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尊源國際外匯

尊源國際外匯

發布時間:2021-01-09 00:32:04

Ⅰ 想了解外匯平台FGC的情況:合法性、信譽度等。謝謝!

各位大神:
你們好。在下七宮。給你們拜年了。廢話不多說。在過去的幾年裡,相信各位大神一定用時間和金錢充分了解過區塊鏈、資金盤、全返盤、拆分盤、直銷盤或傳銷。不知各位在圈子裡是賺到了米,還是一直給別人買單。即使賺到了,賺了多少,又損失了多少錢和您寶貴的人脈。你是否還准備在2019年這樣一個不平凡的年頭繼續走老路?
有些大神和我談人生,談團隊,說現在是抱團取暖的時代,說現在是區塊鏈的時代,是亂世出英雄的時代。哈哈,我想請問:什麼是人生您定義了嗎?是團隊抱團取暖還是別人燒火您來取暖。是亂世出英雄還是英雄所見略同。有些人說:我窮,我沒有人脈關系,我不可能賺到錢。正是因為你窮,你才更應該加倍努力的去拼搏,正是因為你沒有人脈關系,你才更應該建立人脈圈子。有擔當、有魄力的人做事是靠腦子,是靠思維,當然更重要的還有機會。有一種人一直備受人們尊重,他不是雷鋒,他沒有神一樣的本事,他沒有高等學歷,當他某天獲得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他會專注去做一件事——讓別人先富起來。因此請問,這樣的人還可能是窮人嗎。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所有人都有一顆浮躁的心,肉慾橫飛,燈紅酒綠,讓人眼花繚亂,所有人都想快速賺錢,都想不勞而獲,即便損人利己也在所不惜。但你們想過,當你被別人帶進了坑裡,拼了命的爬出來的那一刻,你怎樣的選擇決定了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前段時間一個偌大的保健品直銷帝國——權健,一個世人熟知的大品牌,納稅大戶,一個提供千萬崗位的上市公司,在世人矚目下,轟然倒下,震驚全國乃至世界。權健倒下了,並不是偶然,也不奇怪。在直銷亂世中,像權健這樣岌岌可危的直銷公司還有很多。模式、產品的品質、產業鏈、以及直銷大軍中那些虛假宣傳,為了一己之利誇大產品功能或在模式的復制中不斷改變游戲規則的人大有所在。那麼問題來了,直銷——未來何在,直銷大軍中千千萬萬的直銷人員何去何從。
不久前有個大神對我說,2018是洗牌,2019是制定游戲規則,我說嗯是的。他又說,這是一次機會。什麼樣的機會呢?那就是——遠期外匯。
我剛一出口,就有人對我嗤之以鼻,外匯,哈哈,你腦子歪特勒。我某某朋友炒外匯虧了幾十萬,虧你想得出來。鄙視我的,嘲笑我的,諷刺我的,多不勝數。可是事實呢?我笑他人看不穿,他人笑我太瘋癲。
因此我有必要在這里給大家普及一下,遠期外匯交易(FET)又叫期匯交易。是指交易雙方在成交後並不立刻辦理交割,而是事先約定幣種、金額、匯率、以及交割時間,到期後在進行實際交割的外匯交易。也就是說,遠期外匯業務就是預約購買與預約出賣的外匯業務。就是買賣雙方先簽訂合同,規定買賣外匯的幣種,數額,匯率和將來交割的時間,再按合同規定,賣方交匯,買方付款的外匯業務。
當然這里說的遠期外匯只是一個概念,離實際操作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那麼我們的外匯交易是誰來操作呢。答案肯定不是我。而是國際投行巨頭——德意志銀行。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銀行這個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傢伙。第一種,叫儲蓄銀行,就是我們常在街上看到的中農工建和一些常見的大小商業銀行。這些銀行是經過銀監會批準的合法吸儲的儲蓄銀行。第二種是針對私人儲備資金超過500萬元以上的理財銀行俗稱私人銀行。是高端客戶理財類的銀行。第三種就是投行——投資銀行。德意志銀行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大投行之一。他們依次排名為摩根士丹利、花旗銀行、高盛集團、摩根大通、美林證券、德意志銀行(每年按業績排名有所不同)。這些投行都是世界頂級的銀行。如果說世界銀行是一家大企業的話,他們的業務產品的一級代理商就屬於這些投行。利潤可想而知。
因此銀行的外匯業務必須要有客戶,而我今天要和大家說的這家公司就是德意志銀行的大客戶——香港FGC惠譽國際資本。他的總部在香港九龍貿易中心(KCC),與歐美等多個國際銀行有長期合作關系,提供全球外匯與多元金融衍生商品交易投資服務。並協助亞洲進出口貿易商建立外匯避險部位,2014年成立至今累計服務上千家進出口貿易商,每年外匯服務金額高達幾百億美金。
那麼FGC和德意志銀行有什麼關系呢?我們現在已經知道FGC是一家專業的外匯交易避險服務商。而德意志銀行有17%的業務來自於外匯業務,因此就有了現在的這個產品——遠期外匯套利投資。(詳情見PPT)
那麼這個業務怎麼運營呢?首先FGC和德意志銀行簽訂外匯投資合同。也就是德意志銀行的遠期外匯業務幾乎被FGC一家包攬了。其次:如果是個人想在德意志銀行投資遠期外匯套利理財產品需要一個門檻,即擁有500萬美金開戶標准,並嚴格審查資金來源,辦理時間大約3-6個月。單從金額上看大多數人難以接受,因此FGC充當了一個把域外資金積少成多的角色。那麼投資者需要把錢放在一個非常安全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WoPay支付,他是台灣一家有正規支付牌照的金融公司。也就是說我們首先把投資資金放入WoPay——然後在轉入FGC——再由FGC統一轉入德意志銀行進行遠期外匯套利交割。交割完成後把利潤從FGC提款到WoPay,再從WoPay提現到本人銀行卡上,完成交易。本金隨時可以取出。交易對象只有級差獎勵。(詳情見PPT)
正所謂抱團取暖,大家各自享受各自的利潤,只要你參與,你就可以分到一杯羹。沒有28之說(百分之二十的人在賺錢,八十在虧錢),沒有韭菜說,沒有坑,一切都是那麼的中規中矩,平淡而不缺奢華。
好了,就說到這里,最後祝大家2019,共享美好未來。
七宮敬上
2019,2,9,

