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一月外匯儲備309

一月外匯儲備309

發布時間:2022-04-12 18:16:40

① 中國國際收支的歷史和現狀

際收支是一國居民在一定時期內與非居民之間的全部政治、經濟、文化往來所產生的全部經濟交易的貨幣記錄。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狀況主要由經常賬戶、資本和金融賬戶決定,而經常賬戶的盈虧取決於一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金融賬戶則主要決定於金融市場的利率、風險、投資報酬率與其他非經濟因素的變動。從動態上講,國際收支活動描述了一種經濟現象,反映了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全部對外往來的貨幣收付活動。就靜態而言,國際收支描述了一國與其他國家之間貨幣收支的對比結果,把這種結果加以系統地記錄,就形成了國際收支平衡表。
我國國際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紀90年代,除個別年份外,呈現出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特別是21世紀以來,雙順差規模出現迅速擴大的趨勢。正是由於這種國際收支雙順差所引起的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導致了我國目前一段時間貨幣政策的主要任務是對沖銀行體系過多的流動性。近兩年來,我國國際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國內外相關學者的關注。

一、近幾年我國國際收支的現狀

根據國家外匯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由於貨物貿易順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經常項目實現順差1608.18億美元,同比增長134.23%,占我國國際收支總體順差的比例上升為72%,主要是因為貨物貿易順差大幅上升。根據國際收支統計口徑,2005年我國貨物貿易順差1342億美元,增長128%。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629.64億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於對外投資增長較快,「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由順差轉為逆差,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佔2004年中國國際收支總體順差的比例下降至28%。2005年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的逆差分別為49億美元、40億美元。在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的推動下,外匯儲備增長2089.4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了22.6億美元,特別提款權增加0.05億美元,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減少19億美元。2005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達到8189億美元。「凈誤差與遺漏」出現在借方,為168億美元,相當於國際收支口徑下的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的1.21%,在國際公認5%的合理范圍以內。2005年,我國的國際收支交易總規模2.42萬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27%,佔GDP比重進一步上升到109%。國家外匯局在《國際收支報告》中指出,這表明我國經濟對外開放度進一步擴大,與世界經濟的融合更加緊密,對外經濟運行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增強。
2005年,國家繼續運用貨幣、財政等政策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加快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金融體系改革取得進展,整體穩健性增強。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積極發展外匯市場,放寬匯價管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彈性逐步增強,外匯市場參與主體不斷擴大。
2006年,我國經濟平穩快速增長,對外開放邁上新的台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穩步推進,匯率彈性提高。國際收支延續「雙順差」的格局,經常項目實現順差2498.66億美元,同比增長55.37%,其中出口11444.99億美元,進口8946.3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6.66%和20.45%。我國進出口的高速增長得益於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國際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使得我國對外出口貿易形勢大好。在進口方面,我國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進口需求穩步增長,使得我國進口持續快速發展。從整體數據來看,運輸是導致經常項目中的服務項目出現逆差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210.15億美元,支出343.69億美元,逆差133.54億美元,與2005年運輸逆差63.32億美元相比,同比擴大70.22億美元。
從2003年到2007年經濟保持增長較快、效益較好、運行較穩的基本態勢,國際收支繼續保持「雙順差」的格局。國際收支順差式不平衡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在這幾年裡,「雙順差」似乎已經成為我國國際收支的「慣例」。經常項目順差1629億美元,同比增長78%,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了42個百分點。調整、對部分產品加征出口關稅等政策執行前搶先出口,貨物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按國際收支統計口徑,貨物貿易出口5472億美元,進口4115億美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28%和18%;順差1357億美元,增長70%。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902億美元,同比增長132%,較上年增長1.3倍,改變了2006年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下降的局面。2007年上半年,外國來華直接投資流入62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4%。隨著國家「走出去」戰略的逐步實施,對外直接投資較快增長,2007年上半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出80億美元,增長21%。證券投資逆差4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244億美元。其中,我國對境外證券投資凈流出15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297億美元;我國從境外證券市場融資以及吸收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投資流入10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53億美元。按國際收支統計口徑,2007年上半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80億美元,同比增長21%,其中,非金融部門對外直接投資78億美元,增長21%;對外直接投資撤資清算匯回6億美元,增長142%;凈流出74億美元,增長17%。「雙順差」的國際收支特徵使得我國外匯儲備進一步增長。截至2007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13326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663億美元。持續的國際收支順差和較高的外匯儲備規模,有助於提升我國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並且增強防範金融風險的能力。

