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歐洲股市為何落後於美、日市場
肝膽相照Oht這位網友回答得很具體詳細,圖文並茂。
我在這里給一個簡短一些的回答回:
股市是虛擬經濟,而答與之相對的現實經濟為實物經濟。我們常說,股票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也就是說,股價變動一方面,隨經濟周期的變化而變化,另一方面,股市也能預示經濟周期的變化。
因為歐洲近年來的政治動盪,經濟低迷,總體不如美、日。所以導致歐洲股市也落後於美、日市場。
你可以對比三個市場的代表性指數走勢:
歐洲斯托克(Eurostoxx)50指數
日經225指數
美國標准普爾500指數
可見,近5年走勢,最好的是美股指數,日經指數次之,歐洲指數遠遠落後。
② 求四個澳大利亞股票介紹
歐洲推出的巨額救市措施,一度讓金融市場近乎瘋狂。不過,在一些人看來,如此舉動實屬被逼無奈,甚至有些“龐氏騙局”的味道。
本周歐盟與IMF共同推出總額7500億歐元(約合9550億美元)的龐大穩定基金,旨在為更多可能出現償債困難的歐元區國家提供資金援助,防止希臘危機擴散。
對歐洲來說,現階段“不作為”與“防衛過當”,股票顯然是前者的代價更大一些。正如法國財長拉加德所言,周一的援助一攬子計劃體現了歐盟“捍衛歐元”的堅定決心。但不可否認的是,新的救助措施不僅代價高昂,而且會帶來諸多新問題。
新計劃包涵4400億歐元的貸款擔保,以及600億歐元的穩定基金,這些資金絕大多數都將來自財政情況更好的歐元區國家。從本質上說,股票,這一被稱為“歐洲版TARP”的計劃並未幫助削減歐元區總體的債務,反而增加了很多新的負擔,因為德法等國可能被迫為南歐國家的問題債務“買單”。
但問題在於,目前不僅是希臘等南歐國家債務有麻煩,歐元區整體的財政狀況都不樂觀。2009年,歐元區16國的預算赤字佔GDP比重升至6.3%,為歐元區成立以來的新高,2008年這一比例僅為2%。歐元區國家公共債務佔GDP比例也從2008年的69.4%漲至78.7%。
最終結果是,原本是希臘等國家的壞賬,股票行情現在轉移到了德法等國的納稅人和債權人頭上。這是典型的借新錢還舊賬的做法,也就是類似龐氏騙局的“拆東牆補西牆”騰挪術。
另一方面,歐盟提供的慷慨擔保,會讓希臘等債務大國推行財政改革的動力減弱,並為未來的新危機埋下禍根。
除了政府財政的支持外,歐洲央行也在此次拯救希臘的行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盡管特里謝一再辯稱,其破天荒的國債收購計劃會輔之以相應的沖銷措施,但仍難掩該行被迫實施量化寬松的無奈。不要說迄今為止歐洲央行還沒有提出任何具體的沖銷措施,即便有,其在外界的信譽也已受到極大損害,同時受損的還有投資人對歐元區脆弱的信心。
對於歐盟的救市組合拳,投資人已經在“用腳投票”。在10日短暫反彈一天後,歐元兌美元再次陷入跌跌不休的怪圈。一年前就預言有貨幣危機發生的羅傑斯本周說,他仍對歐元前景心存疑慮。在他看來,歐盟推出的巨額援助計劃對歐元是“又一致命打擊”。
從根本上說,歐元區的債務危機在於其自身的結構性缺陷以及各經濟體發展的極端不平衡。股票入門歐元區盡管實行統一的貨幣,但財政卻是各自為政。在制定經濟政策時,各國的政府和議會考慮的只是迎合本國選民的需要,而不是優先考慮遵守歐元區名存實亡的各項紀律制度。南歐一些缺乏競爭力的經濟體在稅收不足的情況下,依然擴大開支,推行慷慨的社會福利,最終的結果只是財政缺口不斷增大。
所以,現在的空前救助措施只是救急,不是救贖。歐盟近萬億美元的“償債專項基金”以及歐洲央行一反常態的量化寬松措施,表面上無疑是成功的,遏制了市場的恐慌情緒,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炒家的士氣。但這些徒有其表的成就,並不能解決許多深層次的問題,比如歐元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成員國經濟實力和政策的巨大差異等等。
但歐元區也並非毫無機會。這下歐盟的重拳救市成功穩住了形勢,恰恰為歐元區各國私底下大力推行財政經濟改革、“苦練基本功”創造了有利環境。現在的挑戰在於,歐元區能否在外界對手段有點類似“龐氏騙局”的救市計劃失去信心前,顯著改善內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