Ⅱ 為什麼外匯老是虧損,外匯投資失敗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外匯投資失敗的主要原因有:
1、不遵守預先制定的交易規則,其結果是賠大錢,賺小利。許多投資者在入市初期不設定進攻和防禦計劃是導致外匯交易最終失敗的最大誘因。
2、交易投機性較大的商品是常見的錯誤。如果沒有把握那麼就不要進行外匯交易,這是最基本的交易技巧,可是就是有很多人每天在這個問題上不止被絆倒一次。
3、外匯交易者常常根據自己掌握的一些信息去判斷:正在惡化的市場只是一個短暫的過程,這樣只會招致巨額的虧損。對信息的理智判斷雖然短時間內難以做到但是只要投資者好好的加強對自己這方面的判斷就會好很多了,經驗往往都是積累起來的,剛開始的小失敗是正常的事情。
4、狂妄自大。一旦盈利就拋棄原有的操作理論。盲目做單。想當然的交易,不尊重市場。這種外匯交易心態或者說思想是最危險的,投資者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操作,因為市場是客觀存在的,以主觀的思維去應對客觀的市場必然會失敗。
外匯投資,是指投資者為了獲取投資收益而進行的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行為。外匯是「國際匯兌」的簡稱,有動態和靜態兩種含義。動態的含義指的是把一國貨幣兌換為另一國貨幣,藉以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關系的一種專門的經營活動。靜態的含義是指可用於國際間結算的外國貨幣及以外幣表示的資產。通常所稱的「外匯」這一名詞是就其靜態含義而言的。其特點是風險大,但風險可控,操作靈活,杠桿比率大,收益高等。

Ⅲ 正規外匯平台有那些

正規的外匯平台有BFS牛匯、嘉盛、FXDD、FXCM福匯、HY興業投資,具體介紹如下:

1、BFS牛匯:

BFS牛匯是BFS Markets Ltd公司在國內的中文交易名,其客戶絕大多數來自於亞洲、非洲和部分歐美地區。

2、嘉盛:

嘉盛集團是外匯交易行業最受尊敬的網上交易公司。公司通過Gain Capital向機構投資者,專業資金管理人和專業外匯交易員提供服務。Gain Capital 集團向個人投資者提供其交易平台和專業服務。

5、HY興業投資:

通過興業投資全球合作夥伴的網路和先進的網上交易平台,您可以交易外匯和包含農產品、金屬、股票和指數等差價合約(CFD)產品。興業投資總部設在倫敦,集團擁有逾30年的經營歷史,並由英國金融管理局(FSA)授權和監管。

(3)尊源國際外匯擴展閱讀:

外匯種類:

1、貿易外匯,它是指進出口貿易所收付的外匯,包括貨物及相關的從屬費用,如運費、保險費、宣傳費、推銷費用等。由於國際經濟交往的主要內容就是國際貿易,貿易外匯是一個國家外匯的主要來源與用途。


2、非貿易外匯,它是指除進出口貿易和資本輸出/輸入以外的其他各方面所收付的外匯,包括勞務外匯、僑匯、捐贈外匯和援助外匯等。一般來說,非貿易外匯是一國外匯的次要來源與用途;也有個別國家例外,如瑞士,非貿易外匯是其外匯的主要來源與主要用途。