二、我國國際收支持續「雙順差」的原因

我國連續的、長期的、大幅度的經常項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的「雙順差」已明顯表現為經濟的外部失衡。這既有悖於傳統的國際收支結構理論,又是各國國際收支結構實踐中罕見的,其之所以能夠維持十餘年之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和國內特殊的管理體制與鼓勵政策,但其本身也潛伏著一定的風險,引發諸多矛盾和問題。這種局面是由一系列客觀復雜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國際的原因,也有國內自身的原因從國際上來看,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的緊密聯系,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為了尋求更優化的資源配置,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產業和產品向國外的轉移。而我國為了適應國際形式的發展,日趨完善基礎設施和優惠的法律和政策,同時不斷加大對外開放的步伐,再加上我國具有廉價的勞動力成本,這些都使得我國逐漸成為國際製造產業轉移的一個主要目的地,連續數年位居世界前列。同時由於我國國內金融市場比較不發達,國內企業往往藉助境外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從而增加了資本的快速流入。而外國直接投資的發展也促進出口的增長,1992年以來境外資本流入中國的年平均增長速度保持在28.9%左右。

從國內來看,主要是由於以下原因造成了我國的持續大額順差。
(一)儲蓄率過高
我國經濟增長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儲蓄率過高。國內總儲蓄率在20世紀90年代平均為GDP的40%,在2004年上升至GDP的47%。盡管投資率在此期間也有所增長,但儲蓄快於投資的增長,擴大了經常帳戶順差。當前的儲蓄率和資本形成率無論與本國歷史平均相比還是與其他主要國家相比均處於高位。一般認為中國儲蓄率高主要是因為個人儲蓄慾望強烈,但更主要的是企業和政府的儲蓄率高,企業高儲蓄率帶來的投資增長效益較低並可能導致產能過剩。此外,國內儲蓄轉化為投資渠道不暢,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滯後,導致企業不得不更多地依賴自有儲蓄。
(二)加工貿易仍佔主導地位
外商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勞動力密集、技術含量低的產業和領域,以加工貿易出口為主,而加工貿易出口方式與貿易出口數量的增加呈明顯正相關的關系。深入分析我國貿易結構可以發現,一般貿易及其他貿易實際上處於逆差狀態,持續攀升的貿易順差主要來源於加工貿易。加工貿易兩頭在外,無論是通過來料加工還是進料加工,最終產品一般銷往國外,在我國境內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構成順差。因此,加工貿易的規模越大,相應的順差必然也越大。
(三)非對稱性的國際收支政策
長期以來,我國採取鼓勵出口和鼓勵外資流入的非對稱性國際收支政策。我國的國際收支雙順差是多年的「獎出限出」的傳統思想和對外資不加選擇的「超國民待遇」等經濟政策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資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導致資本項目凈流入大於凈流出格局的形成。外資的大量湧入不僅拉動了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而且加大了外資企業在我國出口中不斷增長的比重。

三、促進我國國際收支平衡的主要對策

我國目前的「雙順差」的國際收支結構與其基本國情是極不相稱的。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較為理想的國際收支結構應是:貿易項目逆差,經常項目保持平衡,資本項目下的順差。而目前的國際收支失衡、巨額的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所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國家提出「調投資、促消費、減順差」的政策導向,運用各種手段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一)降低我國過高的儲蓄率
貨幣政策的取向應當是貨幣供應收緊,利率水平提高,人民幣更大幅度有序升值。除了實行降低投資增速的行政措施之外,當前貨幣政策應當適度從緊,包括降低貨幣供應的增速和提高利率水平。央行應當繼續加息並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控制流動性。同時,人民幣匯率應該更加靈敏地反映市場供求變化,更加富有彈性。這些政策措施都將有助於糾正內需和外需的不平衡。
(二)進行進出口產業結構調整,提高核心競爭力
經常項目順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進出口產業結構失衡,出口集中於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產品缺乏核心技術競爭力,在國際上以低價量大為特點,企業利潤率低並且很容易受到反傾銷訴訟。進口缺乏中國真正急需的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發達國家產業調整僅僅把我國作為製造業基地,真正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的研發都在發達國家國內。因此,我國現在必須調整進出口產業結構,限制高耗能高耗資源型出口;並把環保、安全、社保等因素納入企業的出口成本;開發產品核心技術創造力,提高企業自主競爭力,實現在平穩出口量的基礎上利潤最大化。
(三)實施「走出去」戰略,擴大對外投資
積極探索多元化、多層次的外匯運用方式,通過各種渠道擴大對外投資。政府應進一步完善支持企業「走出去」的相關法律和政策,給予其適當的優惠政策和信貸支持,為企業「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鼓勵能夠發揮我國比較優勢的對外投資,擴大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領域、途徑和方式,繼續發展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鼓勵有競爭優勢的企業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帶動產品、服務和技術出口;支持到境外合作開發國內短缺資源,促進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置換;健全對境外投資的服務體系,為實施「走出去」戰略創造條件

