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匯兌損益怎麼計算
買入的日元摺合人民幣27,560,600*0.65969=1,818,145.22
賣出的港幣摺合人民幣2,044,996.52*0.8886=1,817,183.91
相減一下就是匯兌收益 -961.31
如果做會計分錄就是:
借:銀行存款(日元) 1,818,145.22
貸:銀行存款(港幣) 1,817,183.91
財務費用—匯兌收益 961.31
⑵ 匯兌損益的計算
預付賬款是非現金類賬款,不用每個月根據匯率計算匯兌損益,但是對於應收和應付及銀行存款科目則要根據每個月末的匯率,計算匯兌損益,確認財務費用。
回到你的例子:
你在當時付款的時候,需要做的分錄是:
借:預付賬款 6.12
貸;銀行存款(美元) 6.12
預付或者預收賬款屬於非現金類賬戶,月末不用處理,但是假設你的銀行存款還有餘額,每個月末你都需要根據當月月末匯率重新計算美元賬戶的金額,確認財務費用。
假設8月份你收到發票,那麼按照發票金額入固定資產或者庫存商品(假設當月實物也到庫)了。
借:固定資產 6.11
財務費用 0.12
貸:預付賬款 6.12
假設你還有尾款未付,那麼你還要確認應付賬款,應付賬款根據當日的匯率確定,然後每月末要根據即期匯率調整賬面金額,同時確認財務費用。
總而言之,就是,只要發票到了,你的確是要翻看前面的預付賬款的金額,要沖平。就算不是美元,是人民幣,預付賬款也是要沖平的啊!
⑶ 外幣匯兌損益計算方法
期末匯兌復損益=(上期制末外幣賬戶余額-本期外幣賬戶借貸方發生額)*期末匯率-上期末外幣賬戶化為記賬本位幣的余額-本期外幣賬戶借貸方外幣賬戶化為記賬本位幣的發生額。
此處外幣賬戶余額是指用外幣的計算的賬戶余額。比如銀行存款 100(美元)
上期末外幣賬戶化為記賬本位幣余額是指用報表本位幣,比如 銀行存款 100*8=800 (人名幣)
舉個例子:應收賬款上期2008年末余額100 美元,08.12.31.匯率 8,2009.12.31 匯率 9,09年發生應收賬款借方10美元,即期匯率8.5 應收賬款匯兌損益=(100+10)*9 - (100*8+10*8.5) 出來正負代表匯兌收益損失。
⑷ 匯兌損益如何計算
出貨時,依據當月1日或出口當日的匯率折算為人民幣,做銷售處理;收匯時,依據收匯當日的外匯牌價折算為人民幣,作為收回應收款處理;結匯時,依據結匯當日的外匯牌價售出外匯,所取得的人民幣與收匯時折算成的人民幣比較,差額就是匯兌損益。銷售時,借:應收外匯款42240(折算為人民幣),貸:主營業務收入收回時,借:銀行存款42125(折算為人民幣),財務費用115,貸:應收外匯款結匯時,借:銀行存款(人民幣),財務費用,貸:銀行存款
⑸ 如何計算工行賬戶外匯的損益情況
賬戶外匯損益的來計算方法: 自1.先買出後賣入交易:開倉均價=(原買入開倉均價×持有份額 新買入開倉成交價格×新買入開倉份額)/(持有份額 新買入開倉份額)。 某品種賬戶外匯持倉浮動盈虧 = 該品種賬戶外匯持倉余額×(銀行買入價-開倉均價)。 2.先賣出後買入交易:開倉均價=(原賣出開倉均價×持有份額 新賣出開倉成交價格×新賣出開倉份額)/(持有份額 新賣出開倉份額)。 某品種賬戶外匯持倉浮動盈虧 = 該品種賬戶外匯持倉余額×(開倉均價-銀行賣出價)
⑹ 外匯預約時的匯率損益,如何計算
ACFX官方網站有計算匯率損益的工具。
⑺ 述外匯買賣損益的計算方法
美元在後的貨幣對,比如英鎊兌美元,歐元對美元,澳元對美元。標准合約也就是10萬的合約,每個點的點值是10美元,就是說我們做一個標准手,行情波動一個點,我們盈利就是10美元同理,迷你合約。做一個迷你手,行情波動一個點,盈利就是1美元。再看 :美元在前的貨幣對。比如美元對日元。美元對瑞士法郎。美元對加元,這幾個貨幣對每個點的點值和貨幣對的現價是相關的,這里有個計算公式,比如對美元對瑞郎 和美元對加元來說,每個點的點值等於,合約單位也就是10萬或者1萬的合約 然後乘以 0.0001 因為瑞郎和加元的直盤報價都是小數點後有四位所以是0.0001,然後再除以 現價的買入價,同樣對於日元來說 ,點值就是合約單位乘以0.01因為日元直盤報價小數點後有兩位所以是0.01,然後除以現在的價格。
當然我們在做交易的時候沒必要這樣麻煩的去算,一般直盤我們都可以近似的算為每個點就是標准合約10美元,迷你合約1美元。交叉盤的計算公式更為復雜 我們也可以簡單記憶。比如歐元對英鎊就比較特殊 標准合約一個點可以簡單算10美元。
還有什麼不清楚,可以補充問題或隨時咨詢Hi。希望多結交幾個志同道合的投資朋友可以更快的進步。
⑻ 匯兌損益期末如何計算
先簡要的給你個公式,如果你有點這方面得知識應該能看懂。
期末匯兌損益=(上期末外幣賬戶余額-本期外幣賬戶借貸方發生額)*期末匯率-上期末外幣賬戶化為記賬本位幣的余額-本期外幣賬戶借貸方外幣賬戶化為記賬本位幣的發生額
此處外幣賬戶余額是指用外幣的計算的賬戶余額。比如銀行存款 100(美元)
上期末外幣賬戶化為記賬本位幣余額是指用報表本位幣,比如 銀行存款 100*8=800 (人名幣)