網路-Bfs牛匯

網路-嘉盛集團

網路-FXDD

網路-FXCM福匯

網路-HY興業投資

Ⅳ 外匯分類管理等級查詢

【詞語解釋】詞目:金融
拼音:jīn róng
基本解釋
[banking;finance] 指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匯兌的往來等經濟活動
詳細解釋
指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匯兌的往來等經濟活動。
胡適 《國際的中國》:「我們更想想這幾年國內的資產階級,為了貪圖高利債的利益,拚命的借債給 中國 政府,不但苟延了惡政府的命運,並且破壞了全國的金融。」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許多大腹的商賈,和為算盤的辛苦而癟幹了的吃血鬼們,都更振起了精神在不穩定的金融風潮之下去投機。」 浩然 《艷陽天》第七章:「銀行的領導幫助他認識金融工作對恢復國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他聽進去。」 [編輯本段]【金融】金融的內容可概括為貨幣的發行與回籠,存款的吸收與付出,貸款的發放與回收,金銀、外匯的買賣,有價證券的發行與轉讓,保險、信託、國內、國際的貨幣結算等。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主要有銀行、信託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投資基金,還有信用合作社、財務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郵政儲蓄機構、金融租賃公司以及證券、金銀、外匯交易所等。
金融是信用貨幣出現以後形成的一個經濟范疇,它和信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1)金融不包括實物借貸而專指貨幣資金的融通(狹義金融),人們除了通過借貸貨幣融通資金之外,還以發行股票的方式來融通資金。(2)信用指一切貨幣的借貸,金融(狹義)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人們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創造一個新的概念來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是為了概括一種新的經濟現象;信用與貨幣流通這兩個經濟過程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徵的是可以創造和消減貨幣的銀行信用,銀行信用被認為是金融的核心。
金融概念新解
寧波大學商學院熊德平教授在其國家社科基金研究報告《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機制與模式研究》【2005年6月通過驗收鑒定,獲優秀等級,並應邀以成果要報形式,呈黨和國家領導人,引起高度重視和作重要批示,該成果2009年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該成果出版著作《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P66-80)】,以及論文《農村金融與農村金金融發展:基於交易視角的概念重構》【《財經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2期,P8-13;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7年12期P120-126)全文轉載】中,為定義農村金融與農村金融發展,針對既有定義的缺陷,從重新定義金融概念入手,重新定義了農村金融與農村金融發展的概念,並基於該定義,形成了系統的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理論,構建了我國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的機制與模式,並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該概念及其基礎上的成果,值得農村金融理論研究、政策制定和實際部門借鑒和思考。
以下是該成果中關於金融概念的分析和定義。引用時,請按上述提示註明成果出處,以尊重和保護作者知識產權。

