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國企外匯避險

國企外匯避險

發布時間:2022-05-28 13:24:10

⑴ 如何防範外匯業務風險

外匯風險防範是指企業針對外匯市場匯率可能出現的變化作出相應的決策,以減少或消除外匯風險對企業的影響。
在防範外匯風險的過程中,採用哪種方法較為理想,以及將風險降低到何種程度,涉及一個原則問題。
1.最低成本原則。採用任何一種方法規避外匯風險,都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所以在眾多方法中,就有一個具體選擇哪種方法的成本比較問題。如果遭受外匯風險而造成的損失小於採用防範方法所花費的成本,那麼採用該種方法就沒有必要。比如,企業為了迴避遠期支付而可能產生外幣匯率升值的風險,往往會採用按即期匯率購入外幣的方法。衡量這一方法的可行性,就要分析遠期支付產生外幣升值的風險程度是否大於企業用本幣購買即期外幣的到期利息損失。如果企業的本幣資金來自貸款,就要與到期的貸款利息相比較來確定這一避險方法的取捨。
2.迴避為主原則。企業進行匯率變動預測,選擇適當的操作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利用風險進行投機活動,而在於規避可能面臨的風險。根據這一原則,企業在選擇各種方法時,應本著保守的原則,不能把企業的理財活動變成一次賭注,為賺取較大的收益而採取激進的冒險措施。
3.預測先導原則。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成功地迴避外匯風險必須建立在對匯率變動走勢的科學預測基礎上。這就要求在選擇具體操作方法時,堅持理論與實際、定量與定性、歷史與未來相結合的辦法對匯率波動的趨勢進行外推預測,以確保實施方法的准確有效性。(源:通-匯-國-際)

⑵ 外匯避險,請懂這個的給我說說啊!!

外匯避險就是針對和外匯有關的企業和個人,如何避免匯率的波動造成損失。
舉個簡單的例子:
2008年7月份時一個國內的外貿公司和一個歐洲公司簽訂了一個1000萬歐元的貿易合同,但是到要到2008年10月才付款,當時1歐元可以換10.9元人民幣,也就是預計應該得到10900萬人民幣收入,結果到了10月份時付款時由於金融危機1歐元跌到只能兌換8.63元人民幣了,這個國內的外貿公司雖然還收到了1000萬歐元,但是換回人民幣後只能兌換8630萬人民幣了,這樣就由於匯率變動白白損失了2270萬元人民的損失!
這就是不懂外匯避險帶來的損失,是非常驚人的

⑶ 企業外匯避險需求

外匯風險一般分為外匯交易風險、外匯折算風險、經濟風險和國家風險。而內外匯交易風險涉及容的業務范圍廣泛,是企業應對比較頻繁的風險,也是涉外業務的企業主要防範的對象。它是指企業未了的債權債務在匯率變動後,進行外匯交割清算時所出現的風險。這些債權、債務在匯率變動前已經發生,但在匯率變動後才清算。也就是說,企業在以外幣計價的交易中,由於交易發生日和結算日的匯率不一致,導致收入或支出發生變動的風險。盡管外匯交易風險對企業來說並不陌生,但其應對風險的意識、能力大不相同。不恰當的避險措施,進一步擴大了風險系數。風險與收益是並存的,豐厚的收益背後,隱藏著潛在的風險。

