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什麼意思什麼是國際收支
一、國際收支平衡,指一國國際收支凈額即凈出口與凈資本流出的差額為零。即:國際收支凈額=凈出口-凈資本流出;或BP=NX-F。
國際收支平衡和國際收支均衡
1、國際收支平衡:國際收支差額,也就是自主性交易差額為零。但是在統計上和概念上難以精確區分自主性和補償性,只是一種思維方式,難以付諸實現。
2、國際收支均衡:國內經濟處於均衡狀態下的自主性國際收支平衡,即國內實現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外實現國際收支平衡的狀態。是一國達到福利最大化的綜合政策目標。
二、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由對外經濟往來、對外債權債務清算而引起的所有貨幣收支。
國際收支是由一個國家對外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往來活動而引起的。生產社會化與國際分工的發展,使得各國之間的貿易日益增多,國際交往日益密切,從而在國際間產生了貨幣債權債務關系,
這種關系必須在一定日期內進行清算與結算,從而產生了國際間的貨幣收支。國際間的貨幣收支及其他以貨幣記錄的經濟交易共同構成了國際收支的主要內容。
(1)外匯雙逆差擴展閱讀
持續的、大規模的國際收支逆差對一國經濟的影響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不利於對外經濟交往。存在國際收支持續逆差的國家會增加對外匯的需求,而外匯的供給不足,從而促使外匯匯率上升,本幣貶值,本幣的國際地位降低,可能導致短期資本外逃,從而對本國的對外經濟交往帶來不利影響。
2、如果一國長期處於逆差狀態,不僅會嚴重消耗一國的儲備資產,影響其金融實力,而且還會使該國的償債能力降低,如果陷入債務困境不能自拔,這又會進一步影響本國的經濟和金融實力,並失去在國際間的信譽。
持續的、大規模的國際收支順差也會對一國經濟帶來不利的影響,具體表現在:
1、持續性順差會使一國所持有的外國貨幣資金增加,或者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發生搶購本國貨幣的情況,這就必然產生對本國貨幣需求量的增加,由於市場法則的作用,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匯價就會上漲,不利於本國商品的出口,對本國經濟的增長產生不良影響。
2、持續性順差會導致一國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因為如果國際貿易出現順差,那麼就是意味著國內大量商品被用於出口,可能導致國內市場商品供應短缺,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
3、一國國際收支持續順差容易引起國際摩擦,而不利於國際經濟關系的發展,因為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順差也就意味著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因其順差而國際收支出現逆差,從而影響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
㈡ 為什麼貿易逆差會導致本國貨幣貶值呢
貿易逆差差使得國內外匯市場上的外幣供給大於外幣需求,必然產生外幣貶值的預期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從而導致本國貨幣貶值。
因此,貿易逆差產生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貿易逆差越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越大;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又加大了外資流入和貿易逆差的擴大,進一步增強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貿易逆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國在特定年份對外貿易活動狀況。與此同時,大量外匯盈餘通常會致使一國市場上本幣投放量隨之增長,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外匯雙逆差擴展閱讀:
貿易逆差( "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or "trade surplus" )。所謂貿易順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又稱" 出超 "。
貿易逆差就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里(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於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反之,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貿易順差越多並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著經濟的增長對外依存度過高。
㈢ 貿易順逆差、外匯儲備、本國貨幣兌美元比率有什麼關系
你這個問題很復雜呀,涉及的東西很廣。我大概解釋一下。貿易順差,就是專你國家出口的屬貿易額大於進口額,總的貿易差額是大於0的,那麼,國家要求平衡,這樣就會在市場上買入外幣投入本幣,外匯儲備增加。從外國的角度看,他們的進口大於出口,對人民幣的需求怎加,人民幣會升值。這裡面還牽扯到匯率,利率,資本流動的問題,沒有給定假設前提,難以分析
㈣ 為什麼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
首先我們要知道國際收支的概念:
國際收支是在一定時期內,一個經濟實體的居民同非居民之間所進行的全部經濟交易的系統紀錄.他表示一國在一定時段內對外收付的累計結果,是一種流量概念.