一、金融概念定義的重要性及現狀
熊德平教授的上述成果認為: 「弄清楚金融的界說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無疑,這是一門學科中極大的問題:一門學科,其最高理論成就往往就凝結在對於本學科的核心范疇如何界定、定義之中」(黃達,2001,P113)。長期以來「金融是指資金的借貸活動或資金的融通活動,這已是被學術界所普遍接受的觀點」(江春,1999),但深入考察發現「對金融的定義,傳統金融理論和現代金融理論是有區別的」(冉光和,2004,P19),「存在從不同視角對『金融』所進行的規范性的論證」(黃達,2001,P113),其表述林林總總,重點各不相同,「直到今天,……,尚無普遍被接受的統一的理論界定」(黃達,2001,P45)。面對這樣的核心范疇,該成果無意也不求能論證出公認的「金融」概念,但對其內涵和外延的界定卻直接關繫到研究框架的構建基礎。成果遵循黑格爾「概念」與「理論」的關系以及哲學關於「概念」本質的認識,在綜合前人的「金融」定義基礎上,努力分析和界定出可以供生長和支撐本研究理論框架的「金融」概念。
界定「金融」的概念,首先涉及的問題是由漢字「金」和「融」組成的「金融」與英語「FINANCE」語義區別與選擇問題。黃達(2001,P3-11,44-45,113-120)和曾康霖(2002,P10-14)教授分別對二者的詞義和關系,做了詳細的、權威性的討論,其基本結論是漢語的「金融」有寬、窄二個口徑。寬口徑是:泛指銀行、保險、證券、信託及相關活動。窄口徑則把「金融」界定在資本市場運作與金融資產供給與價格形成的領域。而英語中的「FINANCE」則有寬、中、窄三個口徑。寬口徑是指:一切與錢有關的活動。不僅包含了漢語的「金融」,而且還包括了「政府財政」、「公司財務」、「家庭理財」等與漢語「金融」涇渭分明的概念。窄口徑則專指資本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中口徑是指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儲蓄協會、住宅貸款協會,以及經紀人等中介服務等。可見漢語「金融」的寬、窄口徑分別相當於「FINANCE」的中、窄口徑,而寬口徑的「FINANCE」則是我國「政府財政」、「公司財務」、「家庭理財」和「金融」的總稱。由於本研究主題和任務是從「農村金融」和「農村經濟」的系統層面揭示其相互間的內在聯系,探索協調發展的機制與模式,因此,該成果將把「金融」界定在漢語寬口徑的含義上。
二、金融概念定義的既有論點
進一步考察已有「金融」的定義,本研究發現,雖然,表述粼粼種種,重點各不相同,尚無一致認識,但歸納這些表述各異的「金融」概念便可發現,根據其視角和側重點,大致可分為「資金融通論」、「金融資源論」、「金融產業論」、「金融工具論」、「金融媒介論」等幾種類型[1],其中「資金融通論」在我國歷史最為久遠,影響最為深刻,詞典、教科書中的金融定義基本來自於此,其他的主要觀點主要集中在近幾年的學術研究中,另外一些則基本上是在「資金融通論」基礎上的延伸或擴展或有所側重。
1、「資金融通論」認為「金融就是貨幣資金的融通,指通過貨幣流通和信用渠道以融通資金的經濟活動」(王紹儀,2002)。《辭源》(1915):「今謂金錢之融通曰金融,舊稱銀根」。1920年北洋政府「整理金融公債」中的「金融」專指通過信用中介的貨幣資金融通。《辭海》(1936年版):「monetary circulation謂資金融通之形態也,舊稱銀根。」《辭海》(1979)則有:「貨幣資金的融通。一般指與貨幣流通與銀行信用有關的一切活動。」1986年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中把相當於本研究口徑的「FINANCE」定義為:「The system that includes the circulation of money,the granting of credit,the making of investments,and the provision of banking facilities」。可見,「資金融通論」歷史最為久遠並居主流地位[2],但深入分析發現,這一定義雖然比較准確地概括了金融的活動過程,但卻把金融的本質屬性隱藏在背後,似乎有「金融」就是金融的同意反復之嫌。
2、 "金融資源論"認為認為金融是人類社會財富的索取權,是貨幣化的社會資財;是以貨幣形態表現的,具有「存量」形態的,既聯系現在與過去,也聯系現在與未來的金融存量投入、消耗過程及相應的體制轉變;金融是一種資源,是有限的或稀缺的資源,是社會戰略性資源(白欽先教授等,2000)。該定義為金融資源的配置奠定了理論基礎,但其只注意到了金融的靜態意義,但忽視了金融過程和功能。
3、「金融產業論」認為「金融是資金融通的行為及機制的總稱,是與國民經濟其他產業部門平等的產業,金融產業是指以經營金融商品和服務為手段,追求利潤為目標,市場運作為基礎的金融組織體系及運行機制的總稱(冉光和,2004,P24)。「金融產業論」對金融的界定更多的涉及到了金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運行機制和內在屬性,強調了金融是經濟系統的一個平等的組成部分,但其主要側重於從產業角度進行論證,其作用機制還只是隱含在產業的概念之中。
4、「金融工具論」認為計劃經濟中,金融是計劃工具,市場經濟條件下則是宏觀調控手段,強調了金融的功能,卻忽視了其作用的主動性和先導性。金融媒介論的金融概念則認為金融是媒介經濟運行的虛擬系統,同樣是注重了功能,卻忽視了金融自身的獨立性。這些定義均沒有意識到金融「實際上是財產(Property)的借貸或財產的跨時(Intertemporal)交易活動」(江春,1999),「『金融』就是信用轉讓」(汪丁丁,1997)。僅依此形式化的定義是難以把握農村金融的理論內涵,並進一步透視出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關系原理的。
三、熊德平教授的金融概念新解
熊德平教授認為金融的本質蘊藏於金融產生與發展的歷史過程之中,「金融」的不同定義,實際上是具有不同歷史背景的金融現實,在不同視角和目的下的思維寫照。沿著金融與經濟關系理論的分析框架,考察金融產生與發展的歷程和當代表現,在綜合前人的定義的基礎上,該成果基於交易視角認為「金融」不論是「資金融通(monetary circulation)」的金融,還是「finance」即「Financial Market,Capital Market」的金融,其本質都是信用交易制度化的產物,是由不同的產權主體,在信任和約束基礎上,通過信用工具,將分散的資金集中有償使用,以實現「規模經濟」的信用交易活動以及組織這些活動的制度所構成的經濟系統及其運動形式的總稱。該概念可以概括為「信用交易論」。
「信用交易論」的核心要點是①金融是分工和交換的產物。不同產權主體的存在是金融產生和發展的必要條件。②所有權的分散性與生產集中性的矛盾,不同產權主體的風險能力和經營能力,以及資金的所有和所需,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對稱分布是金融產生和發展的充分條件。前者是金融的社會基礎,後者是金融的自然基礎。③「規模經濟」的存在和產權主體對「規模收益」的追求是金融存在和展開其自身的內在動力。④在制度的有效約束下建立起來的,以心理上的信任和安全感為基礎的信用交易是金融的基本特徵。⑤全賴信用維系的金融,在促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不斷使經濟金融化,進而使信用成為經濟發展的基礎,金融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經濟系統可以從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兩個相互融合的系統加以觀察和研究。這是金融的功能效應。⑥金融的表現形式和組織方式始終處於發展變化之中,其態多樣化、結構多元化、功能擴大化、制度規范化、組織正規化成為金融發展的外在特徵。現代金融已經發展為由資金的流出和流入方、連接這兩者的金融中介機構和金融市場以及對其進行管理的中央銀行和其他金融監管機構及運行制度和機制共同構成的,不僅可以通過融通資金、傳遞信息、提供流動性支持等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而且還通過大數定律、提供專業化服務和套期保值來有效地分散和降低風險,進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產或消費效率,與其他經濟系統具有平等交換關系的,具有核心地位的經濟系統。⑦金融不同於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是金融專業化分工的產物,是依靠專門化知識、能力和信譽,提供中介服務「專家」型組織,金融機構的價值在於其金融功能的發揮,而不是其規模大小、數量多少以及表現形式和組織方式的先進與落後。⑧金融與信用相生相伴,不僅並非貨幣所派生,而且良好的貨幣制度有賴於金融信用制度的建設與完善。