② 近年中國外匯的大概走勢、中美元匯率、中國在美國的外匯儲備量

中國外匯以美元為主,約兩萬億美元。美元外匯的大概走勢近年大幅走低,因人民幣升值和美元貶值的影響,美元外匯儲備大幅縮水,可以說是一月一個航母戰斗群的速度。中美元匯率約為6.831:1

③ 美圓貶值,中國的外匯儲備損失了多少錢

美元貶值波及外匯儲備 估算中國每月損失四航母

美元貶值的速度近期如脫韁野馬。4月10日,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6.9920,首次突破7元關口。按照「匯改」之初的匯率計算,人民幣兌美元已累計升值15.5%。

中國是全球官方外匯儲備最高的國家,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在全球已知的各國官方外匯儲備中,有約65%是美元。中國雖未公布官方的外匯儲備比例,但應遠高於全球平均值。有分析認為,如假定中國外儲90%是美元,過去一個月即蒸發357億美元,這相當於中國一個月損失了4艘航空母艦。

損失相當於一月4艘航母?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博士張明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截止到今年2月底,中國外匯儲備為1.65萬億美元,其中大約有70%是投資以美元為計價的資產。所以美元的貶值,必然造成中國外匯儲備的損失。

對於「外匯儲備的蒸發相當於一個月損失4艘航空母艦」的說法,張明表示,這實際上只需要一個很簡單的估算。假定現在中國外匯儲備為1.5萬億美元,其中70%為美元資產,相當於有總額為1.05萬億的美元儲備,假定每個月人民幣的升值幅度為1%,那麼每個月中國外匯儲備的損失就是100億美元。由於2005年至今,外匯儲備還在不斷增長,到底蒸發了多少並不容易估算。

不過,人民幣破7與外匯儲備損失沒有直接聯系,因為估算損失的方法是按照升值幅度,如果人民幣破7並沒有帶來人民幣升值幅度的變化,並不會加重損失。不過,中國外匯儲備不斷增長,即使升值幅度不變,損失仍然在擴大。

④ 最新的外匯儲備總額是多少

最新的是2011年3月的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官網
國家外匯儲備是30446.74 億美元
黃金儲備3389 萬盎司

⑤ 美元每貶值一次中國要虧多少呀

美元貶值坑了多國外匯儲備
2008年04月日 08:25中國經濟網
美元貶值的速度近期如脫韁野馬。4月10日,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6.9920,首次突破7元關口。按照「匯改」之初的匯率計算,人民幣兌美元已累計升值15.5%。中國是全球官方外匯儲備最高的國家,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在全球已知的各國官方外匯儲備中,有約65%是美元。中國雖未公布官方的外匯儲備比例,但應遠高於全球平均值。有分析認為,如假定中國外儲90%是美元,過去一個月即蒸發357億美元,這相當於中國一個月損失了4艘航空母艦。
損失相當於一月4艘航母?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博士張明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截止到今年2月底,中國外匯儲備為1.65萬億美元,其中大約有70%是投資以美元為計價的資產。所以美元的貶值,必然造成中國外匯儲備的損失。

對於「外匯儲備的蒸發相當於一個月損失4艘航空母艦」的說法,張明表示,這實際上只需要一個很簡單的估算。假定現在中國外匯儲備為1.5萬億美元,其中70%為美元資產,相當於有總額為1.05萬億的美元儲備,假定每個月人民幣的升值幅度為1%,那麼每個月中國外匯儲備的損失就是100億美元。由於2005年至今,外匯儲備還在不斷增長,到底蒸發了多少並不容易估算。

不過,人民幣破7與外匯儲備損失沒有直接聯系,因為估算損失的方法是按照升值幅度,如果人民幣破7並沒有帶來人民幣升值幅度的變化,並不會加重損失。不過,中國外匯儲備不斷增長,即使升值幅度不變,損失仍然在擴大。

