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磁谷科技股票

磁谷科技股票

發布時間:2022-04-08 18:06:39

⑴ 南京磁谷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摘要 親親,這個科技公司是真實存在的,不是什麼假冒偽劣的公司,口碑不錯。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⑵ 南京磁谷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產品

磁懸浮離心式鼓風機技術參數:
(磁谷)CG磁懸浮離心式鼓風機產品系列表 型號 流量(m/min) 壓力(mpa) 軸功率(kW) 轉速(rpm) 輸入電源 CG20 20 0.03-0.2 25 32000-36000 380V50 Hz CG40 40 0.03-0.2 50 30000-34000 380V50 Hz CG60 60 0.03-0.2 75 26000-32000 380V50 Hz CG80 80 0.03-0.2 95 22000-28000 380V50 Hz CG100 100 0.03-0.2 120 18000-26000 380V50 Hz 註:
② 上所有產品的參數工況為1atm,20℃,65%RH,空氣密度1.2kg/m,正常條件下使用壽命≥20年;
②以上型號並不代表所有產品,產品按供需方的技術協議設計製造。 產品介紹:
磁懸浮離心式鼓風機是風機的一種,它是將磁懸浮技術和高速電機技術融入傳統風機之中所形成的一種高效、節能、環保的新型鼓風機,廣泛應用於工廠、礦井、隧道等的通風;城市污水處理;風洞風源等工業項目中。
儀器特點:
體積小,功率大,效率高,結構簡單,節能環保;在傳統風機的架構上加入了磁懸浮技術和高速電機技術。
原理組成:
磁懸浮離心式鼓風機是一種機電一體化產品,它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磁懸浮軸承部分、高速電機部分和流體部分,見下圖。磁懸浮軸承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實現轉軸的懸浮。它通過內置的徑向感測器和軸向感測器檢測轉軸的位移信號,將得到信號送入磁懸浮軸承控制器進行調理、運算和放大得到控制電流,再將該控制電流輸入徑向磁軸承和軸向磁軸承,通過電流產生磁場,又由磁場產生吸力,從而實現轉軸的懸浮。高速電機部分的主要功能是驅動轉子的旋轉。它通過變頻電源產生頻率可控的交變電流,將此交變電流輸入電機定子產生交變的磁場,帶動轉子高速旋轉。
流體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實現鼓風。隨轉子一同做高速旋轉的葉輪帶動空氣從渦殼的進氣口進入,空氣在渦殼的導向與增壓作用下成為具有一定流速與壓力的氣體,最後從渦殼的出氣口鼓出,這就實現了風機的鼓風。

