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主要的資源型城市
包頭
包頭的礦產資源具有種類多、儲量大、品位高、分布集中、易於開採的特點,尤以金屬礦產得天獨厚,其中稀土礦不僅是包頭的優勢礦種,也是國家礦產資源的瑰寶。已發現礦物74種,礦產類型14個。主要金屬礦有:鐵、稀土、鈮、鈦、錳、金、銅等30個礦種,6個礦產類型。非金屬礦有:石灰石、白雲岩、脈石英、螢石、蛭石、石棉、雲母、石墨、石膏、大理石、花崗石、方解石、珍珠岩、磷灰石、鉀長石、珠寶石、紫水晶、芙蓉石、銅蘭、膨潤土、高嶺土、增白粘土、磚瓦粘土等40個礦種。能源礦有:煤、油頁岩等。
號稱草原鋼都
鞍山
鞍山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35種。儲量最豐富的有鐵、菱鎂礦、滑石、玉石、理石、石灰石、花崗岩、硼等。鐵礦,探明儲量為100億噸,居全國之首。主要分布在鞍山市區周圍及遼陽市的弓長嶺。除分布在海城、岫岩的小部分中小型鐵礦由鄉、鎮開采外,東鞍山、大孤山、齊大山、眼前山、弓長嶺等大型鐵礦均由國家開采。菱鎂礦,主要分布在海城東部山區和岫岩境內。探明儲量為23億噸,也為全國之首,佔世界儲量1/4,且質地、品位俱佳。較大規模的礦廠有遼鎂公司、鏵子峪鎂礦、腰嶺子鎂礦以及英落、牌樓、八里等鄉鎮企業。岫岩主要在偏嶺和三家子等地開采。滑石礦,主要分布在海城和岫岩境內。探明儲量為6000萬噸。除位於海城馬風鎮范家堡子的海城滑石礦由國家開采外,余者均為鄉、鎮、村企業開采。海城和岫岩的滑石,白度純正,鐵鈣等雜質少,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玉石礦,大部分分布在岫岩境內。岫岩素有「玉石之鄉」之稱。少量分布在海城孤山鎮等地。岫岩玉石探明儲量206萬噸,年采2500噸左右,是國內最大的玉石產地。岫岩玉除縣內玉雕廠、點加工精美玉雕外,還供應全國22個省170餘家玉器廠加工。岫岩玉質地細膩、純凈,顏色艷麗多彩,有綠、黃、黑、紅、白各色。岫岩玉雕產品是大連口岸對外出口拳頭產品之一。大理石,主要產於岫岩和海城,儲量巨大。兩地的大理石色彩繽紛,有紅、黃、黑、白、綠等色,是高級建築材料的珍品。石灰石,主要分布在岫岩和海城東部山區,千山區的唐家房和大孤山鄉也有些許分布,儲量可觀。上述地區的石灰石質地好、品位穩,含鈣量達53%,是生產水泥的上好原料。花崗岩,主要產地是岫岩滿族自治縣,儲量超200億噸。其中黑色花崗岩,切割成板材後,古樸典雅,別具一格,被譽為「石材之王」。其他礦藏,金屬礦有鉛鋅礦、銅礦、鎳鈷礦、金礦、黃鐵礦;非金屬礦有硅石礦、磷礦、石棉、螢石、蛭石、白雲母、重晶石、硼礦、粘土礦、石墨、煤及石油等。
以及東三省的好多城市···
攀枝花
攀鋼——被外國冶金專家贊譽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跡」。
攀鋼——又被人們稱為「象牙微雕鋼城」。
攀鋼——建在了一個突兀的山坡上,是一個年產300萬噸鋼的大型企業。
在全世界的鋼鐵企業里,攀鋼佔地面積僅有2.5平方公里。攀鋼所用的鐵礦,是世界上最難治煉的多金屬共生礦,用普通大型高爐冶煉這種釩鈦磁鐵礦是世界上眾多冶金專家百多年的夢想。經過大量的研究試驗,這個技術難關被中國人攻克了,從富含釩、欽、鎵、鈧等稀貴金屬的攀枝花鐵礦中煉出了合格的鋼水。
這一技術獲得了中國政府的科技發明一等獎。獨具特色冶煉工藝更是舉世驚嘆。為了改善品種結構,支持和帶動中國整個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1986年攀鋼在國內外廣泛融資,投資近百億元,開始建設規模宏大的二期工程。經過建設者們十年奮斗,這項相當於重新建設一座大型鋼鐵企業的工程,於1997年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這一工程的建成,不僅使攀鋼的裝備水平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也使攀鋼的產品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再僅僅只能生產鋼鐵的初級產品了。特別是軋鋼系統,除能夠生產鐵路鋼軌等特殊鋼材外,也能夠生產應用十分廣泛的各種板材產品了。
攀鋼的鐵路鋼軌在世界上很有名氣,不僅供國內使用,還大量出口國外。攀鋼運用最新的技術成果生產出來的鋼軌,使用壽命成倍提高,攀鋼形成了以鋼軌為主的大型鋼材系列產品,產品在國內外十分暢銷。攀鋼的板材產品也已形成了系列化。
品種規格已有200多個。攀鋼的板材產品現已是中國家電、汽車等製造業的上佳原料。除了鋼鐵產品以外,攀鋼還是世界上釩製品的主要生產商,產品在國內市場佔80%以上,在國際釩市場中也佔15~18%的份額,是我國重要的出口創匯基地。
攀鋼的鈦製品也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不僅供應國內市場,還出口到國外。
還有好多···
『貳』 礦業經濟亞區財源新生長點分析
1.漠河礦產資源經濟亞區
漠河礦產資源經濟亞區位於黑龍江省北部邊陲的大興安嶺地區,隸屬於額爾古納成礦帶。本地區地廣人稀,全區總人口53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39人。下轄三個縣四個區,即呼瑪縣、塔河縣、漠河縣、加格達奇區、松嶺區、新林區和呼中區,中心城市為漠河。區域內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發現礦產地571處(不包括砂石土及礦泉水),探明儲量的礦種14個;礦床100處,其中大型礦床11 處、中型礦床31 處、小型礦床58處,礦點(礦化點)471處。
金、鐵、鋅是本區相對優勢礦種,其中金有砂金、岩金、伴生金三種類型。區內開采砂金歷史悠久,岩金資源量大。砂寶斯、老溝兩處岩金礦儲量已具中型規模,資源儲量約20噸;旁開門金銀礦、四道溝東山、富克山岩金礦、瓦拉里岩金礦、富拉罕和寬河24號橋等岩金礦均可供開發利用。由於國家經濟建設和該地區經濟增長的需求,該區將仍然是黑龍江省的主要黃金生產地之一。
以金礦開發、加工、邊境貿易等產業相互匹配及其銷售網路的發展,逐步形成了初具特色的單一型礦產資源經濟區。由於植被覆蓋嚴重,礦產勘查程度較低,從大地構造、區域成礦規律及成礦環境來看,銅、鉬等礦產還有較大的資源潛力,通過進一步的勘探開發,有望成為復合型或多類型礦產資源經濟區和礦產資源財源新生長點之一。
圖6-4 東南部礦產資源經濟區劃及財源新增長區域
2.黑河礦產資源經濟亞區
黑河礦產資源經濟亞區位於黑龍江省北部,隸屬於大興安嶺成礦帶。在大興安嶺的南東、小興安嶺的西北部,東南與伊春、綏化市接壤,西南與齊齊哈爾市毗鄰,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隔嫩江相望,西北部與漠河礦產資源經濟區相接,東北與俄羅斯阿穆爾州隔黑龍江相對。轄嫩江、孫吳、遜克縣部分地區,北安、五大連池二市和愛輝區共六個行政區。中心城市為黑河。
該亞區屬於多類型礦產資源經濟區,以多寶山—翠宏山等礦山開發的銅(鉬)、鐵多金屬礦產資源將逐步成為該區的優勢產業,黑河也是重要的邊境口岸及金屬礦業基地。以銅(鉬)、鐵等多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加工、邊境貿易等產業相互匹配及其銷售網路的發展,已形成了初具特色的多類型礦產資源經濟區,礦產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將為該地區經濟的發展和財源的增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伊春—鶴崗礦產資源經濟亞區