導致失衡的一般原因是如下:
經濟周期 國民收入 貨幣價值 經濟結構
(1)經濟周期。在經濟繁榮時期,由於國內需求旺盛,進口相應增加,出口反而減少,則國際收支可能出現逆差。反之,在經濟蕭條時期,則國際收支可能出現順差。這種因經濟周期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就稱為周期性不平衡。
(2)國民收入。隨著一國經濟增長率的高低變化,氣鍋民收入也會相應增加或減少。
(3)貨幣價值。一國貨幣在國內的實際購買力的變動,也會影響其國際收支。這種由貨幣價值變化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就稱為貨幣性不平衡或價格性不平衡。
(4)經濟結構。當一國的經濟結構與整個世界的經濟結構不相一致或不相協調時,其商品和勞務的出口就會發生困難,國際收支可能會出現逆差。
怎樣消除國際收支不平衡
① 運用國內經濟政策。國際收支是宏觀調控目標之一,是各國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內容。各國政府可通過實施財政和貨幣等宏觀政策的協調運用,調節影響國際收支的各經濟變數,從而消除國際收支不平衡。在實施國內經濟政策調節時應注意內外均衡問題,當國內經濟目標與外部均衡矛盾時,應將內部政策與匯率政策協調運用。
② 匯率政策。通過本幣貶值或升值的政策,和匯率制度的選擇,影響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收支,進而使國際收支趨於均衡。但在實際實施匯率政策時,往往會受到羅賓遜—勒納條件的制約,所以,要輔之以外匯管制或貿易管制等行政手段。
③ 通過國際融資平衡國際收支。可通過向國際和區域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融資,和在國際金融市場融資,解決短期國際收支不均衡。
④ 加強國際協調。各國可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西方七國首腦會議和各種世界性和區域性的政治經濟組織和定期協調會議等渠道,通過政府間的協調磋商和溝通,共同採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干預和影響國際市場和各國的經濟政策,以消除國際收支不均衡的不良影響,促進各國國際收支均衡。
⑤ 通過外匯儲備的增減來調節國際收支。一國外匯儲備的盈餘和赤字會影響一國的貨幣供給結構,從而導致國際收支不均衡。因此,各國可以通過外匯儲備的增減,並採用中和政策,在不影響貨幣供應量的情況下,相應改變貨幣供應結構,以調整國際收支。
舉個例子
當發生1000億美元短期國際收支逆差時,一般會動用其外匯儲備應付
這個時候外匯儲備的作用是很明顯的,而反之當發生國際收支大幅順差時,則外匯儲備的作用就不是很明顯了,而且相反會造成一定的金融壓力.這個時侯就應該已政策性的手段來改變順差的局面~
㈤ 外匯儲備如何彌補外匯流入和外匯就出導致的逆差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比如A國生產商品便宜賣給B國,從某種程度上說,是B國「剝削」了A國。可是,為何各國都競相壓低本國匯率,已使得出口到國外的商品更具競爭力呢(便宜)?
這里用到在《從貨幣、金融危機談開去》中舉到的一個例子:
假如A行業生產了產品1000億元,這1000億產品能獲得50億元的利潤(利潤率5%),但是國內只能消費800億。假如不能出口,那麼A行業就「生產過剩」價值200億的產品。A將不得不通過降價來刺激消費,「走量」,但這時消費量可能只能提高10%,一番慘烈廝殺,A行業虧損可能還不止150億元。
而在可出口的條件下,這一情況就迎刃而解了。200億元銷往國外,美元結算,再換匯回人民幣。這一過程中,換匯使得國內的人民幣增加了200億元,同時也增加了等值的外匯儲備。
同樣的,無數筆交易疊加,得出了整體的國際收支是順差,還是逆差。
長期外貿順差,其實是向外輸出了「生產過剩」,而同時又增加了本國的貨幣供應量,以及外匯儲備。
可是,這種方式可以一直持續下去么?最終的結果會怎樣?
結局很可能是債務國破產,不得不採用惡性通脹來償還債務;而債權國收不回的資金,也變成廢紙,一番金融動盪難免。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變成債權國,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債權國。如今美國反身已經變成了世界最大的債務國。而日本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由於長期的貿易順差,逐漸變成世界最大的債權國,經過一場貨幣戰爭(匯率之戰),卻面臨「失去的二十年」。
如今,中國也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今後的路該怎麼走,會否重蹈日本的覆轍?
來看看美國和日本發展經歷的不同:
美國變為世界最大債權國,主要是受惠於兩次世界大戰。由於當時歐洲物資短缺,只能從美國進口東西。而美國通過這短期間出口的物資及軍火,換回歐洲國家的黃金。由此美國的黃金儲備曾一度達到全球儲量的70%。後來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更確立了美元掛鉤黃金的金本位制,奠定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後來美國的貿易逆差,導致美國的黃金儲量一度下降到全世界的40%左右,不得不宣布停止美元與黃金的自由兌換。
這一次的金本位制脫鉤後,各國採取以美元為主的一攬子貨幣作為外匯儲備。日本很不幸運,在後期無法自由將外匯儲備兌換回黃金,而只能大量持有美元。在廣場協議以後,日元被迫升值,也即意味著這些外匯儲備相對貶值。
另外,美國在變成債權國後,擴大了其對全世界的投資。使其資本輸出觸及到世界各地。其實現在說美國是最大的債務國,只是因為大量的美元及美國國債在他國手裡,但並沒有算上這些外流資本的投資增值部分。如果兩相抵消,結果如何尚未可分。
日本在成為最大債權國之後,也加大了對外國的投資,但由於時間太短,加上那時匯率之戰導致本國資本價格高漲,這一點對於對沖巨額外匯儲備並未起到太大作用。反而被境外流入的熱錢賺一把走了,白幹了二十年。
目前中國也握有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有說控制了別人的,也又說被別人綁架的,不管怎樣,路總要走的。
㈥ 為什麼進口增加會導致外匯超額需求
因為在進口增長,出口不變的情況下,就造成更大的貿易逆差或者更小的貿易順差,而一個國專家屬的GDP跟貿易順差直接相關,所以出口不變條件下的進口增長,會導致GDP下降。一國的GDP下降,其經濟的基本面就不看好,其貨幣就會貶值。
從外匯市場供求考慮:進口增長需要將更多的本幣兌換成外幣,賣本幣買外幣,外匯市場上本幣供過於求,本幣匯率下降,所以導致外匯供不應求。
㈦ 為什麼國際貿易逆差上升,外匯儲備會大量減少
貿易逆差是本國商品競爭力較差,進口大於出口。
對於進口,由於企業需要通過結售匯內制度來購買美容元對外支付,會減少外匯儲備。
對於出口,企業需要結售匯來賣出賺來的美元,會增加外匯儲備。
進口大於出口,於是總體結果是減少外匯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