拋售美元不能解決問題

據專家介紹,美國經濟建立在高外債、高赤字基礎上,是典型的「舉債經濟」。這種經濟模式在景氣度高的時候,可以憑借旺盛的購買力和市場需求,刺激和保持經濟的長期穩定高速增長,一旦出現經濟衰退,投資者信心不足、消費者購買意願下降,就會產生嚴重後果。在此情形下,美國往往通過美元的獨特地位,通過貶值或變相貶值美元,轉嫁國內金融和經濟危機。通過貶值美元可以減少債務負擔。許多外匯儲備高的國家擁有大量美國國債,美元貶值無疑令這些債務縮水。貶值美元並逼迫相關貨幣升值,還可降低高外匯儲備國家出口的競爭力,減少赤字。

由於中美貿易額和中國貿易順差都十分巨大,中國官方所擁有的美元儲備逐年飛速增長。而外匯儲備水平明顯偏高又導致貨幣供應量居高不下,國內通脹壓力增大,為緩解貨幣增量壓力、減少因貶值帶來的損失,中方不得不將大量外匯儲備用於購買美國國債,而這些國債又隨著美元繼續走軟而重陷縮水的循環。自2000年美元貶值加速以來,中國的外匯儲備一直遭遇無形損失。

張明說:「中國目前的狀況是一種『尷尬的平衡』,中國美元儲備相當多,如果在市場上中國大規模拋售美元,勢必造成美元匯率更大幅度下跌,在中國將其美元資產拋售出手之前,拋售行為可能造成資產的更大損失,拋售並不能解決問題。」

其他國家損失也很重

據路透社消息,僅今年3月一個月,美元相對國際主要貨幣,貶值就高達2.6%。美元不斷貶值給擁有大量美元外匯儲備的國家造成嚴重損失。日本財務大臣額賀福志郎3月27日表示,由於美元貶值,日本的外匯儲備損失約為18.5萬億日元,合1872億美元。曾長期高居全球國家外匯儲備第一、2007年12月以9733.65億美元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二的日本,歷史上曾飽受美元貶值之苦。1985年,「廣場協議」簽署後,美元兌日元持續大幅度貶值,一位日本經濟學家說:「美元兌日元的單獨貶值,使得日本的經濟損失與整個二戰的日本損失相當,並且使日本陷入長達十幾年的經濟低迷。」現在,美元兌日元跌到1∶95,創12年來新低。豐田公司稱,日元兌美元的匯率每升值1日元,該公司利潤就將減少3.5億美元。以日本國會眾議院議員、前金融服務大臣山本有二為首的一批人士,日前向日本政府提議,應仿效中國、新加坡建立日本自己的主權財富基金,通過金融投資管理,避免外匯儲備因美元貶值而導致損失。

2008年2月印度外匯儲備高達3012億美元,升至世界第四。由於外匯儲備的96.8%為貨幣資產,其中絕大多數為美元,因此印度受美元貶值的拖累比中國更嚴重。印度央行去年底在2006-2007年度報告中說,由於美元貶值,截至2007年6月底,央行的外匯資產損失6500億盧比(1美元約合41盧比)。據《印度時報》報道,由於盧比升值,印度出口總量上升,利潤卻同比縮水,11個行業產品的出口價格失去優勢,與對手相比競爭力平均下降10%-12%。對此,印度力爭通過向中東、非洲等市場擴大紡織品等優勢產品的出口,以減少美元貶值帶來的影響,但此舉對減少國家外匯儲備縮水程度並無直接幫助。在印度泰姬陵,以前可以直接用美元購買門票。但現在,政府已宣布只接收印度盧比。印度小販在賣紀念品的時候也拒收美元,而是希望客人用歐元結算。