該亞區主要包括伊春市、鶴崗市,中心城市為鶴崗市,隸屬於小興安嶺—張廣才嶺成礦帶、佳木斯隆起成礦帶的部分區域。伊春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西部與黑河市和綏化市毗鄰,東部與鶴崗市及佳木斯市接壤,南鄰哈爾濱市,北與俄羅斯隔江與相望,邊境線長249.5千米。市內交通方便,公路網四通八達,綏佳、南烏、翠巒鐵路穿過境內。有哈伊公路、伊鶴公路、伊春至嘉蔭、孫吳至嘉蔭、綏濱至嘉蔭公路等,主幹公路與鄉間公路相連接。每年5~10月份黑龍江上還可通航。伊春市所轄伊春、烏馬河、翠巒、友好、西林、南岔、烏伊嶺、湯旺河、新青、紅星、五營、上甘嶺、美溪、金山屯、帶嶺15區和鐵力市及嘉蔭縣。鶴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松花江下游,下轄鶴崗市區和蘿北、綏濱縣。鶴崗市東、南以松花江與佳木斯市相鄰,西與伊春市接壤,北以黑龍江與俄羅斯隔江相望。由於區域成礦背景的不同導致本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差異,形成了西部以有色金屬、金、鐵等礦產開發利用為主伊春礦產資源經濟亞區;南部有色金屬、非金屬以及煤炭生產為主的鶴崗礦產資源經濟亞區的基本格局。
(1)伊春礦產資源經濟亞區
這里是黑龍江省重要的有色金屬、金、鐵成礦帶,隸屬於小興安嶺—張廣才嶺成礦帶。優勢礦產主要為鉛鋅礦和金礦。其中,鉛鋅礦主要分布西林區,多為相互伴生。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地11處,其中中型礦床1處,小型礦床5處,礦點5處。鉛金屬資源儲量29.8萬噸、鋅金屬資源儲量50.24萬噸。保有資源儲量鉛6.19萬噸、鋅18.18萬噸,礦石質量較好,品位較高,一般品位鉛0.8%~4.15%。鋅0.89%~5.23%。鉛鋅礦開采多年,所剩礦石以低品位為主。岩金主要分布於嘉蔭縣平頂山、烏拉嘎和鐵力市大安河一帶。岩金探明資源儲量84392千克,保有資源儲量48313千克,品位一般為4.07~13.23克/噸,礦石質量好,目前烏拉嘎金礦低品位礦比重較大。砂金主要分布於嘉蔭縣烏拉嘎和伊春市新青區,探明資源儲量6786千克,保有資源儲量4193千克,品位一般0.23~0.28克/立方米,砂金現已全面停采。
鐵礦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地11處,其中小型礦床3處,礦點8處。共探明資源儲量1580.9萬噸,保有資源儲量1229.9萬噸。大西林鐵礦為單一礦種礦床,精礦品位可達66.97%,其他多為與有色金屬相共伴生的礦床。
銅礦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地3處,均為伴生礦產,銅品位一般在0.14%~0.40%。探明資源儲量為 350噸,未開發利用。翠巒勝利銅鐵礦,經過詳查探明資源儲量5076噸。
鉬礦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地2處,分布於鐵力市二股東山和鹿鳴一帶。二股東山鉬為伴生礦,求得資源儲量1744噸,鹿鳴鉬鋅礦正在勘探中,前期求得資源量約3萬噸。
煤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地僅有兩處,分布於伊春市翠嶺和嘉蔭縣烏雲一帶。翠嶺為長焰煤。烏雲為褐煤,含腐植酸高,其氧化帶的煤已成為腐植酸用煤。探明資源儲量519.6萬噸,保有資源儲量359.0萬噸,已開發利用。
石墨主要分布於鐵力市小白河一帶,為隱晶質石墨,探明資源儲量208千噸,保有資源儲量182千噸。由於是隱晶質石墨,開采利用受國際市場行情影響較大。
目前開發的礦山主要有伊春大西林中型鐵礦、伊春小西林中型鉛鋅礦、嘉蔭縣團結溝大型岩金礦、遜克縣富強中型岩金礦等十餘座礦山;還有鐵力二股多金屬礦田(包括二股西山多金屬礦床、二股東山多金屬礦床、響水河多金屬礦床)。
伊春市是國家重要的木材生產基地,多年來的開發建設和國家林業政策的改變,財政收入大為減少,因此,大力發展綠色礦業是實現財源新增長十分重要的手段和途徑。
(2)鶴崗礦產資源經濟亞區
鶴崗市是我國重要的產煤基地、黑龍江省四大煤城之一,佳木斯隆起成礦帶,也是典型的由開發煤炭資源而形成的資源型城市。礦業是該亞區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煤炭工業則是該亞區礦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且潛在資源量大。近十多年來,礦業開發更加活躍,除煤炭開采業外,石墨、水泥用大理岩、陶粒用原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產開采業也在蓬勃發展,磚瓦用黏土、建築用砂開采普遍。以煤炭、非金屬、建材工業為主的礦業經濟在本市國民經濟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4.大慶—哈爾濱礦產資源經濟亞區
該亞區主要包括大慶市、綏化市、齊齊哈爾市及哈爾濱市部分地區,隸屬於小興安嶺—張廣才嶺成礦帶、中新生代盆地區域內,中心城市為大慶市。本區以石油、天然氣及其延伸產業為主。
大慶市位於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中部,北、西北部與齊齊哈爾市接壤,東部、東南部與綏化市、哈爾濱市毗鄰,南、西南部與吉林省相接。全市包括五區四縣:讓胡路區、薩爾圖區、紅崗區、大同區、龍鳳區;林甸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肇州縣、肇源縣,其中,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是黑龍江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縣。
齊齊哈爾市位於黑龍江省的中西部、嫩江中游,面積4.31萬平方千米,人口561.1萬,西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南與吉林省白城接壤,東接大慶市、綏化市,北與黑河市毗鄰。齊齊哈爾市是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三省區的交通、通信樞紐。鐵路主要有平齊、濱洲、齊北、齊加干線在此交匯延伸。有國家級公路三條,分別為G301、G111和G202;省級公路一條為S302。另外本市縣、鄉級公路發達,互相連通,交通方便。
綏化市位於黑龍江省中部,綏化市北與齊齊哈爾市、黑河市相鄰,西與大慶市接壤,東與伊春市交界,南以松花江、泥河與哈爾濱市毗鄰。綏化市下轄北林區、安達市、肇東市、海倫市、望奎縣、綏棱縣、慶安縣、青岡縣、蘭西縣、明水縣等1區3市6縣。
哈爾濱是黑龍江省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市區面積4272平方千米,人口990.1萬。有5條鐵路干線向外輻射,尤以濱洲線、濱綏、京哈線最為著名,既是東北地區重要的交通中心,也是「歐亞大陸橋」的重要交通樞紐。
該亞區以石油、天然氣礦產為主,由於國家經濟建設和區域經濟增長的需求,該區將仍然是我國及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在此經濟亞區內,經濟的發展因能源而興起,並逐步形成了石油、化工、物流、貿易等產業集群的能源財源增長區。
5.濱東礦產資源經濟亞區
該亞區主要包括哈爾濱東部、阿城市等地區,以建材礦產資源為主,隸屬於小興安嶺—張廣才嶺成礦帶,中心城市為賓縣。
