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赤峰貴金屬礦產分布

赤峰貴金屬礦產分布

發布時間:2021-12-31 20:25:56

㈠ 中國礦產資源各省分布之最

①內蒙古是我國的礦產大省,特別是煤炭處於我國北方露天礦群的集中地帶,儲量極其豐富,僅次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依克昭盟、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盟、赤峰市和哲里木盟等地區煤的儲量最為集中,佔全區總量的95%以上。

鄂爾多斯煤田已探明的儲量約佔全國總儲量的1/10,居內蒙古及全國之首。內蒙古大部分煤田地質構造簡單,煤層穩定,厚度大,埋藏淺,便於開采。該區煤的品種也比較齊全,特別是依克昭盟東勝煤田的精煤和阿拉善盟的無煙煤著稱於世。

包頭地區的白雲鄂博以鐵、鈮、稀土等多種金屬共生礦藏馳名,是內蒙古最大的鐵礦。此外,內蒙古的鉻鐵、銅、鉛、鋅、錳、金、銀等有色金屬和貴重金屬也都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②新疆礦產種類多,配套程度高,有部分特色礦產,遠景潛力很大,但礦產分布不平衡,地質勘查程度較低。全疆已探明儲量煤礦區101個,居全國第五位;鐵礦目前探明儲量為8億噸;金礦探明儲不多,主要分布於西准噶爾和阿爾泰地區;

在阿爾泰山和哈密找到了岩漿岩型硫化銅鎳礦床,特別是阿爾泰山的黃鐵礦型,遠景好、富礦多,伴生有金、銀、硫等元素。

寧夏礦產資源豐富,以煤和非金屬為主,金屬礦產較貧乏,目前已獲探明儲量的礦產種類達34種。煤炭探明儲量300多億噸,預測儲量2020多億噸,儲量位居全國第六位,

人均佔有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6倍,且煤種齊全,煤質優良,分布廣泛,含煤地層分布面積約占寧夏面積的1/3,形成賀蘭山、寧東、香山和固原四個含煤區。

金屬礦產除鎂(煉鎂白雲岩)儲量規模達中型外,鐵、銅、鉛、鋅、金和銀等礦產均屬小型礦床和礦點。

③四川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地下礦藏132種,僅攀西地區就蘊藏有全國13.3%的鐵,位居全國第3位。雖然煤水泥原料等礦種探明儲量較少,但開發強度大,產量在全國仍占重要地位。已探明一定儲量的有90種,其中鐵、鉛、鋅、銅、煤、天然氣硫鐵礦等礦產開發均有一定工業規模,

在西南或全國佔有一定地位。 礦產集中分布在川西南(攀西)、川南、川西北三個區:川南地區以煤碳等為主的非金屬礦產種類多,蘊藏量大,是我國化工I業基地之一 ;

川西北地區金、銀等稀貴金和能源礦產特色明顯,是潛在的尖端技術產品的原料供應地,鐵、銅、錳、金等有富礦產地,多數貧礦經選礦後,能適合I業利用。

(1)赤峰貴金屬礦產分布擴展閱讀

中國礦產分布:

石油:大慶、克拉瑪依、勝利、塔北、塔中、華北、中原

煤炭:大同、陽泉、神府、六盤水、平頂山、鶴崗、雞西、兗州

鐵礦:鞍山、本溪、馬鞍山、攀枝花、石碌、遷安

銅礦:德興、東川

鎳礦:金昌

汞礦:銅仁

鉛鋅礦:水口山

銻礦:錫礦山

鎢礦:大余

稀土礦:白雲鄂博

錫礦:個舊

金礦:招遠

㈡ 遼寧省礦產資源分布圖

黑色金屬及冶輔助原料礦產產地127處(按截至2000年底有保有儲量的礦產地統計,下同),有鐵、錳、紅柱石、菱鎂礦、普通瑩石、熔劑灰岩、熔劑 白雲岩,冶金用石英岩、冶金用砂岩及耐火粘土共10種,其中鐵礦儲量佔全國的 四分之一、菱鎂礦儲量約佔全國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鐵礦:遼寧是全國鐵礦集中產地之一,產地70處,保有儲量109.48億噸,其中工業儲量56.48噸,占總量52%。礦石類型以含鐵石英岩(貧礦)為主,礦體厚度大、埋藏淺,適於大規模露天開采。主要集中分布於鞍山、遼陽及本溪地區、約佔全省總儲量90%以上。主要生產礦山有鞍山齊大山南采區、齊大山北采區、眼前山(眼前山區)、東鞍山、大孤山;本溪南芬、歪頭山、北台;遼陽弓長嶺一、二礦區等。

錳礦:主要分布於遼西朝陽瓦房子及凌源太平溝、均為貧錳礦石、產地3處保有儲量3814萬噸,其中工業儲量1134萬噸,占總量的30%。

菱鎂礦:主要分布於海城--營口一帶,產地11處,保有儲量25.6億噸。其中工業儲量11.2億噸,占總量44%。

熔劑用灰岩:主要分布於遼東半島及本溪地區,產地10處,保有儲量14.4億噸,其中工業儲量8.8億噸,占總量61%。

冶金用白雲岩:產地7處,保有儲量5.4億噸,其中工業儲量4.7億噸,占總量的87%。

有色金屬、貴金屬及稀散元素礦產:

有色金屬、貴金屬及稀散元素礦產地148處,是全國有色金屬重要產地之一。

銅:產地18處,保有儲量銅27.0萬噸,其中工業儲量12.8萬噸,占總量的32%。

鉛:產地20處,保有儲量鉛31.7萬噸,其中工業儲量7.7萬噸,占總量的24%。

鋅:產地22處,保有儲量鋅95.2萬噸,其中工業儲量30.4萬噸,占總量的32%。

鉬:產地8處,保有儲量鉬27.6萬噸,其中工業儲量10.0萬噸,占總量的36%。

金:分布遍及全省,相對集中於丹東、撫順、阜新及朝陽等地區。岩金、砂金 、伴生金共55處。大多數產地已開發利用,主要生產礦山有五龍、四道溝、白雲 、二道溝、新甸、柏杖子、紅透山等。

銀:產地11處,主要生產礦山有紅透山及八家子等。

能源礦產

石油、天然氣: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為20.6億噸、天然氣21.9億立方米。

煤:產地(井田)144處,保有儲量60.2億噸,其中工業儲量53.9億噸,占總量85%。

全省煤礦產地主要分布於沈陽、鐵嶺、撫順、阜新、北票、錦州、朝陽等地區。省內煤種以氣煤、長焰煤及長褐煤為主。

油頁岩:產地3處,主要集中分布在撫順,全省保有儲量36.4億噸,其中工業儲量32.8億噸,占總量90%。

化工、建材及其它非金屬礦產

化工、建材及其它非金屬礦產34種,產地160處,非金屬礦產種類多、分布廣、儲量豐富。全省有探明儲量的礦產為硼,硫鐵礦、電石灰岩、含鉀砂頁岩、砷、磷、泥炭、金剛石、石墨、水晶、硅灰石、滑石、雲母、長石、玉石、水泥原料、玻璃原料、飾面石材、高嶺土、陶瓷土、膨潤土、珍珠岩、沸石、透閃石等共三十多種,其中硼,金剛石、滑石、玉石等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

硼:集中分布於鳳城、寬甸、大石橋一帶。產地18處,保有儲量B2O3為2611萬噸。其中工業儲量1569萬噸。主要礦石類型為硼鎂石及硼鎂鐵礦。主要生產礦山有楊木桿、二人溝、欒家溝、後仙峪等。

