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比特幣不適合我國的投資環境嗎
最近有則新聞《借海外收購足球俱樂部轉移資產?央行兩次喊話,直指中國某些財團》,文章中說道:
我國資本外流嚴重之時,也恰巧是中國企業「出海」並購的火熱之際。根據Dealogic統計顯示,2015年中資公司海外並購規模1005億美元,2016年更是達到2266億美元;海外並購數量方面,2015年595件,2016年達到793件。
可以看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並購的速度明顯加快,那麼有關方面對此是個什麼態度呢?文章援引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潘功勝的話:「……有很多企業,在中國的負債率已經很高了,再借一大筆錢去海外收購。有一些則純粹做假,在直接投資的包裝下轉移資產」。
這是個相當嚴厲的說法,語氣不禁讓人聯想起這兩年流傳的一篇網文《別讓李嘉誠跑了》,以及福耀玻璃曹德旺在美國投資建廠所面對的一些質疑。
而就在前些年,我們的輿論還在鼓勵企業走出國門,收購了外國企業就幾乎成為打敗外國大力士的霍元甲一樣的民族英雄。
其實,資本的流動,企業的並購,都是商業社會中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然而我們在單純的商業行為上附加了過多的情緒,使得我們在面對許多市場行為的時候變得不太理性,而這無疑會干擾我們的決策,並進一步影響到市場環境。
那麼,為什麼之前的「民族英雄」會淪為今天的「吃裡扒外」呢?顯然,在實體經濟持續低迷的當下,大量資本加速流向境外,已經造成了恐慌心理。
B. 去南京海關辦理電子口岸卡需要什麼材料
一、中國電子口岸卡的辦理流程 (一)申請辦理企業向我司索取或下載兩張表格並按要求填寫後加蓋公章。兩張表格名稱為《中國電子口岸企業情況登記表》(1號表)和《中國電子口岸企業IC卡登記表》(2號表)。2號表上的核銷員備案信息欄需到當企業地外匯管理局申請核銷號並簽章的地區有:徐州、鹽城、揚州、丹陽、蘇州(除張家港)。(二)新辦企業需將下列文件寄我司,由我司經辦人員到南京電子口岸數據中心辦理數據錄入手續。1、《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企業營業執照》正本或副本(原件)2、《中華人民共和國組織機構代碼證》正本或副本(原件)3、《國稅登記證》或《外商投資企業稅務登記證》(復印件)4、《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或《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復印件)5、《自理報關企業注冊登記證》(復印件)6、《中國電子口岸企業情況登記表》(1號表)7、《中國電子口岸企業IC卡登記表》(2號表)8、相關人員的身份證復印件 <在此下載1號表和2號表及填表說明>(三)數據中心完成錄入工作後列印出《中國電子口岸卡審查登記表》,我司經辦人員去省質監局辦理相關審核。審核需要以上1和2項的原件。(四)由我司安排人員前去企業當地市級工商局和國稅局審核簽章,或者也可將審核好的表格及證件寄回企業,由企業安排人員去當地市工商局和國稅局審核簽章。蘇州國稅審核時還要提供《出口企業退免稅認定表》復印件,常熟地區的企業在常熟國稅審核。(我司可代辦審核以下城市的國稅和工商: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通、徐州、南京)(五)我司向數據中心申請制卡並辦理交費或者企業將審核完畢的文件寄我司,我司憑上述證件的復印件去數據中心辦理制卡交費手續。(六)企業收到我司寄出的電子口岸卡、讀卡器設備及軟體光碟和文件資料。(七)企業去當地外經貿局、外管局及海關辦理審核手續(如你需要,我司可代為全程審核及安裝,全程審核需要提供全部證件的原件)。(八)企業網上購買95199接入卡(電子卡,只有用戶名和密碼),並安裝軟體後即可登錄中國電子口岸網站進行操作。二、南京數據中心辦理需要的時間 數據錄入手續3個工作日,工商國稅審核1個工作日,制卡手續3個工作日。五、增辦操作員卡需要的資料 1、企業或代理到當地海關備案科領取並如實填寫一張海關《工作聯系單》,經海關簽字或蓋章。2、填寫好的《中國電子口岸企業IC卡登記表》(2號表)(蓋公章)3、企業法人卡4、徐州、鹽城、揚州、丹陽、蘇州(除張家港)的企業還要新操作員的核銷員號碼5、新操作員卡需到當地外管局審核後方能使用。
C. 財政部門都有什麼行政權力
財政部門的權利
(1)在國務院和各級人民政府直接領導下,編制國家和各級政府的預算和決算,辦理預算執行業務;
(2)根據國家的財政法令和財政政策制定各項財政業務規章制度、法規條例,管理各部門、行政事業單位、國防、外事等部門的財務;
(3)制定財務會計制度和管理法規條例,管理國營企業、事業和行政單位的會計工作;
(4)進行財政監督、檢查,執行財經紀律;
(5)管理各項財政收入、預算外資金和財政專戶以及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
(6)第十組各級政府交辦的事項等。
財政部門的義務
《政府采購法》明確規定的財政部門的監督管理職責主要有:
一是預算管理。如編制政府采購預算、支付采購資金等。
二是政府采購的信息管理。如指定下令采購信息發布媒體等。