區內有能源12處,主要為石油和煤;金屬16處,主要有白嶺銅鋅多金屬礦、明禮鉛鋅礦、新明屯鐵礦、大砬子鐵礦等礦區;非金屬礦產144處。水泥用大理岩是該區的優勢礦產,油頁岩、鎢、飾面用大理岩、蛇紋石石棉、硫鐵礦、陶粒用板岩、化肥用蛇紋岩為潛在優勢礦產,開發潛力較大,潛在價值高。區內賓縣、阿城、尚志等縣、市境內的大理岩礦,是全省水泥用大理岩礦最集中和開采量最大的地區。主要礦區有賓縣孫家窯大理岩礦、阿城市石發屯大理岩礦、阿城市山河新明大理岩礦、阿城市大砬子至馬家店工區大理岩礦、阿城市孟家店大理岩礦、阿城市山河林場大理岩礦、阿城市玉泉大理岩礦、阿城市交界屯大理岩、尚志市尹家溝大理岩礦等。區內以非金屬、建材開發為主。以建材開發、加工、貿易等產業相互匹配及其銷售網路的發展,初步形成了能源、建材、礦產品貿易礦產資源經濟區和礦業財源。
6.佳木斯—雙鴨山一七台河礦產資源經濟亞區
該亞區主要包括佳木斯市、雙鴨山市、七台河市等地區,隸屬於佳木斯隆起成礦帶,區內蘊藏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是黑龍江省最重要的煤炭基地,中心城市為佳木斯。
佳木斯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三江平原腹地。北鄰鶴崗市、蘿北縣、綏濱縣,西鄰伊春市,南部與依蘭縣、勃利縣、七台河市、集賢縣、友誼縣接壤,東北部以黑龍江、烏蘇里江為界,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交通、運輸條件是成為該礦產資源經濟區中心城市的重要條件。
雙鴨山市位於黑龍江省東部,北半部為三江平原,南半部為老爺嶺和完達山山脈的山地,面積為2.25萬平方千米,總人口151萬。交通較方便,有佳富線鐵路、哈同路G210、S210、S211、S307等交通網路。
七台河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地勢東高西低,呈「三面環山西北一盆地」地貌格局。東接密山市、寶清縣,西連依蘭縣,南靠林口縣、雞東縣,北依樺南縣。七台河市轄新興、桃山、茄子河3區和勃利縣。全市總人口90萬,其中從事礦業(採掘)人員6.84萬人。市城區位於哈爾濱東430千米,南距牡丹江170千米,北距佳木斯市120千米。均有鐵路和國道、省道高等級公路相通。市域內縣、鄉公路成網,交通十分便利。
在此礦產資源經濟亞區內,經濟的發展因煤炭而興起,是黑龍江省煤炭、鐵礦及非金屬礦產的重要分布和產出地,也是構成該區非常重要的礦產資源。加大區域內煤炭資源、鐵礦及非金屬資源的勘查、開采及加工的力度,協調區內優勢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逐步形成以雙鴨山、七台河為煤炭生產、加工基地,以佳木斯市為煤炭物流、貿易港口的礦產資源經濟區,並由此形成煤炭生產、加工、物流、貿易等產業鏈和煤電基地,是今後較長時期內礦產資源財源新生長點之一。
7.牡丹江—雞西礦產資源經濟亞區
該亞區主要包括牡丹江市、雞西市部分地區,以煤炭、非金屬礦產資源為主,隸屬於佳木斯隆起成礦帶,中心城市為牡丹江市。
牡丹江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全區轄綏芬河、寧安、海林、穆棱4市及林口、東寧2縣,面積4.06萬平方千米,人口280.1萬,東與俄羅斯濱海邊區為鄰、邊境線長207千米,南與吉林省琿春、汪清、敦化相接,西靠黑龍江省的尚志、五常、方正,北及東北與依蘭、勃利、七台河、雞西、雞東為界。哈綏鐵路和公路(301國道)自西向東貫穿海林、牡丹江市區、穆棱、綏芬河、東寧5縣市。牡佳、牡圖鐵路及鶴大公路(201國道)自北向南貫穿林口、牡丹江市區、寧安3縣市。牡丹江機場已開通至沈陽、大連、上海、廣州等國內航線及至海參崴、首爾的國際航線。綏芬河、東寧兩個國家一類口岸距俄羅斯重要港口海參崴僅百餘千米。
雞西市地處黑龍江省東部邊陲,行政區劃分為雞冠區、恆山區、城子河區、梨樹區、麻山區、滴道區、雞東縣、密山市、虎林市,總人口190.8萬,總面積約22531平方千米。北為七台河市、雙鴨山市,西南為牡丹江市,東、南與俄羅斯接壤,中俄邊境線長約641千米。
雞西是黑龍江省著名的礦業城市和能源基地,煤炭和非金屬礦產品的開發和銷售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所佔比重較大,其次為貴金屬、有色金屬礦產。但目前,石墨、硅線石等非金屬礦產經營粗放,礦產品深加工能力低,市場競爭力弱,礦產資源優勢未能轉變為經濟優勢。此外,含鉀岩石、大理岩、磷等非金屬礦產資源儲量很大,鈷、鎳、鉑、鈀、岩金、鉬等金屬礦產的資源量也很豐富,但金屬礦產多以共伴生為主,單一礦種很少,雞東縣五星鉑鈀礦床伴生有鈷、銅、鎳等,四山林場岩金礦床伴生銀,金場溝銅礦床伴生有鉬、鉛等。
該區應著力抓好煤、石墨、砂線石和大理岩等優勢礦產的統一規劃、集中開發,建成一個以雞西煤、石墨、硅線石、大理岩生產加工為一體的建材—非金屬礦產基地,以牡丹江為貿易口岸的復合型礦產資源經濟區。通過財政的支持和進一步勘探開發,在該區內,還將有其他一些礦產資源經濟亞區和礦產資源財源新生長點正在形成。
『叄』 我國哪個省的礦產資源最多
礦產資源是一種十分重要的非再生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它既是人們生活資料的重要來源,又是極其重要的社會生產資料。據統計,當今我國95%以上的能源和80%以上的工業原料都取自礦產資源。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礦產勘查工作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為國家探明了大批礦產資源,基本上保證了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礦產資源總量豐富、礦種比較齊全的少數幾個資源大國之一。與此同時,我國礦產開發利用也成績斐然,目前已成為世界礦業大國之一,全國年礦石總產量為50億噸,其中國有生產礦山開發利用的礦種數為150個,年產礦石量約20億噸(不含石油、天然氣);非國有小型礦山開發利用的(亞)礦種數為179個,年產礦石量約30億噸。原油產量為1.67億噸。我國的煤炭、水泥、鋼、磷、硫鐵礦、10種有色金屬以及原油產量已躍居世界前列。我國固體礦產開發的總規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截至2002年底,我國已發現171種礦產,探明有儲量的礦產有157種,其中能源礦產9種,金屬礦產54種,非金屬礦產91種,以及水氣礦產(地下水、礦泉水和二氧化碳氣)3種;已發現礦床、礦點20多萬處,經詳細工作的近2萬余處。
首先,雖然我國礦產儲量的潛在總值居世界前列,但人均佔有量卻居世界第53位,只有世界水平的一半。因此,在制定我國礦產資源政策、經濟發展戰略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長遠規劃時,應充分考慮資源相對不足這個基本國情。
其次,優勢礦產多屬於用量不大的礦種,而大宗礦產卻多半儲量不足。在我國已發現的171種礦產資源中,有相當多的優勢資源的儲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大部分是一些在國民經濟中用量有限的礦產,如鎢、錫、鉬、銻、稀土、菱鎂礦、重晶石、膨潤土等,而石油、天然氣、鐵礦、錳礦、銅礦、金礦、銀礦、鉀鹽等大宗礦產探明儲量不足,造成其礦產品供應缺口較大。
再次,我國礦產資源中,中小型礦多、貧礦多、難選礦多、綜合礦多,這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效益。我國部分優勢礦產,雖然也擁有一批世界級超大型礦床,但與國外比較,超大型礦床偏少,特別是工、農業大宗使用的重要礦產,如鐵礦、銅礦、鋁土礦、石油、天然氣、硫鐵礦等超大型礦床為數較少,不利於大規模集約化開發。我國礦產資源中貧礦多,難選礦多。例如,我國鐵礦儲量中,貧鐵礦占鐵礦總儲量的98%,其他如銅礦、鋁土礦、錳礦、鉛鋅礦、磷礦、硫鐵礦等也是這種情況。我國磷礦和錳礦中難選礦比重很大。另外,我國有一大批礦產地屬多組分綜合性礦產,以四川攀西地區的鐵、釩、鈦(鉻),甘肅金川的銅、鎳、鈷、鉑族金屬,內蒙古白雲鄂博的鐵和稀土礦最具代表性。雲南個舊和廣西大廠的錫礦中的共伴生礦產也很多。由於技術水平的限制,這些多組分綜合性礦床,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給選礦、冶煉造成困難,使許多有益的共伴生組分流失。