⑶ 中國研製時速1000公里磁懸浮列車首席科學家是誰

最佳答案昨日,我國首輛自行研製的「中華01號」暗軌磁懸浮技術驗證車在大連伯頓電機公司車間內的一條軌道上,行駛了具有歷史意義的56米。大連市市長夏德仁在現場說,真正投入運營時,此車的軌道將鋪設在綠色草坪之下,稱為「暗軌」,從地面上看過去就好像車在草地上飛一樣,如果推廣開來,大連就可以率先進入綠色交通時代。記者昨日有幸成為「中華01號」的第一批乘客,人坐在車上,會產生一種車正懸在空中,與地面沒有摩擦的「輕松感」,而且也沒有任何噪音。司機的操作室非常簡單,只有一把椅子加一台電腦,司機師傅介紹說,磁懸浮列車對司機的技術要求很低,只要會操作電腦就可以。據大連市永磁懸浮課題組介紹,「中華01號」磁懸浮技術驗證車車長10.3米,寬3.12米,高2.86米,設計載客32人,是專為市區公交運輸設計的,最高時速限制在110公里以下。「中華01號」磁懸浮耗能幾乎為零,其凈懸浮力可達4噸/米,運輸能力相當於現行火車,而且採用車與路一體化結構設計,安全性大大提高。它的暗軌磁懸浮路段每公里造價僅為5000萬元人民幣,相當於國外的1/6,列車運行成本低於現行火車,是運行成本最低的磁懸浮。「中華01號」是於9月29日在大連研製成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沈聞孫說,磁懸浮列車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交通工具,目前,只有德國、日本在進行研製,由於造價高、懸浮力小等原因至今未能推廣開來。大連磁懸浮項目課題組經過16年的努力,研製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永磁補償式懸浮技術,它所採用的永磁材料由稀土資源合成,而中國是世界稀土資源第一大國,儲量佔全世界85%。該技術與德國為代表的常導電磁吸式懸浮技術、日本為代表的超導電動懸浮技術相比,具有造價低、懸浮力大等優點,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更適合我國的國情。據悉,大連將建一條長1.5公里的磁懸浮試驗線路用於旅遊觀光。據《大連晚報》大連年內建"中國動力"磁浮3公里磁浮線路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晨報探訪大連永磁懸浮課題組------------------------------------------不同於上海,大連磁浮「懸空飛行」在大連磁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蘇珣和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筆者來到大連磁谷科技公司實驗車間。這是一個較為空曠的廠房,擺放著幾列裝置以及兩條已經研製成功的永磁懸浮列車實驗線。這個車間里最為搶眼的,就是懸掛在約40米軌道上的「中華06號」輕型吊軌磁懸浮技術驗證列車。與上海的磁浮列車不同,大連的磁懸浮試驗列車完全懸掛在半空中。在工作人員的許可下,筆者登上了這輛「懸空」的永磁懸浮列車感受一番。短短的40米距離,筆者還未能體會到那種賓士如飛的感覺,剛剛加速就已經到達了終點,但是列車在行駛過程中的平穩和安靜卻令人印象深刻。這節外形奇特的磁懸浮列車共設有10個乘客座位,雖然還只是一節技術驗證列車,但是其內里的裝飾與設施卻盡顯現代化。蘇珣告訴筆者,「中華06號」的所有設施配件都是由當地製造的,採用吊軌的形式還能夠節約地面的土地資源。「列車吊在半空中行駛,軌道的上面和下面都可以利用起來,作為其它的交通線路。」「中華06號」旁邊的一條軌道上,還有一節能容納30人的大型游覽永磁懸浮列車。在旁邊的一個大廳內,有數件磁谷科技的技術裝置,其中就包括最近公布的永磁懸浮列車的「心臟」———磁動機。蘇珣詳細地為筆者講解了磁動機的工作原理,工作人員還當場開啟了105牛頓和1500牛頓的兩台磁動機,在磁能的作用下,相互間隔的「磁輪」開始高速轉動,但產生的音量卻微乎其微。最高時速536公里,穩定懸浮不耗電2004年10月,「中華01號」暗軌磁懸浮技術驗證列車開始首次運行,標志著中國永磁懸浮列車在大連誕生。時隔兩年,大連磁谷科技於今年6月中旬宣布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磁動機技術已經研發成功,最高可驅動達536公里/小時的速度,大連還將在年內建設一條3公里長的永磁懸浮線路……「永磁懸浮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不用耗費電能就可以實現穩定的懸浮。」蘇珣向筆者解釋說,德國的常導磁懸浮和日本的超導磁懸浮技術,都是利用線圈將電能轉化為磁能來實現懸浮的,相比之下永磁懸浮技術既節省了能源又節省了成本。「永磁懸浮技術有五個優點:節能、環保、造價低、運營成本低、承載能力大。」蘇珣告訴筆者,這些看似簡單的技術特點都是經歷無數次失敗後才達到實際運用效果的。「我們目前的技術,凈懸浮力已經達到4噸/米,承載能力相當於現在的火車;永磁懸浮列車復線每公里建設費造價在0.8億-2億元人民幣,也遠低於國外。」蘇珣還透露,大連磁谷將於年內建設一條3公里長的磁懸浮線路。「我們初步設想將它建在海邊或公園等遊人眾多的地方,以便讓的人來感受它,同時也讓市場來考驗它。」最初的愛好,讓他耗費了18年李嶺群回憶起永磁懸浮研發的前塵往事感慨萬千。1988年,為了以後能不再坐數十個小時的火車往返於新疆和北京之間,大連磁谷科技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李嶺群開始研究磁懸浮。「1988年就立項了,最初的是把它作為一種愛好,根本沒想到會發展到今天。」李嶺群原本是搞地質研究的,一個美好的夢想加上他對磁能的濃厚興趣,讓他帶領著他的團隊在永磁懸浮這條路上一走就是18年。永磁懸浮課題組之前在新疆搞了15年的研發,而資金的缺乏和工業技術手段的落後使他們的研究一再受阻。李嶺群在1997年才第一次看到關於德日磁懸浮技術的系統資料。「我們對國外技術的了解不多,又在研究一個全新的系統,很多東西都要靠我們自己去摸索。」「2003年課題組搬到大連之後,我們的技術研究開始集中在短時間內由科技理論成果向實用技術轉化。」李嶺群說,在大連市政府的扶持和東北工業基地的技術支持下,他們的研究進展很快。要改變人們生活,還有很長的路「現在我們的永磁懸浮技術已經成熟,大連已經走到了讓技術邁向產品化的這一步,但離大規模改變老百姓生活的那一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李嶺群說。在大連磁谷公布技術成果之後,「是否掌握核心技術」、「與國外技術相比誰更好」等問題成為社會各方面關注的熱點。「『核心技術』是相對而言的,每個不同的系統都有各自不同的『核心技術』,不能用別人的標准來判定自己的成果。」李嶺群表示,在上海運行的採用德國技術的磁浮列車,其核心技術主要是導向、牽引及其控制技術,這與大連永磁懸浮以磁動機和永磁補償系統為核心是有很大區別的。「一項新生的事物,找到適合自己生存發展的空間才算是成功的,未必非要把別人比下去才叫好東西。」李嶺群說,上海的磁浮列車採用的是德國常導磁懸浮技術,在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商業化運營之後,其安全性和穩定性是有目共睹的,這項技術的成熟性他非常認同。目前國內從事磁懸浮列車研究的還有西南交通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還有些個人或團體也都提出過一些頗有價值的方案,為什麼不能將各地的磁浮研究力量集中起來,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研究中心呢?李嶺群說:「將一些研究階段、研究方向甚至研究基礎都不同的人硬扭在一起,是很難搞出技術成果的,而通過『論壇』的方式加強溝通是可行的。」單靠國內技術,還無法建成磁浮交通線國防科技大學磁懸浮技術研究中心教授常文森是中國磁懸浮列車研究的先驅者,在談到目前國內磁懸浮列車的研究現狀時,常文森表示,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磁懸浮有廣泛的應用領域,但是把它應用在列車這種交通工具上,是要慎之又慎的。」常文森告訴筆者,一條成熟的磁懸浮交通線路,必須把系統維護、設備生產等問題全部考慮在內,確保萬無一失後才能真正用於交通運輸。「事實上,我們擁有不少的磁懸浮自主知識產權,但要系統的將這些技術運用於城市交通,還有很大距離。」「一條能作為城市交通使用的磁懸浮線路,不可能只有幾公里長。線路長了需要考慮的問題和技術難度也會相應增多。」常文森向筆者介紹說,以後高速磁懸浮將成為我國磁懸浮建設的一種主導模式,相對而言低速磁懸浮的市場面較窄。「上海目前運營的這條磁懸浮線路,有很多設備零件都是我們自己生產的,但是現在單純依靠我們的技術,還不可能建成一條高速又穩定的磁懸浮交通線路。」常文森作為科技部磁懸浮專家組成員,曾參與過2004年對大連永磁懸浮技術的鑒定,對於大連將要建設一條3公里磁懸浮線路的做法,他表示認同。「3公里的線路如果用於旅遊的話,其經濟效益和實用價值都會得到體現。」[永磁懸浮答疑]問:永磁長期使用會不會存在消磁的現象?李嶺群:永磁採用的磁鐵是經過處理的,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可能出現消磁現象,而在實際運行中不會出現消磁所需的條件。我們採用的永磁是從廠家處購買,出廠前必須是達到國家標準的。問:永磁懸浮列車軌道在安裝維修時不能使用鐵磁性的工具嗎?李嶺群:對。因為永磁會對含鐵的物質產生很大吸力,所以在安裝、維修時我們都使用非鐵磁性的工具,例如銅扳手等等。問:永磁是否會吸附空氣或環境中的鐵質垃圾?這會不會造成安全隱患?李嶺群:任何交通工具遭到破壞的話,都會有危險。我們已經有成熟的排障系統來清除垃圾。另外由於採用車軌一體化鑲嵌結構,即便出現意外也不會造成脫軌,安全性因此大大提高。問:日後永磁懸浮列車的票價會不會比現有的磁懸浮便宜?李嶺群:票價是依照建造、維護檢修、運營等方面的成本來決定的,而永磁懸浮在這些方面的成本要比常導、超導磁懸浮系統低,所以票價應該也較低。問:工作人員常年在高強度的磁場環境下工作,會不會對身體有所損害?李嶺群:永磁體表面磁場強度在1.5T(特斯拉)以下,經閉磁處理後,漏磁很少,距磁體200mm處就與大地磁場強度相當了。我們的工作人員已經與永磁場打了快20年的交道,還沒人因此而感到不適過。/s?wd=%B4%C5%D0%FC%B8%A1+%B4%F3%C1%AC&cl=3參考資料:網路