[1]這種分類完全是為了概括、綜合和表述的便利,而非嚴格學術論證基礎上的學派或學術思想分類,也不代表原創者是意圖。
[2]目前國內大部分金融或貨幣銀行學教科書對金融的定義基本都沿襲這一意義的概念。
【金融學】
金融學是從經濟學分化出來的、研究資金融通的學科。傳統的金融學研究領域大致有兩個方向:宏觀層面的金融市場運行理論和微觀層面的公司投資理論。 [編輯本段]【金融界】金融界網站,是全球最大的中文財經網站之一。2004年10月15日,金融界在美國NASDAQ掛牌上市,股票代碼(NASDAQ:JRJC),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財經類互聯網公司。上市後,金融界相繼入選權威第三方評選的「2004中國商業網站100強」、「中國主流媒體市場經濟地位及商業價值2004年度排序--資訊類10強網站」、以及「德勤2004年度亞太區高科技高成長500強企業」。 [編輯本段]【金融學與經濟學的關系】金融學發端於經濟學,但如今已經從中獨立出來,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法,成為獨立的學科.現代金融學也象經濟學一樣,從微觀主體的理性行為入手(行為金融學考慮了非理性行為),構建考慮時間和不確定因素的市場均衡體系,考察金融系統在資源跨期配置中的機制和作用.但是金融學有區別於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比如說金融資產定價中常用的無套利分析,實際上比經濟學中的供求定價分析更具有一般性,在市場中更容易實現.金融學區別與經濟學的另一個的特點是前者考慮了市場中的隨機因素,因此市場主體的預期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經濟概念比金融廣得多
金融是經濟的一小個分支,只是有自己的側重點
經濟學是一個一級學科,金融學是一個二級學科,在經濟學之下,經濟學研究的是一個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方式、道路等。是比較宏觀的了,它對經濟的各個方麵包括工業、農業等。金融只是對一個國家經濟領域中的金融方面進行研究,比如貨幣、證券、金融市場等。 [編輯本段]【金融的特徵】1. 金融是信用交易。
(1)信用
經濟學上的信用,是一種商品交易的形式,對應於現貨交易(即時清結的交易)。
信用是金融的基礎,金融最能體現信用的原則與特性。在發達的商品經濟中,信用已與貨幣流通融為一體。
(2)信用交易的應有特點
a. 一方以對方償還為條件,向對方先行移轉商品(包括貨幣)的所有權,或者部分權能;
b. 一方對商品所有權或其權能的先行移轉與另一方的相對償還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
c. 先行交付的一方需要承擔一定的信用風險,信用交易的發生是基於給予對方信任。
2. 金融原則上必須以貨幣為對象。
3. 金融交易可以發生在各種經濟成分之間。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
金融市場學(en:Financial market)
公司金融學(en:Corporate Finance)
金融工程學(en:Financial Engineering)
金融經濟學(en:Financial Economics)
投資學(en:Investment )
貨幣銀行學(en:Money and Banking )
國際金融學(en:International Finance)
財政學(en:Public Finance)
保險學(en:Insurance)
數理金融學(en:Mathematical Finance)
金融計量經濟學(en:Financial Econometrics)
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金融學發端於經濟學,但如今已經從經濟學中相對獨立出來,有了比較系統的研究方法。
同時,現代金融學依然停留在現代經濟學的新古典分析框架內. 其特點是從微觀主體的理性行為入手(行為金融學考也慮了非理性行為,比如錨定效應), 構建考慮時間和不確定因素的市場均衡體系, 考察金融系統在資源跨期配置中的機制和作用. 金融學開創了經濟學中比較獨特的研究方法,比如說金融資產定價中常用的無套利分析, 實際上比經濟學中的供求分析更specific,在市場中更容易實現.此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新古典經濟學發展的預期的概念在金融學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金融學考慮了市場中的隨機因素, 因此市場主體的預期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並且依賴數理和計量工具進行相對精確的分析.
從program的角度來說:
1, 國外大學開設的和金融有關的master項目五花八門,但是都是偏向應用的,課程也不盡一致.這些program大多都在商學院,偏向實證分析.經濟系很少見到開設類似項目,雖然也有.有一些master program是培養可以進行技術分析的專業人員的,所以對數學應用能力要求較高,比如數據處理,統計計量分析,比較高級的軟體等等. 具體內容,大家還要看具體學校開設的具體項目的介紹和她們的課程結構。
2, phd program. 國外一些大學的商學院會培養金融學博士.但是絕大多數經濟系都可以培養金融學博士,雖然其名稱可能是經濟學博士.金融經濟學,金融計量學,這些項目課程都是高度數理化的,還有宏觀金融,比如說國際金融之類的,這方面的研究很多時候也被歸入宏觀經濟學研究.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公司金融,這個領域有點交叉的意思,可能也可以稱為公司財務.涉及金融學和管理學的許多東西.
我這里說的不能很清楚,因為個人了解也有限.大家可以參考錢穎一教授的三篇文章.此外每個學校的program都有偏重,大家申請前看清楚,雖然都叫finance,但是內容可以千差萬別.
●經濟學專業
主幹學科:經濟學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資本論》、西方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學說史、發展經濟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
從業方向: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
●金融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金融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證券、投資、保險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相關業務的基本訓練,具有金融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金融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具有處理銀行、證券、投資與保險等方面業務的基本能力;
3.熟悉國家有關金融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4.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經濟學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財政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管理、證券投資學、保險學、商業銀行業務管理、中央銀行業務、投資銀行理論與實務等。
究竟哪些金融人才最受歡迎呢?科銳咨詢公司CEO高勇認為,以下十類金融人才炙手可熱:

