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發改委: 中國外匯儲備連續13年居世界第一,我國外匯儲備都有哪些品種
因為在國際貿易中需要與不同的國家進行交易,所以外匯儲備的種類會會因各個國家的不同而有細微的差別,我國的外匯儲備的種類主要就是美元,畢竟我國和美國的貿易交易額是巨大的,作為硬通貨的美元地位在國際中也比較高。比如某個國家主要貿易是與英國合作,那麼這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可能就是英鎊占據大多數。
為何美元占據如此大的比例?我想可能是這幾個原因。目前國際貿易中三分之二以美元結算;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批發交易絕大多數以美元交易,各國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採用美元;各大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資產;國際銀團貸款和國際債券市場的絕大多數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債券。因此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是非常重要的。
⑵ 中國外匯儲備全球第一嗎
中國外匯儲備,在騰迅網報道是全球第一!
⑶ 急!!!急!!!中國的外匯儲備大幅度增長對經濟意味著什麼
這樣對於中國很不利.在國際市場上大多數國家都對人民幣採取了逼壓的態度.硬是要逼著它升值.人民幣每升值一個點,國家要損失的外匯有多少?)單不說人名幣,就美元貶值百分之一就得損失幾十個億的美元.更別說大多數的國家的貨幣政策都是釘住美元的了.美元一有振盪時間會蒸發掉多少的MONEY.
具有關報道中國的外匯儲備其實沒有表面上的多,這也是一種應付人民幣升值的一個策略.
要說好處也不是沒有,最起碼證明的國家在外貿方面的發展很快.
⑷ 外匯儲備多久公布一次哪裡可以看
本報訊 記者宋焱報道 為提高我國金融統計透明度,方便公眾獲取金融統計數據,央行日前公布了《2008年中國人民銀行公布金融數據的時間表》。
按時間表規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將在月後15日,公布金融機構本外幣、人民幣、外匯信貸收支表,其他商業銀行人民幣信貸收支表和貨幣供應量統計表;在季後15日,公布黃金儲備、外匯儲備和匯率統計表;在月後4周,公布貨幣當局、其他存款性公司資產負債表和存款性公司概覽。
《金融時報》將在月後15日前後以新聞稿公布上月的金融機構、其他商業銀行信貸收支和貨幣供應量、黃金儲備、外匯儲備、匯率統計的主要指標;在季後15日前後公布上季的報表。
《中國人民銀行季報》將在季後8周公布金融機構本外幣、人民幣、外匯信貸收支表,其他商業銀行人民幣信貸收支表和貨幣供應量統計表;以及外匯儲備統計表;貨幣當局、其他存款性公司資產負債表和存款性公司概覽;其他存款性公司、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其他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和財務公司資產負債表。
《中國人民銀行年報》將在年後5月公布除季報中的表格外,還包括金融業資產負債主要項目簡表,黃金儲備、匯率統計表和國際流動性報表。《金融年鑒》將在年後10月公布除年報中的表格外,還包括金融機構現金收入支出統計表和全國城鄉儲蓄存款報表。
另外,央行自2006年開始披露《存款性公司概覽》,《存款性公司概覽》與原來的《銀行概覽》口徑、內容基本一致,同時不再披露《銀行概覽》與《貨幣概覽》。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地址:http://www.pbc.gov.cn/
⑸ 目前世界各國外匯儲備排行
根據2006年1月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統計
香港外匯儲備為1243億美元,內居全球第七容位。中國為7690億美元,僅次於第一位的日本8433億美元。
台灣至去年12月底外匯儲備為2533億美元,仍維持全球第三。
韓國以2104億美元緊追在後。有分析人士稱,亞洲各地區目前的外匯儲備持有量已大幅超過最佳水平,並可能引發經濟上的風險。
日本2005年11月底外匯儲備為8433億美元,中國2005年9月底為7690億美元,二者已日益接近。如將香港計算在內,則超過日本。
經濟復甦的俄羅斯及經濟增長率達兩位數的印度,至2005年底的外匯儲備分別為1740億美元及1372億美元,分居第五、第六名。
⑹ 外匯儲備超過了2萬億,這是不是太多了
外匯儲備的增加,意味著中國央行需要印刷更多的人民幣,造成了目前的通貨膨脹。今年上半年M1貨幣和M2貨幣的大量增加30% 就是因為外匯儲備大量增加的原因。外匯儲備每增加1美元,央行就要印刷6.8元人民幣。引起了中國股市暴漲。
對於儲備過多的危害就是老百姓手中的錢越來越不值錢了。
但是這也是中國國情決定的,在危機中,中國製造業勞動力大量剩餘。必須提倡出口。