⑷ 現在來說青島的發展狀況,是否應該開通磁懸浮列車

昨日,我國首輛自行研製的「中華01號」暗軌磁懸浮技術驗證車在大連伯頓電機公司車間內的一條軌道上,行駛了具有歷史意義的56米。
大連市市長夏德仁在現場說,真正投入運營時,此車的軌道將鋪設在綠色草坪之下,稱為「暗軌」,從地面上看過去就好像車在草地上飛一樣,如果推廣開來,大連就可以率先進入綠色交通時代。

記者昨日有幸成為「中華01號」的第一批乘客,人坐在車上,會產生一種車正懸在空中,與地面沒有摩擦的「輕松感」,而且也沒有任何噪音。司機的操作室非常簡單,只有一把椅子加一台電腦,司機師傅介紹說,磁懸浮列車對司機的技術要求很低,只要會操作電腦就可以。

據大連市永磁懸浮課題組介紹,「中華01號」磁懸浮技術驗證車車長10.3米,寬3.12米,高2.86米,設計載客32人,是專為市區公交運輸設計的,最高時速限制在110公里以下。

「中華01號」磁懸浮耗能幾乎為零,其凈懸浮力可達4噸/米,運輸能力相當於現行火車,而且採用車與路一體化結構設計,安全性大大提高。它的暗軌磁懸浮路段每公里造價僅為5000萬元人民幣,相當於國外的1/6,列車運行成本低於現行火車,是運行成本最低的磁懸浮。「中華01號」是於9月29日在大連研製成功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聞孫說,磁懸浮列車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交通工具,目前,只有德國、日本在進行研製,由於造價高、懸浮力小等原因至今未能推廣開來。大連磁懸浮項目課題組經過16年的努力,研製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永磁補償式懸浮技術,它所採用的永磁材料由稀土資源合成,而中國是世界稀土資源第一大國,儲量佔全世界85%。該技術與德國為代表的常導電磁吸式懸浮技術、日本為代表的超導電動懸浮技術相比,具有造價低、懸浮力大等優點,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更適合我國的國情。

據悉,大連將建一條長1.5公里的磁懸浮試驗線路用於旅遊觀光。據《大連晚報》

大連年內建"中國動力"磁浮
3公里磁浮線路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晨報探訪大連永磁懸浮課題組

------------------------------------------
不同於上海,大連磁浮「懸空飛行」

在大連磁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蘇珣和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筆者來到大連磁谷科技公司實驗車間。
這是一個較為空曠的廠房,擺放著幾列裝置以及兩條已經研製成功的永磁懸浮列車實驗線。這個車間里最為搶眼的,就是懸掛在約40米軌道上的「中華06號」輕型吊軌磁懸浮技術驗證列車。
與上海的磁浮列車不同,大連的磁懸浮試驗列車完全懸掛在半空中。在工作人員的許可下,筆者登上了這輛「懸空」的永磁懸浮列車感受一番。
短短的40米距離,筆者還未能體會到那種賓士如飛的感覺,剛剛加速就已經到達了終點,但是列車在行駛過程中的平穩和安靜卻令人印象深刻。這節外形奇特的磁懸浮列車共設有10個乘客座位,雖然還只是一節技術驗證列車,但是其內里的裝飾與設施卻盡顯現代化。
蘇珣告訴筆者,「中華06號」的所有設施配件都是由當地製造的,採用吊軌的形式還能夠節約地面的土地資源。「列車吊在半空中行駛,軌道的上面和下面都可以利用起來,作為其它的交通線路。」
「中華06號」旁邊的一條軌道上,還有一節能容納30人的大型游覽永磁懸浮列車。在旁邊的一個大廳內,有數件磁谷科技的技術裝置,其中就包括最近公布的永磁懸浮列車的「心臟」———磁動機。蘇珣詳細地為筆者講解了磁動機的工作原理,工作人員還當場開啟了105牛頓和1500牛頓的兩台磁動機,在磁能的作用下,相互間隔的「磁輪」開始高速轉動,但產生的音量卻微乎其微。
最高時速536公里,穩定懸浮不耗電

2004年10月,「中華01號」暗軌磁懸浮技術驗證列車開始首次運行,標志著中國永磁懸浮列車在大連誕生。時隔兩年,大連磁谷科技於今年6月中旬宣布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磁動機技術已經研發成功,最高可驅動達536公里/小時的速度,大連還將在年內建設一條3公里長的永磁懸浮線路……
「永磁懸浮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不用耗費電能就可以實現穩定的懸浮。」蘇珣向筆者解釋說,德國的常導磁懸浮和日本的超導磁懸浮技術,都是利用線圈將電能轉化為磁能來實現懸浮的,相比之下永磁懸浮技術既節省了能源又節省了成本。「永磁懸浮技術有五個優點:節能、環保、造價低、運營成本低、承載能力大。」
蘇珣告訴筆者,這些看似簡單的技術特點都是經歷無數次失敗後才達到實際運用效果的。「我們目前的技術,凈懸浮力已經達到4噸/米,承載能力相當於現在的火車;永磁懸浮列車復線每公里建設費造價在0.8億-2億元人民幣,也遠低於國外。」
蘇珣還透露,大連磁谷將於年內建設一條3公里長的磁懸浮線路。「我們初步設想將它建在海邊或公園等遊人眾多的地方,以便讓更多的人來感受它,同時也讓市場來考驗它。」
最初的愛好,讓他耗費了18年

李嶺群回憶起永磁懸浮研發的前塵往事感慨萬千。
1988年,為了以後能不再坐數十個小時的火車往返於新疆和北京之間,大連磁谷科技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李嶺群開始研究磁懸浮。
「1988年就立項了,最初更多的是把它作為一種愛好,根本沒想到會發展到今天。」李嶺群原本是搞地質研究的,一個美好的夢想加上他對磁能的濃厚興趣,讓他帶領著他的團隊在永磁懸浮這條路上一走就是18年。
永磁懸浮課題組之前在新疆搞了15年的研發,而資金的缺乏和工業技術手段的落後使他們的研究一再受阻。李嶺群在1997年才第一次看到關於德日磁懸浮技術的系統資料。「我們對國外技術的了解不多,又在研究一個全新的系統,很多東西都要靠我們自己去摸索。」
「2003年課題組搬到大連之後,我們的技術研究開始集中在短時間內由科技理論成果向實用技術轉化。」李嶺群說,在大連市政府的扶持和東北工業基地的技術支持下,他們的研究進展很快。
要改變人們生活,還有很長的路