俄羅斯也不例外。俄塔社報道,據俄羅斯中央銀行統計,截止到3月中旬,俄羅斯外匯儲備首次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成為繼中國和日本之後的第三大外匯儲備國。據俄經貿部測算,預計今年全年盧布兌美元將在2007年基礎上升值5.05%。據《俄羅斯報》報道,俄中央銀行領導人表示,對於巨額外匯儲備,央行籌劃使其結構進一步多元化。目前,俄羅斯外匯儲備中約一半是美元資產,約40%為歐元,9%為英鎊,1%為日元。俄央行已開始在外匯儲備中增加日元和瑞士法郎所佔比重。俄羅斯在國外市場上的石油交易以美元計價,美元貶值使俄羅斯每年的收入減少40億美元。為減少損失,俄羅斯開始力推用盧布結算石油、天然氣交易。俄財長庫德林還建議俄羅斯居民儲蓄盧布以保值。他說:「對於俄羅斯公民來說,我建議最少將50%的儲蓄存為盧布,另外50%存為其他外幣。」由於美元不斷貶值,近5年來俄羅斯人對美元的信任度下降了1/7。據俄羅斯《消息報》報道,在過去兩年,俄羅斯人的美元存款減少了240億美元。去年美元兌盧布貶值了8%。

韓國央行4月2日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韓國的外匯儲備額達到了2642.5億美元。不過,與俄中印日等國家不同,從去年年底開始,韓元就一路貶值。由於韓國採用的是浮動匯率制,所以韓元兌美元的匯率上下波動幅度很大,基本上沒有韓元一味升值或一味貶值的趨勢。韓國央行有時還從匯率變動中獲得豐厚收益。比如,韓國央行本來預計2007年將虧損1.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8.36億),但受匯率影響,實際虧損大幅減少。

更多花外匯,更少存外匯

張明還說:「許多東亞國家和石油輸出國也面臨著美元貶值造成的外匯儲備蒸發的問題。通常的幾個解決辦法是,第一,維持本幣與美元匯率的穩定,不要出現更大幅度的升值;第二,多元化外匯儲備,不是大量拋售,而是小規模減持美元,增持其他貨幣儲備;第三,設立主權財富基金,積極投資於風險更高、收益更高的金融產品。」

「如何解決問題,目前的共識有兩步」。張明介紹說,第一步,中國每個月都要增加幾百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對於這些新增加的外匯儲備要多元化,可新增以歐元、日元計價的外匯產品,因為新增儲備的多元化對於存量並沒有損失和影響;第二步,中美兩國政府應該走到一起,通過各種對話機制,穩定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不要出現太大幅度的增值。但到目前為止,前幾次中美經濟戰略對話,美國都要求人民幣更快升值,前段時間美國財長保爾森訪華,再次對人民幣升值趨勢表示贊賞,並強調應該繼續這一趨勢。

張明認為,最根本的辦法是減少新的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只是美元儲備,其他外匯儲備也應該減少,一方面應該「更多地花外匯,更少地存外匯」,不要讓儲備停留在央行賬戶上。另一方面,要改變外貿和引資政策,現在中國已擁有這么多資金,不用增加吸引外資流入的優惠政策。

4月3日,法國道達爾石油集團披露,中國外匯儲備管理局在幾個月的時間里斥資約28億歐元,購買該公司1.6%的股權,並可能繼續收購。有外媒評論認為,在美元不斷貶值的今天,將部分外匯儲備轉入非美元證券市場,選擇贏利能力強、回報率高的上市公司進行投資,是減少國家財政損失、避免美元貶值負面影響擴大化的良好途徑之一。

