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防範外匯風險的主要方法有什麼
外匯風險的防範是指企業針對外匯市場匯率可能出現的變化作出相應的決策,採取回有效的方法減緩或答消除外匯風險對企業的影響。防範外匯風險的主要方法有:
(1)即期外匯買賣;
(2)遠期外匯買賣;
(3)貨幣掉期外匯買賣;
(4)外匯期權交易;
(5)資產負債平衡法;
(6)資金調度法;(7)幣種選擇法;
⑵ 外匯風險的防範措施有哪些
首先!樓上說的都對,咱們國家是外匯管制國,外匯始終不是那麼正規,風險也很多,總體也就是人為和機械!
⑶ 如何防範外匯業務風險
外匯風險防範是指企業針對外匯市場匯率可能出現的變化作出相應的決策,以減少或消除外匯風險對企業的影響。
在防範外匯風險的過程中,採用哪種方法較為理想,以及將風險降低到何種程度,涉及一個原則問題。
1.最低成本原則。採用任何一種方法規避外匯風險,都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所以在眾多方法中,就有一個具體選擇哪種方法的成本比較問題。如果遭受外匯風險而造成的損失小於採用防範方法所花費的成本,那麼採用該種方法就沒有必要。比如,企業為了迴避遠期支付而可能產生外幣匯率升值的風險,往往會採用按即期匯率購入外幣的方法。衡量這一方法的可行性,就要分析遠期支付產生外幣升值的風險程度是否大於企業用本幣購買即期外幣的到期利息損失。如果企業的本幣資金來自貸款,就要與到期的貸款利息相比較來確定這一避險方法的取捨。
2.迴避為主原則。企業進行匯率變動預測,選擇適當的操作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利用風險進行投機活動,而在於規避可能面臨的風險。根據這一原則,企業在選擇各種方法時,應本著保守的原則,不能把企業的理財活動變成一次賭注,為賺取較大的收益而採取激進的冒險措施。
3.預測先導原則。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成功地迴避外匯風險必須建立在對匯率變動走勢的科學預測基礎上。這就要求在選擇具體操作方法時,堅持理論與實際、定量與定性、歷史與未來相結合的辦法對匯率波動的趨勢進行外推預測,以確保實施方法的准確有效性。(源:通-匯-國-際)
⑷ 面對外匯風險格力採取了哪些防範措施
.收硬付軟
硬貨幣是指貨幣匯率比較穩定,且有上升趨勢的貨幣。軟貨幣是匯率波動較大且有下降趨勢的貨幣。在國際貿易中,如果是進口方企業的話一般會選擇軟貨幣以計價單位,而相反如果是出口商企業的話則會選擇硬貨幣為交易貨幣。但是一味地收硬付軟也並非一項很好的選擇。因為在國際市場借入硬貨幣的利率比較低,借入軟貨幣的利率比較高。因此當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可以將軟硬貨幣進行結合構成利率適當、風險適當的貸款組合。
2.利用各種衍生工具
在銀行間的產品中,有很多衍生產品都可以幫助企業規避外匯所帶來的風險。外匯衍生產品是一種金融合約,其價值取決於一種或多種基礎資產或指數,外匯衍生產品的基本種類包括遠期、期貨、掉期(互換)和期權。我們在先前的文章中已經做了詳細的介紹。
3.運用信貸方式轉移風險
企業可以選擇出口信貸、保理、福費廷等銀行信貸融資產品來幫助自己管理外匯資產。通過這些信貸方法,一方面可以獲得資金上的融通,另一方面還能沖銷和轉嫁外匯風險。
出口信貸可以分為買方信貸和賣方信貸。賣方信貸是由出口方銀行直接向進口商或進口方銀行提供貸款。賣方信貸是由出口商的開戶銀行向出口商墊付貨款,允許進口企業以後分期償還。出口信貸從一種角度來看是通過銀行產品將外匯風險轉嫁給了銀行。
此外保理和福費廷也是將外匯風險轉嫁給了銀行,企業通過這兩項產品將應收的款項向銀行進行貼現,提前取得貨款,之後匯率再如何向不利方向變動也和企業無關。企業既獲得了資金上的融通又轉移了風險。
4.提前或延後結售匯