「現在我們的永磁懸浮技術已經成熟,大連已經走到了讓技術邁向產品化的這一步,但離大規模改變老百姓生活的那一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李嶺群說。
在大連磁谷公布技術成果之後,「是否掌握核心技術」、「與國外技術相比誰更好」等問題成為社會各方面關注的熱點。「『核心技術』是相對而言的,每個不同的系統都有各自不同的『核心技術』,不能用別人的標准來判定自己的成果。」李嶺群表示,在上海運行的採用德國技術的磁浮列車,其核心技術主要是導向、牽引及其控制技術,這與大連永磁懸浮以磁動機和永磁補償系統為核心是有很大區別的。
「一項新生的事物,找到適合自己生存發展的空間才算是成功的,未必非要把別人比下去才叫好東西。」李嶺群說,上海的磁浮列車採用的是德國常導磁懸浮技術,在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商業化運營之後,其安全性和穩定性是有目共睹的,這項技術的成熟性他非常認同。
目前國內從事磁懸浮列車研究的還有西南交通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還有些個人或團體也都提出過一些頗有價值的方案,為什麼不能將各地的磁浮研究力量集中起來,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研究中心呢?李嶺群說:「將一些研究階段、研究方向甚至研究基礎都不同的人硬扭在一起,是很難搞出技術成果的,而通過『論壇』的方式加強溝通是可行的。」
單靠國內技術,還無法建成磁浮交通線

國防科技大學磁懸浮技術研究中心教授常文森是中國磁懸浮列車研究的先驅者,在談到目前國內磁懸浮列車的研究現狀時,常文森表示,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磁懸浮有廣泛的應用領域,但是把它應用在列車這種交通工具上,是要慎之又慎的。」常文森告訴筆者,一條成熟的磁懸浮交通線路,必須把系統維護、設備生產等問題全部考慮在內,確保萬無一失後才能真正用於交通運輸。「事實上,我們擁有不少的磁懸浮自主知識產權,但要系統的將這些技術運用於城市交通,還有很大距離。」
「一條能作為城市交通使用的磁懸浮線路,不可能只有幾公里長。線路長了需要考慮的問題和技術難度也會相應增多。」常文森向筆者介紹說,以後高速磁懸浮將成為我國磁懸浮建設的一種主導模式,相對而言低速磁懸浮的市場面較窄。「上海目前運營的這條磁懸浮線路,有很多設備零件都是我們自己生產的,但是現在單純依靠我們的技術,還不可能建成一條高速又穩定的磁懸浮交通線路。」
常文森作為科技部磁懸浮專家組成員,曾參與過2004年對大連永磁懸浮技術的鑒定,對於大連將要建設一條3公里磁懸浮線路的做法,他表示認同。「3公里的線路如果用於旅遊的話,其經濟效益和實用價值都會得到體現。」
[永磁懸浮答疑]

問:永磁長期使用會不會存在消磁的現象?
李嶺群:永磁採用的磁鐵是經過處理的,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可能出現消磁現象,而在實際運行中不會出現消磁所需的條件。我們採用的永磁是從廠家處購買,出廠前必須是達到國家標準的。
問:永磁懸浮列車軌道在安裝維修時不能使用鐵磁性的工具嗎?
李嶺群:對。因為永磁會對含鐵的物質產生很大吸力,所以在安裝、維修時我們都使用非鐵磁性的工具,例如銅扳手等等。
問:永磁是否會吸附空氣或環境中的鐵質垃圾?這會不會造成安全隱患?
李嶺群:任何交通工具遭到破壞的話,都會有危險。我們已經有成熟的排障系統來清除垃圾。另外由於採用車軌一體化鑲嵌結構,即便出現意外也不會造成脫軌,安全性因此大大提高。
問:日後永磁懸浮列車的票價會不會比現有的磁懸浮便宜?
李嶺群:票價是依照建造、維護檢修、運營等方面的成本來決定的,而永磁懸浮在這些方面的成本要比常導、超導磁懸浮系統低,所以票價應該也較低。
問:工作人員常年在高強度的磁場環境下工作,會不會對身體有所損害?
李嶺群:永磁體表面磁場強度在1.5T(特斯拉)以下,經閉磁處理後,漏磁很少,距磁體200mm處就與大地磁場強度相當了。我們的工作人員已經與永磁場打了快20年的交道,還沒人因此而感到不適過。

⑸ 目前中國哪些地方使用了磁懸浮列車

昨日,我國首輛自行研製的「中華01號」暗軌磁懸浮技術驗證車在大連伯頓電機公司車間內的一條軌道上,行駛了具有歷史意義的56米。
大連市市長夏德仁在現場說,真正投入運營時,此車的軌道將鋪設在綠色草坪之下,稱為「暗軌」,從地面上看過去就好像車在草地上飛一樣,如果推廣開來,大連就可以率先進入綠色交通時代。

記者昨日有幸成為「中華01號」的第一批乘客,人坐在車上,會產生一種車正懸在空中,與地面沒有摩擦的「輕松感」,而且也沒有任何噪音。司機的操作室非常簡單,只有一把椅子加一台電腦,司機師傅介紹說,磁懸浮列車對司機的技術要求很低,只要會操作電腦就可以。

據大連市永磁懸浮課題組介紹,「中華01號」磁懸浮技術驗證車車長10.3米,寬3.12米,高2.86米,設計載客32人,是專為市區公交運輸設計的,最高時速限制在110公里以下。

「中華01號」磁懸浮耗能幾乎為零,其凈懸浮力可達4噸/米,運輸能力相當於現行火車,而且採用車與路一體化結構設計,安全性大大提高。它的暗軌磁懸浮路段每公里造價僅為5000萬元人民幣,相當於國外的1/6,列車運行成本低於現行火車,是運行成本最低的磁懸浮。「中華01號」是於9月29日在大連研製成功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聞孫說,磁懸浮列車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交通工具,目前,只有德國、日本在進行研製,由於造價高、懸浮力小等原因至今未能推廣開來。大連磁懸浮項目課題組經過16年的努力,研製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永磁補償式懸浮技術,它所採用的永磁材料由稀土資源合成,而中國是世界稀土資源第一大國,儲量佔全世界85%。該技術與德國為代表的常導電磁吸式懸浮技術、日本為代表的超導電動懸浮技術相比,具有造價低、懸浮力大等優點,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更適合我國的國情。