第四,我國礦產資源地理分布極不均衡,不同規模的礦產高度集中區和嚴重短缺區並存。由於地質成礦條件不同,我國礦產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如煤炭集中於北方的晉、陝、內蒙古三省(區),佔全國保有儲量的68%,而南方缺煤省(區)卻多達10個;鐵礦集中於遼、冀、晉、川四省,佔全國保有儲量的60%,而西北、華南地區卻很少;磷礦高度集中於南方的雲、貴、川、鄂四省,佔全國保有儲量的70%,而北方和華東廣大地區卻十分短缺。礦產集中有利於建設原材料基地,但過分集中於邊遠地區,開發利用就會受到交通條件的嚴重製約。由於我國礦產資源分布極不均衡,「北煤南運」、「南磷北送」以及「西礦東流」的局面很難改變。
第五,我國部分礦產有很好或較好的找礦前景。雖然經過40多年的礦產地質工作,我國已發現了很多礦產資源,但也並不是所有礦產資源都已找出來了。根據專家多年研究和預測的結果表明,到目前為止,除富鐵礦資源總的格局大體已定外,其他礦產還有相當的潛力,如石油、天然氣、金礦、銅礦等已探明的儲量也都僅為預測資源量的1/4至1/5,而非金屬礦產的潛力就更大。
『肆』 雙鴨山福利六桂福黃金多少錢一克質量怎麼樣超過多少錢會送禮品,送什麼
個人建議存點金條,首飾確實價格太高了。金條一般都在999以上。禮品其實沒有什麼意義羊毛處在羊身上
『伍』 雙鴨山投資理財哪個平台最好 投資理財有哪些渠道
建議選擇正規可靠的理財渠道,以免上當受騙.
農行針對不同客戶需求,推出了不同的理財方式。並且目前已經可以通過個人網銀、掌上銀行操作理財業務,讓客戶足不出戶即可管理資金。
五萬元以下的資金,推薦辦理農行儲蓄方式的理財,比如:定期存款、定活兩便、通知存款等。詳情可點擊鏈接:存款介紹網頁鏈接
或者可以考慮下農行的貴金屬業務,比如存金通。
存金通業務指客戶通過我行借記卡開立貴金屬賬戶,按照我行實時貴金屬報價購買「傳世之寶」貴金屬投資產品,購買數量實時計入客戶貴金屬賬戶。投資黃金,也是使資產得以保值的一種方式。詳情可點擊鏈接:貴金屬業務介紹網頁鏈接
若是金額在五萬元以上,那麼又會有更多的選擇。比如購買農行的理財產品。一般保本保收益的理財風險較低,可看下本利豐系列。若是想要收益略高,可看下安心得利。或者最近比較受歡迎的「周四我最賺」。
或者直接簽約自動理財業務,自動理財是指客戶通過與銀行的一次性簽約,系統按照約定周期和扣款規則對我行開放式理財產品實現定期申購的功能。
更多理財業務介紹可點擊鏈接:網頁鏈接
『陸』 礦業經濟區財源新生長點分析
在區位理論及地域分工理論的指導下,結合礦產資源經濟區劃的有關原則,按照《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總體規劃》及《黑龍江省礦產資源規劃》要求,充分考慮本省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及城市經濟中心對周圍地區的輻射作用,充分利用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有利形勢,注重沿邊、沿江、沿線的開放與開發,發揮區位優勢的重要作用;同時在分析評價省內礦產資源分布、以骨幹礦山企業和相關加工業形成的產業鏈為依託,核心產品為龍頭,將全省劃分為三大礦業經濟區,即西北部以金、有色金屬礦產,中部以石油、化工、建材,東南部以煤炭、非金屬為礦業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區。形成與黑龍江省現代化建設相適應、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計劃密切銜接的礦業經濟格局,也是區域礦產資源財源新生長點。黑龍江省礦產資源經濟區劃及財源增長區域如圖6-1所示。
圖6-1 黑龍江省礦產資源經濟區劃及財源新增長區域
(一)西北部礦業經濟區
該區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地理區劃屬大興安嶺中-北段及小興安嶺西北端,隸屬於額爾古納成礦帶、大興安嶺成礦帶及小興安嶺—張廣才嶺成礦帶的部分區域。行政區劃分屬大興安嶺地區、黑河市及齊齊哈爾市管轄。總面積19.97萬平方千米,約佔全省總面積的43.93%。全區人口762.87萬。由於該區原為大、小興安嶺主伐林區,因多年的大量採伐,其可采性資源日漸減少,現已被國家劃定為天然林保護區,實行限量採伐,對區域財源增長的貢獻有限,如何尋找新的財源生長點是發展該區經濟的當務之急。但該區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地理位置比較優越,是黑龍江省與俄羅斯發展邊貿的重要地區,黑河口岸及漠河口岸均為國家一類對外口岸,是黑龍江流域地區主要對俄貿易的黃金通道。該區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已發現礦產有93種、礦產地有1200餘處。主要礦產有金、銅、鉬,另外還有鉛、鋅、鐵、煤、磷、石墨、雲母、珍珠岩、石英砂、膨潤土等礦產。本區銅、鉬等有色金屬及金礦資源在全省礦產資源中佔有重要位置。其中銅保有儲量佔全省總保有儲量的99.65%;砂金保有儲量佔全省總保有儲量的60.68%。可開發的礦床主要有漠河縣砂寶斯岩金礦、老溝岩金礦、銅山銅礦、塔河縣二十一站銅礦,嫩江縣多寶山銅(鉬)礦、三礦溝銅礦、爭光岩金礦、黑河市付地營子銅鋅硫鐵礦、三道灣子岩金礦等,且這些礦產的成礦條件好,潛力大。在嫩江一黑寶山煤礦一帶有豐富的沸石、珍珠岩、膨潤土、蛋白石頁岩礦,是黑龍江省重要的貴金屬、有色金屬生產基地和資源潛力帶。區內水路、公路及鐵路運輸發達,黑龍江、嫩江兩大河流可通航運;哈-黑鐵路、加-碧鐵路、齊-漠鐵路及嫩-漠公路貫通全區並與各縣(區)級公路相連構成交通網路,交通較為便利。區內水、電和勞動力資源充足,為礦業提供了較為有利的開發環境。因此,增加財政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對金、銅、鉛、鋅礦等的勘查開發力度及企業的技術和設備更新,改進采選礦生產工藝,研究低品位礦石開采及選礦技術,壯大礦山企業實力,提高礦山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和資源綜合利用率。以多寶山銅(鉬)礦、銅山銅礦、三礦溝銅礦及付地營子銅鋅礦為開發重點,建設銅、鉬礦產采、選、冶、加系列產業基地;以三道灣子金礦、爭光金礦、寬河金礦、四道溝東山金礦為開發重點,建設黃金生產加工基地,使礦業及後續加工業、礦業貿易成為該地區及全省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經濟支柱和十分重要的新財源生長點。西北部礦產資源經濟區劃及財源新增長區域如圖6-2所示。
(二)中部礦業經濟區
該區位於黑龍江省中部呈近南北向帶狀,地理區劃屬小興安嶺中-南段、松嫩盆地及張廣才嶺,隸屬於小興安嶺—張廣才嶺成礦帶,中新生代盆地位於區內,是黑龍江省重要的金屬、石油和建材生產基地。行政區劃分屬哈爾濱市、大慶市、綏化市、伊春市及鶴崗市北部。該區北部與俄羅斯隔江為鄰,南與吉林省接壤,總面積13.15萬平方千米,約佔全省面積的28.93%。全區人口2039.03萬。區內金屬礦產主要有鉛、鋅、鎢、鉬、金、銀等,非金屬礦產主要有大理岩、沸石、水晶、花崗岩等。是黑龍江省鉛、鋅及岩金的主要富集區,其中,鉛礦資源儲量佔全省總資源儲量的58%,鋅資源儲量佔全省總資源儲量的62%,岩金資源儲量佔全省總資源儲量的80%。可開發的礦床主要有伊春市小西林鉛鋅礦南溝礦段、五星鉛鋅礦、鐵力市二股西山鐵多金屬礦、慶安縣徐老九溝鉛鋅礦、鐵力市二股東山鐵多金屬礦、阿城市白嶺鐵多金屬礦、賓縣明禮鉛鋅礦、嘉蔭縣連珠山岩金礦、鐵力市東風林場岩金礦等。