我個人覺得現階段,中國外匯儲備越多越好。第一,可以加速實現人民幣的國家化過程。第二,外匯儲備中大量以美元的形式存在,這正是中國對抗美國的政治籌碼。第三,外匯儲備的大量增加以購買美元國債的形式存在,穩定了美元的價值,使得中國大量生產,美國大量消費的經濟模式可以長期運行。中國經濟才能長期高速發展。
如果要想減少外匯儲備,就需要國家鼓勵進口商品。提倡中國企業收購國外大企業
⑺ 歐州央行有多少外匯儲備
據英國《金融抄時報》報襲道,目前歐洲央行官方外匯儲備規模為680億歐元。按此估算,此次增持的人民幣外匯儲備資產佔比約為0.7%。
英國《金融時報》稱,雖然5億歐元對於歐洲央行680億歐元的外儲規模而言,數量很少,但這一舉動反映了歐洲對於中國作為全球經濟超級大國的接受度正不斷增加,同時也渴望與之建立更密切的關系。
⑻ 中國的外匯儲備是以現金形式保存起來還是放在外國的銀行裡面
中國的外匯儲備既不以現金形式保存起來,也不放在外國的銀行裡面。而是以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的形式儲備起來。中國大陸外匯儲備作為國家資產,由中國人民銀行下屬的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管理,部分實際業務操作由中國銀行進行。
中國外匯儲備的結構沒有對外明確公布過,目前屬於國家金融機密。據估計,美元資產佔70%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依據來自於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路透社報道以及中國外貿收支中各幣種的比例。
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
(8)外媒報道外匯儲備擴展閱讀:
中國外匯儲備的使用:
1、通過外匯儲備規模的減少實現部分外匯儲備的市場化的民間運用。基本思路是中央銀行向公眾賣出外匯儲備,收回人民幣,賣出的外匯儲備留在公眾手中,由專業公司、部門或民間自主進行管理運作。
2、對屬於非財政性資金的外匯儲備部分,合理拓寬投資渠道。基本思路是在保持外匯儲備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採取更為積極的投資組合策略,拓展外匯儲備使用渠道。
保守的投資是歐美的主權債和金融債,相對積極的投資會涉及其他信用評級一般的證券,更為積極的投資可涉及企業股權和不動產。在進行投資組合拓展時,要借鑒國際經驗,謹慎選擇。列舉幾個重視程度不夠的資產運用方式。
3、對屬於財政性資金的外匯儲備部分,探索進行財政性使用,可以消費或者劃撥。基本思路是讓央行「鑄幣稅」性質的外匯儲備轉化為財政資金。操作辦法有兩種:
(1)中央銀行向公眾出售外匯儲備(雖然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公眾持有外匯儲備的意願下降,但公眾為了資產多元化目的,仍然會對外匯有需求),然後用所得購買財政部發行的國債,財政部獲得人民幣資金,作為財政資金花掉,但這一辦法要保證不會出現二次結匯。
(2)中央銀行直接用外匯購買財政部發行的特種國債,財政部由此得到的外匯,可作為財政資金花掉。我國在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政府投入相對較低,財政可以利用得到的外匯進口相關物資和設備。
4、財政性地使用外匯儲備的投資收益。外匯儲備的投資收益部分直接表現為財政收入,可以當作財政資金使用。
⑼ 外匯儲備已經站穩3萬億美元大關了嗎
據報道復,8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外製匯儲備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30807億美元,已經連升6個月站穩3萬億美元大關。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2017年1月我國外匯儲備跌破3萬億美元為2.9982萬億美元,隨後,自2月起,我國外匯儲備逐步回升,直至7月已回升至30807億美元,連續6個月站穩3萬億美元之上。
專家表示,官方外匯儲備則是估值計價,美元匯率變動以及資產收益率變動都會計入儲備數據。
⑽ 中國外匯儲備連續13年世界第一,我國近年外匯儲備比重結構有哪些變化
我國的外匯儲備比重結構是屬於國家的金融機密,是不會對外公布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元幾乎佔到了六至七成左右,而且這個是依據來自於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路透社報道以及中國外貿收支中各幣種的比例推算而成的。
而在我國的外匯儲備結構中,美元比例過大其實是非常有風險的。比如匯率風險。在我國目前外匯儲備總額一超過3萬億美元,美元所佔比重當首屈一指,美元的匯率風險也成了我國外匯儲備的首要風險。近年來美元大幅貶值,造成中國外匯儲備遭受嚴重損失。還有帶來的流動性風險。中國每年對美國證券投資了大量的資金,帶來了巨大的流動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