⑷ 規避外匯風險的方法有哪些

1.最低成本原則。採用任何一種方法規避外匯風險,都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所內以在眾多方法中,就有一個具容體選擇哪種方法的成本比較問題。如果遭受外匯風險而造成的損失小於採用防範方法所花費的成本,那麼採用該種方法就沒有必要。比如,企業為了迴避遠期支付而可能產生外幣匯率升值的風險,往往會採用按即期匯率購入外幣的方法。衡量這一方法的可行性,就要分析遠期支付產生外幣升值的風險程度是否大於企業用本幣購買即期外幣的到期利息損失。如果企業的本幣資金來自貸款,就要與到期的貸款利息相比較來確定這一避險方法的取捨。
2.迴避為主原則。企業進行匯率變動預測,選擇適當的操作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利用風險進行投機活動,而在於規避可能面臨的風險。根據這一原則,企業在選擇各種方法時,應本著保守的原則,不能把企業的理財活動變成一次賭注,為賺取較大的收益而採取激進的冒險措施。
3.預測先導原則。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成功地迴避外匯風險必須建立在對匯率變動走勢的科學預測基礎上。這就要求在選擇具體操作方法時,堅持理論與實際、定量與定性、歷史與未來相結合的辦法對匯率波動的趨勢進行外推預測,以確保實施方法的准確有效性。
望採納

⑸ 助力企業匯率避險外匯局該如何做

助力企業匯率避險外匯局為踐行金融為民,回應企業需求,外匯局廣東省分局以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做實、做細、做深匯率風險管理服務,著力解決企業匯率套期保值問題,多方面支持企業更好適應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一、助力企業匯率避險外匯局
是制定科學有效的套保策略,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風險敞口,並結合生產經營情況制定套期保值策略。在套期保值比例方面,初期可設定簡單易行的「固定保值」策略,有了一定經驗後,可以選擇「動態保值」,即設置一定的套期保值比例區間。在產品選擇方面,遵循簡單適用原則,選擇與其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和套期保值需求相一致的遠期、掉期、期權等外匯衍生品。
二、選擇靈活適用的交易方法
企業既可以選用「靜態對沖」,即企業進出口業務採用訂單制,訂單約定了各個時間點交付的金額及報價,在明確訂單後,使用衍生品對各個期限進行鎖定;也可以選用「滾動對沖」,即企業外匯敞口是較長期限且金額較固定,如長期外幣負債,可根據不同期限掉期產品的流動性、貨幣之間利率差的變化趨勢,選擇合適的鎖定期限,不斷滾動鎖定;還可以選用「分層滾動」,即企業銷售是直接面對境外零售終端或用戶,未來的銷售數據難以預測,可不同期限分配不同比例,預測准確性較高的期限可相應提高套期保值比例。
綜上所述,近日,在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會議室,國家外匯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與廣州近30家銀行的專家進行了熱烈討論,探討如何完善服務,引導企業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更好地滿足企業匯率風險管理需求。

⑹ 簡述外匯避險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在經濟下行壓復力加大和制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背景下,通過合理地運用外匯避險工具,有效地規避外匯風險對於金融機構和涉外企業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外匯避險工具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企業主動避險意識不強、採用傳統方式避險、外匯避險產品門檻高、衍生品使用不足等問題,因此要從制度建設、風險防範、產品創新以及政策傳導等角度加強探索和研究.

⑺ 進出口企業應如何規避外匯風險

進出口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對策:

由於進出口企業從合同簽定到最終結算有一定期限,由於結算貨幣匯率變動而承受外匯風險,使企業蒙受損失,企業可採取一定方法措施降低風險。進出口企業的外匯風險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內部管理方法:

①做好計價貨幣的選擇進出口貿易計價貨幣有兩種:一種硬幣,匯率穩定,有上浮趨勢貨幣;另一種軟幣,匯率不穩定,有下浮趨勢貨幣。選取計價貨幣一般原則:出口貿易選擇硬幣或有上浮趨勢貨幣,進口選擇軟幣,或有下浮趨勢貨幣,可減緩可能發生匯率波動引起的損失。

②提前收付(leading),拖延收付(laging)法。根據有關貨幣匯率變動更改收付日期防範風險。提前或拖延一般原則:預計計價貨幣上浮,進口時進口商應在貨幣升值前購匯,提前付匯;出口時,出口商應考慮推遲交貨,延遲收款。如果匯率下降,進口商應推遲訂貨,或延期付款,出口商應盡早訂貨,提早收匯。