該區西以大慶市、南以哈爾濱市、北以伊春市三個重要城市的經濟拉動作用,全力發揮各縣、市、區的經濟支撐作用和城市群體功能優勢,以經濟一體化為目標,圍繞優勢礦業,提高規模效益,形成該區東北部以多金屬礦產開發為主,南部以油氣開發為主導產業的礦業經濟發展格局。東北部應以有色金屬礦業發展為目標,礦產工業發展方向以鉛、鋅、金礦開發為主,兼顧對銅、鉬、鎢礦種的回收利用。在已有伊春市小西林鉛鋅礦、伊春市昆侖氣鉛鋅礦、阿城市石發鐵鋅礦、慶安縣徐老九溝鉛鋅礦、賓縣弓棚子銅鋅鎢礦及團結溝岩金礦等礦山開發的基礎上,要加大對伊春市小西林南溝礦、五星鉛鋅礦、鐵力市二股西山多金屬礦、響水河多金屬礦、三林班多金屬礦、賓縣明禮鉛鋅礦、阿城市白嶺多金屬礦以及嘉蔭連珠山岩金礦、鐵力東風林場岩金礦等礦床的開發力度,在該區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鉛、鋅、鉬、鎢、金等礦產品生產基地。該區的西部以大慶市為中心,依託油氣、建材、煤炭(或鄰區)等豐富資源,以「調整、優化、增效、創新」和「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為方針,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已經建成了國家級石油、天然氣勘查、開發及石油化工產品加工基地,實現產業布局和產品結構優化。並發展、組建一批特大—大型龍頭企業集團,如大慶石化總廠、油田化工廠、聯誼石化總廠、哈爾濱石化、燃氣、黑龍江省化工及石油化工、龍新化工等大型集團(公司),使該區礦業後續加工業大幅增值。該區是省內交通比較發達的地區,區內有哈-伊線鐵路、哈-佳線鐵路及哈-綏線鐵路;本區南部有哈-同高速公路和哈-牡高速公路,北部各縣區之間也有市(縣)級公路相通。區內人口密集、水、電及人力資源完全可以滿足礦業開發需求。為「十二五」建成國內領先、具國際一流水平和強大發展後勁的哈大齊牡石化產業群打下堅實基礎,這不僅可帶動東部和北部礦業經濟區的發展和礦業新財源的增長,而且對我國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也具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中部礦產資源經濟區劃及財源新增長區域如圖6-3所示。
圖6-2 西北部礦產資源經濟區劃及財源新增長區域
圖6-3 中部礦產資源經濟區劃及財源新增長區域
(三)東南部礦業經濟區
該區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地理區劃屬老爺嶺北部、太平嶺及完達山地區,隸屬於佳木斯隆起成礦帶,是黑龍江省重要的煤炭生產加工基地和非金屬生產加工基地。行政區分屬牡丹江市、佳木斯市、雞西市、雙鴨山市、鶴崗市東南部。全區總面積12.34萬平方千米,約佔全省面積的27.14%。全區人口1015.10萬。該區東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相鄰,虎林、密山、綏芬河及東寧均有陸路口岸與俄羅斯進行貿易往來,其中綏芬河市對俄貿易口岸是黑龍江省參與東北亞地區經濟合作的重要窗口。區內礦產資源豐富,是黑龍江省金、鉑族元素、鐵、煤炭、石墨、硅線石等礦產的重要礦集區。已發現的礦產主要有金、銀、鉑、鈀、銅、鐵、煤、石墨、硅線石、鉀長石、水晶、大理岩等。該區西北部地質礦產研究程度較高,在雙鴨山、七台河及雞西等地礦業開發以煤炭為主,構成黑龍江省乃至東北地區煤炭工業基地,已開發的金屬礦床主要有湯原縣東風山岩金礦、寶清-勃利縣老柞山岩金礦等;而東南部地質工作程度相對較低,一些礦產的勘查評價工作正在進行中,通過進一步工作,穆棱市砍椽溝岩金礦、東寧縣金廠岩金礦、雞東縣五星鉑鈀礦等金屬礦床可供開發利用。
區內煤炭、電能等動力資源富足,水力及人力資源充裕。牡-東線鐵路貫通全區,另有縣(市)間公路構成的交通網路,區內交通十分便利。煤炭在黑龍江省礦業經濟中的地位僅次於石油,充分發揮優勢,延長產業鏈,發展煤電、煤化工、高耗電產業和深度開發替代產業是該區礦業經濟發展和新財源增長的重點。
石墨、硅線石礦產資源豐富,在全國乃至世界都占很大比重,其地位顯著,是黑龍江省優勢礦產,以柳毛石墨礦、雲山石墨礦、雞西非金屬公司、林口硅線石礦業公司為主開展石墨、硅線石精深加工,建成生產和出口基地。力爭「十二五」期間,礦業後續加工業的工業產值大幅增加並出口創匯。同時,該區金礦資源也較豐富,是目前黑龍江省岩金礦的重要產區之一。
建材原料礦產水泥用大理岩、玻璃用脈石英、陶瓷原料透輝石、硅灰石及在煤炭開采中的煤矸石等資源,為區內建材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原料性資源。力爭「十二五」礦業後續加工業的工業產值和建材及非金屬產品總創匯能力均得到快速度增長。
密山富錦、鋁霞石正長岩綜合開發可能成為該帶礦業經濟發展和財源新的增長點,不但可以解決佳木斯鋁廠原料,也可緩解省內鉀肥急缺。東南部礦產資源經濟區劃及財源新增長區域如圖6-4所示。
『柒』 黑龍江的自然資源
全省已發現各類礦產132種,佔全國已發現234種各類礦產的56.4%。已查明儲量的礦產有81種,佔全國已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種數(223種)的 36.3%。其中能源礦產5種,黑色金屬礦產3種,有色金屬礦產11種,貴金屬礦產6種,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礦產8種,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7種,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7種,建材和其他非金屬礦產32種,水氣礦產2 種。
保有儲量位居全國首位的有10種,即:石油、晶質石墨、顏料黃黏土、長石、鑄石玄武岩、岩棉玄武岩、火山灰、水泥用大理岩、矽線石、錸礦;位居第2位的有2種,即:玻璃用大理岩、浮石;位居第3位的有6種,即:硒礦、珍珠岩、玻璃用脈石英、陶粒用黏土、制灰用石灰岩、泥炭;占前10位的礦產有42種。全省鐵、銻、鎳、鑽、硼、螢石、石棉、磷礦、硫鐵礦、鉀等成礦地質條件較差,資源可利用程度低,自給率不足。 黑龍江省是全國最大的林業省份之一,天然林資源是黑龍江省森林資源的主體,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脈及完達山。
黑龍江林業經營總面積3175萬公頃,佔全省土地面積的2/3。有林地面積2007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1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3.6%,森林面積、森林總蓄積和木材產量均居全國前列,是國家最重要的國有林區和最大的木材生產基地。森林樹種達100餘種,利用價值較高的有30餘種。 黑龍江省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工業基地,是主煤炭調出省之一。其中東部地區為優質煤炭產區,有雞西、鶴崗、雙鴨山及七台河四大煤礦,是我國煤油焦煤的重要產區之一。
省內有目前中國最大的油田——大慶油田。