金融分析師(CFA):自1963年在美國首度開考以來,全球至今僅有3.55萬人通過考試。我國大陸只有50人擁有CFA資格。上海未來3年對CFA的需求量是3000人,而目前只有30人。

特許財富管理師:要求必須在金融機構工作5年以上,擁有良好的經濟學基礎,至少精通兩個投資領域的情況。

基金經理:負責基金的籌措、運作和管理,以及上市和上市後的監控,需要懂得國外的操作規則,對國內市場也非常了解,能運用投資工具有效規避各種風險,實現最佳的投資組合。

保險精算師:我國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必須聘用一名金融監管部門認可的精算師。目前我國具有精算師資格的僅有50人左右。專家預測,未來10年將急需5000名精算師。

證券經紀人:全國7000萬股民這一龐大的投資群體,為證券經紀人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合格的證券經紀人,要有扎實的金融學知識和豐富的投資經驗。

信息主管:要求既通曉國際金融業務,又擁有國際銀行的IT系統規劃、建設經驗。

投資管理人才:包括四個類別,即風險投資人才、融資租賃人才、金融業務代表和個人投資顧問。他們要對股票、債券、金融衍生品的投資有正確的判斷,還要有企業管理經驗。從事風險資金投資的,最好是有創業經驗,對財務、人力資源管理、市場、銷售等環節了如指掌。

證券分析師:主要進行宏觀經濟研究、行業研究、個股研究、專題研究和機構投資策劃,能引導股民明確市場投資方向。一般要求有經濟類碩士以上學歷,有證券從業資格,3年以上證券、期貨等專業投資市場運作經驗。

高端保險銷售員:隨著保險業的良性發展,高端銷售員的數量、質量都必須提高。友邦保險上海分公司業務發展總監敖寶蓮透露,友邦今年在上海地區擁有4700名代理人,預計明後年會擴展到6000人左右,要求從業者懂得理財險種、理財稅務政策等方面的綜合知識。