據悉,大連將建一條長1.5公里的磁懸浮試驗線路用於旅遊觀光。據《大連晚報》

大連年內建"中國動力"磁浮
3公里磁浮線路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晨報探訪大連永磁懸浮課題組

------------------------------------------
不同於上海,大連磁浮「懸空飛行」

在大連磁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蘇珣和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筆者來到大連磁谷科技公司實驗車間。
這是一個較為空曠的廠房,擺放著幾列裝置以及兩條已經研製成功的永磁懸浮列車實驗線。這個車間里最為搶眼的,就是懸掛在約40米軌道上的「中華06號」輕型吊軌磁懸浮技術驗證列車。
與上海的磁浮列車不同,大連的磁懸浮試驗列車完全懸掛在半空中。在工作人員的許可下,筆者登上了這輛「懸空」的永磁懸浮列車感受一番。
短短的40米距離,筆者還未能體會到那種賓士如飛的感覺,剛剛加速就已經到達了終點,但是列車在行駛過程中的平穩和安靜卻令人印象深刻。這節外形奇特的磁懸浮列車共設有10個乘客座位,雖然還只是一節技術驗證列車,但是其內里的裝飾與設施卻盡顯現代化。
蘇珣告訴筆者,「中華06號」的所有設施配件都是由當地製造的,採用吊軌的形式還能夠節約地面的土地資源。「列車吊在半空中行駛,軌道的上面和下面都可以利用起來,作為其它的交通線路。」
「中華06號」旁邊的一條軌道上,還有一節能容納30人的大型游覽永磁懸浮列車。在旁邊的一個大廳內,有數件磁谷科技的技術裝置,其中就包括最近公布的永磁懸浮列車的「心臟」———磁動機。蘇珣詳細地為筆者講解了磁動機的工作原理,工作人員還當場開啟了105牛頓和1500牛頓的兩台磁動機,在磁能的作用下,相互間隔的「磁輪」開始高速轉動,但產生的音量卻微乎其微。
最高時速536公里,穩定懸浮不耗電

⑹ 中國「最慘」交通工具,磁懸浮列車曾輝煌一時,如今為何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第一、被高鐵搶了風頭。上海磁懸浮於2004年開始建設,2006年開始正式運營,那時候都沒有高鐵什麼事情,很多鐵路都是紅皮和綠皮,速度慢,時間長。這時候突然來了一個磁懸浮列車,時速達到400公里以上,30公里8分鍾就跑完,而且是世界第一條投入商業運營的鐵路,這些名頭加在上海磁懸頭上,曾經讓上海磁懸浮成為交通界面界最火的明星。但是從2009年我國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高鐵武廣高鐵正式開通運營之後,我國的高鐵就迎來的高速發展的時候,相比於磁懸列車,高鐵的速度不算慢,而且目前大部分省份都已經開通高鐵,所以大家對高鐵的關注要改過磁懸浮的關注程度。

雖然節能效果是很好的,但是成本和維護費比較大

⑺ 中國哪幾個城市直通了磁懸浮

我國現在只有大連,上海有磁懸浮專線。

我國首輛自行研製的「中華01號」暗軌磁懸浮技術驗證車在大連伯頓電機公司車間內的一條軌道上,行駛了具有歷史意義的56米。
大連市市長夏德仁在現場說,真正投入運營時,此車的軌道將鋪設在綠色草坪之下,稱為「暗軌」,從地面上看過去就好像車在草地上飛一樣,如果推廣開來,大連就可以率先進入綠色交通時代。

記者昨日有幸成為「中華01號」的第一批乘客,人坐在車上,會產生一種車正懸在空中,與地面沒有摩擦的「輕松感」,而且也沒有任何噪音。司機的操作室非常簡單,只有一把椅子加一台電腦,司機師傅介紹說,磁懸浮列車對司機的技術要求很低,只要會操作電腦就可以。

據大連市永磁懸浮課題組介紹,「中華01號」磁懸浮技術驗證車車長10.3米,寬3.12米,高2.86米,設計載客32人,是專為市區公交運輸設計的,最高時速限制在110公里以下。

「中華01號」磁懸浮耗能幾乎為零,其凈懸浮力可達4噸/米,運輸能力相當於現行火車,而且採用車與路一體化結構設計,安全性大大提高。它的暗軌磁懸浮路段每公里造價僅為5000萬元人民幣,相當於國外的1/6,列車運行成本低於現行火車,是運行成本最低的磁懸浮。「中華01號」是於9月29日在大連研製成功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聞孫說,磁懸浮列車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交通工具,目前,只有德國、日本在進行研製,由於造價高、懸浮力小等原因至今未能推廣開來。大連磁懸浮項目課題組經過16年的努力,研製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永磁補償式懸浮技術,它所採用的永磁材料由稀土資源合成,而中國是世界稀土資源第一大國,儲量佔全世界85%。該技術與德國為代表的常導電磁吸式懸浮技術、日本為代表的超導電動懸浮技術相比,具有造價低、懸浮力大等優點,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更適合我國的國情。

據悉,大連將建一條長1.5公里的磁懸浮試驗線路用於旅遊觀光。據《大連晚報》

大連年內建"中國動力"磁浮
3公里磁浮線路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晨報探訪大連永磁懸浮課題組

------------------------------------------
不同於上海,大連磁浮「懸空飛行」

在大連磁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蘇珣和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筆者來到大連磁谷科技公司實驗車間。
這是一個較為空曠的廠房,擺放著幾列裝置以及兩條已經研製成功的永磁懸浮列車實驗線。這個車間里最為搶眼的,就是懸掛在約40米軌道上的「中華06號」輕型吊軌磁懸浮技術驗證列車。
與上海的磁浮列車不同,大連的磁懸浮試驗列車完全懸掛在半空中。在工作人員的許可下,筆者登上了這輛「懸空」的永磁懸浮列車感受一番。
短短的40米距離,筆者還未能體會到那種賓士如飛的感覺,剛剛加速就已經到達了終點,但是列車在行駛過程中的平穩和安靜卻令人印象深刻。這節外形奇特的磁懸浮列車共設有10個乘客座位,雖然還只是一節技術驗證列車,但是其內里的裝飾與設施卻盡顯現代化。
蘇珣告訴筆者,「中華06號」的所有設施配件都是由當地製造的,採用吊軌的形式還能夠節約地面的土地資源。「列車吊在半空中行駛,軌道的上面和下面都可以利用起來,作為其它的交通線路。」
「中華06號」旁邊的一條軌道上,還有一節能容納30人的大型游覽永磁懸浮列車。在旁邊的一個大廳內,有數件磁谷科技的技術裝置,其中就包括最近公布的永磁懸浮列車的「心臟」———磁動機。蘇珣詳細地為筆者講解了磁動機的工作原理,工作人員還當場開啟了105牛頓和1500牛頓的兩台磁動機,在磁能的作用下,相互間隔的「磁輪」開始高速轉動,但產生的音量卻微乎其微。
最高時速536公里,穩定懸浮不耗電