③平衡法(Matching)。在同時期,盡可能創造一個與受險貨幣進額同、期限同,資金反向流動的合同規避風險。

④多種貨幣組合法(Portfolio approach)。也稱一籃子貨幣計價法,在進出口合同中使用兩種以上貨幣計價法消除風險。當進口或出口時,一種貨幣發生升值或貶值,不會有很大外匯風險,若計價貨幣中幾種上升,幾種下降,則上升貨幣收益彌補下降貨幣損失,而將風險分散。

2.外部管理法。

主要通過外部金融市場對外匯借貸,買賣方法規避風險。通過外部金融市場規避風險,主要採用一些金融工具避險,如可通過買賣外匯期貨,期權合約降低風險。目前,隨著我國匯率體制改革,人民幣匯率靈活性越來越高,一些大外資企業,外貿企業管理外匯風險的要求越來越強烈,銀行開始逐步推出一些金融期貨,期權產品,幫助企業規避外匯風險。

遠期外匯交易。企業進行遠期買賣貨物的同時,與銀行簽訂出賣或購買遠期外匯合同以消除外匯風險的的一種避險方法。

⑻ 如何利用外匯交易避險

這問題有些大,不過具體給你舉個例子就容易明白了。
比如你在中國國內做企業,版企業是以人民幣記賬的權。但你和一家美國公司簽了一筆合同,以100萬美元銷售了一批貨物,三個月以後交貨並付款。假如當前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是6.38,那麼就意味著這筆合同將為你帶來638萬元的銷售收入。
但這時候你面臨一個匯率風險,假如人民幣升值,三個月後美元兌人民幣變為6.28,那麼這100萬美元就只能換到628萬元,你家公司將損失10萬元。
為了規避這個風險,你可以在美元人民幣外匯上做空單。這樣一旦人民幣升值帶來銷售收入的損失,可以在外匯空單上得到相應的補償,從而實現避險目的。