硫鐵礦:產地10處(不含伴生硫產地),保有礦石儲量3908萬噸,其中工業儲量2467萬噸。

水泥灰岩:主要分布於遼東半島及太子河流域,產地39處,保有儲量19.6億噸,其中工業儲量12.7億噸,主要生產礦山有周水子南山、周水子玉山、福金溝、火連寨、牛毛嶺、下富爾溝、小屯、雙廟子等。

金剛石:集中分布於瓦房店一帶,原生金剛石產地6處、金剛石砂礦3處,保有儲量金剛石2000千克。

玉石:保有儲量8.3萬噸,累計消耗儲量占累計總儲量95%以上。

膨潤土:分布於黑山、凌源、建平及法庫一帶,產地4處,保有儲量5391萬噸,其中工業儲量2349萬噸。

飾面用石材:主要有飾面用輝長岩、飾面用大理岩等。

玻璃原料:主要有玻璃用石英岩、玻璃用白雲岩、玻璃用砂等。其中玻璃用石英岩產地7處,保有儲量2.6億噸;玻璃用砂3處,保有儲量1782萬噸。

㈢ 在赤峰哪個旗縣的礦最多

赤峰市各類礦產70餘種,礦床和礦(化)點1000餘處。已基本探明保有儲量的礦產30餘種,礦產地70餘處。已探明煤炭儲量約24億噸,主要分布在平庄、元寶山等地;金66噸,分布在郊區南部,敖漢旗、喀喇沁旗、寧城縣4個旗縣區:鐵礦石約1億噸,發源於克旗黃崗粱、大黑山一帶;銅15萬噸(金屬量),主要集中於北部5個旗縣;鉛114萬噸(金屬量)、鋅305萬噸,主要分布在翁牛特旗、巴林左旗、克什克騰旗等地;錫47萬噸(金屬量),主要分布在克旗、林西境內。非金屬礦產發現和開采利用的有螢石、水晶、葉臘石、膨潤土,石灰岩、珍珠岩、松脂岩、優質磚瓦粘土、硅石、重晶石、滑石等30多個礦種。其中葉臘石(已定名為巴林石)儲量約12 000噸,是雕刻工藝品的優質原料,產於巴林右旗沙布爾台蘇木牙烏圖山,其含千分之五雞血石,被譽為稀世之寶,中外聞名。

