十元左右。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古代,銀子作為最主要的流通貨幣,在每個朝代的價值是不一樣的,而現在的銀價在每克3.5元左右,一兩銀子也就大約170塊錢。
清朝最大的貪官和珅,他的財富就富可敵國,有現銀100萬兩,銀元寶五萬多個,大銀元寶五百多個,折算下來是65萬兩銀子,按照當時的購買力計算相當於現在人民幣一億多。以前看電視劇不覺得和珅有多少錢,現在看看和尚是真的有錢,因為在那個年代一個縣令一年下來才100兩銀子,摺合人民幣也就兩萬塊左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台「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7. 清朝晚期流通的貨幣都有哪些

清朝晚期流通的貨幣有哪些,①從材質上分有銅錢(青銅,紅銅),銅幣(黃銅,紅銅),銀幣。還有一定量的紙幣。②從樣式上分,有方孔銅錢,無孔銅幣和銀幣及銀錠。③從國別分,有中國本地幣,墨西哥銀幣,英國銀幣等。④從計數計量上分,有"文、吊、貫″計值和"兩、錢、厘″計重等計量計數方式。欲知詳細具體,查閱清代錢幣表格可知。僅供參考!

8. 清朝末年的銀元裡面有銀嗎

清代的銀圓當然是銀子製造的。

中國清代以白銀和銅錢作為主要貨幣計量單位,白銀是以重量計算的,所以也稱錢財為「銀兩」。當時的銀幣沒有統一的規格,樣式五花八門,以元寶型、馬蹄形為主、也有條形、圓餅型、腰牌型。每次使用需要重新稱量,因此使用起來很不方便。

清代中後期,與外國貿易交往頻繁。當時,西方很多國家採取機器制幣,機器鑄幣規格、質量都有較高保障。尤其是產銀大國墨西哥鑄造的銀圓(鷹洋)由於質量好、規格統一,在國際貿易中成為常用貨幣。
在中國流通的常見外國銀圓還包括奧匈帝國銀圓、西班牙銀圓(本洋)、英屬印度銀圓(站人銀圓)等、本洋是西班牙在殖民地墨西哥鑄造的,1823年墨西哥獨立後就不再新增產,墨西哥按照本洋標准鑄造鷹洋。本洋—鷹洋的鑄造標准,成為列國製造銀圓的主要參照。

清代一些意識先進的大臣為了抵禦外國貨幣影響——包括宣示中國主權和防範匯率風險的考慮,開始鑄造銀圓,到光緒年間,清政府統一了銀圓的規格、樣式、成色。銀圓重量為庫平七錢二分。1910年更以法律規定銀圓為本位貨幣。

清代銀圓是以白銀為主要材料的貨幣,面值為「壹圓」。白銀的含量很高,但不是純銀,因為白銀性質柔軟,100%純銀幣不能適應頻繁流通的要求。所以必須加入少量其他金屬,以增強硬度。清代著名銀幣光緒元寶的成色為91%含銀量。

9.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 壹圓 曲龍須 銀元是真的

目前,大清銀幣(龍洋)的價格從2005年初的220元左右漲到了350-400元左右。

近十餘年來一直風平浪靜、價格低迷的銀幣市場,最近一年多來卻風雲突變,各類銀元價格連續上漲,扶搖直上,成為收藏市場上惟一能夠與文票及二、三版人民幣收藏比肩的走紅品種。

以素有銀幣市場「風向標」之稱的「袁大頭」為例,2005年以前的十多年裡,民國三年、九年、十年鑄造的「袁大頭」的市場價一直僅為60元上下,而到了2005年年底,突然躍升至75-80元;到了2006年的三四月間,又進一步升至90—95元,與2005年之前的十多年的停滯價相比,短短的四五個月之間,已經上漲了近50%。然而,這還僅僅是開始!2006年八九月間,「袁大頭」行情迅速突破百元大關,達105元左右。一般的收藏者估計,短短的10個月不到,「袁大頭」已經上漲了80%,而且已經突破了百元大關,總該歇一歇腳了吧?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到了2007年的元月份,「袁大頭」又亮了一手,來了個「開門紅」,幾乎在一夜之間飛漲至125元左右,如果品相較好,適於收藏的話,還有適當的加價;而到了3月份,又進一步升值到135元上下,而較為稀少的民國八年的「袁大頭」,更是漲到180——200元之間。更加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僅僅過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即2007年的4月中旬),銀幣市場再來一個大的震盪,創下一個前所未有的升值紀錄:民國三、九、十年的「袁大頭」一口氣就上漲30多元,達到165——170元的歷史最高點。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已經創造歷史紀錄的銀元價格一發不可收拾,可謂勢如破竹,不可阻擋:僅僅過了一個星期,到4月21日(雙休日),「袁大頭」再攀高峰,達到令人震驚的200——210元(收購價180——190元),竟然突破200元大關!短短一個星期之間,竟然出現兩次漲價高峰,這不僅在銀幣領域是前所未有的,即使在所有收藏領域,恐怕也是極為罕見的。