⑥ 世界黃金儲備一共有多少

1、當今世界各大國的黃金儲備有多少? 序號 國家(地區)組織 數量(噸) 黃金占外匯儲備% 1 美國 8135.5 75.9 2 德國 3422.5 62.9 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3217.3 4 法國 2709.6 57.4 5 義大利 2451.8 65.8 6 瑞士 1290.1 41.7 7 日本 765.2 1.8 8 歐洲央行 641.7 24.4 9 荷蘭 640.9 55.3 10 中國大陸 600 1.2 11 中國台灣 423.3 3.2 12 西班牙 416.8 45.2 13 俄羅斯 402.8 2.8 14 葡萄牙 382.6 79 15 印度 357.7 4.1 16 委內瑞拉 357.1 20.4 17 英國 310.2 13.8 18 奧地利 288.7 46.5 19 黎巴嫩 286.8 31.2 20 比利時 227.7 35.2 21 阿爾及利亞 173.6 4.3 22 國際清算銀行 171.9 23 瑞典 157.9 11.9 24 利比亞 143.8 4.9 25 菲律賓 143.7 13.2 26 沙烏地阿拉伯 143 11.9 27 新加坡 127.4 1.9 28 南非 124.1 10.2 29 土耳其 116.1 3.7 30 希臘 111.8 86 31 羅馬尼亞 104.7 7.2 32 波蘭 102.9 4.2 33 印度尼西亞 96.4 4.7 34 泰國 84 2.6 35 澳大利亞 79.8 2.8 36 科威特 79 11.5 37 埃及 75.6 6.4 38 哈薩克 67.3 6.7 39 丹麥 66.5 4.5 40 巴基斯坦 65.3 10.7 41 阿根廷 54.7 3.7 42 芬蘭 49.1 13.9 43 保加利亞 39.8 7.5 44 西非經濟貨幣聯盟 36.5 9.9 45 馬來西亞 36.4 0.9 46 斯洛伐克 35.1 5.2 47 秘魯 34.7 4.2 48 玻利維亞 28.3 18.2 49 厄瓜多 26.3 25.9 50 摩洛哥 22 2.2 51 奈及利亞 21.4 1.1 52 白俄羅斯 19.9 27.7 53 烏克蘭 17.5 1.7 54 塞普勒斯 14.5 5.1 55 韓國 14.3 0.1 56 巴西 13.7 0.3 57 捷克 13.5 0.9 58 荷屬安的列斯 13.1 34.3 59 約旦 12.7 3.8 60 柬埔寨 12.4 18.5 61 塞爾維亞 11.8 2.1 62 迦納 8.7 8.1 63 拉脫維亞 7.7 3.6 64 薩爾瓦多 7.3 7.6 65 緬甸 7.2 12 66 中非經濟貨幣共同體 7.1 1.7 67 哥倫比亞 6.9 0.9 68 瓜地馬拉 6.9 3.6 69 馬其頓 6.8 7.7 70 突尼西亞 6.8 2 71 蒙古 6.7 13.2 72 伊拉克 5.9 0.9 73 立陶宛 5.8 2 74 愛爾蘭 5.5 12.9 75 斯里蘭卡 5.2 3.9 76 巴林 4.7 0.5 77 墨西哥 3.8 0.1 78 孟加拉 3.5 2 79 加拿大 3.4 0.2 80 斯洛維尼亞 3.2 6.7 81 阿魯巴 3.1 16.3 82 匈牙利 3.1 0.3 83 莫三比克 3 5.1 84 吉爾吉斯 2.6 6.8 85 盧森堡 2.3 18.6 86 阿爾巴尼亞 2.2 2.5 87 中國香港 2.1 0 88 冰島 2 1.8 89 巴布亞紐幾內亞 2 2.9 90 模里西斯 1.9 3.1 91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1.9 0.9 92 葉門 1.6 0.7 93 塔吉克 1.4 14.8 94 蘇利南 1.1 10 95 喀麥隆 0.9 1.3 96 宏都拉斯 0.7 0.5 97 卡達 0.6 0.2 98 多米尼加 0.6 0.5 99 加彭 0.4 0.7 100 馬拉維 0.4 5.9

⑦ 國的外匯儲備是指央行手上持有的外匯嗎,為什麼數字對不上呢,麻煩高人來解答

研究了半天!終於明白了!!

第一張表是: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
第二張表是內:我國外匯儲備表

中央銀容行並不等於貨幣當局,貨幣當局是包括中央銀行的一系列政府金融機構的總和

而國家外匯儲備這個數字是中央銀行所掌握的外匯數目,自然比第一張表的數字要低一些。

⑧ 2006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和外匯儲備世界排名是

2006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1.76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和德國的全球第三大貿易國。
2006年我國外匯儲備余額一萬多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一.

閱讀全文

與一月外匯儲備309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歡樂頌2外匯 瀏覽:800
政府申請國家貸款 瀏覽:598
黃金投資收益率 瀏覽:866
12月6號美元兌人民幣 瀏覽:101
理財r0 瀏覽:70
600611大眾交通股票 瀏覽:257
歐式看漲期權價格計算 瀏覽:918
適合90後怎麼投資理財 瀏覽:218
混合型基金漲跌看什麼 瀏覽:628
專利對股票 瀏覽:125
東方財富手機版怎麼看南下資金 瀏覽:907
小米貸款取現收費嗎 瀏覽:423
南寧信託大廈 瀏覽:642
明股實債信託 瀏覽:789
遺產信託基金 瀏覽:67
安徽和生投資 瀏覽:823
股指期貨對應基金 瀏覽:89
股票里做t是什麼意思 瀏覽:968
玩股票資金怎麼籌 瀏覽:49
銀行貸款日利息怎麼算 瀏覽: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