㈣ 鎳都的資源分布

截止1991年底,已發現各類礦產地94處。其中,大型礦床14處,中型礦床7處,小型礦床23處,礦點或礦化點50處。 一、鐵礦
以中、小型貧鐵礦為主,儲量不大。主要為沉積變質型(鞍山式),沉積型和熱液型次之。
1、沉積變質型(鞍山式)鐵礦
東大山鐵礦(44,礦產資源圖礦點編號,下同)1958年7月,祁連山地質隊(現甘肅省第六地質隊)發現。在河西堡北西17度10.5公里處。儲量2247.3萬噸,其中工業儲量1282.4萬噸。
芨嶺鐵礦(18)1958年11月,祁連山地質隊發現。在芨嶺火車站北東25度4公里處。儲量105.64萬噸。
三回頭溝鐵礦(25)1959年,地質六隊發現。在露泉火車站北東32度1.3公里處。品位TFe25-40,估算儲量2萬噸。
平口鐵礦(26)1959年3月,地質六隊發現。在芨嶺火車站南東77度11.5公里處。品位TFe30-39,估算儲量0.46萬噸。
紅疙瘩溝鐵礦(43)1973年,地質六隊發現。在平口火車站北東87度3.4公里處。平均品位TFe30.61,地質儲量2.06萬噸。
馬大坂鐵礦(13)1959年,地質六隊發現。在芨嶺火車站北東25度11.5公里處。品位TFe34,估算儲量0.2萬噸。
三岔溝鐵礦(20)1965年,省地礦局區測一隊發現。在市區北西63度17公里處。目估品位TFe25-40,最高50,估算儲量0.46萬噸。
小寬溝堖鐵礦(32)在平口火車站北西22度3.2公里處。品位TFe19.22-32.78,平均26.78,估算儲量0.7萬噸。
2、沉積型鐵礦
曹大坂鐵礦(10)1960年,地質六隊發現。在市區北西55度30公里處。主要為菱鐵礦石,品位TFe35,遠景儲量20萬噸。
煤山子鐵礦(54)1960年,省地礦局區測一隊發現。在永昌縣城北西58度3公里處。品位TFe40.94-44.19,估計儲量0.2萬噸。
紅山窯鐵礦 (61)1960年,省地礦局區測一隊發現。在永昌縣城北西80度30公里處。平均品位TFe30.61,地質儲量6.64萬噸。
3、熱液型鐵礦
鐵山咀鐵礦(47)省地礦局區測一隊發現。在河西堡火車站北東75度23.7公里處。品位TFe30-35,估算儲量1萬噸。
赤金子鐵礦 (48)省地礦局區測一隊發現。在河西堡北東78度28公里處。儲量C+D級3萬噸。
龍口鐵礦 (49)省地礦局區測一隊發現。在河西堡火車站北東81度38.4公里處。目估品位TFe25-40,估算儲量0.41萬噸。
二、鐵錳礦、鉻礦
紅泉北鐵錳礦 (30)省地礦局區測一隊發現。在河西堡火車站北西3度13公里處。品位Mn7.71,Fe20361.9,Sio219.15,估計儲量8.3萬噸。
鉻礦系金川硫化銅鎳礦床中的伴生礦產。主要含鉻礦物為鉻鐵礦、鉻尖晶石等。Cr203含量平均0.47,儲量170.7萬噸。尚未回收利用。 一、鎳礦
鎳礦是金昌主要礦藏,僅為岩漿型硫化銅鎳礦床一種類型。其中,金川硫化銅鎳礦床儲量豐富,在世界同類礦床中,可與加拿大薩德貝里相媲美,位居世界第二。除豐富的銅、鎳外,並伴生有鉑、鈷等20餘種稀貴金屬礦產。
金川硫化銅鎳礦(41)地處白家咀一帶。含礦超基性岩體呈不規則岩牆狀,不整合侵入於前長城系白家咀子組大理岩和混合岩之間。走向北西50-60度,傾向南西,傾角在70度以上,局部50度左右。岩體總長6500米,寬15一528米,延深400-1200米尚未尖滅。按自然形態和後期斷層分割由西向東形成四個礦區。I礦區的岩體和礦體均出露地表,形成典型的硫化礦床氧化帶。岩體長1500米,寬170-320米,東部僅幾十米,西部延深700米尚未尖滅。II礦區岩體出露地表,而礦體則隱伏於地下200-400米。岩體長3000米,中部寬500多米,向兩端變窄,約200-300米。西部延深1200米尚未尖滅。III、IV礦區岩體均覆蓋於第四系之下,分別長500和1100米,寬100米和200-300米,向兩端逐漸尖滅。
全區共計682個大小不等的礦體。按成因可分為:岩漿熔離型、岩漿深部熔離一一貫入型、晚期貫入型和接觸交代型等四大類型。礦石類型主要有:海綿狀、星點狀、塊狀、半塊狀、浸染狀和網脈狀等。礦物成分主要為:磁黃鐵礦、鎳黃鐵礦、紫硫鎳鐵礦、黃鐵礦、黃銅礦、方黃銅礦、墨銅礦、馬基諾礦、鉻尖晶石、磁鐵礦及鎳華、孔雀石、蘭銅礦等。礦石中有用元素含量:富礦平均Ni2.02,Cu1.32;貧礦平均Ni0.55,Cu0.32。尚有豐富的鈷、硒、蹄、硫、鉻、鉑、鈀、金、銀、鋨、銥、釕、銠及微量鎵、鍺、銦、鉈、錸、鎘等10多種稀貴金屬礦產。共探明礦石儲量51693.3萬噸,鎳金屬儲量553.11萬噸,銅金屬儲量349.92萬噸。截止1990年底,尚保有鎳金屬儲量505.09萬噸,銅金屬儲量322.21萬噸。
北海子銅鎳礦(68)1961年,地質六隊發現。在永昌縣城北東35度3公里處。含礦的中一基性岩體共有5個,侵入於下寒武統變砂岩中,長50-400米,寬3-30米,最寬達110米,延深10餘米,即分岔急驟變薄並有尖滅之勢。以中粒閃長岩為主,少量橄欖輝長岩。其中以II號岩體礦化較好,呈北西5度的透鏡狀產出,地表可分東西2個礦化帶,共4個氧化礦體。最大礦體長123米,厚8.2米,其餘長10-35米,厚1-2米。礦物主要為黃鐵礦、磁黃鐵礦、孔雀石、蘭銅礦等。含鎳一般0.3-0.4,最高0.6,銅一般0.34-0.60,最高2.27,鈷最高0.058。
二、銅礦
銅礦主要有岩漿銅鎳型銅礦,含銅多金屬銅礦和熱液石英脈型銅礦。除銅鎳型銅礦外,其餘均為礦化點。
1、岩漿銅鎳型銅礦
岩漿銅鎳型銅礦為最主要的工業銅礦類型。金川硫化銅鎳礦床最大,其次為北海子銅鎳礦化點。
2、多金屬銅礦
二道溝銅礦(3)1963年,地質六隊、物探隊共同發現。在白家咀北西45度31.4公里處。礦物主要為孔雀石、蘭銅礦、褐鐵礦等,沿岩石裂隙分布。品位Cu0.37-3.78,Pb0.08,Zn0.22。
頭道溝銅礦 (8)1963年,地質六隊發現,在白家咀北西46度30.2公里處。主要礦物有孔雀石、蘭銅礦、方鉛礦等,含銅0.5-1,最高為2。
3、熱液石英脈型銅礦
銀洞溝銅礦(2)1966年,地質六隊發現。在西井北西35度12公里處。含銅3.29,微量鉛和銀。
三道溝銅礦 (7)1966年,地質六隊發現。在白家咀北西52度33.8公里處。Cu含量1.14一7.18。
西井溝銅礦 (14)1963年,地質六隊發現。在西井北東51度1.1公里處。含銅0.82一0.91。
墩子溝銅礦 (23)省地礦局區測一隊發現。在白家咀北西55度16公里處。含銅1.27。
三岔溝上游銅礦 (21)1962年,地質六隊發現。在西井南東65度9.6公里處。品位Cu1.91,Co0.044。
毛家圈銅礦 (75)1967年,省地礦局區測一隊發現。在永昌縣新城子南西83度13.4公里處。含銅0.17-1.39,平均0.51。
毛草泉銅礦 (40)省地礦局區測一隊發現。在河西堡城堡北東5度12.5公里處。銅品位0.32-1.47。
三、鈷、鋁土、鉛鋅、鎢礦
鈷礦系金川銅鎳礦床中的伴生礦產,主要呈類質同像存在於鎳礦物中,礦床中的含量與鎳成正消長關系。少量呈礦物存在,主要為鎳質輝鈷礦,鐵鎳輝鈷礦等。鈷平均品但0.015-0.114。儲量為15.96萬噸。
砂路咀鋁礦 (33)1958年,天祝地質隊發現。在河西堡北東8度9.5公里處。礦石為鋁質頁岩,品位Al20330-37,SiO232.31-58.94,Fe2030.63-1.09。估算儲量12萬噸。
紅山窯鋁礦 (59)1958年,天祝地質隊發現。在永昌縣城北西79度32.4公里處。品位Al2O333-42,鋁硅比0.7。估計儲量5.3萬噸。
小石門溝鉛鋅礦 (92)在永昌縣永安堡南西50度3.6公里處。品位Pb1.17-2.05,Zn0.66-1.11。
饅頭山鎢礦 (73)在永昌縣城南西83度26公里處。產於加里東期灰白色似斑狀花崗岩中。品位W030.27-0.42,Bi 0.5,Mo 0.003,Au 0.1一0.2g/t、Ag1.5-20.0g/tTFe3.2。估計儲量:354.2噸。 一、貴金屬礦
貴金屬礦產均為金川硫化銅鎳礦床中的伴生礦產。金、銀、鉑、鈀、鋨、銥、釕、銠等含量豐富。按礦床規模劃分,金相當於3-5個大礦、銀相當於1-2個大礦,鉑族金屬按鉑計,相當於20個大礦。
1、金、銀礦
金、銀主要分布在金川硫化銅鎳礦1礦區的東部和II礦區的西部,主要富集在銅鎳硫化物富礦體的厚大部位。金、銀大部分呈礦物狀態存在。主要有自然金、金銀礦、銀金礦、鈀金礦、鉑金礦、金鉑鈀礦、碲銀礦、鉍銀礦、碲鉛銀礦等。金含量0.03一0.3克/噸,最高5.1克/噸;銀含量1.0-6.1克/噸,最高26.8克/噸。儲量為金74947.8公斤,銀1272303.4公斤。
2、鉑族金屬礦 (鉑、鈀、鋨、銥、釕、銠)
鉑族金屬主要分布在金川硫化銅鎳礦床I礦區的東部和II礦區的西部。鉑、鈀,主要富集在銅鎳硫化物富礦體的厚大部位,以海綿狀富礦體中,特別是受後期熱液疊加強烈的地段最為富集。鋨、銥、釕、銠圍繞鉑、鈀富集地段周圍分布。鉑、鈀主要呈礦物狀態存在,鉑以砷鉑礦為主,其次為自然鉑等10餘種含鉑礦物。鈀的礦物主要有鉍碲鈀礦、鉍鈀礦、鈀金礦、銻鉑鈀礦等14種。銥、銠主要呈細小礦物,在硫化物中呈包體。鋨、釕主要呈類質同像存在於硫化物中(見礦床地質橫剖面及有用元素含量變化圖)