「袁大頭」僅僅上是整個銀幣市場的一個縮影,整個銀幣市場目前已是全線飄紅。其中有飛龍圖案的各種「龍元」更是炙手可熱,異常走俏,如廣東、湖北、四川、「江南省」等鑄造的「光緒元寶」、「宣統元寶」以及天津造幣總廠鑄造的「光緒元寶」等極為搶手。天津造幣總廠銀幣,在一年多之前,市價還僅僅200元出頭,而目前已升值到近500元;我國極少以「干支」紀年(如甲辰、辛丑、乙巳等)來標注的「江南省造光緒元寶」(全套9枚),除了標注「甲辰」(約400元)之外,其餘每枚單價都在500元以上甚至上千,而標注「乙巳」和「己亥」的等干支年號的銀元更是接近2000元之多,目前價格已相當於一年多以前的2.5倍以上甚至更多。即使多年來一直比「袁大頭」還低迷的「四川軍政府大漢銀元」以及墨西哥鷹洋等品種,目前也水漲船高,堪與「大頭」比肩。

應有價值回歸和價格的必然反彈

整個銀元市場前所未有地火爆,成為走俏的「績優股」。個中緣由是什麼呢?依筆者之見,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受國內外市場影響。作為貴重金屬的白銀,國內外市場近一年來價格暴漲,據悉,目前國際市場白銀價為1盎司13.89美元,換算成公制,為3.50元/克以上;而國內銀價已達3.80元/克左右,也就是說,不計算銀元的收藏價值,僅以白銀的原料價來計算,26.5克的「袁大頭」就價值100元左右,換句話來說,即使是「真銀假幣」的「袁大頭」,都值上百元,何況還有相當收藏價值的真品呢?

二是作為貴重金屬製作的銀元,近十餘年來,其價值長期與市場價格相背離,這本身就很不正常,就算發行較晚的「袁大頭」也有90年左右的歷史。我國的各類銀元,製作精美,圖案考究、文字清秀、內涵豐富,具有深厚的中華民族文化特色,集近代政治、經濟、文化以及金融知識於一體,而部分「大頭」和「鷹洋」甚至還曾經作為「中華蘇維埃政府」的紅色政權貨幣;而廣東、湖北、「江南省造光緒元寶」等我國早期銀元的歷史就更悠久。經過解放初期國家的大量兌換,再加上一些政治運動的沖擊,銀元在民間的收藏已大為減少。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銀元的收藏價值都是極高的。這么有收藏價值的銀元長期被壓制在非常低的價位上,明顯與其他許多年限並不長的收藏品種如「文革」等收藏品拉開了很大的距離。眾所周知,目前,我國社會生產力和整體物價水平與10餘年前相比,都有了極大的提升,如果目前由貴重金屬製成的、具有很高收藏價值的銀元仍舊維持在10多年前的60元左右的價位上,實際上,就是嚴重的貶值,銀幣價格大幅上漲,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彈簧的釋放,回歸它應有的價值是歷史的必然。

三是銀元中的「龍元」等緊俏品種近年來在海內外廣受青睞,市場價格不斷看漲,而這些品種,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巨大需求。作為抵制外來銀元如西班牙「雙柱銀元」、墨西哥「鷹洋」以及「站洋」、「坐洋」等的入侵,各類「光緒元寶」、「宣統元寶」等銀元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些銀元的背面均設計有大同小異的中華龍。而作為「龍的傳人」的中華民族歷來對龍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和崇拜。這份情結,不論是大陸的華人和全世界的華人都一概不能割捨,所以刻有中華龍圖案的銀元受到普遍的青睞。而且「龍元」基本上都屬於我國早期鑄造的銀元,存世量較低,部分已經流向海外,供需矛盾突出。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銀元的進一步走俏。