財務策劃顧問:為個人客戶進行理財指導,制訂度身定做的理財計劃。

Ⅳ 外匯儲備的新聞

人民幣升值不會直接導致外匯儲備損失
有學者稱,由於人民幣兌美元升值,2003年以來外匯儲備損失2711億美元。就此,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2011年5月6日回應稱,人民幣升值不會直接導致外匯儲備損失。對外宣稱:外匯儲備即外匯資產,以美元為記賬貨幣。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變動,導致了外匯儲備折算人民幣的賬面價值變動,並非實際損益,並不直接影響外匯儲備的對外實際購買力,只是用人民幣還是用美元作為報告貨幣所導致的賬面差別。只有將外匯儲備調回並兌換回人民幣的情況下,才會產生匯兌方面的實際變化。當下中國外匯儲備沒有大規模調回並結匯的需要。況且,考慮到銀行、企業和個人在當初將外幣賣出時已經獲得了等值的人民幣收入,人民幣升值之後在降低進口成本、增加投資收益等環節也獲取了巨大收益,肉已經「在鍋里」。
這位負責人說,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外匯儲備賬面損失遠小於我金融資產的賬面盈餘。由報告貨幣所產生的賬面損失和盈餘正如一個硬幣的正反兩面(經濟學上稱之為對偶)。與以美元計價的儲備摺合人民幣後的賬面損失相對應的是,中國國民持有的人民幣金融資產以美元計價的賬面盈餘。截至2011年3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3.04萬億美元,按3月末匯率折算,同期企業和居民人民幣各項存款、股票、國債和保險資產等人民幣金融資產總規模是我外匯儲備資產的5倍以上。這意味著當人民幣升值時,人民幣資產的賬面收益是外匯儲備資產賬面損失的5倍以上。如果再考慮居民以股票、債券等形式持有的其他金融資產和房地產資產的規模,人民幣資產的賬面收益將更大。同樣,上述損失或收益均是賬面計值變動,只要不發生實際兌換,就不會成為現實。
他表示,外匯儲備的實際購買力取決於外匯儲備的收益率和投資所在國的通貨膨脹率。中國外匯儲備經營多年保持穩定收益,經營收益率遠高於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投資所在國(地區)的通貨膨脹水平,保障了外匯儲備的實際購買力。2000—2010年,美國、歐洲和日本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年均分別增長2.4%、2.1%和-0.2%,我外匯儲備的年均經營收益率遠高於這些水平。
外儲非老百姓血汗錢 是等價自願交換
2013年7月26日,外管局公布了了2011年3月末中國國際投資頭寸表,這是外管局首次打破年度發行的慣例,公布季度國際投資頭寸統計數據。2011年3月末,中國對外金融資產43948億美元,較上年末增長7%;對外金融負債24608億美元,增長5%;對外金融凈資產19340億美元,增長8%。
同時,外管局還再次就外匯儲備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這也是外管局在不到一周內第二次對外匯儲備的相關問題進行解答,此次外管局對「外匯儲備是老百姓的『血汗錢』」的說法進行了「澄清」,並表示「藏匯於民」的障礙不在於政策,而在於涉匯主體的持匯意願。
有觀點認為,中國外匯儲備是企業或個人用實實在在的商品、能源、資源以及隱性的環境代價換來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錢」。
外管局對此表示,外匯儲備是由人民銀行通過投放基礎貨幣在外匯市場購匯形成的。在人民銀行買入外匯的時候,已經向原外匯持有人支付了相應的人民幣。換句話說,外匯儲備形成過程中,企業和個人不是把外匯無償交給國家,而是賣給了國家,並獲得了等值人民幣。這些交易都是出於等價和自願的原則,企業和個人的經濟利益在外匯和人民幣兌換時已經實現。
外管局同時稱,由於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國內外匯差利差等因素,企業和個人結匯意願較為強烈,普遍不願意持有和保留外匯。也就是說,「藏匯於民」的障礙不在於政策,而在於涉匯主體的持匯意願。
對於是否可以將外匯直接分給民眾或者用於成立主權養老基金的問題,外管局表示,外匯儲備不同於財政盈餘資金,是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購匯形成,購匯所使用的本幣資金直接來源於中央銀行的負債,反映為中央銀行負債的增加,因此外匯儲備直接體現在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與相應的央行負債對應。在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對應著本幣負債。免費使用外匯儲備,性質上相當於中央銀行隨意印鈔票,無節制地擴大貨幣發行,會造成通貨膨脹等嚴重後果。
外管局同時表示,如果企業或銀行需要外匯用於對外貿易和「走出去」,隨時可以用人民幣資金購匯,不存在任何政策障礙。如果簡單地採取外匯儲備貸給境內銀行的做法,將進一步減少購匯,相應加大央行購匯壓力,不利於宏觀調控。 2010年7月,外匯局發布《外匯管理政策熱點問題》,促進和便利了社會公眾認識和了解外匯管理,收到了較好的反饋。有媒體、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高度關注外匯儲備相關問題,並提出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這是我們改進完善工作的重要動力。為更好地促進與社會各界的互動交流,我們就近期關注度較高的外匯儲備相關問題,編寫了《外匯儲備熱點問答》,將分三期刊出,供大家討論參考。
1、外匯局公開表示「人民幣升值不會導致外匯儲備損失」,並從賬面損益等角度進行了解釋。盡管如此,仍有觀點認為,人民幣升值使外匯儲備這筆原本到手的財富慢慢蒸發掉,像正在飛走的「煮熟的鴨子」。那麼,人民幣升值是否真的導致了外匯儲備乃至社會福利的實際損失?