除此之外,電力和燃氣也佔有重要地位。新中國成立前,黑龍江僅有一座鏡泊湖水電站。幾十年來,水火電站有了同時發展。至1999年省內大小電站電廠近200個,裝機總容量近千萬兆瓦。全省水電發電量達14億兆瓦小時。哈爾濱燃氣化工總公司所屬哈依煤氣工程,日產煤氣189萬立方米,建設總規模為亞洲之最。 黑龍江省土地總面積為47.3萬平方公里(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區),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4.9%。農用地面積3950.2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83.5%。建設用地148.4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1%。未利用地615.5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3.01%。農用耕地1187.1萬公頃,占農用地的30%;園地6萬公頃,佔0.2%;林地2440.3萬公頃,佔61.8%;牧草地222.4萬公頃,佔5.6%;其他農用地94.5萬公頃,佔2.4%。
建設用地中的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15.8萬公頃,佔78%;交通運輸用地11.8萬公頃,佔7.9%;水利設施用地20.8萬公頃,佔14.1%。未利用地458.4萬公頃,佔72.7%;其他未利用地172.54萬公頃,佔27.3%。全省耕地、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等面積有所增加,林地、園地、牧草地、其他農用地、未利用地、其他土地面積有所減少。全省大於25度的陡坡耕地有1.9萬公頃,佔全省耕地總面積的0.2%,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全省人均耕地面積0.31公頃(合4.6畝/人),人均耕地面積略有增加。 黑龍江省連綿起伏的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張廣才嶺、老爺嶺構成了全省以山林為主的自然景觀,全省林地面積占整個土地面積的近一半。此外,還有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在這些復雜的地域中分布著大約2100餘種的植物,其中具有經濟價值的達1 000餘種。
這些植物資源按用途可分為葯用植物、食用植物、野果植物、澱粉植物、油料植物、色素植物、芳香植物、蜜源植物、飼料植物、木材植物、樹膠植物、樹脂植物、纖維植物、環保植物、觀賞植物、農葯植物、蹂料植物等17大類。在木材植物中有全國十分珍貴的紅松、黃菠蘿、核桃揪、水曲柳、東北紅豆杉等,本省林區每年都為國家生產大量的木材。食用植物是本省野生經濟植物中分布較多、貯量較大的一類,其中以蕨菜、薇菜、老山芹等產量為最大。 黑龍江地處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和綏芬河四大水系組成的黑龍江流域,主要河流有松花江、嫩江、烏蘇里江、牡丹江、呼蘭河、螞蟻河、海浪河、呼瑪河、額木爾河、訥謨爾河、湯旺河、拉林河、烏斯渾河、烏裕爾河等;主要湖泊有興凱湖、鏡泊湖、連環湖和五大連池4處較大湖泊及星羅棋布的泡沼。
全省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 918條,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686.0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297.44億立方米,扣除兩者之間重復計算量173.14億立方米,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810.3億立方米,人均水量2160立方米,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2006年全省年平均降水深為523.0毫米,摺合水量2378.57億立方米,比上年多4.3%,比多年平均少2.0%,為平水年份。
全省年平均徑流深為132.4 毫米,摺合水量為602.24億立方米,比上年少1.6%,比多年平均少12.2%。 全省平原區地下水資源量為171.59億立方米,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為119.51 億立方米,山丘區與平原區重復計算量為11.85億立方米,全省地下水資源量為279.2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與地表水資源重復計算量為125.69億立方米,全省水資源總量為727.93億立方米。全省總用水量為286.2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用水量171.82 億立方米,地下水用水量114.41億立方米。
『捌』 黑龍江的地理位置
黑龍江省位於中國東北部,是中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省份,東西跨14個經度,南北跨10個緯度。北、東部與俄羅斯為界,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南部與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區),僅次於新疆、西藏、內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國第6位。
地貌:黑龍江省地勢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東南部高,東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構成。西北部為東北—西南走向的大興安嶺山地,北部為西北—東南走向的小興安嶺山地,東南部為東北—西南走向的張廣才嶺、老爺嶺、完達山脈,土地約佔全省總面積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帶約佔全省的35.8%;東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國最大的東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佔全省總面積的37.0%,海拔高度為50—200米。
黑龍江是中國位置最北、最東,緯度最高,經度最東的省份。黑龍江省西起
121°11′,東至135°05′,南起43°25′,北至53°33′,南北跨10個緯度,2個熱量帶;東西跨14個經度,3個濕潤區。全省年平均氣溫多在-4℃-5℃之間。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促,春秋乾燥涼爽,年降水量400~650毫米。北部和東部與俄羅斯相鄰,邊境線長3045千米,是亞洲與太平洋地區陸路通往俄羅斯和歐洲大陸的重要通道,是中國沿邊開放的重要窗口。
土地:黑龍江省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區),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4.9%。根據2008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全省農用地面積3950.45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83.53%;建設用地149.85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17%;未利用地629.2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3.30%。