四是隨著銀幣市場的火爆,各方面的資金大量介入,大量收購銀元者大有人在,例如北京近期就有經營者以200元一枚的新價格成千上萬枚地收購,在銀幣市場上引起很大的轟動;據有關報道,今年6月22日—28日將在北京德勝國際文化中心舉辦「第十三屆世界奧林匹克收藏博覽會」,北京錢幣市場受此推動,現代金銀幣、紀念幣以及近代銀元等呈現熱銷現象,收藏市場呈現近年少有的購銷兩旺景象,歷史悠久的銀元更加呈現紅火勢頭,價位大幅上揚。

據資深銀幣收藏愛好者介紹,「袁大頭」走俏的原因還包括:近年來一部分收藏者和農村一些地區的農民有用「袁大頭」等銀元作為壓歲錢或者送禮的習俗,在他們看來,贈送具有保值、升值功能的銀元比單純送壓歲錢更有價值。目前,市面上銀元已難見蹤影,在偌大的徐東古玩城裡,幾乎看不到銀元的身影,經營者反映,經常是「剛收到一兩枚,馬上就被搶購一空……」這使存有銀元的商家普遍存有惜售心理,一些經營銀元的店鋪和老闆轉而只收不賣,等待進一步的漲價。可以說,各地收藏市場成立至今不到20年的時間里,這一搶購銀元的現象,還是前所未有的。目前,銀元這一收藏門類已經成為收藏市場上走紅的品種和收藏者爭相追逐的目標。

綜上所述,近一年多來銀元市場出現的暴風驟雨般連續的大幅度上漲,基本上是屬於銀元應有價值的歷史性回歸和必然的反彈,以筆者之見,這種上漲勢頭,短期內還有一定的上漲空間。但是如果仍舊在短期內進一步大幅上揚,並且一漲再漲,那肯定就會有人為炒作的嫌疑了,投資者對此應保持一定的警惕。雖說投資銀元的風險較小,也應謹慎入市,防止盲目跟風受損,因為目前銀元的價格已經處於較高的價位。但一般收藏者則不必有很多的擔心,因為即使不上漲,作為貴重金屬製成品的銀元也能夠達到保值的基本目標。

鏈接:

①「袁大頭」全稱為「袁世凱頭像銀元」或「袁像銀元」,大多為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民國九年(1920年)、民國十年(1921年)發行;而發行於民國八年(1919年)的數量較少,因而其價格要比三、九、十年的高出30%以上;「袁大頭」除價格高昂的「簽字版」之外,還有「空心花」、「0」版等版別,由於數量較少,因此價位要高出普通「大頭」一倍以上。「袁像銀元」由於原始發行量很大(數億枚),約占我國全部銀幣的一半以上,所以歷來成為我國銀幣的代名詞和價格上的「風向標」。

②「江南省造光緒元寶」:清順治三年(1646年)時曾設立過「江南省」,治所在江寧府(今南京),所轄范圍包括今江蘇和安徽二省,至康熙六年(1667年)清政府撤銷了江南省編制,設立兩江(管轄江蘇和江西)總督。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時任兩江總督的劉坤一上奏朝廷,以江蘇及周邊地區急需大量銀元流通為由,請求朝廷准奏在江寧(南京)增設造幣廠,很快獲准。劉坤一為了擴大江寧造銀元的流通范圍,同時也為了使兩江總督府獲得一部分鑄造銀元的利潤,「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何不將「江寧鑄造廠」改成「江南省鑄造廠」?這樣一來,豈不是擴大了銀幣的流通范圍?於是一個令人奇怪的現象出現了:「江南省」在消失近240年之後,又神奇地、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江南省造光緒元寶」的銀元上,成為銀元史上一樁奇聞。然而正是這套銀元(全套九枚)成為我國唯一的一套以「干支」紀年法標注的銀元,也正因為如此,我國銀幣百花園中增加了9枚身價不菲的中高檔銀元和難得的藝術品。

10. 清朝時一兩銀子真的有當時的一兩重嗎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呢?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

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

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

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

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

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 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

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

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

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金屬價格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

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

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

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

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

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

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1元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

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准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

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 九錢五分�����

中白米(石) 九錢二分六厘八錢��

下白米(石) 八錢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銀每兩換錢 一千文」

還有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

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

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

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2元

結論

根據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

1 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定,應當著重參考

2 現在白銀已作為工業品,所以現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

值較低

3 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在的糧食相對

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

5 湊整數,便於換算,便於建立感性認識

所以,筆者建議,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採用以下

換算系統,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黃金 = 人民幣2000元 = 10兩白銀

1兩白銀 = 人民幣200元 = 1000文錢 = 1貫(吊)



1文錢 = 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

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驗證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數據,便於驗證曉林給出的換算方式

,提高感性認識: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

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 = 清朝的局級幹部,年薪

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 那些當官的,那個家裡沒

有個幾千萬的?