⑼ 1,企業面臨的外匯風險有哪些

(一)交易風險的管理
交易風險是未了結的債權債務在匯率變動後,進行外匯交割清算時出現的風險。這些債權債務在匯率變動前已發生,但在匯率變動後才清算。
交易風險的管理辦法主要有:
1.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靈活使用軟、硬幣。外匯風險的大小與外幣幣種密切相關,交易中收付貨幣幣種不同,所承受的外匯風險不同。在外匯收支中,原則上應爭取使用硬貨幣收匯,用軟貨幣付匯。
2.在合同中訂立貨幣保值條款。貨幣保值方式主要有黃金保值、硬貨幣保值、「一籃子」貨幣保值等,目前合同中大都採用硬貨幣保值條款。
3.調價保值
調價保值包括加價保值和壓價保值等。在國際貿易中出口收硬幣,進口付軟幣是一種理想的選擇,在某些場合出口不得不收取軟幣,而進口被迫用硬幣。此時可採用調價避險法,即出口加價和進口壓價。
4.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收付時間。在國際外匯市場瞬息萬變的情況下,提前或推遲收、付款,對經濟主體來說會產生不同的效益。
5.借款-即期交易-投資法(BSI)。BSI既可用來防止應收外匯賬款風險,又可用來防止應付外匯賬款的風險,是一種可以完全消除外匯風險的辦法。具體操作方法是:如果企業有應收的外幣債款時,為了減少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先向銀行借入與應收外幣等值的外幣,這樣就可以消除時間風險,然後將外幣即期交易成人民幣,這樣就可以消除價值風險,再用人民幣進行投資,用投資收益來平衡借款利息和其他費用。應收外幣到賬時,以外匯歸還給銀行。
6.提前收付-即期交易-投資法(LSI)。LSI的基本原理與BSI法基本相同,只是第一步從銀行貸款改為提前支付。
7.福費廷業務。是無追索權出口票據貼現業務,是指包買商從出口商那裡無追索權地購買已經承兌的,並通常由進口商所在地銀行擔保的遠期匯票或本票。
8.配對法。是指創造一個與存在風險相同貨幣、相同金額、相同期限、方向相反的反方向資金流動,以抵消貨幣風險的方法。例如第一部分提到的交易風險案例,企業為了避免6個月後美元貶值的損失,可以安排6個月後進口一批原材料,價值200萬美元。
9.金融法。是指利用一定的外匯交易方式達到規避外匯風險的目的。
(1)即期合同法。
指具有近期外匯債權或債務的公司與外匯銀行簽訂出賣或購買外匯的即期合同,以消除外匯風險的方法。即期交易防範外匯風險需要實現資金的反向流動。企業若在近期預定時間有出口收匯,就應賣出手中相應的外匯頭寸;企業若在近期預定的時間有進口付匯,則應買入相應的即期外匯。
(2)遠期合同法。
指具有外匯債權或債務的公司與銀行簽訂賣出或買進遠期外匯的合同,以消除外匯風險的方法。
具體做法是:出口商在簽訂貿易合同後,按當時的遠期匯率預先賣出合同金額和幣別的遠期,在收到貨款時再按原訂匯率進行交割。進口商則預先買進所需外匯的遠期,到付貨款時按原定匯率進行交割。該法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實現兩種貨幣的風險沖銷,能同時消除時間風險和價值風險。
(3)期貨交易合同法。
指具有遠期外匯債務或債券的公司,委託銀行或經紀人購買或出售相應的外匯期貨,藉以消除外匯風險的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有:①「多頭套期保值」;②「空頭套期保值」。
(4)期權合同法。
期權合同法可以根據市場匯率變動作任何選擇,即既可履約,也可不履約。最多損失期權費。進出口商利用期權合同法的具體做法是:①進口商應買進看漲期權;②出口商應買進看跌期權。
(5)掉期合同法。
指具有遠期的債務或債權的公司,在與銀行簽訂賣出或買進即期外匯的同時,再買進或賣出相應的遠期外匯,以防範風險的一種方法。掉期交易中兩筆外匯買賣幣種、金額相同,買賣方向相反,交割日不同。這種交易常見於短期投資或短期借貸業務外匯風險的防範上。
(6)利率互換。
它包括兩種形式:一是不同期限的利率互換,另一種是不同計息方式(一般是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互換。通過互換降低籌資成本,減少風險。
(二)折算風險的管理
消除折算風險管理的基本思路為以母公司貨幣計價消除折算風險和以子公司當地貨幣計價消除交易風險。對於折算風險一般採用資產和負債配比的方法進行控制。
(三)經濟風險的管理
經濟風險涉及原材料供應、生產、銷售等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對經濟風險的管理要求決策層直接。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1.多元化經營國際貿易業務,在國際市場中,商品的分散銷售和生產原料進口多渠道,是防範外匯風險的基本策略。它可以在匯率波動時,使不同市場上的商品價格的差異帶來的風險相互抵消。
2.財務多樣化,是指在不同的金融市場上實現籌資多樣化和投資多樣化。