二、稀有分散元素、稀土元素礦
現有的稀有分散元素礦產均為金川硫化銅鎳礦床中的另一種伴生礦產資源。
1、硒、碲
金川硫化銅鎳礦床中,硒大多分布在銅鎳硫化物礦體中,以類質同像置換硫而存在。黃銅礦、方黃銅礦和鎳黃鐵礦中含量最高。碲主要呈礦物分布在硫化物和氧化物中。碲的礦物主要有碲 鉛礦、碲鉍鎳礦、碲鉍礦、碲銀礦、碲鉑礦等10餘種。硒含量一般為0.0006--0.0044%,碲含量一般為0.0001一0.0007%。儲量分別為硒7210.4噸,碲1583.3噸。
2、鎵、鍺、銦、鉈、錸、鎘
主要分布在銅鎳礦體中。根據II、IV礦區部分組合樣品分析結果,其含量分別為:鎵0.00033-0.00121,鍺0.00006-0.00026,銦0.00004-0.00010,鉈0.00000-0.00007,錸0.00002-0.00031,鎘僅在煙灰中考查過有鎘的存在,但含量不清。
3、稀土元素礦
稀土元素礦產屬馬房子溝磷礦床中的伴生礦產。主要有鑭(La)、鈰(Ce)、鐿(Yb)、釔(Y)等。稀土元素主要賦存在磷的礦物中,其含量隨P205的增高而增高。
非金屬
非金屬礦點50處,其中大型礦床13處,中型礦床6處,小型礦床13處,礦化點18處。有石灰岩、白雲岩、硅石(石英岩、石英砂岩和脈石英)、螢石、磷、硫、粘土、黃土、花崗岩、輝綠岩、膨潤土、石膏、滑石、玉髓一瑪瑙、水晶等15個礦種。
一、石灰岩礦
孩母寺石灰岩礦 (29)地質六隊於1960年發現。在河西堡火車站北西23度15公里處。儲量7113萬噸。
紅泉石灰岩礦 (37)1972年,地質六隊發現。在市區南西85度11公里處。儲量C+D級2582萬噸。
九洞灣石灰岩礦 (28)1984年,地質六隊進行過普查評價。在市區正西14公里處。儲量D級9753萬噸。剝采比0.52。
黃草凹掌石灰岩礦 (27)1984年,地質六隊發現。在市區正西14公里處。儲量7922萬噸。
紅山窯石灰岩礦 (58)1988年,金昌市礦產資源踏勘組發現。在永昌縣城北西79度32.8公里處。估計儲量約30-50萬噸。
毛卜喇石灰岩礦 (63)1988年,金昌市礦產資源踏勘組發現。在永昌縣城北西28度11.4公里處。
二、白雲岩礦
寧遠堡西白雲岩礦 (42)省地礦局區測一隊發現。在市區正南6公里處。估計儲量7.66億噸。
小白芨芨溝白雲岩礦 (17)1967年,區測一隊發現。在芨嶺火車站北西26度6.3公里處。估計儲量17635萬噸。
大窯溝白雲岩礦 (16)1988年,金昌市礦產資源踏勘組發現。在芨嶺火車站北東25度8公里處。估計儲量約14.66億噸。
東大山白雲岩礦 (45)1959年,地質六隊作過礦點檢查評價。在河西堡北西5度8.3公里處。估計儲量6545萬噸。
三、硅石礦
1、石英岩礦
高石咀石英岩礦(46)1964年10月,地質六隊發現。在河西堡北西23度10公里處。儲量為C級654.5萬噸,D級158.7萬噸。合計813.2萬噸。
砂路咀石英岩礦 (36)1964年,地質六隊發現。在河西堡北西18度14公里處。儲量C2級709.29萬噸。
毛草泉石英岩礦 (39)1962年,地質六隊發現。在河西堡城堡北東10度14公里處,儲量為D級51.4萬噸,表外48.4萬噸。
赤金子石英岩礦 (50)1961年,地質六隊發現。在白家咀南東60度21.5公里處。估計儲量18萬噸。
東水崖子石英岩礦 (51)1965年,地質六隊發現。在白家咀南東68度34.7 公里處。估計儲量約60萬噸。
2、石英砂岩礦
馬蓮溝石英砂岩礦 (83)1959年,地質六隊發現。在永昌縣城南西65度44公里處。估計儲量7000萬噸。
長溝石英砂岩礦 (76)在新城子鎮南西45度6公里處。
風門山石英砂岩礦 (70)1988年,金昌市礦產資源踏勘組發現。在青山堡火車站北西66度1.5公里處。
3、脈石英礦
大橫溝脈石英礦 (88)區測一隊發現。在山丹軍馬一場南東49度8.2公里處。估計儲量795萬噸。
澇池溝脈石英礦 (5)1983年,地質六隊發現。在白家咀北西48度30公里處。儲量不詳。
四、螢石礦
夾道頭溝螢石礦 (78)1960年地質六隊作過礦點檢查評價。在永昌縣城南西58度21公里處。D級儲量29.06萬噸。
照路溝螢石礦 (77)在永昌縣城南西56度18.5公里處。儲量C+D級78.91萬噸,屬中型礦床。
火燒溝螢石礦 (80)1960年和1967年,分別由地質六隊、區測一隊進行過地表檢查評價。在永昌縣城南西37度13公里處。估計遠景儲量6.5萬噸。
郜家灣螢石礦 (55)在永昌縣紅山窯北西25度6公里處。
東石門螢石礦 (89)在永昌縣新城子南東3度17公里處。
四溝堖螢石礦 (84)在永昌縣城南西57度26.3公里處。
南泥塘子螢石礦 (87)在山丹軍馬一場南東72度11.8公里處。估計礦石儲量達9.54萬噸。
寺兒溝堖螢石礦 (93)在永昌縣永安堡南西37度8.3公里處。
五、磷礦
馬房子溝磷礦 (22)1973年,地質六隊發現。在白家咀北西72度19公里處。儲量B級137.23萬噸,C級1152.09萬噸 ,D 級613.23萬噸,合計1902.64萬噸,表外儲量78萬噸。為一中型低品位磷塊岩礦床。
大黑溝磷礦 (19)1973年,地質六隊發現。在白家咀北西67度23公里處,系馬房子溝磷礦西延部分。D級十遠景儲量211.2萬噸,其中D級57.6萬噸。
大大坂溝磷礦 (31)1973年,地質六隊發現。在市區正西11公里處。
棕子井溝磷礦 (6)地質六隊發現。在市區北西59度36公里處。
六、硫礦
硫為金川硫化銅鎳礦床中的伴生礦產,含硫礦物主要有磁黃鐵礦、黃鐵礦、鎳黃鐵礦、紫硫鎳鐵礦、黃銅礦、方黃銅礦、馬基諾礦、白鐵礦等。儲量為2046.3萬噸。
七、粘土礦
紅山窯粘土礦 (57)在永昌縣城北西78度32公里處。地質儲量200萬噸。
毛卜喇粘土礦 (62)1959年地質六隊作過評價。在河西堡城堡南西78度14公里處。
馬家灣粘土礦 (66)在永昌縣城北東40度8.5公里處。儲量24.5萬噸。
馬營溝粘土礦 (90)在永昌縣城南西52度40公里處。估計儲量4.4萬噸。
上泉溝粘土礦 (85)在永昌縣城南西60度39.5公里處。
西大坂粘土礦 (56)在永昌縣城北西74度42公里、郜家灣西7.5公里處。
砂路咀粘土礦 (34)在河西堡北西15度11.7公里處。估計儲量39.36萬噸。
風門山粘土礦 (71)1988年金昌市礦點組踏勘發現。在青山堡火車站北西66度1.5公里處。
八、花崗石礦
九井花崗石礦 (65)1988年金昌市礦點組發現。在永昌縣城北西25度7公里處。估計該礦總體積為2200萬立方米。
九、膨潤土礦
紅泉膨潤土礦 (38)1972年,地質六隊發現。在河西堡火車站正北10公里處。總儲量2818萬噸(不含南礦帶)。其中北礦帶19-28線間儲量,B級256.9萬噸,C級1174萬噸,D級307.2萬噸,合計1738.1萬噸。
十、其他非金屬礦
頭道溝一二道溝變輝綠岩礦 (4)1966年和1983年由地質六隊相繼發現。在白家咀子北西48度29公里的頭道溝一二道溝一帶。估計礦石儲量5.4億噸。
白土灘黃土礦 (69)在河西堡南東75度20公里處。儲量226.5萬噸。
青土井石膏礦 (12)1966年區測一隊發現。在市區北西36度17公里處。估計儲量30.8萬噸。
東水崖子滑石礦 (52)在河西堡火車站正東41公里處。
干澇池溝玉髓一瑪瑙礦 (94)在永昌縣城北西33度53公里處。含礦率約為10公斤/立方米,估計儲量2690噸。
青山堡水晶礦 (95)在永昌縣城北東82度34公里,南西距青山堡火車站9.5公里。化學成分Si02達98以上。 一、煤礦
紅山窯煤礦 (60)在永昌縣城北西79度32.5公里處。儲量581.4萬噸。其中,工業儲量41.4萬噸,遠景儲量540萬噸。
廟兒溝煤礦 (74)在永昌縣城南西75度21公里處。儲量965.7萬噸。
馬營溝(西大坂)煤礦 (82)在永昌縣城南西72度43公里處。儲量1054.7萬噸。
上泉溝煤礦 (86)在永昌縣城南西58度37公里處。儲量2093.9萬噸。
東石門煤礦 (91)在永昌縣城南51度41公里處。儲量1878.5萬噸。
毛卜喇煤礦 (64)在永昌縣城北西18度10公里處。儲量486萬噸,其中工業儲量265.8萬噸,遠景儲量302.6萬噸。
馬家灣煤礦 (67)在永昌縣城北東62度8.5公里處。儲量540.4萬噸,其中工業儲量265.8萬噸,遠景儲量274.6萬噸。
風門山煤礦 (72)在永昌縣城北東85度22.5公里處。
砂路咀煤礦 (35)在河西堡城堡北西31度13公里處。遠景儲量154萬噸。
曹大坂煤礦 (11)在市區北西55度26公里處。遠景儲量234萬噸。
二、石油
青土井石油礦點 (9)在潮水盆地中,距自家咀北西30度23公里。潮水盆地東西長150公里,寬50公里,面積約6800平方公里。含油層為侏羅系砂質泥岩、頁岩、油頁岩、中粒砂岩等。總厚1100-1800米。礦點位於青土井構造中,曾見原油沿斷層面流出地面。