乾隆初年,捐一個道台需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 =

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幹部當當,明碼標價。

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極為混亂。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同

一朝代的不同地區之間有差異。這是不爭的事實。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庫平營造制」,與明代基本相同。

一斤約等於國際標准制的600克(597克多點)。這套度量衡

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還有殘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黃

金的計量單位「兩」、「錢」就是用庫平營造制的計量單位。一

「兩」相當於國際標准制37.5克,一「錢」相當於國際標准

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為了與國際接軌,並統一中國度量衡

制度,解決不同地區之間度量衡差異給經濟發展帶來的障礙

,促進經濟發展,進行了度量衡改革。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

的習慣需要,將「庫平營造制」改革為「市制」,為與國際接軌

,將「市制」與國際標准制方便換算。特將「一營造尺」改為「

一市尺」,等於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於二市裡。「

一庫平斤」改為「一市斤」等於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稱「一二三制」

。「市制」與「庫平營造制」計量接近,老百姓易於接受。而市

制與公制換算簡單,能為國際貿易接受。俗稱「斤有所短、

尺有所長」,即市斤比庫平制重量小,市尺比營造制長。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稱成功。為以後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

良好的基礎,至今仍在發揮其基本作用。
民國時期的另一個大的改革是幣制改革。
北洋政府時期在幣制改革上的一個較大動作是「廢兩改元」。

清末時,雖然中國也有銀鑄幣,但貨幣制度是以銀兩為單位

,制錢(包括銅錢與銅元)為主要流通的輔幣。貨幣單位相當

混亂。既有以庫平兩為單位的計量,也有以海關兩為單位的

計量。同時,銀鑄幣和銀兩的成色也極不一致。這個混亂的

幣制極大地阻礙著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於是,就有了第一

次幣制改革 :「廢兩改元」。即北洋政府頒布「國幣條例」,

規定以銀元為基本貨幣單位,停止銀兩流通。一元銀元重庫

平銀七錢二分,含銀量為85%。一元等於十二角(仿英制)

。以銅元為輔幣,停止銅錢的流通。一元銀元與銅元的比價

基本上在180--188之間漲落。俗稱「洋長洋短」。每日銀樓

或銀行都會發布當日銀價。當銀價上漲時,稱為「洋長」,當

銀價下跌時稱為「洋短」。民間小額交易基本上以銅元計價為

主。銀行發行紙幣以元為單位,一元紙幣兌換一元銀元。貨

幣以銀為本位。
這次幣制改革使全國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統一。但還有許

多問題沒有解決。
另一次幣制改革是南京政府為解決金融危機而進行的。30年

代時美國貨幣放棄銀本位,實行金本位制,規定1盎斯黃金

等於35美元。同時,在國際市場上(倫敦)收購白銀,導致國

際市場上白銀價格上漲。中國的貨幣制度是以銀為本位,但

自己產銀不多。國際市場上白銀價格上漲使中國白銀出現大

量外流,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者在東北、華北大搞武裝走私

,使中國白銀出現大量外流。同時,銀價格上漲使中國的貨

幣升值,進口狂增、出口受阻,影響經濟與發展國際收支平

衡,如不及時改革將導致中國金融崩潰。南京政府與英國、

美國談判貨款為幣制改革提供外匯保證。最後得到了美國的

大力支持(詳見《中美白銀談判》)。於是,南京政府決定進

行幣制改革,停止銀元流通,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

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後增加)四行發行的紙幣為法定貨幣,

用於交易與完糧納稅。法幣與英鎊、美元掛鉤。

現在看電視劇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動輒使用幾十兩,甚

至幾百、幾千、幾萬兩銀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夠從口

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的銀票。
這里有兩個誤區。一是以為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日的一元錢

。二是以為古代的銀票就是今日的鈔票或者支票了。
其實,古代中國銀子缺乏,銀子的價值很高的。一兩銀子等

於制錢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後)。

而直到清末,一斤(相當於1.2市斤)豬肉只要二十文錢,一

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幾兩銀子、

幾十兩銀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兩銀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