⑽ 什麼是貿易性匯率風險

貿易性匯率風險又稱交易結算風險
交易結算風險是由於外匯匯率波動而引起的應收資產與應付債務價值變化所產生的風險。交易結算風險的主要表現是:①以即期或延期付款為支付條件的商品或勞務的進出口,在裝運貨物或提供勞務後貨款或勞務費用尚未收支這一期間,外匯匯率變化所發生的風險;②以外幣計價的國際信貸活動,在債權債務尚未清償前所存在的風險;③待交割的遠期外匯合同的一方,在該合同到期時,由於外匯匯率變化,交易的一方可能要拿出更多或較少貨幣去換取另一例3-2
我國內某公司向國外出口一批設備,以美元計價,貨價100萬美元,簽訂合同時,1美元=8.50元人民幣,但3個月後結算時,1美元=8.30元人民幣,則該公司在結算時就損失了人民幣20萬元。交易結算風險是以外幣計價進行貿易、非貿易業務的結算和支付的一般企業所面臨的風險。這種風險是伴隨著商品的交易或勞務的提供而發生,它不是因外匯的買或賣而發生,而是在以外匯約定交易時發生。換言之,外匯交易結算風險從簽訂交易合同,並確定以外幣計價的交易金額時發生,到實際結算交割時結束。其受險部分即是合同確定的、以外幣計價的交易金額。
1.出口交易結算風險
以外幣計價支付的出口交易所承擔的外匯風險依其貨款的結算方式的不同而產生差異。出口交易的外匯風險,從交易合同簽訂時發生,到貨款最終結算時消失。因此,從簽訂合同到裝船再到貨款結算的間隔時間越長,風險持續的時間也就越長;相反,風險持續的時間則越短。(1)即期付款方式下,合同簽訂時產生的外匯風險,其受險部分為合同金額的全部,到結匯時風險消失。由於從簽訂合同到結匯的時間間隔很短,一般情況下結算日匯率與交易發生日匯率相差無幾,故匯兌損失為零。
(2)遠期付款方式下,由於從簽訂合同到結匯的時間間隔較長,匯率變動的可能性較大。假定實際結匯時的外匯匯率下降,則該筆出口業務將發生匯兌損失。
(3)分期付款方式下,出口商的出口外幣金額的受險部分由簽約時的100萬美元,隨著分期付款的逐筆入賬而不斷減少,到最後一筆賬款收回時,其受險部分變為零。但因分期付款的風險持續時間較長,隨著外匯匯率的變化,各部分貨款的匯兌損益會有所不同。假定外匯匯率呈不斷下跌之勢,則各分期支付的外幣款項所承擔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匯兌損失不斷增加。
2.進口交易結算風險
進口交易結算風險的情況與出口交易結算風險的分析原理相同。企業從事以外幣計價支付的進口業務時,從簽訂交易合同開始到貨款完全結算之前也要承擔外匯風險,但進口業務的外匯風險和匯率變動及匯兌損益之間的關系卻與出口完全相反。出口的外匯風險主要來自於未來結算日外匯匯率的下跌,而進口的外匯風險則主要來自於未來結算日外匯匯率的上升。對出口貿易來講,未來結算日的外匯匯率下跌,將使出口商的預期收益下降,甚至有可能出現出口虧損的情況(當匯兌損失大於出口預期收益時);對進口貿易而言,未來結算日的外匯匯率上升,將使進口商支付更多的本幣(與簽約時的匯率相比)購買進口用匯,從而提高了進口成本。
但以上的分析也產生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企業同時從事進出口貿易,且安排得當,使得在同一天中的出口收匯和進口付匯的幣種、金額正好相同,不考慮外匯銀行買賣的手續費時,交易結算風險是否會消失?從道理上來說,交易結算風險會抵消,但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很小。現實的情形是,企業從事的進出口貿易業務,往往採用不同的外幣計價支付,貿易金額和結算日期也各不相同。因此,企業從事進出口貿易業務時所發生的外匯風險幾乎分散於每一筆交易中,風險完全相抵的情況並不經常發生。

閱讀全文

與國企外匯避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郵政小額貸款ppt 瀏覽:937
融資合作書 瀏覽:345
通達信怎樣設置基金持股公式 瀏覽:998
鄭商所紅棗期貨手續費 瀏覽:882
天津聚川理財 瀏覽:960
私募fof可以投公募基金么 瀏覽:87
大成睿景靈活配置混合基金 瀏覽:675
上海聯合投資參股 瀏覽:115
外匯私募理財 瀏覽:870
智利礦業投資 瀏覽:962
簡理財騰訊 瀏覽:694
濟南帥哥家居理財 瀏覽:754
索菲特股票 瀏覽:219
信廣立誠貸理財 瀏覽:242
外匯代表什麼 瀏覽:194
寄雲融資 瀏覽:213
全額資金 瀏覽:255
信託報送 瀏覽:36
化為外匯 瀏覽:477
結婚基金存取 瀏覽: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