㈤ 本人急需中國主要有色金屬礦產分布圖!!!

江西大余鎢礦,湖南郴州柿竹園鎢礦

湖南錫礦山銻礦,湖南桃江板溪銻礦,湖南新邵龍山銻礦,湖南桃源沃溪銻礦

江西德興銅礦,安徽銅陵銅礦,湖北大冶銅礦,山西中條山銅礦,甘肅白銀廠銅礦,雲南東川銅礦,西藏玉龍銅礦

貴州銅仁汞礦,貴州務川木油廠汞礦

河南張窯院鋁土礦,廣西平果鋁土礦,山西孝義克俄鋁土礦,福建漳浦鋁土礦,海南蓬萊等等鋁土礦,山東淄博鋁土礦,河南鞏縣小關鋁土礦,山西陽泉百家莊鋁土礦

雲南個舊錫礦,廣西大廠錫礦,廣西平桂錫礦,廣東海陸豐錫礦,廣東信宜銀岩錫礦

四川攀枝花鈦礦,廣東茂名鈦礦

新疆哈密黃山鎳礦,新疆喀拉通克鎳礦,甘肅金昌金川鎳礦,雲南元江鎳礦

內蒙古白雲鄂博稀土礦

山東招遠金礦,河南小秦嶺金礦,吉林樺甸縣夾皮溝金礦,新疆若羌縣大青山金礦,黑龍江烏拉嘎金礦,承德赤峰朝陽金礦,新疆阿勒泰金礦

湖南水口山鉛鋅礦,黑龍江西林鉛鋅礦,遼寧紅透山鉛鋅礦,遼寧青城子鉛鋅礦,河北蔡家營子鉛鋅礦,內蒙古白音諾鉛鋅礦,甘肅西成鉛鋅礦,陝西鉛硐山鉛鋅礦,青海錫鐵山鉛鋅礦,湖南黃沙坪鉛鋅礦,廣東凡口鉛鋅礦,浙江五部鉛鋅礦,江西冷水坑鉛鋅礦,江蘇棲霞山鉛鋅礦,廣西大廠鉛鋅礦,雲南省的蘭坪鉛鋅礦,雲南會澤鉛鋅礦,雲南都龍鉛鋅礦,四川大梁子鉛鋅礦,雲南金頂鉛鋅礦

㈥ 請問赤峰的礦產資源多嗎

在今經棚鎮倒是有很多礦洞,鉬礦,銀礦,好多的,好像沒有你說的錳礦

㈦ 稀有、稀土、貴金屬礦產研究室

1.業務抄定位

以稀有稀土和貴金屬為重點,以南嶺、阿爾泰、西南三江等重要成礦區帶為基地,以成礦系列成礦體系理論的創新為科學目標,通過創建特色團隊,服務國家,服務社會。

2.發展方向

以實驗室為平台,以項目為依託,立足科研基地,培養新一代的礦種專家和區帶專家為目標,開展地質科學研究。

3.研究內容

面向全國,以典型礦床研究為切入點,主攻稀有、稀土和貴金屬礦產的成礦規律及其成礦預測研究,兼顧鎢、錫、銅、錳、鎳、菱鎂礦等礦產,以開展稀土金屬礦產的開發環境研究為輔助,探索、總結符合中國國情的礦產資源的地質科學研究、勘查與開發的模式。

㈧ 礦產資源種類與分布

1.金屬礦產

可提取某種金屬元素的礦產資源稱為金屬礦產。按工業用途可分為:

1)黑色金屬礦產,如鐵、錳、鉻、釩、鈦等;

2)有色金屬礦產,如銅、鉛、鋅、鋁、鎂、鎳、鈷、鎢、錫、鉬、鉍、銻、汞等;

3)貴金屬礦產,如金、銀、鉑、鈀、鋨、銥、釕、銠等;

4)稀有、稀土和分散金屬礦產,如鉭、鈮、鋰、鈹、鋯、銫、銣、鍶、鑭、釹、釤、釔、鍺、鎵、鎘、硒、碲等。

金屬礦產是現代工業的重要支柱。黑色金屬礦產中的鐵礦石是鋼鐵工業最基本的原料;有色金屬礦產中的銅、鉛、鋅廣泛用於電氣工業、機器製造、化學工業及國防工業的各個方面;貴金屬礦產中的金是貨幣的代表,在工業上也有很廣泛的用途。

金屬礦產提供工業使用的主要是金屬元素。這些元素的克拉克值通常都比較低,必須通過成礦作用才能富集成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礦產。許多礦物都含有金屬元素,但只有某些礦物具有工業價值。如鐵的礦石礦物只有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和菱鐵礦4種;金的礦石礦物主要是自然金、銀金礦和碲金礦3種。

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的金屬礦產有59種,工業上應用最廣泛的有鐵、銅、鉛、鋅、金和鎢等。金屬礦產資源在地理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如鐵礦主要分布在前蘇聯、巴西、澳大利亞和美國;銅礦主要分布在智利、美國、前蘇聯、尚比亞和加拿大;金礦主要分布在南非、前蘇聯、美國和澳大利亞。