能夠買上十幾畝良田了。在明代,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

一兩半銀子就夠了,所以戚繼光的士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

子,一月不足一兩。清代稍貴點,主要是鴉片戰爭前外貿順

差大,銀子大量流入後,銀價下跌造成的。後來大量賠款後

,銀與銅的比價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銅錢,清末

時使用銅元,很少用銀子作為日常交易用。許多老百姓至死

都未見過銀子。所以口語中表示沒有錢(貧窮)時用「銅錢(鈿

)沒有」而不說「銀子沒有」。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常以銀子為

珍貴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國時候,就流通銀元了,稱為國幣。民間稱為「袁大

頭」。它的價值也比較高,可兌換180多個銅元。按當時物

價水平折算今日的購買力,一元銀元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

35元左右。考慮到生產的發展,糧食和日用品價格的下跌,

一元銀元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銀子價

格算,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50-60元左右。當時辦一個比

較好的印染廠投資也不到一萬元。買一較輛當時比較好的轎

車大約是1000元。所以不會有拿出一個銀元買一個饅頭的

情形出現,最多一個銅板。
銀票其實是山西票號發的匯兌憑證,有密押的,不是見票即

兌的銀行券(鈔票)。用銀票是要付匯兌費用的。
銀票做大宗買賣的商人用得著。它可避免攜帶大量現銀的風

險,而且方便,並與自己攜帶大量現銀成本差不多。一般老

百姓和官員是用不著的。所以也就不會有從口袋裡掏出面額

成百上千兩的銀票來支付款項。即使你拿出來支付,商家和

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
回答者:gxy017 - 探花 十級 7-6 16:10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0 個人評價

50% (0) 不好
50% (0)
相關內容
• 古代一兩銀子相當於多少RMB?
• 古時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多少人民幣?
• 古代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 古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多少人民幣?
• 明朝的一兩銀子相當於多少人民幣?
更多相關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明清 銀子
其他回答 共 5 條
一百元!中央電視台10套節目有介紹過!

參考資料:cctv
回答者:CFBCFB - 秀才 二級 7-6 16:12
1兩=1000個錢,3個錢左右1斤米
回答者:V小孩 - 助理 二級 7-6 16:20
基本單位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金屬價格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1元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准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九錢五分�����

中白米(石)九錢二分六厘八錢��

下白米(石)八錢三分�

白�面(斤)九文

銀每兩換錢一千文」

還有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2元

結論

根據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

1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定,應當著重參考

2現在白銀已作為工業品,所以現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值較低

3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在的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

5湊整數,便於換算,便於建立感性認識

所以,筆者建議,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採用以下換算系統,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黃金=人民幣2000元=10兩白銀

1兩白銀=人民幣200元=1000文錢=1貫(吊)錢

1文錢=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驗證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數據,便於驗證曉林給出的換算方式,提高感性認識: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清朝的局級幹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那些當官的,那個家裡沒有個幾千萬的?

乾隆初年,捐一個道台需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幹部當當,明碼標價。

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極為混亂。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區之間有差異。這是不爭的事實。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庫平營造制」,與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約等於國際標准制的600克(597克多點)。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還有殘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黃金的計量單位「兩」、「錢」就是用庫平營造制的計量單位。一「兩」相當於國際標准制37.5克,一「錢」相當於國際標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為了與國際接軌,並統一中國度量衡制度,解決不同地區之間度量衡差異給經濟發展帶來的障礙,促進經濟發展,進行了度量衡改革。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習慣需要,將「庫平營造制」改革為「市制」,為與國際接軌,將「市制」與國際標准制方便換算。特將「一營造尺」改為「一市尺」,等於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於二市裡。「一庫平斤」改為「一市斤」等於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稱「一二三制」。「市制」與「庫平營造制」計量接近,老百姓易於接受。而市制與公制換算簡單,能為國際貿易接受。俗稱「斤有所短、尺有所長」,即市斤比庫平制重量小,市尺比營造制長。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稱成功。為以後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至今仍在發揮其基本作用。