農用地中:耕地ll87.07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30.05%;園地6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0.15%;林地2327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61.77%;牧草地222.64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5.63%;其他農用地94.44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2.39%。全省人均耕地面積0.31公頃(合4.6畝/人)。
建設用地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16.58萬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77.8%;交通運輸用地12.12萬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8.08%;水利設施用地21.14萬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14.1%。
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456.84萬公頃,占未利用地面積的72.6%;其他土地l72.35萬公頃,占未利用地面積的27.4%。
氣候:黑龍江省屬中溫帶,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雨熱同季,冬季漫長。
全省年平均氣溫在-4℃-5℃之間,從東南向西北平均每高1個緯度,年平均氣溫約低1℃,嫩江至伊春一線為0℃等值線。全省≥10℃的積溫在2000℃~3000℃。全省無霜期在100-160天,大部分地區的初霜凍在9月下旬出現,終霜凍在4月下旬至五月上旬結束。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多介於400-650毫米。中部山區最多,東部次之,西部和北部最少。5-9月生長季降水量可佔全年總量的80%-90%。全省濕潤系數在0.7-1.3之間,西南部地區低於0.7,屬半乾旱地區。
全省太陽輻射資源比較豐富。年太陽輻射總量在4400—5028兆焦耳/平方米。其中,5-9月的太陽輻射總量佔全年的54%-60%。全省日照時數在2200-2900小時,其中生長季日照時數占總量的44%-48%。
全省風能資源比較豐富。各地年平均風速為2-4米/秒。風速≥3米/秒的有效時數較多,松嫩平原、松花江幹流谷地和三江平原約為4000-5000小時,主要出現在冬、春和秋季。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黑龍江省土地條件居全國之首,總耕地面積和可開發的土地後備資源均佔全國1/10以上,人均耕地和農民人均經營耕地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全省現有耕地1187.07萬公頃,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於全國其它地區,黑土、黑鈣土和草甸土等佔耕地的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帶之一,盛產大豆、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等糧食作物及甜菜、亞麻、烤煙等經濟作物。
礦產資源:黑龍江省是礦產資源大省,礦產種類比較齊全。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共發現各類礦產134種(含亞礦種),佔2010年全國已發現礦產的56.54%。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83種(含亞礦種),佔2010年全國已查明儲量礦產的36.56%,其中能源礦產6種(石油、天然氣、煤、油頁岩、地熱、鈾)、黑色金屬礦產3種(鐵、鈦、釩)、有色金屬礦產11種(銅、鉛、鋅、鎂、鎳、鈷、鎢、錫、鉍、鉬、銻)、貴金屬礦產6種(金、銀、鉑、鈀、銥、鋨)、稀有及稀散元素礦產8種(鉭、鈹、鎵、銦、錸、硒、鎘、碲)、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7種(矽線石、普通螢石、熔劑用灰岩、冶金用白雲岩、鑄型用砂、耐火粘土、菱鎂礦)、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7種(硫鐵礦、伴生硫、化肥用蛇紋岩、泥炭、砷礦、硼礦、磷礦)、建材和其它非金屬礦產33種(石墨、沸石、黃粘土、熔煉水晶、水泥用大理岩等)、水氣礦產2種(地下水、礦泉水)。2010年資源儲量居全國前十位的礦產有50種,其中石油、石墨、顏料用黃粘土、矽線石、水泥用大理岩、鑄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火山灰等礦產在全國佔有資源優勢,對黑龍江省國民經濟發展影響重大。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開發利用礦產74種(不含延伸產業及深加工),其中煤炭、磚瓦用粘土、鐵礦、金礦、水泥用大理岩、銅、石墨、礦泉水以及一些建築用非金屬礦產開發利用程度較高,石油、天然氣、鈾、煤、鐵、鉛、鋅、金、水泥用大理岩(灰岩)、玻璃硅質原料、硫、磷等礦種已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礦產。黑龍江省地域遼闊,礦產資源分布廣泛又相對集中。如石油、天然氣主要集中在松遼盆地的大慶一帶;煤炭則分布在東部的鶴崗、雙鴨山、七台河和雞西等地;有色、黑色金屬礦產主要分布於嫩江、伊春和哈爾濱一帶;金礦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及伊春、佳木斯、牡丹江等地;非金屬礦產主要分布在東部和中部地區。
森林資源:黑龍江省是我國重點林區之一。全省森林覆蓋率45.7%,有林地面積2080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17.6億立方米,森林面積、森林總蓄積和木材產量均居全國前列,是國家重要的木材戰略儲備基地。我省森林樹種豐富,多達100餘種,其中材質優良、利用價值較高的有30餘種。我省的生態地位十分重要,大小興安嶺林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維系著東北和華北平原的生態安全,為我國兩個重要商品糧基地穩產高產提供了重要保障。
動植物資源:我省有高等植物2000餘種,其中包括:東北紅豆杉、野大豆等國家保護植物11種;陸生野生動物476種,其中獸類88種、鳥類361種、爬行類16種、兩棲類11種,在陸生野生動物當中,有東北虎、丹頂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7種,有黑熊、白枕鶴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66種。
濕地資源:全省濕地面積867萬公頃,其中天然濕地面積556萬公頃,是全國濕地資源分布面積最大的省份之一,是丹頂鶴、東方白鸛等珍稀水禽的重要繁殖棲息地和遷徙停歇地。目前,我省已建成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78處,其中國家級19處,省級59處,保護區總面積423萬公頃;擁有扎龍、三江、洪河、興凱湖、珍寶島、七星河、南瓮河 7處國際重要濕地;建立了白漁泡等24處國家濕地公園。水資源:全省境內江河湖泊眾多,有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嫩江和綏芬河五大水系,現有大小湖泊640個、在冊水庫630座,水面達80多萬公頃。黑龍江省是中國水資源較豐富的省份之一,年降雨量70%集中在農作物生長期,雨熱同季,生物生長環境良好。