我國已探明的金屬礦產有54種之多,其中鎢礦和錫礦的儲量分別列世界的第一和第二位。我國金屬礦產在分布上不均衡。如鐵礦主要分布在遼寧、冀東、川西等地;銅礦主要分布在川滇、西藏昌都、山西中條山和長江中下游等地區;鉛鋅礦主要分布在南嶺、川滇和秦嶺—祁連山一線;金礦主要分布在山東、青海等地;鎢礦主要分布在南嶺地區(圖5-4)。

圖5-4 中國金屬及能源礦產資源分布圖

2.非金屬礦產

可以提取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或可以直接利用的非金屬礦產及其集合體的礦產資源,稱為非金屬礦產。工業上除少數非金屬元素(如硫和磷等)之外,大多數非金屬礦產是直接利用礦物或集合體的某些物理、化學性質和工藝特性。如金剛石大多數是利用它的硬度和光澤;雲母是利用其透明度和絕緣性;水晶是利用它的光學和壓電性能等等。非金屬礦產按工業用途可分為:

圖5-5 非金屬礦產冰洲石

1)冶金輔助原料,如螢石、菱鎂礦、耐火黏土、白雲岩和石灰岩等;

2)化學工業及化肥工業原料,如磷灰石、磷塊岩、黃鐵礦、鉀鹽、岩鹽、明礬石和石灰岩等;

3)工業製造業原料,如石墨、金剛石、雲母、石棉、重金石和剛玉等;

4)壓電及光學原料,如壓電石英、光學石英、冰洲石(圖5-5)和螢石等;

5)陶瓷及玻璃工業原料,如長石、石英砂、石英岩、高嶺土和黏土等;

6)建築材料及水泥原料,如石灰岩、大理岩、石膏、花崗岩、珍珠岩等;

7)寶石及工藝美術材料,如硬玉、軟玉、剛玉、瑪瑙、水晶、石榴子石、綠松石、琥珀、葉蠟石、蛇紋石、孔雀石、電氣石、綠柱石和橄欖石等。

非金屬礦產是人類最早利用的一種礦產,石器時代的石刀、石斧,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彩陶,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按照分類,可以看出非金屬礦產用途很廣。實際上,現在人類對非金屬礦產的需求量已遠遠超過對金屬礦產的需求量。

非金屬礦產具有與金屬礦產不同的特點,表現為:①組成非金屬礦產的主要元素O、Si、Al、Fe、Ca、Na、K、Mg等的克拉克值高,因而礦種多、分布廣、儲量大。②利用方式多,除少數礦種用來提取非金屬元素或化合物外,大多數礦種可以直接利用礦物、礦物集合體和岩石的某些物理、化學性質和工藝特性。③可一礦多用,如膨潤土、高嶺土等黏性礦物,既可作耐火材料和陶瓷原料,又可作填充料、塗料等;石灰岩可依據其不同性能,用作電石、水泥、化工、熔劑、建材等原料。

盡管非金屬礦產的礦種多、分布廣,但某些開采、生產技術要求較高、工藝性質特殊的礦種在世界上的分布是有局限性的,如金剛石主要分布在扎伊爾、波札那、澳大利亞,重金石主要分布在美國、印度和加拿大。

我國是世界上非金屬礦產種類比較齊全的國家之一。目前,已探明儲量的非金屬礦產約80種,產地4500多處,其中硫鐵礦、石墨、重晶石、高嶺土、葉蠟石、石膏、硅藻土、玻璃原料、大理岩和花崗岩等20多種在國際上占優勢。沸石、珍珠岩、硅灰石、黏土等幾十種非金屬礦產可望成為國際優勢礦產。金剛石、藍寶石、天然鹼和鉀鹽也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圖5-6)。

㈨ 赤峰有哪些礦

各類礦產70餘種,礦床和礦(化)點1200餘處。已基本探明保有儲量的礦產43餘種,礦產地70餘處。已探明煤炭儲量約24億噸,主要分布在平庄、元寶山等地;金66噸,分布在郊區南部,敖漢旗、喀喇沁旗、寧城縣4個旗縣區:鐵礦石約1億噸,發源於克旗黃崗粱、大黑山一帶;銅15萬噸(金屬量),主要集中於北部5個旗縣;鉛114萬噸(金屬量)、鋅305萬噸,主要分布在翁牛特旗、巴林左
旗、克什克騰旗等地;錫47萬噸(金屬量),主要分布在克旗、林西境內。非金屬礦產發現和開采利用的有螢石、水晶、葉臘石、膨潤土,石灰岩、珍珠岩、松脂岩、優質磚瓦粘土、硅石、重晶石、滑石等30多個礦種。其中葉臘石(已定名為巴林石)儲量約12
000噸,是雕刻工藝品的優質原料,產於巴林右旗沙布爾台蘇木牙烏圖山,其含千分之五雞血石,被譽為稀世之寶,中外聞名
這是我查到的資料,還有在赤峰市開礦的大多是鉛鋅礦,鐵礦,有一部分金礦,還有煤礦,鉛鋅礦集中在赤峰市的北部旗縣,鐵礦集中在南部,如敖漢旗,金礦如紅花溝,金廠溝梁,煤礦有元寶山露天礦,風水溝煤礦
希望能幫到您!!!

㈩  貴金屬礦產

1)金

世界各國十分重視金礦的勘查和開發。世界黃金資源分布廣泛,但不平衡。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到1998年底黃金儲量45000t和儲量基礎72000t(不包括中國和其他一些沒有公開數據的國家),儲量較大的國家有南非、原蘇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等資源大國。其中南非約佔世界黃金資源量的一半,佔世界黃金儲量基礎的48%,巴西、原蘇聯和美國各約占資源總量的12%。

金礦可形成於各個地質時期和各種地質構造環境及岩石類型中。原生金礦類型多,勘查和開采原生金礦的主要類型有:①前寒武紀地盾、地台區綠岩帶金礦,包括加拿大赫姆洛金礦、美國霍姆斯塔克金礦;②元古宙原始地槽坳陷區含金-鈾礫岩型金礦,包括南非維特瓦特斯蘭德金礦;③古生代褶皺區的美國卡林型金礦和烏茲別克穆龍套型金礦;④中、新生代與火山岩和次火山岩、小侵入體有關的金礦,包括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波爾蓋拉和利希爾島金礦、菲律賓阿庫潘-安塔莫凱金礦、日本菱刈金礦等;⑤現代砂金礦床和⑥伴生金礦。其中1和2類集中在前寒武紀,佔世界金儲量的70%;4類集中在中、新生代,約佔世界金儲量的25%;3類在古生代地層中的金礦約佔5%。可見,世界金儲量集中在「一老一新」是明顯的。