民國時期的另一個大的改革是幣制改革。

北洋政府時期在幣制改革上的一個較大動作是「廢兩改元」。清末時,雖然中國也有銀鑄幣,但貨幣制度是以銀兩為單位,制錢(包括銅錢與銅元)為主要流通的輔幣。貨幣單位相當混亂。既有以庫平兩為單位的計量,也有以海關兩為單位的計量。同時,銀鑄幣和銀兩的成色也極不一致。這個混亂的幣制極大地阻礙著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於是,就有了第一次幣制改革:「廢兩改元」。即北洋政府頒布「國幣條例」,規定以銀元為基本貨幣單位,停止銀兩流通。一元銀元重庫平銀七錢二分,含銀量為85。一元等於十二角(仿英制)。以銅元為輔幣,停止銅錢的流通。一元銀元與銅元的比價基本上在180--188之間漲落。俗稱「洋長洋短」。每日銀樓或銀行都會發布當日銀價。當銀價上漲時,稱為「洋長」,當銀價下跌時稱為「洋短」。民間小額交易基本上以銅元計價為主。銀行發行紙幣以元為單位,一元紙幣兌換一元銀元。貨幣以銀為本位。

這次幣制改革使全國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統一。但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

另一次幣制改革是南京政府為解決金融危機而進行的。30年代時美國貨幣放棄銀本位,實行金本位制,規定1盎斯黃金等於35美元。同時,在國際市場上(倫敦)收購白銀,導致國際市場上白銀價格上漲。中國的貨幣制度是以銀為本位,但自己產銀不多。國際市場上白銀價格上漲使中國白銀出現大量外流,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者在東北、華北大搞武裝走私,使中國白銀出現大量外流。同時,銀價格上漲使中國的貨幣升值,進口狂增、出口受阻,影響經濟與發展國際收支平衡,如不及時改革將導致中國金融崩潰。南京政府與英國、美國談判貨款為幣制改革提供外匯保證。最後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持(詳見《中美白銀談判》)。於是,南京政府決定進行幣制改革,停止銀元流通,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後增加)四行發行的紙幣為法定貨幣,用於交易與完糧納稅。法幣與英鎊、美元掛鉤。

現在看電視劇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動輒使用幾十兩,甚至幾百、幾千、幾萬兩銀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夠從口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的銀票。

這里有兩個誤區。一是以為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日的一元錢。二是以為古代的銀票就是今日的鈔票或者支票了。

其實,古代中國銀子缺乏,銀子的價值很高的。一兩銀子等於制錢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後)。而直到清末,一斤(相當於1.2市斤)豬肉只要二十文錢,一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幾兩銀子、幾十兩銀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兩銀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夠買上十幾畝良田了。在明代,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所以戚繼光的士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子,一月不足一兩。清代稍貴點,主要是鴉片戰爭前外貿順差大,銀子大量流入後,銀價下跌造成的。後來大量賠款後,銀與銅的比價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銅錢,清末時使用銅元,很少用銀子作為日常交易用。許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見過銀子。所以口語中表示沒有錢(貧窮)時用「銅錢(鈿)沒有」而不說「銀子沒有」。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常以銀子為珍貴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國時候,就流通銀元了,稱為國幣。民間稱為「袁大頭」。它的價值也比較高,可兌換180多個銅元。按當時物價水平折算今日的購買力,一元銀元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35元左右。考慮到生產的發展,糧食和日用品價格的下跌,一元銀元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銀子價格算,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50-60元左右。當時辦一個比較好的印染廠投資也不到一萬元。買一較輛當時比較好的轎車大約是1000元。所以不會有拿出一個銀元買一個饅頭的情形出現,最多一個銅板。

銀票其實是山西票號發的匯兌憑證,有密押的,不是見票即兌的銀行券(鈔票)。用銀票是要付匯兌費用的。

銀票做大宗買賣的商人用得著。它可避免攜帶大量現銀的風險,而且方便,並與自己攜帶大量現銀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員是用不著的。所以也就不會有從口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的銀票來支付款項。即使你拿出來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個人支票還不如.

閱讀全文

與清代晚期貴金屬銀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低開高開 瀏覽:464
江西理財規劃師准考證列印 瀏覽:909
3萬元如何理財投資 瀏覽:853
什麼理財有復利 瀏覽:16
沈陽諾亞理財 瀏覽:72
青年如何理財 瀏覽:166
江蘇銀行有什麼理財產品 瀏覽:632
融資項目經驗 瀏覽:652
支付寶卡通寶貸款 瀏覽:298
合金投資股票歷史行情 瀏覽:971
道瓊斯基金指數180003 瀏覽:13
諾安成長混合320007基金 瀏覽:779
國內定價權期貨 瀏覽:70
北京借貸款 瀏覽:891
新光重組價格 瀏覽:765
關於基金理財的結束語 瀏覽:160
2019年期貨禮拜休市時間 瀏覽:902
古風股票 瀏覽:424
理財師解綁 瀏覽:522
山西中誠信託 瀏覽: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