舉個例子 應收賬款上期2008年末余額100 美元,08.12.31.匯率 8,2009.12.31 匯率 9,
09年發生應收賬款借方10美元,即期匯率8.5
應收賬款匯兌損益=(100+10)*9 - (100*8+10*8.5) 出來正負代表匯兌收益損失。
(8)外匯損益計算擴展閱讀:
匯兌損益亦稱匯兌差額,就是由於匯率的浮動所產生的結果。企業在發生外幣交易、兌換業務和期末賬戶調整及外幣報表換算時,由於採用不同貨幣,或同一貨幣不同比價的匯率核算時產生的、按記賬本位幣折算的差額。
簡單地講,匯兌損益是在各種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過程中,因採用不同的匯率而產生的會計記賬本位幣金額的差異。
分類
(一)按業務歸屬劃分
企業經營期間正常發生的匯兌損益,根據產生的業務,一般,可劃分為四種:
1、交易損益
在發生以外幣計價的交易業務時,因收回或償付債權、債務而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交易外幣匯兌損益」;
2、兌換損益
在發生外幣與記賬本位幣,或一種外幣與另一種外幣進行兌換時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兌換外幣匯兌損益」;
3、調整損益
在現行匯率制下,會計期末將所有外幣性債權、債務和外幣性貨幣資金賬戶,按期末社會公認的匯率進行調整而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調整外幣匯兌損益」;
4、換算損益
會計期末為了合並會計報表或為了重新修正會計記錄和重編會計報表,而把外幣計量單位的金額轉化為記賬本位幣計量單位的金額,在此過程中產生的匯兌損益,稱為 「換算外幣匯兌損益」。
企業除了上述四種正常經營期間內發生的一般外幣業務匯兌損益以外,還有非正常經營期間發生的匯兌損益和經營期間特殊外幣業務發生的匯兌益。
包括企業開辦期間收到外幣性投資而產生的資本折算差額的匯兌損益;企業籌建期間由於外幣收付業務產生的匯兌損益;
企業清算期間由於企業各項資產及外幣性長短期債權、債務的調整和結算處理而產生的匯兌損益;企業經營期間發生的特殊外幣業務,如外幣性長期投資、外幣性長期負債、外幣性的風險規避措施等經濟業務也都會產生匯兌損益。
一般認為,只要匯率發生變動,就應在期末確認其匯兌損益實現,而不管其實實際的業務是否已經發生。也有人認為,本期匯兌損益的確認,應以實現為准,即以實際的外幣買入賣出已經發生,
外幣性的債權、債務在本期已經結算,以此作為確認匯兌損益的依據,未實現的匯兌損益要遞延到以後會計期間,即當實際業務發生或已經結算完成後,才能作為已實現匯兌損益,計入該期的損益表。
(二)按本期實現與否劃分
匯兌損益按其是否在本期實現,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1、已實現的匯兌損益
已實現的匯兌損益,是指產生匯兌損益的外幣業務在本期內已經全部完成所產生的匯兌損益。
2、未實現的匯兌損益
未實現的匯兌損益,是指產生匯兌損益的外幣業務尚未完成。
處理方法
不同性質的匯兌損益,應當計入不同的會計報表,影響財務報表上的不同內容。
對於交易損益來說,由於它是隨著外幣業務的產生而產生的,而外幣業務由通常對應著一定的貨幣兌換行為,所以交易損益會真正發生,即交易損益的產生會最終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入流出量。因此,交易損益應當計入企業的損益表,影響企業的應稅收益。
對於換算損益來說,它只是換算外幣財務報表的過程中,由於使用的匯率不一致而產生的一個差額數字,它是永遠不會真正產生的,即換算損益的產生不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入、流出量。
因此,換算損益不應當計入公司的損益表而對企業的應稅收益產生影響,它應當在資產負債表的「股東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換算損益」進行反映。
從處理的時間來看,可以分為兩種方法:一種是把匯兌損益計入當期會計報表,進行立即認定,一種是根據各種不同的規則進行遞延處理。
對於「已清算交易的匯兌損益」,應當計入清算當期的損益表,影響當期的損益;而「未清算交易的匯兌損益」項目,則應遞延至其發生,即遞延至交易實際清算時,再列入損益表。
總之,對於交易損益而言,只有當其實際發生時,才會對企業的應稅收益產生影響,應當計入損益表。此外,某些與取得長期資產或產生長期負債有關的匯兌損益,如果數額較大,則應當在長期資產的使用期或長期債務的有效期內進行攤銷。
換算損益由於不涉及不同的會計期間,所以不存在遞延與否的問題。
匯兌收益時,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財務費用」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