2004年10月,「中華01號」暗軌磁懸浮技術驗證列車開始首次運行,標志著中國永磁懸浮列車在大連誕生。時隔兩年,大連磁谷科技於今年6月中旬宣布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磁動機技術已經研發成功,最高可驅動達536公里/小時的速度,大連還將在年內建設一條3公里長的永磁懸浮線路……
「永磁懸浮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不用耗費電能就可以實現穩定的懸浮。」蘇珣向筆者解釋說,德國的常導磁懸浮和日本的超導磁懸浮技術,都是利用線圈將電能轉化為磁能來實現懸浮的,相比之下永磁懸浮技術既節省了能源又節省了成本。「永磁懸浮技術有五個優點:節能、環保、造價低、運營成本低、承載能力大。」
蘇珣告訴筆者,這些看似簡單的技術特點都是經歷無數次失敗後才達到實際運用效果的。「我們目前的技術,凈懸浮力已經達到4噸/米,承載能力相當於現在的火車;永磁懸浮列車復線每公里建設費造價在0.8億-2億元人民幣,也遠低於國外。」
蘇珣還透露,大連磁谷將於年內建設一條3公里長的磁懸浮線路。「我們初步設想將它建在海邊或公園等遊人眾多的地方,以便讓更多的人來感受它,同時也讓市場來考驗它。」
最初的愛好,讓他耗費了18年

李嶺群回憶起永磁懸浮研發的前塵往事感慨萬千。
1988年,為了以後能不再坐數十個小時的火車往返於新疆和北京之間,大連磁谷科技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李嶺群開始研究磁懸浮。
「1988年就立項了,最初更多的是把它作為一種愛好,根本沒想到會發展到今天。」李嶺群原本是搞地質研究的,一個美好的夢想加上他對磁能的濃厚興趣,讓他帶領著他的團隊在永磁懸浮這條路上一走就是18年。
永磁懸浮課題組之前在新疆搞了15年的研發,而資金的缺乏和工業技術手段的落後使他們的研究一再受阻。李嶺群在1997年才第一次看到關於德日磁懸浮技術的系統資料。「我們對國外技術的了解不多,又在研究一個全新的系統,很多東西都要靠我們自己去摸索。」
「2003年課題組搬到大連之後,我們的技術研究開始集中在短時間內由科技理論成果向實用技術轉化。」李嶺群說,在大連市政府的扶持和東北工業基地的技術支持下,他們的研究進展很快。
要改變人們生活,還有很長的路

「現在我們的永磁懸浮技術已經成熟,大連已經走到了讓技術邁向產品化的這一步,但離大規模改變老百姓生活的那一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李嶺群說。
在大連磁谷公布技術成果之後,「是否掌握核心技術」、「與國外技術相比誰更好」等問題成為社會各方面關注的熱點。「『核心技術』是相對而言的,每個不同的系統都有各自不同的『核心技術』,不能用別人的標准來判定自己的成果。」李嶺群表示,在上海運行的採用德國技術的磁浮列車,其核心技術主要是導向、牽引及其控制技術,這與大連永磁懸浮以磁動機和永磁補償系統為核心是有很大區別的。
「一項新生的事物,找到適合自己生存發展的空間才算是成功的,未必非要把別人比下去才叫好東西。」李嶺群說,上海的磁浮列車採用的是德國常導磁懸浮技術,在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商業化運營之後,其安全性和穩定性是有目共睹的,這項技術的成熟性他非常認同。
目前國內從事磁懸浮列車研究的還有西南交通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還有些個人或團體也都提出過一些頗有價值的方案,為什麼不能將各地的磁浮研究力量集中起來,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研究中心呢?李嶺群說:「將一些研究階段、研究方向甚至研究基礎都不同的人硬扭在一起,是很難搞出技術成果的,而通過『論壇』的方式加強溝通是可行的。」
單靠國內技術,還無法建成磁浮交通線

國防科技大學磁懸浮技術研究中心教授常文森是中國磁懸浮列車研究的先驅者,在談到目前國內磁懸浮列車的研究現狀時,常文森表示,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磁懸浮有廣泛的應用領域,但是把它應用在列車這種交通工具上,是要慎之又慎的。」常文森告訴筆者,一條成熟的磁懸浮交通線路,必須把系統維護、設備生產等問題全部考慮在內,確保萬無一失後才能真正用於交通運輸。「事實上,我們擁有不少的磁懸浮自主知識產權,但要系統的將這些技術運用於城市交通,還有很大距離。」
「一條能作為城市交通使用的磁懸浮線路,不可能只有幾公里長。線路長了需要考慮的問題和技術難度也會相應增多。」常文森向筆者介紹說,以後高速磁懸浮將成為我國磁懸浮建設的一種主導模式,相對而言低速磁懸浮的市場面較窄。「上海目前運營的這條磁懸浮線路,有很多設備零件都是我們自己生產的,但是現在單純依靠我們的技術,還不可能建成一條高速又穩定的磁懸浮交通線路。」
常文森作為科技部磁懸浮專家組成員,曾參與過2004年對大連永磁懸浮技術的鑒定,對於大連將要建設一條3公里磁懸浮線路的做法,他表示認同。「3公里的線路如果用於旅遊的話,其經濟效益和實用價值都會得到體現。」
[永磁懸浮答疑]

問:永磁長期使用會不會存在消磁的現象?
李嶺群:永磁採用的磁鐵是經過處理的,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可能出現消磁現象,而在實際運行中不會出現消磁所需的條件。我們採用的永磁是從廠家處購買,出廠前必須是達到國家標準的。
問:永磁懸浮列車軌道在安裝維修時不能使用鐵磁性的工具嗎?
李嶺群:對。因為永磁會對含鐵的物質產生很大吸力,所以在安裝、維修時我們都使用非鐵磁性的工具,例如銅扳手等等。
問:永磁是否會吸附空氣或環境中的鐵質垃圾?這會不會造成安全隱患?
李嶺群:任何交通工具遭到破壞的話,都會有危險。我們已經有成熟的排障系統來清除垃圾。另外由於採用車軌一體化鑲嵌結構,即便出現意外也不會造成脫軌,安全性因此大大提高。
問:日後永磁懸浮列車的票價會不會比現有的磁懸浮便宜?
李嶺群:票價是依照建造、維護檢修、運營等方面的成本來決定的,而永磁懸浮在這些方面的成本要比常導、超導磁懸浮系統低,所以票價應該也較低。
問:工作人員常年在高強度的磁場環境下工作,會不會對身體有所損害?
李嶺群:永磁體表面磁場強度在1.5T(特斯拉)以下,經閉磁處理後,漏磁很少,距磁體200mm處就與大地磁場強度相當了。我們的工作人員已經與永磁場打了快20年的交道,還沒人因此而感到不適過。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35315410.html?si=3