80年代以來全球性找金活動達到前所未有的熱度,發現了一大批大型和特大型金礦。尤其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日本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國在金礦的找礦和勘查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進展。如:①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麥克勞林金礦床發現於1981年,金儲量100t,平均品位4.98g/t。礦床為產於火山岩和沉積岩中的網脈浸染型金礦床,礦體產於硅化凝灰岩中。②美國卡林金礦帶在72km范圍內有21個金礦床,截至1988年底總可采儲量達1026t,以金坑(319t)和波斯特-貝茨礦床(551t)為最大。卡林金礦帶原勘探深度在100~300m以內,均屬低品位沉積岩容礦的微細浸染型金礦。卡林金礦帶自1987年執行深鑽計劃以來找礦成果卓著,先後在礦區深部發現一系列高品位大型金礦床。近年來,又在深度450m以下發現了「高沙漠」金礦(60t,品位10.3~20.6g/t)和「綠松石」金礦(155t,品位12g/t)。可見,卡林金礦帶深部找礦仍有巨大的潛力。③加拿大安大略省赫姆洛金礦床於1982年發現,儲量597t,品位7.78g/t,屬太古宙綠岩帶中層控浸染型礦床。④加拿大西北地區通德拉金礦床位於耶洛奈夫東北240Km處,1982年發現,儲量150t,品位6.20g/t。礦床產於太古宙火山岩帶的陡傾長英質火山碎屑岩中,受剪切構造控制。⑤日本九州菱刈金礦床於1980年發現,儲量120t,品位80g/t,加上在其旁側發現的山田和山神金礦床,總儲量約260t,平均品位接近70g/t,屬第三紀淺成熱液石英脈型或熱泉型。近年在該礦區又發現一條舉世罕見的特大型含金礦脈,儲量40~50t,品位20~25g/t。⑥巴布亞紐幾內亞恩加省波爾蓋拉金礦床由70年代以前的一個小型金礦床(儲量僅幾噸)至90年代劇增為特大礦,儲量420t,品位3.7g/t,其礦化與中新世閃長岩成分的淺成斑岩侵入體有關。⑦巴布亞紐幾內亞火山岩型亞利希爾金礦床(573t,品位3.4g/t)。⑧前捷克斯洛伐克綠岩型塞利納-莫克爾金礦區。⑨巴西巴拉州砂金礦下部風化岩石中的佩達拉金礦床。80年代以來新發現的特大型金礦床還有:智利馬里昆加淺成熱液金礦-斑岩金礦帶的雷富希奧(可采儲量103t)、拉科伊帕(126t)等金礦床,整個礦帶金的地質儲量已超過四五百噸;美國阿拉斯加州諾克斯堡斑岩型銅金礦床(Au>124t);環太平洋火山岩區斑岩型銅金礦和火山岩型金礦的找礦也有巨大進展,如印度尼西亞的格拉斯貝格夕卡岩-斑岩型銅金礦床(1200t,品位1.8g/t)、巴圖希賈烏斑岩型金礦;菲律賓發現迪比迪奧斑岩型金礦;澳大利亞發現卡迪亞斑岩型金礦;智利發現塞羅卡塞爾和帕斯誇斑岩型金礦;秘魯和厄瓜多各發現了波里納和加比斑岩型金礦;美國發現了朱諾和諾克斯堡斑岩型金礦,還有麥克唐納火山岩型金礦等。目前,環太平洋火山岩區還在繼續工作和發展中。原蘇聯雅庫特的涅日達寧(475t,品位5g/t);馬丹加的邁斯科耶金礦(277t,品位12g/t);吉爾吉斯斯坦的庫姆托爾金礦(316t,品位4.4g/t),堪察加的阿梅季斯特金礦(96t,品位16g/t)等。另外,近年來有些著名老金礦區金儲量有明顯擴大,如南非蘭德金礦區新查明幾個儲量為幾百噸的金礦床,在該盆地深部發現了大型含金古礫岩型金礦床;多米尼加「老村莊」金礦儲量已擴大到600t以上。90年代以來,老地層中的金礦以及紅土型金礦也有大的發現,坦尚尼亞和委內瑞拉等在太古宙綠岩帶,馬里、尼日等在早元古代綠岩帶中均發現了大型金礦床;俄羅斯發現了特大型前寒武紀黑色頁岩型金(鉑)礦床;委內瑞拉1991年在綠岩帶地層分布區發現一大型紅土型金礦床(390t,品位1.25g/t)(古方,1994和何金祥,1998)。

此期間中國的金礦勘查工作發展迅速,取得了建國以來最輝煌的成就。發現和探明了一批大型金礦。值得注意的是,在黔西南的二疊系、三疊系中發現了很有前景的微細浸染型金礦,形成「黔西南金礦成礦遠景區」,被譽為滇黔桂「金三角」,成為中國新的黃金基地。此後,在四川、甘肅、陝西、寧夏等省(區)都相繼發現了該類型金礦,又找到一個陝甘川新的「金三角」區,進一步拓寬了找金領域。此外,膠東和小秦嶺地區老金礦區、帶,又發現一批新的礦床,如膠東台上超大型金礦,在廣東省雲開地區找到了焦家式破碎帶蝕變岩型金礦——河台金礦,在海南省找到抱板等一系列金礦,近來又找到石英脈型富金礦——抱倫金礦。還發現了一些新類型金礦,如:山東省發現花崗岩型(斑岩型?)金礦;內蒙古發現鉀長花崗岩脈型金礦;安徽省新橋發現鐵帽型金礦。近十多年的重大進展,在礦床類型上主要是繼續發現綠岩帶型金礦新礦床和擴大儲量;找到了一批剪切帶型大型金礦;微細浸染型(卡林型)金礦的找礦取得了重大突破。

從中國金礦類型看,應著重抓淺成低溫熱液型(火山-次火山岩型)、微細浸染型(卡林型)、蝕變岩型和綠岩型金礦的找礦。在強調尋找獨立金礦的同時,還需要重視尋找含金多金屬礦床,此外應特別重視構造的研究和分析。

世界黃金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其儲量和儲量基礎分別占總資源量的58%和80%,而儲量占儲量基礎的73%,說明金礦勘查程度較高。但儲量和儲量基礎靜態保證年限分別為21年和29年,只能保證21世紀頭20年的生產。不過70年代以來的找金熱還在繼續,80年代以來發現不少大金礦,全球金礦的資源潛力仍較大,尤其是西南太平洋地區和拉美各國,黃金勘查前景可觀,儲量將不斷增多,保證程度也會進一步提高。

2)銀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1998年世界銀儲量和儲量基礎分別為28×104t和42×104t。銀礦分布廣泛,儲量主要集中在墨西哥、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秘魯等國,它們佔世界總儲量的57%。世界銀資源約有2/3來自銅、鉛-鋅、金等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礦床中,1/3以產銀為主的脈型礦床。雖然最新發現是原生金、銀礦床,但巨大的未來儲量和資源預計仍來自副產銀的賤金屬礦床的發現。世界銀資源主要分布在3個巨型含銀構造帶中,即環太平洋帶、地中海帶和蒙古-鄂霍次克帶。銀成礦區的分布具規律性,它們都產於大洋—大陸過渡型成礦系統中;中—新生代褶皺帶的主要銀成礦區也都與大洋和大陸含礦構造的結合部位有關。最大的過渡型成礦系統的銀礦化時代為漸新世—中新世。第二個過渡型成礦系統為在大西洋和北冰洋中脊裂谷帶及相鄰褶皺帶的白堊紀—老第三紀的銀多金屬成礦區。銀的主要礦床類型有:①與中—新生代火山岩、次火山岩有關的淺成熱液礦床;②中溫熱液銀-有色金屬礦床;③中溫熱液銀-鈷-鎳礦床;④碳酸鹽中的交代型銀礦床等。

根據容礦岩石和主要有用元素組合劃分的主要銀礦床類型有:①陸相火山岩、次火山岩容礦的銀礦床;②海相鈣-鹼性火山岩和火山沉積岩容礦的含銀硫化物礦床;③碳酸鹽岩、夕卡岩容礦的銀鉛鋅交代礦床;④變質岩、碎屑沉積岩容礦的銀鉛鋅礦床;⑤前寒武紀變質火山岩、沉積岩、輝綠岩容礦的銀鈷鎳鉍砷脈狀礦床;⑥砂頁岩容礦的同生沉積礦床。由於銀礦多與其他金屬礦床共生,所以各種金礦、鉛鋅礦、銅礦勘查的成礦理論、礦床模式以及地質和物化探方法均可用於相應類型的銀礦勘查。找礦應根據各地區的地質構造環境、容礦岩石、礦化類型特點綜合考慮,合理選擇相應的勘查方法。