在進出口交易中,如果預測計價貨幣行將貶值,在進口方面,可推遲向國外購買設備或要求出口商同意其延期付款;而在出口方面,應盡早簽訂出口合同,或要求對方提前付款,以達到避免外匯風險的目的。
相反如果預測計價貨幣行將升值,在進口方面,投資者要盡量提前購買或預付貨款,只要倉儲費用和預付貨款的利息不超過潛在的外匯風險,該策略都是合理的;而在出口方面,則要推遲交貨,或採取允許進口方延期付款的。
5.對銷貿易法
這是一種將進口和出口相互聯系起來進行的貨物交換的貿易方法。在這種方法中,其中最普遍的是補償貿易。這主要是用於對外進行投資過程的外匯風險的規避。補償貿易是在傳統的易貨貿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在投資方在外匯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從國外引進技術、設備,待工程建成投產之後以產品償還價款的一種投資和貿易相結合的國際投資方式。在這種方法下,設備和回購產品的作價都預先確定且數量相等,因此不發生顯示的外匯支付,對進出口雙方都沒有外匯風險。
⑸ 如何防範外匯風險
風險是沒法規避的,但可以控制,減少損失。在這個市場,每個交易者都虧過回錢也賺過錢。答大部分虧損的交易者都是每次虧損的比賺得多,而賺錢的交易者則反之。所以想要控制風險主要有兩點:1.設置合理的贏虧比;2.控制倉位。網頁鏈接
⑹ 有哪些防範外匯風險的措施
主要有以下幾種抄規避風險的措施:妥善選擇交易中使用的貨幣,採取劃撥清算方式,採用外匯保值條款,採用第三國貨幣或「一籃子貨幣」計價結果,運用即期外匯買賣防範風險,用借款方法防範外匯風險,用遠期外匯買賣防範風險,運用期權交易防範外匯風險,運用掉期(套期)交易防範外匯風險,運用「福費廷」(Forfaiting)業務防範外匯風險,提前或推遲外匯收付,參加匯率波動保險。
⑺ 如何規避外匯風險
規避外匯風險的方法
1. 金融衍生工具的應用
(1)遠期外匯交易的合理應用。遠期外匯合約通常是不可撤消的,它是保障收益和現金流的工具。採用這一避險工具的關鍵是對未來匯率的預期,若匯率實際變動與預期不符,則雖鎖定了風險,卻也失去了應得的收益。因而,這一避險工具常用於保守型管理策略之中。
(2)外匯期貨的合理利用。外匯期貨交易的選擇,同樣取決於匯率預期及信用風險,但期貨有獨特的保證金制度,它是利得與損失的杠桿,既不限制風險,也不限制收益。
(3)外匯期權交易的合理利用。從避免外匯風險的角度看,外匯期權是外匯遠期合同和外匯期貨的延伸,不同之處在於它具有選擇權,期權買方可放棄履約,從而隨市場行情變化,獲得無限大的利益。由於銀行考慮到外匯交割通常會在極其不利的情況下進行,相應會提高交易費用,因此,在做期權交易時,應盡可能地縮短未來不確定時間,以獲得更有利的遠期匯率。
(4)互換交易的合理利用。在貨幣互換交易中,由於匯率是預先確定的,交易者不必承擔匯率波動的風險,因而可起到避險作用。貨幣互換匯率由交易雙方商定,且互換交易的期限往往較長,因而在規避長期外匯風險時它比期貨、遠期合同等更簡潔。互換交易是降低長期資金籌措成本,防範利率和匯率風險的最有效的金融工具之一。
2. 運用衍生金融工具避險應堅持審慎原則。各種避險措施都存在著利弊,經濟主體應根據自身業務需要,慎重選擇避險工具。
首先,規避外匯交易風險[1] 要付出相應的管理成本,因此,要精確核算管理成本、風險報酬、風險損失之間的關系。其次,應綜合全面考慮,盡可能通過抵消不同項目下的貨幣資金敞口,減低或消除外匯交易風險。最後,防範外匯交易風險的方法多樣,達到的效果各不相同,經濟主體應按自身情況選擇合理的避險方案。
⑻ 防範外匯風險方法有哪些
妥善選擇交易中使用的貨幣
採取劃撥清算方式
採用外匯保值條款
採用第三國貨回幣或「一答籃子貨幣」計價結果
運用即期外匯買賣防範風險
用借款方法防範外匯風險
運用遠期外匯買賣防範風險
運用期權交易防範外匯風險
運用掉期(套期)交易防範外匯風險
運用「福費廷」(Forfaiting)業務防範外匯風險
提前或推遲外匯收付
參加匯率波動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