⑻ 南京磁谷科技有限公司

科技創新公司,自己有300多項專利,現在是股份有限公司了,多項磁懸浮產品具有極大的市場競爭力,發展未來非常光明,待遇基本和能力及貢獻匹配,福利很多

⑼ 磁懸浮列車怎樣保證不會發生脫軌事件

磁懸浮分2類,其中推斥式的就是日本的,屬於高速類型,需要起落架,推斥式是利用兩個磁鐵同極性相對而產生的排斥力,使列車懸浮起來。這種磁懸浮列車車廂的兩側,安裝有磁場強大的超導電磁鐵。

吸引式的,就是德意志的,也就是上海目前使用的 吸引式的,軌道不存在任何的電磁鐵,他是用感應鋼板安裝在軌道外緣的,車上有電磁鐵,使用車載電源吸引感應鋼板懸浮和導向,利用直線電機對感應鋼板的作用,產生推進,停止和倒退等動力輸出。

超導磁懸浮列車的原理2007-02-05 21:35磁懸浮列車是一種採用無接觸的電磁懸浮、導向和驅動系統的磁懸浮高速列車系統。應用准確的定義來說,磁懸浮列車實際上是依靠電磁吸力或電動斥力將列車懸浮於空中並進行導向,實現列車與地面軌道間的無機械接觸,再利用線性電機驅動列車運行。根據吸引力和排斥力的基本原理,國際上磁懸浮列車有兩個發展方向。一個是以德國為代表的常規磁鐵吸引式懸浮系統--EMS系統,利用常規的電磁鐵與一般鐵性物質相吸引的基本原理,把列車吸引上來,懸空運行,懸浮的氣隙較小,一般為10毫米左右。常導型高速磁懸浮列車的速度可達每小時400-500公里,適合於城市間的長距離快速運輸;另一個是以日本的為代表的排斥式懸浮系統--EDS系統,它使用超導的磁懸浮原理,使車輪和鋼軌之間產生排斥力,使列車懸空運行,這種磁懸浮列車的懸浮氣隙較大,一般為100毫米左右,速度可達每小時500公里以上。這兩個國家都堅定地認為自己國家的系統是最好的,都在把各自的技術推向實用化階段。估計到下一個世紀,這兩種技術路線將依然並存。
自1825年世界上第一條標准軌鐵路出現以來,輪軌火車一直是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然而,隨著火車速度的提高,輪子和鋼軌之間產生的猛烈沖擊引起列車的強烈震動,發出很強的噪音,從而使乘客感到不舒服.由於列車行駛速度愈高,阻力就愈大.所以,當火車行駛速度超過每小時300公里時,就很難再提速了.
如果能夠使火車從鐵軌上浮起來,消除了火車車輪與鐵軌之間的摩擦,就能大幅度地提高火車的速度.但如何使火車從鐵軌上浮起來呢 科學家想到了兩種解決方法:一種是氣浮法,即使火車向鐵軌地面大量噴氣而利用其反作用力把火車浮起;另一種是磁浮法,即利用兩個同名磁極之間的磁斥力或兩個異名磁極之間磁吸力使火車從鐵軌上浮起來.在陸地上使用氣浮法不但會激揚起大量塵土,而且會產生很大的噪音,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因而不宜採用.這就使磁懸浮火車成為研究和試驗的的主要方法.
當今,世界上的磁懸浮列車主要有兩種"懸浮"形式,一種是推斥式;另一種為吸力式.推斥式是利用兩個磁鐵同極性相對而產生的排斥力,使列車懸浮起來.這種磁懸浮列車車廂的兩側,安裝有磁場強大的超導電磁鐵.車輛運行時,這種電磁鐵的磁場切割軌道兩側安裝的鋁環,致使其中產生感應電流,同時產生一個同極性反磁場,並使車輛推離軌面在空中懸浮起來.但是,靜止時,由於沒有切割電勢與電流,車輛不能產生懸浮,只能像飛機一樣用輪子支撐車體.當車輛在直線電機的驅動下前進,速度達到80公里/小時以上時,車輛就懸浮起來了.吸力式是利用兩個磁鐵異性相吸的原理,將電磁鐵置於軌道下方並固定在車體轉向架上,兩者之間產生一個強大的磁場,並相互吸引時,列車就能懸浮起來.這種吸力式磁懸浮列車無論是靜止還是運動狀態,都能保持穩定懸浮狀態.這次,我國自行開發的中低速磁懸浮列車就屬於這個類型.
"若即若離",是磁懸浮列車的基本工作狀態.磁懸浮列車利用電磁力抵消地球引力,從而使列車懸浮在軌道上.在運行過程中,車體與軌道處於一種"若即若離"的狀態,磁懸浮間隙約1厘米,因而有"零高度飛行器"的美譽.它與普通輪軌列車相比,具有低噪音,低能耗,無污染,安全舒適和高速高效的特點,被認為是一種具有廣闊前景的新型交通工具.特別是這種中低速磁懸浮列車,由於具有轉彎半徑小,爬坡能力強等優點,特別適合城市軌道交通.
德國和日本是世界上最早開展磁懸浮列車研究的國家,德國開發的磁懸浮列車Transrapid於1989年在埃姆斯蘭試驗線上達到每小時436公里的速度.日本開發的磁懸浮列車MAGLEV (Magnetically Levitated Trains)於1997年12月在山梨縣的試驗線上創造出每小時550公里的世界最高紀錄.德國和日本兩國在經過長期反復的論證之後,均認為有可能於下個世紀中葉以前使磁懸浮列車在本國投入運營.
磁懸浮列車運行原理
磁懸浮列車是現代高科技發展的產物.其原理是利用電磁力抵消地球引力,通過直線電機進行牽引,使列車懸浮在軌道上運行(懸浮間隙約1厘米).其研究和製造涉及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直線推進技術,機械設計製造,故障監測與診斷等眾多學科,技術十分復雜,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和工業水平的重要標志.它與普通輪軌列車相比,具有低噪音,無污染,安全舒適和高速高效的特點,有著"零高度飛行器"的美譽,是一種具有廣闊前景的新型交通工具,特別適合城市軌道交通.磁懸浮列車按懸浮方式不同一般分為推斥型和吸力型兩種,按運行速度又有高速和中低速之分,這次國防科大研製開發的磁懸浮列車屬於中低速常導吸力型磁懸浮列車.