答:人民幣升值不會直接導致外匯儲備損失。外匯儲備是外匯資產,以美元作為記賬貨幣。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動,導致了外匯儲備折算成人民幣的賬面價值變動,並不是實際損益,也不直接影響外匯儲備的對外實際購買力,而只是用人民幣還是美元作為報告貨幣所導致的賬面差別。只有在將外匯儲備調回並兌換回人民幣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匯兌方面的實際變化。當下中國外匯儲備沒有大規模調回的需要。
我們還可舉個反例,如果說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外匯儲備損失,那麼,人民幣貶值則可以導致外匯儲備獲益。按此邏輯,則可以通過讓人民幣不斷貶值來提高外匯儲備收益,乃至增加社會財富。但事實上,人民幣貶值不會增加外匯儲備收益,更不可能增加社會財富。
要從中國發展改革的全局出發,全面客觀看待外匯儲備增長的影響。截至2011年6月底,中國外匯儲備達到31974.91 億美元。外匯儲備增加對於增強中國對外支付能力、促進改革開放、提升中國國際地位具有積極意義,但外匯儲備增長過快和規模過大,也給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為此,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按照「擴內需、調結構、減順差、促平衡」的思路,加快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
2、根據美國財政部報告,中國是美國國債最大持有者。而且標普、穆迪和惠譽等信用評級機構頻頻就美國債務問題發出警告。在美元貶值乃至未來美國通脹上升的情況下,持有如此大額的美國國債能否面臨越來越大的風險?未來是否將減持美國國債?
答:美國國債是美國政府的信用反映,是美國國內和國際機構投資者的重要投資品種。外匯儲備持有美國國債是市場投資行為,根據市場狀況動態調整,增持或減持都是正常的投資操作。我們注意到標准普爾等評級公司在美國主權債務信用評級問題上所表達的觀點,希望美國政府切實採取負責任的政策措施增強國際金融市場的信心,尊重和維護投資者利益。
3、黃金、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請問,外匯儲備為何不更多投資這類商品和能源資源?
答: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和石油、鐵礦石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較大、市場容量相對有限、交易和收儲成本較高。外匯儲備投資組合中已包含與之相關的投資。國內另有專門的機構已經在從事大宗商品收儲等相關的工作,與外匯儲備投資形成互補,共同維護國家整體利益。另外,中國居民和企業對黃金、石油等的消費量非常大,外匯儲備直接大規模投資於這些領域,可能會推升其市場價格,反而不利於中國居民消費和經濟發展。
4、有觀點認為,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已是如此之大,僅僅關注外匯儲備安全性是不夠的,還應著力提高收益,請問有何舉措?
答:外匯儲備投資主要是金融投資。現代金融市場有效性比較強,增加收益往往伴隨著多承擔風險。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大量金融機構破產倒閉或被收購,其中不乏業內佼佼者,曾經有過輝煌的業績,但由於不能把握風險和收益的平衡,一旦市場條件逆轉,便難以為繼,前車可鑒。因此,外匯儲備管理必須強調科學經營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外匯儲備的性質決定其要按照安全、流動、增值的原則進行經營管理。安全是首要原則。除安全外,外匯儲備要保持充分的流動性,不僅要滿足一般對外支付需求,還要有效發揮保障國家經濟金融穩定安全的作用。在保障總體安全、流動的前提下,外匯儲備經營應爭取提高投資回報,以更好地實現外匯儲備保值、增值的目標。
5、對於中國如此大規模的外匯儲備,應如何更好地推進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
答:多元化一直以來是外匯儲備的主要經營原則之一。更好地推進多元化策略應注意防止幾個誤區,一是投資產品的表面多元化。看似不同的投資產品,可能具有非常接近的風險因素,將資金分配到這類投資產品不能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二是投資行業和地區的表面多元化。如果不考慮不同行業的關聯性,不考慮地區之間一體化程度,投資於不同行業和地區,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多元化目標;三是以市場和輿論的短期表現為參照決定多元化的實施時機。有效的多元化是戰略性質的資產擺布,需要前瞻性地規劃和實施。追隨市場和輿論的短期表現實現多元化,往往不夠理性、不夠專業,容易褪化為追漲殺跌的投機行為。

閱讀全文

與尊源國際外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恆冒財富理財 瀏覽:721
銀行跨境理財 瀏覽:352
股票一次最多買多少股 瀏覽:666
辦房貸要買貴金屬 瀏覽:702
80年代理財 瀏覽:903
中翌理財虧掉怎麼報警 瀏覽:295
人民幣增值利好哪些股 瀏覽:532
招財貓理財投資 瀏覽:577
徵信可以辦助學貸款嗎 瀏覽:259
東方財富期貨怎麼關注好友組合 瀏覽:263
紅棗期貨10000元 瀏覽:494
51vv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641
信託與pe 瀏覽:64
新聞聯播人民幣 瀏覽:529
股份融資 瀏覽:55
翹然天津資本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瀏覽:456
融資融券寶典 瀏覽:29
定期理財規劃 瀏覽:599
恆大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6
信託信披 瀏覽: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