旅遊資源:黑龍江省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省份,是真正意義上的「北國」,中國的「北極」和「東極」都在黑龍江省境內。特殊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人文歷史賦予黑龍江旅遊自然、自在、神奇、浪漫的特色。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冰雪、野生動物等世界十大自然風景旅遊資源中黑龍江省佔有9項,生態資源豐富多樣,主要包括:
一是擁有廣袤的大森林。黑龍江省森林覆蓋率達45.7%,林地面積居全國首位,建有104個森林公園。茫茫林海,風景秀美,環境幽雅,空氣清新。走進大森林,就彷彿走進了天然的「大氧吧」。空氣中不僅負氧離子含量高,還彌漫著多種對身體有益的氣態物質。五營等眾多的森林公園已開發登山、徒步、森林浴、漂流等多種旅遊項目。二是擁有豐富的大冰雪。黑龍江省屬大陸性季風氣候,降雪豐富,雪期長、雪質好。冬季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一派壯麗的北國風光。黑龍江省是中國最早開展滑雪旅遊的地區之一,建有各類滑雪場近百座,亞布力、吉華、帽兒山等各大滑雪場擁有優良的天然雪道、舒適的接待設施和人性化的細致服務,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滑雪愛好者。黑龍江省還是中國冰雪藝術的搖籃,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是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題游樂園,哈爾濱冰雪迪士尼游園會是世界唯一的冰雪版迪士尼,太陽島雪雕博覽會等冰雪主題公園的建築規模和藝術水準都居世界先進水平。三是擁有神秘的大界江。黑龍江省擁有黑龍江、烏蘇里江兩條大界江,長達2300多公里,充滿了原始、古樸、滄桑、神秘的色彩。現已開發黑龍江探源、蘿北界江三峽、同江三江口等6段界江旅遊線。其中最著名的是伊春嘉蔭至鶴崗蘿北的界江中段,兩岸山體峻峭,風光秀美,有「龍江三峽」之稱。游覽大界江不僅可以欣賞沿岸景色,享受原始生態環境,又可以領略異國風情。四是擁有眾多的大湖泊。黑龍江省湖泊星羅棋布,境內共有大大小小的湖泊640個。湖畔景色秀美,湖中碧波盪漾,是休閑度假的好地方。其中比較著名的有亞洲最大的界湖——興凱湖、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鏡泊湖、天然水禽狩獵場——連環湖等。五是擁有遼闊的大濕地。全省濕地面積867萬公頃,佔全省國土面積的近1/5,其中天然濕地556萬公頃,佔全國天然濕地面積的1/7,特別是沼澤濕地全國面積最大,為427萬公頃,佔全國沼澤濕地面積的近1/3;有國際重要濕地7處,佔全國1/6,居全國之首。2003年,黑龍江省人大出台《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這是我國第一部保護濕地的地方法規。黑龍江省嚴格保護濕地,大力發展濕地產業,開展「大宣傳、大構架、大聯合、大產業、大論壇、大提升」六大工程,用大美濕地裝扮美麗中國。六是擁有神奇的大熔岩。黑龍江省境內有16個火山群,80多座火山,火山旅遊資源特色顯著,最著名的是五大連池和鏡泊湖火山區。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內分布著新老期火山14座,擁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品類最齊全、狀貌最典型的火山地質地貌,因此又被稱為「天然火山博物館」和「打開的火山教科書」。五大連池礦泉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30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世界三大冷泉之一,具有明顯的醫療保健作用。七是擁有獨特的大油田。大慶是中國最大的油田和重要的石化生產基地,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這里有全國第一口油井、現代化的生產設施、油田歷史陳列館、鐵人紀念館等,具有開發石油工業旅遊的特殊資源。八是擁有壯觀的大農場。黑龍江省是中國重要的糧食產區,擁有110多個農牧場。一望無際的大農田,現代化的生產作業、高科技的農業示範園區、綠色無污染食品都是難得的旅遊資源。加上清爽的氣候與之相配合,使黑龍江省成為中國生態避暑養生資源優勢最為突出的省份。
黑龍江邊境線漫長、口岸眾多,邊境市、縣異國風情濃郁,界湖界江風光秀麗。黑龍江省與俄羅斯邊境線長2981公里,有25個國家一類口岸和10個邊民互市貿易區,黑河市、綏芬河市、東寧縣已開展邊境旅遊異地辦照,成為邊境旅遊的新亮點。黑龍江省民族眾多,民族文化異彩紛呈,獨特的北大荒文化、紅色旅遊文化、世界知名的石油文化,都凸顯了黑龍江省旅遊的文化資源優勢。
cainawodez採納我的吧
『玖』 東北有哪些礦產資源
你好,我是兔兔禿90,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效^_^鏈接:https://pan..com/s/1Jmz2Jl1GaxcwrvMViZx6ew
『拾』 黑龍江省優勢礦產資源概況
黑龍江省地域遼闊,礦產資源種類較全,分布廣泛又相對集中,而且優勢礦產資源明顯。
根據2008年全國礦產資源儲量通報統計,全省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的礦產,與全國查明礦產資源儲量同類礦產相比,居全國前10位的有51種,其中石油、石墨、顏料用黃黏土、矽線石、水泥用大理岩、鑄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火山灰等礦產在全國佔有資源優勢,對黑龍江省國民經濟發展影響重大。2008年黑龍江省查明礦產資源儲量在全國排序如表6-3所示。
表6-3 2008年黑龍江省查明礦產資源儲量在全國的排序
續表
續表
續表
(據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2009)
黑龍江省礦產資源具有以下特點:
(1)能源礦產地位顯著,重要礦產相對集中。石油、天然氣集中分布在松遼盆地的大慶油田。煤炭主要分布在東部的鶴崗、雙鴨山、七台河和雞西四大煤田,佔全省總儲量的90%以上。砂金礦沿黑龍江流域分布,開采歷史悠久,曾有「金鑲邊」美稱。石墨、硅線石集中分布於東部的雞西和蘿北。
(2)中小型礦多、大礦少,貧礦多、富礦少。共伴生礦多,單一礦少。嫩江縣多寶山大型銅(鉬)礦床共伴生有鉬、金、銀、鉑、鈀、鋨、銥、錸、硒等,還有遜克縣翠宏山鐵多金屬礦、鐵力市二股鐵多金屬礦、賓縣弓棚子銅鋅鎢礦等均為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散元素礦產共伴生礦床。
(3)地勘工作薄弱,研究程度低,找礦潛力大。黑龍江省屬掩蓋—半掩蓋地區,植被發育,第四系覆蓋厚,1∶20萬和1∶5萬區調精度低。全國每萬平方千米有26個探明儲量的礦區,而黑龍江省僅15個。
因此,加大礦產資源勘探投入,加大非金屬礦種的開發力度,是形成新財源的生長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