磁懸浮列車的種類
磁懸浮列車分為常導型和超導型兩大類.常導型也稱常導磁吸型,以德國高速常導磁浮列車transrapid為代表,它是利用普通直流電磁鐵電磁吸力的原理將列車懸起,懸浮的氣隙較小,一般為10毫米左右.常導型高速磁懸浮列車的速度可達每小時400~500公里,適合於城市間的長距離快速運輸.而超導型磁懸浮列車也稱超導磁斥型,以日本MAGLEV為代表.它是利用超導磁體產生的強磁場,列車運行時與布置在地面上的線圈相互作用,產生電動斥力將列車懸起,懸浮氣隙較大,一般為100毫米左右,速度可達每小時500公里以上.這兩種磁懸浮列車各有優缺點和不同的經濟技術指標,德國青睞前者,集中精力研製常導高速磁懸浮技術;而日本則看好後者,全力投入高速超導磁懸浮技術之中.
德國的常導磁懸浮列車
常導磁懸浮列車工作時,首先調整車輛下部的懸浮和導向電磁鐵的電磁吸力,與地面軌道兩側的繞組發生磁鐵反作用將列車浮起.在車輛下部的導向電磁鐵與軌道磁鐵的反作用下,使車輪與軌道保持一定的側向距離,實現輪軌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無接觸支撐和無接觸導向.車輛與行車軌道之間的懸浮間隙為10毫米,是通過一套高精度電子調整系統得以保證的.此外由於懸浮和導向實際上與列車運行速度無關,所以即使在停車狀態下列車仍然可以進入懸浮狀態.
常導磁懸浮列車的驅動運用同步直線電動機的原理.車輛下部支撐電磁鐵線圈的作用就象是同步直線電動機的勵磁線圈,地面軌道內側的三相移動磁場驅動繞組起到電樞的作用,它就象同步直線電動機的長定子繞組.從電動機的工作原理可以知道,當作為定子的電樞線圈有電時,由於電磁感應而推動電機的轉子轉動.同樣,當沿線布置的變電所向軌道內側的驅動繞組提供三相調頻調幅電力時,由於電磁感應作用承載系統連同列車一起就象電機的"轉子"一樣被推動做直線運動.從而在懸浮狀態下,列車可以完全實現非接觸的牽引和制動.
日本的超導磁懸浮列車
超導磁懸浮列車的最主要特徵就是其超導元件在相當低的溫度下所具有的完全導電性和完全抗磁性.超導磁鐵是由超導材料製成的超導線圈構成,它不僅電流阻力為零,而且可以傳導普通導線根本無法比擬的強大電流,這種特性使其能夠製成體積小功率強大的電磁鐵.
超導磁懸浮列車的車輛上裝有車載超導磁體並構成感應動力集成設備,而列車的驅動繞組和懸浮導向繞組均安裝在地面導軌兩側,車輛上的感應動力集成設備由動力集成繞組,感應動力集成超導磁鐵和懸浮導向超導磁鐵三部分組成.當向軌道兩側的驅動繞組提供與車輛速度頻率相一致的三相交流電時,就會產生一個移動的電磁場,因而在列車導軌上產生磁波,這時列車上的車載超導磁體就會受到一個與移動磁場相同步的推力,正是這種推力推動列車前進.其原理就象沖浪運動一樣,沖浪者是站在波浪的頂峰並由波浪推動他快速前進的.與沖浪者所面對的難題相同,超導磁懸浮列車要處理的也是如何才能准確地駕馭在移動電磁波的頂峰運動的問題.為此,在地面導軌上安裝有探測車輛位置的高精度儀器,根據探測儀傳來的信息調整三相交流電的供流方式,精確地控制電磁波形以使列車能良好地運行.
超導磁懸浮列車也是由沿線分布的變電所向地面導軌兩側的驅動繞組提供三相交流電,並與列車下面的動力集成繞組產生電感應而驅動,實現非接觸性牽引和制動.但地面導軌兩側的懸浮導向繞組與外部動力電源無關,當列車接近該繞組時,列車超導磁鐵的強電磁感應作用將自動地在地面繞組中感生電流,因此在其感應電流和超導磁鐵之間產生了電磁力,從而將列車懸起,並經精密感測器檢測軌道與列車之間的間隙,使其始終保持100毫米的懸浮間隙.同時,與懸浮繞組呈電氣連接的導向繞組也將產生電磁導向力,保證了列車在任何速度下都能穩定地處於軌道中心行駛.
目前存在的技術問題
盡管磁懸浮列車技術有上述的許多優點,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由於磁懸浮系統是以電磁力完成懸浮,導向和驅動功能的,斷電後磁懸浮的安全保障措施,尤其是列車停電後的制動問題仍然是要解決的問題.其高速穩定性和可靠性還需很長時間的運行考驗.
(2)常導磁懸浮技術的懸浮高度較低,因此對線路的平整度,路基下沉量及道岔結構方面的要求較超導技術更高.
(3)超導磁懸浮技術由於渦流效應懸浮能耗較常導技術更大,冷卻系統重,強磁場對人體與環境都有影響.

閱讀全文

與磁谷科技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混合型基金漲跌看什麼 瀏覽:628
專利對股票 瀏覽:125
東方財富手機版怎麼看南下資金 瀏覽:907
小米貸款取現收費嗎 瀏覽:423
南寧信託大廈 瀏覽:642
明股實債信託 瀏覽:789
遺產信託基金 瀏覽:67
安徽和生投資 瀏覽:823
股指期貨對應基金 瀏覽:89
股票里做t是什麼意思 瀏覽:968
玩股票資金怎麼籌 瀏覽:49
銀行貸款日利息怎麼算 瀏覽:211
什麼是互聯網基金產品 瀏覽:688
私募基金的主要策略 瀏覽:211
外匯Ham 瀏覽:178
錢吧理財 瀏覽:684
中郵穩定收益A基金 瀏覽:851
企業投資管理辦法 瀏覽:388
外匯什麼指標最准 瀏覽:291
招商銀行滬深300理財怎麼樣 瀏覽: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