按賦礦岩石不同及金屬組合的差異,白鴿等(1994)提出中國銀礦床可分為8大類29個亞類,以產於火山岩系接觸蝕變岩系和構造破碎蝕變岩系最為重要。主要分布在地台邊緣、褶皺系,特別是濱太平洋構造岩漿活化區。成礦時代以中生代和元古宙為主。獨立銀礦床和銀金共生礦床以陸相火山岩和構造破碎蝕變岩型居多。與成礦有關的海相火山岩系多屬細碧角斑岩系,陸相火山岩和侵入岩主要是中酸性鈣鹼性岩石。銀的礦源層及賦礦地層以元古宙和古生界為主。銀礦的遷移、就位多受構造控制,合理運用綜合找礦方法是多快好省找銀的有效手段。

中國近十多年來加速了銀礦的找礦、勘查和開發,已成為世界主要銀資源國,銀礦成礦地質條件良好,資源遠景可觀。世界銀資源雖然豐富,但以伴生礦床為主,其開采利用受限。現有儲量和儲量基礎靜態保證年限分別為20年和30年,可見,儲量的保證程度不高,因此必須加強勘查,尤其是加強尋找以銀為主產品的獨立銀礦床。

3)鉑族金屬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1998年鉑族金屬儲量和儲量基礎為70600t和77500t,其分布高度集中在南非、俄羅斯、加拿大和美國,佔世界總儲量的98%。在鉑族金屬中,鉑和鈀的產量約佔90%,其餘金屬約佔10%。佔世界總儲量絕大部分的鉑族金屬勘探和開採的主要礦床類型有:

(1)與基性-超基性岩有關的硫化銅鎳礦型鉑族金屬礦床。這類礦床是世界鉑族金屬儲量和產量的最主要來源。當前世界三大產鉑國家的鉑族金屬主要來源於此類礦床,其代表性的礦床有:南非布希維爾德雜岩體銅鎳硫化物-鉑族金屬礦床(鉑族金屬是主產品,銅、鎳、鈷和其他金屬為副產品);原蘇聯諾里爾斯克含鉑族金屬銅-鎳硫化物礦床和加拿大薩德伯里含鉑族金屬銅鎳硫化物礦床。

(2)與基性-超基性岩有關的鉻鐵礦型鉑族金屬礦床。這類礦床的重要性日益增大,80年代初在南非布希維爾德雜岩體中查明了與UG-2鉻鐵礦層有關的鉑族金屬礦床,使南非鉑族金屬儲量幾乎增加了一倍。該含鉑層主產鉑族金屬,鉻鐵礦作為副產品回收。此外,原蘇聯烏拉爾、衣索比亞和美國阿拉斯加等地的鉑礦床亦屬此類型。

(3)砂鉑礦床。砂鉑礦床與其他礦產的砂礦床區別不大。有殘積、坡積和沖積砂鉑礦床。分布在哥倫比亞、美國、加拿大和原蘇聯。此類礦床屬次要類型,其儲量只佔世界總儲量的百分之幾,其作用逐漸減少。

(4)其他類型。除上述類型外,還發現下述6種類型含鉑族金屬的礦床:①含鉑黑色頁岩銅礦床(如波蘭蔡希斯坦銅礦床);②產於各種銅、金礦脈中的鉑礦床(如美國內華達州波斯礦床);③含鉑族金屬斑岩型(浸染型)銅鉬礦床(如美國的克萊梅克斯);④含鉑黃銅礦型銅礦床(如原蘇聯烏拉爾);⑤含鉑錫石-硫化物礦床(如原蘇聯遠東的一些礦床);⑥含鉑鈾-硫化物礦床(如加拿大安大略省)。

對鉑族金屬的勘查和研究重點是基性-超基性層狀侵入體,在侵入的岩漿岩體中前寒武紀層狀侵入體中的鉑族金屬具有極大的工業潛力。如南非布希維爾德、辛巴威大岩牆的大型層狀岩體、美國蒙大拿州的斯提爾沃特等。除了層狀岩體,鉑族金屬礦化還可能與屬於其他建造的基性-超基性侵入體有關,其特點是具有多種成礦專屬性(銅鎳硫化物、鉻鐵礦、鈦磁鐵礦等)。近年來積極研究蛇綠岩帶,特別是地中海的蛇綠岩帶。無論在侵入岩還是火山岩中都發現了鉑族元素的富集。在侵入的超基性岩石的硅酸鹽相中發現了鉑族金屬。與前寒武紀綠岩帶火山岩系中分異的超基性熔岩有關的科馬提岩型富銥硫化鎳礦床很有遠景。在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的元古宙沉積物中,發現了可作為鉑族金屬資源新來源地的鈾金鉑族金屬礦石,硒銻鉍是鉑族元素異常的指示標志,有大量的鉑族金屬硒化物。某些熱液型鈾礦脈也富有鉑族元素,故必須認真研究鈾礦石成分中的鉑族金屬;鉑族金屬砂礦普查也是一項極為迫切的任務;將來尤其應注意鉑族金屬的新類型,即古代和現代海盆中的沉積物(鎂質沉積物、鐵錳結殼、高碳質頁岩)和噴出岩(大陸區的橄欖粗玄岩和大洋區的玻質安山岩),例如要研究太平洋的鐵鎂沉積物,這種沉積物所含的鉑族金屬比類似的大陸沉積物高出100倍,鈷結殼普遍含有鉑。

值得強調的是,近幾年發現的含重要的鉑族金屬礦化,其分布大部分與金礦化重合,如俄羅斯西伯利亞產在新元古代與黑色頁岩有關的沉積岩系中的中溫熱液型特大型「干谷」金礦等,這種非傳統金鉑礦床在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巴西等國均有出現。對於中國來說,也應注意與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黑色頁岩有關的多種金屬礦床,在原蘇聯東部地區發現了一些重要的甚至是世界級的大金礦床以及金鉑礦床,在中國應注意研究成礦環境和控礦條件,創造性地推進此類礦床的找礦工作。

總之,世界鉑族金屬資源豐富,儲量充足,保證程度高,按年產量平均283t計,鉑族金屬儲量和儲量基礎靜態保證年限分別為191年和223年。但由於鉑族金屬已有儲量高度集中,所以各國為保證供應,仍需進行不斷的勘查。

閱讀全文

與赤峰貴金屬礦產分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明股實債信託 瀏覽:789
遺產信託基金 瀏覽:67
安徽和生投資 瀏覽:823
股指期貨對應基金 瀏覽:89
股票里做t是什麼意思 瀏覽:968
玩股票資金怎麼籌 瀏覽:49
銀行貸款日利息怎麼算 瀏覽:211
什麼是互聯網基金產品 瀏覽:688
私募基金的主要策略 瀏覽:211
外匯Ham 瀏覽:178
錢吧理財 瀏覽:684
中郵穩定收益A基金 瀏覽:851
企業投資管理辦法 瀏覽:388
外匯什麼指標最准 瀏覽:291
招商銀行滬深300理財怎麼樣 瀏覽:967
投融資會上的講話 瀏覽:45
富國互聯科技股票基金封閉期 瀏覽: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戲理財 瀏覽:11
招商融資發布會 瀏覽:20
租賃表外融資 瀏覽:575