三是政府采購方式管理。主要是審批采購人因特殊情況需要採用招標以外的采購方式。國務院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還可在政府采購法規定的五種方式之外,認定其他采購方式。
四是政府采購合同管理。包括制定合同必備條款和受理合同備案。
五是受理供應商投訴。供應商提出投訴的,要受理並及時作出處理。
六是規定政府采購專業崗位任職要求。包括對政府采購人員的任職要求、資格認證和業務培訓。
七是監督檢查。包括對政府采購活動及集中采購機構的監督檢查。監督檢查的主要內容有:有關政府采購的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執行情況;采購范圍、采購方式和采購程序的執行情況;政府采購人員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
八是處理違法違規行為。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和供應商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理。當事人對監督管理部門的處理不服申請復議的,還應辦理行政復議事項。當事人對監督管理部門的處罰不服到人民法院起訴的,還應辦理應訴事項。除此之外,財政部門還將依法參與制定或單獨制定有關實施或監督管理辦法。
D. 分局和支局的區別
分局和支局的區來別就源在於級格有高低,一般是分局下屬就是支局。比如,國家外匯管理局江蘇省分局下屬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鎮江市、揚州市、南通市、泰州市、鹽城市、淮安市、宿遷市、徐州市、連雲港市12個中心支局,蘇州市中心支局下屬吳江市、崑山市、太倉市、常熟市、張家港市5個支局。
E. 武漢歷史上有哪些重大事件
1、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准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
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並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武昌起義軍事總指揮為蔣翊武,參謀長為孫武,總理為劉公。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辛亥革命。武漢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現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2、北伐戰爭
北伐戰爭,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於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在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以後,國民政府內部因對中國共產黨的不同態度而一度分裂,汪精衛和蔣介石決裂,北伐陷於停頓。
寧漢合流後,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並在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加入下,於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張作霖撤往東北並被日本刺殺於皇姑屯,其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 [1] 至此北伐完成,中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3、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
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4、江西填湖廣
始見於魏源的《湖廣水利論》。系指以江西為主的長江下遊人口向中游地區遷徙的移民運動。據說最早出現於五代,明朝達到高潮。
江西移民占江、浙、閩、皖、贛五省遷至湖南,湖北的移民總數的60%,在兩湖各個地區,江西移民佔有的比例又有差異,自東向西遞減,適與地距江西之遠近成正比。江西移民主要來自鄱陽湖平原和贛江流域,以吉安、南昌兩府最多。
5、湖廣填四川。
是指發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規模的移民。據說,有湖北、江西、福建、廣西等十幾個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經過戰亂,導致人口急劇減少。因此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廣行省人口最多。
以成都為例,清末《成都通覽》曾描述「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東5%,陝西10%,雲南、貴州15%,江西15%,安徽5%,江蘇、浙江10%,廣東、廣西10%,福建、山西、甘肅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